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時間:2023-02-08 17:58:50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篇1

          一 調查背景和目的

          我的家鄉是曾貧窮的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山區,但是經過多年的新農村建設,如今卻是另一翻景象,這次,我利用十一黃金假期返鄉的時間,對家鄉附近的幾個村莊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調查,了解到了新農村建設前后村莊的變化,希望能對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有關方面起到一點參考和借鑒作用。

          時間: 20xx-10-22010-10-8

          地點:陜西省寶雞市隴縣固關鎮北大山村,殿咀村,姚家店村

          方式:在村干部陪同下對個別家庭隨機進行提問調查,通過村里同學,親戚朋友了解

          內容: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前后變化及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問題

          二 總體經濟狀況

         。ㄒ唬┙洕l展:在公元XX年前我們鄉村僅靠農業身產和農副產品作為家庭收入的全部來源,但是自從新農村建設開始后農村人的思想觀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勞動生產力全部輸出,到大城市去打工,這樣,農村家庭收入就從單一務農轉到了打工務農雙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ǘ┠茉磫栴}:新農村建設中電熱,燃氣,太陽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現逐漸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這樣,不僅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還減少了空氣污染源,減少了村民患病率。

         。ㄈ┪镔|生活:在90年代的農村里,人們住的是土木結構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燈,蠟燭照明。走親訪友,上街趕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車,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銷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車;出門走的是泥濘路,家中電器設備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過黃河牌黑白電視。但是進入21世紀后,特別是在近幾年里,房屋全是鋼筋水泥轉投房,房中的裝飾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說,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車的行駛量多如牛毛,摩托車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農村,幾乎95%的人家都有電視機,dvd,電冰箱等電氣設備也在農家是常見的,特別是電話手機等聯系設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備。新農村建設不愧突出一個新字。

         。ㄋ模┪幕枷虢逃涸谏鐣娃r村建設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個重點,現在的農村,義務教育完成率達80%以上,文化教育與思想道德建設方面,農民素質不斷提高,思想觀念更加開放,對生活都有樂觀的積極向上預期,宗教迷信活動日益減少。

         。ㄎ澹┥畋U希簭男率兰o以來,農村各家積極參與農村醫療合作保險,農村中也有貧困低保政策,使得農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擔心付不起醫療費,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溫飽問題。

          三 當前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產業化建設深度不夠,農業產業效益不明顯。一是產業發展不平衡。從調查的情況來看,殿咀村,姚家店村都沒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規模的支柱產業,產業結構也很單一。二是產業鏈條不完整。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穩定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生產資料供應、食品儲藏、保鮮、運輸、分割、精深加工、批發零售等諸環節鏈條不夠完整,造成初級產品所占的市場份額比例越來越重。如我縣柑桔產業已初具規模,但是目前縣境還沒有一家對柑桔進行深加工的企業,產品全部都是鮮銷。三是產業品牌不夠響。傳統產品多,優質產品少,品牌不多,不響,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響農民增收,嚴重制約了產業經濟的發展。四是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不高。

          問題二:受多種因素鉗制,農民增收空間不大。一是農資價格增長過快。走訪中,農戶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從嚴打擊一些不法商販經營假冒偽劣農藥、化肥、種子等坑農行為;部分農戶還說,只要把農資價格降下來,國家給農民的補貼才算到手。據調查,今年農民購買玉米種、麥種平均價格每公斤為13.41元和18.48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上張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與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漲。二是畜牧業生產出現停滯跡象。由于我縣大面積實施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種草養畜可用耕地空間縮減,玉米、紅薯等飼料作物播種面積也在減少,加上牲豬飼養方法落后,目前農民牲豬、山羊、黃牛飼養量難以實現有效增長。北大山村有效耕地1300畝,實施退耕還林3900畝,荒山、荒坡都進行了退耕還林,幾乎沒有多大的空間發展養殖業。三是自然災害頻繁。

          問題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民生產生活不方便。一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雖然現有水利設施經過近年來的除險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強,但溝渠因無資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設施有有肚無腸的現狀。二是交通設施建設滯后。調查的3個村,雖然都有縣、鄉道經過,公路通村率達100%,甚至有的村已經修通了通組公路和桔園路,但是路面狹窄,路況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時節,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車。全縣公路通村率高和路況差的矛盾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農村運輸和農產品交易難,農民生產成本高,嚴重地影響著農民生產生活,制約了農村經濟快速有效發展。三是安全飲水難保障。從走訪的幾個村中來看,大多還存在著飲水難的問題。

          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篇2

          本人特對村的新農村建設進行調研,在下著眼于xx村新農村建設的具體情景作此報告,報告涉及新農村政策與稅費改革政策,新農村經濟建設,農村社會保障問題,農村基礎教育與農業科技文化,城鎮化建設,農村醫療衛生等資料。

          一、自然狀況與經濟發展現狀

          xx村位于浙江中部,是由原先的新嶺腳村和牛歪村合并而來,F有人口20xx人左右,勞動力1200人左右,在外勞務人員300人左右,預備黨員15名,黨員42名。全村國土面積27.8平方公里。人均收入達6000元左右。在上級政府部門的倡導下,xx村堅持以生產發展為中心,以提高生產力水平、農民收入、團體收入為落腳點,以村鎮規劃為突破點,以村屯整治的“四清四改”為切入點,以培養新型農民為根本點,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可喜成果。

          村子的主導產業是農業和畜牧業。主要的農副產品有:水稻、小麥、玉米、,在養殖方面,雞鴨成為近年的主要牲畜。自合村并組以來,該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狠抓村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圍繞本地獨特優勢,大力發展葡萄生產,葡萄已經成為農民主要收入來源的經濟支撐。圍繞國家重點項目建設,加大就地打工創業的步伐,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造就了一批有眼光、有技術、會經營的農民工隊伍。圍繞改善村容村貌,狠抓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村級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發展,農民居住條件、交通運輸條件大為改觀。圍繞建設禮貌新村,科學制定居民點村莊規劃,加強引導管理,為農民娛樂的“文化廣場“已成雛型。

          二、基本情景和民主建設現狀

          近年來,隨著中央、省、市、區、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xx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禮貌、精神禮貌和政治禮貌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必須的成效,促進當地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景

          xx村現有耕地2680畝,人均耕地面積1.8畝,全村主要是以蘋果、蔬菜產業為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后。20xx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3100元。產業結構情景:xx村一、二組以蘋果、糧食種植為主;三、四組以蔬菜種植為主;五組以林木、干雜果,煙草和糧食種植為主。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景

          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通電、通水、通電視、通電訊。現xx村建設有一所衛生室,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的問題;村上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戶120人,65周歲以上老黨員生活補貼6人,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424人,參合率90%。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景

          村“兩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4人,村民委員會委員3人;全村共有黨員42人,其中:男性黨員39人,女性黨員4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群、干群關系,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的及意義

          (一)新農村建設目的

          長期以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向是決定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和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性問題,也是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的牢固基礎和農業的積累與支持,就不可能有國家的自立和工業的發展;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面提高,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全面提高;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國人民的小康。農業豐,則基礎牢;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昌。僅有近億農民全員加入現代化進程,才能盤活國民經濟全局,實現可持續發展;僅有廣大農村的`落后面貌明顯改變,才能實現更大范圍、更高水平的小康。所以,xx村要想發展就必須進行新農村建設。

          (二)新農村建設意義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解決“三農”問題是相互統一的。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解決三農問題始終是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構建和諧的農村社會與城市不一樣,應與農村建設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禮貌提高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徑。社會公平、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特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堅持以發展為重、發展為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過加快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步伐,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從而實現農村社會由溫飽到小康.

          四、建設新農村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建設發展緩慢,物質基礎較為薄弱

          簡單的農業生產、常規的農業生產占據農村的主導地位,小農意識較為深厚,農業產業化滯后,特色農業規模農業構成不了優勢,產業缺乏,市場信息落后。造成農民收入低,經濟建設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農業生產結構單一,缺乏其它副業的發展。我們村座落在浙中盆地上,本村村民是一個以農業為發展主業的村莊。就土地總數與人口總數相比,能夠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幾十年來,本村村民在農業生產上一向沒有任何突破、創新。種植作物單一,無怪乎小麥、玉米、棉花。村中沒有什么農特產品,更談不上農特產品的加工。在蔬菜種植上、林果業發展、畜牧業等方面的發展落后,國家出臺的農村政策中鼓勵提倡的農村要發展多種經營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實現。

          (二)農村基礎教育不夠全面

          農村的教育現狀是“適齡兒童入學率低”、“失學率高”、“教育狀況落后”,甚至有些地區人們根本不重視教育。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讀書人漸變少。村中這幾年的住房修建規模發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煥然一新,但卻出現了一個很不好的趨勢:讀書上大學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將家庭絕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對減少了對孩子學習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畢業后就外出打工掙錢,這種看輕知識、缺乏知識的現象,其負面影響是深遠的。村名腦中“墨水”還是少,種田缺乏科學知識。在村中廣泛存在著村民種田不懂科學、不用科學、不信科學的現象,有的人想科學種田還受到周圍人的嘲笑,認為那是瞎折騰。科學知識的缺乏嚴重制約著村莊的發展,制約著村民的“錢袋子”。最近幾年,有科學員下鄉講述科學種田的活動,聽者不是很多,聽了的人大部分也沒有按照做。

          (三)對農民的思想教育薄弱

          黨在農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由于一些基層組織忽視對農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導,缺乏有效的措施來管理和組織農民。又由于村干部的個人工作繁重等原因,不能對農民進行經常的教育。

          (四)對新農村建設欠缺理解

          部分黨員干部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不高,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職責感不強,“等、靠、要”的思想嚴重。農民群眾的整體生產水平不高,質量意識、商品意識薄弱,農業產業化建設起點較低,農業龍頭企業規模不大,帶動本事不強,各類專業協會工作運轉困難。

          五、新農村建設社會實踐調研方法及收獲

          調研主要采用實地考察,理論聯系實際的策略。經過查閱《村志》了解歷史,經過走訪群眾得知他們所之所想。在調查訪問過程中,村民就對制約我村發展的問題提出了提議。針對本村所存在的諸多問題,結合鄉親父老發表的對于改變本村發展現狀,盡快脫貧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一)發展農特產品,擴大農特產品的生產規模,進行農特產品的深加工

          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發展農特產品的生產,只是因為生產規模較少,這種單戶單干的規模易造成農特產品的出售困難。村民們說:“種植太少了,成不了規模,人家不愿來收,還往下壓價。”村中領導干部應號召發展農特產品的種植、生產,構成生產規模,將本村打造成一個以某種農特產品為主的生產基地,吸引購買商前來收購,并在此基礎上號召有本事的村民進行農特產品深加工,過大生產鏈,取得經濟效益。

          (二)開展農貿集會,擴大村民收入,消費渠道

          像我們臨近村鹽廠村就是一個農村發展的典型。村中帶頭人本著“先富帶動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資蓋起樓房,建起工廠、學校。為取得經濟效益,開展了“九月九農貿會”“元宵大型農貿會”,這些或大或小的農貿集會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其村的經濟發展。像這種發展農村經濟的模式很值得借鑒,開展本村的農貿招商活動,促進村民多方面、多途徑收入。另外若趕上好機遇,還能夠吸收外商投資。

          (三)完善水里灌溉系統,擴大人工河流的范圍

          我村遠離河流、湖泊,水源缺乏,這是客觀原因所致?墒俏覀兺耆軌虬l揮人力資源,不斷完善水里灌溉系統,擴大人工水流影向范圍。隨著村莊經濟的不斷發展,村民為了增收、創收,開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組織兩次開鑿人工河流的活動,讓村民受益頗多。我們村領導干部還應繼續發揮作用,解決擺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難的問題。

