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人際關系調查報告

        時間:2024-10-31 22:54:32 秀雯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人際關系調查報告范文(精選6篇)

          如果對某一情況、某一事件完全陌生,我們有必要弄明白問題情況,并將探尋到的規律和經驗寫進調查報告。一起來參考調查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際關系調查報告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際關系調查報告范文(精選6篇)

          人際關系調查報告 1

          隨著社會的變遷和發展,人際關系對每個人的影響越來越大。作為每個人生命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大學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尤其重要。人際關系調查是了解大學生社交生活是否健康、交友是否理智的一種方式。通過本次人際關系調查,可以了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狀況,為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一、調查方法

          本次人際關系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方法是一種主動式調查方法,能夠快速全面地了解被調查對象的觀點和態度。本次問卷調查主要針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現狀和問題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大學生交友對象

          在調查中,大部分大學生交友對象為同學、室友和同學朋友,占比分別為63.6%、26.4%和8.7%。僅有1.3%的大學生交友對象為外校同學。這說明大學生的交友圈主要集中在學校內,交友范圍較為狹窄。此外,在交友對象方面,男生更傾向于結交異性朋友,女生則更傾向于結交同性朋友。

          2、大學生交友方式

          調查顯示,社交平臺是大學生交友方式中的主要方式,占比達到了62.7%。其次是參加社團活動和課外興趣班,占比分別為22.7%和9.1%。路人緣和親友介紹等方式的使用率比較低,分別為4.9%和0.6%。這也說明了大學生越來越注重網絡社交,在網絡世界里認識新朋友的機會越來越多。

          3、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

          調查中,近50%的大學生表示自己在交友方面存在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交友圈子過窄,很難結交新朋友,占比達到了58.2%。其次是交友目的單一,占比為21.1%。還有很多人對和朋友的關系不夠親密、交流不夠多,占比分別為9.8%和7.5%。以上數據說明了大學生在交友方面存在不少問題,需要重視。

          4、大學生理想的人際關系

          在調查中,大部分大學生認為人際關系應該是“平等、互相尊重、真實、開放、友好、互助、有益,能夠共同進步的關系”。這說明大部分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理想是積極健康的。

          三、建議

          1、大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各種社交活動,拓寬人際交往圈子,嘗試結交各種不同類型的朋友,以免形成人際交往狹窄的局面。

          2、大學生應該注意交友目的和交往動機,不要因為交際需要而拋棄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

          3、大學生應該注重與朋友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增進彼此的感情,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4、大學生應該堅持自己的理想和價值觀,不要為了應酬而違背自己的內心,保持真實的自我。

          四、結論

          通過本次人際關系調查,我們發現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不少問題,但大部分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理想是積極健康的。我們希望大學生在日常交往中多關注人際關系,珍惜身邊的朋友,避免被孤獨所困擾,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人際交往方式和目的,避免走入不良交際圈。

          人際關系調查報告 2

          一、前言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因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而留在農村,而且需要其他親人和委托人照顧的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由于留守兒童年齡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關愛,從而引發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問題,影響農村人口素質的提高。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由于經濟條件、生活環境、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原因,絕大多數外出務工人員的子女不能隨父母進入城市生活,致使留守兒童的數量逐年劇增。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全國留守兒童數量已經達到2290.45萬人,其中,農村留守兒童所占比例高達86.5%。農村留守兒童已經成為我國兒童群體特別是留守兒童群體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特殊群體。隨著政府和社會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公平和社會福利等方面關注的力度不斷加大,他們的生活條件與學習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但由于留守兒童正處在心理發育的重要階段,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已引起專家們的關注。只有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有較全面的了解,才能為他們的教育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國內研究者對"留守兒童"的關注、研究,開始于上個世紀的90年代初期,1994年上官子木發表《"留守兒童"問題應引起重視》一文率先提出了"留守兒童"問題,呼吁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個新的社會現象應引起社會的關注,以后相關的文章也有論及,但均重視對這些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學習進行研究,對其心理健康狀況尤其是人際關系展開詳細調查的尚不太多。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關注和逐步解決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各方面的問題均具有非常重要而又緊迫的現實意義。

          農村留守兒童因為父母或父母一方流動到外地工作,孩子留在農村戶籍所在地,不能與其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們當中大多在每年秋收、春節等時候才能見到父母,有的甚至是幾年都見不上一面。留守兒童由于長時間家庭教育相對缺失,他們的學習和性格個性的表現都明顯有別與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主要表現為:

          1.學習成績較差,作業不認真完成,無心向學。我在寫本文的調查中作了統計發現,留守兒童的平均成績要比班上其他學生的平均分低4~6分。

          2.性格內向、孤僻,膽小怕事,遇到問題不敢向老師或親屬反映,長期積壓在內心深處,心理壓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礙,人際交往困難。

          3.不關心班集體,經常違反紀律且屢教不改,對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兒童的人際關系與其心理發展和社會化過程息息相關,留守兒童是社會大眾熱切關注的特殊群體,其人際關系發展狀況更應受到重視。當前國內關于留守兒童人際關系的研究大多只從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中某一方面出發討論,缺乏整體性。同時很多觀點籠統地認為留守處境帶給兒童的是不利影響,造成包括人際關系在內的心理發展狀況相比普通農村兒童更差?陀^現實中,留守兒童人際關系發展狀況是否真是如此?還需進一步驗證。農村留守兒童已成為我國青少年兒童的一個特殊社會群體,他們大多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本文著重調查留守兒童的人際關系狀況,以期為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發展提供一定的依據。

