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老人調查報告范文
為了了解某一情況、某一事件,我們有必要進行深入調查,一般會把調查結果匯集成一份調查報告。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調查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留守老人調查報告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留守老人調查報告1
一、實踐的目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剩余勞動力外流導致農村留守老人增多。大多數留守老人還要承擔一定的勞動,單身留守老人的情況更差。而國家的各種養老保障制度還在完善中,其中就出現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我們團隊對此通過走訪服務、問卷等調查方式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五常市留守老人方面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調研,隨后對我們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和總結,結果顯示農村留守老人對物質生活沒有過多的追求,但對疾病有恐懼心理,伴隨我們養老保障制度完善,近幾年這種狀況明顯改善。另外,我們發現絕大多數的留守老人經常內心覺得孤獨,嚴重的會導致老人性格孤僻,這也是外出務工子女容易忽視的。所以我們在社會實踐活動后期在五常周邊地區對我們的實踐成果進行了宣傳,主要目的是喚起人們的關注留守老人身心健康的意識,我們也期待國家能出臺相應的政策解決這些問題。
二、實踐時間與地點
1月9日:幸福村
1月10日上午:長興村下午:正興1月11日:半截河子村
三、實踐內容
通過我們對留守老年人生活質量問卷調查,我們了解了留守老年人的年齡階段,性別比例,生活及收入狀況,以及生病次數及醫療消費。同時我們也深入的調查了留守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及村中干部對其的幫助情況。子女的義務撫養情況等等。
四、實踐結果
大部分的留守老人從事體力勞動,仍然要承擔農業生產的重擔。由于目前絕大部分農村老年人沒有社會養老保障。農村留守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補貼。老人的勞動主要是種地,由于子女不在身邊,許多農活要請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掙錢不多,還要承擔自己的家庭開支,能給予老人。
由于子女不在身邊,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諸如提個水,有些農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較困難。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更顯得孤獨無助。例如,我們團隊調查的一對老夫妻劉爺爺和張奶奶,有一次張奶奶去廁所,摔倒在廁所中,差點喪命,多虧劉爺爺及時發現,才挽救了張奶奶的生命。在農村留守老人中,諸如此類的`情況經常發生,老人們沒有子女在身邊,只有靠老兩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喪偶,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
經我們走訪服務的16家留守老人情況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而這一點恰恰是政府部門和外出務工子女忽視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問題是很多方面因素導致的,根本的解決措施還是在經濟、醫療等方面上,上面已詳細闡述,以下介紹解決當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體措施。
首先,電話是留守老人與子女聯系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主要途徑,除此就是子女逢年過節回鄉探家。政府要加大對農村通訊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快農村電話的普及,加強留守老人與外出子女之間的聯系與溝通。
其次,當地政府可以以鄉鎮為單位設立心理咨詢機構專門為留守老人服務,定期下鄉主動了解老人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就及時解決。鄉鎮政府領導和村委會成員可以經常下鄉慰問留守老人。此外,村委會可以開關注身邊留守老人的動員會,喚起人們關注身邊留守老人的意識,從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再次,支持村委會集體建設,并充分發揮農村老年協會和老年活動室的作用。各級政府對此應當加大支持力度,加大投入,以保障其正常開展活動。同時,村委會在解決留守老人養老問題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村委會可以充分整合利用閑置資產、閑置土地改建、擴建托老所,建立農村的公共事業服務陣地,為有托管需求留守老人困難人群提供托管服務。根據現有條件,可對鄉村小學校等實現多功能開發,開辦形式多樣的留守老人活動中心、娛樂室。
最后,還應加強孝道宣傳。教育外出務工人員尊重父母,時時與父母保持聯系,大事與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見;按時給老人寄錢送物;讓老人無后顧之憂!俺;丶铱纯础,記得掛念家庭,時常打電話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狀況及身體狀況,更好地敬老愛老。更要加強宣傳鄰里之間要互相幫助的力度,通過學習提高整體素質,關注留守老人,共創和諧社會。此外,要充分發揮農村留守老人自身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各項社會活動的方式有很多,如:鄰里之間相互串串門,多在一起聊聊天、下下棋,養養小動物,參加村里的文化活動,幫助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把自己融入到社會中去。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村留守老人逐步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從而更新觀念,樹立現代生活理念,充分享受到現代文明的成果。
通過此次實踐活動,我們團隊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對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個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發現了老人們的幾個問題:一,經濟收入不高,生活質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時還要管護孫輩;三,隔代教育壓力大;四,家庭氛圍缺失,精神生活單調;五,醫療問題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決等幾個問題。當然,各級黨委,政府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如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難幫扶等具體的措施。而為了解決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問題,提出了以下幾個建議:多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實施電信問候,推進入戶撫慰活動等。四、實踐總結或體會: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們不僅深切的體會到團隊團結起來無與倫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體四、實踐總結或體會會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難。