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范文(精選30篇)
家鄉文化所包含的文化主要有,傳統風俗、文化遺產、風土人情、名人文化、土特產、飲食文化、宗教信仰、庭院住所等。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范文(精選3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點擊對應目錄可以直接查閱該正文哦!)
【1】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1~10篇) |
【2】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11~20篇) |
【3】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21~30篇) |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1
調研地點:湖南省鳳凰縣麻沖鄉老洞村、扭仁村、高通村
調研對象:當地居民、學生、游客等
調研時間:20xx年7月7日至20xx年7月16日
1、苗歌
聽扭仁小學龍校長、麻老師及麻志官老人說起:苗歌對上一輩的人來說就像我們現在的必修課,它主要包括感恩歌,祝酒歌,賀喜歌,慶典歌,其中用到了許多隱喻和暗喻等修辭手法,且這些喻體大都來自自然的花草樹木和蟲魚鳥獸;因此唱出的歌也都是取自生活反映生活,需要演唱者有較高的觀察、鑒別、領悟和創作能力;可稱得上是心靈的造化,自然的靈現。苗歌一般沒有音樂伴奏。
2、苗鼓
居村民介紹,鳳凰苗族鼓舞,大體上可分為猴兒鼓和花鼓兩大類。猴兒鼓是娛樂者模擬猴子的動作翩翩起舞,其動作詼諧,難度大,舞得好的人不多;花鼓特別柔美,特別抒情,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在鳳凰臘爾山、山江、麻沖、落潮井一帶苗區十分流行。
打花鼓(即花鼓舞)一般是兩個人,但也有四人、八人的,另外還有一個站在鼓旁敲擊鼓梆,控制舞蹈節奏的,謂之敲邊鼓。花鼓的基本功有三:一是手功,二是腰技,三是步法。步法有快三步慢三步兩種,步法是否踩到點子上,直接關系到花鼓的“套路”,因此至關重要。
3、苗舞
盛傳在湘西鳳凰的苗舞主要包括:竹竿舞和三人鞋,這兩種舞蹈簡單易學。例如竹竿舞據說是苗族群眾在生產生活中自創的一種自娛性舞蹈,平行擺開兩條方木作墊架,墊架上橫放若干條手腕粗的長竹竿,持竿者相向地雙手各執一條竹竿尾端,把竹竿與墊架、竹竿與竹竿碰擊出有節奏的聲音,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間,不但要敏捷地進退跳躍,最好能跳出瀟灑自然的動作(我們的兩位隊員嘗試了一下,跳了幾下下就被嚇得跳了出來)。
三人鞋也是很有趣的,三個人同穿一雙“鞋”(兩根長板),苗家姑娘們很厲害,還能跳出優美的舞姿,節奏感很強,游客觀眾們驚嘆不已。
4、苗族服飾
苗族服飾主要表現在:服裝、頭飾、銀飾、銀梳、銀鐲、銀項幾個方面,穿圓領大襟短衣,盤肩、袖口等處有少許繡花;寬腳褲,褲筒邊緣多飾花邊;包扎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頭帕,戴銀飾。男裝多為青色土布衣褲,包青頭帕,F在他們只有在傳統節日、喜慶的日子才穿上本族傳統服飾。
5、苗族傳統節日
湘西苗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開年節、四月八、龍船節、六月六。節日那天,村民都身穿節日盛裝,聚集在一起。
6、苗族待客禮儀
當游客們進入苗寨時,苗家人們會進行苗家攔門“三道卡”風俗,即“卡歌”、“卡鼓”和“卡酒”。所謂“卡歌”,即當遠方的客人到苗寨來做客,苗寨里的青年男女要肩拱肩、手拉手,用對歌的方式來表達對客人的熱情歡迎;“卡鼓”,即在進苗寨的路上,苗家阿姐阿嫂們會用擊鼓攔門的方式,同客人比試鼓藝,并展示苗家人多姿多彩的鼓舞智慧;“卡酒”,即好客的苗家人在寨門口端著自家釀造的`包谷燒或米酒攔門,苗家人將農事或家事編成苗歌后向客人提問,客人答對并喝下攔門酒,則表示客人看得起苗家人,客人方可入寨并被試為最尊貴的客人。這是非常典型苗族村野文化。
7、湘西苗族文化現狀
苗族人們的能歌善舞以及對歌舞的熱愛在這里表露無遺。記得我們到達的那天已經晚上十一多了,可村里面那回蕩的苗歌絲毫沒有疲憊的感覺,一直延續到晚上十二多才停下來!調研中還得知扭仁村是周圍人口較少然喇叭最多的村,通宵達旦的歌聲在這也是常有的事。
調查中發現這里的小孩幾乎都不懂不會這些傳統的東西,一方面是他們的父母很少有時間也沒有這份心去教他們,另一方面是他們自己不喜歡難得靜下心來學習。當然這其中更大的是沒有被重視起來,社會風氣和現狀的驅使,大家都在忙于為生計奔波跟本就難以顧及這些。平時的對唱更多注重于各自的一種休閑和愛好,而沒有想過如何繼承和發展。這些事實的反映不得不讓我們為祖國文化遺產的繼承感到擔憂,即使在這種地方都被利益深深的覆蓋那些所謂的保護政策起到的作用實在微乎其微。當然這也不是一個政策那么簡單的事情,要想改變這種狀況不僅需要整體形式的改變(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更需要苗族同胞們樂于奉獻,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來維護和繼承祖輩的傳統。這些都需要社會力量和國家政策的相應扶住,畢竟民以食為天只有在解決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后人們才能把多余的精力投入到精神世界里。值得慶幸的是在我們回來的前一天,麻老師跟說了許多關于苗族文化方面的事,最后還
拿出了他自己的一本根據一段發生在清初民國時期的追求愛情自由的故事。并告訴我們他將用他的一生來繼承祖輩留下來的優良傳統并將其傳承下去。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2
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為了響應黨的號召,深入了解當前我村精神文化建設情況,以促進我村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步伐,根據學院的安排,由我對本村展開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調研活動。20xx年1月8日至20日,我通過訪問、觀察等形式了解我村基層文化建設和文化活動的情況,并在認真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形成調研報告。
一、調查的背景與動機
進入新世紀,黨中央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提出要培養新型民,這就對農民的文化水平以及農村的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在我的家鄉,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現狀如何呢?對此,我利用暑假返鎮時間,對我村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進行了調查,希望能對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文化建設方面起到一點參考和借鑒作用。在我家鄉的農村里,農民的生活情況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我們村是整個縣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可以代表家鄉農村的整體狀況。
方式:在村委會干部的協助下,我對自己所在的張家莊村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查訪和統計,而對附近的幾個村莊的調查主要是通過對一些親戚、朋友以及他們的家人進行個別詢問來進行。
內容:分別對不同時期(過去與現在,農忙與農閑的變化);不同年齡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內容進行調查。
二、宣風鎮文化建設的現狀
總的來說,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一方面,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聽廣播、看電視、打撲克、搓麻將、看電影等文化娛樂活動得到廣泛接受和普及,發展到現在,在我所調查的農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電視,近40%的農村家庭安裝了有線數字電視,30%左右的家庭購買了VCD或DVD。另一方面,從文化活動的主體來看。當前農村文化生活的主體是30歲到50歲之間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還是自己家里,他們主導著文化活動的組織方式和進行的內容,他們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里看電視或者聽廣播,23%打撲克,10%左右搓麻將,7%下象棋,另外的6%讀書看報或作其他文化活動;而那些高于50歲的成年人,他們則對看大戲、聽說書、趕廟會、扭秧歌、舞獅子等活動情有獨鐘。就我調查的范圍和人群來說,農民對當前的情況是基本滿意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鄉鎮文化事業投入少,活動經費短缺
縣、鎮對文化事業的經費投入相當有限,而且這些經費大多為人頭經費,用于日常辦公開支已相當緊張,真正用于開展業務工作的所剩無幾。文物事業經費沒有納入財政預算,由于缺乏資金,使得文物部門無法對一些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維修,也無法向民間征集文物。我鎮民間資本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很少,幾乎沒有,文化站多年來未能添置新書,且文化活動器材匱乏。
2、文化活動少,農民文化生活貧乏
每年農村的文化活動主要是在各種節慶日、紀念日,由鎮文化站通過聯辦、協辦等方式,組織開展民間文藝演出、書畫展、圖片展、及棋、球類比賽等。上級宣傳、文化等部門組織開展的“文化下鎮”活動一年僅二至三次,活動形式僅為題寫春聯、電影公映等,活動次數與形式十分有限,廣大農村看電影難、看戲難、看書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四難”問題依然突出。
3、文化隊伍人才緊缺
我村文化站無編制,基本由村干部兼任。由于文化站待遇低,難以吸收具有較高知識水平的人才,而且原先進人渠道不規范,素質參差不齊,在崗人員也經常被鄉鎮挪作它用或被外借開展鄉鎮的其他中心工作,難以做到專干專用,F有鎮文化專干年齡偏大,
4、缺乏正確的引導,糟粕之風盛行
我們村是一個只有四百人左右的小山村,又不是新農村示范村。村民農閑時間大都會選擇聚在一起打麻將、玩撲克牌等“賭博”活動。村上得自動麻將的桌子就不下10張,有的家庭甚至常常因為打麻將而引起吵架、放任孩子不管等壞現象。另外,村里的迷信之風也比較突出。主要體現在少些老年人身上,在他們生病的時候在一兩次求醫不見效果后,便會選擇看神婆,找巫醫。
三、加快我村新農村文化建設步伐的思考與建議
以上就是我所調查的家鄉農村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況,通過這次調查,我認為家鄉農民對目前的現狀是基本滿意的,農村的文化活動是豐富多彩也是農民喜聞樂見的。但目前的現狀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不適應,存在著一些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對此我提出幾點建議:
1、提高思想認識,高度重視農村文化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提高認識,高度重視農村文化建設。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轉變人們的發展觀念,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密切相關的。
2、加大投入力度,切實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家鄉的農村鄉鎮有能力來建設一些公共文化場所,如:鄉村文化活動室,健身的器材和場地等。
3、加強教育培訓,大力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水平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要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水平,引導農民群眾移風易俗,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要改變農村貧困落后的狀況,塑造農村新風貌,必須注重提高農民素質。農村沒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農民沒有一個好的精神風貌,就談不上是新農村。
4、完善農村文化管理體制
要加強對農村文化市場的管理,保障農村文化市場健康發展。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法制化軌道,避免政出多門、管理混亂。農村文化市場的管理要堅持引導、鼓勵與監管并重,既要保護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又要加強經營這得監督管理,防止經營者為了自己盈利而為農民提供不良的文化活動機會和場所。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3
調查目的:
此次調查主要是為了將茂名地區農村新年習俗系統地形成文字,將其展現出來,以此來激發人們對年俗的關注,同時也為文化流失敲響警鐘。
時間:
20xx年1月14日到1月27日
地點:
茂名市信宜
調查對象:
親朋、鄰里
調查方式:
查閱相關書籍、走訪、請教
調查范圍:
關于信宜地區各種風俗文化以及春節期間的禁忌,天氣狀況、飲食所賦予的含義。
我從小生活在信宜,一直生活在這個地區,對于該地區的風土人情已經不在意,自從在外地求學才發現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人文風俗,特別是年俗更是差強人意,南北地區差異尤為明顯,例如南部地區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餃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親戚,統統等到大年初二才進行。四川地區大年三十不吃餃子而是吃湯圓還有他們自制的火鍋。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為各地區不同的風俗文化才構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畫卷。下面是關于信宜地區的年俗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概況。
在我的家鄉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正月里禁忌剪頭發,剪頭發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頭發對自己的`舅舅沒有好處。新春正月是一個喜慶的日子,有人講如果新春期間做個媒,這不喜上添喜嗎?但是在我們這是不允許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義,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同時新正月也不允許買鞋,買鞋與“買邪”同音也就是說把邪氣帶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預兆。一個正月處處暗藏著年俗“機關”稍不留意就會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亂用針線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稱作縫破,意思是把過去一年里的瑣碎和缺憾都縫補起來。在我們這的新春期間,對天氣狀況也格外關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氣都為晴,那么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六畜興旺,反之災禍不斷。就這樣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經成為人們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艷陽高照,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在信宜地區的正月期間飲食也有著豐富的含義,正月初三稱為莊稼會,如果這一天吃餃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豐登,糧食滿倉。初五被稱為元寶日,這一天吃餃子,在新的一年里會財源滾滾,興旺發達。初七被稱為“人七日”這一天吃面條預示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體安康無病痛無災患。這些在簡單不過的年俗已經潛移默化的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希望。
在人們不知不覺的遵循它的時候,也就產生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由此產生動力去創造生活創造幸福。此次調整報告文字簡短,語言平實,但對于我這個一直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人來講,在沒做這個調查報告之前,已經將其拋棄殆盡,因此,這次調查報告也是對自身對待風俗文化態度的一種修正。同時系統的搜集了東北地區鄉村年俗的信息,把我們這樸實的年俗文化變成文字,以此來激發更多的人,去關注年俗,關注身邊的普通文化,捍衛鄉土文化,避免文化大量流失。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4
一、實踐目的:
通過對朝陽的調查反映近年來的發展面貌,從而體現出朝陽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在生活和經濟方面取得巨大的進步,為朝陽以后的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政策和經驗。并為將來的朝陽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二、實踐過程:
實踐安排:①從報紙、新聞、網上查詢資料文件;②走訪個別鄉鎮,調查相關部門;實踐時間: xx年寒假。
實踐地點:朝陽各鄉鎮及相關部門
社會實踐內容:
1、五年來家鄉取得的成就和發生的巨大變化:xx年,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奮進,埋頭苦干,圓滿完成了市八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46億元,增長20.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1.6億元,增長45.1%;國地稅收入完成67.7億元,增長45.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68億元,增長60%,實現了“奮戰三年、再造朝陽”的首戰告捷;仡欉^去五年,面對國家宏觀調控常態化的新形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新機遇、又好又快發展的新要求、各種要素制約的新考驗,我們朝陽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勝利完成了“十五”計劃,實現了“xxx”規劃的高起點開局和高質量運行,連續三年在省政府工作指標考評中進入前三名,繪就了朝陽歷史嶄新的篇章。
2、五年來城鄉生態環境發生的變化:
五年來,我們以科技創新、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為突破口,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邁出了堅實步伐。爭創國家環保模范城工作全面展開,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連續兩年保持下降態勢,空氣質量優良率由79%提高到95%。我市還主張還林還草,荒山更是栽上了各種果樹,城市的綠化建設更是無以言盡。我市還先后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最具魅力金融生態城市、中國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等殊榮。
3、五年來城市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建設情況:新建和完善了44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新改擴建醫療服務用房30萬平方米,覆蓋全市96%以上的街道。市縣鄉三級醫療及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4、五年來農村合作醫療的進展:新農合人均保障標準提高到100元,以村、家庭人口為單位參合率分別達100%和93.5%。25萬城鎮居民開始享受全民醫保。派駐1337位(次)名醫進行下鄉義診,4.6萬農民群眾享受免費醫療服務。
5、五年來人民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中心城區、縣(市)區政府所在地、農村非農業人口低保標準分別提高36元、30元和29元。新建農村飲水解困工程436處,徹底結束了重度缺水群眾取水遠、吃水難的歷史。通過項目扶持,有效改善了2萬多水庫移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就業、社保、扶貧等工作全面完成預定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下降到4.02%。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分別實現10700元、4940元和370億元,分別增長18.8%、19.6%和16.8%。
6、五年來家鄉的教育取得的成就:七是新建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17所,新增寄宿學生2.55萬名。全部免除了城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全部免除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課本費。提高了1.08萬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寄宿學生生活補貼標準。全市新建普通高中7所,對原有高中和縣級職教中心全部進行了改擴建,基本實現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城鎮化;大力調整農村中小學布局,撤并農村中小學807所,新建農村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78所;新組建了朝陽工程技術學校,職業教育在校生實現倍增;中國民航大學朝陽飛行學院實現招生,朝陽師專遷建一期工程開工建設,教育事業已整體進入全省先進行列。