          (四)豐富農民頭腦,增加農民科學種田知識

          在調查訪問的村民中有12.4%的村民認為制約本村發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學知識。這個數據證明一部分村民是認識到科學種田的重要性的。像此刻科技員下鄉講述科學種田的活動就應繼續下去。要在村中進行實打實的實驗,讓村民嘗到科學種田的甜頭,從而到達運用科學知識到達穩產、高產的目的地。

          六、新農村建設主要思路

          (一)認真組織黨員干部群眾深入學習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禮貌、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圍繞實現農業特色優質化、道路房屋整潔化、村風民俗禮貌化、社會秩序和諧化的要求,堅持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經過新農村建設實現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切實體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更加完善,各種制度建立健全,農民收入穩步增長,村級團體經濟發展壯大,村容村貌明顯改觀,村民素質明顯提高,村風民俗禮貌提高,社會環境安定有序,使社區成為禮貌村、富裕村、和諧村,在全鄉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二)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思路,抓住關鍵,凝聚力量,優化發展環境

          積極推進農業信息化,產業化進程,優化產業結構,改善農村基礎條件,提高農村可持續發展本事。農業構成產業化、商品化、專業化、區域化的生產方式。在確保糧食種植面積基礎上,大力發展高效和經濟作物和畜牧業,構成村有品牌,有特色的農業示范基地。

          (三)要加快發展農村農育事業,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切實抓緊抓好“普九”工作,大力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統籌發展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進一步完善城鄉學校對口幫扶制度,組織城市學校選派校長、教師到農村中小學任教,不斷提高農村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學生的幫忙力度,避免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

          七、新農村建設成功原因

          (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在新農村建設中,xx村注重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入開展農村“三級聯創”、“無職黨員設崗定職”、“黨支部和農戶結對幫扶”等活動,組織開展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進一步提升農村黨員干部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本事。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進一步搞好村務、財務和黨務“三公開”,切實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

          所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培養一支創造力、戰斗力和凝聚力強的基層黨員干部隊伍,應當選擇年齡輕、有文化、社會職責感強的村級后備干部作為重點培養對象,提高他們在群眾中的影響力,有意識地鍛煉和提高他們的執政意識、執政本事以及帶頭創業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本事。

          (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著力構成統籌城鄉發展的新格局,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

          xx村地處浦江縣北部,原先是一個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的偏僻小村。20xx年以后,隨著通村而過的四海大道建成通車,該村的交通狀況得到了極大改善。目前,該村到城區和鎮區只要幾分鐘的時間。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為該村的新農村建設創造了一個極其有利的發展機遇。城鄉統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xx村新農村建設的實踐證明,要使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決策落到實處,要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和著力點是增加對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主要包括:加強農村道路、水利、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農村社會保障、社會安全體系建設。同時,各級政府還應經過制定發展規劃,確定產業政策,運用經濟杠桿等多種手段來統籌城鄉發展,逐步實現城鄉一體的新格局。

          (三)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量力而行,防止盲目投入。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僅有資金投入,沒有或很少有經濟回報的工程,并且投入資金的數額較大。一個村要完成“小五化”、污水和用電線修標準化改造,投入少則百萬元,多則達千萬元。盡管我市財政對新農村建設扶持的力度較大,但還不足以滿足新農村建設項目的各項支出。

          有的村為了盡早完成新農村建設,主動向上級爭取項目,不惜向銀行貸款;有的村兩委干部為了追求政績,項目貪大求洋,不顧農村財力,建造高檔次、高品味的亭臺樓閣,造成團體資產大規模的虧損。而市口村立足可持續發展,采取積極措施,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加快建設小康、和諧新農村的步伐,促進村經濟全面發展,走出一條貼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基本特征和發展方向的新路子。

          八、新農村建設取得的經驗

          一是不斷創新領導方式,充分發揮了鄉黨委的核心領導作用、企業的支撐作用、機關站所的服務作用和社區的主體作用,整合資源,構成合力,為新農村建設供給有力的組織保證,是抓好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

          二是不斷調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準切入點,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組建龍頭企業,拉動社區經濟社會發展,確保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促進團體經濟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

          三是不斷加強班子隊伍建設,增強“兩委”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創造力,始終把解決“有人辦事”作為解決“有錢辦事”的前提條件,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積極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設中,發展壯大團體經濟,努力為家鄉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貢獻力量,是抓好新農村建設的決定因素。

          四是不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贏得各級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為新農村建設和團體經濟的發展增加動力,是新農村建設取得實效的關鍵。

          九、社會實踐感悟

          大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是當年五四青年開創的"走向社會,深入民眾"光榮傳統的延續,是教育同生產實踐相結合在新時期的具體表現,是青年學生將自身價值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的重要環節。我們想要盡快的成為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知社會,認清自我,調整和完善自我,在困難和挫折中鍛煉自我,為適應以后的工作準備.這是我參加實踐活動的主要目的。抓住有利時機參與各種形式的暑期實踐活動,對于引導我們把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于社會實踐統一齊來,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本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篇3

          我是周口師范學院的一名在校大學生,為了了解和掌握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以及對未來的一些展望。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去我鎮劉井村進行調查,入村后通過走訪群眾和向工作區的老同志咨詢等方式了解村情民意,現將對劉井村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新農村建設現狀

          1、劉井村簡介

          劉井村位于周口市商水縣黃寨鎮東北部,距鎮中心三公里,是一個擁有3274人的大村。周項路穿境而過,交通較為便利。全村分為10個村民小組。20xx年初步建成以節約整合土地,提高村民生活質量,創造優美和諧的新型農村社區—黃寨鎮劉井和諧社區。作為省級示范村的黃寨鎮劉井和諧社區整合黃樓等10個自然村,可入住4389人,共節約用地720畝。

          2、生產發展

          近幾年來,劉井村村民對產業結構做出了調整。其中,種植業已不僅僅停留在傳統的小麥種植上,西瓜,黃豆,玉米等多種經濟作物被大量種植。資料顯示,10年本村小麥種植面積比例為72%,xx年為68%。本村實行黃豆、西瓜套種方式,既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資源,又便于加強管理,提高了產量。除此之外還有幾戶農民種植果樹,主要種植有桃樹,葡萄樹等,經濟效益比較好。該村勞動力農閑時主要以外出務工為主,外出務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6。隨著經濟環境的不斷優化,區位優勢的不斷挖掘,劉井村的養殖初具規模。由于劉井村的交通較為便利,不少村民都自建養殖場,飼養雞、鴨、鵝、魚等。目前該村大型養雞專業戶1戶,大約養有五、六千只雞。大型養豬專業戶2戶,每戶大概有四百多頭豬,其中養殖能手勾治國又投資100多萬元籌建新的養豬場,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飼養的豬、雞主要銷往附近村莊和周口市各縣(市、區)。劉井村第三產業以經營銷售為主,在周項路兩旁比較大型的超市就有幾家,如果園香連鎖超市、平價超市等,主要銷售日常生活用品、化肥、農藥等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銷售對象是本村和附近村民。除此,該村還有祥云禽畜飼養站和獸醫醫院等。

          3、精神文明建設

          村兩委干部和無職黨員利用遠程教育來宣傳、貫徹黨的方針、路線和政策,傳授農業技術知識,使群眾從中受益匪淺;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帶領全村群眾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斗。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加快農村衛生、教育、文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明確目標,端正態度,提高領導班子全體成員的思想認識。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進信息化,培育新興農民,使劉井村早日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自20xx年國家實施農村合作醫療以來,劉井村村民參合率每年都達到95%以上。每個村民小組都設有2衛生所,村民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決。自20xx年免除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學雜費以來,劉井村的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已達到98%以上。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學校的硬件設施逐步現代化,教師的學歷、綜合素質也有了很大提高。村委會還不定期對村民進行宣傳教育,包括食品衛生、用電安全、防火防災等。

          4、基礎設施建設

          調查發現,劉井村村委非常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劉井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10個村民小組已全部通了進村道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和磚渣路,其中水泥路已占了將近80%。xx年全村硬化村內道路2.2公里,村內道路硬化程度已超過75%。全村自來水管系覆蓋率已達到80%。以政府出資一部分,村民出資一部分的方式,部分村民建起了沼氣池,保護了農村生態環境,也使得農村農作物資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在劉井“和諧社區”,一說起自己的新房子,家住該社區的朱春花贊不絕口。她說,自家以前住的是四間老瓦房,家門口的小路整日泥濘不堪,晴天是土,雨天是泥,車輛進出都極其不方便,想做個小生意都困難。20xx年,聽說村里要建設“和諧社區”,她就第一批申請了。如今,朱春花家的三層小樓只占三間房子的地皮,卻有九間房子336平方米的使用面積!耙郧凹依镉兴拈g老瓦房,孩子大了都不夠住。現在雖然只用了三間房子的地方,可是我娶兩個兒媳婦都夠用了!”搬進了“和諧社區”后,交通也方便了很多,現在她家出門就是大路,再也不用為車子出不來進不去而發愁了。

          5、生活水平的改善

          劉井村村民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外出打工,種植業和養殖業。由于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機械化程度的相對提高,村民的收入逐年上升。資料顯示xx年村民年人均收入為xx20元,10年則升高到1568元,xx年增至2478元。大部分村民家中已配備了彩色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等現代化電器,3/4的村民家中都購買了電動車,摩托車或是三輪摩托,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6、組織建設

          農村干部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提高,干部平均年齡進一步年輕化,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村務更為公開,并且不再是簡單的流于形式。村委會換屆選舉更為民主,公開,村民選舉熱情大為提高。村里重大決定決策主要由村委會和村民代表大會決定。

          二、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農業生產水平還較低

          由于生產條件、氣候條件限制,農村地區生產難以實現大規;C械化、集成化,生產方式總體還停留在傳統的粗放生產階段。在農作物種植和畜產品養殖過程中,更多的是追求數量而忽略質量。同時,農產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級生產,加工上科技含量較低,附加值也不高。

          2、農村的組織化程度較低

          在堅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前提下,由于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尚未健全,各種類型的合作經濟組織不盡規范,農民駕馭市場、防范市場風險的能力較低。

          3、農村教育資源不能充分利用

          雖然村里有小學,但由于師資力量,學習環境,教師責任心等問題,導致農民一般將自己的孩子送到縣城甚至縣城以外的地方接受教育,造成農村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資料顯示,75%以上的農村小學,68%以上的鄉鎮初級中學,生源狀況不容樂觀。

          4、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

          當前,大多數農民的素質不容樂觀,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由于歷史原因,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農村青壯勞力都外出務工,留守人員多為年齡較大或年齡較小的老人或兒童,也造成農村勞動力素質的整體偏低。

          5、農村社會保障需要進一步完善

          近年來,隨著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和發展,農村社會保障問題有了很大進步。但僅靠現有的保障機制和救助制度還不能滿足人口龐大的農村日益增長的社會保障需求。

          三、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存在問題和困難的對策及建議

          1、加大農村投入力度,強化政府服務功能

          統籌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動社會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積極調整政府的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衛生、基礎設施等公共產品的支持力度。

          2、抓好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發展

          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按照產業化發展的方向和要求,對有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的農產品,實行連片規劃建設,形成有特色的區域性主導產業,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目前農產品存在生產的產品不優,沒有品牌,只是追求面積和數量,出現豐產不豐收的不良現象,應進一步注重產品質量的提高,樹立品牌意識,發展相關產業,把“品牌”作建為設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切入點,實現品牌效應。堅持種小麥為主,其他經濟作物共同發展,同時大力發展養殖業。集中力量幫助發展有特色、有市場的養殖項目,以增加人均收入為中心。目前我村農戶主要以養雞養豬為主,所以就要依靠科技進步,著力優化品種,提高質量,增加效益,實現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抓好糧食、果業、養殖業基地的集約化經營。以市場為導向,在積極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