          二、研究方法

          (一)調查對象:浙江省遂昌縣農村高坪鄉中心小學,9歲~15歲小學二年級至六年級的留守兒童共107人,所有調查對象均來自有相同生活背景的農村。

          (二)調查方法:

          調查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經過專門統一的量表培訓,采用正確、統一的指導語進行說明。調查工具為自編的一般情況問卷(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父母外出打工、是否與父母居住、兄弟姐妹等)和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鄭日昌教授編制的《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

          (三)研究工具:

          1.問卷法:本次調查采用的是鄭日昌教授編制的《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共28個評定項目,每個項目采取2級評分制。該量表是鄭日昌教授根據中國兒童的特點而編制的,比較符合中國的國情,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其中各因子得分在總分是0~8分,那么說明在與朋友相處上的困擾較少?偡质9~14分之間,那么,與朋友相處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擾,說明有輕度人際交往問題?偡质15~20分之間,那就表明在同朋友相處上的行為困擾較嚴重,說明有中度的人際交往問題。分數超過20分,則表明人際關系行為困擾程序很嚴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現較為明顯的障礙,說明有嚴重的人際交往的問題。

          2.訪談法:調查深入到各村,對留守兒童及其家庭進行有針對性(根據自編量表)進行詢問和調研。

          3.自編人口統計學資料問卷: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班級、父母外出打工、是否與父母居住、兄弟姐妹等基本情況的調查。

          (四)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根據問卷評分,測查數據,輸入電腦建立數據庫,進行分析處理。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社會人口學資料

          調查對象的社會人口學特征參見表1,本次調查是在浙江省遂昌縣高坪鄉中心小學進行,考慮到一年級小學生認字程度和理解能力,故排除在調查之外,將全校的二年級到六年級共四個班的小學生全部參與調查。參與調查的小學生共107人,回收問卷107份,其中有效問卷98份,無效問卷9份。有效問卷的總人數為98人,其中男生59人,占總人數的60%,女生39人,占總人數的40%。留守兒童38人,占總人數的39%,非留守兒童60人,占總人數的61%。獨生子女39人,占總人數的40%,非獨生子女人數59人,占總人數的60%。孤兒人數2人,占總人數的2%,非孤兒兒童96人,占總人數的98%。

          (二)問卷總分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的有效問卷為98份,參見表2問卷總分結果與分析,其中:

          1.a是0~8分人數的比例,總人數為22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14%,留守兒童的比例為8%。總分是0~8分,那么說明在與朋友相處上的困擾較少。善于交談,性格比較開朗,主動,關心別人,愿意和他們在一起,相處得不錯。而且,能夠從與朋友相處中,得到許多樂趣。生活是比較充實而且豐富多彩的,與異性朋友也相處得很好。一句話,不存在或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擾,善于與朋友相處,人緣很好,獲得許多人的好感與贊同。

          2.b是9~14分人數比例,總人數為37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25%,留守兒童的比例為12%。得到的總分是9~14分之間,那么,與朋友相處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擾。人緣很一般,換句話說,和朋友的關系并不牢固,時好時壞,經常處在一種起伏波動之中。

          3.c是15~20分人數比例,總人數為33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18%,留守兒童的比例為14%?偡质15~20分之間,那就表明在同朋友相處上的行為困擾較嚴重。

          4.d是20分以上人數比例,總人數為6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4%,留守兒童的比例為4%。得到的分數超過20分,則表明人際關系行為困擾程序很嚴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現較為明顯的.障礙。可能不善于交談,也可能是一個性格孤僻的人,不開朗,或者有明顯的自高自大、討人嫌的行為。

          (三)在交談方面的行為困擾程度的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的有效問卷為98份,參見表3在交談方面的行為困擾程度分析,其中:

          1.a6分以上人數的比例,總人數為6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4%,留守兒童的比例為2%。得分在6分以上,說明不善于交談,只有在極需要的情況下才同別人交談,總難于表達自己的感受,無論是愉快還是煩惱,不是個很好的傾聽者,往往無法專心聽別人說話或只對單獨的話題感興趣。

          2.b3~5分之間人數比例,總人數為66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38%,留守兒童的比例為30% 。得分在3~5分之間,說明交談能力一般,會訴說自己的感受,但不能講得條理清晰;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但還是做得不夠。如果與對方不太熟悉,開始往往表現得拘謹與沉默,不大愿意跟對方談。但這種局面一般不會持續很久。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與鍛煉,可能會主動與同學搭話,同時這一切來得自然而非造作,此時,表明交談能力已經大為改觀,在這方面的困擾也會逐漸消除。

          3.c0~2分之間人數比例,總人數為26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17%,留守兒童的比例為9%。得分在0~2分之間,說明有較高的交談能力和技巧,善于利用恰當的談話方式來交流思想感情,因而在與別人建立友情方面,往往比別人獲得更多的成功。這些優勢僅為學習與生活創造了良好的心境,而且常常有助于成為伙伴中的領袖人物。

          (四)在交際與交友方面的困擾程度的分析

          本次調查的有效問卷為98份,參見表4問卷在交際與交友方面的困擾程度,其中:

          1.a6分以上人數的比例,總人數為31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11%,留守兒童的比例為13%。得分在6分以上,則表明在社交活動與交友方面存在著較大的行為困擾。比如,在正常集體活動與社交場合,比大多數伙伴更為拘謹;在有陌生人或老師存在的場合,往往感到更加緊張而擾亂思緒;往往過多地考慮自己的形象而使自己處于越來越被動,越來越孤獨的境地。總之,交際與交友方面的嚴重困擾,陷入“感情危機”和孤獨困窘的狀態。

