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吳江同里古鎮景區導游詞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蘇州同里古鎮導游詞
同里鎮,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同里舊稱“富土”,唐初改為“銅里”,宋時將舊名拆字為“同里”。接下來小編搜集了蘇州同里古鎮導游詞,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篇一:蘇州同里古鎮導游詞
各位旅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同里游覽。
大家看到的牌樓是仿明建筑,它是同里古鎮眾多明清建筑的代表,“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先生題寫。
走過三元橋,我們就進人了具有一千多年建鎮史的同里古鎮區。根據清嘉慶年間的《同里志》記載,同里“唐初名銅,宋改為同。舊名富士,以其名太侈,乃析田加土為同里”。而改富土為同里則另有一個民間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浙江富陽一帶災荒不斷,不少人背井離鄉來到這里墾荒種地。辛勤勞作加上風調雨順,而使物產豐饒,人們安居樂業,就將這里稱為“富土”。直到隋煬帝即位,因其驕奢淫逸,不理朝政,致使國庫日漸虧空,有一年北旱南澇,許多地方糧食歉收,交不上“皇糧”。于是,皇上下旨,江南富土每人增繳三斗糧,限十天繳清,違者將處以重罰。富土百姓得訊,焦急萬分。便請教當時鎮上一名姓金的秀才,金秀才便如此這般地作了安排。
轉眼十天限期已到,催糧的欽差乘船來到富土。金秀才率眾鄉親在岸上跪地迎候,欽差一上岸,便催問加繳皇糧之事,金秀才從容答道:“今年受災,收成大減,難以為繳”。欽差不信,大怒“休得胡言!富土乃富有之地,焉能無糧?若不如數上繳,定要遵旨重罰!苯鹦悴挪槐安豢海阈忉屨f:“大人息怒,請聽在下細說。此地原叫‘同里’,并非‘富士’,請大人明察!睔J差聽后迷惑不解,順著街面東西南北巡視了一大圈,見到的都是“同里”,而絕無半點“富上”痕跡,于是只好罷休。哪位旅客能猜出金秀才作了什么安排?原來金秀才關照眾鄉親用拆字法,將“富”字一拆為二,上去一點,拆田連土,便成為“同里”二字。而當時的書寫習慣與今日不同,是豎寫的,因此化險為夷,躲過了這一劫難。同里同里,同為鄉里,看著叫著都很平白、親切,因而沿用至今。
今天,我給大家講解同里的一園二堂三橋,請各位隨我一起尋找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
同里古鎮布局與眾不同,市河如網,小橋遍布,街市民居依水而成,并擁有大量的深宅大院和園林古跡。因此在1982年就有幸成為江蘇省文物保護鎮。
現在,我們來到了被余秋雨先生稱為中國古典園林中特別讓他稱心滿意的和最吸引人的去處,這就是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增補名單的退思園。
退思園建于1885~1887年。園主任蘭生,字畹香,號南云,生于1838年,26歲時到安徽投靠巡撫喬松年,并在前敵營務處任職。因作戰有功,先后擔任記名鹽運史、候補道布政使,并兼淮北平厘局及鳳陽鈔關等職。光緒五年(1879年)始任鳳穎六泗兵備道,筑城垣,治驛路,建橋梁,開船塘及設育嬰堂、戒煙局等,綜合治理,效果顯著。光緒十一年(1885年)因鎮壓捻軍不力,被人參奏,革職回鄉。取《左傳》“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意,建造了退思園。
退思園占地九畝八分,因為地形所限,不能由南向北縱深發展,所以在本鎮一位叫袁龍的杰出藝術家的巧妙設計下,退思園自西向東構筑了左宅、中庭、右園的新穎格式。
宅分為內宅和外宅,外宅有轎廳、茶廳以及正廳三進。我們現在位于茶廳,剛才進園時走過的是轎廳。轎廳和茶廳是停轎及接待一般客人所用的場所,如果遇上主人家的婚嫁喜事、祭祖典禮或有貴賓造訪,園主必敞開正廳大門,以示隆重。各位都是同里人民尊貴的客人,請走正廳大門入內。從廳內陳設可以看出,正廳的接待規格要明顯高于茶廳,平時正廳大門關閉時,只能從陪弄出入。
現在我們去參觀一下內宅。內宅是園主與家眷起居之處,主人任蘭生,因為長期在安徽生活,所以建造了別具徽州特色的大走馬樓,使各位能在這里見到江南少有的建筑。那么,為什么要建兩個樓梯呢?東西兩側的樓廊既遮陽、避風、擋雨雪,又方便主仆上下樓時避讓,一舉多得。
大家看這兩扇與退思園一樣年齡的門。大門內木外磚,看似笨重,其實作用不小。誰能猜出它的作用嗎?磚木結構,青磚能防火,門上閂后可防盜。現在我們來到宅之尾,園之序的中庭。