          3、搞好農民技能培訓,培育新型農民,引導返鄉創業

          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大多數農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較短,文化程度比較低。要培養具備現代化素質,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農民”。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己成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迫切要求。加大轉移培訓力度,突出抓好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農民由體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轉變,由素質低、技能差的勞動力向高素質、高技能轉變。一方面擴大勞務輸出規模,提高勞務輸出質量。另一方面,抓好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工作。鼓勵農村勞動力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手工加工業等,就地就近消化富余勞動力。積極引導和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帶資金、帶技術、帶經驗返鄉創業,發展本地經濟。制定完善的優惠配套政策,為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開辟“綠色通道”。

          4、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強化農村文化、衛生、教育事業

          進一步搞好村民精神文明建設,在物質生活相對充裕的今天,人們開始注重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建設具有圖書室、娛樂室及健身室的文化大院是村民的強烈需求,有了文化大院,村民們茶余飯后就可以聚在一起聊天、看書、健身了,會極大地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也會使村干部、群眾關系和諧,家庭和睦,婆媳關系融洽,鄰里關系親如一家。在醫療方面,努力作到明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達到100%,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積極推進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民養老保險制度。劉井村有小學和初中兩個校園,為本村解決了上學難的問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們要繼續努力,做到讓村里的孩子特別是留守兒童“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該村開通了現代遠程教育,要合理利用遠程教育平臺,科學引導廣大群眾學習種植方面的病蟲害防治、種子管理、收割機具維護保養、種植結構調整、高效經濟作物發展、農業標準化建設等方面的科普知識;有關專業技術信息方面的電焊、美容美發、家電維修等技術知識,使村民充分受益。同時也需進一步增強農民的集體意識,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促進家庭幸福,民族繁榮與社會進步,盡早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

          5、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

          明確目標,端正態度,提高領導班子全體成員的思想認識。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搞好規范化管理和檔次升級,嚴格定時定點辦公制度,搞好黨員的管理和科技培訓,做好發展黨員和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后備干部工作。堅持以人為本,推動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至村換屆時,做好政策宣傳工作,協助包村干部工作,采取入戶座談、遠程教育、分發資料等形式,廣泛宣傳村委換屆選舉相關政策、法規,增強群眾法制觀念;廣泛宣傳村委換屆選舉的重要意義、基本程序,讓群眾充分了解掌握選舉的方法步驟,7引導廣大黨員和群眾樹立正確的選舉觀,為換屆選舉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結束語:

          新農村建設對于我國來說是個重要、艱巨的課題,它不僅僅是關系農村和占全國絕大多數比例的農民的事情,在資源緊張的當今中國,也與城市和城市居民緊密相關,農村建設與城市建設應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新農村建設同時關系著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多個層面,關系著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道路。作為一個大學生,在這次實踐活動中,我看到了農村建設的新變化、新希望,為此我感到十分的欣喜和自豪。同時,也看到發展中的不足,但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這些問題必將解決,新農村建設必將創造新的輝煌!

        范冬冬

          20xx年2月23日

          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篇4

          一、基本概況

          我鎮轄21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25037戶,行政人口90028人,其中農業人口63990人,勞動力36877人,耕地面積95443畝,國內生產總值77729萬元,其中:一產21851萬元,財政總收入4833萬元。我鎮是典型的農業大鎮,從人口構成來看,全鎮農業人口占71%以上;從經濟構成來看,全鎮GDP的28%來自第一產業。

          五里村轄8個村民小組,534戶,人口1915人,勞動力938人,區域面積6000畝,其中耕地面積3600畝,村級集體年可支配收入12萬元;新民村轄12個村民小組,1033戶,人口3298人,勞動力1961人,區域面積5500畝,其中耕地面積4393畝,村級集體年可支配收入20.2萬元。

          二、取得成績

          新農村建設的核心是農民增收問題。在農業發展的新階段,我鎮用全新的`理念,積極創新,不斷探索農民增收的新途徑、新措施,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黨在農村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我鎮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農村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一是發揮能人效應,帶動農民增收;二是發展勞務經濟,促進農民增收;三是提升生產能力,推動農民增收;四是推進項目建設,拉動農民增收;五是搞好兩權改革(林權和泵站經營權改革),促動農民增收。

          從對五里、新民2個村的調查來看,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惠農政策執行良好。通過各種媒體、干部宣傳,農戶對黨的惠農政策達到了家喻戶曉,并且執行情況良好,如:涉農補貼、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免交學雜費等,讓農民得到了實惠。

          2、村容整治初見成效。對境內12條縣鎮主河道均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與保潔人員簽定協議30份。增加基礎設施投入,添置2臺垃圾運輸車,新建垃圾房15個、垃圾池253個,改造垃圾池338個,整治河塘125條,長度138.7公里,疏浚土方58萬方。衛生廁所比重有所上升,五里、新民村分別達84%、87%。

          3、基礎設施得到完善。五里、新民村有線電視入戶率分別達72%、87%,程控電話普及率分別達85%、90%,新民村自來水入戶率達93%。實施通達工程后,鎮村硬質化道路進一步延伸,達到了村村通。中心村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其中新民村中心村建設成效顯著,該村以開展“三村聯創”為載體,繼續完善中心村的服務、輻射功能。以村部為中心,按中心村莊建設規劃,凍結建設用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中心村莊的服務功能。目前,中心村莊入戶達510戶,自來水受益人口達1800多人,有線電視、程控電話入戶率分別達95%和96%。加快道路升級改造,實現道路硬質化。共鋪設道路13公里,其中:水泥路面8公里。村內建有水廠、幼兒園、老年活動室、衛生室等公益性設施,電力設施配套齊全。

          4、基層民主建設加強。堅持依法治村,切實加強以財務公開為重點的村務公開工作,實行民主選舉,搞好民主理財,強化民主監督,進行民主決策。實施“四個一工程”,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決策權,不斷增強村務公開的透明度,從而改善了黨群、干群之間的關系,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上級的肯定,促進了基層民主建設。

          5、社會治安明顯好轉。結合“四五”普法等工作,著重宣傳與農村、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并采取通俗易懂的形式,深入淺出,做到家喻戶曉,進一步提高廣大干群的法制意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多年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成績突出,無集訪事件、無刑事案件、無安全事故,多次受到上級組織的肯定和表揚,為打造平安范水、和諧范水貢獻了力量。

          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篇5

          一、基本情景

          1、村情概況:汪家下村位于萬年縣石鎮鎮中洲村委會境內,距離鎮政府1公里,與樂平縣的樂港鎮張家隔河相望,是繼上汪、中汪兩個自然村之后,省人大魏小琴副主任第三年掛點聯系指導的省級新農村建設點。該村現有38戶,人口146人;耕地100畝,其中水田86畝;水面15畝;山林52畝。村民歷來以水稻種植為主,產值低,收入少。20xx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2786元,低于全縣農民人均收入4200元的`水平。

          2、發展規劃:依據《萬年縣石鎮鎮中洲村委會新農村建設點工作三年發展規劃》,該村擬建項目主要有:①利用村前小型水庫資源,建好2個村民洗衣碼頭,并綠化水庫四邊環境,預計投資8萬元;②利用村莊前兩塊空閑地塊,建兩個村民娛樂休閑場所,預計投資6萬元;③改造戶用廁所17座(已改21座)和建3口沼氣池,預計投資1.3萬元;④硬化村支道及漿砌排水溝500米,需投資7萬元;⑤改水及安裝太陽能38戶,預計投資13元,由村民出資興建;⑥搞好外墻裝修和庭院綠化;⑦建好2個垃圾窖,并建立健全衛生保潔長效機制,預計1.2萬元。以上預計各類項目建設共需投入資金76萬元,其中新農村建設扶持資金16萬元;結對共建部門、企業扶持資金4萬元;社會捐贈(能人捐助)7萬元;村民自籌49萬元。

          二、項目實施進展情景

          1、共清理村內垃圾36噸,淤泥60噸,拆除空心房3棟,拆舊建新6棟;

          2、已投入資金整治建設資金27萬余元,硬化村主次干道及漿砌排水、排污溝共500米,已全面完工,累計投資8萬元;實施改水改廁38戶,完成計劃100%,共計完成投資5萬余元;完成外墻裝修1.3萬平方,完成率80%,投資10萬元;安裝太陽能15臺,投入資金3萬元;有線電視普及率100%,累計投入1萬元;

          3、完成栽植村道綠化和庭院綠化苗木900余株,投入資金2萬余元;

          4、累計投入資金4萬余元,建立村內垃圾窖2個,垃圾分揀房1棟,容積4立米的漚肥池1個;聘請保潔員建立長效保潔機制,保潔員報酬每月400元,其工資主要來源按每戶每年100元標準從各家各戶提取;在終端處理上,每周一次聯系鎮城管中隊,將村內垃圾拉運到鎮焚燒中心進行焚燒處理;

          5、建成一棟三層占地面積600平米的文化宣傳綜合大樓;興建了一個場地面積700平方米農民體育健身場所,包含籃球場、乒乓球場、露天健身場所;

          6、建成可容納80余人的黨員電教室,配套添置了電視機、DVD等電教設備,定期組織村內黨員干部和種養大戶學習農業先進實用種養技術;

          7、緊抓撤渡改橋項目啟動實施和全縣打造雷竹生態村機遇,擬發展無公害蔬菜基地400畝;利用村旁、荒山、荒基發展雷竹30畝;

          三、懇請省領導幫忙協調解決的問題

          1、中洲撤渡改橋于20xx年8月18日動工興建,省、市、縣三級項目資金及其配套共計1千余萬元,實際主橋工程造價需要1800萬元,缺口資金800萬元,懇求省領導協調相關部門解決部分資金。

          2、撤渡改橋建成后,整合汪家上、中、下三村土地資源,準備建一個400畝的無公害蔬菜基地,缺乏技術和資金,請省領導協調相關部門安排項目資金予以扶持。

          3、原老村莊尚有58戶未搬出島州,懇請省領導協調省移民辦加以解決。

          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篇6

          一、活動目的:

          1.服務經濟建設,了解和把握新農村建設情況,研究和破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2.學習黨和國家實施的新農村政策,了解家鄉的新變化,及發展動向,為以后

          更好的為家鄉的建設做貢獻奠定基礎。

          3.通過走訪,實地考察本地農村現狀,并對比鄉村建設前后的差別,通過親身

          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進一步了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自己的才干,培養自己應對挫折的能力,找出自己的弱點與差距。

          4. 充實自己的大學生活,讓寒假過得豐富多彩,進一步的接觸社會,為以后的打拼做準備。

          二、活動內容:實地走訪,與村民們談話交流,了解村民們的生活信息和心理狀態。查找資料,了解新農村建設的成果。設計問卷調查的表格,分發給村民填寫,收集表格,制作統計圖統計信息,根據信息反映思考存在問題。

          三、調查資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關資料

          四、調查結果:

          本次寒假社會調查我調查的是幾個新農村試點。每到一處,調研組都認真了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模式,進展情況,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通過與項目負責人交談和對拆遷村民了解,詳細的詢問新型農村社區在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及應對措施。下面是本次調查獲得的信息:

          1. 農業:“民以食為天”,小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個國家的發展,農業都在其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我們調查試點處于中原地區,降水適中,屬于兩年三熟制,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間或辣椒,花生,葡萄等經濟作物。由于小規模經營,生產方式落后,因此前些年主要是自給為主。近些年,國家不但取消了公糧制,而且實行種糧補貼制度,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提高了他們種植的積極性。我們進行調查的社區,實行了把農田重新分配的方式,把農民的零星土地全部交公,按照每家每戶的土地總量,分配一塊等量的大規模農田,這樣就有利于大規模機械化生產,節省勞動力。獲得不錯的生產效益。

