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大學生村官政策實施以來,不大學生投身到村官隊伍當中,那么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道路是怎樣呢?下面就和YJBYS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大學生村官成長成才的調研報告
大學生村官政策自2008年起在全國普遍實施,在此之后,大學生村官迅速發展壯大,成長為一個新的社會群體。這一群體的成長成才狀況不僅關系到對大學生村官政策實施效果的評價,而且也直接關系到青年的自身發展。為了了解當前大學生村官的成長成才現狀,探究這一群體成長成才規律的特殊性,增強村官工作的針對性和指導性,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大學生村官成長成才機制研究》課題組于2013年7月至9月在全國范圍內,以隨機抽樣的方式開展了大學生村官成長成才現狀問卷調查,同時對部分地區的大學生村官、村干部、村民進行了訪談調研。此次問卷調查共回收問卷4,528份,刪除無效問卷276份,有效回收率為93.9%,數據運用SPSS17.0進行處理。結合此次調研的相關數據,我們對大學生村官成長成才的規律性特征進行了初步總結。
這里的大學生村官,指的是由政府部門正式選聘,具有專科以上學歷的應屆或往屆畢業生到農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村委會主任助理或村“兩委”職務的工作者。截至2012年底,全國在崗的大學生村官數量達到了29萬。在我們的調研樣本中,86.9%的村官具有本科以上學歷,近半數是中共黨員(41.2%),年齡構成中21歲~ 30歲占93%?梢哉f,大學生村官是一批具有較高政治素質、較高學歷背景,正處于人生發展黃金時代的青年群體。他們的成長成才既有一般人才運動的共性特征,如交互性、動態性、實踐性等,又在成才背景、動機、目標、環境等方面顯示出該群體獨有的規律性特征。主要體現在:
成才背景的機遇性
機遇通常指有利的條件和機會,是在人才成長的過程中走向成功的線索和媒介。社會發展、人才強國戰略實施的客觀需求,加之從中央到地方的系列導向性政策的推動,構成了有利于個體成長成才的大背景。其一,在宏觀層面,大學生村官政策是黨中央作出的具有長遠戰略意義的重大決策,是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是新時期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對人才的呼喚,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各行各業對人才的強烈需求,都需要一批有理想、有知識、有潛能同時了解具體國情、對基層有感情的青年人才盡快成長。其二,在具體層面,大學生村官工作自實施以來,各級黨組織及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有關大學生村官招錄、培養、管理等方面的優惠措施和保障政策不斷出臺,為大學生到農村基層就業提供了諸多利好條件;鶎渝憻捪騺硎歉黝惾瞬趴焖俪砷L的一條基本途徑,而這樣的時代背景和政策導向,恰好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深入基層、了解國情、增長才干的絕佳機會和重要平臺。對于大學生村官來說,這是一個能夠把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的需要結合起來的寶貴機會,關鍵在于要有機遇意識,善于抓住和利用好這一機遇。
成才動機的內驅性
心理學家們一般用動機(motive)這一術語來描述自己或他人行為的原因,它被視為人們日常行為的直接原因和內部動力。對于大學生擔任村官的動機,社會上有不少猜測和議論,如找不到工作才選擇當村官、想解決戶口等。但本次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選擇村官最集中的動機,一是能夠積累基層工作經驗,二是培養個人能力,三是能夠緩沖就業壓力。戶口、加分等優惠政策對選擇擔任大學生村官影響較小。
動機理論的研究成果表明,有高成就需求的人對活動本身感興趣、能主動從事活動,而且動機越強, 在行動中越能夠堅持不懈。多數大學生村官從個人成長和發展角度考慮選擇村官崗位,說明他們普遍具有自信而進取的心理品質,有著強烈的成才意愿和長遠的個人發展眼界。相對于各種優惠政策等短期、外界利益的吸引,這種基于內在的成長動機能夠促發大學生村官產生更高的成就需求,能夠更有效地激發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工作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這一點對于大學生村官的成長成才是極為有利的內在因素。
成才環境的挑戰性
在宏觀成長環境充滿機遇的同時,大學生村官在具體工作環境上卻面臨著諸多挑戰。從校園到基層,從城市到農村,從集體生活到獨處生活,大學生村官在任職前后所面臨的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對影響大學生村官的幾種環境因素進行了調查。從自然環境上看,約58%的村官認為自己工作的環境條件一般,沒有感到特別滿意。與此同時,大學生村官心思活躍、朝氣蓬勃、喜歡接觸新鮮事物的成長特性與農村相對單調的文化娛樂環境之間也出現了矛盾。
更大的挑戰來自社會輿論壓力(來自家庭、朋友、社會公眾等),這是大學生村官成長成才的最大困擾。例如,大眾傳媒的宣傳程度不夠、社會認可度不高等,使大學生村官的工作自尊心、工作熱情受到挑戰;在訪談中,很多大學生村官談到,剛進入農村時,多數村民持有的質疑、不信任態度,給他們與農民之間的人際溝通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在經濟不夠發達、農村與城市發展差距比較大的地方,很多大學生村官則擔憂長期在農村生活可能導致與城市脫軌,由此給另謀職業、重回城市帶來壓力;此外,大學生村官崗位的特殊性質(村級特設崗位、無編制)、政策執行中的地區差異性等現實問題,也擺在大學生村官面前。