中庭設計圍繞“待客”兩字展開。與漏窗陪弄相接隱去船尾的旱船似一艘剛靠岸的客船,將遠道而來的客人載到熱情的主人家。再看旱船兩旁,右側是園主任蘭生親手栽種的廣玉蘭,左側這棵白玉蘭是修復退思園時移栽的,玉蘭樹是春天開花較早的植物,所以它象征春景。那么為什么要種玉蘭樹,而不是種桃樹或其他在春天開花的樹種呢?一是園主名字叫蘭生,既為蘭生,就不可無“蘭”。二是玉蘭寄意“金玉”,玉蘭飄香意為金玉滿堂!氨庵巯蛋恫蝗倘,秋風斜日鱸魚鄉”,如果遠道而來的親朋好友要作多日盤桓,坐春望月樓既可四季望月,吟詩酬唱,也可樓前踏月,靜賞花木,使客人不覺客居異鄉。歲寒居是主人在歲暮風雪之時,與知己圍爐品茗論詩之所。因為園主被革職回鄉而建園,經營多年的仕途毀于一旦,所幸好友左宗棠和彭玉麟的鼎力相助,才未被慈禧要了腦袋。因此,主人將自己與左、彭兩人譽為歲寒三友。透過花窗,可見清幽的臘梅,堅毅的蒼松和神秀的翠竹。渾然天成的“歲寒三友圖”,使主客共敘的品位得到提升。
中庭與右園有“退閑小筑、云煙鎖月”月洞門相通,園內有“九曲回廊”曲徑通幽,漫游其間,步移景異。
退思園盡管只占9.8畝地,但園內亭臺樓閣、廊船橋榭、廳堂房軒、一應俱全,且建筑尺度適宜,花木水石布局得體,既小巧玲瓏,又樸實無華。園以池為中心,各式建筑皆緊貼水面,如浮水上,被當代園林學者、上海同濟大學陳從周教授譽之為“貼水園”。
退思草堂是全園的主景,古樸素雅,穩重氣派,體現了主人的身份。退思草堂內隔屏后有元代書畫家趙孟頫所書的《歸去來辭》碑拓,原碑與太倉墨妙亭同時遭毀,故碑拓愈顯珍貴。置身堂前貼水平臺,環顧四周,一幅濃淡相宜、恬澹靜謐的山水畫長卷正緩緩展開。
大家請看!鬧紅一舸由湖石托出,半浸碧水,水流漩越湖石孔竅,潺潺之聲不絕于耳。人站船頭,因波蕩而似船行,因魚游而顯船動,更有行云倒影浮動,恍若扁舟啟航,別有情趣。
再看水地對岸,天橋與辛臺相聯,天橋上為橋,下為廊,它模擬秦王朝阿房宮的復道建筑。橫空出世,飛越山巔,將菰雨生涼軒與辛臺連為一體,循山洞經石徑拾級而上,登臨天橋,使人豁然開朗。1985年評選中國十大風景名勝時,專家首推天橋代表蘇州古典園林的杰作。天橋樓廊盡處,有“行至橋端似無路,隨山拾級豁然通”的辛臺。辛臺當為求學之所,當年園主苦心教子讀書,雖未必“頭懸梁、錐刺股”,卻也曾付出“為覓一佳句,捋斷三根須”的代價。因而,有任蘭生之子任傳薪追隨革命,倡導教育救國,20歲時(1906年)以退思園為校舍,出巨資,聘名師,創辦私立麗則女學。受聘的教師中有國學大師錢基博(錢鐘書之父),書法家錢祖翼以及范煙橋、任傳鶴、顧乃復等,使得“遠方童女,也擔簦負笈而來”。開近代中國女子受教育風氣之先。
出草堂往東,有三曲橋平臥水面,清波倒影,形似凌波。橋南古木參天,假山疊翠,橋北水涯山塢邊琴房掩映花樹間。
假山之巔的眠云亭,拔地而起,亭下周疊湖石,上亭下洞,為江南園林所僅見。登亭迎風待月,楚河漢界,飄飄欲仙。
菰雨生涼軒貼水而筑,菰雨生涼四字取意于彭玉麟題西湖三潭印月聯句:“涼風生菰葉,細雨落平波。”隔屏正中的鏡子是園主之子任傳薪從德國帶回,置身鏡前香妃榻上猶如沐浴湖水之中,頓生涼意。“種竹養魚安樂法;讀書織布吉祥聲”的楹聯,也是當年朝中大臣彭玉麟對園主任蘭生的勸誡。
天橋北側,矗立一塊獨體太湖巨石,形著駐足老人,故稱老人峰。老人峰巔有靈壁石,酷似昂首壽龜,神形兼備。靈壁石原產地在楚霸王愛妾虞姬故里的安徽靈壁,俗稱美人石。一般常見的靈壁石體積不大,而這塊靈壁石體積碩大,十分罕見,它與太湖石自成一體,天衣無縫。在鬧紅一舸石舫后的九曲回廊處,有九扇紋飾各異的漏窗,漏窗上嵌有取意李白《襄陽歌》“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詩句的石鼓文“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道出了退思園建筑師法自然,融于自然,順應自然和表現自然的高超藝術。因而靈壁石、石鼓文漏窗紋飾和退思草堂內的《歸去來辭》碑拓合稱退思園三寶。
退思園“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堪稱江南園林經典,因為它同時具備了琴棋書畫、春夏秋冬八景。其中的琴棋書畫四景指的是琴房、眠云亭、辛臺、覽勝閣。
請大家注意一下在退思草堂西后側的攬勝閣,攬勝閣與坐春望月樓相連懸挑在花園西北角,獨具匠心的設計,既可使賓客中的女眷足不出戶就可飽覽滿園景色,又能按封建社會“男女授受不親”的要求順乎自然地將男女分開。輕推花窗,窗外美景如畫展現眼前。它在成為全園制高點的同時又恰到好處地彌補了北墻與西墻之間的呆板死角,使整個建筑布局有了動感。
我們再說春夏秋冬四景。春景是“坐春望月”,夏景是“菰雨生涼”,冬景是“歲寒三友”。現在我們來到的是秋景“天香秋滿”所在。大家請看,這里遍植叢桂,每當桂花飄香之時,馥郁芬芳,盈室繞階,紅楓與金桂、銀桂相間,襯以藍天白云,粉墻黛瓦,更覺秋高氣爽。若在清風明月之夜,邀三五知己在此品茗賞花,更是使人心曠神恰。
從進園以來我們一直在感受著退思園帶給我們的.美的享受,在結束退思園的游覽之前,請大家關注自己腳下,我們現在所踩的是一塊福地。請看,中間的“壽”字,隱意長命百歲,周圍五只蝙蝠隱意富貴、康寧、善德、好運、長壽五福,幸福之福。五福捧壽,有壽有福,圍繞福壽轉一轉,福壽雙全輪回轉。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繞“福壽”一圈,再隨我出退思園。
