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太原動物園導游詞優秀
作為一名旅游從業人員,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導游詞,導游詞事實上是一種對旅游景點進行歷史的、文化的、審美的解讀的文體。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導游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太原動物園導游詞優秀,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太原動物園導游詞優秀1
人云:不到晉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說: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參觀晉祠,猶如外國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覽紫禁城那樣遺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晉祠看看。晉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甕山麓,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筑、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建筑、園林、雕刻藝術中心。
位于太原市區西南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為古代晉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國重點文物之一。姬虞封于唐,稱唐叔虞。虞子夑繼父位,因臨晉水,改國號為晉。因此,后人習稱晉祠。北魏以后,北齊、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對晉詞重修擴建。
晉祠是具幾十座古建筑的中國古典園林游覽勝地。環境幽雅舒適,風景優美秀麗,素以雄偉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于世。游晉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進行。中,即中軸線,從大門入,自水鏡臺起,經會仙橋、金人臺、對越坊、獻殿、鐘鼓樓、魚沼飛梁到圣母殿。這是晉祠的主體,建筑結構嚴謹,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北部從文昌宮起,有東岳祠、關帝廟、三清祠、唐叔祠、朝陽洞、待風軒、三臺閣、讀書臺和呂祖閣。這一組建筑物大部隨地勢自然錯綜排列,以崇摟高閣取勝。南部從勝瀛樓起,有白鶴亭、三圣祠、真趣亭、難老泉亭、水母樓和公輸子祠。這一組樓臺計峙,泉流潺繞,頗具江南園林風韻。此外最南部還有十方奉圣禪寺,相傳原為唐代的開國大將尉遲恭的別墅。祠北浮屠院內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間重建,為七級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層四面有門,飾以琉璃勾欄。登塔遠眺,晉祠全景歷歷在目。
兒子燮父繼位后,因境內有晉水流淌,故將國號由唐改為晉,這也是山西簡稱晉的由來,祠堂也改名為晉王祠,簡稱晉祠。
在漫歲月中,晉祠曾經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南北朝時,文宣帝高洋,推翻東魏,建立了北齊,將晉陽定為別都,于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筑池塘。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在祠區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晉祠,撰寫碑文《晉祠之銘并序》,并又一次進行擴建。宋太宗趙光義于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在晉祠大興土木,修繕竣工時還刻碑記。宋仁宗趙禎于天圣年間(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并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從北宋天圣年間修建了圣母殿和魚沼飛梁后,祠區建筑布局更大為改觀。此后,鑄造鐵人,增建獻殿、鐘樓、鼓樓及水鏡臺等,這樣,以圣母殿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來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邊,退處于次要的位置了。