          2. 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相當大比重。農村義務教育問題,歷來為國家所重視。我們調查的試點農村人口占98%,農村義務教育比重大。調查表明,村民還是比較重視教育問題的。農戶大部分都認為上學是改變命運的重要出路,應盡量支持孩子的學業。但早些年間由于子女眾多,教育費用昂貴,也存在適齡兒童輟學打工的現象。近些年來,由于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制,實施兩免一補政策,適齡輟學率下降為2%。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農民大多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教育走出農村。這種告別農村的思想觀念使義務教育嚴重背離農村教育的目標。很少人選擇在掌握好知識后為農村做貢獻,甚至在知識選擇上避開農村和農業。這不僅在農村教育上產生了障礙,而且對農村經濟和農村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也是一個嚴重的誤區。

          3. 經濟:新農村建設離不開農民,村社,社會各界和政府的參與。新農村建設不只是知識分子倡導的改良,也不只是農民的自發行為,也不知識政府的一廂情愿,發揮政府,社會和農民三方面的積極性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新時代的農民,已經擺脫土地的束縛,他們紛紛走向建筑業,加工業,養殖業??我們調查的社區,許多農民靠種山藥發家致富,并開上了私家車。

          4. 住房:我們調查的新農村示范村,該社區規劃有政府,學校,公園,醫院,公路??基礎設施完善,是新型農村的理想住所。一次性規劃,留足發展空間,整齊的排房既節約了耕地,又改善了居住條件。但也存在諸多問題,調查中發現,該社區一期拆遷結束已經一年半,但村民喬遷新居還似乎遙遙無期,而臨時搭建的棚戶,顯然夏不耐炎,冬不耐寒,條件十分艱苦。由于我們的調查在臘月,北方早已零下,工地早已停工。據看守工地的劉大伯透漏,由于撥款不足,原本一年就可以完成的工程到現在還沒竣工。在這方面,我們建議,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并進行有效的監督,那樣才能減少人力物力等方面不必要的`浪費,使農民盡早住上寬敞明亮的新居,并起好示范帶頭的作用。

          5. 醫療:新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農民自己創造的互助共濟的醫療保障制度,在保障農民獲得基本衛生服務,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新農村合作醫療的資金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即農民個人自愿繳納,地方財政補助中央財政轉移支付。20xx年在全國部分縣市試點,到20xx年逐步實現基本覆蓋全國居民。它讓農民擺脫過去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國家的新農合使農民敢看病,看得起病了。也使他們把更多資本放心的投入生產領域。自從實施新型醫療制度,社區人均壽命大大提高,甚至出現了許多百歲老人,世紀老人。我們通過對社區126戶村民按照一定順序排序,進行隨機抽樣,抽取其中的100戶人家,每家發放一份調查問卷。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村民參與農村合作醫療的積極性很高,近乎全部參與。43%的村名熟悉報銷程序,以報銷過的村民為主;37%的村民僅僅了解,以婦女和外出務工人員為主;10%的村名對報銷一無所知,他們只是每年按要求交錢,以留守老人和兒童為主。鑒于此情況,我們設計簡單明了的流程圖進行發放,普及農村合作醫療報銷程序。經過此次調研,我又這樣一個感覺:國家制定惠民政策僅僅是第一步,國家也要向人民普及使用自己權力的方法,那樣才能真正的達到惠民這個目標。

          五、經驗體會:

          通過本次實踐,走社區,訪農家,辛苦之余給我許多啟發:社會調查實是當代青年必不可少的本領,只有經過實地調研,才有發言權。從課本走到生活還是有一段距離的,知識只有通過實踐的檢驗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

          經過此次寒假實踐的鍛煉,我深刻的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在團隊工作中,你要竭盡所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又要顧全大局,為整體著想。

          短暫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們與家鄉的感情,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干,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里,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希望以后還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從實踐中得到鍛煉。

          六、理性思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的重大歷史任務。新農村的一個新字有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它體現的是中央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決策,凸顯全面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機遇,也是農村振興歷史的新起點。

          新農村建設是黨中央提出的一項偉大決策,是提高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手段。在中國,農民的數量還是占有絕對優勢的,只要解決農民問題,那么國家的整體水平也會大幅提高。所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徑。社會公平、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特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堅持以發展為重、發展為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通過加快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步伐,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從而實現農村社會由溫飽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

          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篇7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制約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因此,“三農”問題也備受關注。從中央到地方,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也在不斷的加大。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關于三農問題的闡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對“三農”問題也做了進一步的部署和安排,會議強調: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和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進一步加大農村改革力度,加大對農村投入力度,加大對“三農”工作領導力度,穩定、完善和強化對農業的扶持政策,切實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繼續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努力實現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去年農業直接補貼稅的發放更是體現了中央關于三農政策的具體實施。

          本次暑假社會調查我調查的是我的農村老家,一個北方的鄉村,下面分類介紹一下在這次調查中獲得的信息.

         。ㄒ唬┺r業:“民以食為天”,小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個社會國家的發展,農業都在其中占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我們這個村地處北方平原地區,降水適中,因此這里的主要農作物是玉米、小麥、薯類等,這里的耕地是旱地,是一年兩耕。

         。ǘ┙逃恨r村義務教育問題,歷來為國人所重視,它不僅關系到農村人才的培養。一個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多,農村義務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見農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村更是如此,這里的村民普遍還是比較重視教育問題的,隨著農村里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轉變,更關系到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同時也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山東省的孩子大多都至少上到高中的學歷,我調查的農戶中大部分人都說孩子上學是一個比較好的出路,應該盡量支持孩子的學業。同時,這里的中小學辦學條件不斷增強,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硬件、軟件不斷完善。受傳統習俗的影響多數的農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教育走出農村,這一個思想觀念一直貫穿在每一個農村孩子的受教育過程中。從小形成的走出農村,告別農民的思想觀念使義務階段的教育嚴重背離義務教育對農村教育的目標,很少有人選擇在掌握好知識后為農村作貢獻,甚至在學習知識選擇上避開農村避開農業。不僅在農村教育上產生了障礙,而且深層次的對農村經濟和農村文化的繼承發展也是一個嚴重的誤區。

         。ㄈ┙洕河腥苏f:“新農村建設離不開農民、村社、社會各界和政府的參與。新農村建設不單是知識分子倡導的社會改良和實驗,不單是農民的自發行為,也不單是政府的一相情愿,發揮政府、社會和農民三方面的積極性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此,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工業反哺、工農互促、城鄉互動、和諧發展等,應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最鮮明時代特征!币灿腥苏f:“培育和造就新型農民,整體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經驗告訴我們,既要看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農村勞動力向非農領域大量轉移的必然性,也要看到,農業兼業化、農村勞動力素質退化的嚴重后果,哪些大量輸出勞務的`村落顯現的凋敝現象足夠我們警惕,培育和造就新型農民迫在眉睫,調查報告《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

         。ㄋ模┽t療:醫療對民眾特別是經濟不寬裕的農民來說曾經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負擔,以前不少農民存有“小病不想看,大病不住院”的想法。但自從有了醫療合作制度后,我村農民只需交10幾元錢就可以在以后的醫療過程中報銷好多錢,基本上每個村民都對此政策大加贊賞。

          2006年,政府投資支持五大重點領域新農村建設擺在首位,新農村建設主要是普及和鞏固農村義務教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飲水安全,農村公路,沼氣等可再生能源,農村電網,農村公共文化,優質糧食產業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灌區建設,動物防疫體系及種養業良種工程等.可以說我們村正在日新月異的變化,希望這里將來能取得更進一步的發展成果。

          建設新農村要首先理解農村貧困的根源有了對農村貧困根源的知識,才能發現和尊重農村事務的規律。了解了這種規律,才可能恰當地處理國家援助與村民“自助”的關系,村民物質需要與文化需要的關系,以及農村眼下的迫切需求與歷史發展方向之間的關系。

          中國農民貧窮,從根本上講,不是因為國家政權的“下沉”,不是因為基層政權的,不是因為“權利”被剝奪,不是因為農民稅費負擔過重,不是因為城市的剝削,更不是因為農村缺少“基礎設施”。中國農民貧窮,有五大根本原因。

          1、制造的產品已取代養殖和種植的產品,成為人類財富的主要來源。農業已成為“產業”。占人口10%以下的農戶,用機器耕作遼闊的耕地,方能獲得城市普通人家的收入。

          2、中國農村人口過多。農村人均耕地少,構成“自種自食”的自然經濟,一半農產品不進入市場,而是供農民自己消費。自種自食的自然經濟是我們時代最落后的一種生產方式。在工業時代,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拒絕自種自食,養牛的也得買牛奶喝,對鮮奶進行衛生消毒和包裝的是專業工廠。因為引進了土豆、玉米、白薯,清朝的農村人從一億上升到四億,自由小農經濟的成功達到了頂峰。今天,中國在冊的農村人口高達九億,包括將近五億農業勞動力。盡管農業技術在飛速進步,耕地總量卻是固定的,因此,農業領域的勞動積極性空前下降。

          3、組織社區合作非常艱難。人們獨立自由,不肯合作,習慣以出工不出力、“搭便車”來抵制合作組織。中國農民家庭的經濟獨立和人身自由有兩千多年歷史,自足、獨立、自私、散漫、無組織無紀律的生活方式構成了“鄉村中國”的“基因”,與工業時代嚴密的組織化生產格格不入。

          4、市場機制摧毀不肯合作的小農。小規模家庭農業無力應付市場上變動不居的成本和銷售價格,無力適應市場機制對規模效益的要求,更無力聯合起來建立非農的產業。所以,農村整體淪落到破產的邊緣:一部分農民陷入絕對貧困,大多數農民陷入相對貧困,農村與城市的鴻溝急劇擴大。市場經濟是事實,是農村衰落的原因,而不是挽救農村的手段。不組織起來合作,農民就無力適應市場的殘酷競爭,就只能淪落為21世紀里自種自食的“自耕農”。

          5、衰落的農村導致農民萎靡的精神。在市場條件下農村經濟的衰敗,以及中國一些農村政治政策方向上的失誤,導致

          了農村基層原有社區組織的潰敗。農村基層社區組織的潰敗,導致了農村文化的衰敗甚至倒退。在繁榮的城市面前,農村人的精神和自尊遭到了嚴重的打擊,在精神和文化上更加衰落,甚至墮落到求助傳統迷信。文化垮了,就更加一無所有,就使農村人更難組織起來,更難應付時代的挑戰。中國農民處于無組織狀態,

          總之,我國現在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處在探索階段,遇到的困難只是暫時的。我相信在黨的政策指導下,通過農民的勤勞勇敢地奮斗拼搏和積極主動地真抓實干,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農民階級必能克服種種困難,中國的農業必將呈現一片艷陽天。

          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篇8

          引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任務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為改變廣大農民群眾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水平,國家曾建設性地提出建設具有新時代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隨著國家的發展和經濟建設,科學發展觀深入人心,在國家的領導下新農村建設工作陸陸續續在全國各地開展,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然而事物的發展都具有兩面性,因而需要我們要對其進行全面的實踐調查再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實踐目的:

          深入農村,熟悉農村,體驗生活,感受發展。通過親身融入,切身體會,豐富寒假生活,并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激發自身關注社會民生的熱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認知力。在進行社會考察調研的同時還能增強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實踐內容:

          從經濟,政治,文化三大方面了解家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現狀,以及在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不可避免的一些問題。

          實踐過程:

          通過和家鄉農村相關的基層干部人員的交談,了解家鄉政治的進步;通過切身體會家鄉農村的節日氣氛,感受家鄉文化的繁榮;通過親眼所見家鄉的新農村面貌,座座樓房建起,條條公路修成,人人歡歡喜喜,體會家鄉經濟的發展。然而,在家鄉新農村建設的同時,不可避免的帶來了破壞,如大量耕地被占用荒廢,鄉土文化景觀被毀壞,傳統民俗被淡化等等。

          實踐結果分析:

          一、黨的基層建設更加牢固,民主制度得到落實

          我在和基層干部的交談中了解到,自新農村建設以來,民主制度得到了落實。比如,基層干部的選舉實行全民選票制度,每個公民都有選擇自己心目中最合適的當家人的權力,“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則更加得到體現。近幾年,我們這些大學生去當村官,更多的是國家考慮農村知識分子少,這樣做不僅可以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引進農村,帶領農村走向新的發展,不斷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從而響應國家的號召,而且還能鍛煉當代大學生的吃苦耐勞的能力,讓他們了解農村發展的不易,從而激發自身關注社會民生的熱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認知力。民主制度的發展為美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完備的政治保障。

          二、相關民生政策的出臺,讓惠民更加明確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出臺解決了以前農民的“看病難”問題,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籌集資金為每人每年30元,主要由農民個人自愿繳納,地方財政補貼,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三部分組成。近幾年,村衛生室的建立,藥物品種增多,實行藥物“零差價”政策,更是解決了農村“缺藥少藥”以及“藥物貴”的問題。

          國家出臺的“三農”政策讓農民生活得更好;農業稅的免除,“農業補貼”政策更是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農業生產連年取得大豐收。另外,在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措施中有一項為:為年齡低于16周歲的獨生子女家庭辦理獨生子女光榮證(當然是以自愿辦理為前提),擁有此光榮的家庭每年可以獲得一定的資金補貼(直到子女年滿16周歲),當他們的父母年滿60歲時,更是享有國家的保障,這一政策雖然在當前的惠民不明顯,但從村民積極響應政策的實行的情況來看,村民養老有了保障。

          新世紀以來,國家出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相關政策一條又一條,為我們家鄉的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三、政府加大投入,合理規劃,農村有了新面貌

          政府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合理規劃等多方面措施,加強鄉村公路網建設。農村公路是公路網的基礎,是農村地區最主要甚至唯一的運輸方式,是關系到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關系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設施。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總體規劃的有機組成部分,農村公路的建設是很重要的。農村公路發展了,農村運輸條件和投資環境就改善了,能促進農村生產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可以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改善村容村貌。隨著公路的建設,沿著公路建起了座座樓房,家家住進了新房,高高興興過著新年。

          四、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破壞

          亂砍濫伐樹林,開山采石,為建造房屋提供材料,從而導致水土流失,自然資源枯竭,破壞農村生態環境,并未將來的農業發展埋下隱患;修路,建房大量占用耕地,導致農業用地不足;進行新農村建設,對農村進行改造,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讓人難以釋懷的是,“由于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基本上在農村,文化的多樣性也在農村,如果建設不當,很容易對其造成破壞”。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在開發利用的名義下進行的建設性破壞和保護性破壞!皩υ鷳B的鄉村,按照現代人的審美口味加以改造,傳統的民間手工技藝,被大量機械性復制,從表面上看似乎是繁榮了這個項目,其實是對文化遺產的'一種極大傷害!迸f的村子拆掉了,新的村子出現了,承載這個村莊歷史文化記憶的載體也隨之灰飛煙滅了。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農村里原生態的趕集、廟會等傳統,正隨著建設的深入在慢慢流逝。

          五、新農村建設也存在一些現實問題

          青少年大多外出務工,村中剩下的多為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建設新農村缺少主力軍;絕大多數農民的綜合素質不容樂觀,農民思想較保守,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新農村的要求差距甚遠;村農業總體上還是粗放生產,農作物種植和副業養殖過程中,仍以零散種養為主,尚未形成集約效應等等。

          六、新農村存在的一些客觀問題

          雖說新農村的房屋價格不是特別的高,但是對于收入甚微的農民們來說無疑不是一筆巨大的資產,要讓他們心甘情愿的搬出住了幾代人的老家,花錢住進新農村,這又有巨大的挑戰。另外,新農村是聚集在一起的,一個鎮,一個村農民都是分布在各個地區的,假使農民們真的搬進了新農村,那原來留在老家的許多耕地就會由于無人耕種而荒廢,就算去耕作,路途的變長又無疑會成為一種負擔,會大大的打擊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新農村建設好后,一個地區聚集的人一下子增加了不少,人口的聚集必然會導致一些社會問題,一旦鄰里發生一些爭執,是否應該有一些類似于社區的專門的居民委員會進行協調。人口聚集后,相應的基礎設施是否能跟上,是否能配套建設一些休閑設施和娛樂場所,或者一些日常的商鋪以便居民們購買日常生活必須品,以及相應的醫療機構等。

          另外,新農村建設后對當地的生態又會造成怎樣的改變,生活中產生的垃圾是否還會像以前在農村一樣隨手亂丟亂扔,能不能像城里社區一樣集中打包,統一處理。住進新農村后,居民的素質能不能跟得上,這又無疑是一大問題。

          建設新農村是一個很好的舉措,為了更好地讓農民朋友們得到真正的實惠,享受時代發展的成果,就必須完善政策,考慮各方面的問題并想好解決措施,只有這樣,新農村的建設才會真正意義上的發揮它應該發揮出的作用。

          實踐總結: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們了解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地位,黨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以及村民的努力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作用。而且,這次實踐活動讓我們體會到了家鄉新農村的獨特風味,豐富了我們的寒假生活,我們真切地為家鄉的發展而感到驕傲。同時,我也知道了國家實行各項政策措施的不易與艱難,不僅要狠下心花大價錢來進行建設,同時還要考慮各樣的問題以及顧及各方的感受,只有做到了面面俱到,才能更好地使政策得以順利實施,工作順利開展。

          “少年富,則中國富;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強,則中國強”,我現在只有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積累知識財富,才能在國家的經濟建設中出一份力,幫助自己的祖國變得更加強大!

          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篇9

        城鎮化涉及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民生活方式改變等諸多方面,而這些方面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實現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需要處理好農村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的關系。近年來,北京市先后出臺一系列統籌城鄉發展的政策和措施,不斷加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工作力度,努力破除二元結構對郊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有力地促進了郊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京郊城鎮化進程的主要特點

          郊區城鎮化進程加快。從郊區農業人口和城鎮人口的變化看,1980年―1990年,郊區農業人口由375.3萬人增長到392.1萬人,說明當時的城鎮化進程緩慢,帶動郊區農民轉移的作用不明顯;1990年―1995年,郊區農業人口開始減少,1995年為373.4萬人;2005年,農業人口進一步減少到300.5萬人。其中,2000年―2005年平均每年減少9.26萬人。這說明,“十五”時期以來郊區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農村人口轉移的速度明顯提高。

          郊區城鎮化與城市郊區化合流。合流的交匯點集中在郊區新城以及區位、經濟和環境等條件較好的小城鎮和部分農村社區。城市郊區化進程的加快,將對郊區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產生深刻影響。比如,城市人口擴散、城市高消費需求增加,會推動郊區第三產業、郊區生態農業和旅游農業的發展,進而推動郊區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結構升級和更多城鄉混合型社區的形成,帶動農村的舊村改造。

          郊區新農村建設進程與城鎮化進程合流。近年來,北京郊區出現了一種新的城鎮化模式――原地改造型和環境整治型,也就是一般農村的舊村改造或環境整治。這種城鎮化雖然沒有較明顯的經濟及人口轉移和集聚趨勢,但通過舊村改造、基礎設施和環境衛生條件改善等,使農村面貌得到根本改觀,讓農民享受到城市文明成果、開始向城市生活方式轉變。從廣義上講,城市化的最終結果不是使所有的農民都集中到城市,而是讓居住在農村的農民也能享受城市文明成果。這種城鎮化不屬于傳統的城市化范疇。由此可以看出,郊區城鎮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進程呈現出合流趨勢。

          京郊城鎮化面臨的主要問題

          郊區農民城鎮化轉移和非農就業轉移滯后。1980年―2005年,北京市農業戶籍人口總數由375.3萬減少到300.5萬人,減少了74.8萬人;而全市城鎮人口則由521萬人增加到1286.1萬人,增加了765.1萬人。郊區農業戶籍人口減少數只占全市城鎮人口增加數的9.8%。這表明,北京城市化率的提升主要是由外埠進京人口實現的,本市郊區人口轉移所占的份額很小。1995年―2004年,農業生產總值占郊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2.6%下降到10%以下,但同期郊區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村勞動力僅從40%下降到31.8%。這說明,郊區勞動力就業結構調整仍然滯后于產業結構調整。

          郊區二、三產業集中不夠,區縣城集聚力不足。郊區企業數量大,但單體規模小、布局分散。由于歷史原因,大部分企業分散在鄉鎮或村所在地,無法形成城鎮集聚效應。工業集中程度低,造成區縣城經濟規模小和集聚力不足,在郊區城鎮化進程中難以發揮主體帶動作用。區縣城第三產業升級緩慢,教育、衛生、文化、科技發展水平明顯低于中心城區。

          小城鎮缺乏產業支撐,不能有效帶動當地農民轉移。目前,京郊小城鎮核心區的大多數村莊尚未完成由傳統農村向現代城鎮社區的轉變,缺乏強有力的產業支撐,不能形成對外圍村莊的集聚和輻射效應。

          郊區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益服務設施不足,社會事業發展滯后。郊區環境衛生、飲用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影響郊區城鎮化進程;郊區一般農村地區社會公共產品的.供給滯后于城市,教育、衛生、文化、科技、體育等資源的占有率偏低;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農民社會保障水平亟須提高。

          協調推進郊區城鎮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

          北京郊區的新農村建設是和郊區城鎮化進程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應當統籌兼顧、協調推進。

          統籌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結構轉型。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的本質都是郊區經濟社會調整轉型。在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加快的背景下,北京郊區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必然是郊區經濟和社會結構全面調整轉型的過程,是現有的村莊逐漸向被動城鎮化、主動城鎮化、亦城亦鄉的混合型社區以及現代農業農村社區分類演進的過程。郊區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農民的市民化和向二、三產業轉移就業、村莊的整治合并等,都是這一進程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在一定意義上說,社會結構調整過程同時也是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二者互為條件。只有將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與社會結構轉型統籌安排,加大包括規劃、土地、社區組織(鄉村兩級的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等方面的綜合配套改革力度,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才能保證城鎮化進程健康發展。

          統籌城鎮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城鄉一體化是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共同目標。對于郊區整體現代化進程而言,加快郊區城鎮化進程和推進新農村建設只是起點和側重點不同的同一過程,二者殊途同歸。城鄉統籌是措施,城鄉一體化是目標。城鎮化進程如果不能解決農民的就業和轉移問題,不能使農民享受改革發展和城市文明的成果,就偏離了正確方向;新農村建設如果沒有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機制的保證,沒有城鎮化進程的帶動,也難以收到預期效果。因此,應把北京郊區的城鎮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統籌兼顧、協調推進。

          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篇10

          一、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現狀

          1、信貸供需不適應新農村建設。

          一是需多供少。據權威專家測算,未來5年,新農村建設農民年人均需資金投入1700元—4900元,以最低標準1700元和80萬人計算,每年約需新農村建設資金14億元。全縣金融系統累放貸款為3.4億元,其中農村貸款1.2億元,遠遠無法滿足新農村建設資金的需求。如楓林鎮花塘村按新農村建設規劃共需建設資金600萬元,農村金融部門目前為止,沒有實質性參予到建設當中。

          二是流多回少。郵政儲蓄存款余額4.7億元全部上存,其它各類商業性銀行都有資金上存或外流現象。止末,全縣銀行存款余額27.89億元,其中,農村存款17.4億元;全縣實際投放不足5億元,僅占存款的四分之一,從存貸差可以看出,__縣資金外流至少在11個億以上。三是取多予少!叭r”資金總需求為15億元,農信社當年的信貸資金凈投放為3650萬元,僅占總需求2.53%。如,黃顙口鎮三洲村七組人口418人,有330人入股,入股人數達80%以上,享受農金支持的僅占17%;該村村民周妹,下崗后,回鄉創辦養豬廠,當年盈利全部存入農信社,因生豬市場價格下跌,資金周轉困難,她多次找上金融部門申請貸款,由于缺乏抵押品,沒有獲得信貸支持,以致該企業面臨倒閉。