7、五年來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哪些改變:生活好了,人民的腰包鼓起來了,不會再因為吃不飽穿不暖而發愁了。在這樣小康生活的基礎上,人們也都開始注重起了精神享受,閑暇的時候打打牌,放長假的時候旅旅游,逛逛街等等一系列非物質的享受。熱門的思想變了,他們不再只是追求“面包”,而是進入了對快樂生活的追求。
8、家鄉養老保險的現狀和養老的'方式: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標準提高97元,10.3萬企業退休人員從中受益。農村非企業退休人員也購買養老保險以保險老年的時候能有個生活保障
9、五年來人們居住條件改善情況:城鎮樓房建設顯著增多,城市人口也都搬進了嶄新的居民區。在農村,二層小洋房也越來越多,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質的飛躍。
10、城鄉業余文化生活變化情況:在城市內,公共健身設施的安裝工作已經完成,大量的健身設施都已投入使用。人民公園已經免費向市民開放,而且有更多的公共場所供市民們活動;在農村個鄉鎮還舉辦了秧歌表演隊,農民朋友們也可以在閑暇的時候出來放松一下。
三、實踐結果總結:
改革開放以來,朝陽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和市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不斷開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國民經濟步入快車道,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朝陽這個小小的城市在黨領導下,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貧困到小康生活,矮平房到高樓大廈,黑白電視變彩電,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除了解決溫飽問題,還注重精神生活。
朝陽取得輝煌成就:
1、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2、農業經濟穩步發展,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
3、工業經濟迅速崛起,重點產業貢獻突出。
4、固定資產投資碩果累累,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5、流通市場繁榮活躍,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6、財政實力顯著增強,金融信貸日益活躍。此外,社會保障工作不斷得到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成效顯著,教育事業欣欣向榮,衛生醫療條件顯著改善,文化體育事業不斷發展,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加強。我們武平人靠自己勤勞的雙手開創出一個美好的新生活。
四、實踐總結或體會:
作為一名中專生,這是我進入中專后的第一個假期,而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地進入社會,靠自己的力量做一點事;第一次嘗試在去有意識的完成一個課題;第一次去做一些調查,第一次去做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情;第一次體會大家一起用心,勁往一處使,努力完成調查,分析問題所在,并提出解決方案?傊,參加這次社會實踐,這次實踐活動讓我體會了很多,深深感受到家鄉經濟發展的巨大變化以及人們生活的日益優越,更感受到了國家政策的優惠對家鄉發展提供良好基礎。對于自身,不僅豐富了閱歷,增加了經驗,還有利于我們樹立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堅信朝陽的美好前途指日可待。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5
一、調查的原因和目的:
現代流水線生產的工藝品越來越多,這樣更加凸顯了傳統手工藝品的可貴。為了加深大家對竹編藝術的了解,我向大家介紹我們家鄉寧波的傳統文化--竹編。竹編是一種傳統的工藝,歷史悠久。
二、調查的地點:
寧波市鄞州區非遺館
三、調查的方式:
通過視頻采集和與傳統工藝傳承人的交流
四、調查的內容:
寧波竹編藝術
五、調查的結果:
寧波是竹編的“故鄉”。寧波地區盛產毛竹,所以充滿智慧的勞動人民就利用這豐富的資源編織成一個個竹制品。寧波竹編富含了人民辛苦勞作的結晶,凝聚了豐富的寧波文化。寧波的竹編歷史久遠,明清二代的江南舉人赴京應試的考籃和食籃都是竹編的。鄞縣、奉化、余姚山區有幾十家鄉村辦竹編廠的竹編工人,能巧妙地利用篾絲和篾片,編制各種神形酷肖、情趣盎然的各種動物,并和傳統的罐、籃、盒、盤結合起來,制成雞罐、鴨盤、貓頭鷹盒等,既實用又可觀賞,成為饋贈親友的好禮品。
竹編所用竹絲斷面全為矩形,在厚薄粗細上都有嚴格要求,厚度僅為一兩根頭發絲厚,寬度也只有四五根發絲寬,根根竹絲都通過勻刀,達到厚薄均勻,粗細一致,觀者無不贊嘆其難。竹編工藝品分為細絲工藝品和粗絲竹編工藝品。在傳統技藝街區展出了不同風格的竹編作品,既有歷史悠久,技藝高超的青神竹編,又有將現代流行時尚與中國傳統文化工藝相結合的劉氏竹編,博采眾長。
竹編工藝大體可分起底、編織、鎖口三道工序。在編織過程中,以經緯編織法為主。在經緯編織的基礎上,還可以穿插各種技法,如:疏編、插、穿、削、鎖、釘、扎、套等,使編出的圖案花色變化多樣。需要配以其它色彩的制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絲互相插扭,形成各種色彩對比強烈、鮮艷明快的花紋。
六、調查的心得體會:
此次調查是我利用周末空閑時間回了趟家,去了西江古村進行實地拍攝的。這一趟收獲不少。其實說實話,我之前并不知道我們家鄉的工藝竹編已經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且對此我甚至不曾了解。這次的'拍攝也讓我明白了,雖然身為寧波人,但其實我對自己家鄉的傳統文化了解并不透徹,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將會更多地去關注家鄉的傳統,家鄉的文化。在拍攝視頻的過程中,我們與葉良康師傅進行了交流。
(葉良康是寧波市目前僅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竹編傳承人,其工藝竹編項目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7歲開始學做竹編,到現在47年了。”老人對竹編的堅持、執著和熱愛感染了許多人。)因為同姓的緣故,我偶然間得知了我的祖輩與葉老師傅還是同村人,這多么奇妙的緣分吶!我不禁為我姓“葉”而感到驕傲、自豪。葉老師傅一臉笑意地告訴我們:他做了47年的老手藝終于有了接班人。塘溪鎮上城小學校長童士峰知道竹編工藝面臨傳承的困境后,以東山村的名義申報鄞州區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并將基地設在上城小學。同時,該校出資5萬多元建立了工藝竹編陳列室和制作室,并成立了以美術專職教師朱雙陽為組長的竹編傳承小組。從2009年9月開始,葉師傅每個星期都會花半天時間走進上城小學,手把手地教10名“徒弟”做竹編。從葉師傅的這件事中我反思到:不僅僅是竹編,寧波還有多少傳統手工藝正在面臨著失傳的危機,那么更何況是中國呢?所以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保護傳統文化的任務任重而道遠!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6
(一)研究目的
1、熟悉調查的過程,掌握學習的方法,了解獨有的中國傳統文化(最具文化內涵、傳統魅力和凝聚力的春節),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愛國主義精神。
2、將成果廣而告之,以此強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傳,動員全民弘揚民族文化。
。ǘ┱{查方法主要采用上網調查、個別采訪。
。ㄈ┱{查報告
中國傳統的春節給了人們一份濃得難以化開的情,一種經年釀造的淳厚的味。這就是生養我們的"文化之根"。傳統的春節,融入一種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擔負起一種文化的功能:
一、辭舊迎新,打上一個人生的結,分開過去和未來;
二、祭祀,緬懷祖宗之德,承繼先人之志,融通天地萬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親禮儀往來,安排人生秩序,聯絡世代親情,找到個人定位,擔負社會責任;
四、民間娛樂,擴大社會交往,播撒傳統文化,渲泄感情之波,體味生活之樂。
春節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代代相傳,蘊藏厚重的含金礦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傳統文化的.積淀是歷千年而不變的,春節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臘月開始辦年貨:據中國傳統,踏入臘月,已適宜辦年貨,除了買臘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蘋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團圓。
年廿四謝灶:在灶頭放齊供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來年衣食豐足及身體健康,之后燒衣及撒酒,最好將一些湯丸放在灶上,或將麥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會更佳。
年廿八洗邋遢:年廿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時機,中國傳統來說,這天一家人都要大掃除,祈求將往年的霉氣及不如意通通掃走,而自身亦要潔凈,據說這樣做便可以消災去病。
年三十晚要送年: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日,這天具有感恩和團圓的意義。晚上,一家人聚首一堂吃團圓飯,都有雞、有魚、有菜,吃得豐富是年夜飯的特色。吃菜時,要由頭吃到尾,代表長長久久,吃魚則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吃過年夜飯之后,長輩發壓歲錢,根據古時的民間習俗,用紅線穿好的一百個銅錢,具有長命百歲的意思,而現在就用貨幣代替(錢一定是偶數,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們大多守歲到天亮,為的是祈求雙親長壽。到子夜十二點正,開始放爆竹,慶祝新一年來臨。
正月初一宜祭祖: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習俗。在祖先神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著一家人燒香誠心祭拜及燒衣。祭祖完后,晚輩向長輩互相拜年,拱手互相恭賀。此外,年初一不可掃地或倒垃圾,相傳這樣會送走財氣,一些不吉利的話亦不能說,否則這年會不好運,亦盡量不要打碎碗碟或盆具,如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說例如「碎碎(歲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等好兆頭的話。
年初二婦女返娘家拜年:年初二是出嫁女而回娘家的時候,相傳年初一回娘家,會令娘家變窮,所以要年初二才返回。此外,返娘家拜年亦不能空手,必須準備一些賀禮,如糖果或生果等。
年初三赤口: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團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年初四接財神:話說年廿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則是諸神由天界重返人間之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則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并要焚香點燭燒金衣,以歡迎諸神重臨人間。
年初五開市日:年初五可將供奉神位的供品收起。做生意的人可以拜神開鋪,發紅包,以求大家工作順利,而一些過年的禁忌都可以解封,過回平時的日子。另外還有,掃塵:“除陳布新”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貼春聯:將春聯貼在門口,貼夠八張,代表由頭「發」到尾。貼窗花: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烘托喜慶的節日氣氛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7
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文明的禮儀之邦,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數千年積淀起來的傳統美德,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
一、問題的提出
中國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數千年積淀起來的傳統美德,可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物質基礎的不斷提高,生活環境的不斷改善和西方文化的侵入,使得這些美德與文化已經和正在受到來自世界各地文化的沖擊,傳統文化受到忽視和挑戰。傳統文化教育在現代人的意識中被逐漸地淡化。也正是這種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來越多的學生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良習慣。為了復興傳統文化教育,多方面多渠道在學校做好傳統文化教育,特做此次調查,以了解目前我校小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以便更好的開展傳統文化教育。
二、調查目的與實施
(一)調查目的
1、比較全面地了解當今小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現狀。
2、根據現狀的調查分析其原因。
3、提出相應的對策,對學生更好地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二)調查內容
1、小學生對傳統文學、傳統節日日期、傳說神話和音樂書法等知多少。
2、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態度。
。ㄈ┱{查方法
發放問卷,進行調查。這是本調查采用的.主要手段。調查表共有10道選擇題,每題有3—4個供選答案。
。ㄋ模┱{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為本校六年級部分學生。
。ㄎ澹┱{查步驟
1、根據課題研究要求擬定調查內容,制定調查表,分發調查問卷。
2、分析數據,撰寫調查報告。
。┱{查結果及分析
本次有關小學生對傳統文化了解程度的調查問卷利用學生自習時間進行,共計發放70份,收回70份。
在調查中:
1、有關中秋節是什么節?76%的學生選擇了C秋高氣爽祭月的節日,21%的學生選擇了B思念親人的節日,3%的學生選擇了慶祝豐收的節日。
2、在關于“關于那些是屬于中國傳統節日中?”,99%的學生同時選擇了清明節和端午節。
3、在關于“端午節是農歷的幾月幾日?”,90%選擇C五月初五,10%選擇了A八月十五。
4、在關于“清明節代表性風俗是什么?”84%學生選擇B掃墓,16%選擇其他。
5、在關于“中國的“文房四寶”是哪四樣?選擇硯臺、毛筆、宣紙、墨的78%,22%選擇了其他。
6、在關于“你知道哪些中國的傳說和神話?(請寫出三個。)78%的學生寫出了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女媧造人,后羿射日等,16%寫出了兩個,6%寫出了一個。
7、在關于“你會補充下列對聯嗎?”70%學生能夠按照楹聯的格式正確補充,30%學生填錯或不會填。
8、在關于“你喜歡聽中國古典器樂嗎?比如說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60%學生選擇B比較喜歡,聽過一些;14%學生選擇C一般,但是對名曲有機會會考慮聽一下;18%學生選擇A很喜歡,聽的很多,甚至可以辨出曲名;8%學生選擇D不太喜歡也不太了解,相對更喜歡流行音樂。
9、在關于“你能區別一般的書法字體嗎,比如行書、草書、隸書、篆書等”,60%學生選擇B可以區分,但看不出某個名家字體;24%學生選擇C勉強可以;13%學生選擇A能,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些名家的字體;3%學生選擇D不能區分。
10、在關于“你對學校開設國學啟蒙社團有何看法?”95%學生同時選擇了ACD三個答案,即A能讓我們更熱愛自己祖國的傳統文化;C能讓我們更好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髓;D學習傳統文化很有趣也很有用,我愿意學習和繼承;5%學生選擇B增加我們的學習負擔,效果也不大。
。ㄆ撸┱{查結果對策分析
今天的孩子對古典樂器很陌生,古時經典名曲基本上沒有聽過,即使聽過沒有深刻體會,或者說欣賞不好這樣的音樂。在調查中,當問到“你喜歡聽中國古典器樂嗎,比如說高山流水、二泉映月”時,有180人選擇了“不太喜歡也不太了解,相對更喜歡流行音樂”,占所有調查人數的36%,有158人選擇了“一般,但是對名曲有機會會考慮聽一下”,占所有調查人數的31.6%,僅有36人選擇了“很喜歡,聽的很多,甚至可以辨別出曲名”,占所有調查人數的7.2%。如何讓現代的小學生喜歡傳統名曲無疑是擺在復興傳統文化教育目前的一個難解問題。
書法藝術是我國特有的文化傳統,然后今天的小學生很多無法辨認行書、草書、隸屬和篆書。在調查中,學生們當問到“你能區別一般的書法字體行書、草書、隸書、篆書嗎?”有208人選擇了“勉強可以”,占所有調查人數的41.6%,這個選項是四個備選答案中選擇最多的,有189人選擇了“不能區分”,占所有調查人數的37.8%,選擇能區分的只占20.6%,書法藝術在孩子的心理是陌生而無用的東西,印象現在學生們用的最多的是水筆,寫的楷書,關于行書、草書、隸書、篆書等古代字體,大概有79%的人無法識別,這一狀況令人對傳統書法藝術的后繼人才感到擔憂。
三、對策與建議
。ㄒ唬I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要有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應努力拓展傳統文化的輿論空間,營造濃厚的學習傳統文化社會氛圍。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首先,相關文化和教育行政部門應在工廠、軍營、車站、機場、碼頭等各種公共場所,設置標語、圖片、宣傳畫等載體,展示中國傳統文化,讓廣大群眾處處生活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中,時時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其次,大眾傳媒要通過設專欄、辦專刊、網絡、電視廣播等媒體介紹中國傳統文化,開展傳統文化研討活動,加大宣傳力度,形成輿論環境;再次,文藝界要開展以弘揚傳統文化為題材的創作演出活動,讓傳統文化走上藝術舞臺,進入影視節目和文學作品;最后,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宣傳,完善法規、制度措施,強化全民保護意識,培養弘揚傳統文化的社會風氣和良好習慣。
(二)增加傳統文化課程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流傳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不僅包括官方記載的經史子集還有口頭傳說、傳統藝術、民俗活動、節慶禮儀、民間工藝等;還有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比如嶺南文化、秦晉文化、齊魯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荊楚文化等地域文化類型!边@些文化遺產如經史子集一樣記錄著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念和審美理念,正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所在。如果讓小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必須在小學生日常接觸的學科課程中體現出來。在課程設置方面,應選以識字為主的蒙學教材《三字經》、《弟子規》。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8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薄氨衤曋幸粴q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薄班l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边@些有關春節的古詩詞無一不是古代人過春節最有力的歷史印證。
自新中國成立后,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也有人說道,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了。于是,我對我國的春節傳統文化進行了調查。
正所謂“百里同風不同俗”“各處鄉村各處例”,根據我的調查,在中國各個地方的人都有不同的文化習俗。北方人愛吃臘八粥,粉條,凍梨,粘豆包,而南方人多吃湯圓,年糕,紅燒魚,扣肉。不同的食物就連吃的不同的日子也有不同。
通過我的調查得到,中國人普遍會過小年。在這一天,各個家庭的`婦女都會帶著孩子們一起拜神這預兆著新的一年,即將開始,人們都會過上更美好幸福的生活。年二十五,就是家家大掃除的日子。再往后,到了除夕,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必須有魚,象征年年有余,再者,要有雞,象征著吉祥如意。大年初一,第一件事是要“開門炮仗”,接著要拜年、占歲、吃齋等。而大年初二是回門的日子,各個家庭里又添了幾分喜慶。
在以往中國的春節里,大家都要貼春聯,放鞭炮。大年除夕的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團圓飯,看春晚。大街上還有各種舞龍,舞獅,人們都喜歡去逛廟會,猜燈謎,年味兒十足,城市里,農村里,所有人激情四射,一片熱鬧聲,一片歡笑聲,一片紅。
而在這幾年里,老一輩的人們評價道:“現在的年過得不像年,春晚依然那么精彩,可是有一些祖上傳下來的風俗,早已被工作和忙碌沖刷的一干二凈。大街上的吆喝聲,歡鬧聲都也慢慢褪去了,一家人坐在自己的房子里玩手機,看電視,還是一樣的貼春聯,放鞭炮,但是已經沒有往年的味道了。過年呢還是要回到農村里,即使大家蹲在地里,拔拔蘿卜,耕耕田,種種地,大家一起流汗,也挺幸福,這年過的就舒心!”