晉祠最著名的建筑為圣母殿,創建于宋代天圣年間(公元1023—1032年)。圣母傳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寬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補塑2尊),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態莊嚴,雍容華貴,鳳冠霞披,是一尊宮廷統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動,情態各異,是研究宋代雕塑藝術和服飾的珍貴資料。魚沼飛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橋形,如大鵬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狀典雅大方,造型獨特,是國內現存古橋梁中僅有的一例。
金人臺四尊鐵人姿態英武,因鐵為五金之屬,人稱之為金人臺。西南隅的那尊鐵人,鑄于北宋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態威武,英姿勃勃,氣概不凡,銷明甲亮,閃閃泛光,頗為獨特。據說,一年夏天氣候特別炎熱,身披鐵甲的'西南隅的鐵人忍受不了這難熬的痛苦。獨自走到汾河邊,只見汾河滔滔而流,怎么過河呢,鐵人犯了愁。正在著急,忽見從上游不遠沿岸邊駛下一條小船。鐵人趕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對岸。船家沉吟一陣,方才慢騰騰地說: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時,再等等有無旁人。鐵人一焦急,趕忙說道:你能渡過我一個,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鐵人說: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裝一人,除非你是鐵鑄的。話一落音,一語道破了鐵人的本相。瞬間,鐵人立在汾河邊,紋絲不動,怎么這人不說話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著一位鐵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晉詞的鐵人。船家不敢怠慢,趕忙找了一些鄉親,把鐵人抬回金人臺。圣母勒令手下將領,把鐵人的腳趾上連砍三刀,表示對鐵人不服從戒律的懲罰。今日的鐵人,腳上還留著連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貞觀寶翰亭。亭內陳列唐太宗李世民手書碑刻晉祠之銘并序。全碑1200多宇,書法行草,骨骼雄健,筆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書法神韻,是書法藝術的珍品。圣母殿右側,是千年古樹臥龍周柏。難老泉,俗稱南海眼,出自斷巖層,終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齊時有人據《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之句起名難老泉。周柏、難老泉、侍女像譽稱晉祠三絕。
在晉祠難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樓,俗稱梳妝樓,別號水晶宮。樓內水母像銅質金裝,端坐甕上,束發未竟,神態自若。據傳,水母姓柳,生性賢良,家住晉祠附近的金勝村,嫁到晉祠為媳。不幸的是,她同嫁后橫遭婆線欺負,每日到遠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母只要前桶,不要后桶,名為嫌臟,實則存心刁難。一天,柳女挑水歸來,在途中一騎馬人要借水飲馬,柳女欣然應允。等柳女返回重挑時,那人送給柳女一條金絲馬鞭,并告她馬鞭放在甕中,只要輕輕向上一提,水即滿甕。柳女回去一試,果然靈驗。這個秘密不久就被柳女的小姑子發現,一次她趁獲女回娘家不在,從甕中提起馬鞭,頓時,水從甕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沒附近村莊,柳女正在娘家梳頭,聞訊趕來,毅然坐在甕上,水勢一下變小,人們得救了,水母再也沒有離開水甕。
晉祠南部,名奉圣寺,相傳這里曾是唐朝大將尉遲敬德的別墅。奉圣寺此,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級八角形。在奉圣寺附近,有巨槐一株,干老枝嫩,蒼郁古樸,獨具一格。據傳,原來這株槐樹歷史久遠,早已干枯,也不知過了多少年,到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農歷三月廿一日,奉圣寺內集會,人來人往熙攘非凡。恰好,有一個老道士在枯槐下叫賣,出售膏藥?诶锖爸焊嗨庫`應、能漢百病,有福來買,無福不信。叫賣半晌,沒人買他的藥。這位老道繼續叫賣:如此仙藥,來購無人,凡人無福,枯槐宜生。說罷,他將膏藥貼于枯槐身上。拂袖揚長而去。說來真巧,不到一個月,這株枯槐,死而復生。生枝展芽,甚為茂盛。人們見狀,都驚呼這株枯槐叫復生槐。實際上,俗話說得好:千年柏、萬年松,老槐一睡幾百春。這株枯槐復生,大約是因為多年長睡而碰巧蘇醒的緣故。
晉祠是一處自然山水與歷史文物相交織的風景名勝區。古為唐地,西周初年成王之弟叔虞封于唐,其子燮因境內有晉水而改唐為晉,后人祀叔虞于晉水之源,因稱晉祠。自《山海經》始,歷代均有文獻記載,而魏、齊、隋、唐以下各代至今尚有大量的實物保留于祠內外。唐太宗李世民曾以六合為家的英雄氣魄,用經仁緯義的華麗文筆,對懸甕山的雄偉,晉水的秀麗做了擬人化的評贊:
其施惠也;則和風溽露是生,油云膏雨斯起;
其至仁也;則霓裳鶴蓋息焉,飛禽走獸依焉;
