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小企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小企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1
為及時了解我市中小微企業的發展現狀,分析當前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尋找解決措施和辦法,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根據市委要求,近期,市委統戰部組織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組成聯合調研組,深入六縣(市、區),對全市中小微企業發展情況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實地調研和走訪,先后召開市縣兩級部門座談會7次,中小微企業家座談會6次,走訪中小微企業近30家,發放調查問卷300份,收回289份。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中小微企業發展情況
截至xx年底,全市共有中小微企業1.16萬家,從業人員34.03萬人。其中中型企業1206家,小型企業3527家,微型企業6852家。從企業構成看,三次產業構成為2.09:69.14:28.77。按登記類型分,內資企業(包括集體企業、股份制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私營企業)為11573家;港、澳、臺商投資企業11家;外商投資企業3家。按行業分,農業企業1190家;工業企業3639家;建筑業680家;交通運輸倉儲業1136家;批發零售業2318家;住宿及餐飲業1723家;社會服務業647家;其他251家。xx年1-10月新登記3284家。
截至xx年9月底,全市中小微企業總產值完成1039.14億元,同比增長12.67%,環比下降1.35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完成934.55億元,同比增長12.46%,環比下降1.38個百分點;上交稅金56.15億元,同比增長12.58%;提供社會勞動報酬66.31億元,同比增長13.89%。從市中小企業局重點監測的141家企業看,出現虧損的企業達到65家,虧損面46.1%。按行業分:工業企業106家,虧損55家,虧損面51.89%。虧損企業大多涉及煤炭、洗煤、煤機部件、輕工紡織、化工等行業企業;建筑類企業9家,虧損3家,虧損面33.33%;服務業企業12家,虧損4家,虧損面30%;農業企業14家,虧損3家,虧損面21.43%。按規模大小分:中型企業54家,虧損26家,虧損面48.15%;小型企業78家,虧損38家,虧損面48.72%;微型企業9家,虧損1家,虧損面11.11%。停產半停產企業主要分布在煤炭輔助、冶鑄、裝備制造、化工、建材等行業。
二、扶持中小微企業政策落實情況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出臺了一系列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特別是xx年以來,我市連續出臺4項扶持政策,在創業就業、稅收融資、行政審批等方面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是空前的。這些政策的實施,有力地保障和促進了實體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但在政策執行方面,有的沒有完全落實到位,有的可操作性不強,弱化了政策扶持效果。一是政策知曉度偏低。從收回的289份調查問卷看,中小微企業對我市出臺的扶持政策比較了解的僅65家,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22.49%,一般了解的127家,占總數的43.94%;不太了解的達到93家,占總數的32.18%。政策知曉率偏低,有認識不到位、宣傳執行力度不夠的問題,也有政府與企業交流溝通渠道不暢的問題。二是享受政策成本太高。多數企業反映,國家的扶持政策很好,但具體實施的部門有十多個,條條框框太多、審批過程冗長。為了享受優惠,企業不得不“跑”遍相關部門,成本太高。有的企業不是享受不到,而是不愿享受。
比如,《關于進一步加強創業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中規定小微企業吸納勞動者就業能享受一定的財政補貼,但據市人社局反映,由于多數中小微企業因用工不規范、“五險一金”繳納不全等問題,僅有20戶企業申報,占全市中小微企業總數的0.13%。三是政策條款細化不足。部分政策缺乏進一步的操作細則和配套措施,以致難以貫徹落實。
三、中小微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當前我市中小微企業主要面臨“三難”(融資難、用地難、創新難)、“三低”(企業管理水平低、產品技術含量低、抗風險能力低)、“三缺”(缺信息、缺人才、缺技術)發展困境。
(一)“融資難”問題突出。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xx年中小微企業普遍反映資金困難程度遠遠大于往年。問卷調查顯示,被調查的289家企業中,有59家企業資金狀況非常緊缺,比較緊缺的有151家,兩項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72.66%。僅城區中小微企業資金缺口就達5億元以上。導致這種問題的原因,一是銀行融資“門檻高”。有159家企業(占被調查企業的55.02%)反映,向國有商業銀行申請貸款,程序繁瑣,審批時間長;有109家企業(占37.72%)反映融資難以獲得第三方擔保;有90家企業(占31.14%)反映向銀行貸款抵押品要求高。二是社會融資“成本高”。有118家企業(占40.83%)反應社會融資渠道不寬;有97家企業(占33.56%)反映向社會融資成本高。擔保公司、小貸公司融資年息20%左右,有的民間借貸年息甚至高達40%以上。