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退思園以貼水園而著稱于世,同時因為設計者袁龍繼承了明代著名的造園大師、《園冶》作者計成的造園藝術,使得退思國成為中國造園史上的杰出作品而得到世人的關注。1986年,美國紐約市以退思園為藍本在該市斯坦頓島植物園建造了一座江南庭院,取名“退思莊”?梢娡怂紙@已不是同里人的退思園,而是全世界的退思園了。
現在我們來到了古鎮的中心。不知大家對“小橋、流水、人家”這句話所概括的江南水鄉特征有什么樣的感性認識?大家只要留意小河兩旁的石駁岸,單落水或雙落水的河埠,鑲在駁岸上系船用的纜船石,那造型各異、散于各處的古樸中透著精神的橋梁,還有鋪排整齊的塊石路面,以及面水或依水的民宅,也許就會像余秋雨先生那樣有一種要在這里覓房安居的心愿。
這里是崇本堂,整個建筑占地不足一畝,沿中軸線向北縱深發展。從沿街門廳、正廳、前樓、后樓到下房共分五進,從正廳到后樓,建筑里前低后高結構,民間稱之為“連升三級”,是江南宅園縱深擴展的范例,它的實用價值在于通風和采光。
因布局緊湊,且多為木結構,所以在廳樓之間都建有風火墻,樓廊左右設蟹眼天井,備瀉水防火之用。
崇本堂共有三進門樓,分別刻有“崇德思本”“敬候遺范”和“商賢遺澤”,即有“德乃安身立命之本”之意和治家立業之志,又時刻提醒后代不要忘本,要“崇敬商”。說明原主人是一位誠實、守信、有文化的商人。
崇本堂共有木雕一百多幅,內容各不相同,在崇本堂正廳長短窗的腰華板上刻有《西廂記》戲文故事十四幅,在前樓底層長窗的腰華板上刻著《紅樓夢》十二金釵十幅。
而游崇本堂最可品味的是具有各種隱意的木雕。如瓶和牡丹稱之為“富貴平安”,筆和錠稱之為“必定高中”,松鼠和葡萄象征“多子多孫”,喜鵲和紅梅寄意“喜上眉梢”,滿裝金元寶、銀元寶朝內宅飛奔的圖案就是“日進斗金”等等。
另外還有八仙圖、漁樵耕讀圖、琴棋書畫圖、福祿壽禧圖等隱藏在58幅木雕中,請大家隨我一起到后樓尋找,看誰先找全。
各位旅客,剛才向大家介紹了商賈人家崇本堂,下面我把對同里人民具有特殊意義的三座橋介紹給大家。我們現在站的是長慶橋,正前方的梁式石橋為太平橋,左前方的拱形石橋是吉利橋。三橋小巧玲瓏,構筑典雅,因呈“品”字形橫跨河面,又有“橋中一品”的美稱。同里人每逢婚嫁、生日等喜慶事,一定要約親朋好友來太平、吉利、長慶三橋走一圈,以橋名求平安,圖吉祥,保幸福。今天各位作客同里,就請一起走三橋吧。
同里古鎮以三多聞名,一是橋多,全鎮有49座風格迥異的石橋。最古老的橋是建于南宋寶佑年間的思本橋,距今雖有七百多年,但仍巍然屹立。二是名人多,從宋朝到清朝嘉慶年間,共出狀元1人,進士42人,文武舉人90多人,如元代進士、翰林承旨徐純夫,明代著名造園家計成,辛亥革命風云人物陳去病,近代著名教育家金松岑,《文匯報》創始人嚴寶禮等都是同里人。三是深宅大院、私家園林多,F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柳亞子先生早年生活過的嘉蔭堂,請大家隨我一同進去參觀。
嘉蔭堂舊稱柳宅,主人柳炳南是著名愛國詩人柳亞子先生的親戚。因經營油坊有方,發跡后從北厙遷到同里,花了兩萬兩白銀于1922年建起了嘉蔭堂,堂內各處建筑都有十分精細的雕刻,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我們先看正廳,廳內高大寬敞,頗有幾分侯門氣派。因為梁頭棹木像明代官帽的帽翅,所以正廳也被俗稱為紗帽廳,大家可以數一下,帽翅上一共刻著八幅《三國演義》戲文透雕,有古城會、三英戰呂布、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等,形象逼真,呼之欲出。這組透雕已被《中國戲曲志.蘇州分卷》收錄。
再請看,五架梁正中雕刻著八駿圖,梁的兩端刻有鳳穿牡丹,鳳即鳳凰,又稱吉祥鳥,牡丹又叫富貴花,鳳穿牡丹隱意富貴吉祥。梁底的兩幅圖案請大家辨認一下是什么?它們分別是稱心如意和必定高中,以圖會意,討個好口彩。
這是一座仿木結構的清水磚雕門樓,大家已經注意到門樓上枋的淺浮雕圖案與剛才庭院地上的圖案一致。有誰知道它們叫什么?這一組圖案叫做“暗八仙”,八仙即民間傳說中的八位仙人,所謂“暗八仙”就是見物不見人,見物似見人。上面的每一種圖案分別代表一位神仙。如葫蘆指鐵拐李,寶劍指呂純陽,朝板指曹國舅,笛子指韓湘子,魚鼓指張果老,荷花指何仙姑,花藍指藍采和,扇子指漢鐘離。將“暗八仙”放在上枋,是暗喻做生意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字牌上 “厚道傳家”四字則是主人希望后人將誠懇和寬容的待人之道世代相傳。下枋中央部位的“福祿壽”深浮雕,是祈盼未來生活能夠三星高照。整個門樓磚雕簡單樸素,寓意豐富,能夠使人產生美好聯想。
在結束今天的講解之前,請大家一起到明清街去走走。明清街因街道兩旁建筑為明清風格而得名。1983年謝鐵驪導演以崇本堂為主場景,以明清街、三橋景區為外景地,拍攝了《包氏父子》。從此同里古鎮就成為眾多影視導演心目中的天然攝影棚。1999年4月,中國電影家協會將同里古鎮指定為影視攝制基地。
在這條街上,店家銷售的大多為旅游紀念品和旅游食品,最富有同里特色的旅游食品有狀元蹄、腌菜莧、閔餅、芡實、小熏魚以及各種精美糕點等。大家可以放心購買,當然,為了有效地維護自己的權益,購買時請向店家索要購物憑證。
謝謝大家傾聽,我的介紹已經完畢,下面各位旅客先自由活動一下。
篇二:蘇州同里古鎮導游詞
各位旅客朋友:
大家好!