其剛節也;則治亂不改其形,寒暑莫移其操;
其大量也:則育萬物而不倦,資四方而靡窮。
瑩氛霧而終清,有英俊之貞操;
住方圓以成象,體圣賢之屈伸;
日注不窮,類芳猷之無絕。
年傾不溢,同上德之誡盈。
對于晉祠的建筑及夜景,也作了詩意的:金闕九層,鄙蓬萊之已陋;玉樓千仞,恥昆閬之非奇。落月低于桂筵,流星起于株樹。李白詩曰: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蕭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郭沫若詩曰:圣母原來是邑姜,分封桐葉溯源長。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競煒煌。懸甕山泉流玉磬,飛梁芊沼布蔥珩。傾城四十宮娥像,笑語嚶嚶立滿堂。林徽因說:晉祠的布置又像廟觀的院落,又像華麗的宮苑;全部兼有開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樓閣在古樹婆娑池流映帶之間,實像個放大的私家園亭。《晉祠志》載:三晉之勝,以晉陽為最;而晉陽之勝,全在晉祠。
太原動物園導游詞優秀2
唐末五代天下由治而亂,名城晉陽也幾易其主。先是后唐的“西京”,隨后繼為后晉、后漢、北漢的“國都”,這里的動靜治亂直接影響到北國與中原。從北齊高洋父子,隋朝楊廣,唐朝李淵父子,到五代三主(后唐李存勖、后晉石敬塘、后漢劉知遠)及北漢的劉祟,這一個個所謂“真龍天子”都是從太原起家奪取天下。太原可以說是藏“龍”臥“虎”之地,故又有“龍城”之稱。
晉陽城易守難攻。宋王朝建立已數十年,但晉陽仍在北漢劉氏手中,直到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第二代天子宋太宗趙光義“御駕親征”,圍城攻打近,北漢主劉繼元出城投降,宋朝才算攻取晉陽。宋太宗一則仇視晉陽軍民的頑強抵抗,二則懼怕別人再踞晉陽成“龍”,便下令焚毀晉陽城,并引汾水、晉水淹灌廢墟,進而使歷時1400多年的晉陽古城毀于水火。流離失所的城中百姓紛紛外遷,其中不少人移居汾河東岸的`唐明鎮。
太原畢竟是北方戰略要地,毀掉舊城之后必須再建新城。公元982年,焚灌晉陽后不到三年,宋朝大將潘美便奉旨擴展唐明鎮,筑起周圍10多里的土城,這便是現在太原城區雛型,太原由此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宋朝統治者避諱“晉陽”、“太原”舊名,便在這座擴大后的土城設置了陽曲縣,從此太原又有“陽曲”之稱。需要說明的是,趙光義為斬斷“龍脈”,杜絕太原再出真龍天子與其爭奪江山,就把太原的街道大都成“丁”字形,取“釘”之諧音,以釘死龍脈。如今太原仍有一些丁字街口。新建的太原發展很快,到宋代中期,太原又成為一座商貿發達、風光秀麗的北方名城,被譽為“錦繡太原城”。
宋朝后期及金元兩代,北方又是亂世,太原城又遭戰火之劫。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的北伐軍進入太原時,這里已是一座人煙罕見的空城了。洪武三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封他的三兒子朱棡為晉王,坐鎮全國九邊重鎮之首的太原,經略北邊防務。朱棡命永平侯謝成擴建城池,謝成在宋城基礎上向東南北三面擴展,建成周12公里、高12米的磚城,城上建4座角樓、8座門樓、92座敵樓。至今太原許多地名仍沿用當時城門名,如大南門、小東門、大北門、旱西門等。清代以太原為山西省會。民國時期始設太原市(1927年)。到1949年解放前夕,太原城區面積為30平方公里,人口20余萬。解放后近半個世紀,太原得到了長足發展,成為擁有160萬市民的大都市,而且是全國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在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太原動物園導游詞優秀3
太原是我長大的地方。要我來的話,那一定是“燈火通明中透出寧靜,來去匆匆中現著悠閑!
我家旁邊有兩個早餐攤和幾個便利店。早上六點多的時候,賣餅子的攤就已經支起來了。人并不很多。出租車司機會去買幾個餅子,然后坐在車里,開著車門,放著廣播,慢悠悠地吃著餅子,遇到的人還會笑著問候上幾句。
這個點已經有出門遛狗的人了,狗脖子上的鈴鐺發出清脆的“叮!甭,聽著很是舒服。
往后一點兒,早餐攤就支起來了。我喜歡吃攤子上的丸子湯,不管是什么季節,只要喝上一碗熱騰騰的一碗湯就會覺得活力滿滿。茶葉蛋也不錯!那味道我不出來,但是和丸子湯配在一起簡直絕美!
便利店也會買早餐,大都買的是包子。那些包子我沒有吃過,但看上去應該味道不錯。比起包子我更喜歡面包,我最喜歡一種鋪著一層厚厚的藍莓醬的吐司面包,不僅味道甜甜的,而且還冰冰涼涼的`,使常溫且沒有味道的吐司面包變得又甜又好吃。我也不知是我口味獨特還是別的什么,那個面包我總不見人買,那些去便利店里買早餐的上班族連看都不看一眼。
天晚了,小巷里的小賣部亮著燈,門前打牌的人安靜的只能聽見牌與桌子摩擦的聲音,偶爾會有幾輛摩托車呼嘯而過,在那一瞬間被打破了的寧靜很快又安靜了下來。店主家里養的狗慵懶的趴在地上要們摸。所有人都在享受著太原夜晚獨有的寧靜。
太原是我生活的地方,我所留意的從來不是終日繁華的街市,它吸引我的一直是人們看似忙亂,但總能慢下來的感覺。
太原動物園導游詞優秀4
各位游客,你們好,歡迎來到杭州動物園!我是導游周致睿,你們就叫我周導游吧。還有,為了保證您的,請您在觀光游覽中不要敲打飛禽野獸的籠舍,謝謝您的!