是啊,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但是,我們炎黃子孫,卻沒有將那些傳承下來的習俗發揚光大。春節,是于中國人而言最重要的節,所以我們更應當重視它。雖然,現在科技發達。但是,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也應該放下手中的電子產品,和家人一起享受這最美好的時光。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9
。ㄒ唬 調查背景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要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時代新風。”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們的民族之魂,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有利于扭轉不良社會風氣,發揮我們數千年來積累下來的道德智慧的效用,會對改善當前的社會風氣起到積極的作用。用傳統文化教育我們和下一代,提高國民的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不僅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我們國家民族文化發展的戰略需要。
(二) 調查目的
為了加深當代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了解傳統文化在當地的發展狀況及其發展趨勢。
。ㄈ 調查過程
1、 調查方式:一些網絡社交軟件
2、 調查數量:90份
3、 調查時間:2015年寒假期間
4、 調查步驟:通過一些網絡社交軟件發送問卷,并對問卷進行整理統計
。ㄋ模 對問卷調查的結果統計分析
1、 有74%的人喜歡中國傳統節日,26%的人喜歡西方節日
2、 有100%的人認為京劇,詩詞歌賦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有40%的人認為看春晚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有2%的人認為開派對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有1%的人認為占卜算命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3、 有10%的人認為清真菜是我傳統菜系,85%的人認為蘇菜是我國傳統的菜系,僅有5%的人不知道我國傳統菜系是什么
4、 有20%的人認為縱橫,重農,洛桑為我國傳統學派,100%的人認為儒家為我國傳統學派
5、 有75%的人認為我國傳統戲曲為花鼓戲,黃梅戲,20%的認為評劇為我國傳統戲曲,5%的人不知道我國傳統戲曲是什么
6、 有100%的人知道我國古代四大發明,及四大名著
7、 有50%的人知道我國古代一部醫學著作,有50%的人知道我國古代醫學著作兩部及以上
8、 有40%的人知道我國古代一部數學著作,有25%的人知道我國古代數學著作兩部及以上,有35%的人一部都不知道
9、 有30%的人知道我國古代一部農學著作,有35%的人知道我國古代農學部著作兩部及以上,有35%的人一部都不知道
(五)調查總結
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文化的競爭已成為國家間軟實力的較量,并將在未來構架國家綜合實力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在此我總結了一下我國傳統文化傳承的問題。
我國傳統文化傳承中的問題——外患,
一、部分國家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侵襲,如2005年11月,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2006年韓國擬將“韓醫”申報世界文化遺產,2006年10月,韓國在得過舉辦“韓國是印刷術的起源過”展覽,并向聯合郭教科文組織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證孔子、西施是韓國人,稱漢字是由韓國人發明的…….
二、外來文化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侵蝕,西方洋節掀起熱潮,快餐文化盛行、日本卡通動漫、美國電影、韓國電視劇等外國文化產品的大量引進。在了解外國文化的同時,不少人也開始在接受外國生活狀態潛移默化的接受了他國的行為價值觀,有識人士已經開始思考文化市場的自發性和商業性中潛藏的文化危機,傳承至今,中國傳統文化耐寒減弱且造人捷足先登,這不能不給國民敲響了警鐘。
三、外來節日沖擊盛行,民族優秀傳統節日反倒被漠視!扒迕鲿r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以上詩歌都是傳承著我們中國民族特有的'節日,有著非常悠久的文化內涵,然而“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只在民間斷斷續續地傳承著各種習俗,沒有正規的宣傳,沒有正規的保護傳承,在民間傳得艱難而斷續;倒是所謂的“圣誕節”、“萬圣節”等西方節日在國內流行不衰。我并不排斥外來文明,只是不希望看到民族的東西最后被丟在社會的角落里。
我國傳統文化傳承中的問題——內憂
一、重大文化事件,領導從不做準備。中國有一個非常嚴重的現狀,那就是不管什么事件,領導永遠都沒有做準備。之所以不做充分準備的人,那是因為有人替他準備好了。清華大學校長沒把自己贈給宋楚瑜先生的篆文看清楚,那是因為他自己沒準備,是別人準備好了給他“上上臺面”就罷了,尷尬當然在所難免。這只是一個縮影,但是影射了一個社會文化的怪圈。領導不是領導,而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充臺面的人,如果是這樣,那還不如請個明星
二、社會亂用成語,誤導群眾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應該吸取了清華大學校長前車之鑒的教訓,可是剛一出言,就發生了低級文字錯誤,“七月流火”……哪怕他后面慷慨陳詞也已經無濟于事。在這里用一條歇后語評論“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很多時候,社會的語言結構是由文化人、媒體來引導的,而很文化人和媒體都在亂用成語,把涂料說成是“好色之涂”,宣傳治咳嗽的藥就說“咳不容緩”,這是文化人帶來的悲哀,誤走文化路線將會讓社會文化變得混亂無序。
三、語文、民族歷史受到國人的冷遇。我們的語文和歷史是國之瑰寶。從甲骨文開始,我們的文字就傳載著我們先人的思想;從北京猿人開始,我們的歷史就開始輝煌演繹……美國——號稱超級大國的繁華社會,它的歷史只有三百多年,它連最起碼的傳統文化都還得沿襲英國的。然而,不管是在教育考試上,還是在社會活動上,凡是涉及語文和歷史的,都視為是副科附屬物,這多么悲哀。隨便抓一個在大街上的年輕人,問“開元盛世”是指哪個朝代的,戰爭什么時候開始,他們都支支吾吾搔頭撓腦不懂回答,這難道不是悲哀嗎?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10
一、研究目的。
1、熟悉調查的過程,掌握學習方法,了解獨有的中國傳統文化(最具文化內涵、傳統魅力和凝聚力的春節),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好愛國主義精神。
2、將成果廣而告之,一次強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傳,動員全民弘揚民族文化。
二、調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網調查、個別采訪。
三、調查報告。
中國傳統的春節給了人們一份濃的難以化開的情,一種經年釀造的醇厚的味。這就是生養我們的“文化之根”。傳統的春節,融入一種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擔負起一種文化功能:
1、辭舊迎新,打上一個人生的結,分開過去和未來;
2、祭祀,緬懷祖宗之德,繼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萬物,祈盼人生幸福;
3、宗親禮儀往來,安排人生秩序,聯絡世代親情,找到個人定位,擔負社會職責;
4、民間娛樂,擴大社會交往,播撒傳統文化,宣泄情感之波,體味人生之樂。
春節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代代相傳,蘊藏厚重的含金礦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眰鹘y文化的積淀是歷千年而不變的,春節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1)臘月開始辦年貨:
據中國傳統,踏入臘月,已適宜辦年貨,除了買臘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蘋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團聚。
。2)年二十四謝灶:
在灶頭放齊貢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來年衣食豐足暨身體健康,之后燒衣及撒酒,最好將一些湯丸放在灶上,或將麥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會更佳。
(3)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時機,中國傳統來說,這天一家人都要大掃除,祈求將往年的霉運及不如意通通掃走,而自身亦要潔凈,據說這樣做便可以消災祛病。
。4)年三十晚上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這天具有感恩和團圓的寓意。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團圓飯,都有雞,有魚,有菜,吃的豐富是年夜飯的特色。吃菜時,要由頭吃到尾,代表長長久久,吃魚則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吃過年夜飯之后,長輩要發壓歲錢,根據古時的民間習俗,用紅線穿好的一百個銅錢,具有長命百歲的意思,而現在就用貨幣代替(錢一定是偶數,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們大多守歲到天亮,為的是祈求雙親長壽。到子夜十二點整,開始放爆竹,慶祝新一年的來臨。
。5)正月初一宜祭祖:
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習俗。在祖先排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著一家人燒香誠心祭拜及燒衣。祭祖完畢后,晚輩向長輩拜年,拱手互相恭賀。此外,年初一不可掃地倒垃圾,相傳這樣會送走財氣,一些不吉利的話亦不能說,否則這年會不好運,亦盡量不要打碎碗碟,如果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是例如碎碎(歲歲)平安,落地開花,富貴榮華)等好兆頭的話。
。6)初二婦女返娘家拜年:
初二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相傳年初一回娘家,會令娘家變窮,所以要初二才返回。此外,返娘你家拜年不能空手,必須準備一些賀禮,如糖果或生果等。
。7)年初三赤口: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團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8)年初四接財神:
話說年二十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則是諸天神由天界返人間之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則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備齊。并要焚香點燭燒金衣,以歡迎諸神回人間。
另外,還有掃塵:除陳布新把一切窮運晦氣通通都掃出門,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禱。貼春聯:將春聯貼在門口,貼夠八張,代表由頭發到尾。帖窗花:在窗上帖各種剪紙——窗花,烘托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掛年畫:寄托人們喜慶美好的愿望。
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來迎接這個日子,念一遍寄托新年美好愿望的句子,這時“福倒了”真的“福到了”!希望在城市里生活久了的人們在加快生活節奏中還能記得這個寶貴的傳統文化,并將它傳承下去。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11
一、調查背景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村政策一次又一次的調整、完善,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北京的農村到各地的農村,都在不知不覺中變化著,農村在我國的新時代發展中一直都是不可忽略的部分之一,所以時刻關注農村近年來的發展與變化是十分必要的。這也是為全面了解掌握農戶的家庭經濟和生產經營情況,建立完善農戶檔案,推進新農村信用建設,有效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更好地為新農村經濟發展而服務。
二、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家鄉的發展狀況來了解家鄉的變化及家鄉人生活的變化,從中感受xxx和社會主義制度帶給中國農民的好處。
三、調查方法
2、走訪老人,詢問他們對家鄉這幾十年變化的經歷及感受。
3、各處走走,比較家鄉與自己記憶里的區別。
4、到家鄉周圍調查,看看家鄉周圍的變化。
四、調查結果
1、經濟發展
我的家鄉在××××××××,村民努力勤奮,樸實待人,經濟發展態勢良好。改革開放以來,我村經濟發展呈現多元化。耕地不再是農民獲得財富的唯一途徑,務工、個體私營、公司、合作社等新的形式層出不窮,并且它們已經日益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近年來,由于城市發展迅速,農民工日益崛起。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勞力離開農村,進入城市,以此成為謀生的主要手段。
目前,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為以務工收入為主、種地為輔。然而,隨著國家政策的推行,農村農業經濟也在大力發展。人民生活條件正在逐漸提升至新的層次。
2、村容村貌
這兩年村容村貌的.變化是最大、最明顯的,主要體現在村級公路的修建、房屋的更新和村容的整治幾個方面。
村級公路的修建,由鄉里統一出資修建了通過村里與各個村子連接的柏油路,并通上了公交客車,因此外出再也不用走幾里路才能坐車了,村內的道路由村里出資也由原來的土路修成砂石路,再也不怕一下雨就出不了門了。
房屋的更新,俗話說:xxx看一個村子的窮富關鍵看房屋xxx初步統計這兩年全村翻蓋新房16座,整個村子的房屋全是磚混建筑,兩幢土坯草房于前年在政府的幫助下在村里徹底消失,新房都有上下水設施。村容的整治,近幾年村里下大力氣整治村容,村干部挨家串戶說服,將柴草垛和糞肥堆移到院內或移到村外,不允許堆放在村里道路兩旁,解決了既影響交通又影響美觀的問題,并對一些道路進行取直修理,走在寬闊的村路上心情特別舒暢。
3、教育醫療
教育和醫療問題是最貼近農民的問題,也是鄉親們最關注的問題。
關于農村義務教育情況,現在孩子們都能上起學了,從20××年起徹底免除了學費,根據政策規定,鄰村幾個特困戶家庭的孩子憑特困證明還享受了免費提供課本的待遇,義務教育教師工資調整在春節前也進行了補發,但是農村小學的師資力量仍然不強。
關于農村合作醫療情況,全村人基本都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特困戶由村里出資也按時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真正體驗到農村合作醫療的益處。
五、總結感想
家鄉的經濟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地發達起來。以前,人們一個月的收入一般都極少,能維持家里的生活就已經很不錯了。而現在,人們一個月的收入不知道是以前的多少倍,不僅能維持家里的生活,還有錢多出來買車買房和一些珍貴的東西。還有,人們的住房和食物也變得好起來,和以前的簡直是無法比較,就連最基本的交通工具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早的時候,人們外出只能靠步行,慢慢地有了用牛、馬等動物拉的車,到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車了。
無論是經濟上的進步,還是教育醫療的改革,都給我的家鄉帶來了很大的改善,使家鄉人生活越來越好,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我相信我的家鄉會變得越來越美麗,越來越繁榮。感謝黨和政府給予我們幸福的生活。我愛我的家鄉,我愛xxx。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12
一、區域基本狀況
二、關中民俗調查
。ù汗滱、關于春節民俗B、鄉村春節民俗文化)
。ㄒ唬、春節前的準備
。ǘ、娛樂民俗活動--靜態民俗
。ㄈ、娛樂民俗--動態民俗
。ㄋ模⒍Y儀民俗
。ㄎ澹⒐澣丈蠲袼--飲食民俗
(六)、春節期間的民間觀念民俗
。ㄆ撸⒖偨Y
一、區域基本狀況。
區域基本狀況
人口
秦渡鎮豐盛村屬于秦渡鎮的一部分,包括西豐盛和東豐盛兩個,共有260余戶,人口1300左右。
環境
自然環境:此地位于關中腹地,氣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社會環境:民風民情樸實,家家和睦相處,人人團結友愛,尊老愛幼。
民族構成
本地全是漢族。
宗教信仰
佛教。
主要經濟作物
冬小麥、玉米、部分有果樹和養殖場等。
二、關中民俗調查
陜西關中地區民風樸實,民俗文化豐厚濃郁。從歲首的春節到年末除夕都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活動。其中以春節期間的民俗文化活動最具有特色,最為顯著。以下內容主要介紹一下陜西關中地區的春節期間的民俗活動,了解民風民俗,體味民風民俗,走進生活文化活動大家園。
A、,在全國各地大同小異。陜西關中地區民風古樸,春節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
【臘月二十三到臘月二十七】陜西鄉村臘月二十三即入年關,把過臘月二十三叫“過小年”。農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兇禍福的“灶王爺”,以求溫飽。過罷小年,人們便為春節做準備了。一般農家,殺豬宰羊,碾米磨面,做點豆腐,購買蔬菜,吊掛粉條,準備好過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為關中人蒸饃時間。家家戶均短幾籠子饃饃,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搟面”的習俗。婦女上街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襪、老年人則購買紅紙、年畫、冥幣、白麻紙等大年禮儀用品。
【臘月二十八到臘月二十九】大年前兩天,陜西不論關中、陜南、陜北,還是城市農村,要“掃舍”,城里人叫打掃衛生。家家房前屋后,窯里賽外,連拐角都要打掃得于于凈凈。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紙,貼上大紅窗花。年三十早,家家房戶貼對聯和門神,屋里掛上年畫。年終于來臨了。
【大年三十晚】臘月三十夜稱“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在外地的親屬千里迢迢趕回家與親友團聚。入夜家家戶戶明燈高照(有的還在院子、田地墳頭燃起運火),燃放爆竹,達旦不眠,謂之守夜(歲)。否則一年都會變做或者不吉利。守歲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包餃子。在城里全家團坐一起。搟面皮的搟面皮,包餡的包餡,歡聲笑語,喜氣洋洋。剛結婚的新媳婦和女婿“回門”,蒸20個大禮饃,帶4包厚禮(糖、煙、酒、點心)看望父母,當日返回,不在娘家住宿,有“正月不空房”的習俗。過年期間,各鄉村都組織起來,敲鑼打鼓,演戲唱曲,進行文藝和體育比賽,熱鬧非凡。
B、鄉村春節民俗文化
(一)、春節前的準備(臘月初八以后,各種年事活動便逐漸展開)
1.祭祀灶神:灶神,又稱"灶神",俗稱"灶王爺"。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返回大宮,向玉皇大帝匯報情況。除夕時分再返回人間。人們擔心向玉皇大帝進讒言,所以再他去天宮的時候為他進行祭祀活動,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2.其他準備活動:寫春聯,準備肉食,準備面食以及理發、沐浴,打掃衛生。
(二)、娛樂民俗活動--靜態民俗