          2.b3~5分之間人數比例,總人數為53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41%,留守兒童的比例為19%。得分在3~5分之間,則往往表明在被動地尋找被人喜愛的突破口。不喜歡獨自一個人呆著,需要朋友在一起,但又不大善于創造條件并積極主動地尋找知心朋友,而且,心有余悸,生怕在主動行為后的“冷”體驗。

          3.c0~2分之間人數比例,總人數為14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10%,留守兒童的比例為6%。得分0~2分之間,則表明對人較為真誠和熱情。總之,人際關系和諧,在這些問題上不存在較明顯持久的行為困擾。

          (五)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擾程度的分析

          本次調查的有效問卷為98份,參見表5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擾程度的分析,其中:

          1.a6分以上人數的比例,總人數為3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1%,留守兒童的比例為2%。得分在6分以上,則往往表明缺乏待人接物的機智與技巧。在實際的人際關系中,也許常有意無意地傷害別人,或者過分地羨慕別人以致內心妒忌別人。因此,其他一些同學可能回報的是冷漠、排斥,甚至是愚弄。

          2.b3~5分之間人數比例,總人數為24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14%,留守兒童的比例為10%。得分在3~5分之間,則往往表明是個多側面的人,也許可以算是一個較圓滑的人。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而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評價。討厭某人或被某人所討厭,但卻極喜歡另一個或被另一個人所喜歡。朋友關系某些方面是和諧的、良好的,某些方面卻是緊張的、惡劣的。因此,情緒很不穩定,內心極不平衡,常常處于矛盾狀態。

          3.c0~2分之間人數比例,總人數為71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46%,留守兒童的比例為27%。得分在0~3分之間,表明較尊重別人,敢承擔責任,對環境的適應性強。常常以你的真誠、寬容、責任心強等個性獲得眾人的好感與贊同。

          (六)與異性朋友交往的困擾程度的分析

          本次調查的有效問卷為98份,參見表6與異性朋友交往的困擾程度的分析,其中:

          1.a5分以上人數的比例,總人數為22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10%,留守兒童的比例為12%。得分在5分以上,說明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困擾。也許存在著過分的思慕異性或者對異性持有偏見。這兩種態度都有它的片面之處。也許是不知如何把握好與異性同學交往的分寸而陷入困擾之中。

          2.b3~4分之間人數比例,總人數為37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24%,留守兒童的比例為13%。得分在3~4分,表明與異性同學交往的行為困擾程度一般,有時可能會覺得與異性同學交往是一種愉快的事,有時又會認為這種交往似乎是一種負擔,不懂得如何與異性交往最適宜。

          3.c0~2分之間人數比例,總人數為39人,普通學生的比例為30%,留守兒童的比例為10%。得分是0~2分,表明懂得如何正確處理異性朋友之間的關系。對異性同學持公正的態度,能大大方方、自自然然地與他們交往,并且在與異性朋友交往中,得到了許多從同性朋友那里不能得到的東西,增加了對異性的了解,也豐富了自己的個性?赡苁且粋較受歡迎的人,無論是同性朋友還是異性朋友,多數人都較喜歡你和贊賞。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對留守兒童的人際關系的研究表明,農村留守經歷對兒童的人際交往能力有不良影響,容易使他們產生人際關系障礙。具體表現為對人冷漠,人際信任度低,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與人交往退縮畏懼、自卑孤獨或目中無人,常常游離于群體之外。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留守兒童往往表現出冷漠性和攻擊性,女孩多封閉自己,男孩多挑釁他人,不利于友誼的建立與維持。在與成人的交往中,留守兒童大多不愛說話,關系不夠融洽。美國心理學家約翰·鮑威爾研究指出,早期沒有形成依戀關系的兒童缺乏對人的基本信任,不能很好地與人相處。

          (一)本研究通過對107名小學生的自編兒童家庭現況問卷和鄭日昌教授編制的《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對比了父母外出務工的農村留守兒童與普通兒童人際關系狀況差別,考察了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相比較,其人際關系的影響,有以下幾點的發現:

          1.留守兒童和農村普通兒童在人際關系四個維度上均無明顯差異。

          2.母親在家照料顯著有利于兒童的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發展。

          3.初次留守年齡在10歲以上的兒童相較與其他年齡組的兒童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顯著更差;留守時間不到一年的兒童相較時間更長者親子關系顯著更為消極。

          4.與父母聯系和采用多樣化聯系方式有利于留守兒童的親子關系和同伴關系發展。

          (二)通過對高坪鄉中心小學107名留守兒童的調查和對部分學生的家訪,我們發現,不少留守兒童存在著較為突出的人際關系不良問題。留守兒童在人際關系上出現的交往不適,也嚴重影響了他們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表現在對學校的學習生活適應不良,成為影響學校德育教育和班級管理中的重要因素。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1.人際關系敏感

          留守兒童在情緒、性格上存在心理問題直接影響到其人際關系的發展。根據對留守兒童是否愿意和同學一起參加集體活動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統計顯示:部分留守兒童認為對活動不感興趣,不愿跟同學一起參加,顯得不合群,人際關系十分敏感,不愿與人接觸,喜歡獨來獨往,孤僻自閉;大部分別人叫我去才去,顯得內向,不積極;也有的愿意參加。

