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土地制度創新專題調研報告
篇一:我國農村土地制度創新專題調研報告
目前關于農村土地的使用存在很多的情況,土地資源的合理使用不僅是三農問題需要解決的重點也是國家農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根據學生
暑期實踐調查要求,更好地適應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和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不斷造就大批具有創新意識、創意思維、創造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根據農村目前土地使用現狀結合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要求,進行了一項關于農村土地使用情況的調查。
一、調查方向:
耕種用地,個人住房建設用地,公共施設和公益事業基礎建設用地。
二、調查目的:
鍛煉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研究能力,培養動手操作調查能力,深入農村基層一定程度了解我國現有城鄉土地差別的根本原因,同時也為探討規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合理布局,避免重復浪費而導致國家土地資源無形流失,一定程度為幫助改善農村現有土地使用不規范的現狀提供一定的切實理論數據。
三、調查意義:
規范農村土地使用方法,完善農村土地使用模式。構建更加合理的農村土地使用方向,健全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合理科學規劃、優化用地結構。為城鄉統籌搭建了平臺,開辟新的途徑,也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為農業規;、集約化經營創造前提條件。切實解決農村土地糾紛等方面問題,響應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要求,積極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四、調查內容:
暑假期間我集中對湖北省麻城市*鎮*村的土地使用情況作了一項基本調查,本次調查基本以走訪和搜集基層檔案資料調查為主,配合當地領導對該村的農業情況作一個初步的了解和認識。這次報告主要從農村土地使用中的(包括耕種用地,個人住房建設用地,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用地)等方面的一些具體問題做一個簡要的說明和了解,大致了解該村的土地使用方法和方向,從而擴展到省和國家的地位上。從辯證唯物主義角度更加真實的反應農村發展中存在的基本問題和一些被忽視的方面。為共建和諧家園,促進國家農業發展和基層改革做一項基本參考;促使我們國家的基層建設更加的完善和提高;使農村的發展成為強國富民,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法寶;保障農業處于發展上升趨勢。因此根據從當地實際出發,結合黨和國家的基層發展方針和“三個代表”思想路線,以從農村中來到農村中去的思想路線緊密圍繞農村發展做了本次調查和報告。把基層呼聲引入國家力量之中,使我們深刻認識到加快我國農村發展步伐的重要性和嚴峻性。從而鑄就強大的農業基礎,為工業和第三產業的穩步發展做出貢獻。
1、耕種用地
耕地是指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開發復墾整理地、休閑地、輪歇地、草田輪作地;以種植農作物為主,間有零星果樹,桑樹或其他樹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證收獲一季的已墾灘地和海涂。耕地中還包括南方寬<1.0米,北方寬<2.0米的溝、渠、路和田埂。包括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澆地、旱地、菜地。2005年度土地
變更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現有耕地為18.31億畝,人均耕地為1.4畝。而在9年前的1996年,全國的耕地數是19.51億畝,人均耕地為1.59畝。
耕種用地是農業發展的基礎,跟農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農民沒有土地如同魚沒有水。缺少農民土地將荒蕪;缺少耕地農民無法生產生活。而一個國家的發展也必須要有農業與工業的兩大基礎動力源支持,作為國家發展改革進步的動力,農業必不可少。而農業作為我在調查報告的重點,就是要從國家農業基層淺談一下關于農業土地用地中的我國農業耕地方面的現狀、改革措施和糧食生產方面的一些問題,更詳盡的了解我國現有農業耕地的實際情況,從而為促使我國的農業在國家的發展和改革中立于不敗之地添磚加瓦,也是對于地區性農業耕地的一次基本了解。以此促進被調查地區的農業土地使用情況做一個合理的布局分析,幫助當地村委會更深入了解總結本村關于農業旱地水田等兩大基本耕地的規劃和使用情況。
通過調查了解到該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均農業自然耕地總面積2.5畝,這其中包括旱地0.8畝、水田1.1畝、山林0.2畝、其他0.4畝。通過這組數據顯示資料了解到該村人均耕地使用面積還是處于穩定水平。自然耕地面積相對富裕。而來自中央政府門戶網站的報道顯示,國土資源部發布的2006年度全國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國耕地面積為18.27億畝,,人均耕地只有