1.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2.年畫: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于“門神”。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贰ⅰ段骞蓉S登》、《六畜興旺》、《迎春接!返染涞牟噬戤嫛⒁詽M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3.福字:倒貼“!弊。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弊种父狻⒏_\,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弊值惯^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4.窗花:窗花是貼在窗戶上慶賀新年的剪紙作品。窗花有兩種制作方法。第一種是剪刀剪,巧手的婦女用一把剪刀可以把彩紙剪出許多花樣。第二種是刻刀刻,一般由專業的民間藝人操作,一次可以刻成四五十張窗花,供應市場。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ㄈ蕵访袼--動態民俗
1.除夕守歲:除夕夜的子時,正是辭舊歲,迎新年的關鍵時刻。為此,人們不得不徹夜不眠,守候著這一時刻的到來。全家人團聚一堂,一邊包餃子,一邊等待,耐心的等待。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2.放鞭炮:新年鐘聲一落,大街小巷立刻鞭炮齊鳴,迎接新年到來。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3.舞獅子。
4.其他民間活動:扭秧歌,踩高蹺,敲鑼鼓。
5.祭神祭祖:在傳統的春節活動中,最重要的是祭神祭祖。家庭都設有專門的神龕,供奉各位神靈,同時還供奉有列祖列宗的牌位的畫像。正月初一早上,人們恭敬地在神龕與祖宗牌位前獻上供品,(其中包括剛剛煮好的第一碗餃子),點上香火。十分虔誠地感謝神明與祖宗在天之靈在過去一年對自己的保護并祈求他們保佑來年的幸福。
。ㄋ模、禮儀民俗
拜年: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于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后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后來的“賀年片”。祭神祭祖之后,兒孫們開始向長輩親人拜年。傳統的拜年禮是向長輩親人三叩首,現在大多已經改為三鞠躬。一邊行禮,一邊祝愿長輩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長輩端坐,接受兒孫們的拜年以后,把一個紅包送給兒孫們。這就是"壓歲錢"。一般作為孩子們春節期間的零花錢。其他親戚之間則互相拜年,陸陸續續,可以持續很多天。朋友之間見面,則互道"恭喜發財"或"春節好",以示慶賀。拜年活動體現了晚輩對長輩的尊敬孝敬孝順;長輩對兒孫的慈愛關懷。親戚朋友之間的拜年,也極大的促進了彼此感情的加深。所以自古以來,人們都十分重視拜年活動。宋代詩人戴復古《歲旦族黨會拜》:"衣冠拜元旦,樽俎對芳辰。上下二百位,尊卑五世人。排門喬木古,照水早梅春。寒事將消歇,風光又一新。"把當時大家族二百多人互相拜年的活動寫得有聲有色。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此記載見于《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F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ㄎ澹⒐澣丈蠲袼--飲食民俗
年糕與餃子是春節最有特色的食品。
1)年糕:又稱"年年糕"。它諧音"年年高",包含著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的期望。年糕采用黏性較強的谷物制成,北方多用小黃米,南方多用糯米。北方一般都是甜的,南方年糕可以作成不同口味的。不過,好吃不過餃子。北方人更喜歡的春節食品是餃子。
2)餃子又名"角子、交子、扁食"。它的起源非常古老。考古工作者曾經發現過一枚一千多
年前的餃子保存下來。北方人過年,一定要吃餃子。而且春節這一天吃的餃子必須在除夕12點以前包好。餃子好吃,關鍵在于餃子餡,純肉的,純菜的,肉菜混合的,花樣無窮,口味可異。可以根據自己口味任意變化,所以男女老少都喜歡吃餃子。在春節所吃的餃子中,有一個包著豆腐餡的,還有一個包著一枚硬幣。誰吃到豆腐餡的餃子,誰在新的一年里就會發財,人們的理想也都包含在餃子里。
3)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全年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為"元宵"。元宵的應時食品是湯圓,北方也叫元宵,象征著團團圓圓。各地會有不一樣的娛樂活動比如說觀眾地區的'舞龍舞獅大賽、民間鑼鼓大賽等等。可以說:正月十五元宵節的狂歡,為整個春節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春節期間的民間觀念民俗(祭祀、俗信、禁忌)
A、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為關中人蒸饃時間,家家戶戶豆要蒸好多饃和包子,并準備禮饃。禮饃分為三種:一種是媳婦要給娘家帶的“大饃”,狀如蝸牛殼,里面包的是菜油、干面、蔥花合拌的餡;一種是帶給不太走動的遠方親戚的“小饃”,形如菱角;另外是自家吃的饃,做成老虎、小鳥、魚等各種吉祥動物的形狀,在饃頂部表面會用紅色顏料點上紅點,象征吉祥。這些饃和包子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搟面”的習俗。
B、大年初一講究不出門,不能走親戚,出嫁的女子不能回娘家。初十到正月十五,稱為“追節”,舅舅要帶著燈籠和自家用面蒸的魚到外甥家,給外甥“送燈”。正月十四晚上,有新媳婦和新生小孩的家里,要把自家蒸的花饃擺出來看。
C、此外,關中還有個風俗“送娃”,就是村中年輕的媳婦穿著老太太的服裝,到每一個當年結婚的青年人家中,送去一個用面粉做的“娃娃”,然后說一些來年生貴子等等的話。
D、正月十六夜是小孩的節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燈籠對著別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著別人的燈籠著火,這個叫做“碰燈”。講究是今年的燈籠不能留到明年,必須以“碰燈”的方式銷毀。
請問春節期間關中地區陜西的民俗活動
。ㄆ撸、總結
在研究過程中,我對部分不是關中本地的因婚嫁而到本地的老鄉進行了采訪和研究,同時還對東北,西北,西南,東南等地區通過網上研究資料的研究調查,得出以下結論: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各民族的春節民俗趨于漢化,各地區的春節民俗也趨于一致,標志著民族大團結和祖國的繁榮發展。另外,春節民俗充分體現出了我國五千年來悠久的文化以及人民的勤勞與智慧,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春節民俗更是文化遺產的精華部分。作為祖國的新一代接班人,我們要把這些優良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13
一.調查地點:
xx大學
二.調查對象:
在校大學生
三.調查時間:
20xx年6月10日
四.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
五.調查目的和意義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國人、海外華人引以榮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本身具備文化科學價值。作為社會未來的中堅力量,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態度相當重要。傳統文化離不開大學生的支持,傳統文化的弘揚、發展,更少不了大學生的參與。目前,大學生傳統文化的缺失應從多方面考慮。下面我們主要圍繞當代大學生傳統文化缺失的表現和原因進行調查、分析和思考。探尋一下大學生傳統文化丟失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法。
六.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的內容涉及大學生在平日生活中與傳文化的接觸程度,對傳統文化現狀所持的態度,對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對傳統文化發展趨勢的見解等問題。
七.調查結果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以漢民族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民族歷代相沿而又不斷承傳更新的共同認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識、民情習俗、思維特性及價值觀念等。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四大古典文學名著是其中的璀璨珍珠,而各種傳統技藝則是其中的朵朵奇葩。我們調查了大學生對傳統傳統文化的態度,對于第一個問題“你怎樣看待中國文化”60%的同學認為“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應以繼承發揚為主”,36%認為“傳統文化有糟粕也有精華,我們接受時要有所揚棄”第二題“你對傳統文化的未來怎么看?”有共有62%的同學看好傳統文化未來前景,由此可見大多數同學在理性上認同傳統文化,認可傳統文化的地位。而在稍后的有關傳統節日,四大名著以及四書五經的問題,各有56%,46%,56%的同學給予其較高評價,因此即使在今天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精髓部分持肯定態度。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當代大學生對于傳統的認同是理性思考的結果,而實際情況卻更加感性,例如在問題“你會聽一些民族音樂或者戲曲嗎?”只有22%同學回答“很喜歡,聽得很多。”
另外在問題“對中國四大名著的閱讀情況如何?”40%的人回答“基本沒看過”因此我們得出結論雖然大學生在理性上認同傳統,但是興趣并不高,即使知道四大名著博大精深我們也不會花費大量時間去閱讀。而文化的傳承需要物質的載體,而經典書籍和傳統技藝是傳承文化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徑,從這個角度看,上述調查結果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大家平日里看韓劇看動漫看電影,欣賞我們的傳統文化、了解我們的古今歷史的時間已寥寥無幾。因此,我認為,“接觸機會不足,熱愛精神不夠”,這是傳統文化失寵的一大原因,也是傳統文化教育需要彌補的地方。
調查顯示,在參與調查的大學生中,首先我們問到“你對傳統文化了解程度如何?”選擇了解很深的'只有8%,絕大多數選擇有些了解?梢姶髮W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存在很多不足。隨后的問題“你對下列那些傳統文化比較感興趣或是有些了解”同學們的選擇不一,但56%的同學都選擇“古典詩詞賦或小說”,這肯能是由于中小學學科教材中古典詩詞賦或小說占很大的比重。我們在問卷中設計了四個關于具體文化知識的問題,以期通過窺一斑而知全豹,來了解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基本認知。第一個問題是關于傳統繪畫的,當被問及“與其他繪畫相比,你怎樣看待我們的國畫”,有4%的大學生回答可以較為專業的評價,22%只能感受其中的美,但不能進行較專業的點評,46%只能體會到部分書畫的美,不少作品還是看不懂,28%完全沒有鑒賞能力。第二個問題是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的,當被問及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儒釋道(儒家、佛家、道家)的三大思想精神你了解嗎?6%知道并能夠區分三者觀點,24%了解大致思想,但不能完整的描述,52%有其中一、兩家不太清楚,18%基本不知道。第三個問題是關于書法的,當問及“你能區別一般的書法字體嗎,比如行書、草書、隸書、篆書等”,12%能,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些名家的字體,對中國書法史也有些了解,22%可以區分,40%勉強可以,26%不能區分。第三個問題是關于傳統節日的,問題“你知道傳統節日的由來和慶祝方式嗎?”16%幾乎所有節日都知道,38%了解大部分節日,30%只了解常見節日,16%了解的很少。
八.意見與建議
傳統文化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是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一所學校、一個家庭、一位教師所能單獨完成的,而在傳統文化教育中,家庭學校社會所起的作用最大,家庭、學校、社會應該互相配合、協同努力、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形成良好的文化教育體系。家庭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基礎陣地。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本著載體與精神并重的教育原則,在教育中有意識地對青少年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教育,包括多提供有關中國傳統文化類的書籍,在子女溝通中多引用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起到模范性的“身教”作用。社會要積極營造傳統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圍。首先,政府部門是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領導者和推動者,也是青少年傳統文化素養的最終責任主體。政府部門在思想上重視、在經費上落實、在行動上支持,傳統文化教育才能開展起來并持續下去,如近期政府將清明、中秋等傳統節日定為法定假日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舉措。其次,大眾媒體是宣傳傳統文化、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載體。大眾媒體享用著公共傳播資源,應該將公共性和公益性擺在首位,著眼大局,放眼未來,克服本位主義和急功近利的局限,擔負起對青少年進行人文教化的責任。再次,社會團體、公共部門應該最大可能地為青少年開放相關資源,讓越來越多的人走進文化場館、走向文化舞臺、走近經典、親近傳統。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14
一、調查目的:
掌握xx中學高中學生對流行音樂中的傳統文化的了解和看法,了解xx中學學生對流行音樂的傳統文化存在的問題。
二、調查時間:
2012年10月12至2012年10月13日
三、調查地點:
xx中學
四、調查的對象及其一般情況
調查對象:xx中學高中部學生
一般情況:這部分人大都在17至20歲之間,其中以高二學生為主,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和道德修養,而且大都喜歡流行音樂,但對傳統文化了解不夠。
五、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采取的是隨機問卷調查。發放問卷時在xx中學高中部,隨機選擇高中生當場發卷填寫,并當場收回的形式。全校共發放調查問卷350份,回收率達91.4%。
六、調查內容:
主要調查了解高中生如今對流行音樂中的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對流行歌曲的態度和對古典音樂的了解,對流行音樂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元素的看法,以及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起源等。問卷共向調查者提出了20個問題。
七、調查結果:
本人就問卷調查結果統計得出:從學生認為如今流行音樂中的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來看,有96%的學生認為傳統文化非常重要,只有2%的學生持不重要的態度,說明高中生對我國流行音樂中的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持有較強的責任感,也有少數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予以忽視.有73%的學生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有糟粕也有精華,我們接受時要有所揚棄,只有26%的學生認為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應以繼承發揚為主。37%的學生對古典詩詞曲賦或小說比較感興趣,47%的學生對民族音樂或樂器比較感興趣,16%的學生認為名曲戲曲很有趣,也有54%的學生對書法比較感興趣,這還有42%的學生對國畫及傳統節日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并有27%的學生認為玉器及瓷器比較有趣,14%的學生熱衷于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和思想,僅有13%的學生對其他的傳統文化也比較感興趣。說明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較深,并存在著廣泛的興趣。
有38%的學生對中國古典樂器持一般態度,但是對名曲會考慮聽一下,36%的學生比較喜歡,并停過一些中國古典器樂,有6%的學生很喜歡聽過很多中國古典器樂,繩子可以辨別出曲名。有94%的學生認為當今社會流行文化與古典文化融合的現象很好,僅有5%的學生認為不太好實在糟蹋古典,有66%的學生認為加入中國元素的流行音樂有利于弘揚本民族文化,很好,并有26%的學生持不反對好聽就好的態度。說明我校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認知程度有些淺顯,但大多數學生對于流行音樂中融入傳統元素持支持的態度,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
在做此次調查前,有60%的學生大概了解傳統文化包含哪些方面,僅有6%的學生很清楚傳統文化所包含的內容。面對傳統文化的未來有60%的學生認為傳統文化將逐漸受到中國人民繩子世界人民的推崇,有47%的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與外國先進文化會更傾向于中國文化,只有6%的學生會更傾向于與外國文化,52%的學生認為當代的傳統文化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也有28%的學生認為正在消失。說明學生對關于傳統文化的知識的了解意識淡薄,但有多數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未來持樂觀態度,也有少數學生為傳統文化的未來擔憂。
有60%的年輕人認為傳統文化漸漸淡漠的原因是沒有網上的教育體制弘揚,并且覺得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太老套了,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不夠,71%的學生表明愿意了解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因為畢竟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有24%的學生想了解更多中國傳統文化,但苦于沒有良好的宣傳環境,說明完善的教育體制和良好的宣傳環境,有利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進一步的了解,有利于弘揚和培育優秀的傳統文化。
八、調查體會
通過這兩天的調查,就調查結果來看,了解到學生對于流行音樂中的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相對淺顯。對傳統文化抱有可有可無,無關緊要的態度,這使我們很擔心。學校應該加強在這方面的宣傳,而且傳統文化作為我們五千年來從未間斷過的文化,每個人都不愿意看見它就在我們這一代消失,所以我們想要通過現代流行音樂特有的親和力,來調動現代高中生對了解傳統文化的興趣,從心底想要來保護和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不要再讓我們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消失了,希望可以通過這次活動,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對我們這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產生積極影響,從而可以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也希望可以通過這次活動使傳統文化可以在我們90后普及,希望可以讓所有人來保護和弘揚它,讓我們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不斷發揚光大,并希望中國更加強大,中華文明可以永不間斷的延續人間。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15
【調查人員】:
xxx
【調查時間】:
20xx年1月30日――2月15日
【調查地點】:
xxx鳳翔鎮
【調查方式】:
實地調查尋訪老人查閱資料
【調查目的】:
為響應學校對寒假實踐活動的具體要求,改變學習方式,拓展學習資源,拓寬學習空間,激發學習體驗,我們對家鄉春節文化民俗民風展開了調查,通過此次調研,我們對xxx農村春節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形成文字展現出來,以此來激發人們對年俗的關注,同時也為文化流失敲響警鐘。