          2.逆反心理嚴重

          留守兒童逆反心理極強,對抗情緒嚴重。他們缺乏安全感,對周圍的一切充滿懷疑,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世界,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是充滿不信任。這種潛意識中的不信任導致了他們的逆反行為,常表現為“不聽話”、“不禮貌”、“不謙虛”、“惡作劇”等。留守兒童總感到別人在欺負自己,一點小事就計較當真,與人交流時充滿警惕甚至敵意,對老師、監護人、親友的管教和批評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

          3.厭惡、焦慮、憂郁

          留守兒童年幼就離開父母,從小缺乏父母直接的關愛與呵護,從精神上得不到滿足,久而久之,他們變得沉默寡言、內向、不開朗,較為突出的是情緒悲痛、焦慮、厭惡、怨恨、憂郁?梢姡狈Ω改戈P愛的留守兒童在不同程度上都會產生一定的情緒問題。

          4.心態

          留守兒童有的是爺、奶奶、外公、外婆監護,有的是好友監護,還有少數是兄弟姐妹之間互相照顧。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環境中,留守兒童表示自己在學習方面存在困難,加之大多數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性不高,成績不理想,得不到學校和老師的重視,因此,極易產生厭學、逃學、學習勁頭不足等不良心理。

          5.性格與行為出現偏差

          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過程中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上、價值上的偏離和性格發展的異常。一方面,孩子因為感到父母保護的缺失而變得膽小、懦弱、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另一方面,孩子因為沒有父母的約束而性格失常和行為失范,表現為脾氣急躁、沖動易怒,常常將無端小事升級為打架斗毆,打罵教師和同學,甚至是長輩。極少數留守兒童受社會不良團伙影響,出現了違紀行為或犯罪現象。

          6.自卑心理比較普遍

          據對一些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顯示,他們中絕大部分存在比較嚴重的自卑感。留守兒童由于父母不在身邊,自己沒有依靠和堅強的保護。與父母都在身邊的兒童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自卑感一旦形成,就會以一種負向情緒體驗而存在。由于客觀環境和主觀認知難以改變,隨著父母外出務工時間的延長,這種自卑體驗不僅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和泛化,嚴重影響身心健康。與父母關系越密切,感情交流越豐富的孩子,在父母外出后表現出的自卑心理問題越明顯。

          五、結論與建議

          社會支持作為一種直接或間接的因素可以為學生提供實際的心理幫助、情感的依賴和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引導,對于留守兒童應對心理壓力、保持心理健康,起著積極的作用。留守兒童人際關系問題的產生,正是缺少了這種關乎心理健康發展的主要支持源。

          (一)留守兒童人際關系問題的原因

          1.農村學校心理教育資源的匱乏

          留守兒童一般出現在農村或貧困地區,農村學校現有的教育資源難以為留守兒童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一是無相關心理援助機構或心理教師。教育經費短缺致使眾多農村學校沒有條件建立心理咨詢中心,即使建立起來,其硬件與軟件條件也存在先天不足的問題,大多數農村學校的“心理教師”是政教處、教導處的教師或政治教師,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心理學課程的學習和必備的心理輔導技能訓練,對留守兒童所發揮的心理支持的效果甚微。二是大部分農村學校并沒有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注。農村學校關注更多的是升學率,因為大多數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一般或者較差,甚至有些學校會放棄對他們的管教,較少從學校或教師層面對留守兒童的心理或情感需求予以關注。

          2.家庭教育中父母親情的缺失

          留守兒童人際關系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長時間父母親情的缺失,這種缺失引起的“心理留守”的消極效應導致了各種問題的出現。對于成長中的兒童來說,情感的滿足是其健康成長的關鍵。所有情感之中,父母親情是最基本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在調查的學生中的留守兒童基本上是由祖輩或親戚代為“看管”,親子雙方接觸與溝通的時間有限,代為“看管”的暫時監護人難以替代留守兒童情感的寄托或需求。作為祖輩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年邁加之代際的隔閡,對孫輩的教養,是一種“長輩溺愛”;作為親戚,本身無直接的“教育”責任,再加上考慮到兒童“寄人籬下”的感覺,親戚的“教育”尺度很難把握。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外合住和無人監管的兒童,這部分兒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經濟上比較獨立,而且較為自由,要么會培養出兒童的獨立性,要么就會出現學習、生活上無人過問的情形。無論何種形式的“生活”,留守兒童始終處于家庭教育的邊緣,缺乏父母情感的關愛。留守兒童長期缺乏父母的撫慰與關懷,往往表現出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一旦形成了不良心理,之后的家庭教育也失去了“及時性”。

          3.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停留在留守兒童的生活保障層面,未涉及到留守兒童的親情的需求。

          首先,鄉鎮政府沒有主動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耙钥h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實施以來,出現了鄉鎮政府教育責任逐步弱化的局面,大多采取撒手不管的策略,較少過問學校的事情,學校提出的需要鄉鎮政府解決的問題也很難得到解決。其次,教育部門對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關注多停留于口號。目前教育部門對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與心理發展較為關注,也號召學校采取必要措施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與行為問題,但對于學校實際操作所需的軟、硬件條件卻較難落實,如心理咨詢室的建立、心理教師的配備、相關管理人員的報酬等。在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過程中,教育部門的實際工作并未真正落到實處。

          (二)根據研究結果,針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和人際交往問題的現狀,提出如下預防與干預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對策:

          1.倡導對留守兒童“弱勢地位”去標簽化的研究取向和大眾意識。

          2.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過舉辦家長學校等形式,更新家教觀念,優化家教方式,保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致性。加強農村兒童家長養育觀念教育,促使其在決策外出時能慎重考慮子女的教養問題。

