- 相關推薦
上海市高校將創新創業納入必修課計學分
6月3日有媒體報道說,上海理工大學從今年本科新生開始,推出貫穿大學4年的“創新創業大作業”,并設4個必修學分,需在6年彈性學制內完成,不修足4個學分將不能畢業。有人問,大學生畢業未必都想創業,對于不想創業的大學生,該怎么辦?
媒體報道,“上海理工大學將面向2015級全體本科新生推出必修的“創新創業大作業”,新設4個必修學分,如果修不滿學分,將不能獲得畢業證書。”記者昨晚采訪了上海理工大學教務處處長朱堅民,他說,將創新創業學分納入到培養計劃并不是今年的先例,早在2010年培養計劃中,就有8個創新創業學分計劃,不同的是,今年將著重“實踐”:
朱堅民:2015級的培養計劃修訂中,明確提出創新創業大作業概念,以前培養計劃中,創新創業學分主要是修讀理論課程來實現的,缺少了實踐的環節對于創新創業能力提升,是有短板的。所以今年提出創新創業大學分,這個學分是學生必須要完成的。
并不是所有學生都想自主創業,如果修不夠學分就無法畢業,對那些不想創業的學生是否公平呢?朱堅民表示,其實創新與創業是這個課程的兩個部分。
朱堅民:創新是必須要有的,但是創業是要分層次的。不是說學生要創業才能納入學分,這個學分不是通過課程修讀來認定,而是通過成果認定的方式來做。同時還可以把創新創業活動所產生的成果,比如發表的論文,所取得授權的專利,競賽獲獎、創新項目的登記制作,包括休學創業都可以做學分認定。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指出,要為有意愿有潛質的學生制定專門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計劃,允許將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發表論文或者專利、自主創業等情況折算為學分。
提到創新創業課,上海理工大學2011級機械設計與自動化專業陳永芝說,每個學院和專業基本都有自己的創新創業課,她是從大二開始上創新創業課“機械創新與實踐”:
陳永芝:最開始是老師講課,之后我們自己講老師來評價,最后老師根據你做的多少努力,做出的成果,團隊能力以及溝通交流如何,綜合很多因素來評分。
記者:那時也是修不夠學分不能畢業嗎?
陳永芝:大二時大家都在傳這個,但是快畢業了,大家都修滿了,還沒有聽說誰沒有修滿的。
第六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意大賽一等獎得主、上海理工大學2011級學生皮彪說起他曾經上過的“創新創業課”,最大的是收獲是在工廠實習時,自己的動手能力脫穎而出,這得益于創新創業課程中,自己和團隊完成作品的過程。
皮彪:學會了很多畫圖軟件,最大的收獲是創新方面、動手實踐方面,我們要不斷想方案給老師看,老師讓改我們不斷修改,動手能力,我為了完成作品自己去工廠加工零件,車床、刨床、銑床、磨床都做過,課本的理論都用到實踐中。
作為創新創業課指導老師,朱堅民提到,創業是一個比較高層次的學習活動,不是所有學生都要通過創業拿到學分。不同專業和學科獲得創新創業學分,由各個專業學科專業委員會來評定。對于所有學生今年開始都要完成創新創業大作業:
朱堅民:我們希望他在3到6年的彈性學制的時間里,針對自己的思考的問題,所想出的創意,可以把作品做出來,可以做一個創業企劃書,或者專利的形式,或者通過答辯的形式,我們會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做認定,如果拿不到這個學分,肯定是不能畢業的。
此外,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將本科專業約200個學分壓縮到了150個學分,以便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進行創新創業學習和實踐。同濟大學明確將創新能力拓展設定為兩個學分的必修課。華東理工大學則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活動獲取創新教育學分。
上海多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索正撲面而來,上海交通大學編審、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整個社會把創新創業提到新高度,但是學校辦學要有理性。
熊丙奇:不論國家如何重視創新創業,高校辦學都要有自己的獨立性自主性,應該根據自己情況作出自己選擇,有的學校認為創業創新課對學生很重要,因此要作為必修課;對于那些研究基礎文科基礎理科的學校則認為不必要作為必修課,這不是都由風氣做選擇,那樣就是走形式趕時髦,結果就是追求了形式但是沒有內涵。
【上海市高校將創新創業納入必修課計學分】相關文章:
創業需要創新、創新必須務實04-19
創新的創業項目03-11
創新創業計劃11-09
高校創業融資租賃方式11-11
創業資訊暢談工匠精神與創新創業12-12
創新創業培訓創業計劃書05-21
電競將掀起創業新浪潮03-03
大學生創新創業課作業創新創業計劃書03-26
大學創新創業課創業計劃書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