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六榕寺英語導游詞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廣州六榕寺導游詞
作為一名具備豐富知識的導游,通常需要用到導游詞來輔助講解,導游詞一般是根據實際的游覽景觀、遵照一定的游覽路線、模擬游覽活動而創作的。那么什么樣的導游詞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廣州六榕寺導游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廣州六榕寺導游詞1
六榕寺位于廣州市六榕路上,是廣州著名的佛教古剎。寺院始建于南北朝梁代,初名寶莊嚴寺。北宋時更名為凈慧寺。宋代文豪蘇東坡曾來此游覽、禮佛和進香,見寺內有六棵古榕樹,揮筆題了“六榕”兩字。到了明代始稱六榕寺。寺內主要建筑有巍峨矗立的花塔、觀音殿和六祖堂等。
六榕寺內的花塔屹立于寺院中央,塔尖直聳云霄,甚為壯麗;ㄋ耐庑稳A麗壯觀,檐角均懸掛有吊鐘。整個塔好像是花朵層疊的一根花柱,塔頂好似長在最高一朵花上的花蕊心,因此被稱為“花塔”。塔頂還有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鑄造的千佛大銅柱,連上面的九霄盤、寶珠及下垂的鐵鏈總重達5000公斤。
花塔塔東為山門、彌勒殿和天王殿、韋馱殿,還有蘇東坡畫像和有“六榕”的石刻等古碑10余方。塔之西為大雄寶殿,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其內供奉有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以黃銅精鑄的.三尊大佛像。佛像高為6米,重約10噸,儀態萬千,神色平靜,雕琢技術精湛,乃廣東省現存最大的古代銅像。大殿南側現重建了說法堂,榕蔭園內有六祖堂、觀音殿、僧舍齋堂、功德堂、藏經閣等。
寺內六祖堂,保存有宋代澆鑄的禪宗六祖慧能的銅像。六祖姓盧,號慧能,廣東新興縣人,是佛教達摩禪宗的第六代祖師。
六榕寺內信步而行,但聞鐘聲陣陣,木魚聲聲,香客絡繹不絕,煙霧縈繞之間獨得佛音古意。
廣州六榕寺導游詞2
朋友們:
我們現在去瀏覽廣州的千年佛寺六榕寺。你們已經了解了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基本教義及基區別,F在我再講一點和六榕寺有關的其他佛教常識,在參觀別的佛寺時,這些常識也用得上。至于六榕寺內的具體景觀,到達以后,再一一介紹。
先說寺廟的由來。中國佛教源于印度,在印度,佛寺的梵文譯音叫“僧伽藍摩”,意為僧眾共住的園林。它的別名是“貧陀婆那”,意為“叢林”,就是說,僧人住在一起就像大樹叢聚。“叢林”也用來比喻草木生長有序,象征僧眾完整的法度和嚴格的規矩。六榕寺就是廣州四大叢林之一。
中國的寺廟始于漢代,寺是官署名,廟則是祭祀神靈的場所,相傳東漢明帝派遣前往西域求佛法,請來的兩位高僧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就住在洛陽招待賓客的鴻臚寺里。這二位高僧是用白馬馱載經像而來,所以明帝為他們專修的供佛之所就取名“白馬寺”,此乃中國佛寺之祖,后來就把出家人居住和供佛的處所籠統稱為寺廟。梁代佛教興盛時,寺廟多達20xx多所,六榕寺就是那個時候興建的。
再說寺廟的建筑特色。中國傳統的漢文化對從“西天”取來的佛教文化影響極大,所以印度的佛寺“伽藍”逐漸改造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寺建筑。
