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城墻導游詞(精選4篇)
作為一位出色的導游人員,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可以加深游客對景點的印象,是提升講解水平的重要工具。那么寫導游詞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西安古城墻導游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西安古城墻導游詞1
首先,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西安古城墻,西安古城墻又稱為西安明城墻,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中心區,墻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13.74千米。城墻內人們習慣稱為古城區,面積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鐘鼓樓就位于古城中心。
請大家緊跟我不要掉隊,我們前面的是城墻的主城門,像這樣的城門共有四座:我們面前的長樂門(東門);還有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它們四座城門作為明城墻的原有城門,因當時的軍事,防御需要,都是單門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墻,兩道城墻之間又形成了翁城。至今為止,四座城門中除永寧門外,其余三座城門都只剩下兩道城墻。
好了,下面是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請大家一個小時后在這里集合。
本次游覽結束,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謝謝大家,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以后有緣再見。
西安古城墻導游詞2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墻,是明初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建筑起來的。它是我國中世紀后期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防御設施。
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筑城墻。它們多數被歷史的塵埃掩埋。我們現在看到的城墻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將徐達從山西進入陜西,將原來的奉天路改為西安,意為“西方長治久安”。拉開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墻的序幕。歷時8年修筑完的城墻外形是一座長方形。城墻高15米,頂寬12—14米,底寬16—18米,周長13.9公里。最底層用黃土與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異常堅固。
西安古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好了,現在讓我們親自來感受這座科學、嚴密、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這就是我們今天游覽的西安城墻,它是世世代代陜西人的驕傲,是唐代文明的象征。
西安古城墻導游詞3
各位游客:
中國擁有數百座古代城墻,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墻規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墻先后被拆毀或嚴重殘缺,而始建于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墻迄今仍保存完整。
【城墻的起源】
各位游客,這幾天我們已經在車行晨曦或晚霞中領略了古城墻的多彩多姿和古樸深沉。
現在我們來到城墻腳下,請大家走上城墻游覽。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墻的真正含義是什么。
“城墻”一詞原是從“城”字引申而來。
“城”按《說文》解釋,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納民,所以“城”字的本義是土圍民而成國,由此引出城墻一義。
被譽為中華民族脊梁的萬里長城的“城”宇,同樣是城墻的意思。
只是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釋。
“城”字最早出現在周朝的金文中,從字形看活生生地體現了古代城墻的軍事用途。
城墻的軍事作用是保衛私有制,而在意識形態上看,城墻的形體規模又是等級森嚴的宗法制的嚴格體現。
顯然統治者營造城墻,是用它來保護自己,宣示國威。
現在我們看到的西安城墻,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
它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詔修城開始動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歷時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礎上擴筑而成的,經過歷代修葺,基本上保持著完整的封建社會城垣建筑的面貌,反映了中國古代筑城技術的杰出成就。
【城垣規模和結構設施】