1.39畝,已經不足1.4畝。短短的二十年的時間人均耕地面積就減少了將近1.1畝,耕地大面積不斷減少對我國農業的發展造成了巨大影響,也很大程度的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狀況,嚴重阻礙了農業的發展步伐以及三農政策的實施。
自然耕地面積的不斷減少除了自然災害造成的水土流失原因外,近年來人口遷移又成為耕地減少的新的一大原因(人口移動造成的'土地荒蕪:主要指農村人口外流、戶口變遷等造成原有耕地廢棄荒蕪)。近年來國家惠民政策使農民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實惠,工業產業的大發展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大量的勞動力,而城市人口的短缺就使得勞動力不足的矛盾越來越明顯,這就決定了為了解決經濟發展與勞動力不足之間的矛盾,就必須向農村引進大批勞動力,以補不足,于是農民進城務工支援建設成為拉動農民增收的一項副業,而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農民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也領會到在家務農一年收入遠比不上進城務工的收入。于是大量的勞動力就進入城市發展而造成了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喪失,一方面造成留守兒童和老人的弱勢群體,另一方面使得原來的大量耕地無法獲得充分的利用而逐步廢棄荒蕪。值得警戒的是不僅大大降低了國家糧食產量的穩步增長也造成農村矛盾的加劇。
在走訪當地一家農戶的時候了解到,王大爺一家7口人,大兒子和媳婦在外打工,二兒子在讀大學,家里只剩下了他們兩老和一個孫女。在問及他們家田地的時候王大爺感慨到說,上世紀九十年末期他們家有6畝多土地,每年糧食種植除了供自家大多數都賣給糧食收購站,而現在家里可耕地已經不足1.5畝了,其余處于荒蕪狀態。每年的糧食基本自給,而其他如花生、棉花、小麥等都沒有種植,基本都是從當地村民中購買。大面積的土地閑置造成土壤肥料逐步喪失,如果再想開墾種植,將會入不敷出。人口遷移的土地流失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的發展。
因此國家采取的措施在三農惠民政策的加大開展中,不僅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的
建設保障農村勞動力的同時,也要加強調動農民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留在農村、建設農村、發展農村。最終實現產業雙豐收和城鄉一體化發展,使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人民網發表了2009年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教授的一場關于“我國的農業現狀與前景”的學術報告,他從農業問題與“三農問題”的關系、我國農業現狀與前景、解決我國農業問題的戰略思路三個方面,闡述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解困“三農”問題的看法和意見。柯炳生說,耕地總量不斷減少、質量下降;水資源數量減少、水質下降(污染);生態環境局部改善、整體惡化,災害嚴重都制約著農業的發展和糧食的生產。
如何才能解決當前的農業問題?結合當前中國農業的現狀與經濟發展情況,柯炳生認為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第一,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第二,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第三,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第四,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第五,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第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
柯炳生教授的報告深刻詮釋了我國農業發展的情況。這就說明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農業的支持,而農業的發展是以土地作為基本生產要素的。所以在農業發展中耕地的對于農業的發展起著制約性的作用,糧食產業也來源于耕地,所以對于自然的耕地的使用和保護變的尤為迫切。
2、個人住房建設用地
個人住房建設用地又可稱為宅基地。宅基地是指農民的住房、輔助用房(廚房、禽畜舍、廁所等)、沼氣池(或太陽灶)和小庭院(或天井)用地,以及房前房后少量的綠化用地。宅基地不包括農民生產曬場用地。它是農村土地使用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個人住房建設的發展趨勢將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呈現新的發展。
09年1月鳳凰財經報道: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談到,目前我國城鎮戶籍人口人均建筑面積約28平方米,如果把一些沒有戶籍,但長期在城鎮工作的常駐人口加在一起,城鎮的人均住房面積只有約22平方米。