          2、信貸結構不適應新農村建設。主要表現為“三放三不放”。

          一是放小不放大。主要是抓農戶小額貸款,而放掉大額農業發展項目資金投放,農業信貸資金供給與農業產業化發展不相配套的狀況已制約著農業生產水平的總體提升。農信社對全縣4萬余農戶發放了貸款。其中,2萬元以下的占77%,2—5萬元占17%,5—10萬元占4%,10萬元以上僅為2%。

          二是放短不放長。主要以短期貸款業務為主,忽視了中長期農業基礎設施項目、科技開發項目等的投入,貸款周期短的制約,已不能滿足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的廣泛需求。抽樣調查的木港、楓林、龍港、富池、大王五個鄉鎮,1年期限以內的各類貸款占貸款總量的98.4%;1年期限以上各類貸款余款僅占1.6%。

          三是放熱不放冷。如__縣農業銀行,從至今,對一些工業企業、房地產開發、消費性按揭等的貸款較熱的項目累計累計3億元,對“三農”的貸款投入累計不足200萬元。其他金融部門重城輕鄉、重消費領域輕農村項目建設的經營思路,也嚴重制約了對新農村建設資金的投入。

          3、信貸環境不適應新農村建設。主要表現為“三好三不夠好”。

          一是大環境好,小環境不夠好。近年來,為解決“三農”問題,國家各項支農、惠農金融支持政策較多,而地方金融部門信貸資金直接投放農村建設的領域窄、數量少。加之相當部分鄉鎮重視項目資金,忽視信貸資金,導致金融對農村支持“袖長手短”,政策無法得到較好貫徹。

          二是軟環境好,硬環境不夠好。據不完全統計,__縣每年打工收入在6億余元,每年上級對農村轉移支付、各項?畹荣Y金1億余元,為農村金融業的發展提供巨大商機。而目前__縣鄉鎮一級金融機構只有農信社一家,比較邊遠的5個鄉鎮連一個網點也沒有,并且城鄉無法進行電子匯兌核算,資金結算極為不便。加之新農村建設全面實施,農村資金流量將會更大,農村金融機構根本無法承載。

          三是點上環境好,面上環境不夠好。在爭創湖北省最佳信用縣活動中,__縣先后推行了“群體信用”、“規模定貸”、“農戶聯保”等信貸模式,試點鎮、村信用環境大大改善。如大王鎮柯畈村原是有名“借貸不還”村,全村52戶村民拖欠信用社貸款達27.4萬元,在,該村43戶村民主動全部還清貸款本息,并被評上信用戶,既獲得了政府專項豬欄支持款,同時每戶在信用社辦理到5000—10000元的貸款購回仔豬,到9月份,戶均出欄10頭以上,人均增收2132元,該村現已成為全縣有名的“養豬專業村”。但是,面上少數農戶只借不還、還息掛本、欠本拖息等現象仍然存在。如楓林鎮農信社累計發放貸款1049萬元,收回貸款700萬元。

          二、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

          1、農銀互動不夠是直接原因。

          一是思想認識不夠。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也是農村金融部門加快自身發展的有效載體。然而,當前金融部門認為農村投入是周期長、效益差、風險高,經營思路基本是傾向投資短、見效快、效益高的工作項目;部分農民則認為新農村建設資金大部分由國家無償投入,將金融信貸資金也視為國家政策扶持資金。認識上的偏差直接影響了農銀對資金供需的`溝通、影響了農銀關系的和諧發展。

          二是金融政策宣傳不夠。從調查的情況看,木港鎮棗園村胡受組150戶農戶,了解金融信貸政策的不到10戶,目前,該村僅有2戶在信用社辦理貸款,宣傳不夠直接影響了信貸投入,影響了農業項目的開發和資源收益的共享。

          三是農銀協作不夠。雖然__縣開展創建“信用鄉鎮、信用村組、信用農戶”的“農村信用創建”活動已初見成效,但真正農銀協作的份額仍然不高,貸款農戶占比較小。加之,農村金融機構為適應股份制改革,大幅撤并營業網點,而新農村建設涉及的各類資金較多,因網點太少,缺乏互動載體,導致農村資金異地存儲和外流現象嚴重。農銀互動不夠,致使金融信貸在農村很多地方是“空白”,直接影響了農村金融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2、支農體系不全是重要原因。

          一是政策性銀行功能單一。__農發行只承擔農產品(糧棉油)政策性收購資金供應的任務,對商業性經營業務從未開展,而隨著農產品購銷市場化步伐的加快,國有糧油企業的經營空間將縮小,糧棉油收購貸款的業務量也會大幅下降。而對于急需政策扶持的農業基礎設放建設、農業產業化開發,農業科技項目推廣、農副產品的深加工等卻得不到應有的政策性金融支持,農業發展銀行沒有發揮其政策性支農的作用。__縣農發行1997年貸款在6000萬元,年貸款僅3000萬元,全部為農產品收購資金,這種不完整的政策性信貸業務,與新農村的生態建設、公用設施建設要求不對稱;

          二是農業銀行功能錯位。隨著改革進程的加快,__農行的市場定位逐步從農村轉向城市,從農業轉向工業,主要支農功能體現在扶貧貸款方面,而扶貧貸款的扶弱性與商業銀行效益最大化經營之間相矛盾,扶貧貸款在撬動“三農”困局上功能完全消失,力度大大減弱。

          三是農信社力不從心。農信社盡管是農村金融的生力軍,但同時也是金融體系中的一個“弱勢群體”,由于農村貸款周轉慢、季節性強、業務分散,在建設新農村的高潮中更顯單薄,對涉農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根本沒有力量去應對。這些問題勢必會導致農村金融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雙重窘境。

          3、金融政策不活是根本原因。

          一是信貸審批權限過于集中。單筆發放萬元以上的貸款由省級分行審批,萬元以下由地(市)分行審批,縣級支行只有信貸申報權,農村金融機構實際上已經成為變相的吸存窗口,造成了農村信貸規模逐步縮減。

          二是利益與服務位次互換。信貸風險小、收益高是現代金融企業的追求,而農業在金融中被視為是“弱勢產業”,最大化目標與扶弱性之間的矛盾,農村資金“非農化”,必然導致金融部門慎貸、懼貸,使飽受資金短缺的農村發展資金缺口更大。

          三是信貸手續過嚴。目前,縣級金融部門信貸業務主要放在抵押、質押的傳統信貸模式上,而農村貸款的主要問題是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土地、房產等農民擁有的財產均不能做抵押;小組聯;蛐☆~信貸由于受額度的限制,只適用于小規模的生產農戶;盡管目前農村金融部門采取以信譽為物品替代抵押品,由于農戶評級缺乏統一的規范和規定文本,現實存在評定手續過于復雜,信貸人員責任過大,使這方面的業務開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約,農民貸款難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善。農村金融政策的局限性,加劇了資金供求關系的緊張,新農村建設將很難分享到金融改革和金融發展的成果。

          三、完善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對策與思考

          1、金融理念由傳統向現代延伸。在縣域農村經濟發展中要徹底打破農民“貸款難”和銀行“放貸款”的兩難現狀,理念革新是先導。

          一是變輕貸重存為存貸并重,強化支農意識。新農村建設離不開金融支持,金融發展也離不開新農村建設。相關金融機構應重新審視自身在農村金融服務中位置,定好位,用好錢,充分認識新農村建設帶來的機遇,搶占先機,樹立農村發展我發展,農民增收我增效的觀念,積極融入新農村建設這個龐大的金融市場,變“抽吸”為“供養”,在支持新農村建設中實現農銀雙贏。

          二是變守門等貸為上門送貸,強化服務意識。金融部門要根據新農村建設的資金需求特點,主動走向市場,尋找項目,打造支農品牌,有針對性地制定信貸營銷策略,積極培育新的貸款增長點;要正確認識農村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建立良好的金融服務體系,擴大有效的金融需求主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三是變風險掣肘為正面激勵,強化經營意識。在強化風險意識的同時,不斷完善風險控制和補償機制,讓風險承擔與收益相匹配。要建立金融投入的正面激勵機制,逐步消化各金融機構的政策性包袱,對金融支農投入大、服務優的機構政府予以利息貼補與獎勵。建立與財政、稅務、農業相關部門的協作與溝通機制,著力解決影響金融投入中的突出問題,研究服務當地經濟發展的金融措施,更好地支持地方經濟發展。

          2、服務品種由單一向多元延伸。新農村建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層次、個性化的。解決農村經濟主體的融資難題,不能簡單地把城市金融發展的模式照搬到農村,要根據農村實際制定區分城市行、農村行的發展策略。把政策性、商業性與民間性金融服務結合起來,不斷開發出新的個性化的服務品種。

          一是在貸款額度上,實行小、中、大額度并重。單一的小額農貸已不適應當前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民市民化的發展需求與消費趨勢。要通過“群體信用”、“規模定貸”、“農戶聯!、“合作互動”等模式,推行符合民情、迎合民意的授信額度。更多開辦新農村建設中的大宗農機具購置、農業種養大戶基地建設、農田水利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業務品種。

          二是在貸款期限上,實行短、中、長期并存。要按照農業生產規律和要求,合理制定貸款期限,確保農業發展資金“鏈”不中斷。同時可參照按揭貸款的方法,實行一次貸款,分期還款。三是在服務領域上,實行生產、流通、消費并舉。金融部門要樹立“小客戶、大市場”的經營理念,用銀團方式、銀聯方式、主戶聯營等多樣方式,積極支持農村現代物流業的營銷;支持發展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生產消費品連鎖經營;支持建立以集中收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新型營銷體系和農產品“綠色通道”網絡。四是在風險規避上,實行銀、民、保并聯。農業生產周期長、產出回報率低、抗御風險能力差等行業特點,迫切要求金融保險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減震器”作用。要研究出商業性保險與政策性保險相結合的有效機制,充分考慮到農民生產生活的需要和經濟承受能力,加大保險產品的創新力度,設計出有農業特色,受農民歡迎的農產品運輸、季節價格、災害減收等保險品種來,為農業生產和農村發展消災避禍,增資增效。

          3、農銀互動,由“點”向“面”延伸。要結合地方政府發展新農村建設規劃,重點選擇經濟基礎較好,發展潛力較大村鎮實施信用工程建設,以點帶面,不斷向四周延伸。要加大對農村扶貧龍頭企業和小康示范村信貸支持力度,拓展農銀互動的渠道和方式。

          一是整合金融資源,建立科學合理支農體系。金融支農體系應當涵蓋縣域國有商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社、農業保險機構,信用擔保機構和民間小額貸款擔保組織,允許農村信用社、農行、農發行區域內相互融資。要在積極拓寬農發行業務范圍、大力倡導農行重返農村市場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農信社改革,促進農信社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和經營機制的轉換,支持農信社做大做強;培育民間小額農貸組織,規范運行機制和操作規程,使之與其他金融機構之間形成合理分工、功能互補、群體聯動、有序競爭的格局。要研究農村郵政儲蓄資金回流政策,允許其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尋找資金增值點,保證農村郵政儲蓄資金服務新農村建設。

          二是發揮金融功效,培育更優更強信貸主體。要充分發揮金融投向的引導和扶植作用,深入調查研究,把資金投入到新農村建設項目中去。同時也要充分依靠政府在經濟建設中的引導作用,主動聯姻,建立健全信息互動和銀農協作洽談制度,把政策性投入與金融性投入鏈接起來,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提高經濟主體的組織化程度,把經濟主體由個體農戶做成集體農莊,由單個產業做成產業集團,做優做強。

          三是提高經營水平,增強金融支農的信心。各農村經濟主體必須自覺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誠信意識,提高駕馭市場的能力,建立公司加農戶的以工促農的長效運行機制,不斷改善金融生態,實現農銀良性互動,促進農村經濟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獲得可持續發展。