現在,我們已經跨進了杭州動物園的大門。先由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杭州動物園吧!
杭州動物園位于西湖南面,占地面積點三公頃。這里樹木蔥郁、環境優美,是野生動物的樂園。這里不但飼養有“國寶”大熊貓、世界上最高的動物長頸鹿、最大的鳥類非洲鴕鳥、最大的蛇類蟒蛇等動物。游人既觀賞動物戲耍又賞各種建筑之美,別具一格。
請跟我先往前走,大家請看正前方,那里有一塊巨大的牌子,上面有杭州動物園的導游地圖,大家可以根據地圖來知道某種動物所在的.地點。
請大家繼續跟我走,前面就是表演廳。這里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猴子、大象、小狗、小狗熊、獅子等動物。它們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戲,小狗熊會打拳擊,小狗會站立走,獅子會跳火圈。你們還可以跟大象來個親密合影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我們現在去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向右前方走,大約走150米,就到了熊貓館。你看熊貓館里,一只憨厚的大熊貓正在“呼呼”大睡,它是大熊貓“成成”,今年24歲,是位“光榮”的,曾經受孕過六胎,產仔八頭,成活七頭。它是千里迢迢從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來到杭州動物園,我想,大家見到它一定會喜歡的。
游客們,杭州動物園是不是一個環境優美,別具一格的大公園呀?我們歡迎您常來這里參觀游覽。
太原動物園導游詞優秀5
人云:"不到晉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說:"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參觀晉祠,猶如外國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覽紫禁城那樣遺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晉祠看看。晉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甕山麓,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筑、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筑、園林、雕刻藝術中心。
位于太原市區西南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為古代晉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稱唐叔虞。虞子夑繼父位,因臨晉水,改國號為晉。因此,后人習稱晉祠。北魏以后,北齊、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對晉詞重修擴建。
晉祠是具幾十座古建筑的中國古典園林游覽勝地。環境幽雅舒適,風景優美秀麗,素以雄偉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于世。游晉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進行。中,即中軸線,從大門入,自水鏡臺起,經會仙橋、金人臺、對越坊、獻殿、鐘鼓樓、魚沼飛梁到圣母殿。這是晉祠的主體,建筑結構嚴謹,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北部從文昌宮起,有東岳祠、關帝廟、三清祠、唐叔祠、朝陽洞、待風軒、三臺閣、讀書臺和呂祖閣。這一組建筑物大部隨地勢自然錯綜排列,以崇摟高閣取勝。南部從勝瀛樓起,有白鶴亭、三圣祠、真趣亭、難老泉亭、水母樓和公輸子祠。這一組樓臺計峙,泉流潺繞,頗具江南園林風韻。此外最南部還有十方奉圣禪寺,相傳原為唐代的開國大將尉遲恭的別墅。祠北浮屠院內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間重建,為七級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層四面有門,飾以琉璃勾欄。登塔遠眺,晉祠全景歷歷在目。
兒子燮父繼位后,因境內有晉水流淌,故將國號由"唐"改為"晉",這也是山西簡稱"晉"的由來,祠堂也改名為"晉王祠",簡稱"晉祠"。