【調查內容】
xxx農村新年習俗和禁忌
【前言】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千百年來在每一個華夏子孫心中都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中國地域廣袤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民俗,南北方的年俗文化更是存在巨大差異。例如09年我在海南省三亞市過得新年,大年初一不吃餃子吃年糕,意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哥哥所在的重慶地區,新年第一餐吃湯圓,寓意著生活甜甜蜜蜜。遠在新疆的姑姑家,新年第一餐吃以大米、羊肉、葡萄干做成的香噴噴的普羅,還吃用面粉、羊肉等做成的包子和用帶骨羊肉做成的手抓羊肉。我從小生活在xxx,記憶中每逢除夕、大年初一都吃餃子。除夕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餃子形似元寶,所以寓有進寶之意。餃子中有的餡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餡里放花生(稱長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長壽;有的在一個餃子餡中放一枚錢,用意是誰吃到了就“財運亨通”。中國的文化博大精神,正因為各地區不同的風俗文化才勾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畫卷。下面就是我們調查的xxx地區年俗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概況。
在xxx地區正月期間的飲食有著豐富的含義,臘月初八,我們稱為“臘八”,在這一天早上,我們要吃臘八粥,教育后人不忘勤儉。小年,就是臘月二十三,稱為“辭灶”這一天要吃水餃,大掃除,祭拜灶王爺,來保佑新的一年里豐衣足食。臘月二十九清晨上墳祭祖,去上墳的都是家里的長者和小孩,表達對祖先的尊敬悼念和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的心愿,祭祖一般沒有女性這是古代封建社會重男輕女思想的遺留。除夕即大年三十,這一天就是吃、喝、玩、樂的日子,張貼春聯和福字,xxx農村有個風俗,如果這一年家里有人去世是不能粘貼春聯的,去世三年才可以張貼紅色春聯。除夕晚上全家團圓吃年夜飯,菜肴中必須有魚預示著年年有余。守歲,在十二點時吃餃子,燃放最長的鞭炮,接財神。春晚成了全國家家戶戶的盛宴。全家集聚一堂,談笑風生,守歲過節。大年初一,在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開始了新的一年,早餐要吃素餃子,吃過早餐開始走訪拜年,這是小孩最高興的.一天可以收到壓歲錢。大年初一有個禁忌就是不能動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正月初三稱為莊稼會,如果這一天吃餃子,在新的一年里就會五谷豐登,糧食滿倉。初五被稱為元寶日,這一天吃餃子,在新的一年里會興旺發達,財源滾滾。初七被稱為“人七日”這一天吃面條預示著大人小孩會身體健康,無病無災。正月十五,這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也稱上元節,有觀燈吃元宵的習俗,所以我們都叫元宵節。
在我的家鄉還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正月禁忌剪頭發,據說剪頭發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頭發對自己的舅舅沒什么好處,記得小時候媽媽就不讓我剪頭發,現在我長大了,社會也進步了也就沒有這樣的做法啦。我還聽說在xxx地區正月里做媒也是不允許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意思。同時新正月也不允許買鞋,買鞋與“買邪”同音也就是說把邪氣帶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預兆。一個正月里處處暗藏著年俗“機關”稍不留意就會中招。初一到初四是禁忌亂用針線的,初五那天才可以用,被稱作縫破,意思是把過去一年里的瑣碎和缺憾都縫補起來。
在家鄉的新年期間對天氣也格外關注,如果初一到初六天氣都為晴,那么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六畜興旺,反之災禍不斷。就這樣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經成為人們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艷陽高照,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這些再簡單不過的民俗已經潛移默化的成為人們的希望。在人們不知不覺遵循它的時候,也就產生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此產生動力去創造生活創造幸福。
【結論】
這次調查報告讓我對家鄉的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們系統地收集了xxx地區鄉村民俗的信息,想以此來激發更多的人,去關注年俗,關注身邊的普通文化,捍衛鄉土文化,避免文化的大量流失。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16
調查目的和意義:
最近黨提出了要進行文化改革,所以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通過了解在當今基層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現狀和文化建設的進展,增強我們對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引導我們深入基層、深入民眾,激發我們參與文化建設以及加強自身文化修養的熱情,增強我們的社會使命感與責任感。加深我們對于自己家鄉的認識,使得自己可以為家鄉的發展做一下貢獻,使家鄉的社會主義建設又邁進一小步。
調查過程:
在遂溪過年的那段時間去向基層人民了解一下他們在業余時間有什么文化生活可以進行,以及對于自己文化生活的看法,和覺得政府在這方面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他們自己又希望有些怎樣的文化生活。
基本情況與分析:
縱觀這幾年遂溪人的文化生活,隨著國家對人民文化建設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遂溪的文化建設在這幾年得到了蓬勃地發展和顯示出一片繁榮的景象。其中,居民的文化生活也逐漸日益豐富化、多樣化,上網、聽廣播、看電視、看演唱會、看電影、打麻將等文化娛樂活動得到廣泛接受和普及,到2012年一月份,在我所調查的遂溪家庭里,以前的黑白電視已經是人們記憶中的東西了,現如今他們大部分都有彩色電視、液晶電視,甚至是最近剛剛流行的3D電視都出現在普通居民的家中了。另外隨著遂溪電視臺的改革,以前是模擬信號電視的家庭都升級為有線數字電視,電視節目也由原來的40多個臺增加到了80多個。VCD或DVD似乎也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取而代之是更加先進的EVD了。電腦也在普通家庭中得到了普及,手提電腦的比例越來越高。
值得留意的一件事是當今的居民文化生活出現了兩極化的趨勢,主要分為了年輕派和守舊派兩個部分。8歲到30歲的新生代,他們趨向于一些新事物,他們喜歡上網,聽歌、看演唱會、溜冰;30歲到50歲之間的成年人,他們的文化生活方式就普通多了,例如:在家里看電視或者聽廣播、讀書看報、搓麻將、下象棋等;而那些高于50歲的成年人,他們則對看大戲、粵劇、雷劇,舞獅子等活動情有獨鐘。
晚上在烈士公園里面,很多婦女聚在一起練練舞蹈,娛樂一下身心,為此不難發現婦女的地位已經是在不斷的提高了,以及她們的追求也發生變化了,她們不在滿足于家庭主婦的日子了,她們也開始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業余愛好。
其中,有些非物質文化是他們都喜歡的,那就是在遂溪的年例時所舉行的舞龍以及醒獅的表演,遂溪作為醒獅之鄉,醒獅文化在人們的生活中已成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年到那個時候,男女老少都開始為一年一度的舞龍舞獅節目開始做準備,可謂是全民皆兵了,F如今舞龍醒獅已不再單純是為了游神而舉行的了。它已經是融進了遂溪人民的身軀和血液中的一種文化了。遂溪人民也為其而感到無比的自豪。
就我調查的家鄉居民文化生化來說,他們對當前的情況是基本滿意的,但也提出了一些他們認為是不足的方面。
1、政府在文化事業投入少,活動經費短缺
可能是由于在文化建設中體現不出政府業績增長的原因。縣、鎮對文化事業的經費投入相對于其他方面少得多,某些落后點的地方甚至是零投入,而且這些經費大多為人頭經費,為此用于日常辦公開支已相當緊張,真正用于開展業務工作的就更加是寥寥可數了。文物事業經費沒有納入財政預算,由于缺乏資金,使得文物部門無法對一些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維修,也無法向民間征集文物,另外由于對一些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力度不夠,造成某些非物質文化面臨著后繼無人或消失的狀況。我縣民間資本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很少,文化站的圖書閱讀室多年來未能添置新書,且文化活動器材匱乏或是殘舊。
2、日常開展的文化活動過少,居民文化生活貧乏
每年城鎮的文化活動主要是在各種節慶日、紀念日,由縣委通過聯辦、協辦等方式,組織開展民間文藝演出、書畫展、圖片展、及棋、球類比賽等。在過年期間相對而言就多點,例如一些猜字謎、玩飛鏢,春節演出等。上級宣傳、文化等部門組織開展的“文化下鎮”活動一年僅二至三次,活動形式僅為題寫春聯、電影公映等,活動次數與形式十分有限,廣大中老年居民看電影難、看戲難、看書難、收聽收看廣播難的“四難”問題依然突出。
3、文化隊伍人才緊缺
由于文化站待遇低,政府的不夠重視,所以我縣的文化隊伍難以吸收具有較高知識水平的人才,而且原先進人渠道不規范,素質參差不齊,在崗人員也經常被鄉鎮挪作它用或被外借開展鄉鎮的其他中心工作,難以做到專干專用,F有鎮文化專干年齡偏大,由于缺乏系統性、經常性的培訓學習,知識老化現象比較突出,從而造成大部分新生代的居民對于由政府舉辦的文化活動不感興趣,使他們更多是去網吧,KTV、溜冰場等娛樂場所。
4、缺乏正確的引導,糟粕之風盛行
我們縣是一個比較大的縣城。人口大概有十萬左右,居民空閑時間大都會選擇聚在一起打麻將、玩撲克牌等,有些還只是打發時間的娛樂活動而已,但是大部分都出現了變質,演變成了“賭博”活動。據不完全統計,鎮上的賭博場所近千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家庭式的,有的家庭甚至常常因為打麻將而引起吵架、放任孩子不管等壞現象,更加惡劣的還會造成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下場。另外,鎮里某些落后地方的迷信之風也比較突出。主要體現在少些老年人身上,在他們生病的時候在一兩次求醫不見效果后,便會選擇去找“神靈”。
5、網吧和KTV等娛樂場所的管理不夠
由于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新型娛樂性文化場所開張,但是由于政府在這方面的管理不足,造成那些場所普遍存在各式各樣的安全隱患,例如未成年人進入網吧就是很常見的事了。而在一些KTV場所,也經常會出現一些暴力事件。
我鎮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我鎮城鎮文化建設步伐滯后既有歷史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的原因。長期以來對城鎮文化陣地建設重視不夠,對優良傳統文化的偏見和缺乏支持,給城鎮文化事業的繁榮與發展帶來消極影響,而經濟欠發達、投入不足也嚴重制約了城鎮文化的發展步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對城鎮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有的管理部門和部分城鎮干部對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確認識,特別是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口號下,只注重抓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認為只要經濟增長了,有了錢,就一切都好辦了。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相當多的人認為文化工作是軟任務,是花錢多效益少的社會公益事業,可搞可不搞,從而忽視了文化對城鎮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在工作中將文化建設排在各項工作的后面,往往是經濟當主角,文化作配角,結果導致對文化建設工作領導不力,從而出現的居民文化水平增長追不上經濟增長的步伐。
2、對城鎮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
目前由于國家財政投入少,地方財政又有困難,未能落實每年地方財政收入1%-2%用于文化建設的政策。除了人頭經費外,縣、鎮用于城鎮文化建設的'專項資金幾乎沒有,導致文化設施建設滯后。鄉鎮文化站依靠自身發展,依靠產業化、市場化運作又有相當難度。目前鄉鎮只能勉強發放人員工資,沒有文化建設項目,沒有添置文化活動器材,圖書室的圖書不能正常更新。
3、城鎮文化市場發育不足、居民文化素質偏低
城鎮文化市場與其它商品市場的空前繁榮形成鮮明的反差,城鎮文化市場境況冷清。有些地方附近連一家書店都沒有,居民買書難。與此同時,文化市場管理不善的問題也十分突出。一方面,人民群眾迫切需要正當的文化娛樂生活,但城鎮的文化建設卻嚴重滑坡,居民很難享受到一些健康的精神食糧。另一方面,文化市場的管理跟不上,甚至缺乏管理,一些迷信、反動、淫穢、暴力的圖書和音像制品在城鎮大肆泛濫,嚴重損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4、文化管理體制不暢
文化部門人員大多被叫去進行辦公工作,文化表演隊伍的人才得不到及時的補充。基層文化站人員長期處于固定狀態,沒有交流、缺乏工作活力,缺乏文化創新。而且鄉鎮財政對文化站投入極少,管理不力,導致文化站形同虛設,沒能發揮城鎮新文化主陣地的作用。
調查結論:
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形式也呈現多樣化的格局。一些現代化的娛樂場所就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使得人民的精神文化不再空虛,居民在自己的空余時間還是可以找到一些文化活動去參與的。但是相對于居民的經濟的水平的增長,這些又顯得是那么的渺小,怎樣讓居民文化水平與經濟水平差距縮小是政府急需解決的事情。在黨的文化改革思想的領導下,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將我縣的文化建設落到實處。
調查建議和對策:
1、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城鎮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家鄉的城鎮有能力來建設多一些些公共文化場所,例如:縣文化館、博物館、閱覽室、健身的器材和場地等。對于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加大保護的力度,有關部門還可以建立一個保護體制,鼓勵一些新生代去學習和傳承那些非物質文化。對一些做得好的團隊給予適當的獎勵。
2、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力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質和水平
加快城鎮文化建設,就要狠抓教育,完善九年義務教育體制,讓更多的孩子有書可讀。從而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質和水平,引導居民群眾移風易俗,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加大對青少年文化思想的教育與引導,多舉辦些適合他們的文化活動。使他們多點接觸健康的文化,鄙棄那些低俗落后的文化。
3、完善城鎮文化管理體制
要加強對城鎮文化市場的管理,保障城鎮文化市場健康發展。把城鎮文化建設納入法制化軌道,避免政出多門、管理混亂。城鎮文化市場的管理要堅持引導、鼓勵與監管并重,既要保護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又要加強經營這得監督管理,防止經營者為了自己盈利而為居民提供不良的文化活動機會和場所。對于一些非法的盈利性文化場所要加大打擊力度,必要時要進行依法取締。從而營造出一個好的環境給居民。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17
一、調查目的
我們日照綠茶特別有名,被譽為“江北第一茶”。日照綠茶具有獨特的品質和口味,好多人都喜歡日照綠茶。還因為我爸爸媽媽非常喜歡喝日照綠茶,他們每天在家都喝功夫茶,受他們的影響,我也開始喝茶了。我想調查研究一下我們日照綠茶的.歷史淵源、制作工藝及品質特征。
二、調查人員
劉涵日、爸爸和媽媽
三、調查內容
調查研究一下我們日照綠茶的歷史淵源、制作工藝及品質特征。
四、調查方法
1、親自到茶廠體驗了解詢問;
2、網上搜集資料。
五、調查過程
1、歷史淵源日照種茶始于何時,已不可考。據傳日照城北的河山頂峰上有古茶樹一株,因生于懸崖之上,高不可攀,無人敢登峰采摘,唯拾其落葉,或拋石擊葉,用開水沖飲,不僅可明目提神,還可治腹疼,有奇效。
2、制作工藝日照綠茶的制作工藝十分復雜,包括采茶、攤涼、殺青、揉捻、搓團提毫、烘干等工藝。采茶、攤涼要求采摘必須精細,大小均勻一致,不采雨水葉、病蟲葉等,然后用竹簍裝盛,禁用各種袋裝,以防鮮葉紅變和悶熟。進廠后抖松攤放3—4個小時,鮮葉開始透發香氣即開始加工。殺青采用殺青機或人工殺青,使葉失水35%到37%之間,然后攤涼。揉捻采用揉捻機,輕揉不加壓,時間3—5分鐘,揉捻時間過長,易出現茶汁外溢,影響色澤和顯毫。搓團提毫采用手工操作,這是一項技術活,憑技術工人經驗調節,邊搓團,邊解塊散熱,搓至條形卷曲,茸毫顯露,干燥達80%即可。最后一道工序是烘干,用烘干機邊翻邊抖動,直至干燥,烘至含水量6%就完成了。
3、品質特征日照綠茶湯色黃綠明亮,栗香濃郁、回味甘醇,葉片厚、香氣高、耐沖泡。日照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茶樹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專家稱日照綠茶的營養價值高于其它同類產品。綠茶不僅是一種健康飲品,它還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常飲綠茶,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提神健胃,降壓利尿,消食醒酒,防癌抗輻射,減肥美容,延年益壽。電腦一族每天喝些綠茶,能防電腦輻射,而且對皮膚也很好。日照綠茶分為春茶、夏茶和秋茶,春茶是綠茶中的極品,特別是開春采摘的第一批更上極品中的極品,價格非常昂貴。日照綠茶已被列入山東地理標志品牌,圣谷山、雪青、浮來青、碧波、旭光、莒國翠6個綠茶品牌,獲得了地理標志產品稱號,獲準使用專用標志。
六、調查結果
通過調查,我對我們家鄉的綠茶有了更多的了解,我要讓更多的人了解日照綠茶,多喝日照綠茶,讓日照綠茶更加有名。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18
大學生家鄉文化調查報告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外來文化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在享受外來文化帶來的快樂之時,往往忽略了培養著我們長大的本土家鄉文化,導致我們家鄉的文化不段沒落。一個地區的風俗是這個地區的特色,知道了地區的風俗,才算是這個地區的人,而現在的人們因為忙碌的工作與學習已經淡忘了自己的家鄉風俗。因此我從家鄉文化入手 ,通過搜集資料,了解大學生對家鄉文化的認識的層度。
一、調查目的:
為了解目前我校在校學生對家鄉文化了解的真實狀況,我們特進行此次問卷調查
二、調查對象:武漢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在校大學生
三、調查地點:學校食堂,學生宿舍樓
四、調查時間:20xx年5月27號——20xx年5月29號
五、調查方法:
調查采用集體開卷式,不記名問卷的方法。學生問卷,共發下調查問卷35份,總共收回有效問卷35份,所有數據全部采用人工統計處理分析,有效率達100%。
六、調查內容:
1、性別
2、您的家鄉是哪里?
3、您所在地春節有哪些習俗
4、您的家鄉春節期間有忌做針線活嗎?
5、您對以上習俗的態度是
6、您對家鄉文化有多少了解
7、您知道家鄉有哪些名人
8、您對家鄉的飲食有什么特點
9、中國各地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您認為造成民俗文化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10、您的家鄉大年初一基本上干什么?
11、您覺得家鄉文化對你的影響?
12、除夕夜您一般干什么?
13、您的家鄉民俗文化最有特色的是
14、您有宗教信仰嗎活動中的作用
15、您認為傳統習俗在春節慶祝活動中的作用
16、對于家鄉傳統風俗文化的保留工作狀況,您認為怎么樣
17、您家鄉春節氣氛如何
18、您的家鄉結婚時喜歡用以下哪種方式
19、您對家鄉文化的了解途徑主要是哪些方面
20、對家鄉文化的發展,您的建議是?