同里,位于蘇州東南18公里,地處江蘇、浙江、上海;省交界處,憑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傳統的文化、教育氣氛,同里古鎮素有“小橋流水、琴韻書聲’’的美譽。七世紀開始開鑿的京杭大運河由北往南自古以來一直是發達的水上貨運干線,同里正處于蘇州、杭州之間,以往舟楫來往的盛景是“富土”同里經濟、文化發展的歷史;現在蘇州一吳江一同里省道大致與古運河相平行,路上滿載貨物、乘客滿座的車流與水上駁船爭流、汽笛鳴響的船隊形成了兩道最鮮活、最充滿活力的私營經濟的物流。建國后,318國道、205省道為主的公路交通網十分 便利繁忙,馬—亡就要建成的常熟—蘇州—嘉興、上!獏墙母咚俟穼⑦B接原有的嘉興—杭州高速公路,這一切直接地帶來了外商的投資興廠,一路上吳江電子工業園已初見規模。兩年前還是稻田飄香、犁地禾苗的農家景象,現在是標準廠房、欣欣向榮的工業景象。只有在近同里古鎮的路上還能稍見到桑田新綠、蓮塘井然、橘樹小片、農舍新翻的安靜恬然的場面。
[同里入口牌坊前]
同里古鎮[995年被評為江蘇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而同里鎮上百年歷史的退思園與“蘇州古典園林”同宗同源,更被列為世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古代治園寶典《園冶》的作者—計成正是水鄉澤國同里人。
同里的文化特質不但表現在古代科舉場上折桂的這批狀元舉人們,還表現在眾多古建筑中各具特色的代表作上—官宦人家退思園、商賈大戶崇本堂、書香門第嘉蔭堂,更多地表現在同里古鎮在五湖環抱的地理環境中、在水鄉靈動的清越氣氛里、用儒家的坦然和從容規范了古鎮的工整和恬淡。
也許同里本身的名字由原來的“富土”拆字為“同里”,已經說明了宋以來小鎮的質樸卻殷實的書卷氣。小小鄉鎮農耕漁織,里人勤奮攻瀆,一向知書達理、平和而溫良,不但培養出了一個狀元、百位舉人進士,還有無數文化人南園激揚文字、指點江山,在中庸的國度尋求真理的伸張。據說解放前富饒的同里90%以上的居民是地主身份,殷實的生活、養花養草的生活小情趣、學而優則仕的傳統,在這一點上體現的正是舊時江南的正宗。
在整體上,同里布局井然,居住區與商業區錯開。如今我們看到的“明清街”一帶正是以前的新填地商業中心,招牌飄揚,熱鬧而不嘈雜;各行業因水聚集成市,魚行、竹行現已成了地名,安安靜靜的,讓今人因揣摩而向往古時文雅的市民生活。同里鎮內7條河流連著外圍眾多湖泊,如同蓮葉脈絡舒展;49座古橋下輸送著裊裊的小船,自古而今;保留著大量的沿河明清建筑,一律深宅大院,沉默如智慧的老者,任由你去猜測過往它都淡然一笑;而街巷深處門前倚坐的老婆婆還在熟練地剝著水產—雞頭米,在暗黑的外殼里抖落出精白的圓潤的珠粒,好象經過她的雙手同里的精髓就這么不經意地層漏了出來,不經由任何文字。
同里雙棋盤的格局區別與用直的鄉野,這里的水道更開闊而生出不凡的氣度,水碼頭工整而優雅;區別于周莊商業化的世故,無處不在的文化氣息把“醇正扛南”的韻味勾兌了出來:文化千年的潤澤、樂天知命的坦然、繁華而不張揚的平常心態。
[退思園—茶廳內,面對影壁]
現在我們來到了江南名園—退思園。退思園建成寸:1887年光緒年間,由著名畫師袁龍設計。作為晚清園林藝術日益被浮夸的裝飾風格所占據,人文化因素日漸式微的時代,退思園不愧是當時難得的佳構,還保留著蘇州古典園林一貫的退隱作風、樸素格調與步步詩文。整個園子占地9
畝日分,分為四部分:外宅接待部分、內宅居住部分、中庭宴居部分和內園退閑吟游部分。傘園風格一致,平和而安謐,雖是朱門顯示主人身份和生活的富足,但空間組織疏朗有秩,全然沒有一般清末園林的空間逼澀感;雖然只有內園的一泓池水,卻在紅花綠葉間彌漫著柔和婉麗的氣息;雖然在組織上庭院部分占了全園的四分之三,卻因為在各部分的細節處理上多處引入自然景致,以框景的形式作點睛之筆,使得庭、園的過渡自然而婉轉,并且把占四分之一面積的東園作為構園的高潮和收筆,好象金戈鐵馬后的一曲鳥投林,把園主且退且思、且退且閑、且退且隱的,心情描摹得十分貼切。
園主任蘭生,字畹香,文武雙全,接受過西學博物的知識,不但在軍事上為朝廷立過功,還在地方政事上普及科學治理和科學工作方式。因受同僚彈劾,還鄉置地,花兩年時間完成了今天的退思園。
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外宅的第:二進,叫茶廳。剛才大家進園的都注意到了:現在散客人口是以前的大門,高大的粉墻上簡潔的一扇石庫門,毫不張揚;以前的大門平時是不開啟,只有貴賓來臨、重大節日、祭奠祖宗時才敞開。而旁邊團隊人口才是日常通行的路徑—轎弄。大門對面的影壁象巨大的門罩,主人想要罩住的掌握于手的可能就是端寫在墻上的“!卑伞G逅u的福字和四角的蝙蝠守護著主人想要的生活理想嗎?會是那種平常人的清淡世俗之福,還是避世退仕的僥幸知命之福?答案我們是不得而知了。但是從門廳、轎廳的排場來講,主人依然保留著一·個仕人物質享受的特權和尊卑儀禮的規范和謹小慎微、怕露富怕招搖的官家弱點。