在漫長的歲月中,晉祠曾經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南北朝時,文宣帝高洋,推翻東魏,建立了北齊,將晉陽定為別都,于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筑池塘"。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在祠區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晉祠,撰寫碑文《晉祠之銘并序》,并又一次進行擴建。宋太宗趙光義于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在晉祠大興土木,修繕竣工時還刻碑記事。宋仁宗趙禎于天圣年間(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并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從北宋天圣年間修建了圣母殿和魚沼飛梁后,祠區建筑布局更大為改觀。此后,鑄造鐵人,增建獻殿、鐘樓、鼓樓及水鏡臺等,這樣,以圣母殿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來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邊,退處于次要的位置了。
晉祠最著名的建筑為圣母殿,創建于宋代天圣年間(公元1023—1032年)。圣母傳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寬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補塑2尊),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態莊嚴,雍容華貴,鳳冠霞披,是一尊宮廷統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動,情態各異,是研究宋代雕塑藝術和服飾的珍貴資料。魚沼飛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橋形,如大鵬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狀典雅大方,造型獨特,是國內現存古橋梁中僅有的一例。
金人臺四尊鐵人姿態英武,因鐵為五金之屬,人稱之為"金人臺"。西南隅的那尊鐵人,鑄于北宋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態威武,英姿勃勃,氣概不凡,銷明甲亮,閃閃泛光,頗為獨特。據說,一年夏天氣候特別炎熱,身披鐵甲的西南隅的鐵人忍受不了這難熬的痛苦。獨自走到汾河邊,只見汾河滔滔而流,怎么過河呢,鐵人犯了愁。正在著急,忽見從上游不遠沿岸邊駛下一條小船。鐵人趕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對岸。船家沉吟一陣,方才慢騰騰地說:"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時,再等等有無旁人。"鐵人一焦急,趕忙說道:"你能渡過我一個,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鐵人說:"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裝一人,除非你是鐵鑄的。"話一落音,一語道破了鐵人的本相。瞬間,鐵人立在汾河邊,紋絲不動,怎么這人不說話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著一位鐵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晉詞的鐵人。船家不敢怠慢,趕忙找了一些鄉親,把鐵人抬回金人臺。圣母勒令手下將領,把鐵人的腳趾上連砍三刀,表示對鐵人不服從戒律的懲罰。今日的鐵人,腳上還留著連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貞觀寶翰"亭。亭內陳列唐太宗李世民手書碑刻"晉祠之銘并序"。全碑1200多宇,書法行草,骨骼雄健,筆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書法神韻,是書法藝術的珍品。圣母殿右側,是千年古樹"臥龍周柏"。難老泉,俗稱"南海眼",出自斷巖層,終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齊時有人據《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之句起名"難老泉"。周柏、難老泉、侍女像譽稱"晉祠三絕"。
在晉祠難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樓,俗稱梳妝樓,別號水晶宮。樓內水母像銅質金裝,端坐甕上,束發未竟,神態自若。據傳,水母姓柳,生性賢良,家住晉祠附近的金勝村,嫁到晉祠為媳。不幸的'是,她同嫁后橫遭婆線欺負,每日到遠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母只要前桶,不要后桶,名為嫌臟,實則存心刁難。一天,柳女挑水歸來,在途中一騎馬人要借水飲馬,柳女欣然應允。等柳女返回重挑時,那人送給柳女一條金絲馬鞭,并告她馬鞭放在甕中,只要輕輕向上一提,水即滿甕。柳女回去一試,果然靈驗。這個秘密不久就被柳女的小姑子發現,一次她趁獲女回娘家不在,從甕中提起馬鞭,頓時,水從甕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沒附近村莊,柳女正在娘家梳頭,聞訊趕來,毅然坐在甕上,水勢一下變小,人們得救了,水母再也沒有離開水甕。