七、調查結果與分析:
。ㄒ唬┐髮W生對家鄉文化的認知
1、關于家鄉習俗的了解(由來):調查結果也很令人意外,10%的人對于家鄉的文化還是相當了解的,60%是比較了解,30%的人稍有了解,這種結果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大多數人還是保留著當地的風俗,身為自己土生土長的家鄉,他的文化不應該是了解甚多的嗎?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生要更加關注自己家鄉的文化,且文化背后的故事。例如:每個地方的春節,過法也是千奇百怪,有早上吃團年飯的、有晚上吃的、有關冰燈的、有舞龍獅的、有吃餃子的等,這些都是因為各個地方的故事不同所紀念的節日方式不同。
2、關于大學生對家鄉飲食的了解 :調查結果顯示,25%的人家鄉喜食辣,22.5%人家鄉口味清淡,27.5%的人家鄉口味較重(咸),25%的人家鄉所有口味都喜歡,從上結果我們還調查出有很多的個人愛好,也受家鄉飲食的影響。民間的文化與飲食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積極與興趣,值得贊揚的是不同地區的人們對自己家鄉的特色食品都是贊不絕口,從不同的飲食文化背后,我們可以看到新一代的繼承人已經開始趨於成熟了。美食文化節一方面展示了地區的特色食品,另一方面引導我們我接受和關注我們自己家里的文化差異關于大學生對家鄉飲食的了解:很多人都會說,我的家鄉沒有什么好吃的.,我早都吃夠了,我還是喜歡在外面吃小吃,或許我們忽略了一個問題,最原滋原味的東西才最有營養。但是,每個地方的食物都有其地方的特色。
3、關于家鄉民俗文化的特色:20%的人認為在服裝上,12.5%的人認為在節日上,45%的人認為在飲食上,22.5%的人認為在其他的方面,飲食上的民俗文化是最為突出的,中華美食具有歷史悠久、技術精湛、品類豐富、流派眾多、風格獨特的特點,是中國烹飪數千年發展的結晶。飲食在發展中形成了“十美風格”,講究味、色、香、質、形、序、器、適、境、趣的和諧統一。中國的烹飪,不僅技術精湛,而且講究菜肴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一致,因此地區的飲食特色比較豐富。
4、關于大學生對家鄉傳統習俗的看法:32.5%的人認為是活躍氣氛,22.5%的人認為是為了增加家庭凝聚力,40%的人認為是為了繼承傳統文化,5%的人認為是老人們的舊觀念?磥泶蠖鄶档募亦l文化都被慢慢的繼承了下來,希望把它們發揚光大,且被后代子孫接受,還慢慢與這個時代相融合,但還有少數子孫不理解。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底蘊深厚,許多方面我們了解的都不夠,傳統的節日文化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需要我們認真加以傳承和發展的。
5、有關家鄉傳統文化風俗繼承:20%的人認為繼承的非常好,45%的人認為繼承的比較好,32.5%認為仍需改善2.5%的人認為繼承的效果不好。從上看出家鄉傳統文化風俗繼承的不是太理想,由于現代社會在時間方面普遍上使用西方公歷為準,而中國傳統節日都是農歷時間,因而使現代中國大部分人很難準確知道中國傳統節日日期;洋節比中國傳統節日更能讓商家獲得更多、更高利潤,因而商家會在洋節進行大范圍促銷行動,造成洋節比中國傳統節日更熱鬧形象。
(二)大學生對家鄉文化發展的現狀與希望
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中外交流,這無疑對我國國民視野開闊和思維開放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但在此同時,國外文化及文化產品也隨之進入我國,全球化是當今世界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在全球化這柄雙刃劍面前,傳統文化承受著它狂風暴雨般的洗禮。在這場文化較量中,對于我們這個繼承了很多年的民族文化一定必須發展下去,思考傳統文化在全球化過程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讓傳統文化與時代相結合的措施等,很多年輕的人們都不愿意去繼續過那傳統的節日,覺得沒什么過頭,都喜歡去過西方浪漫有趣的節日,導致傳統節日失去了在人們心里的地位。我們通過這次調查發現,很多大學生對自己家鄉文化的發展沒有想法,覺得還要繼續保持舊的、好的傳統就好,對于家鄉的未來更沒有過多的建。但是,在這個與時俱進的時代,決定了我們不可能撇開現代文化而去發展傳統文化的問題。但是,傳統文化是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象征,更確切地說,只有從傳統文化的上述現狀和定位出發,不斷推動傳統文化實現現代化轉型,并在傳統文化、現代文化與后現代文化之間保持適度的張力,就能更好的發展傳統文化。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19
調查人:
調查時間:
20xx.01.15~20xx.02.15
調查地點:
江蘇省泗洪縣
調查目的: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經濟與文化共同發展的理念也越來越多的被提出。
然而,由于各種條件限制,各個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不盡相同。本次調查的目的是了解家鄉地區(江蘇省泗洪縣)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了解家鄉人民的生活狀態與內心感受。
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街頭問卷與網絡問卷結合)
調查對象:
隨機調查
一、經濟發展狀況
經濟發展各行各業都不相同,在此次隨機調查中我發現,家鄉人民主要的收入來源是打工和種地;當然,由于環繞成子湖,漁民們捕魚為業;此外,還有基層服務工作者如醫師等依靠工資生活。不同人群經濟能力不一樣,調查之后發現貧富差距還是很明顯,縣城中基礎建設完善,人民生活條件較好,鄉下基礎設施落后,部分家庭條件較差。
二、文化發展狀況
此次調查主要在農村展開,參與填寫問卷的好多人都只是小學初中畢業,(部分人員由于僅參與過掃盲班或未接受過素質文化教育無法參與問卷調查填寫)很少有高中及以上學歷的。并且,大多數人對于文化的概念僅僅局限于學校。只有部分人員提到文化活動,他們的建議是增加文化活動,鼓勵民眾積極參與。同時,較多人提出家鄉應建設一所較好的中小學?傮w而言,家鄉文化建設相對落后,有待加強。
三、個人看法及建議
經濟發展不平衡,文化發展有待提高,經濟與文化并未共同發展,經濟發展比文化發展迅速,縣城發展比鄉村發展迅速。外出打工是鄉村人普遍的選擇。于是,孤寡老人與留守兒童等現象頗為普遍,使孝親敬長成為一部分人難以實現的夢想。好在如今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已經兼顧文化發展,努力讓兩者相輔相成,共同進步。在寒假期間,縣政府的.“春風行動”讓人暖心。由政府牽線搭橋的大型企業招聘會在春節前后舉行,鄉鎮公交免費送達,數萬個崗位對外應征。號召泗洪人回鄉就業創業,帶動泗洪經濟發展,使家人團聚,創造美好新生活。鄉村文藝匯演、元宵燈會等節目也豐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此外,建議關注農民生活,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希望多多舉辦文化方面的活動。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20
調查目的:
春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人們在這個節日都很高興。為了讓人們了解春節的民風民俗,特作如下報告:
調查時間:
20xx年1月22日至2月4日
調查地點:
自己家里及鄰居家親戚家
調查方法:
查書查電腦問長輩
調查結果: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年節是除舊迎新的日子。年節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年節從臘月二十三已經開始。民間俗語有“二十三,祭灶官”這一天,遠在外面的孩子都要準備回家過春節了;“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吃豆腐;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貼年畫;二十九,去灌酒;三十下午,吃餃子”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人們以盛大的儀式和熱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大年三十也稱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餃子,放鞭炮。最令人興奮地是觀看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春節聯歡晚會》上全國著名的主持人、相聲演員、演唱家等都會上臺演出,給大家拜年。每當看到這樣的'演出,我都興奮不已,我會一直看到節目結束。除夕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辭舊歲、迎新年的活動達于高潮。大年初一這天凌晨5點多鐘我們就起床了,包好餃子先祭列祖,再給爺爺、奶奶送餃子、拜年,爺爺奶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然后,我們再去給街坊鄰居拜年。這天中午,全家人還會吃一次豐盛的午餐。
大年初二這天,是已出嫁的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女兒攜“姑爺”回家拜年,娘家要盛情款待!肮脿敗北环Q為“貴客”,吃飯喝酒要坐在首位子上;回門的女兒則陪著久未見面的母親和姐妹們說說知心話。初二閨女回娘家的習俗至今流行不衰。初三、初四還會去姑媽家或姨媽家拜年等。
元日以后,各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競相開展: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踩高蹺、等,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喜慶氣氛。各種社火活動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燈會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后,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因此,春節就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近年來,春節等傳統節日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并成為我國人民的法定節假日。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21
一、調查背景
xx市xx鎮xx村是我美麗的家鄉,村內有條小河,養育著當地人民。改革開放以來,xx村經濟和交通有了很大的發展。然而經濟的發展、給我們大家周圍的自然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作為家鄉的一員,我們大家熱愛自己的家鄉,關心自己周圍的環境,因此我們大家利用休息時間對村里的環境污染狀況展開了一系列調查,希望借此了解家鄉的環境現狀,找到改善家鄉環境的對策,為家鄉的環境保護事業盡一份力。
二 調查過程及結果
此次調查活動我們大家采取了多種方式,多方面收集資料和數據,盡量獲得第一手資料,力求真實和準確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在村里選點實地觀察并采取水樣;到幾家企業調查了排污及治理情況;走訪了村里的一些居民,了解了居民對環境污染的認識及對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個地區的環境污染現狀并作出準確評價是很困難的,限于我們大家自身的能力,我們大家對家鄉的環境現狀、影響、趨勢作出一些粗淺的評價。
。ㄒ唬⿲嵉赜^察過程及結果
本次實地調查,我們大家進行了大氣和水污染狀況調查。觀察表明,唐坪村大氣狀況尚屬良好,晴天時大氣能見度比較高。個別地方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水體污染。如附近河段水色渾濁,散發出臭味,水樣ph值測定表明,其ph為酸性。通過查閱資料我們大家了解到,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和水體造成的。
。ǘ┱{查結果
據調查,很多人認為,目前唐坪村的環境大大不如十年前了,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河水存在一定的.污染,有些時候村里的空氣質量也不能盡如人意等等。被訪者普遍認為,確實應該加大力度、采取措施來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和治理,被訪者就如何保護我們大家的環境紛紛提出了意見和看法,他們也表示愿意從自身做起,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中來,為把我們大家唐坪村建設得更美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見人們對周圍的環境還是十分重視的,他們的環保意識也是很強的。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大家了解到: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改變目前這種環境狀況,光靠環保部門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保護環境也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大家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同時,我們大家也懂得了:我們大家就是社會的主人,改善地球環境,是我們大家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大家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如果全地球人人破壞,天天破壞,地球就會變成垃圾場;如果全球人人環保,天天環保,就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讓我們大家攜起手行動起來,共同努力保護好地球——我們大家共同的家園。
(三)改進意見
為此,我們大家建議從我們大家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節約用水。
2、慎用清潔劑,選用無磷洗衣粉,保護江河湖泊,防止造成富營養化。
3、不亂扔垃圾及廢棄物,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地點。
4、盡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積極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減少白色污染。
5、盡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6、多學習和宣傳有關環保的法律,積極向環保部門舉報破壞環境的行為。
7、增強環保意識,愛護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
相信通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大家的家園會變得越來越美好。讓我們大家以這次活動為新的起點,為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家園而行動起來吧!
通過這次自我組織活動,我們大家深入了解了環保知識,增長了社會見識,鍛煉了社會實踐的能力。我們大家都認為這次活動開展得很成功。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22
由于我國工農業生產的迅猛發展和村鎮住宅建設的激增,不僅城市,農村的生態環境也日趨惡化,許多地區的鄉鎮工業由于缺乏長遠規劃,一方面各種工業任意布點;另一方面又因經濟能力和技術力量的薄弱,企業無力處理"三廢",污染問題相當嚴重。農村地區對自然資源利用多,培育少,目前興建的水利設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自然災害的威脅。隨著生產的發展,化肥農藥不合理的大量使用,畜禽養殖業廢水、廢氣和廢渣的任意排放,使各種污染物在農村地區內循環,造成大面積農村面源污染,水體污染現象十分嚴重。小城鎮衛生條件差,交通擁擠,居住緊張。村鎮或布局分散,或延展過長,于生產、生活和公共設施的安排都極為不便。村莊內部結構松散,空間混雜,生活用水不衛生,道路不規范等。但城鎮建設費用很少,無力改變這種現狀。通過調查發現造成家鄉環境污染的原因有:
。ㄒ唬、"白色污染"
1、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許多企業對于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科學地處理,放任自流。
3、我國現有的.法律沒有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的處理,制定出過硬的相關法規。(幸好國家新出臺了"禁塑令",但效果還不顯著。希望能有大的作為。)
4、盡管在創建省級文明衛生城鎮的口號下,我們的縣城變得整潔得多,但是總的來講,人們的環保意識比較淡薄,濫用和隨意亂倒塑料制品現象相當普遍。
(二)、森林遭受迫壞,水資源污染嚴重:
1、森林面積減少,除了一些自然因素外,還有就是認為造成的森林面積減少。人類大量開發森林資源,然而又沒有及時的進行補進;
2、由于森林面積的減少,土壤變得松散,雨水下來,泥土沖進河道,造成河道,河水可以的道換新,形成污染;
3、森林減少,造成了水土流失問題;
。ㄈ┱稳圆粡氐住T诔菂^,雞鴨屠宰點和燒肉攤點污染嚴重;花盆和盆景中煙頭、紙屑較多;攤點商戶占道經營較多;車輛亂停亂靠現象依然存在;牛皮癬仍然很多;向河道里傾倒垃圾依然嚴重,河水污濁。在鄉鎮街道,亂丟亂吐亂倒現象嚴重;農貿市場垃圾較多;車輛亂停亂放現象嚴重;小食店清潔衛生問題突出;存在重城鎮輕農村、重干道公路沿線輕邊遠村社的現象;部分鄉鎮對場鎮和主要公路沿線外的村社還未開始環境整治。在農村,農戶院壩散養家禽嚴重;柴草亂堆,垃圾亂倒較為普遍。
。ㄋ模┰O施不夠完善。一是環衛設施數量不夠多,尤其是垃圾池、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運車、路燈、人行道板等環衛設施配套不足,破損嚴重;二是部分設施布置不合理,有的修(洗、停)車場、水果市場、畜禽交易市場布局不合理,造成市場交易秩序混亂,影響市容市貌;有的垃圾池設置、垃圾桶擺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新的環境污染和視覺污染。
。ㄎ澹、交通工具(、車輛、輪船、飛機等)廢氣和噪音音;
。、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物質的農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七)、廢水、廢渣
【環境污染的危害】
人類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就必須要擁有健康的生活環境。環境污染不利于人類的生存,吸入有害的氣體,影響呼吸,影響健康;"白色污染"的危害有:
1、視覺危害,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破壞了市容景觀。如散落在自然環境、街頭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2、潛在危害:
。1)、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后,會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它們填埋,會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這樣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保護環境的措施】
通過調查的我得了: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所以保護環境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雖然家鄉現在在的環境狀況不是很樂觀,但是據調查,我們的政府正在努力進行環境保護的工程: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向老百姓宣傳環境保護,提高人們的環境白虎意識等;在政府的努力下,作為這片土地主任的人們,外面更應該努力保護我們生存的家園,愛護它,保護它,從手上的事做起,不亂扔、亂折、亂吐;從身邊的是做起,共同把我們的家鄉建成美好的家園。
【總結】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了解到: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每當大風刮起時,空中就彌漫著黃色的粉塵,有時在空中還飛舞著白色塑料袋。使人們出門十分狼狽。因此,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改變這種狀況,光靠環衛工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所以保護環境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把"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牢記心中!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23
一、調查內容
在二十多年前,即是在上世紀80年代,我家鄉的居住房子,并不是像現在所看到的樓房,而是多屬于瓦蓋的房子。這種瓦蓋的房子大多數是以整座的形式建造的,其坐地面積為一百多平方米,有四個房間、一個大廳和一個天井。其地基也不像現在由鋼筋混泥土筑成的,而是都是大理石那種石柱來當支撐房子的地基,其房頂是用木的柱子支撐的,就像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些以前的老房子。人們留那個天井是為了采光,可以讓房子明亮,也有助于空氣的更新。四個房子是分成兩排,分布在整座屋子的兩邊,中間隔著的是個大廳,四個房子中其中有兩個是主房,兩個偏房,偏房相對與主房略小,一般一個用作廚房,一個當作房間。整座房子看起來是對稱的,給人井井有條的感覺。這是當時改革開放初期甚至之前的人們的居住的房子的風格,一個家庭的人聚居在一起,別是一番滋味啊。
隨著改革開放的實施,國家的經濟增長了,家鄉的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雖然我們那里的經濟不是那么發達,不過溫飽問題還是得到了一定的解決,大體上人們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也正是這種經濟的提高,人們與外界的交流的增強,人們的觀念也有了轉變。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家鄉人居的房子的風格也隨著時間的推移,也發生了幾個時期的轉變。我要介紹的是這些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人們對于家庭居住問題的轉變,以及介紹伴隨著這些轉變而一路走來的建筑勞動人民的情況。
