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脫貧致富情況調研報告
“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的目標是,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時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下面是YJBYS小編為您推薦的鄉村脫貧致富情況調研報告,請參閱。
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開展“領導掛點、部門包村、企業聯村、干部幫戶”活動的總體部署,近期,在擔任**鎮**村村主任助理期間,我對該村的經濟情況進行了初步調研,通過走村訪戶、與鎮駐村干部及村干部、部分群眾座談了解,掌握了該村的一些實情,加深了對“三農”問題的認識,結合該村實際,對如何幫助**村脫貧致富進行了認真思考。
一、**村基本情況
**鎮**村位于**鎮南部,與鎮相距約1.5公里,東與譚家橋村為界,南與觀音溪油房溝村相鄰,西與葛**村相連,北與高興村接壤,全村耕地面積1834.8畝,其中稻田1294畝,山土540畝,退耕還林1602.45畝,人均耕地面積約0.6畝。該村9個社,916戶,3046人;5個黨小組,55名黨員。該村目前沒有規模產業支撐,群眾以傳統水稻、小麥、柜桉、經果林等種植業為主,2009年該村人均收入為2853元,低于全市農村人均收入2421元,屬省定貧困村。
(一)基礎設施現狀
該村基礎設施建設還在發展階段。2007年硬化公路4.5公里,修建便民路12公里,新修村級公路4.3公里。主要為通往鎮政府和鄰村、鄰鎮的通鄉、通村公路。
(二)經濟發展現狀
現在的**村是由原來的**村和福興村合并而成,該村是**鎮最大的一個村,面積大,人口多。合并前的**村離場鎮較近,居民生活條件相對較好,合并前的福興村,離場鎮較遠,地勢較偏僻,村民生活條件相對較差。該村村民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依靠種植農作物以及部分勞務輸出,沒有其它經濟收入。養殖業發展滯后,只能滿足村民基本生活需要。
1、經濟結構單一。該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是小麥、水稻、玉米和大豆等。
2、產業規模較小。該村目前種植柜桉650畝,經果林200畝;有養殖大戶兩戶,其中養豬100頭一戶,養5000只家禽一戶。其他的養殖業零星分散,沒有形成規模,肉牛、生豬、畜禽主要以家庭飼養為主。
3、勞務為農民收入主渠道。據走訪了解,家庭收入的主要構成一是勞務收入,二是糧食和經濟作物收入。勞務輸出占全村人口數的30%左右,主要在外地從事供電線路架設、建筑施工等行業。
(三)村級組織運轉情況
該村辦公場所是租借的海軍希望小學校舍,村支部和村委會運轉基本正常,“兩委”班子成員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村支書為鎮干部下派擔任,黨組織活動基本正常,黨員能按時交納黨費,積極參與黨組織各項活動,在群眾中起到了模范帶本文轉載自 www.yzbxz.com 一枝筆寫作網頭作用,上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能夠得到較好的貫徹落實。據對該村數十戶農戶走訪了解,對落實減輕農民負擔政策、計劃生育政策、地方惠農政策,大多數農戶都表示滿意和支持;目前該村沒發現信訪苗頭,社會局面和諧穩定。
二、貧困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水資源缺乏阻礙了經濟發展。**村二社、三社位于海拔500米左右的山上,有村民240戶,人口600人左右。特殊的地質地貌結構使這兩個社土壤涵水性差,地表水存不住,水利工程少,水資源奇缺。由于三社地理位置高、二社處于滑坡地段,都無法實施紅層找水工程,人畜飲水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其中80%以上村民的生產、生活用水基本上是“靠天吃飯”,一遇天旱,村民飲水十分困難。因為飲水難,農民的身體健康、生產發展受到嚴重影響,群眾因為缺水而無法進行高效農業生產。因為長期缺水,村民田地缺少灌溉,農作物產量低,成為兩社絕大多數村民家庭貧困的主要原因,能用上方便清潔衛生的水,成了此地幾代人的期盼。村、鎮班子曾多方、多渠道尋找水源,但皆因地理位置特殊未果。