[大廳內]
由于主人遭貶返鄉,從軍多年的豪氣和傲氣并未消散,所以一代儒將—任蘭生倒也從從容容地點出《左傳》: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完全沒有其它蘇州園林園名那樣,一味地失意才在無奈中追尋桃花源的自我欺騙、在小天地中自我滿足的復雜的出世—人世情結糾纏。也許這樣主人才大方地命名“退思”,上朝盡忠,退朝則思補君王之過。在這里,我們不難發現主人的秘密。看,東面放置的一面“鏡”,西面一口落地洋“鐘”,這不正是園主的心跡表露嗎—“進忠”!這不是在表明自己的心跡嗎?不知皇上老兒是否聽到了任主人的“退思”的真意,終于還在任蘭生的家園建成后不久就招他上朝盡忠去了。
是否這種曲折的想法也使得我們的退思園在組織上也一反常規地改變了南北縱向鋪展的格局,作由西向東的延伸,整個形狀也成了曲尺形子。
同時我們要指出的是,西洋鏡和西洋鐘是清朝上層社會流行的舶來品,主人在這里巧妙地既眩富又時尚還給來人猜了個啞謎,從中我們似乎還能看到任主人一絲幽默而得意的笑。
[畹薌樓]
抬頭望空,一方狹窄的天空,南北兩幢木結構的樓,一圈游廊回旋成典型的走馬樓。這里就是園主與家眷起居的地方,也是家庭銀庫的所在地。這個完全的封閉式的內宅僅有東西院墻上兩扇貼磚的封火門與其它部分連通。雖可以放火、防盜,但是居住在里面的人是否感到它沉重的壓抑感呢?整座樓宇雖然明麗典雅,卻是典型的后宮樣式重檐封鎖。
畹薌,名取自主人的字——畹香。這里柔和的風格來自于建筑的色調紅而不艷俗,落地門窗花格秀麗,掛落圍欄雕鏤精細,當然還有女眷的溫柔脂粉香。走馬樓是當時盛行的建筑形式,樓上為主人睡房、樓下為侍從居所,兩側樓梯為方便主仆上下而設。它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時尚主流—徽派。由于徽商在全國商場上的大勝利大壟斷,使得一向注重宗法制度的徽州人不但在家鄉建起
以騎馬墻、走馬樓、封火門、磚雕門樓等為特征的深宅大院來光宗耀祖,還在各地或買園重新粉飾,或修建豪宅以作商談寄居場所,一時徽派風格獨領風騷、蔚為大觀。江南園林也普遍在宅第部分帶上了徽派特征,難得的是精雕細刻的局部處理和寬整大氣的體例給出塵、陰柔的蘇州園林帶來了些須人間凡氣和健康朝氣。
[庭院中央]
這里南有歲寒居、迎賓居,北面坐春望月樓、攬勝閣曾是主人會友以及賓客留宿的地方。從內宅延伸出來的旱船象一個破折號,象一聲從政治生涯下野的號子,把個退隱江湖后閑庭散步、吟風誦月、詩酒酬唱的小日子引入正題。船猶如主人的政治生涯有頭無尾,收拾起心情,權且自我安慰于玉蘭牡丹、富貴的護持中,往那對面求索“云煙鎖鑰”。
建筑上,由南至北漸次錯落升高,在視覺上由于中間旱船的布置而不顯得太規則,加上在南面或開向另一個小庭院以延伸視線,或花石為繪作歲寒圖,中間花街鋪地灰白變化,在古樟、玉蘭的映襯下北面的坐春望月樓則在二樓的最東面伸人內園中作攬勝閣,良辰美景一一化作眼前窗中佳繪,雖足不出戶天地精華盡收。這樣的構造既合乎儒家禮儀,男女互不碰面,又方便了各自欣賞園中景色。在不得已中巧妙容通,在秩序中尋找變通,好象一直是我們傳統的思維方式;一可以崇古敬宗遵循規則,又在閑中適情適性,兩不沖突。退思園的攬勝閣不失為這樣的佳作。
[水香榭內]
進入“云煙鎖鑰”“退閑小筑”的月洞門,繞過屏風的遮擋,整個花園緊貼水面頓時一覽無遺,細碎波紋中一切安然如水中紅魚優哉哉,世稱“貼水園”。金風玉器承載,藍天碧云湖中,云石翻卷似浪,老藤鴉樹桂香。塵俗的一切化解在清風明月中,這一切只有在退閑后才能真正有時間來領略吧。而“貼水”的獨創,把水鄉人“親水”的本性表現非常充分。在建筑上,由于引鎮外五湖水填滿園林空間一年四季不枯;所有建筑的石礎放得非常低,觸手可及水面;而假山沿湖部分都做成浸在湖水中的形狀,如同浪花飛濺,給人的感覺整個花園象浮在水面上的一樣,并由于水波不興生就微微蕩漾的感覺——“貼水園”不是園貼水,而是心貼水,無比柔和無比溫情自然被激發被引入游者的審美情緒中,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審美空間。