三是銀行“惜貸”、“抽貸”問題嚴重。國有商業銀行普遍反映,多數中小微企業未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治理結構不健全,財務管理不規范,貸款風險遠高于國有企業。超過七成的中小微企業反應,銀行現在不僅“惜貸”,“抽貸”問題還很嚴重。比如,沁水縣豐田食品有限公司xx年以來連本帶息還款1800多萬元,造成企業資金空前緊張。這一情況,澤州的澤地翠、晉大奶業,高平的國丹食品等都有所反映。四是外欠貨款回籠周期長。多數中小微企業反應當前經濟不景氣,訂單不斷減少,庫存量增加,應收賬款數額呈現上升趨勢,資金周轉速度減慢,不少企業面臨著資金鏈斷裂的危險。比如,澤州縣世紀球墨鑄管公司外欠資金高達億元。五是“互助貸”隱患較大。為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高平市推出“互助貸”信貸產品,由十多家企業互聯互保,撬動銀行資金。但有企業反映,這種信貸產品隱患較大,去年因一家企業出現還貸問題,導致互聯互保的十多家企業必須還清該企業貸款后,方能申請本企業貸款業務,造成額外的資金壓力。
(二)“用地難”制約中小微企業轉型發展。一是規劃不及時。一方面各級政府在制定和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土地供應計劃上,對中小微企業用地關注不夠、考慮不足;另一方面中小微企業投資規模小、用地量少,不能及時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二是審批時間長。企業用地需首先完善立項、規劃、環評、土地預審等手續,方能進入用地報批程序。用地報件需縣、市逐級受理、審核上報,最終報省以上有審批權限的部門批復。企業用地報批手續繁、關卡多、時間長,不僅牽扯企業主要精力,甚至貽誤企業轉型最佳時機。比如,陽城縣旭東有限公司申報的倉儲項目,“跑”了三年,用地手續才批下來。三是用地成本高。土地價格不斷攀升,加大了中小微企業用地成本。比如,城區利普利拓公司需征用20畝土地,而城區范圍內200萬∕畝左右的土地價格讓企業望而卻步。
(三)“創新難”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主要瓶頸。調查問卷統計,面對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僅有47家企業(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16.26%)認為企業已經轉型,適應經濟轉型要求;有142家企業(占49.13%)認為可以適應經濟轉型要求,但持續經營有困難;有93家企業(占32.18%)認為亟待轉型。盡管當前中小微企業經營遇到了極大困境,但也有一些企業憑借技術優勢、產品質量、創新驅動,一路飄紅。比如,澤州縣清慧制造有限公司,全年簽訂30多萬件銷售合同,1-9月份完成銷售收入達到35639萬元,同比增長27.3%,在我市冶鑄行業一枝獨秀。
這樣的企業還有城區的龍韻科技、高平的國丹食品、陽城的恒亞工貿等。事實表明,企業要生存發展,關鍵要在經營思路上轉型、產品上升級、技術上創新。而我市中小微企業起步于家庭作坊,脫胎于個體私營經濟,基本上處于產業鏈的中下游、價值鏈低端,普遍存在企業規模小,管理水平低,產品技術含量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抗御風險能力差等問題。分析其原因,一是“缺資金”,不敢創新。創新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不僅影響企業即期利潤,而且面臨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和技術流失風險,有時甚至“成三敗七,九死一生”,企業普遍存在“創新恐懼癥”。二是“缺人才”,不能創新。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小微企業普通員工有20%~50%的年度流動率,中高級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每年有20%的流動率。加之中小微企業發展空間不大,人才對企業缺乏歸屬感、認同感,不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三是“缺能力”,不會創新。調查問卷統計,企業經營者具有本科學歷的僅45人,僅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15.57%;?茖W歷的119人,占41.18%;專科以下的114人,占39.45%。年齡在30歲以下的僅26人,僅占8.99%;30-40歲的86人,占15.91%;40-50歲的119人,占41.17%;50-60歲的41人,占14.19%。企業經營者學歷不高、年齡偏大、知識與能力準備不足,缺乏現代管理知識,嚴重影響企業的創新活力、革新能力和轉型動力。