中國的寺廟建筑一般分為依山式和平川式兩類,與此相應,寺廟布局分為石窟式和塔廟式兩種。石窟式依山開鑿佛窟,如洛陽的龍門石窟、敦煌的莫高窟等即是。塔廟式就是廟中有塔,整座寺院以塔為中心建造,主要采用中國傳統建筑的庭院式格局,六榕寺就是基中的一種。有中國特色的寺廟格局到南北朝時,也就是建造六榕寺的那個時候,已經基本定型了。
再說說佛教中的神靈。首先要說的是佛。杰出代表就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他是佛國的最高統治者,是第一把手,與我國的孔子是同時代的人。他是佛寺里必然要供奉的一位主尊,塑得特別高大,人們必須仰視才看見他的面容。這一來表明佛祖法力無邊,崇高偉大,二來可表明禮佛者的虔誠。六榕寺的佛祖像自然也不例外。
佛祖本姓喬達摩,名悉達多,意為“吉祥”,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國凈飯王的太子,據說他降生的時候,天上鼓樂齊鳴,百花飄香,一片光明,他一落地就能行走,足跡所至,蓮花綻開,空中躍出兩條飛龍,口噴清泉,為他沐浴。這天正好是我國農歷的月初八,人們稱這一天為“佛誕日”。后來每年的四月初八,佛寺都要舉行法會,并以名香浸在水中沖洗佛像,所以也叫“浴佛節”。
這些關于釋迦牟尼降生的說法充滿了神奇的色彩。那真實的情況如何呢?原來悉達多出生后僅7天,母親就去世了,他由姨母撫養成人。悉達多聰穎過人,文武雙全,凈飯王希望他將來繼承王位。16歲時,凈飯王為他和表妹完婚,還生了個兒子。過著舒適的王室生活,有著美滿的小家庭,但他并不以此為滿足,當他看到烈日下農夫汗流浹背、鞭打耕牛犁田時,感到了生的沉重;當他看到彎腰駝背滿頭白發的老人舉步艱難時,感到了老的可憐;當他看到渾身浮腫、臉色蒼白的病人躺在路邊呻吟時,感到了病的痛苦;當他聽到送葬的人撕心裂肺的哭聲時,感到了死的悲涼.怎樣才能讓世人從這“生、老、病、死”中解脫出來呢?他苦苦地思索著。一個托缽僧對他說:解脫之道要到深山老林中去尋找。于是,他不聽凈飯王的勸阻,在29歲時,舍棄了王太子的生活,離妻別子,出家走了。他躲進了深山密林,先跟名師學習禪定,后又獨修苦行6年,再后又在一棵菩提樹下靜坐了七七四十九天,苦思解脫之法,終于得道成佛。因為他是釋迦族人,人們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圣人”。他傳播佛教45年,廣收門徒,80歲時涅槃。
其次再說菩薩。菩薩是梵文“菩提薩埵”的簡稱,也有稱為“大士”的,其地位僅次于佛。據說,釋迦牟尼未成佛時,就曾以菩薩自號。大家都知道,第一把手一般是不做具體事的,他主要是把握方向,制定大政方針(有客人插話:全世界都是如此)。那么第一把手佛祖發話,誰來貫徹呢?那就是菩薩。菩薩的主要職責就是協助佛祖,拯救在“苦!敝锌嗫鄴暝氖|蕓眾生,度他們到極樂世界去享天福。佛國共有四大菩薩“有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專司佛的智力,有大行大德的普賢菩薩,助佛弘法傳教,有專門救度地獄中“罪鬼”的地藏菩薩,還有一位觀音菩薩,她的崗位職責是什么呢?到了六榕寺,我們就知道了。
最后講講羅漢。羅漢是梵語譯音阿羅漢的略稱,是佛教修行達到的最高果位,即羅漢果。獲此果者長生不老,免受輪回轉世之苦。羅漢的含義是殺賊、無生、真人等。無疑,羅漢是佛徒中的佼佼者,老百姓把他們視作力量和吉祥的象征。不少佛寺都設有五百羅漢堂。在六榕寺可以看到十六羅漢的掛像。
上面講到的佛、菩薩和羅漢的造像在我國是逐步漢化了的。公元2到3世紀,在新疆開鑿了我國第一座石窟寺克孜爾千佛洞,當時佛的形象具雅利安人的特征:高鼻、細眼、薄唇,這完全是洋人的形象。當佛教東進陽關以后,佛教逐漸中國化了。佛的面龐也逐漸漢化了,鼻梁低了下來,耳輪越來越大,佛的形象被改造成為漢人心目的“福相”;豐頰廣頤,雙耳垂肩,兩手過膝。我舉兩個例子,你們就會明白佛像的漢化已經到了何種程度:一是洛陽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就是按照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模樣塑造的,再就是北京碧云寺羅漢堂里第444尊“破邪見尊者”,就是乾隆皇帝為他自己所塑的羅漢像。