而在走訪調查當地村民時了解到,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農村的個人住房呈現了一定時期的良好發展勢頭。當地村民告訴我說,那時一個家族都是住在一棟四合院式的大房子里。按照村民說法和結合現在農村住房來看的話,當時的住房面積人均為10平方米左右,這樣就大大節約了農村土地面積,而這也與當時農業運動騰出所有土地搞生產建設可以緊密聯系起來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黨中央的積極支持和大力倡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在全國推開,到1983年初,全國農村已有93%的生產隊實行了這種責任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取消了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生,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發揮了集體統一經營的優越性,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適應了我國農業特點和當前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種較好的經濟形式,國家經濟呈現了新的良好發展趨勢。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出現帶動了農民走向了富裕的生活道路,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集體勞作的取消也使得人民的生活變得相對自由,村民開始覺得集體生活很多不便,如作息時間不同等使得人們對住房的面積、范圍、便
利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有的住房面積又跟不上人民日益變化的生活水平,因此使得住房緊缺的問題也變得更加明顯。而住房的建設需要土地,這就必然面臨著要毀掉一部分耕地作為住房建設用地,這也是耕地減少的又一個原因。大量占用耕地作為住房建設用地的案例比比皆是。08年央視《聚焦三農》報道了靈山縣六峰村,農民建房占去的田地將近全村耕地面積的十分之一。這一數據折射的不僅是耕地非法占用同時反映的是個人住房急劇膨脹和耕地減少之間的雙重壓力。改革開發的發展帶動了農民收入的不斷增加,與此同時矛盾的產生就使不可避免的了。而農村個人住房土地使用出現的問題究其原因在主觀方面是因為農民對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國家有關土地法規等認識的不足,以及基層領導干部執政素質的欠缺等;其客觀原因是由于人口增長和宅基地分配之間的矛盾、耕地收益低和農村建筑樣式的落后等。
因此農村個人住房用地的合理使用和個人建房的可行性對策的出臺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而高度集中的住房建設符合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要求也就順理成章成為規范土地合理使用的必然趨勢:①高度集中的農村住房建設模式將大大有利于促進村民的之間的交流與合作。②.這種住房模式可以大大節省村民的家庭支出,極大地便利了村民的日常生活。③.高度集中的住房建設生活,必然促進了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同時還可以解決農村耕地占用的問題④.高度集中的農村住房建設,有于農村社會環境的改善。⑤.這種模式的住房建設將直接有利于農村城鎮化的發展。
3、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基礎建設用地
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用地包括農田水利、村莊、道路、農村電網、郵政電信、商貿、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及其它社會事業建設等內容。屬于是農村集體土地。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基礎建設土地是新時期要求下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他的出現有助于促進農村集體土地使用走上規范發展的道路,怎樣加快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也就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中之重。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用5句話20個字為我們概括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涵和要求,同時也勾勒了一幅令人向往的現代化鄉村社會的美麗圖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然而在對該村的調查中發現,該村對基礎設施的專項規劃幾乎沒有;A設施諸如排水設施、垃圾處理等設施嚴重匱乏,從而造成該村的居住環境較差,嚴重的影響自己的生活;道路交通問題上,雖然實行了“村村通工程”,但該村村落分散,部分地區仍以土路交通為主,一遇到下雨或者下雪天氣,滿路泥濘,,農民出行十分不便,束縛農村發展;有的道路過于狹窄,很難通車,當有兩輛車相向行駛時,不毀壞莊稼,就會造成事故,成了農民致富的“瓶頸”。有的公路雖然可以通車,但由于無后期養護,道路質量差,路基松軟,抗災能力較弱,毀壞也較為嚴重。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歷史任務。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擔負著新農村建設中的“硬件”建設任務,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加快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認為該村的發展應該著重落實在以下幾個方面:
、磐晟妻r村基礎設施建設體制,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提升其對
農村各項公共事務和公共財產的管理能力。從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的實際出發,分類制定相應配套的管理辦法,提高基礎設施建設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⑵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規劃,集中力量集中資源重點,中心
建設,調整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對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的現有狀況和未來發展項目進行全面的勘查和適度超前的總體規劃,并制定各種切實可行的建設方案。
、沁M一步加強對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領導,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基礎
設施建設的政府財政支持力度,政府各部門要更多地關注和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山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以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整體進程,提高區域協調發展水平。
、劝l展村級經濟,推進集中式發展。做到因村制宜,努力尋找發展經
濟的結合點,以壯大村級經濟,增強自身“造血功能”。把村莊整治建設與農業特色產業開發和農產品市場建設結合起來,調整村莊建設規劃和布局,集中建設好一批公共基礎設施,解決因村落分散而造成的基礎設施建設分散和管理成本過高的問題。
、杉訌娀A設施建設的后期維護和管理,實施責任到人和多種形式的
農村基礎設施管理保護運行機制相結合的管理制度。
總之農村土地的使用要符合國家的發展要求,符合新時期下新型農村發展要求。農村土地整治管理要堅持規劃,嚴格監管確保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不擴大、耕地總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的基本原則。明確土地使用權流轉范圍和方式?茖W地規劃,各項土地的規劃都必須執行依法批準土地利用的原則,嚴格禁止擅自擴大土地用地規模,嚴格實施土地批用制,優化用地結構,為共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參考資料:
、倏卤覈r業發展現狀與前景人民網20094
、趶埲悍逡宰》拷ㄔO為突破口的三農改革探索中國鄉村發現20105
③耕地建設的背后聚焦三農200812
、芗涌焱七M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調查與思考國家發改委新聞中心200610 ⑤淄博市規劃局村鎮科農村基礎設施現狀調查分析淄博市規劃局
⑥中國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約22平方米鳳凰財經20091
篇二:我國農村土地制度創新專題調研報告
農村土地利用調查報告
——以四川省鄰水縣鼎屏鎮及其附近農村為例
四川省鄰水縣第二中學 陳洪良
一、 鼎屏鎮概況
鼎屏鎮位于鄰水西部的小西河(護城河)兩岸,北接城北,南連城南。城中心地理座標為北緯30°20′,東經106°55′。幅員面積7.64平方公里。
鼎屏鎮地處華鎣山東麓淺丘地帶,一般海拔350米,城后玉屏山,海拔396
米;城北鎮境內西部為華鎣山,山地約占總面積的65%,山區巖溶地貌顯著,溶溝、暗河、落水洞、溶洞廣為分布,東部為淺丘至中丘,御臨河段平灘橋海拔302米;城南鎮東部之沙魚、磐明、花石3個村位于銅鑼山西側,平均海拔650米左右,西北角之石壩、新安一部分在華鎣山東坡,最高點海拔753米,中部為丘陵,關圣寨雄峙于御臨河西岸,海拔570米。
鼎屏鎮2005年總人口74445人,其中鄉村人口3725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
里9750人。耕地面積114.86公頃,鄉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積0.03公頃。
充分發揮川東高速公路網的交通優勢和緊鄰重慶的區位優勢,把縣城發展方
向定位為“重慶的后花園”、“重慶的旅游休閑基地”,著力提高城市文化氛圍,建設一流旅游設施。成為廣安市“十強鄉鎮”和“四川省鄉鎮經濟綜合實力100強”鄉鎮。2005年,全鎮糧食總產338噸,生豬出欄7500頭,國內生產總值403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92元。土地利用現狀