我將要介紹的建筑工人,主要是建造家庭住房,就是那么普通老百姓的住房,不是那些承包大型建筑的建筑團體。家鄉的家庭住宅,由于人們不想住得那么高,其房子一般都只有兩三層樓高,其規模也是可想而知的,這些樓房的規模并沒有那么大,針對于這種規模不大的工程,家鄉出現的建筑工人隊也和我們平常在廣州、深圳等大城市見到的工程隊不同。首先,是他們的工人團隊的規模不同,相對小的工程,其隊伍當然沒有那么大規模工程的人員規模大。他們是圍繞一個工頭聚集起來的,因為他們的工程是由工頭去接的,工頭找到項目后,他才會去聯系那些師傅、小工、和泥的工人,他們才因此聚集到一起。他們不像今年上春晚的那些建筑工人那樣制服統一,他們去上工的時候,和平常一樣,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經濟的發展,他們的生活條件也有所提高,就算是在xx年這樣的經濟危機的時候,他們的工資還有有所提高,因為我家鄉的經濟情況不一樣,他們在大城市大批失業的情況,卻看到了有些建筑材料的減價,所以有些人就借著這樣的機會來建筑他們的家園,當然這使得這些家庭式的建筑工人沒有遭到失業的結局。這也是農村地區與城市不一樣的地方。
在這些建筑工人的主導下,特別是在那些公投的影響下,人們對于建筑的風格也發生了幾個時期的轉變。正如我上面所說的,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房屋多是以瓦蓋房子為主,鋼筋混泥土的房屋還未走進家鄉的生活,隨著經濟的發展,當然是得利于改革開放的政策,鋼筋混泥土所建造的房子慢慢的走進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得到家鄉人們的青睞,因為我們那里是靠海的,當然就不可避免的有臺風,雖然臺風很少在我們那里登錄,不過有時受到臺風的影響很大。當風力比較大時,那些瓦蓋的房子會經不起狂風的吹刮,“年老”的房子就會被掀頂或是墻壁被吹倒,所以用鋼筋混泥土建造的相對牢固的房子自然得到人們的青睞,自然而然的他也慢慢走進我們的生活。到十七、十八年前為止,即在1992、3年建造的房子多是整座,每層樓就如前面講到的那種四房、一廳、一天井,兩邊對稱的那種構造,只是他們的房頂是鋼筋混泥土的。在鋼筋混泥土剛剛走入我們生活的時候,發展起來的當然是在之前房子的格局上建造起來的,由于其地基是使用鋼筋混泥土的,其地基比起石柱來的要牢固,由于鋼筋的`連接,使用這種鋼筋混泥土建造的房子比較牢固,不易倒塌。
大約在同一時間段,也伴隨另一種風格的產生,其名字就叫“獨腳屋”(有點直譯的,也有點不標準),顧名思義,這種房子比整座的要少一些,而且剛好就少了一邊上的兩個房間,只剩下兩個房子和一個廳、一個天井,剛剛好不對稱了,也就是這個原因,才會叫這個名字“獨腳屋”,由于經濟的推移,人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人們也不那么講究了,不要求房子兩邊的對稱,一樓的房間少了,人們往上發展,建出來的是樓房,雖然不高,但是土地的使用效率提高了。
到了之后,大約六、七年前開始,又一個時間段的風格出現了,這種風格的房子被稱作“平房”,這種平房較之前的“獨腳屋”而言,小了一半,一樓只剩下了一個廳和一個天井,廚房就設在中間,從門口走進去,經過一個天井,就可以看到廚房,廚房沒有什么墻壁遮擋的,就暴露在外面,再走幾步就到了大廳了,而房子都轉移到了樓上,大家同樣是往上發展,不過房子相對建得要高了一些,不過依然留有一個天井,供采光之用。
過了一兩年,即在20xx、20xx年的時候,人們的想法又有了一些變化,人們雖然還是建平房,不過布置卻發生了一些變化,就是他們不留天井,而是把屋頂都蓋封了,這是因為封了之后,房子看起來大了許多,其利用率提高了。這時候僅僅是把屋頂改成全封閉的,其布局還是沒什么大的變化。
到了最近這些年,人們對于全封閉的平房又有了新的想法,就是把大廳移出來,使得一走進們就是大廳,后邊作為房子或者廚房,其中間用樓梯隔開,使前面和后面形成了兩部分,當然樓上還是房子,不過這樣的房子看起來不會那么暴露,客人在外面坐的時候不會看到里面,感覺給房子的主人留了一些面子。而且有些人會把“獨腳屋”那個格局的房子建成兩間像這樣的平房,“獨腳屋”是有兩排的(一邊是房間、一邊是大廳),剛剛好可以建成兩間這種的平房。而這種風格一直到現在,基本上還沒有什么變化。
二、實踐報告分析
我對家鄉的企業了解不多,其行業的數據就更加不得而知了,原因就是沒有老師你所說的那種關系可以找,一個沒有關系的人,怎么可能會對那些企業了解那么多。所以我找了我比較熟悉的,家庭建筑這方面的事談談,這些是我可以看到的,而且因為這類建筑的建筑工人的特殊組成,我也能向我認識的親戚鄰居們詢問。雖然親戚鄰居們不是那么了解一個企業的發展狀況,不過對于這種家庭住房,他們還是比較清楚這些年來的變化的。而且我對我生活的環境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選擇這方面的事談談。
對于那些瓦蓋的房子,是延續以前的建筑風格,有著古代的色彩,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不過也是拘于人們的觀念和經濟的發展,首先,人們繼承前人留下來的東西,是對前人們的尊敬。其次,也是由當時的社會條件決定的,當時我國的生產力不發達,經濟不發展,當時在家鄉比較落后的地方當然也就不可能有那些由鋼筋混泥土建造的房間。
我的家鄉不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地區,是一個農村地區,那些用于建筑用的鋼鐵都是出其他地方運來的,而不是有我們自己生產的。隨著廣東被鄧小平同志列為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地,家鄉的交通情況得到了改善,特別是于外界交流的公路,雖然那條公路不寬,但是卻使得輸入鋼鐵成為了可能。鋼筋的輸入給了樓房建設一個前提,因而當時比較富裕的人就開始從瓦蓋的房子住進了樓房。不過房子的布局依然沒什么變化,還是遵從以前瓦蓋時的布局。這是經濟帶來的第一個變化。
而“獨腳屋”在差不多同一時期出現也是有原因的,資金充足的那些人們在當時建造的是整座的,這是正常的。不過那些資金不足的,怎么辦呢?他們孕育出了一種新的想法,那個想法就造就了所謂的“獨腳屋”。他們將“整座”的房子刪去了一邊,本來是對稱的三列的屋子,被去掉一邊后,明顯變得不對稱了,也就是“獨腳”了。但是這只是資金的問題,所以看到的結果只能是這種房屋較整座的`而言,只是少了一邊,占地面積小了,其布局而沒有什么變化。以上兩種風格的房子是寬裕的人建造的,然而窮人不可能那么容易暴富,攢錢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這也就使得這兩種風格延續了十幾年。
經濟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他們的工資也有所增加,不過在同時,物價的上漲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之前攢錢準備用于建房子的人,由于農民們的收入本來就不高,物價的上漲比起他們的攢錢要來的快一些。根本很難存很多的錢,而且存的錢也很容易貶值,因為物價的上漲不會考慮這些農民的,而是以一個國家的經濟為標準的,然而并不是每個地區的發展都能跟上。
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物價也在無時無刻的提高,在一個農村地區想要攢夠錢來修建房子是很難實現的,除非他們是突然暴富的。在這樣的條件下,比較貧窮的人在多年之后也有了其他的做法,他的理念是“存錢難,還錢容易”。他們選擇先向他人借錢,再慢慢的還錢。有點像現在的貸款購房制度,不過他們是借,向親朋好友、向鄰居先借,等以后賺錢后在慢慢還,一般向一個人借錢都不會太多,所以還起錢來也比較容易,他們會有計劃的歸還所借的錢。當然這樣也是有缺點的,因為同樣是不富裕的人,就算是向很多人借錢也還是很難借到那么大的數目。他們出于減少地皮和地基的成本的緣故,他們引領了一種新的風格的出現,就是平房,平房所占的面積大約是“整座”的三分之一,“獨腳屋”的二分之一,其地基和地皮的成本也降下來了。同時由于占地面積的縮小,他們往上發展,其一樓作為客廳,廚房等用,而樓上則作為房間給人住。盡管小了,不過還是沿用“整座”、“獨腳屋”的風格,即留了一個天井由于采光之用,即出現了前面所說的第三種風格。
前面所說的主導因素相對偏重于經濟因素,之后的主導因素偏重于人們的觀念。
20xx、20xx年開始,平房的布局的轉變是由于人們觀念的轉變,他們不再想要留著天井采光,而是把屋頂都蓋成全封閉的。增加地板的可用面積,特別是樓上的,因為全封了之后,樓上的空間變大了許多,可用的空間也增加了。對于比較窮和人口比較多的人來說,大一點的空間相對采光要來的更加有吸引力。因而屋頂全封閉的風格伴隨著人們的這種觀念產生了,但這只是偏重于增加樓上的可用面積。
隨著經濟的發展,信息的快速傳遞,家鄉的房子設計者根據家鄉的風格,綜合外面的一些格局,又對這些屋子的布局進行改進,他們不再把大廳留著最里面,而是把大廳移到接近門口的那種風格,接近門口的大廳相對于全封閉的房子而言光線好了很多。中間用樓梯和一面墻把前后隔開,讓里面的東西不容易讓在外面坐的客人看到,所以迎合了多數人的口味,使得這種布局成為了主要的風格。有些用于“獨腳屋”的地皮也會建成兩間這樣的平房,這也是有些根據的,這是因為以前計劃生育的國策在我家鄉落實得不是那么完善,很多家庭的人口都很多,那些父母們考慮到他們的孩子長大后的分家問題,就把屋子建成兩間。我們農村的人有時就會有這樣的想法,他們只是考慮的有點遠了,不過這也不能說什么,因為也是正常的。
三、展望
這是家鄉目前的家庭式住房的格局,多種風格并存著。不過我相信我的家鄉的建筑風格會發生轉變。
一、我家鄉目前的經濟還不發達,拘于缺少天然的礦物資源,所以家鄉的工業還很不發達。相對于工業的不發達,自然能想到,家鄉的環境污染相對那些大城市而言要好很多。而且現在正在修建一條經過我家鄉的高速公路,現在這條公路雖然還沒有竣工,但這條公路相對于我們之前行使的那條公路要大很多,相信在這條公路的影響下,我家鄉的經濟會發展起來的。
二、雖然沒有礦物資源,我們那里卻是沿海的,我們的海邊到現在都還沒怎么開發。海洋是一個天然的儲存室,海水里富含的多種礦物質,如果有人投資發展的話,相信會給我的家鄉帶來快速的發展。
三、作為一個農村地區,大家也可以想到有很多的勞動力,因為現在家鄉不是那么發達,工廠、企業都比較少,所以他們都出外到深圳、廣州工作。國家加快經濟的發展方式,那些企業、制造業一定會先從這些一級城市退出,往周邊的城市轉移。我的家鄉也距離這些大城市也不是那么遠,新建的高速公路的完成更能加強之間的聯系。這些企業如果轉移到家鄉,必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家鄉的發展,也可能會吸引一些管理、技術方面的人才。這樣會帶動家鄉的發展,也會帶動其他投資者對其他行業的投資,帶動經濟的發展。
經濟的發展必將會導致人們的住房問題轉變,首先的,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導致地皮的上漲的,地價的上漲就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為了更好的利用土地資源,將會往天空發展,占地面積是定的,如果盡可能的向上發展,就能更好的利用這塊地。所以在經濟發展的以后,家鄉的房子會比較多的是比較高的樓房,而目前的這種家庭式的、規模很小的房屋會減少。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24
一、調查目的:
春節期間感受傳統文化,了解民風民俗。
二、調查對象:
寒假期間的各個傳統節日。
三、調查內容:
這些節日的由來、傳說、習俗以及意義。
四、調查方式:
資料法。
五、調查時間:
1月15日~2月11日
六、社會實踐調查結果:
在這期間,我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除夕、春節、元宵節這三個。首先,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歷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歷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除夕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疬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的農歷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
北方人風俗一致,過年包餃子;而南方各地則風俗不同,或做年糕、或包粽子、或煮湯圓、或吃米飯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著諸多不同的過年風俗。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其次是春節,即農歷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春節歷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中國農歷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征團結、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于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后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
最后是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春燈節,是中國漢族民俗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于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七、調查體會:
通過這次調查,我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一個新的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是悠久的、深厚的,更是不可玷污與冒充的;蛟S現在很多中國人都聽說過這件事:那就是我們的鄰國,韓國與日本竟然拿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去申請專利!這是我們所不能容忍的事情。當然,這也提醒著我們也該重視起這些傳統節日,這些民風民俗;不然哪天或許我們真的保護不了中華五千年的文化了。同學們,行動起來吧!讓我們一起宣傳和呼吁這個社會的人們,一起來了解和保護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吧!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25
一、調查的內容概況:
(一)水污染
我的家鄉在這個平凡的村落,村外有一條小河,自我記事以來,這條小河一直都在,河水很清澈,可以洗衣服,用來灌溉,夏天的時候偶爾還有小孩子在河里洗澡。這條小河有一條支流經過隔壁村,以前這條支流與主干道的水一樣清澈見底,但時光荏苒,這條支流也不復原來的模樣。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數量越來越多。主要廢棄物有:煤渣,家禽、家畜的糞便、白色垃圾,破舊衣物等。由于所處的地方是農村,附近沒有垃圾處理廠,人們也沒有處理垃圾的措施,所以大家都將生活垃圾,廢棄物,生活污水排放到這條支流里,或者傾倒在岸邊。
據調查統計,澗李行政村共有160余戶居民,其中110余戶居民還在使用煤炭作為燃料,70余戶居民家中飼養禽畜,40余戶選擇將禽畜糞便用作肥料,余下選擇將糞便傾倒在河邊。對于白色垃圾,廢舊衣物等廢棄物,60余戶選擇將其扔到離家較遠的空地,例如河邊;其余選擇就近燃燒處理。
時間長了,由于煤渣、白色垃圾中含有有毒物質,河岸的有些地方已不再生長植被。支流的水如今變得烏黑,隱隱發散出臭味來,而且河面生長著大量的富有藻類,漂浮著各種生活垃圾,景象看起來十分不美觀,尤其是下游的污染情況十分嚴重。如今已經沒有人在這條河里洗衣服了。
居民將垃圾傾倒在河邊。
。ǘ┖恿鳜F狀
澗李行政村的那條河流主干道的水體所受污染情況并不是很嚴重,但是近年來河流的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有河道變寬和河床降低,而這些現象都來源于人類活動。
這條小河的地步主要是石頭和沙,幾乎不含泥土。沙是人們在建造房子是所用的'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之一,于是人們為了節省造房經費,就自己到河里去挖沙,導致河底的沙石越來越蓬松。到了夏天,暴雨過后便是洪水,洪水輕易就將蓬松的沙石沖走,河水越來越深,洪水的沖擊力增加,兩岸的沙石也被洪水沖走,如今的河道已變為原來的兩倍寬,河道彎彎曲曲,不似原來的比直美觀。
河上一直有一座橋連接著河的兩岸,這座橋到如今一共重建過五次,如今的橋是一座矮橋,橋下有洞,不發洪水的時候,水從橋下流過,發洪水時,水還漫過橋面流過,減少對橋的沖擊,這是我記事以來建的最好的一座橋。
居民不正當行為導致河道變寬。
二、實地調查后的發現:
我們調查后發現,家鄉環境污染來源于主要是居民將生活垃圾隨意排放。而且村民對于村莊周圍以及自己生活環境中存在的問題認識還不夠,沒有采取積極的處理的態度措施,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早進行處理,日積月累,對生態環境勢必產生不良的后果。村民們沒有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自覺性差,沒有嚴格控制自己行為,依法辦事,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教育引導措施,同時地方政府不重視對環境保護,只重視當前利益,而忽視未來的發展,只重視經濟發展利益,而忽視環境利益,沒有嚴格遵守法定的規章制度。
三、調查后的建議: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了解到,解決環境問題已成了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針對上述環境污染現象,我翻閱了大量相關書籍,并上網查閱了一些資料。保護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為此,我們建議從我們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在生活里要一水多用,節約用水,不亂扔垃圾,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內,盡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要積極使用可循環使用的環保袋,減少白色污染,盡量少用一次性用品,多學習和宣傳有關環保的法律。
總的來說人們、企業工廠、政府部門都應該增強環保意識,提高自覺性,經濟與環境都要兼顧,既要重視當前利益,也要重視未來發展。個人與企業工廠要嚴格遵守法定的規章制度,并嚴格控制自己的行為。政府部門應該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并對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嚴厲懲罰。
通過這次對家鄉環境污染的調查,我深入了解了家鄉環境的狀況,看到了經濟蓬勃發展為家鄉帶來不好的一面,也針對這些問題,根據我所學所看,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今后,家鄉的人們能夠一起來改善家鄉的環境,為創造更美好的家鄉而努力。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26
調查目的:
此次調查主要是為了將東北地區農村新年習俗系統地形成文字,將其展現出來,以此來激發人們對年俗的關注,同時也為文化流失敲響警鐘。
時間:
20xx年1月26日
地點:
東北地區某農村
調查對象:
農村地區的中老年人
調查范圍:
關于農村地區新春正月期間的禁忌以及天氣狀況、飲食所賦予的含義。
我從小生活在東北,一直生活在這個地區,對于該地區的風土人情已經不在意,自從在外地求學才發現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人文風俗,特別是年俗更是差強人意,南北地區差異尤為明顯,例如南部地區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餃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親戚,統統等到大年初二才進行。四川地區大年三十不吃餃子而是吃湯圓還有他們自制的火鍋。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為各地區不同的風俗文化才構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畫卷。下面是關于東北地區的年俗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概況。
在我的家鄉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正月里禁忌剪頭發,剪頭發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頭發對自己的舅舅沒有好處。新春正月是一個喜慶的日子,有人講如果新春期間做個媒,這不喜上添喜嗎?但是在東北地區是不允許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義,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同時新正月也不允許買鞋,買鞋與“買邪”同音也就是說把邪氣帶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預兆。一個正月處處暗藏著年俗“機關”稍不留意就會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亂用針線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稱作縫破,意思是把過去一年里的瑣碎和缺憾都縫補起來。在我們這的新春期間,對天氣狀況也格外關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氣都為晴,那么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六畜興旺,反之災禍不斷。就這樣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經成為人們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艷陽高照,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東北地區的正月期間飲食也有著豐富的含義,正月初三稱為莊稼會,如果這一天吃餃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豐登,糧食滿倉。初五被稱為元寶日,這一天吃餃子,在新的一年里會財源滾滾,興旺發達。初七被稱為“人七日”這一天吃面條預示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體安康無病痛無災患。
這些在簡單不過的年俗已經潛移默化的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希望。在人們不知不覺的遵循它的時候,也就產生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由此產生動力去創造生活創造幸福。此次調整報告文字簡短,語言平實,但對于我這個一直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人來講,在沒做這個調查報告之前,已經將其拋棄殆盡,因此,這次調查報告也是對自身對待風俗文化態度的一種修正。同時系統的搜集了東北地區鄉村年俗的信息,把我們這樸實的年俗文化變成文字,以此來激發更多的人,去關注年俗,關注身邊的普通文化,捍衛鄉土文化,避免文化大量流失。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27
調查地點:
甘肅省武威市
調查對象:
家中的人及附近男女老少
調查人:
xxx
調查方式:
通過自己家過年、上街走訪、詢問、觀察,向老人們了解,實地考察進行查詢,觀看家鄉春節節目。
調查目的:
時至今日,新一代的人卻紛紛過上了洋節,漸漸淡忘了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春節臨至,身為華夏子女,更應了解這豐富多彩,帶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節日——春節,現在我就帶大家領略一下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及其文化內涵吧!