晉祠南部,名奉圣寺,相傳這里曾是唐朝大將尉遲敬德的別墅。奉圣寺此,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級八角形。在奉圣寺附近,有巨槐一株,干老枝嫩,蒼郁古樸,獨具一格。據傳,原來這株槐樹歷史久遠,早已干枯,也不知過了多少年,到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農歷三月廿一日,奉圣寺內集會,人來人往熙攘非凡。恰好,有一個老道士在枯槐下叫賣,出售膏藥。口里喊著:"膏藥靈應、能漢百病,有福來買,無福不信。"叫賣半晌,沒人買他的藥。這位老道繼續叫賣:"如此仙藥,來購無人,凡人無福,枯槐宜生。"說罷,他將膏藥貼于枯槐身上。拂袖揚長而去。說來真巧,不到一個月,這株枯槐,死而復生。生枝展芽,甚為茂盛。人們見狀,都驚呼這株枯槐叫復生槐。實際上,俗話說得好:"千年柏、萬年松,老槐一睡幾百春。"這株枯槐復生,大約是因為多年長睡而碰巧蘇醒的緣故。
晉祠是一處自然山水與歷史文物相交織的風景名勝區。古為唐地,西周初年成王之弟叔虞封于唐,其子燮因境內有晉水而改唐為晉,后人祀叔虞于晉水之源,因稱晉祠。自《山海經》始,歷代均有文獻記載,而魏、齊、隋、唐以下各代至今尚有大量的實物保留于祠內外。唐太宗李世民曾以"六合為家"的英雄氣魄,用"經仁緯義"的華麗文筆,對懸甕山的雄偉,晉水的秀麗做了擬人化的評贊:
"其施惠也;則和風溽露是生,油云膏雨斯起;
其至仁也;則霓裳鶴蓋息焉,飛禽走獸依焉;
其剛節也;則治亂不改其形,寒暑莫移其操;
其大量也:則育萬物而不倦,資四方而靡窮。
瑩氛霧而終清,有英俊之貞操;
住方圓以成象,體圣賢之屈伸;
日注不窮,類芳猷之無絕。
年傾不溢,同上德之誡盈。"
對于晉祠的建筑及夜景,也作了詩意的描寫:"金闕九層,鄙蓬萊之已陋;玉樓千仞,恥昆閬之非奇。落月低于桂筵,流星起于株樹。"李白詩曰:"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蕭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郭沫若詩曰:"圣母原來是邑姜,分封桐葉溯源長。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競煒煌。懸甕山泉流玉磬,飛梁芊沼布蔥珩。傾城四十宮娥像,笑語嚶嚶立滿堂。"林徽因說:"晉祠的布置又像廟觀的院落,又像華麗的宮苑;全部兼有開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樓閣在古樹婆娑池流映帶之間,實像個放大的私家園亭。"《晉祠志》載:"三晉之勝,以晉陽為最;而晉陽之勝,全在晉祠。"
太原動物園導游詞優秀6
隨著時期的變遷,經濟的飛速發展,太原已經變成了一座繁華、熱鬧、富有現代氣息的大都市!靚麗的街道上,寬闊的馬,高聳林立的幢幢樓房。到處全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新十大扮靚咱們的省城太原,山西大劇院、山西中、太原煤炭中心、山西大、山西科技館、太原館、山西博物館……放眼望去,1個個被賦予了使命和的建筑拔地而起。太原機場新航站、太原鐵路客運南站,這些往昔的藍圖構想一步步變為了現實!
中博會召開之際,備受矚目的太原,十大建筑整裝待命,這些著龍城現代新形象的建筑群向來自五湖四海的嘉賓盛情綻放,展示著古城太原迷魅力!每當夜幕降臨,華燈高照,十大建筑籠罩在燈的海洋中,無比壯美、無限美好!
夜晚走在繁華的大街上,路燈亮了起來,河水亮了起來,小橋亮了起來,人的也亮了起來。迎澤橋、漪汾橋、火炬橋、祥云橋、勝利橋、南內環橋……映著汾河的靚麗妖嬈。這些橋在霓虹燈的照耀下,變得更加靚麗,更加動人。
假如,你站到高處去看咱們這座靚麗的城市,你便會發現在橋下行駛的汽車像奔流不息的銀河一樣在流淌,每一輛車燈串起來就像1條金色的巨龍在路中搖擺。你看那火炬橋,看起來就像一把在熊熊燃燒的火炬一樣!汾河兩岸風景如畫,百花盛開,游人置身其中,如在花中走,如在畫中游!
啊哇塞!靚麗的太原城,是我可愛的家鄉,一座座大橋,1條條街道,把太原裝飾的那么秀美!請大伙兒都來太原游玩,我相信所有人喜歡太原城這靚麗而繁華的都市!
太原動物園導游詞優秀7
太原作為山西省省會,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太原市位于山西中部,轄3縣1市6區,總面積約7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區16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280萬,其中市區人口160多萬。太原東、西、北三面環山,黃河的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過,把市區劈為兩半。而5座風格迥異的大橋又將兩岸緊緊連在一起。市內高樓商廈比肩聳立,綠地公園散落有致,草坪樹帶隨街延伸,盡顯壯觀的現代都市氣派。順便告訴大家,太原的街道極為規范,凡南北走向皆稱路,如路、五一路、并州路、解放路、平陽路、新建路、桃園路、濱河路;凡東西走向均叫街,如迎澤大街、府東府西街、雙塔東西街、勝利街、西礦街、學府街。使行人倍感方便,斷無迷失方向之憂。城周四郊,綠野平疇河渠交錯,地肥水美物產豐饒。清徐葡萄、晉祠大米、老陳醋都是四海享譽的名產。晉祠、天龍山、崛圍咽山等景觀雄奇壯麗,各具風采。因此,古來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