          3.各農村學校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進一步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目的地幫助小學生培養自我控制能力,樹立起對人際關系上的自信心,對部分焦慮現象異常嚴重的學生開展心理輔導工作。

          4.開展心理訓練活動,組織學生接受社會教育,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得到磨礪。營造農村社區兒童發展的良好環境,揚長避短,讓兒童繼續受益于發展環境中的各種積極因子。

          5.重點培養留守兒童的心理調適能力和人際交流的能力,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自信心的培養。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夠達到某一目標或完成某一項任務的心理狀態。留守兒童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及時的管教,而隔代監護人爺爺奶奶等又常常溺愛或放縱他們的行為,致使他們學習的自覺性較差,成績落后,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

          要學會正確評價自己!敖馃o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要死盯著自己的短處,要善于發掘和發展自己的優勢,“避己之短,揚己之長”,對自己做出公正全面的評價。教師要指導留守兒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大的事情,如幫爺爺奶奶做一些家務,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學會克服自己學習上的一些不良習慣等,即使很小的事,也能獲得成功的體驗,起到增強自信心的作用。

          (2)抗挫折能力培養。挫折可以稱為是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的緊張情緒狀態。挫折感在留守兒童的心理上表現很明顯,他們常常會由于考試的失敗、學業的擔憂、社交的障礙、缺少父母的關愛等方面的原因體驗到挫折感。他們的情緒常常處于失望、焦慮、沮喪等緊張狀態。

          遇到挫折時應進行冷靜的分析,從主客觀、目標、環境條件等方面找到受挫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要善于根據自己的優勢確立奮斗目標,在前進過程中發現不切合實際時,要及時調整,化壓力為動力。其實,適度的刺激和壓力能有效的調整機體的積極因素,正所謂“自古雄才多磨難”。要有一個辯證的挫折觀,保持自信和樂觀的態度,學會悅納自己。

          (3)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F代社會人際交往和合作能力愈來愈顯得必不可少。但這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經過一定的實踐逐漸形成的。留守兒童由于長時間缺少父母的關愛呵護,自閉心理較為嚴重,常常不愿與人交往,心理壓力較大。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鼓勵他們多參加班級和學校的各種活動,為他們展示和表現自己提供一定的平臺。應該鼓勵他們克服自閉心理,試探著主動與人交往,慢慢獲得成功的體驗。

          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和人際關系的問題,不僅關系到留守兒童自身的健康成長,關系到每一個留守兒童家庭的幸福,而且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學校、家庭和社會必須攜起手來,共同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

          人際關系調查報告 3

          一、關于高中生人際關系處理的社會實踐調查

          1、報告調查的原因

          在實習的這段時間,最令人頭疼的便是對高中生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系。近年來中學生因與同學間人際關系處理不當,而導致本不該發生的悲劇頻頻出現。如:某中學一學生與同班同學經常為一些小事發生爭吵,兩人關系緊張,矛盾重重,終于有一天,其中一位學生帶刀將另一學生活活戳死;再有,某中學一高高中生臨近高考,面對高考及父母的壓力,精神崩潰,為尋求解脫的辦法,其結果是將他親生母親殺死在家中。另外,從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百憂解”熱線傳來消息,青少年因不善處理人際關系而引發的心理問題,成為近期咨詢的熱點。咨詢員反映,近一段時間,試婚、第三者插足、婚外戀的話題少了,關于青少年人際交往問題的電話逐漸增多,幾乎每天都有。咨詢者包括高中生、大學生和參加工作一兩年的年輕人,年齡約為17歲至25歲。交談中可以感覺到:他們對社會、對所處環境充滿敵意,抱怨人與人之間太虛偽、互相欺騙,很難與同學同事溝通,對生活感到厭倦、絕望等等。而悲劇的發生就在于他們不能正確處理同學間的人際交往,與父母間的情感溝通。

          2、調查的結果

          心理的閉鎖性少年期開始出現到高中階段。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再加上過去生活中的經驗和教訓,使其發現“逢人不可再全拋一片心”,加上自尊心、文飾、內隱的需要及各種顧慮,使其嘴上相繼都加上了一把“鎖”。有許多問題被作為個人的內心秘密隱藏起來,給自己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面紗。特別在非同齡的.人群中,尤其是對父母、老師等成人保持心理閉鎖。但另一方面,這時期他們客觀上又存在有強烈的歸屬的心理需求及與人交往的愿望,希望廣交知心朋友。但相互的閉鎖,尤其是異性間相互的閉鎖,更加使其產生特殊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心中的苦悶很想找人傾訴、討教,于是常處于左右兩難的矛盾之中。閉鎖性既是適應現實社會的需要,是適應力提高的表現,但也加大了對他們了解及把握的難度。使其不敢與人傾心相交而感孤獨,于是大都述說于鎖于抽屜的日記之中,致使有些老師變得困惑不解,倍感學生變了,不信任自己了。

          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發現,對高中生人際關系優化策略的指導幾乎很少涉及。高中生在接受系統的學校教育過程中,同樣不可避免的要與他人發生人際交往,但是,在當前高級中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處于首要地位的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與知識技能及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對學生人際關系方面的指導則往往被忽視,而棄之一旁。這樣,不能進行正常交往的學生則往往就會處于被孤立與嫌棄的地位,輕者,導致產生自卑心理,情緒低落,重者,產生嚴重畸變心理和人際交往障礙。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人際交往指導涉及很少。目前,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加上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面對子女溺愛,過于放縱,另一方面對子女期望過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導致學生各種不正常心理行為增多。他們任性、倔強、刁蠻、目中無人,不善處理人際關系,同學間、師生間、親了間關系緊張。