(二)老百姓對發展致富缺乏信心。一是老百姓沒有走出傳統農業的禁錮。對上級黨委政府發展經濟、建設小康的方針、政策理解不到位,不少群眾對發展村集體經濟對自己有什么好處,以及如何發展村集體經濟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祖祖輩輩都是“自己的家靠自己建”、“自己地靠自己種”,自己種的糧食自己夠吃就行。存在“各家自掃門前雪”的思想,發展村集體經濟是村干部的事,與己無關的思想。走訪中發現,至少有一半以上老百姓還沒有找到一條真正適合自己的致富之路,他們對全面小康基本沒有什么概念。 二是沒有找到走出貧困的突破口。有的因為缺乏資金,即使有一技之長,有致富的意愿和想法,但力不從心。有的不僅貧困,而且沒有任何技術特長,只有在自己的土地上進行傳統耕種,收入甚微。**村雖有部分在外地打工的人,但大部分外出打工者因為文化程度低,多是作一些以出賣體力為主的'勞務工,其務工收入只能維持孩子讀書、支付農業生產費用、供養老人等日常生活和全家人的基本醫療費用。雖有個別外出務工人員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成為老板,但其思想意識還沒有達到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高度,目前該村還缺乏能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的經濟能人,大多數農戶仍然過著依靠傳統農業的自給自足的生活。三是對如何開拓市場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信心不足。村領導班子也曾謀取過新的發展空間和新的發展路子,比如利用優惠政策吸引外出打工人員返鄉創業,招商引進業主投資興業等,但皆因地理位置、交通條件等投資環境差而收效甚微。
(三)發展集體經濟缺乏載體和基礎。**村在過去落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過程中,基本沒有保留集體經營的土地。缺少土地這一載體,發展集體經濟顯得困難重重,特別是該村地理位置偏僻,既無資源可供開發利用,又無人才、資金等優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十分困難。
(四)農業生產體系不完善。農業生產受傳統農業影響大,技術引進開發力度不夠,產業開發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抵御自然災害和抗市場風險能力弱。沒有制定科學、合理的生產操作規程,現有的種養產業大部分管理粗放,生產力水平低,生產條件落后;農產品、經果林品種品質不優,生產成本相對較高,沒有市場競爭力。
三、幫助**村脫貧致富的設想建議
通過駐村實地調研,我收獲頗多。不僅了解到當前老百姓生活中所面臨的困難,更看到了廣大農民在中央作出新農村建設決定鼓舞下的那種潛在的動力和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巨大熱情,特別是鎮政府、村支部已初步醞釀、謀劃好發展村集體經濟、使百姓脫貧致富的宏偉藍圖更讓我受益非淺。但要脫貧、要致富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既要充分考慮該村的實際情況,更要一步一步地逐個破解制約該村發展的難題,要按制定的幫扶方案有針對性、有計劃地組織實施。因此,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村進行幫扶:
(一)制定近期幫扶規劃,解決最迫切的難題。
1、修建村級活動室,建好老百姓致富的后方陣地。村級活動室是村干部與老百姓的連心室,是開展便民服務,為群眾排憂解難的重要陣地。針對**村無村級活動室的具體情況,在2010年,由對口幫扶的市級部門和企業共同出資10萬元為該村新建一個面積為100平方米的標準的村級活動室。并幫助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工作職責,落實運行機制。同時,通過整合各類資源,實現村級活動場所功能互補、一室多用和服務多元化,充分發揮村級活動室的作用。依托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通過科技培訓課堂、專題講座、科普宣傳欄、現場咨詢等形式,開展政策形勢、市場經濟、農業科技、法律法規等方面知識宣傳和技能培訓,使村級活動室成為村民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的“中心”。
2、送科技知識到村,搞好農民科技水平,增加農業效益。知識和創新是托起致富的希望。對口幫扶部門要銜接勞動、農業、林業、畜牧等相關部門,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地開展一些農業知識、科技致富知識與適用技術的培訓工作,并送培訓到村。通過對國家政策、法律法規、農業結構調整、經果林栽植管理、畜禽養殖等知識培訓,讓老百姓掌握1-2門實用技術,改變陳舊耕作方式,利用科技知識發展農業,感受到科技致富的真正含義,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通過適用技術培訓推動全村科技進步,進一步提高村民科技文化素質,實現依靠科技進步,將創新思路與適用技術有機結合,全面開拓村民科技致富思路,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以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