對于有限任期的大學生村官而言,等待蹉跎、向困難俯首稱臣并不是理性選擇,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自主、自立、自律意識,主動迎接挑戰才是年輕人應有的態度。身處其中,大學生村官不僅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樂觀積極的態度,而且還要擋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唯有如此,才能不虛度青春歲月,才能在條件艱苦、工作繁雜的農村順利成長成才。
成才目標的多樣性
一般來說,大學生村官的任職年限是三年或兩年,任職期滿后,大部分大學生村官還要走上新的職業發展道路,“村官”經歷只是人生發展的一個階段和過渡。基于家庭背景、專業知識、興趣愛好、發展志向等方面的不同,大學生村官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不盡相同,成才目標也是多種多樣的。在大學生村官期滿后的職業規劃中,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是大學生村官期滿后的首選,比例分別為55.8%和15.6%,兩者合計超過70%。同時,希望期滿留任、自主創業、繼續學習深造或自主擇業等的也大有人在,顯示出大學生村官多樣化的成才目標。
成才目標的多樣化并不與國家實施大學生村官政策的初衷相違背,更不能據此否定大學生村官政策的實施意義。大學生村官崗位實質上是一個綜合性的實踐崗位,并不單純以培養某一方面的人才為目的,而更傾向于通過提供這樣一種崗位平臺,來培養其提升綜合能力、增加其基層工作經驗、增進其對國情民情的了解和感情,從而為社會各行各業輸送更優質的人才。在這一政策的引導下,每年都會有大學生村官參與到新農村的建設中來,有人離開,也有人進來,大學生村官群體成為既流動又穩定的一池活水,長期駐守、滋養著農村基層的建設。而經受過農村工作洗禮的大學生,源源不斷地輸入到各行各業,成為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大學生村官政策的戰略意義就是在村官個體流動和群體穩定的平衡中,得到充分而持久的體現。大學生村官成長成才機制的構建與完善,既要著眼于任期內村官的成長和作用發揮,又要兼顧他們的長期職業發展,既要做好崗位管理,又要及時疏通出口,處理好階段性村官工作與長遠職業發展的關系。
任期成長的階段性
任何人的成長成才都是作為一個過程展開的,大學生村官亦不例外。調研發現,大學生村官在任期內的成長有著鮮明的階段性特征,根據此次調查所得的資料,我們將這一過程大體分為四個階段:適應期、參與期、穩定期和分流期。
在適應期,大學生村官需要完成從大學生到村官的角色轉換,盡快熟悉、適應農村環境,同時還要克服剛入職的迷茫、懵懂等不利心理因素,盡快把心態調適好。調查顯示,大多數大學生村官自認為能夠較快適應村官工作,一般在2個月~3個月內即可以完成角色轉換,說明大學生村官有著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和良好的自我調適能力。
在參與期,大學生村官開始進入到村官角色中來,能夠主動參與村務,是干事創業積極性的上漲期。同時,他們在參與實踐過程中會進一步思考自己是否能夠勝任村官、自身的定位等問題。
在穩定期,大學生村官們已經融入到村官角色中,對村務管理和本職工作都已經比較熟悉,甚至可以達到游刃有余的地步,是作出成績、謀求創新的階段。這時的心理狀態也比較穩定、成熟。
分流期是即將屆滿的大學生村官謀劃前程、思考再就業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他們開始重新考慮村官任期屆滿后的出路問題,并為自己的選擇提前做準備,如考公務員、繼續學習深造、到企事業單位等。由于前途的不確定性,很多大學生村官會在這一時期有不同程度的焦慮、迷茫、倦怠等情緒。這一階段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關系到他們的期滿出路問題,客觀的現實擺在大部分村官面前,應重視這一階段大學生村官的心理關注及政策疏導。
總體而言,任職期間歸屬感強、融入程度高的大學生村官,工作狀態比較積極向上,個人成長也比較順利;反之則比較消極,成長也不盡如人意。了解和把握大學生村官成長的不同階段和不同階段的成長訴求,有利于增強大學生村官培養、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素質提升的綜合性
基層鍛煉一直是我黨培養人才的一種優良傳統,也是人才成長的一條重要規律;鶎悠D苦的環境、社區情理以及鄉村政治生態,能夠極大地鍛煉人、培養人,使人才迅速成長起來。通過座談、訪談等形式,我們了解到,很多被調查者(包括在崗的,還有任期結束已經離崗的)認為村官經歷帶給他們很多收獲,對他們思想境界的提高、綜合能力的提升、性格的成熟等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統計數據顯示,村官經歷確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個人各方面能力。
其中,提升最大的是人際溝通能力、性格成熟、思想覺悟提高、工作能力,分析處理問題能力、組織能力、獲取信息能力、文書寫作能力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對而言,專業技能、整合資源發展經濟的能力沒有獲得較大提高。這也進一步顯示出大學生村官這一崗位對人的鍛煉和提升是綜合性的,而不是專業性的。村官們認為,個人在村官有限任期內成長越快、貢獻越多,日后發展就越受益。排在前面的幾項能力,如人際溝通能力、行政執行能力等,也是公務員等黨政人才所看重的基本素質,這一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與大學生村官政策“培養黨政干部后備人才”的預期目標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