太原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歷史的.古城。傳說太原這塊地方屬于堯帝的子孫所受封的唐國,所以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姬虞于唐,便稱唐叔虞。到唐叔虞的兒子這一代,改國號為晉。但當時晉國的中心在今天的晉南冀城一帶,直到公元前6世紀初晉國的勢力才擴展到太原一帶。太原古稱晉陽,奠基于春秋末期。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初,晉國卿趙簡子的家臣董安于和尹擇在晉水之北筑城,取名晉陽,其位置約當今天太原市晉源鎮的古城營村。趙氏家族以晉陽為據點積蓄勢力,奠定霸業。
公元前453年,掌握晉國大權的智伯聯合韓、魏攻打趙襄子。趙憑借晉陽高城深池固守,使智氏難以得手。智伯急中生智,發現晉水從龍山那邊流來繞城而過,便想出水攻之計,遂掘渠引晉水欲灌晉陽,這便是晉桐智伯渠的來歷。趙襄子用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韓、魏,里應外合,共滅智氏,瓜分其地。至此,晉國之地悉為趙、韓、魏三卿所占,史稱“三家分晉”,因有“三晉”之說。到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認趙、韓、魏三者的諸侯國地位,成為戰國七雄中的三強,而趙國的都城就是晉陽。晉陽作為趙國首都歷17年,公元前386年趙遷都河北邯鄲。但趙氏在晉陽的基業已逾百年。
戰國后期,秦國屢敗趙國,隨之在晉陽一帶置太原郡,治所設在晉陽。需要說明的是,太原本義為廣闊的平原,戰國之前泛指汾河流域的平原地帶,秦置太原郡之后,太原作為名稱固定下來。從此,太原即指古之晉陽,晉陽亦指今之太原,二者。
漢朝太原為北方重鎮,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在晉陽置并州刺使部,統領太原、上黨等六郡。從此太原又稱并州。并州之名可能源于太原位于東西兩道山脈之間,兩山平行謂之并。
西晉末年,并州刺使劉琨為了防御匈奴的侵襲,擴筑晉陽城,使之成為城墻高13米,周長14公里的大城市。東晉南北朝時期,大亂,太原先后被后趙、前燕、前秦、西燕、后燕交替攻占。直到公元396年,北魏40萬大軍攻人晉陽,復置太原郡,古城才得到較長時間的休養生息,并且成為北魏南下河南、東出河北的重要基地。
北魏權臣高歡于532年在太原設大丞相府,并營造了規模宏大的晉陽宮,太原被稱為“別都”。高歡之子高洋取代北魏建北齊后,雖定都于郵城(河北臨漳),但對其發跡之地太原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建。在27年間建起大明宮,興修12院,其輝煌壯麗程度遠遠超過首都郵城。高洋還在太原西山鑿佛龕、雕佛像、建佛寺,在晉水源頭修魚沼飛梁。太原面貌為之一新。
太原的黃金時代是隋唐兩朝。隋場帝楊廣在即位前被封晉王,視太原為“發樣之地”,稱帝后在太原大興土木。先在北齊晉陽宮外筑起高13米、周3.5公里的新城,后又在新城西邊筑起高13米、周4公里的倉城,接著又建造了第二座晉陽宮。在此同時,隋場帝還征調數十萬民工開山筑路,修成由太原到京師長安和寧武管涔山避暑行轅汾陽宮的兩條馳道,太原的交通更加方便。
太原動物園導游詞優秀8
2晉祠最著名的建筑為圣母殿,創建于宋代天圣年間(公元1023—1032年)。圣母傳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寬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補塑2尊),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態莊嚴,雍容華貴,鳳冠霞帔,是一尊宮廷統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動,情態各異,是研究宋代雕塑藝術和服飾的珍貴資料。
魚沼飛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橋形,如大鵬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狀典雅大方,造型獨特,是國內現存古橋梁中僅有的一例。
金人臺四尊鐵人姿態英武,因鐵為五金之屬,人稱之為“金人臺”。西南隅的那尊鐵人,鑄于北宋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態威武,英姿勃勃,氣概不凡,銷明甲亮,閃閃泛光,頗為獨特。據說,一年夏天氣候特別炎熱,身披鐵甲的西南隅的鐵人忍受不了這難熬的痛苦,獨自走到汾河邊,只見汾河滔滔而流,怎么過河呢,鐵人犯了愁。正在著急,忽見從上游不遠沿岸邊駛下一條小船。鐵人趕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對岸。船家沉吟一陣,方才慢騰騰地說:“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時,再等等有無旁人!辫F人一焦急,趕忙說道:“你能渡過我一個,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鐵人說:“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裝一人,除非你是鐵鑄的!