          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篇11

          這個寒假過的跟以往有很大不同,我第一次自主的做了一次社會實踐調查,是關于我們村近幾年經濟、文化、民生等方面發展變化的。第一次深入農戶、與村干部交流,感受頗深。在調查中,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我們村的巨大變化。同時,也看到了目前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通過這次難得的機會,我在得到社會實踐鍛煉的同時,也更進一步的了解了我的家鄉。

          首先是經濟方面,在前兩年,榮烏高速公路的`修建占用了我村的大量農田,因此,村與村民得到了相應的補償。因為當得水利條件差,農田灌溉不方便,所以每年農田收入不穩定甚至有嚴重歉收風險。而這種類型的補償每年都是固定的,所以村民都樂意接受。還有,近幾年工業園大批建設,既有占用土地補償又能吸引村里的大批勞動力,帶動了我村經濟的發展。另外,我村鹽灘承包年限去年到期,又有大筆承包費收入,因此,村里按人口每人千元的補助金。我村在土地利用方面,近幾年,糧食種植面積不斷減少,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不斷增多,尤其是棉花,有些農戶通過承包土地大面積種植棉花每年也有相當可觀的收入。另外,從前年開始,我村開始批放開發養殖區,我村的養殖業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例如生豬、肉雞等的養殖。因為有了較為可觀的經濟保障,我村各硬件設施也得到了較大提高。前年,我村全面翻修了全村街道,實現了全面硬化。去年,我村各主要干道全部安裝了路燈,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此外,還全面實現了電視信號數字化,讓村民看上了更多更清晰的節目。我村村民不再是單一種田,而且從事各種打工職業,實現了收入的多元化。村支書張春廷說,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里,我村實現了村民收入翻番的任務。

          在文化方面,我村去年加大了投入。建造了自己的籃球場、健身區。每天傍晚健身區都能看到老人的身影。我村還與鄰村聯合組建了秧歌隊、鼓樂隊、老年曲藝隊等,每逢較大的集會都會看到他們熱鬧的身影。在教育上,我村小學因資金不夠充足師資力量較弱,硬件設施跟不上人數少生源不足等原因與岔河小學合并雖然路途比以前遠了些,但讓孩子接收到了更好更全面的教育。同時村里也越來越重視義務教育,努力確保每個適齡兒童按時入學,加大與學校溝通,盡量減少輟學人數。

          在民主建設上我村也開始了落實行動,不再是以前的空頭支票。設立信訪舉報箱,有專人負責,每天清查一次,作好記錄,并及時與村領導溝通。村務公開欄切實認真的張貼村內財務開支、政策動向、上級指示等,讓村民盡快了解到。

          經過全村人的努力,近幾年我村取得了可喜的發展,并在20xx年被評為“文明村”。但是,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

          大量修路建廠房,占用了大批土地,導致農田面積銳減。另外,工業園快速發展,在帶來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空氣、水等環境污染。水利設施不完善,農業灌溉不方便,人畜飲水有時困難。在文化、民主等方面人民群眾積極性不高,認識不夠。各種政策落實體系還不完善,許多舊老觀念仍存在與村民之間,這對經濟文化發展帶來一些障礙。在醫療衛生發面,雖然有自己的醫療室,但是人手不足,硬件設施條件差,醫護人員素質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村民就一直病難的問題依然沒有徹底解決。

          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中,我感受到了家鄉的發展變化與存在的問題。只要全村村民同心協力,迎難而上,發揮優勢,保持發展,克服不足,解決問題,從實際出發,相信今后的家鄉會跟美好。

          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篇12

          調查主題

          關于我的家鄉——“新農村”建設

          調查目的

          第一,寒冷的寒假好不容易過了,轉眼到了報到注冊的日子,且說報到注冊不是什么難事,可定要人手奉上一份寒假調查報告。沒怎么調查,就按所思報告一下,好解報到之圍。

          第二,作為大學生的我們不光要在學校好好學習,在學校外面的日子更要了解社會、關注當前各種情勢,作為連在學校都不能好好學習的本人,只得更用功去親近社會(不論大。,以便不被社會遺棄。

          第三,新農村好啊,大家吃飽了、喝足了、玩樂了、長胖了……值得稱頌!

          家鄉社會現狀

          第一映像:當然是指這次回去的第一映像。歸心似箭(雖然不知道歸哪)的我,在車上看到家鄉的.大致顯然失望了——農村始終是農村!

          調查總結

          首先,政策好了,社會進步了,終于有空來關注農村了,我們農村人也就有干勁了。

          其次,經濟發展了,中青小一代的思想也慢慢跟上腳步了,老人雖然離這進度還差一段。

          第三,腦筋活、能干的人在“新農村”政策下的農村也容易發財了,肯干的人也慢慢向富裕邁進了,農村的貧富差距也漸漸朝大腳步邁開了。真希望農村人和城市人的概念會慢慢消失,即使不能,農村人也要成長為富有的農村人。

          xx工程職院

        ***班***譚

          20xx年3月1日

          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篇13

          1、前言:

          1.1調查背景:

          隴腳鄉月亮河村、補雨村分別是省、市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月亮河村有9個自然村寨、10個村民組、488戶、1892人,隴腳大寨是該村的村民組之一,布依族占全村總人口的90%以上,緊靠布依文化生態園,屬鄉一類扶貧重點村之一。全村農用地面積5521.6畝,其中:水田3862畝,旱地1659.6畝。村內無任何工業企業,農業仍為傳統農業,空氣、水體和土壤均未受污染,有發展生態農業的最佳優勢。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種植業,部分來源于外出務工收入、養豬、河內養鴨和林下養雞。補雨村有9個自然村寨10個村民組、482戶、1917人,石頭寨是該村的自然村寨之一,布依族占全村總人口70%以上,緊靠布依文化生態園。作為全省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之一的月亮河村,通過各級的大量投入,硬件設施有很大的變化,但離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要求還有很大距離,和其它新農村建設示范點比還有很大差距。

          1.2調查目的: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的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月亮河村和補雨村是省、市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這幾年來初步取得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與不足,離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要求還有很大距離,和其它新農村建設示范點比還有很大差距;谶@些問題我們做一個調查,主要取得隴腳鄉新農村建設取得成效的相關數據,并分析它存在哪些不足與其原因,需要做哪方面的改善。通過對隴腳鄉政府的相關部門進行調查和查閱資料,并取得月亮河村和補雨村新農村建設所取得成效的相關數據。通過走訪當地農戶,切實獲得當地農民收入及生活狀況等一手資料。

          1.3調查方法:

          1.3.1調查地點:貴州省六枝特區隴腳鄉

          1.3.2調查時間:20xx年7月29日——7月31日

          1.3.3調查對象:月亮河村和補雨村農民

          1.3.4調查樣本:隨機抽樣50戶,月亮河村抽取25戶,補雨村25戶。

          1.3.5調查方法:

         、佾@得隴腳鄉新農村建設的統計資料。

         、谧咴L當地農民,填寫調查問卷。

         、叟臄z照片

          2、新農村建設開展情況:

          2.1月亮河村黨支部、村委會圍繞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按照“依法治鄉、科教興鄉、旅游富鄉、生態立鄉、文化強鄉”的發展思路,充分利用月亮河村的豐富資源,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2.1.1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大力發展林下養雞、種草養鵝等項目

          ①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產增收。20xx年底到20xx年5月,通過“訂單農業”的方式,成功實施了70畝的優質馬鈴薯種植。之后又實施100畝的蔬菜種植,先后種植了黃瓜、西紅柿、無筋豆、棒豆、蘿卜等,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積極帶動了月亮河村生產的發展,使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使群眾感受依靠土地,合理利用土地,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氛圍。

         、诜定畜牧養殖業支柱,推進后續產業發展步伐。月亮河村在發展畜牧養殖業上,采取了以穩步推進生豬,積極發展禽類,繼續把畜牧業發展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和后續經濟支柱來抓。成功實施了林下養雞、種草養鵝、養鴨等項目。目前,7萬元的養鴨項目已實施結束,飼養農戶達20余戶,現飼養的鴨子已全部出欄,產生了一定的效益在加大畜牧養殖業發展的同時,充分利用附產物,發展沼氣和作為其他種植業的肥料,發展如經果林、糧食等后續產業。

          2.1.2圍繞村容整潔,抓好村容村貌治理

         、偻瓿捎商貐^建設局具體實施的隴腳大寨房屋脊梁改造17戶,投資約18萬元;完成高潮、隴腳大寨、滕家寨等3個自然村寨的道路硬化約17000平方米,投資近18萬元;建成8個蹲位的公廁1個,改造農戶廁所50個100個蹲位;修建沼氣池34個,補助資金近30萬元;在隴腳大寨修建垃圾池2個;修建進組公路3.5公里;茅草房改造20戶;種植優質梨240畝,12萬元;種植麻竹280畝,6.92萬元;清理隴腳大寨水井2口,完善了隴腳小寨、巖腳寨的水井和修建了水池,解決了800余人的飲水難問題。

          2.1.3圍繞鄉風文明,努力改善基礎設施建設

          爭取六枝工礦集團30萬元用于修建月亮河村精神文明活動中心。改建學校1所,投資近49萬元;制作《村民行為規范》、《文明衛生公約》等進行張貼宣傳。從正月初一到正月三十,月亮河村和“涼都·月亮河夜郎布依文化生態園”園區內開展了一系列的文娛活動,如、布依族的“油團”節、背媳婦跑長廊、丟花包、丟銹球、大力士抱沙包比賽、辨手腕、籃球賽、傳統歌舞表演賽等,不斷地豐富群眾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2.1.4圍繞管理民主,抓好村級村務公開工作

         、僖皇羌訌姶濉皟晌卑嘧咏ㄔO,增強凝聚力、向心力。對村支兩委班子成員進行了充實調整,配備了一名村黨支部副書記,專門協助支部書記抓支部工作。有力地加強了村級班子建設,在經濟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核心作用。

         、诙欠e極實施村務公開工作,及時調整了村務公開領導小組、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按照“群眾關心什么、要求什么、就公開什么”的原則,按期進行村務公開,做到“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確保群眾滿意。

          3、調查問卷分析

          3.1統計信息:

          ①共發放問卷50份,有效問卷47份。

         、诿繎羝骄丝诩s6人,每戶人均耕地面積約0.76畝,家庭年總收入10779.79元。

         、垭]腳鄉家庭年總收入分布圖(單位:元)。

          由這個直方圖我們可以看出隴腳鄉家庭總收入的分布狀況:19%的農戶家庭年總收入低于5000元;5000~8000元的農戶較多,占37%;這說明隴腳鄉的農民收入水平總體不高,年收入8000元以下的占了56%。而也有9%的農戶家庭年收入在30000以上。經調查,這部分家庭的收入較高是因為有包括2個以上的家庭成員外出務工。

          ④家庭最高學歷分布餅圖:

          圖三:

          宣傳不夠,使農民對新農村建設認識不足,參與的主動性不夠,延緩的新農村建設的速度。

          ②由于當地村民的經濟條件差,加之上級建設資金有限,新農村建設規模不大,未達到預期的效果,距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很遠。

         、塾捎陔]腳鄉以農業為主,但農業環境不算很好,加之沒有鄉鎮企業,很難吸引投資。因此,缺乏建設資金。

          ④外出務工的農民逐漸增多,存在勞動力不足,建設新農村的生力軍減少。

          附錄:

          隴腳鄉新農村建設調查問卷

          尊敬的農民朋友:您好!我們是西南大學智力支鄉小分隊,正在做一個關于新農村建設的農業調查。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點時間幫助我們完成這份調查問卷。我們全體成員衷心地感謝您的支持!