整個花園一彎池水由北經西而南,從東北角的琴房流出清泉,幽幽走過紫藤覆蓋的曲橋,與西北角攬勝閣處涌出而穿過水香榭底部的另一股水源匯聚南行,繞過石舫“鬧紅一舸”,漫浸在“菰雨生涼”的石基下,不知所終?傮w上水面如一彎新月,而眠云亭所在的湖石假山如白日騰升。以前的池中遍植荷花,而“鬧紅一舸”的詞意也表現得最為貼切:水佩風裳無數。姜夔描繪的景色如此具象,園藝師用至陰至柔至幻的物種磨滅了建筑的棱角,以致于游者絕倒于幽謐中琴聲催開的紫藤花落、帶著蓮香的水汽、桂香浸泡的水中月影和冰雪寒窗的筆墨紙香。正如我們身邊的這條游廊花窗里嵌著幾個字寫道:清風明月不須一文錢買。文字屬石鼓文,字出自李太白的詩《襄陽歌》:清風明月不須一文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
整個建筑布局依琴棋書畫四大主題來布置,依次是琴室、眠云亭、辛臺和水香榭,兩高兩低,在水兩側互為犄角。園總體是以退思草堂為中心,由攬勝閣向菰雨生涼逐層往低,向東南方敞開。如果說全園靈魂從琴室曲橋處引氣,那么在菰雨生涼和眠云亭之間則作漏氣處理。在空中另有攬勝閣、眠云亭、辛臺復道天橋相互成為對景,把阿旁宮勾心斗角的華美曲線勾畫地美不勝收。作為建筑上的成就,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江南園林一絕的天橋,在空中劃出一條優美的曲線,登者若白云在握;而眠云亭如同一座凌空的樓閣,假山即是它的基礎,又形成了一個陰涼的石室;再者,
天橋前面的一座巨大的太湖石假山,似人仙境不愿離去的老者,峰頂還有一塊色近的靈璧石,是不是象醉飲了這里的玉露瓊漿昂頭向月呢?如此天成的配合真是天下無雙了。
而在退思草堂內鴛鴦廳北面隔扇上藏有元代書法家趙孟?所書的《歸去來辭》的珍貴碑拓,愛好書法的朋友可以有幸觀摩一下他的真跡了。其實,在南側的菰雨生涼的一幅對聯里,我們最能體會當初園主退而閑的心境、退而思的真意:種竹養魚安樂法,讀書織布吉祥聲。在這里,我們也許可以這么理解,主人所謂思過并非真正反省在任時所有的不對,這層意義上的思過只為掩人耳目;也許是在訴說當初一心朝政、失去自我性靈以為“過”,如今町以矯枉過正,回復到自然的人生常態中了。這會是主人所想擁有的幸福嗎?
不管如何圖解設汁者的用意和園主人的領悟,退思園以它特有的江南士紳家園特征,用濃淡不一的綠意、鳥語花香的傳遞、山水相映的情趣再創了自然,人文化的自然,濤情畫意的自然。1986年,它的這種“天人合一”的人居環境被美國紐約仿建在斯坦頓島植物園內,名為“退思莊”。而我們的退思園依然故我,一任世事變遷,風月永鎖,任代代人退而思之。
[出退思園,走至三橋,崇本堂前]
我們面前正好處在三河會聚的地方,三座金山石橋由近及遠分別是長慶橋、吉利橋和梁式橋太平橋。在這個角度,我們觀察到所謂水鄉古鎮的所有特征:小河悠悠,舟楫緩緩,住家簡潔而自守于古樹的幽謐懷抱中,居民閑散而斜倚在清茶的竹榻邊,沒有世事紛擾,沒有世故作態,這樣的平和正構成了同里等一大批江南古鎮的文化底蘊和對當今旅游者最大的吸引力。
三橋呈“品”字形,在清代就有,大家注意看可以看到橋洞兩旁的對聯,記述同里人捐錢造橋、造福里人的壯舉,同時還描述了水上風光,記錄了造橋年代,集志事、詠物、紀年于一體,非常有代表性。而同里人“走三橋”的風俗更是特別,孩子滿月、婚嫁喜慶時、六六大壽時,邊走邊喊:太平吉利長慶!橋本是水鄉特有的道路,在人生特殊的節日里,過橋走上這特殊的路,不正象征著一個人出生、成長、成熟的幾個最重要的階段嗎?美好的祝福發自平淡自在的生活,水鄉人用他們最樸實的行動來慶賀自己的節日,同里的三橋也帶上了更多的文化內涵。
另外,駁岸兩側我們看到很多規整的“水碼頭”。雖然這是水鄉居民上下船只、方便洗漱最常見的石階河橋,但是同里的河埠頭卻是最工整的。單落水的,雙落水的,八字形的,形式多樣;但同時我們注意到大戶人家的私家碼頭一定是寬敞莊重的,而且水碼頭上鑿出的“牛鼻”系纜石雕刻精美,不乏寓意深刻的圖案。稍后大家可以在仔細的注意一下。
我們身后的建筑,叫“崇本堂”,是同里代表性的商人私宅。主人錢幼琴在清末宣統三年(1911年)建成,占地不足一畝,分五進共二十五間。為什么說它是典型的商賈大戶呢?第一,整個建筑前后共五進,在縱深上一進高過一進,稱為“連升三級”以求風水賜福;還因為受到建筑面積的限制,這樣可以在潮濕的`江南氣候條件下便于通風采光。第二,整個建筑沒有完整的文人特質的后花園。畢竟那時的中國在內憂外患的政治經濟條件下,性靈的虛幻式的古典園林已經走向衰落,審美趣味集中在裝飾主義的工藝之美和附庸風雅的情調之感。崇本堂在正廳的落地窗裙板上有一組《西廂記》戲文故事,在內宅堂樓腰板上有《紅樓夢》人物雕刻,另外“喜上眉梢”、“松鼠葡萄”等傳統的圖案漸入俗套,而“日進斗金”、“富貴平安”、“招財進寶”等題材則完全把世俗生活的功利性給暴露丁出來。我們將會注意到一個現象:首先游賞型的花園已經在這個建筑中消失了,主要追求家居廳堂實用性刻畫;第二,和主人身份相符的商業俗文化以及匠氣十足的戲文雕刻鋪天蓋地,只能給主人略撐場面,在本已經顯得擁塞的空間里更顯得突兀,不免讓人覺得有擺闊買弄之嫌。同時,我們還可以從崇本堂幾座門樓雕刻上看出主人為人處世、立業治家的宗旨!俺绫尽,為“崇德思本”,德為一切的根本;“敬侯遺范”、“商賢遺澤”,體現主人作為一名商人的良好品德指出了福澤后代的經世良藥。