痹捯宦湟,一語道破了鐵人的本相。瞬間,鐵人立在汾河邊,紋絲不動,怎么這人不說話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著一位鐵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晉詞的鐵人。船家不敢怠慢,趕忙找了一些鄉親,把鐵人抬回金人臺。圣母勒令手下將領,把鐵人的腳趾上連砍三刀,表示對鐵人不服從戒律的懲罰。今日的鐵人,腳上還留著連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貞觀寶翰”亭。亭內陳列唐太宗李世民手書碑刻“晉祠之銘并序”。全碑1200多宇,書法行草,骨骼雄健,筆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書法神韻,是書法藝術的珍品。圣母殿右側,是千年古樹“臥龍周柏”。難老泉,俗稱“南海眼”,出自斷巖層,終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齊時有人據《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之句起名“難老泉”。周柏、難老泉、侍女像譽稱“晉祠三絕”。
在難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樓,俗稱梳妝樓,別號水晶宮,樓內水母像銅質金裝,端坐甕上,束發未竟,神態自若。據傳,水母姓柳,生性賢良,家住晉祠附近的金勝村,嫁到晉祠為媳。不幸的.是,她同嫁后橫遭婆線虐待,每日到遠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母只要前桶,不要后桶,名為嫌臟,實則存心刁難。一天,柳女挑水歸來,在途中一騎馬人要借水飲馬,柳女欣然應允。等柳女返回重挑時,那人送給柳女一條金絲馬鞭,并告她馬鞭放在甕中,只要輕輕向上一提,水即滿甕。柳女回去一試,果然靈驗。這個秘密不久就被柳女的小姑子發現,一次她趁獲女回娘家不在,從甕中提起馬鞭,頓時,水從甕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沒附近村莊……,柳女正在娘家梳頭,聞訊趕來,毅然坐在甕上,水勢一下變小,人們得救了,水母再也沒有離開水甕。
晉祠南部名奉圣寺,相傳這里曾是唐朝大將尉遲敬德的別墅,奉圣寺此,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級八角形。在奉圣寺附近,有巨槐一株,干老枝嫩,蒼郁古樸,獨具一格。據傳,原來這株槐樹歷史久遠,早已干枯,也不知過了多少年,到清代乾隆二年(公元1756年)農歷三月廿一日,奉圣寺內集會,人來人往熙攘非凡。恰好,有一個老道士在枯槐下叫賣,出售膏藥。口里喊著:“膏藥靈應、能漢百病,有福來買,無福不信!苯匈u半晌,沒人買他的藥。這位老道繼續叫賣:“如此仙藥,來購無人,凡人無福,枯槐宜生。”說罷,他將膏藥貼于枯槐身上.拂袖揚長而去。說來真巧,不到一個月,這株枯槐,死而復生。生枝展芽,甚為茂盛。人們見狀,都驚呼這株枯槐叫復生槐。實際上,俗話說得好:“千年柏、萬年松,老槐一睡幾百春。”這株枯槐復生,大約是因為多年長睡而碰巧蘇醒的緣故。
晉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勵精圖治,利用晉水,興修農田水利,大力發展農業,使唐國百姓安居樂業,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呈現出一派興旺景象。
叔虞死后,后人為紀念他,在其封地之內選擇了這片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燮父繼位后,因境內有晉水流淌,故將國號由“唐”改為“晉”,這也是山西簡稱“晉”的由來,祠堂也改名為“晉王祠”,簡稱“晉祠”。
晉祠在太原市西南25公里懸翁山下,晉水發源處。北宋天圣年間,追風唐疏虞為汾王,并為大母邑姜修建了規模大的圣母殿,殿內有43尊宋代彩塑,殿前魚沼飛梁喂國內所僅見。殿內兩側為難老、善利、二泉,晉水主要源頭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溫17℃,清澈見底。祠內貞觀寶翰廳有唐太宗寫的“御碑”、“晉祠之銘并續”,晉祠內還有著名的周柏、唐槐,周柏位于圣母殿左側,唐槐在關帝廟內,老枝縱橫,至今生機勃勃,郁郁蒼蒼,于常流不息的難老泉和精美的宋塑42歌侍女像、圣母像譽為“晉祠三絕”。
【太原動物園導游詞優秀】相關文章:
太原導游詞07-06
太原晉祠導游詞07-25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07-06
太原晉祠公園導游詞03-14
關于太原晉祠導游詞10-27
山西太原景點導游詞07-07
太原喬家大院導游詞范文07-22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 7篇07-24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4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