          一、農戶基本情況:

          1、住址。

          2、家庭人口 人;勞動力 人。

          3、家庭年收入 元;人均收入 元。

          4、家里的耕地面積 公頃;人均耕地面積 畝。

          5、家庭成員中的`最高學歷( )

          A、大學B、高中C、初中D、小學E、不識字

          6、家庭主要經營的農業有哪些?(按比重大小順序排列,比重占最大的在括號內填1,其次填2,依次類推。)

          A、糧食作物種植( ) B、蔬菜種植( ) C、果林種植( ) D、家禽養殖( ) D、水產養殖( )

          7、家庭收入主要來源:

          (1)種植糧食作物 元;

          (2)種植蔬菜果林等經濟作物 元;

          (3)養殖 元;

          (4)財政補貼 元;

          (5)其他 元;

          8、家庭成員外出務工有人,他們是( )〈可多選〉

          A、配偶B、兒子C、女兒

          9、您家里的勞動力( )

          A、缺少勞動力B、有剩余勞動力C、不少也不多

          10、你家里的主要開支是( )〈可多選〉

          A、日常消費品B、農業投入C、修建新房或購買家具D、子女的學費

          11、您對子女上學的態度( )

          A、非常支持,能考上大學最好B、比較支持,能上到高中就行C、支持,上到初中就行了D、不支持,上學無用,不如外出打工或留在家里務農

          二、關于新農村建設的相關問題:

          1、您對新農村建設的政策( )

          A、十分了解B、比較了解C、不太了解D、不了解

          2、您對新農村建設的態度( )

          A、很積極B、比較積極C、不太積極D、不積極

          3、對于政府實施的有關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和措施,您的態度( )

          A、非常的支持B、有一些不合理,所以不太支持C、不了解有什么政策D、我不關心

          4、您覺得村里開始新農村建設以后,家里的收入( )

          A、增加很多B、增加比較多C、增加不太多D、沒有增加

          5、您認為現在農民的稅費負擔( )

          A、還比較重B、一般C、比較低D、沒有負擔

          6、村里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您覺得有明顯改善的基礎設施是( )

          A、道路B、水利設施C、供水設施D、供電E、廁所

          7、您認為村里修建養老院( )

          A、非常有必要B、時機還不成熟C、沒有必要

          8、您認為村里修建休閑的活動場所( )

          A、非常有必要B、時機還不成熟C、沒有必要

          9、您認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 )

          A、對生活幫助非常大B、有一定的幫助C、報銷額度太低,幫助不是很大

          10、在政府的扶持和補貼下,您最愿意經營( )

          A、糧作物種植B、蔬菜種植C、果林種植D、家禽養殖D、水產養殖E、外出務工

          11、您認為開發月亮河旅游景區對農民增收( )

          A、有很大的促進作用B、有一些促進作用C、沒有什么作用

          12、自從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您覺得村里的環境衛生( )

          A、非常的整潔干凈B、比較整潔干凈C、沒什么變化

          13、您認為新農村建設以來,你的生活質量( )

          A、得到很大的改善B、有一些改善C、沒什么改變

          14、您認為本村的新農村建設是否取得成效及您的滿意程度( )

          A、成效很大,我非常滿意B、成效比較大,我比較滿意C、成效很小,我不滿意

          15、您認為您們村的新農村建設還存在哪些不足,您希望得到改善( )〈可多選〉

          A、政府對農民增收的引導和扶持力度不夠

          B、對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

          C、對農民的宣傳和培訓還不夠

          D、農村基層民主建設還不夠

          E、存在一些干部沒有落實新農村建設的政策

          F、一些新農村建設的政策不是很合理

          G、基礎教育普及程度還比較低

          16、您希望政府能夠實行的政策有( )〈可多選〉

          A、提高種植農作物的補貼

          B、限定農產品最低收購價格

          C、提供長期,大額的貸款

          D、對購買農藥化肥等農資進行補貼

          E、加大對灌溉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注:考慮到一些專業術語和農民朋友有可能不識字的問題,該調查問卷需要調查員向調查對象做出解釋使他們理解問題,并代其填選答案。

          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篇14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支農惠農政策,擴大農村信貸投入,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同時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增強農民信用意識、改善農村信用環境和融資環境、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做好農村金融工作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近年來,縣聯社緊緊圍繞服務三農和縣域經濟發展的職能定位,大力推廣小額農戶貸款,開展信用農戶評定、信用村鎮創建活動,有力的推動了縣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信用環境的改善。筆者現就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情況,做簡要的調查和分析。

          一、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現狀

          (一)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情況。

          (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的主要作法

          1.確定總體思路和工作目標

          縣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全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意見》,明確了建設農村信用體系的總體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以征信系統為載體,以信用評價為手段,以構建激勵懲戒機制為重點,加大政府組織推動和農村信用宣傳力度,按照先易后難,穩步推進,改革創新,支農惠農原則,為全縣農戶和鄉鎮企業普遍創建信用檔案,積極推進信用戶、信用村建設,探索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和擴大農村信貸支持的有效方式,以此促進海南省農村經濟金融的協調發展。總體目標是: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初步形成信用宣傳、信息征集、信用評價、信貸支農的農村信用體系框架?傮w思路和目標的確立為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建立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建立了政府主導、央行推動、農信落實、社會參與的協調聯動工作機制。成立由聯社主任為組長,各信用社主任、信貸人員為成員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實施小組,統一組織領導和協調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負責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戶的創建和具體實施。創新信貸產品,增加農村信貸投入;制定具體配套支持政策,主動運用評價結果,出臺激勵懲戒措施;依據農戶基本狀況、自有資產、誠信記錄、經營能力及項目等情況逐戶建檔,并建立數據質量責任制和數據定期更新機制。積極推廣應用農戶信用信息數據庫和農戶信貸評分系統,創新農戶信貸管理體制,主動打造新型信貸業務管理流程。

          3.夯實基礎,穩步推進、分步實施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項系統工程,對廣大群眾來說也是一項新事物。因而工作上夯實基礎,穩步推進、分步實施。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輿論。為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提升民眾信用意識,打造誠信,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標語、報紙等公共輿論工具加大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宣傳和引導力度,突出宣傳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目的意義、評定標準、程序步驟等有關內容。使廣大農戶充分認識到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的重要意義,提高自覺采集信息的積極性。并采取以農村包圍城市的宣傳策略,先后舉辦了三期征信知識培訓,對全縣180個農村村委會的村支書、村長進行全員培訓。

          二是建立激勵和懲戒機制,引導農民積極主動建立個人信用檔案。根據對農戶的評價結果,信用社在授信額度、審批權限、服務種類、適用利率、抵質押物、推薦評優等方面實行差別政策。對信用良好的農戶給予優惠和便利,對信用不良予以限制。根據對信用鄉(鎮)、信用村的評價結果,與鄉鎮政府制定行政性懲戒和獎勵措施。信用鄉(鎮)、信用村可在農業項目開發、優惠利率、農村配套服務等方面優先享受優惠政策;將各地信用評價狀況與支農再貸款限額分配掛鉤,支農再貸款重點向信用狀況較好的地區傾斜。

          (三)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取得的成效

          二是資金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我縣農信社不良貸款下降,資產質量逐步優化。截止6月末,信用社不良貸款余額為8835.26萬元,比年初下降20xx.92萬元,不良率為4.29%,比年初下降1.49個百分點,收回表外核銷及票據置換不良貸款41萬元。不良貸款比年初大幅下降。信用體系建設使新增貸款質量明顯好轉,存量不良貸款在不斷的活化中,貸款人的信用觀念不斷提高。

          三是推動了農村信用社貸款營銷機制的轉變。依據農戶信用評價系統評價結果,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授信農戶進行貸前審查。在農戶信用評價過程中,不僅對信貸相關信息進行評分,而且對家庭信息、綜合信息等能表明農戶非信貸情況信息進行評分,從而能更全面、更準確地對農戶進行評價。貸款營銷機制的變革,促進了農村信用社資金的合理使用,擴大了信用貸款的覆蓋面,提高了對農民貸款有效需求的滿足度,促進了農村信用社探索適合農戶特點的信貸新產品。據調查,自以來農村信用社先后開辦了林權、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等新業務,對建立了信用檔案并有貸款需求農戶,貸款有效需求的滿足率達到76%。

          四是全縣農戶信用意識明顯增強。幾年來,在政府和人行的主導下、農信的積極推動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已成為新形勢下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以培育信用環境、加強誠信宣傳為手段,立足實際,有力地推動了經濟與金融的雙活雙贏。政府信用形象和行政公信力明顯改善,社會公眾信用意識和信用素質進一步提高,銀企關系進一步改善?h被中國金融研究院、中國金融網、中國金融記者俱樂部聯合舉辦的中國第四屆金融市長年會評為中國金融生態縣(市)稱號,12月被承德市金融系統評為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推廣標兵,這標志著縣信用環境建設工作已轉入了常規建設的新階段。

          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及建議

          1.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信用體系建設的認知度不夠。在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雖然以政府為主導,但是開展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從一定角度來講,信用體系建設已經關乎民生和縣域經濟發展,所以,政府引導、社會重視、全員參與是勢在必行,也是解決信貸資金供需矛盾的根本所在。

          二是信用體系的社會化程度不夠。從信用本身來說,信用體系不僅僅是信貸的誠信程度,還包括信用人各方面的信用狀況,所以,信用體系建設是一個社會的系統工程,包括社會各方面的信用程度,這也就要求信用體系建設中不但要維護金融信用環境,還要維護公眾認知的誠信。也就是要求信用體系建設從社會全方面入手抓信用建設。

          三是信用缺失的懲戒力度不夠。對失信行為一直以來是以道德范疇的指責為主旨,但是相應的懲戒沒有到位,失信人沒有根本的利益損失,所以對失信行為的約束力不足,形成人人喊打卻沒有動手的局面,也就對失信行為形不成威攝力。

          四是信用觀念的培養力度不夠。中華古國以信為本,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外來人生觀、價值觀及人際公共關系的影響,對固有信用觀念形成巨大的沖擊,這就要求從社會公眾的根本意識入手,培養誠信理念,樹立誠信價值和踐行誠信行為。

          2.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幾點議見

          以建立激勵和懲戒機制為突破點,提高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實效性。

          一是要以信用文化建設為基點,建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長效機制。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要以增強農民的誠信觀念為基礎,強化征信宣傳教育,實現征信宣傳常規化、擴大化。在征信宣傳教育過程中應做好三個結合:一是征信宣傳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二是征信宣傳與信用戶、信用村建設相結合;三是征信宣傳與推廣征信產品相結合,不斷強化農民的信用觀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構建新型的農村信用文明。

          二是要以法制建設為重點,改善農村信用建設的法律環境。一是根據國家現有的法律、法規,盡快建立失信約束機制,形成銀行、司法、稅務聯手制裁和打擊不守信行為的合力;三是以行政引導為切入點,政府帶頭建設信用政府,有效傳導信用建設的措施及實施效應,為農村地區吸引更多的金融資本和社會資金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要以基礎建設為落腳點,擴大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覆蓋面。一是加快農村信用社并網步伐,普遍建立健全農戶信貸檔案,大力推進非銀行信息采集工作;二是規范農戶信用等級評審和《信用證》制度,加大對農村信用擔保體系的財政支持,不斷完善農村地區投融資的激勵保障體系;三是加強與工商、稅務等部門的聯系與合作,逐步擴大《信用報告》的使用范圍,把《信用報告》打造成農民的第二身份證。

          四是要以產權改革為創新點,促進農村信用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建議進一步深化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對農戶承包經營的土地,在所有制性質不變的前提下,采取發證確權等有效形式,以農村土地使用權抵押作為信用化的突破口,提高土地的使用價值,使農業生產主體對土地不僅有使用權,而且具有處置權、轉讓權,促使農民手中資源能夠轉化為金融部門認可的、可流轉的信用手段。

        【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建設調查報告12-20

        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10-18

        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11-04

        關于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05-10

        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05-09

        鄉鎮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11-02

        新農村建設的實踐調查報告12-09

        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范文11-30

        關于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05-06

        暑期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05-04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