雖然在外觀上崇本堂保留了與古典園林同樣的特征,但在藝術上遠遜于后者;特別是在人與自然的溝通、人本化的自然的生活之道上、天人合一的追求上,作為商賈大產的崇本堂已經與前人的藝術生活相去甚遠了。不過,今天我們在崇本堂里設置了小型的民俗博物館倒相得益彰。走三橋的朋友,不妨繼續你們的參觀,去“喜堂”、“壽堂’’看看當年花轎送女、紅綠綢帶結姻緣、媒婆點婚的蠟人場面;還有老壽星龍頭拐杖、“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祝福。
[過長慶橋,穿過對面小巷,左折入,進嘉蔭堂正廳,在庭院中央]
這里是書香門第柳炳南的私家住宅,名“嘉蔭堂”建于1922年,占地一畝四分,共四進三十二間。整個建筑前臨街后臨河,正對崇本堂,車船方便,帶有明顯的水鄉建筑特點;同時由于建筑年代較近,受到相鄰建筑的限制,建筑因地制宜,平面上前牛部小后半部大,中軸不對稱。 雖然是民國建筑,但是卻不象年代稍遠的崇本堂那樣一味堆砌雕刻圖案,在細節處理上極具文化性。在整個建筑方面,雖然沒有退思園一樣精細優美的園林布局,但是在正廳和后宅之間卻辟出——大塊空地,青瓦為墨,粉墻作紙,屋脊線、窗檐線、走廊線條、門亭屋面曲線等構成了一幅生動而沉靜的圖案。由圍廊牽引,廊間蕉竹小品點綴,青楓金桂墻前,疏朗有秩,明風猶存,在這 一點上比崇本堂更人文化。還在堂樓衍慶樓后另筑水秀閣,借窗外水景入屋中,給呆板的建筑帶來了許多生氣,給沉滯的生活帶來了些許靈動。而同時正廳“嘉蔭堂”仿明紗帽廳的形式,也許是讀書人對明代文化江南正宗的尊崇吧。
在細節處理上,我們注意看大廳的廊軒,棚頂呈棱行,俗稱“鶴脛一枝香”;后面衍慶樓的廊軒頂中部又設斗擱絎條“菱角一枝香”。同樣是紗帽翅,大廳里作《三國演義》英雄忠義故事,內宅作孝親傳道的透雕?傮w上一致,細微處做文章?傊詈喲诺拿黠L撲面而來,各種雕刻細膩傳神,比如“暗八仙”的磚刻,“博古圖’,的木刻,“稱心如意”“筆錠高中”的鋪地石紋。
在文化內涵上,我們不難發現詩書世家對于“學而優則仕”的理想追求、“瀆書為上品”的人生信條。在嘉蔭堂梁頂云遮霧繞的裝飾性雕刻中有“鶴鳴九皋’’的雄心壯志,門板上有“蟾宮折桂”的仕途理想,更有“必定高中”的暗喻。
而對于裝飾圖案,又以人格化的梅蘭荷菊作為首選,清雅可人,書卷氣十足。整個建筑的氣氛可以由門廳里的—幅楹聯作為總結:閑居足以養老,至樂莫如瀆書。“萬般皆下品,唯有瀆書高”。柳家為代表的書香門第,深居簡出,以不甘寂寞的生活態度,在瀆書過程中追求出入頭地的官運亨通,同時在個人的精神世界追求極致完美。
深厚長久的文化傳統不但使同里人才輩出,還使同里民風淳厚,真正做到了“厚道傳家”的思想傳承,還使同里古鎮真正做到了“出世”“人世”的兩相不悖。巨大的寬容使我們今天在同里還能看到退思園、崇本堂、嘉蔭堂和平相處,三種不同的文化—仕、商、書臏足而居,在“思、德、道”交錯的漣漪中增添了文化古鎮——同里的魅力。
篇三:蘇州同里古鎮導游詞
各位旅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同里古鎮游玩,我是你們的導游小莫,下面我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今天游玩的景點吧。
同里古鎮布局與眾不同,市河如網,小橋遍布,街市民居依水而成,并擁有大量的深宅大院和園林古跡。因此在1982年就有幸成為江蘇省文物保護鎮。
同里古鎮全稱蘇州市同里古鎮景區,位于蘇州太湖之畔古運河之東。她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名副其實的水鄉古鎮。同里鎮距近臨上海、浙江等地,是為江南六大著名水鄉之一,為五個湖泊環抱,由網狀河流將鎮區分割成七個島。古鎮風景優美,鎮外四面環水。她是江蘇省最早,也是唯一將全鎮作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古鎮。是江蘇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其中水鄉古鎮和退思園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 同里鎮內自成水網,民用水河橋比比皆是,悠悠綠水,水活水清,“家家臨水,戶戶通舟”。形成“水巷小橋多,人家盡枕河”,柳橋通水市,河港入湖田”的獨特景觀,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鎮。