。ǹ腿嗽诹潘虑跋萝嚵耍┡笥褌,這就是六榕寺的正門,對佛寺來講,應叫山門。為什么呢?“天下名山僧占多”嘛,以前寺廟大多建在深山老林里,比如聞名天下的少林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所以叫山門。也有叫三門的,顧名思義,就是有三個門,中間是大門,兩旁各有一個小門,這象征佛教的“三解脫門”:空門、無向門和無作門。盡管有的寺廟建在鬧市區,也只有一個大門,但人們習慣上還是稱山門和三門。
你們看,山門的上方有一橫匾,上有“六榕”兩個大字,遒勁有力,這就是我國宋代大文學家、大書法家蘇東坡的題字。下面有一副對聯,上聯“一塔有碑留博士”,是指唐初大詩人王勃。公元675年,他從南昌來到廣州,一天,來寺內瀏覽,在這里寫下了《寶莊嚴寺舍利塔記》,并刻成碑文。下聯“六榕無樹記東坡”,說的.是這樣一件事:公元1100年,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來寺內參觀,見寺內有六棵榕樹,便欣然命筆,寫下了“六榕”兩個大字。但由于寺廟的重修,蘇東坡當年見到的六棵榕樹已經沒有了,后人就用這樣的下聯來紀念他。到了公元1875年(清光緒元年),就正式改名“六榕寺”了。該寺原來叫什么名字呢?參觀六榕塔的時候就明白了。
(一進山門,就是天王殿)這是六榕寺的第一個殿,天王殿,正面供奉著一尊大肚佛,他慈眉善目,笑口常開,正在我們哩。這就是彌勒佛,但他并不是佛國“三世佛”中的未來佛彌勒,而是中國的布袋和尚契此。傳說很久以前,有個名叫契此的怪和尚突然出現在浙江的奉化,長的又矮又胖,肚了特別大,整天用竹竿挑著個大口袋(里面裝有日常用品),笑嘻嘻地化緣,并經常為窮人治病,十分靈驗,但不收分文。契此圓寂時坐在一塊磐石上,口中念念有詞:
彌勒真彌勒,化身千萬億。
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人們突然領悟到他原來就是彌勒佛的化身,于是就照他的模樣塑成了中國式的大肚彌勒佛,供奉在天王殿內。我國還有不少國畫家畫下了他的尊容:袒胸露腹,肥頭大耳,光著腳丫子,腆著大肚子,竹竿挑著布袋子,咧著嘴笑,題名“笑話一袋樂呵呵”,好一個樂天派!你們看,在他的兩旁還有一副對聯,上聯“大腹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自然是贊他胸懷博大。下聯“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這“可笑之人”到底指哪些人呢?目前尚無標準答案,還是留給各位朋友去思考吧。
佛教說,四大天王的任務是“各護一天下”所以又稱“護世四天王”,即世界的保護者。
四大天王入到中國后就完全漢化了,身穿中國武將的服裝,連職能也是漢人的。執劍的南方增長天王司“風”,執琵琶的東方持國天王司“調”,執傘的北方多聞天王司“雨”,執龍的西方廣目天王司“順”,合起來就是“風調雨順”,寓示“五谷豐登”,這代表了中華民族祈求國泰民安的良好心愿。
。ù┻^天王殿,就到了韋馱殿)韋馱原是南天王部下的一個將軍,英勇善戰,疾走如飛,是佛國第一飛人。相傳釋迦牟尼火化后,有個“捷疾鬼”突然盜走了佛的兩顆牙齒,韋馱一發現,就急起直追。“捷疾鬼”不管跑多快,也不可能是韋馱的對手,很快就被抓住了,奪回了佛牙,韋馱立了大功,就專門擔當起守護佛祖靈塔的重任。