團隊成員從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關愛留守老人,幫助老人解決一些實際的困難,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增強了服務意識,并在深層挖掘出“留守老人”的問題。在與鎮政府,村大隊進行交流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提升了我們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當然,對老人盡一些綿薄之力,也使我們更明了自己的能力有限,關注留守老人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社會實踐后的交流座談中大家普遍感悟到“提高了覺悟,學到了知識,拓寬了視野,提高了能力,增強了素質”。社會實踐拉近了學生與社會的距離,增強了大學生服務祖國和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大家都能得到一些啟示,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明確學習的真正的目的,使自己成長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為期三天的下鄉實踐活動圓滿結束。經過我們大家的團結合作、調查配合,我們對留守老人問題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效的實現了了解社會、鍛煉自我、增長才干、學以致用的實踐目的,認真履行了作為一名大學生的責任與義務,為我們大學畢業走上社會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在此,我們由衷的感謝學校以及學院給予我們這么好的機會出去鍛煉、體驗生活。鍛煉自己,以便將來更好的服務社會。
留守老人調查報告2
記者走訪發現,由于青壯勞力的外出,像李承群夫婦這樣的農村留守老人,大半接替起了本應由青壯勞力承擔的農業生產、監護小孩等責任,這種變化的負面影響正日益顯現:
繁重的體力勞動讓留守老人難以承受。
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后,老年人成為農業生產的主要維持者。在記者接觸到的留守老人家庭中,超過一半的留守老人的耕種面積不低于1畝,部分老人的耕種面積甚至多達四五畝。
由于缺少子女協助,很多本該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的留守老人卻要承擔起繁重的生產勞動。這些留守老人知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仍屬于體力型和傳統經驗型勞動者,不僅難以適應現代化生產對勞動者的技術要求,也缺乏對先進適用技術的接納和吸收能力,無形間延緩了農業的現代化進程。
隔代培養力不從心。
由于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時很難把子女一同帶出,導致農村隔代監護現象十分普遍,不少留守老人同時監護兩個以上孫輩。隔代監護使留守老人不得不再次經歷撫養過程,承受沉重的照料負擔。同時,農村留守老人的文化水平整體很低,祖輩相對落后的文化水平、教養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留守兒童的監護質量,影響了留守兒童的教育、心理和性格發展。藤縣藤州鎮潭東村黨委書記梁全才告訴記者,由于父母的缺席、祖輩教育方式的落后和溝通不夠,村里一些少年兒童逃學、打架甚至小偷小摸等現象時有發生。
健全老年人社會保障體系
農業,目前在很多鄉村仍是一種重體力勞動。當需要重體力勞動者的鄉村,因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時,留守老年人———這個體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群體,所面臨的困難令人感慨,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目前,農村留守老人生存現狀已成為我們無法避開的社會問題。如何解決這一難題,記者采訪了相關人士。
提高敬老養老意識
有專家指出,在農村社會化養老機制尚未形成之前,傳統式家庭化養老仍是農村養老的唯一形式。要在中國廣袤的農村建立起惠及每個農村老人的養老保險有相當大的難度,家庭養老的作用依然不可小覷。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子女仍是撫養留守老人的絕對主力軍。因此,如何提高子女對留守老人的經濟贍養和敬老養老意識就顯得格外關鍵。
“尊老、敬老、助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近年來,敬老養老的意識有不斷淡化的趨勢。”梧州市培正學校的退休教師張鉅邦曾多次參加萬秀區老齡工作調研,他認為,一些農村留守老人生存狀況不佳,除了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直接相關外,還與一些子女的孝道意識薄弱有關。
張鉅邦建議,大力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強化子女的敬老養老意識,通過多種宣傳工具,開展評選敬老養老好兒女、好媳婦、模范家庭活動,大力宣傳尊老敬老助老的法律法規和先進事跡,使人們認識到尊老敬老助老是憲法規定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從道義和制度上使老人心情舒暢,頤養天年。
開展社會關愛活動
對于農村留守老人這個特殊群體,有識之士建議要加大關愛力度。在進一步采取幫扶等措施幫助農村留守老人解決生活困難的同時,更應組織各種社會關愛行動,讓老人們在精神上得到更多的撫慰。
推進入戶撫慰活動;鶎狱h政組織應擔當起撫慰的首要任務,匯集農村多方力量組建節假日上門撫慰服務隊伍。每逢春節、五一、國慶、中秋、重陽節等,通過開展慰問活動,使老人們感受到“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
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組織社會各界志愿者利用周末和空閑時間,經常到農村留守老人家中探望,陪老人們聊天,幫老人們洗衣等,讓老人們充分感受到“空巢不空心”的溫暖。
實施電信問候活動。郵政、通訊等行業,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工具和部門優勢,定期對農村留守老人進行精神問候,使老人們感受到社會關愛。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背井離鄉進城務工,留下了一個個獨孤守望著家園的孤獨身影,這個特殊而龐大的群體被人們稱為“留守老人”。
與城市老人相比,農村留守老人不僅要勞作于田間地頭,有的還要承擔起撫養孫子孫女的重任。老人們在默默操勞的同時,內心還承受著對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獨寂寞的煎熬。 為數不少的人生活來源得不到有效保障。這些留守老人生活經濟來源比較單一,基本是靠子女打工的收入和自己的勞動所得作為生活來源。特別是對于像胡文恒這樣年齡偏大且又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來說,子女的經濟收入就是唯一的生活來源,因此子女的收入情況直接決定這些老人生活水平的高低。
矛盾的是,由于城市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一些學歷不高又沒有一技之長的外出務工者在外務工的收入多半只能維持生計,不僅沒寄錢回家給老人,甚至孩子上學的一些費用還要靠老人來負擔。
正是在子女贍養能力不穩定、贍養老人的意識不高和保障體系不健全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不少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十分困難。
此外,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然困擾著農村留守老人。雖然我市農村老人絕大多數參加了新農合,可由于承擔不起自費部分費用,只有患了較大疾病住院才能報銷,門診費用不能報銷,幾十元甚至一兩百元的門診費對于一些老人們來說也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壓力。
【留守老人調查報告范文】相關文章:
1.留守老人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