各位游客,那么西安城墻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結構又是怎樣的?據測算,西安城墻周長11.9千米,其中東城墻2590米,西城墻2631.2米,南城墻3441.6米,北城墻3241米。
這樣的規模在國內外都是比較少見的。
大家看見城墻四門外筑有護衛城門的小城,那叫甕城。
所謂甕城,意為敵人一旦進入,就會受到甕城城墻上面的四面夾擊,猶如甕中之鱉,無法逃脫。
甕城外還筑有拱衛甕城的小城,古稱羊馬城。
古時候大城門的啟閉有規定時間,關閉城門后尚未回城的人可連同自己牽的羊、趕的馬等,進入羊馬城以及今環城公園地帶歇息,等候開城門后再進城。
西安的羊馬城在清末已全毀。
記得1986年在西安城安定門(西門)甕城北門外約17.5米處發現羊馬城北側門道,長5.5米,寬2.4米。
現在大家能看到南門甕城外側已修復的羊馬城,墻體長198米,高9.5米。
護城河外曾有拱衛四城門的四個夯筑土城叫郭城。
據《西安府志》卷九記載:唐天祐年間,韓建筑東郭小城和西郭小城。
宋、金、元皆因之。
明洪武年間拓城時,東郭小城大部分被包在大城內,留在城外的即為東郭新城。
明后期西郭小城記。
目前,四關郭城墻體僅存部分殘段,郭門僅在地名上留有其名稱。
現在我們來到西安城內東北處,這里曾經是明秦王府城,簡稱王城。
明初,朱元津封其次子為秦王,命其坐鎮西安,加強對西北的控制。
整個秦王府城分為兩重城墻。
外城墻稱蕭墻,全系土筑成。
內城墻因外砌青磚,故稱磚墻。
明滅后,蕭墻被毀。
清雍正年間,西安修廟宇,秦王府的建筑多被拆除,磚城改為八旗教場。
目前秦王府磚城只存夯土城殘段若干處。
明代建西安城時,全城城門有4座:“長樂”、“永寧”、“安定”、“安遠”。
門名刻于大城門洞外的青石門據上。
大城城門上所建的樓房稱城樓,也叫正樓,是守城指揮官的指揮所。
甕城城門洞上所建之樓稱箭樓,因樓壁辟有箭窗,是當時發箭防御之用。
到了民國時又開辟了4座城門,俗稱小四門:中山門(小東門),在現在的東新街東端,是為紀念孫中山修建的;勿幕門(小南門),在今天的四府街南端;玉祥門(小西門),在蓮湖路西端,解放后,此門被拆;解放門(小北門),原名中正門,在解放路北端,當年因為隴海路通車到西安而修建,到了1952年因擴建火車站而被拆除。
西安在解放后也開辟了新城門,南墻有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朱雀門、含光門。
北墻有尚德門。
東墻有朝陽門。
一般游客知道明代建筑西安城墻時有98座敵臺,臺上均建有敵樓。
但1982年西安市城墻管理所實地調查發現,那些古敵樓沒有留下一個,只有部分尚存礎石。
之后,西安重建敵樓12座,為磚木結構,歇山頂式,重檐二層樓,底層周設回廊。
古代城垣設施不僅修建敵樓、箭樓作用武之備,還修建魁星樓以祭把主宰文運之神魁星。
西安魁星樓建在南門城樓東,后遭兵火毀壞。
后來在原址上復建魁星樓,值得一看。
【煥發新顏的古城墻】
各位游客,經過十多年的整體開發,古都西安已把位于市中心的殘破的明代城垣,改造成頗具特色、中外罕見的環城旅游風景區。
1983年,西安市開始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文物保護開發,到1997年底累計投資2.27億元,不僅全面修繕了城墻,填補了大小洞穴1650個,還重建敵樓四座、角樓2座以及南門月城、閘樓、吊橋各一處,同時對環城河、林、路進行了全面整治。
現在,從14條被修復的馬道緩步登城,能見到長1334o米的城垛,還有11500米的女兒墻也全部修復。
站在高12米的城頭上舉目遠眺,南邊的終南山、北部的渭水河遙遙相望;俯首四顧,城內城外市容盡收眼底。
城上還陳列弓弩。
滾木、擂石等防衛工具,城下復設吊橋、云梯,供人使用參觀。
從城墻下到環城河邊,修建了20多座橋,城河到城腳之間的環城綠化帶,成了西安最大的綠化公園,茅屋瓦舍,仿古亭廊,詩碑雕塑,應有盡有。
西安古城墻導游詞4
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古城西安,很高興認識大家,我是你們本次的導游,我叫許晨軒,大家叫我許導或晨軒就可以了。下面讓我們開始西安古城墻之旅吧!
首先,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西安古城墻,西安古城墻又稱為西安明城墻,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中心區,墻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13。74千米。城墻內人們習慣稱為古城區,面積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鐘鼓樓就位于古城中心。
請大家緊跟我不要掉隊,我們前面的是城墻的主城門,像這樣的城門共有四座:我們面前的長樂門(東門);還有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它們四座城門作為明城墻的原有城門,因當時的軍事,防御需要,都是單門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墻,兩道城墻之間又形成了翁城。至今為止,四座城門中除永寧門外,其余三座城門都只剩下兩道城墻。
好了,下面是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請大家一個小時后在這里集合。
本次游覽結束,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謝謝大家,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以后有緣再見。
【西安古城墻導游詞(精選4篇)】相關文章:
西安古城墻導游詞集錦4篇11-26
陜西西安古城墻導游詞3篇-陜西導游詞12-24
山西平遙古城墻的導游詞12-17
西安鐘樓導游詞12-19
西安華清池導游詞10-17
西安肉夾饃的導游詞11-26
西安兵馬俑導游詞精選15篇12-19
西安碑林導游詞(15篇)12-27
西安碑林導游詞15篇12-16
西安大雁塔導游詞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