同里風景優美,鎮外四面環水,鎮內由15條河流縱橫分割為7個小島,由49座橋連接。鎮內家家臨水,戶戶通舟;明清民居,鱗次櫛比;宋元明清橋保存完好。它以小橋流水人家的格局贏得“東方小威尼斯”的美譽,F存著名的有退思園、耕樂堂、環翠山莊、三謝堂、侍御第、臥云庵、城隍廟、尚義堂、嘉蔭堂、崇本堂等園林和古建筑。
1、退思園,建于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具晚清江南園林建筑風格。退思園布局獨特,亭、臺、樓、閣、廊、坊、橋、榭、廳、堂、房、軒一應俱全,并以池為中心,諸建筑如浮水上。格局緊湊自然,結合植物配置,點綴四時景色,給人以清澈、幽靜、明朗之感。建筑格縱向為橫向,自西向東,西為宅,中為庭,東為園。宅分外宅、內宅,外宅有轎廳、花廳、正廳三進。轎廳、花廳為一般接客停轎所用。其退思園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古風園位于公園橋東側、南濠弄內,南與退思園一弄之隔,設在原晶體管廠里。該館分百床、木雕和古玩三大區,古風園展示的古玩,種類繁多,包括瓷器、銅器、珠玉、文房四寶、紫砂等。每件古玩,都由故宮博物院專家標注年代和名稱。木雕戲文故事由四川戲曲專家還原故事,百床、木雕、古玩由作家車前子撰寫解說詞。
3、松石悟園,簡稱“悟園”,即“同里鎮松屏石展館”所在地,古鎮區石皮弄中,毗鄰吉利、太平、長慶三橋,與珍珠塔景區一墻之隔,由富觀橋南行百步即抵。
嘉蔭堂,位于竹行街尤家弄口,建于民國初年,有四進,門窗梁棟皆雕刻精美。房主柳炳南,北厙人,先于蘆墟開設油坊,發跡后遷于同里營建宅第,共耗白銀貳萬兩。與著名愛國詩人柳亞子先生同宗。嘉蔭堂主建筑系仿明代結構,俗稱“紗帽廳”。
4、崇本堂位于富觀街長慶橋北堍,坐北朝南,面水而筑,東與嘉蔭堂隔河相望,西與長慶橋等三橋相連,整齊的石駁岸護衛著這座古樸的宅第。如果把同里比作是一座古建筑的博物館的話,那么崇本堂就是這座博物館中一件雕刻精致的藝術品,其精湛的技藝和深刻的內涵,讓每一位游人贊嘆不已。
5、耕樂堂,位于西柳圩,陸家埭中段,朝東面河,系明代處士朱祥所建,由時任南京國子監學正里人莫旦撰文作記。朱祥,字廷瑞,號耕樂。堂名取其號。
同里的街道是古老的,明清年間古鎮東南為居民住宅區,這里"地方五里,居民千余家",街巷逶迤,室宇叢密,高墻深院的住宅建筑,給老街披上了一層幽幽深深的神秘色彩。古鎮同里水多橋多,因水成街、因水成市。鎮區由九個圩以橋梁連結而成組成,河兩岸以條石砌成的石駁岸,長達十三里之遙。居民家家臨水、戶戶上河橋,打破了江南集鎮那種“一條河道兩面街,后為居民前店”的格局。
6、街:同里鎮現有八條主要街道,它們是:竹行街、富觀街、新填街、上元街、三元街、東溪街、魚行街、南新街。八條街道都有自己各自的特色,有的寧靜恬淡,有的綠樹掩映,有的依水傍屋,有的店鋪林立。有些老式的商店裝起了霓虹燈,有些石庫門的`樓屋換上了鋁合金窗,有的被粉刷得亮亮堂堂,有的正在播放著年輕人喜歡的樂曲,但這些變化無損于老街給予每個游人的那份濃濃的風情。老街是同里一條溜淌著生活暖溜與生命色彩的小河,它的變與不變,都將給古老的小鎮帶來一種新的希望。
7、橋:同里古鎮上最富有神話色彩的古橋是富觀橋。在此橋的龍門石上,有一幅惟妙惟肖的"桃花浪里魚化石"的石雕。烏金橋坐落在鎮西北郊,是當年蘇州到同里的必經之路,也是古鎮的重要入口。中元橋又稱賭氣橋,是一座梁式三孔石橋。
同里的橋以三橋(即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最有代表性。同里人有過三橋的習俗,取其消災解難、幸福吉祥之意。太平橋和吉利橋均是乾隆十二年,同里人范景烈等重建的。前者屬梁式橋,小巧精致;后者屬半月行拱橋,處太平橋與長慶橋之間。長慶橋俗名謝家橋,又稱廣利橋,是明代同里人陳鏞、謝忱改建的。如今走三橋已是旅客不可少的項目,使三橋成為同里人氣最旺的橋。
【蘇州同里古鎮導游詞】相關文章:
蘇州吳江同里古鎮景區導游詞08-08
同里古鎮導游詞05-22
同里古鎮的導游詞01-05
江蘇同里古鎮導游詞07-03
江蘇同里古鎮的導游詞01-16
江蘇同里古鎮游覽導游詞08-10
江蘇同里古鎮的導游詞范文通用01-13
江蘇同里古鎮導游詞10篇07-04
江蘇同里古鎮導游詞7篇11-09
江蘇同里古鎮導游詞8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