“過個大年,忙亂半年”,古人從臘月開始忙“年事”,一直到過了元宵,這年才算過完了,我居住的武威市民勤縣的春節習俗也是十分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通過親身體驗,上街走訪,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鄉的春節習俗及其獨特的文化內涵。接下來我將從臘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來一一介紹:
說起家鄉民勤春節習俗應該從臘八說起,農歷十二初八,民俗稱謂之“臘八”,是春節前的第一個節令,此后“年味”日漸濃郁起來。臘八主要是吃臘八粥素食,民勤傳統的臘八粥用米、豆、麥、青稞等五谷(或糧食、大豆、黃米、玉米、扁豆)和寬面條熬煮熟后,先用來敬門神、灶神、土神、財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然后一家大小一起歡歡喜喜,團團員員享用五谷雜糧的臘八飯!芭D八飯”用的水,須是凌晨的井水。因此,農村有搶“金馬駒”之俗。最早打上井水者,便謂得到“金馬駒”,就要發財。所以這天婦女爭先恐后的早起搶“金馬駒”。飯也是天未亮吃罷為好。俗語說“臘八飯,黑洞洞,田苗長得黑沉沉!鳖A示莊稼茂盛、豐收。此俗現仍流行。
農歷臘月二十三“送灶爺”,是民勤正式的祭灶日,一般也可以說從此揭開春節序幕。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位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所以家家戶戶也不約而同的蒸上祭灶的灶卷饃,大概有點點那么大小,獻到灶臺即可,讓灶神享用,以示堵口。臘月二十三日祭灶與過年有著蜜切的關系,因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帶著一家人應得到的吉兇禍福,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灶王爺被天上諸神引路的,所以除夕都要燈火通明,迎來諸神一起過年。至今有這樣的講究:婆媳做飯是要笑笑,就是讓灶神爺知道一家過的和睦幸福。長幼有序,對老人不能惡言,不能不敬。對上門的人不論貴賤要笑臉相迎,做到謙恭謹慎。因為灶神爺時時觀察你的一舉一動,否則會得報應。
臘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掃房”這兩天家里人都會忙著打掃房間,庭院,廁所,豬圈雞舍等,過個干干凈凈的年,萬象更新。只要在家的家人這兩天都上陣,把家里打掃得一塵不染。
臘月二十五到二十九“辦年貨”、蒸饅頭、炸“饃饃”。家里的年輕人會去街上買年貨,不過現在交通方便了,需求也大了很多,于是大多數人都去自己的鄉里或鎮里,有的還去民勤縣城里面買。好菜,好肉不管貴不貴,想要得都買下。說到肉我們民勤縣人大多是自家養豬的,所以豬肉一般不會買了。買些魚肉等等。還有寫對聯的紅紙或者直接買寫好、印刷好的,門神,香。
饅頭一般常見的',不過有大小兩種。“饃饃”有很多種,面是前幾天就準備,已經發酵好的,要看家里婦女的廚藝怎么樣了,手巧的女人會做各種各樣,色香味美,脆而不干,甜而不膩。女人們會使出十八般武藝,將“饃饃”做得最好。得到正月里來的客人、親戚的贊。接下來當然要說除夕了,除夕也就是臘月的最后一天,春節的前夜臘月三十,F在多稱為“年三十”、“除夕”,舊時,又稱“除日”、“除夜”、“歲除”、“歲暮”、“歲盡”、“暮歲”。當然“除夕之義就是舊歲至此夕而除,新歲自明晨開始,有除舊布新之吉兆。這天也是我們吃、喝、玩、樂的日子,人們在中午便開始在大門、街門、房門上貼大紅對聯,門楣上掛門頭子(彩色紙刻花紋的裝飾品)和黃錢(黃紙上刻的花紋)。然后在下午要在肉鍋里煮上餃子,用碗端上,拿上紙錢去莊子的前面迎先人,先燒紙錢,后致祭品,再放炮,意思是讓祖先們來家中過年。太陽一落,家家都在堂屋里(院落中的上房,一般不住人,只供祖先牌位及先祖畫像等)點燭焚香,祭祀祖先。所有男人(婦女在過年期間,不能進堂屋)都衣帽齊整,上香焚表鳴磬。祖先牌位前要獻上食品供物。接下來是裝倉。所謂裝倉,是把豬肉(豬頭最好)羊肉(過去的闊氣人家還有雞鴨魚肉)煮熟了,每人撈上一碗,吃得盡飽,孩子們往往吃得很高興。倉裝完了,全家人坐在一起,說,拉家常,有的玩牛九紙牌,興的是一夜不睡,老人有一種說法“除夕”是熬壽的時間,誰休息得最遲,誰的`壽命也就越長,年輕人可是沖這一點也要玩個天大亮。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守歲,即是對即將逝去的舊歲留戀之情也是對即將來臨的新春懷著希冀,如果徹夜不眠,毫無倦意,就是預兆來年的精力充沛。俗稱“熬壽”。
大年初一,大概到凌晨四五點左右,男女老少更換新衣,繼則端上盤供,長輩們就準備燎天蓬的東西,當然燎天蓬之前要看今年的喜神在何方,農村一般要看自家的牛臥的方向,牛頭朝哪邊,就意示今年的喜神方向,然后全家老小,拿著花炮、燒紙、香、祭祀物品,出戶迎接喜神,按“歷書”所指喜神方向獻盤敬香。在喜神所在方向架起一堆大火,大人小孩都要從火上跳來跳去,嘴里喊著“東去東贏了,西去西成了,牛羊滿圈了,騾馬成群了”意思是希望來年吉祥如意,五谷豐登。此即所謂“燎天蓬”。歸來,開始吃餃子、拜年,先由小輩依次“磕頭”遞拜家長,進茶奉酒。然后,出拜親族、鄰里,各家都在客房里擺著油馃、馓兒和酒菜招待。晚輩給長輩磕拜后,長輩為了表示誠意和關懷,要給小輩壓歲錢。這一天,人人見面都要問“過年好!”,平輩相遇,拱手致賀。拜年完了,他們有的彈唱,有的玩牌打麻將,整天都沉浸在歡快的情緒之中。
大年初二拜岳父、岳母都成為民勤一種鄉俗,無論是新婚夫婦,還是老女婿,在初二都要去岳父岳母家道賀春節快樂。沒娶過媳婦的必須到舅父母家去,沒有特殊原因不能錯過這一天。
初三是過年的最后一天。早晨仍在堂屋里上香禮拜,并把門楣上、倉子上、箱柜上掛的黃錢一律扯下來焚化,叫做“化錢”。意謂先祖來家過年,現在歡送他們回去。緊接著就是“打醋炭”,是在每個房里的火盆上或火爐中燒上一塊石頭,備好一碗帶油花的陳醋,打醋臺者手端一個大木勺,勺里放著燒紅的石頭,同時在石頭上澆醋,醋遇上石頭,就有濃煙般的熱氣冒起來,彌散整個房間,發出一種酸噴噴的異香。打醋臺的人走向各個房間,各個角落。然后把剩下的醋和石頭倒在大門外,據說這些東西驅瘟除邪,清除一年的災禍疾病,因之又名“除百病”。打醋臺的人前腳走,后面的人就跟著把房間、院落打掃一遍,三天的過年就算基本上結束了。
接下來從正月初四各鄉鎮排練的秧歌隊、社火隊穿梭于大街小巷、居民樓院、政府機關之間,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勤小調在文化廣場傾情演出,開著三輪車、小汽車的農村居民進城看戲、看社火成了新時尚,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日。
人勤春來早,正月初十就感受到了濃濃的元宵節氣氛。龍年元宵佳節準備得非常充分,氛圍營造得格外熱鬧。由縣城東小十字從南向北穿過文化廣場步行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寫著“龍年大吉”的拱形彩門,彩門內一幅巨型的象征中華、祈禱人們萬事如意,平安祥和的九龍壁富麗堂皇地矗立著。其次,依次擺放的是“瓜果飄香”長廊、“蟠龍柱”、“龍王治水”、“勁!、“花團錦簇”、“玉兔送!、“航天模型”。兩側對稱布臵“金錢樹”、“蘋果樹”等各種花樹。整體猶如傳統庭院前庭、中院、后院、左右廂房式對稱布局。在最北端是在玉兔指揮下的兩條巨龍正歡快地玩!岸垜蛑椤庇螒。
正月十五日便是元宵節,古稱“上元節”也是我國一個普遍的傳統節日,在民勤縣城四大街人山人海、人頭攢動,吃元宵、鬧社火、放煙花、觀燈、猜燈謎、蕩千米等,展現出民勤人民團結奮進、平安和諧、率先發展的時代風采,演奏出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生態良好、經濟發展、上下一心的和諧音符與篇章中結束一年一歲的春節。
調查心得:
通過這次寒假,我想,春節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視,是因為它代表了人們的愿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滿,希望工作順利,前途無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惱和憤懣都將在大家彼此的祝福聲中消散,在彼此的祝愿中積聚力量,春節,給了每一個人暢舒胸臆的機會。春節還意味著團圓,在當今親情日漸淡薄的形勢下,春節提醒孩子“;丶铱纯础保诶先似谂蔚哪抗庵畜w驗家的溫暖。春節也意味著春意融融,春天來了,萬象更新,憂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淀在冬天的冰雪中,當春風輕拂楊柳、小河潺潺歌唱時,每個人都能體會到光陰流轉之速而增添寬容和大度。春節實在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節日。春節是四季之首,我們的足跡將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開始了一次始發,所以多一點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點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28
調查目的:
了解本地節日傳統及風土人情,弘揚祖國傳統文化
調查時間:
20xx年12月
調查地點:
臨泉以及周邊縣市
調查對象:
老鄉、教師以及專家、學者
調查方式:
走訪、查閱資料、網絡等
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在臨泉地區,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最為熱鬧和隆重。
傳統流程與習俗:
臘月初八
農村有句俗話:“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彼^“臘八飯”,即一種粥,因此“臘八飯”又被稱作“臘八粥”。制作很簡單,即將五谷雜糧一起煮,預示春節將近,寓意;來年五谷豐登。過了臘八,年味就逐漸濃起來。
祭灶
所謂“祭灶”,即祭祀灶神,灶王爺。俗語有:“君祭三,臣祭四,王八祭五,鱉祭六!保ㄟ@后兩句帶有玩笑罵人之意)因此,臨泉地區祭灶在臘月二十四,祭灶的貢品以當日晚餐為主,輔以必不可少的糖和蜜棗。農村地區做飯用的灶稱為“地鍋”,灶臺稱為“鍋臺”,主人做好晚餐后須先盛一份放在鍋臺上,再擺上事先準備好的糖和蜜棗。據說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專管監視的,臘月二十三這天他要上天匯報這家的表現。給他糖和蜜棗吃,就可以讓他嘴巴變甜,在玉皇大帝面前只說好話,以保來年富貴與平安。貢給灶王爺的吃食,家里人人不許碰,只有在晚飯過后才可以吃,若小孩子不懂事偷吃了,便會遭到大人的訓斥。
有的人家會在灶臺上供奉灶王爺的'神像,神像兩邊也通常有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是“一家之主”。在這一日,家家戶戶都在門前燃起了垛香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香氣。從此,鞭炮聲便接連不斷。時不時還有誰家放的焰火,劃破夜空,在空中爆發出五顏六色的光芒,引得孩子們發出陣陣歡呼。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29
一、調查目的:
春節是中國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而春節的習俗在不同的地域又有不同的特色。汕尾春節民俗文化作為汕尾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別有一番風味。本次調查著重于了解汕尾春節的民風民俗,繼承和發揚汕尾文化的精華,摒棄封建迷信,共筑青春中國夢。
二、調查時間:
20xx年1月31日—20xx年2月4日
三、調查對象:
家鄉的居民(主要包括小孩、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等)
四、調查方式:
結合地方文化,為了能更直觀詳細地得出結果,在本次調查中,采用了抽樣法來完成本次社會調查
五、調查結果:
(一)、貼門神、春聯
春節,代表了新的一年的開始;春節,意味著新春的到來,是美好的象征。周而復始的過著春節,可為什么要過春節呢?相傳,古時候有個吃人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會出來吃人。有一個聰明的小孩想了一個辦法:他讓人們在門前貼上紅對聯,掛上紅燈籠,并放鞭炮!澳辍北粐樑芑睾。從此,人們每年都貼對聯,掛燈籠,放鞭炮!澳辍睆拇嗽僖膊桓页鰜砹。所以人們第二天都會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見到了人都會說“過年好”。這個習俗也就被傳了下來。直到今天,人們仍會說“過年好”。家家戶戶都會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門戶裝點一新。把“!钡惯^來貼,有“福到了”的意思,還會在家里吊上大紅燈籠,還會在家里的花盆插上富貴竹,代表著全家富貴。在貼“!边@個字,根據村里的老人講述,我要具體介紹一下,貼“!弊,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弊脂F在的解釋是“幸!保谶^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ǘ)全家吃團圓飯
除夕這天,女人們會準備晚上要吃的食物,主要的食物雞,這雞必須拜過神,據說拜過神的雞,吃了之后就會平平安安。還會準備其他的食物,例如,鴨、鵝,海鮮,蔥頭,蒜頭。蔥頭代表孩子學習越來越聰明,蒜頭代表著孩子在學習上算數好。在春節期間每一樣食物都代表不一樣的'寓意。做好了食物,就會一家人一起坐下來吃團圓飯。
(三)、大年初一
拜茶:正月初一早上,在洞頭島上至今還保留了一種叫拜茶的習俗。拜茶即以紅棗、桂圓、年糕等煮成甜茶謂"紅棗茶",取其吉利之意:紅棗--日子越過越紅火,桂圓--合家團圓、平安順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兩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于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燭、燒金紙、放鞭炮。拜茶之后,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是喝湯的,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或出門在外,或在家干活兒,若遇雨受阻,人們便會以"正月初一喝湯的"這話自嘲。喝過茶后,還要再燒線面吃,俗謂"長壽面",既是圖吉利,祝愿全家老小長命百歲,又因喝茶不夠飽,作為添食,可收一舉兩得之效。緊接著就去拜神,拜完神回來后就要帶上柑到期親友家中拜年。拜年以親疏順序上門,故在我的家鄉有俗諺:“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主客互相致吉利話,主人請拜訪者吃柑,共品功夫茶,客人贈送主人柑,主人與柑回敬,俗稱“換敬”,表示回敬美好愿望。
(四)、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還有年糕,柑橘。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被我的家鄉人稱為“食日晝”。不僅是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就連親戚也要帶著柑橘來拜年的。
(五)迎神接福
正月初五是“神”或日“迎神”的日子。原來,年前臘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諸神都在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賀述職,報告一年來下界人間行為的善惡。正月初這天,再回到下界來繼續監督人們,于是家家戶戶便在初五日迎接神的光臨。迎神時,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雞、魚、豬頭,如果經濟不允許,也可免去,但是一盤米、一盤紅糖卻少不了。因為奉上白米千盤,意謂新年五谷豐登;紅糖一盤,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禮畢,便燃放爆竹,這時神靈便全部各就各位了。
六、總結情況
為了較深入了解如今汕尾春節的民俗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可以知道:青年一代對于春節拜祭祖先的習俗已經不似上一輩那么重視,大多數青年人只是把祭祖當成上一輩的事,對于祭拜的實質并不了解,只是形式上的遵從。盡管對于拜祭的各種情況并不甚了解、重視,但是仍有一半比例的青年人認為春節祭拜神靈是有必要的,拜祭所花的費用屬于不可節省的正常開支。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過年應該拜神祭祖的想法是根深蒂固的,無論是這一代還是上一代,對于拜祭的花費帶有一定的盲目性。
七、提出建議
從調查的結果看,汕尾地區的春節氣氛越來越濃烈,而拜神是春節期間在汕尾地區的傳統習俗,然而這個習俗對整個社會思想的發展卻是弊大于利,大致體現為下面幾個方面:無謂花費巨大;宣傳迷信思想;嚴重污染環境。所以由此我提出以下幾個建議:
1、盡量減少拜神中的無謂開銷;
2、宣傳唯物主義思想,打擊封建迷信思想;
3、摒棄迷信內容,弘揚優秀文化;
4、對待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開拓創新。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 篇30
調查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調查地點:
xx省xx市xx區
調查方法:
在互聯網上收集資料。問長輩
調查人:
xx
漫長的歷史歲月使年俗活動內容變得特別豐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內容,已逐漸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內容,像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習俗至今仍很盛行。
貼窗花
新春佳節時,許多地區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一一一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窗花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因窗花的購買者多為農民,窗花有相當的內容表現農民生活,如耕種、紡織、打魚、牧羊、喂豬、養雞等。除此,窗花還有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等題材。另外,花鳥蟲魚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見。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喜氣洋洋。
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家鄉傳統文化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中國傳統文化調查報告07-05
家鄉的變化的調查報告10-27
有關家鄉的調查報告12-11
文明家鄉的調查報告01-13
家鄉文化調查報告10-15
家鄉變化調查報告05-09
家鄉建設調查報告12-05
家鄉變化調查報告06-08
家鄉的變化調查報告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