二、 土地利用現狀結構
全鎮土地總面積763.50公頃。到2005年底,在已利用的土地中,以農用地
(計119.18公頃)為主,占土地總面積15.61%,建設用地(計599.67公頃)
占土地總面積比重78.54%,其他用地(計44.65公頃)在土地總面積中的比重
為5.85%。
(一)農用地
鼎屏鎮現有農用地119.18公頃,占全鎮土地總面積的15.61%。包括4類二
級地類:耕地、園地、林地和其他農用地。
1、耕地
耕地總面積114.86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65.69%。分為3個三級土地類型:
其中有水田2730.53公頃,水澆地16.11公頃,旱地742.08公頃。
2、園地
園地面積0.93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1.71%。
3、林地 林地面積0.00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11.87%。分為2個三級土地類型:其
中有林地0.25公頃,其他林地630.38公頃。
4、其他農用地
全鎮其他農用地面積3.39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20.73%。分為5個三級土
地類型: 其中設施農業用地55.42公頃,農村道路31.28公頃,坑塘水面57.07
公頃,農田水利用地21.46公頃,田坎936.00公頃。
(二)建設用地
鼎屏鎮現有建設用地1317.21公頃,占全鎮土地總面積的19.27%。包括3
類二級地類:城鄉建設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設用地。
1、城鄉建設用地
全鎮城鄉建設用地面積1236.34 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93.86%。其中分
為4個三級土地類型:建制鎮700.91公頃,農村居民點491.51公頃,采礦用地22.35公頃,其他獨立建設用地21.57公頃。
2、交通水利用地
全鎮交通水利用地面積79.67 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6.05%,其中分為4個三級土地類型:公路用地49.37公頃,管道運輸用地0.05公頃,水庫水面29.86公頃,水工建筑用地0.39公頃。
3、其他建設用地
全鎮其他建設用地面積1.20 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0.09%。
(三)其他用地
鼎屏鎮現有其他用地44.65公頃,占全鎮土地總面積的5.85%。包括2類二級地類:自然保留地和水域。
1、自然保留地
全鎮自然保留地面積57.19 公頃,占其他用地面積的27.53%。
2、水域
全鎮水域面積150.64 公頃,占其他用地面積的72.47%。
三、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2012年,該鎮人均耕地面積0.03公頃,而該鎮耕地后備資源極其匱乏,轄區內無適宜開發和開發潛力較大的荒草地,通過土地開發整治補充耕地潛力有限。未來城鎮建設、工業、交通將快速發展,對建設用地需求大。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該鎮農用地經營比較粗放,耕地中田坎比重較大,利用效率低。農村居民點
用地布局分散,人均農村居民點用地38.99平方米。建設用地產出效益低。部分建設用地閑置低效利用狀況突出,影響到城鄉土地問題的整體解決,制約著城鄉的協調發展。
(三)耕地保護、土地管理意識有待加強
村莊人均建設用地面積普遍超標,且布局零散。城鎮的建設中也存在統籌安排和協調不夠、基礎設施規模效益低及土地浪費現象。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切實保護耕地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今后土地利用方向
1、落實目標,營造土地條件
落實鄰水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目標,從鼎屏鎮的土地資源現狀和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及區域發展定位出發,統籌安排各類用地,為促進該鎮成為帶動全縣城鄉統籌發展營造相應的土地條件。
2、嚴格保護基本農田,控制建設用地占用耕地數量,切實保護現有耕地。
3、優化土地利用結構,統籌安排城鄉用地
促進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優化配置,營造土地資源持續利用的良好機制和環境,發揮土地資源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綜合效益,實現社會、經濟、資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2017年1月12日星期日
【我國農村土地制度創新專題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調研報告10-23
專題調研報告15篇04-23
×縣商標(品牌)的專題調研報告08-09
新農村建設專題調研報告01-21
創新發展調研報告12-06
管理咨詢專題調研分析08-21
村創新社會管理調研報告07-24
我國金融監管問題及金融監管制度創新08-04
教育制度調研報告(通用5篇)12-08
我國證券上市的制度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