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大諾獎得主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答經濟之問
本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包括70多位全球500強企業“掌門人”、30多位國際機構負責人和全球知名學者在內的600多位中外嘉賓圍繞“中國與世界:經濟轉型和結構改革”這一主題暢所欲言、獻計獻策,可謂精彩紛呈。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本屆論壇還邀請了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從抵制全球經濟離心力的中國作用,到機器人等人工智能是否會帶來失業問題,他們的應答仿佛給我們上了一堂經濟學的高端公開課。
問題1
如何看待中國今年6.5%的經濟增速目標?
2001年諾獎得主、美國紐約大學教授邁克爾·斯賓塞:
“中國目前是世界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引擎。中國6.5%的經濟增長率如果放到那些收入較高的國家應該相當于4%以上,但實際上那些國家并沒有這么高增長率。”
“中國經濟已經取得了很多成績,現在仍保持著比較高的發展速度,處在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國家過渡的階段。”
問題2
阻止全球化能縮小收入差距嗎?
2007年諾獎獲得者、哈佛大學教授埃里克·馬斯金:
“現在全球化的重要特點是生產過程的全球化,比如一個計算機在美國設計、在歐洲編程、在中國組裝,其生產過程本身就是全球化的。”
“靠阻止全球化來縮小收入差距是百害而無一利的,更好的政策主張是要增加最低技能工人的培訓,使其融入全球化進程中。”
如何看待美國總統特朗普所宣稱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問題3
如何看待美國總統特朗普所宣稱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2001年諾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新的保護主義政策不會奏效。即便制造業生產可以回歸美國,也會耗費大量資金,而并不會帶來大量就業崗位。保護主義只會降低人們的生活水平,尤其是那些本來生活水準就不高的,因為買東西要花更多的錢,可能還會有更高失業率以及更低投資,最終只會造成社會不公的加劇。”
問題4
機器人等人工智能是否會成為“就業殺手”?
2010年諾獎得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
“機器人會減少我們的工作量,給就業帶來一定負面影響,但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多休閑時間,同時也將在包括醫療保健、教育、房地產管理、家庭服務、個人服務等方面創造很多新的就業崗位。從分析OECD國家相關數據可以看出,工作時間最短國家的是德國,不是失業率較高的希臘。大部分技術創新國家的勞動者工作時間其實都更短。”
問題5 如何看待中國政府大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務的努力?
1998年諾獎得主、84歲高齡的哈佛大學教授阿馬蒂亞·森:
“亞當·斯密認為,好的經濟發展要使市場經濟能正常運轉,使國家能有充足的收入提供相關福利和公共服務,尤其是免費的全民教育、減貧脫貧、公共醫療服務等,使弱勢群體能得到相應的福利和公共服務從而促進經濟發展。”
“在全球化過程中,我們要關注經濟政策,關注這些政策所造成的社會影響,是否會提升公共服務、帶來更好的教育和醫療。削減公共服務支出尤其是醫療支出將會威脅經濟發展的機會和潛力。”
問題6 中國政府在鼓勵創新方面可以發揮哪些作用?
2006年諾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埃德蒙·費爾普斯:
“人類歷史上大部分創新都是個體的成就。”
“中國的優勢就是大量人口。人的天生能力是一樣的,在創新方面也是一樣的,所以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資源。”
“好的經濟政策當然應該是鼓勵創新,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應該對所有有創新想法的人都提供資金補貼。創新是需要有人來承擔風險的,在商業上可能會失敗。如果失敗了,政府需要提供一些緩沖或保障。”
【六大諾獎得主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答經濟之問】相關文章:
中國創業環境之殤05-01
電子郵箱(中國)發展的3個階段11-22
金百萬創業成功的經濟發展戰略05-23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全文解讀09-05
《“十二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解讀06-02
北上廣60%人稱未共享經濟發展成果06-07
中國電子郵箱發展的3個階段11-07
中國未來20年發展趨勢是怎樣的11-28
創業與就業互動走出個體經濟發展新路徑05-09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小額循環扶貧項目介紹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