(二)制定長期幫扶規劃,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1、實施飲水解困工程。解決村民生產、生活用水問題是實現土地盤活利用,村民脫貧致富的關鍵,也是當前面臨的一大難題。近日,經對口幫扶**村的市委統戰部、市旅游局、市海事處、市計生指導站、華興建筑公司等單位多次深入實地調查,發現解決二、三社飲水難問題的唯一途徑是只能從距離7公里、落差500米的河道引水。經咨詢,如果通過修建提灌站的方式將水引到二社和三社,由于水源與用戶之間落差大,需建三——四級提灌,工程資金巨大,這種方式只能放在下一步作為長遠規劃來實施。因此,解決村民飲水難問題應分步進行。第一步,在生態保護上下功夫,實施封山育林,對全村境內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控制人為因素造成水土流失,修建防護墻、防洪壩,確保水源蓄水量,提高水源水質。第二步,爭取利用兩年(2011-2012)的時間,先解決人畜飲水問題。通過管道直接送水到村民家中,據估算,此項工程需安裝7公里左右的PU管,投資約6萬元。對口幫扶單位要多方籌集資金,將這一迫在眉睫的惠民工程辦好、辦實,讓村民吃上安全、衛生、放心的自來水。第三步,對口幫扶單位要協調水利等部門,將**村納入農村安全飲用水項目的主要對象之一,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幫助修建提水灌溉工程,從長遠上徹底解決村民用水難問題。
2、實施產業幫扶工程。一是發展壯大養殖業。發展養殖業,是當前增加農民收入、解決剩余勞動力的有效方法。在發展壯大現有養殖戶的同時,適當扶持發展新的養殖戶?蛇x部分人年輕、接受新知識快的村民特別是黨員作為新的發展對象,開展以扶持資金、傳授技術、提供信息等為主要內容的結對幫扶活動。鎮黨委、政府可出臺了一系列養殖業優惠政策,在資金、土地、良種、技術推廣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對口幫扶單位在發展資金上給予扶持,同時幫助邀請畜牧獸醫和水產部門技術人員進村入戶培訓養殖戶,免費發放培訓資料,切實提高養殖戶的養殖技術和管理能力。充分利用村級“遠程教育”播放點,組織養殖戶收聽收看“遠程教育”課程,學習周邊地區養殖典型經驗,樹立養殖致富的信心。新發展的養殖戶致富后,又可通過他們再發展新的養殖戶,通過一幫一的方式,把村養殖戶集中起來,組建養殖專業合作社,實行信息上互通、技術上互帶、資金上互濟,供、產、銷一條龍,保證養殖業收入穩定,讓村民真正達到依靠養殖增收致富。二是管好護好經果林。**村現有柜桉650畝,由于柜桉有較強的吸水功能,該村本來就水資源缺乏,不適合繼續發展;有經果林200畝,主要以柑橘、桃樹為主,由于該村的地貌和水源問題,發展情況不理想。通過了解,現在的村民在如何管護經果林、提高產量和品質上缺乏科學知識,所以幫扶單位要在科技知識上給予幫扶。對口幫扶單位要幫助邀請農業、林業部門派技術員到栽植現場指導農民科學栽植,搞好栽后管護,并進行相關知識培訓。同時,請技術人員到現場調研,探討找尋適合該村種植的新的果木、苗木品種,幫助村民找到一條靠發展經果林致富的道路。三是幫助做好勞動力轉移。據了解,**市華興實業有限公司經理王仕榮是該村帶頭致富的標兵,并且該村還有從事線路安裝的一些外出務工人員,我們要切實利用該村這些現有勞務市場資源,結合市內其他建筑業、線路安裝等企業資源,組織做好該村村民線路、建筑等行業上的勞務輸出,實現**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在農民工實施轉移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方面,組織該村人員參加**、**兩市每年開展的農民工培訓,同時采取送培訓人員、培訓知識到村的方式,提高村民致富的技能和綜合素質。
3、實施惠民政策幫扶。通過編印惠民政策宣傳手冊、舉辦惠民政策宣講、辦好村惠民政策宣傳專欄等方式,讓老百姓了解、掌握國家、省、市出臺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認識國家目前發展的大好形勢,幫助村民更好地運用這些政策解決困難、促進生產、改善生活,從而拉近黨群干群之間的距離,增強村民加快發展致富的激情,達到創建和諧社會、和諧村鎮的目的。
【鄉村脫貧致富情況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村脫貧致富情況調研08-27
鄉村振興實踐情況調研報告04-30
鄉村建設調研報告12-06
鄉村振興調研報告07-21
低保情況調研報告07-20
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05-06
鄉村振興戰略調研報告04-30
學校情況的調研報告06-21
縣全年留守兒童情況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7-23
鄉村文化振興調研報告范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