          在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的今天,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一貫的教育理念、教育機制在新時期的新需要下需要怎樣與時俱進,才能適應現代社會需要集順應人性的發展。

          二、調查方案設計

          1、內容設計:

          高中生人際溝通技巧的培養包括那些內容;現今高中生人際交往與溝通的現狀如何;高中生人際溝通心理發展的規律性是怎樣的;培養學生人際溝通的形式有哪些,使用的情況怎樣,各有什么特點、作用和效果;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生又該采取怎樣的方式。

          2、過程設計:

          階段

          時間安排

          任務

          第一階段

          1月4日-1月20日

          1、查閱有關文獻,如《教育心理學》等著作,為本課題的調查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通過問卷調查,找學生訪談和學生進行交流,對學生交往能力與交往狀況進行自測等形式,了解學生人際交往的現狀。通過調查分析,明確課題研究的重點。

          3、隨機選取實驗班,討論研究方法、形式、研究進度

          第二階段

          1月20日-2月10日

          實行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交叉進行研究

          1、面對學生實施人際交往心理輔導和行為訓練,形式有:組織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班隊活動、講座、家長會、宣傳、心理信箱等;

          2、對學生進行個別教育,特別是對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個別矯正訓練,即個案研究;

          3、組織研究組成員外出參觀學習,向兄弟學校學習、借鑒、交流研究經驗;

          4、每學期上交研究報告

          第三階段

          2月10日-2月24日

          1、對實驗學生進行人際溝通狀況測試,與第一階段進行對比;

          2、對上階段積累的材料進行分析總結和提煉,結合每時期的結果逐步完善課題研究的內容和結論,逐步完成。

          4、調查方法設計:

          (1)訪談法:通過對教育行政管理人員、一線教師、學生等訪談,更清楚了解學生的人際交往狀況,為全面考慮研究范圍和方法提供有力建議;

         。2)文獻法:通過查閱和分析已有的有關學生人際交往和人際溝通技巧的研究,了解目前的研究狀況,作為研究的借鑒;

         。3)問卷調查法:用已有的量表在實驗前和實驗后對學生進行施測,同時也將實驗班和非實驗班的學生的結果進行對比,作為實驗結果的一個證明;

         。4)課堂情景實驗法:通過系列的教學活動,如班會課,心理健康活動課,有針對性地組織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掌握與人溝通的技巧和能力;

         。5)個案研究法:結合課任教師的觀察和調查的結果,選取個別學生運用心理學的輔導知識進行輔導,并做好相應的跟蹤記錄。

          三、調查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1、實踐意義:

          有利于解決學生人際交往與溝通方面存在的矛盾與沖突,為學生、家長、教師共同提供良好的溝通機會與橋梁,讓教師掌握培養學生人際溝通的技巧與方法,讓學生與人的溝通達到情感上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掌握與人溝通交流的方法與技巧。

          2、理論價值:

          使教師對心理學知識中有關人際溝通技巧有更深刻的教學實踐和感悟,從現實教學探討培養人際溝通技巧的最優化手段,為高中生人際溝通技巧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資料和數據。

          四、總結

          正確處理高中生的人際關系,應當正確引導和促進高中生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幫助高中生健康地成長,指導學生進行健康的人際交往,形成良好的班集體心理氛圍,使各個學生在班集體的學習和生活中,充滿自信,情緒高漲,精神振奮。使他們具備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或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人際溝通基礎。

          人際關系調查報告 4

          近年來,大學生人際關系備受關注,不僅是因為大學是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環境,也是因為人際關系的良好與否,會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長發展。

          為了更好地探討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現狀和問題,我們進行了一項調查。我們針對不同性別、年級和專業的大學生,發放了名叫“人際關系問卷”的問卷調查。共計發放了1000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為900份。下面是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現狀

          1、交友方式

          在調查結果中,有47%的大學生表示他們是通過朋友介紹建立新的人脈,有25%的大學生則表示他們是通過參加學;蛏鐣M織活動結交新朋友,而通過網絡結交新朋友的比例相對較低,約為14%。此外,還有9%的大學生表示他們是隨機結交的新朋友,另有5%的大學生則表示自己不主動與陌生人交朋友。

          2、人際關系的質量

          在調查結果中,有31%的大學生表示自己的人際關系質量不錯,有27%的大學生表示自己的`人際關系比較穩定,而有19%的大學生則稱自己的人際關系比較脆弱,甚至出現了冷戰或矛盾。

          3、最親密的關系

          在調查結果中,有62%的大學生稱他們最親密的關系是男女朋友或戀人,有25%的大學生最親密的關系是最好的朋友,而家人和同學則排在其后。

          二、大學生人際關系存在的問題

          1、網絡人際關系

          雖然通過網絡建立人際關系的比例較低,但是我們發現,約有45%的大學生表示自己經常使用社交網絡,而在使用社交網絡時,75%的大學生對自己的朋友圈進行了篩選和選擇,只保留了親密的好友。這意味著,大學生通過社交網絡建立人際關系時,更關注與親密朋友的交流,而忽略了廣泛而隨意的社交。

          2、人際關系中的偏好

          在調查結果中,有35%的大學男生表示他們更愿意和同性結交新朋友,而有41%的大學女生則更愿意和異性結交新朋友。此外,還有17%的大學生表示他們會選擇和同類人結交新朋友,如同齡人或同專業的人,這可能導致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呈現出某種程度上的局限性。