韋馱的塑像完全是一幅中國武將的打扮,身著盔甲,手捧金剛杵,他的姿勢一般有兩種,而對這兩種姿勢的解釋也蠻有趣味:如果雙手合十、橫杵于腕上,筆直挺立,那是表示,行腳僧眾就可大搖大擺進入寺內,白吃白喝白住。如果一手握杵拄地,一手叉腰,情況就不妙了,就沒有人敢進去了。六榕寺的韋馱像是一手扛杵的,他對我們是什么態度呢?想必各位心里清楚。
在佛寺里,威風凜凜的韋馱將軍總是與笑容可掬的大肚稱勒靠背而立。據民間傳說,彌勒和韋馱原來是各管一座寺廟,彌勒見人就笑,熱情好客,去他廟里進香的人特別多。但他不會管理,經常有小偷混在香客中偷廟里的東西。韋馱呢,又過于嚴肅,終日板著面孔,小偷當然不敢去了,但香客也給嚇跑了,廟里冷冷清清。有一次同,佛祖如來巡視天下的廟宇,發現了這一情況,立即命令他們合管一座廟宇,彌勒在前笑迎香客,韋馱在后監視小偷。這樣一來,廟里香火鼎盛,也不丟失東西了,這大概就是揚長避短、優勢互補的結果。
廣州六榕寺導游詞3
六榕寺和花塔在朝陽北路,廣州著名的佛教古寺。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是廣州著名的'古跡之一。
公元537年,南朝梁武帝蕭衍(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信佛君主)的母舅曇裕法師從柬埔寨求得舍利(佛骨)來到廣州。廣州刺史蕭裕為了迎接這一佛教之寶,特地在這里創造“寶莊嚴寺”。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重修時,該寺僧人供奉佛教禪宗六祖慧能,以修凈業,遂改名為凈慧寺。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軾于宋元符三年(1120年)路經廣州時到此游覽,看見寺內有古榕樹六棵,便題書“六榕”二字。明代稱六榕寺,并沿襲至今。
花塔在六榕寺內,原名寶莊嚴寺舍利塔。該塔是與六榕寺同時興建的,但原塔已于公元十世紀時被火焚毀。1931年重修時在內部用鋼筋水泥加固,F塔高57米,八角九級,里面十七層,沿梯級登至塔頂,可俯瞰全市景色。塔的外形華麗壯觀,檐角都懸掛吊鐘,整個塔好像是花朵疊成的一根花柱,塔頂好似長在最高一朵花上的花蕊心。所以人們一般叫它為“花塔”。
廣州六榕寺導游詞4
六榕寺位于六榕路,歷史悠久,佛教文物薈萃。始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年),原名寶莊嚴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北宋初毀于火災,宋端拱二年(989年)重建,改名為凈慧寺。元符三年(1120年)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蘇東坡曾來寺游覽,見寺內有老榕六株,欣然題書“六榕”二字,后人遂稱為六榕寺。
寺內有巍峨的千佛寶塔,原名舍利塔,是廣州有名的古代高層建筑。塔東為山門、彌勒殿、天王殿和韋馱殿。塔西為莊嚴華麗的大雄寶殿,供奉清康熙二年(1663年)以黃銅精鑄的三尊大佛像。該佛像是廣東省現存最大的古代銅像。
寺內的榕蔭園內有六祖堂,供奉禪宗第六代祖師慧能的.銅像。六祖是唐代杰出的高僧,隨五祖弘忍學法,很得弘忍賞識,后衣缽而歸,創南宗學派。其銅像鑄造于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高1.8米,重約1噸,法貌莊嚴,垂目坐禪,栩栩如生。六祖堂前榕蔭蒼翠,菩提婆娑,別致的補榕亭和蘇東坡書的“證道歌”碑刻,掩映于綠蔭叢中。
【廣州六榕寺導游詞】相關文章:
廣州六榕寺英語導游詞08-12
廣德寺的導游詞05-18
馬蹄寺導游詞07-03
阿育王寺導游詞09-23
扎寺倫布寺導游詞最新范文08-10
廣州導游詞08-17
江蘇大明寺導游詞06-30
獨樂寺導游詞08-01
石窟寺導游詞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