          三、如何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

          1、開展多樣化的活動

          大學可以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如體育賽事、文藝匯演、志愿服務等,以吸引不同人群的參與,讓學生們可以在共同的興趣點上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的關系。

          2、加強社交技巧訓練

          大學可以加強對學生社交技巧的培訓,如如何與人溝通、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問題等,幫助學生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問題,提高人際關系質量。

          3、倡導真實和開放的溝通

          大學可以倡導真實和開放的溝通,讓學生們能夠更加真實和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傾聽和接納能力,以建立更加平等和尊重的人際關系。

          綜上所述,大學生人際關系不僅是一種交往方式,更是建立信任和互助關系的重要途徑。通過調查結果和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人際關系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希望大學能夠通過多樣化的活動、社交技巧訓練和倡導真實和開放的溝通等措施,幫助學生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問題,提高人際關系質量,讓大學生們能夠更加健康、快樂和成長。

          人際關系調查報告 5

          一. 調查對象:

          西安市育才中學初一、初二、高一

          二. 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以發放問卷的形式對學生們的想法進行多方匯集

          (2)訪問:訪問了學校的老師和同學

          (3)網絡查詢:上網查閱有關資料,拓展資源

          三. 調查時間:

          20xx年9月——20xx年10月

          四. 問卷發放及回收情況:

          共發放問卷625份,實回收600份,回收率96%。

          五. 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發放的問卷,采用了不記名的方式,從問卷的回收情況看,大部分學生都很認真地填寫了問卷,為本次調查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以下是我們就調查的相關內容及各方面的反饋信息,進行調查數據統計和分析:

          1.增進友誼的方式:你與好朋友如何利用時間增進友誼?

          A 努力學習 B 訴說心事 C 瘋玩享樂 D 其他方式

          據統計,42%的學生選擇以相互促進學習的方式來增進友誼。這種做法是值得提倡的。當前中學生應以學習為首要任務。面對社會大浪淘沙的形式和周圍巨大的競爭力,沒有充足的智慧是無法立足于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因此,在增進友誼的同時,不應該沉溺在享樂的松懈狀態,而應步步為營,枕戈待旦,實現學習與友情雙贏;另一部分學生以訴說心事或瘋玩享樂的方式去共享友誼,對于一些貪玩而將學習置之腦后的學生來說,該是敲響警鐘的時候了

          2.至親密友的人選:你覺得怎樣的人最容易成為你的至親密友?

          A 學習上的`佼佼者 B 一起娛樂的人 C 志趣相投的人

          據調查,有76%學生選擇志趣相投的人,19%的學生選擇學習上的佼佼者,其余5%的學生選擇能在一起娛樂的人,根據這種比例來看,大部分中學生在擇友時,希望結交有共同語言的人。根據自己的喜好去挑選朋友,存在一定的主觀臆斷性,往往會出現沆瀣一氣的現象,不利于友情的正面發展。因此,擇友時不應只以自己為主體,應當以客觀的角度去剖析。

          3.衡量學習與朋友間的輕重

          據統計顯示,絕大部分學生會因友情上的失意而影響學習,比如上課走神,失去學習的興致等,特別是當學生與友情相沖突時,他們會選擇友情至上,義氣橫在學生面前,天平失去了平衡,偏向了朋友一方,認為學習來日方長,友情失不再來,但對于中學生來說,更應以學習優先,兼顧友誼。

          4.老師的影響:你會因為和某科老師關系好而特別努力學習某科嗎?

          A 會 B 不會 C 不知道,看興趣

          據統計顯示,38.9%的同學都認為與老師相處的關系會影響到自己的學習。從學生的反應來看,當老師對他們比較關心時,他會覺得自己比較受重視,因而會產生一種感激的心理。他們大多會努力學習,奮發上進。有38.1%的同學認為自己對某科的喜好,是由興趣而定,這些同學是比較理智的。他們通常不會受某些客觀性的影響而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有23.1%的同學,則認為自己不會受老師的影響。從總體上看,老師與同學相處的關系,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原因之一。

          5.朋友對自己的影響

          據統計顯示,很多同學都很在乎自己的朋友圈,朋友對自己的影響很大,不僅是在學習上,在生活中也一樣。自己會因為在朋友圈中的情況而感到煩惱,會為受到朋友的關注而努力學習等。這是一種心理的驅使,他會根據自己的意愿而做出相應反應,綜合上述,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人際關系會影響同學們的學習和心情。

          6.決定人緣好壞的因素:你覺得決定人緣好壞的因素是?

          A 相貌穿著 B 談吐舉止 C 身份背景 D 學習成績的好壞 單擊此處下載圖表6

          從上圖中我們不難看出,87.6%的同學認為一個人的談吐舉止是影響人緣的主要因素,有少部分同學認為:一個人的相貌穿著,身份背景,也是影響人緣的原因之一。

          在問卷的最后,設置了一道關于如何提高自己人際關系的題目,通過分析獲得的資料,給同學們提幾點改善人際關系的建議:

          1 禮貌待人,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2 關心愛護他人,當別人遇到困難時主動幫助他人

          3 要常常微笑對人

          4 不為小事斤斤計較

          5 學會理解、寬容他人

          6 要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看到自己的短處

          7 不要在背后對人說三道四,指指點點

          8 要有上進心

          六.結論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了解到當代中學生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的一些情況。絕大部分學生能夠處理得當,以學習為首要任務,兼顧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團結友愛,寬容待人,這些中國傳統美德在他們身上得到了體現,這是值得欣慰的。但有些學生在這方面還存在薄弱之處,不能很好地將個人情感與周遭環境分開,導致一些錯誤決斷或行為,在不經意間傷害他人。如果人人都將心比心,付出會比索取更快樂。在此,唯一希望的是廣大中學生們能夠時時處處為別人著想,定能成為魅力無限的"人氣王"。

          人際關系調查報告 6

          一、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教育得以普及,大學生的數量也越來越多。 在大學校園里,現代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由于以自我為中心、自卑、驕傲,嫉妒等心理,未能處理好自身的人際關系,面臨著如何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的困惑。潛意識里,覺得大學生的人際關系還不夠完美,看著大學生跳樓、上吊、或被室友投毒導致死亡的現象屢見不鮮,所以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如今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本文通過對造成人際關系緊張的原因進行分析,并為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引言

          1、調查目的:

          (1)大學生人際關系方面到底存在什么問題。

          (2)大學生自殺或被同學投毒導致死亡,究竟出于什么原因。

          2、調查方式:

          采取的是對武漢大學學生通過問卷的形式進行隨機抽樣調查。

          三、關于大學生人際關系的案例

          1、復旦大學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該校20xx級碩士研究生黃洋,經搶救無效,于當天下午3點23分在上海中山醫院去世。上海警方表示,在該生寢室飲水機內殘留水中檢測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認定其寢室室友林某有作案嫌疑,目前林某已認罪,那到底林某的作案動機是什么?

          因為林來自農村,家庭背景不是很好,然而在林的性格中,自尊、上進、好強、善良的一半,始終沒有停止與苦悶、自責、充滿挫敗感的那一半的戰爭。他以自己的方式竭盡全力與外界溝通,卻始終難覓出口。最終因為與室友關系不和,而導致自己與他人的毀滅。

          2、還記得1994年清華大學女生朱令金屬鉈鹽中毒的事件嗎?如今因為復旦投毒案又被推到風尖浪口上,但至今也還沒有得到滿意答復。

          四、調查結果分析

          (一)對于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情況整體上比較良好,在人際交往方面有困擾的比例比較正常。 調查分析顯示,56%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人際關系不錯,自己很滿意;37.50%的認為關系一般過得去,但也有6.25%的大學生覺得自己的人際關系很糟糕很失敗。

          (二)大學與人交流的意向比較強 68.7%的大學生覺得自己性格不內向;問及“當你建立了穩固的朋友圈子后,你還愿意去結識新的朋友么?”68.7%的人選了愿意,另外31.3%的同學也選了視情況而定,沒有人選擇“不愿意”和“沒想過”。這說明大學生對自身的性格還是比較自信的,大部分人都有良好的心態和主動性去結交新朋友,都是渴望有好的人際關系的。只要我們抓住大學生的心理,了解他們的真實意圖,就有機會讓所有人都走上正常的交往之路。

          (三)大學生與朋友、家人的聯系偏少 問卷顯示,大多數大學生通過短信和上網聊天來聯系朋友。所以設置了關于短信發送量和上網時間的問題。大多數學生的短信發送量在300條以下。你可能覺得這比較多,但是大學生卡一般有短信套餐500條,只用300不到、甚至低于50條,確實說明大學生和朋友聯系的不多。根據本人自身經驗,大一時每月要用近千條短信,現在大二卻只需150條足矣。說明隨時間推移,和朋友們聯系少了,心態不夠積極。同家人的聯系也一樣,只有極少數人主動聯系家人,很多人甚至極少和家人互相聯系。家該是最溫暖的港灣,家人是最親近的人,都應該記得!盎丶摇笨纯矗騻電話發個短信互相問候和關心也好。

          (四)大學生能比較好的適應寢室的.生活 寢室是除了教室和圖書館,大家最常呆的地方,是在學校里的家。調查顯示大多數大學生都能創造出比較和諧的寢室氛圍。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習慣,但是都能調節和互相適應。

          五、解決對策和建議

          第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擺正位置,了解大學校園人際關系的特點。從成為大學生的那一天起,我們就邁進了人生的另一個舞臺,要做到關鍵的一點是正確認識自己的過去,忘記過去的輝煌或陰影,保持一種全新的心態進入大學的校門。同時明確在大學校園里,與人相處的對象和特點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中學以前,我們與之相處的對象和含義比較狹窄,那時的人際關系也比較簡單。

          第二,要努力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改善性格上的不足之處,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通常在大學生的交往中,往往喜歡與性格良好、成熟、待人熱情、坦率、思想活躍、有責任感的人交往,討厭虛偽、自私、冷酷的人。若交往中存在恐懼、自卑、封閉、猜疑、自傲、嫉妒的心理,都是不易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這需要大學生在交往中注意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樹立信心,改正性格上的一些不足之處,在同學中間里良好形象,學會在交往中真誠待人,信任他人,寬容他人。同時在交往中要學會適度的真誠的贊美別人,有些人就會由于受到稱贊而使自尊心得到滿足,對此人產生心理上的接近和好感,因而也就減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際沖突,為良好的人際交往提供了心理條件。真誠地贊美他人,他人反過來會對你抱有好感。

        【人際關系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人際關系調查報告01-16

        人際關系的格言02-16

        職場人際關系原則12-13

        關于人際關系的格言02-27

        人際關系的溝通技巧11-13

        人際關系的格言集錦02-16

        職場人際關系的處理10-17

        人際關系的“羊群心理”03-14

        怎樣維持人際關系05-2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