(四)信息不對等是困擾中小微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中小微企業發展困局年年談,“信息不對稱”是高頻詞匯。調查問卷統計,在企業獲取哪方面信息難度較大上,有133家企業選擇投融資信息,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46.02%;有107家企業選擇規劃及項目信息,占37.02%;有94家企業選擇政策法規信息,占32.53%;有92家企業選擇技術信息,占31.83%;有77家企業選擇人才信息,占26.64%。在希望政府提供哪些服務方面,有132家企業選擇提供市場信息服務,占45.67%;有109家企業選擇提供產業指導與市場開拓咨詢服務,占37.72%;有86家企業選擇組織企業參加商品交易會、博覽會,占29.76%。一方面,政府與中小微企業之間溝通不暢,企業對政府制定的一些扶持政策、產業導向或開展的一些活動缺乏了解,導致想創業的找不到好項目,想轉型的盲目上項目。比如,澤州縣冶鑄行業,由于缺乏宏觀產業規劃指導,導致“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特別是鑄管行業,xx年有30家鑄管企業,xx年發展到50多家,市場飽和,惡性競爭,多數鑄管企業瀕臨倒閉。另一方面,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完善。企業發展不僅需要金融、財政等政策支持,也需要社會中介機構在教育培訓、市場營銷、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服務。
(五)原材料價格波動、人工成本上升是中小微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一方面,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影響,原材料價格一路上揚,整體漲幅達15%以上;另一方面,物價上漲帶來的生活成本上升,勞動力成本普遍提高了20%左右。加之生產經營成本上漲、市場疲軟等因素影響,企業盈利能力持續下降,經濟效益嚴重下滑,停產半停產面大幅增加。從調查問卷統計看,近三年來利潤增加在25%以上的僅2家,利潤增加10-25%的67家,利潤增加5-10%以上的31家,利潤基本持平的160家,利潤負增長5-10%的31家,利潤負增長25%以上的4家。
四、幾點建議
(一)多管齊下,切實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一是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一方面,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引導、推動和示范作用,推進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建設,推進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統一信用代碼制度,率先在工商、稅務、安全生產、產品質量、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建立起完善的企業和從業人員信用記錄。積極推廣信用產品的社會化應用,建立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和交換共享的網絡平臺,建立誠信“紅黑名單”制度,建立誠信嘉許、失信懲戒機制,營造誠實、自律、守信、互信的社會信用環境。另一方面,“打鐵還需自身硬”,引導中小微企業改變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樹立誠信經營理念,健全財務管理制度,依法建賬,確保會計資料完整、真實,提高企業授信額度和貸款能力。二是改善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金融機構要設立中小微企業專門服務機構,簡化申報手續,優化審批流程,提高辦事效率。要建立健全中小微企業信用評審和授信制度,開發適合中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提高中小微企業貸款的規模和比重。要適當降低中小微企業貸款門檻,開展企業股權抵押貸款和動產抵押貸款,探索應收賬款、知識產權、倉單貸款等,為中小微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三是擴大中小微企業信用擔保資金規模。建議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搭建銀企合作平臺,定期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銀企對接活動,暢通投融資信息渠道。
國有擔保機構要發揮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主力軍作用,采取財政注資、縣級參股、爭取上級資金、廣泛吸納民間資本等方式擴大信用擔保機構資金注入規模,盡快培育注冊資本金超億元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各級政府要加大對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包括設立風險補償金,加大對中小微企業貸款損失補償力度;加大貼息和貼擔保費力度,對不同的行業和企業,制定出不同的貼息貼費辦法。國土、城建、工商等部門要為小微企業和擔保機構開展抵押物和出質的評估、登記、確權、轉讓等提供優質服務,降低收費標準。四是拓寬中小微企業直接融資渠道。鼓勵中小微企業通過上市融資、私募股權融資等渠道解決資金問題,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拓寬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
(二)改變政策執行方式,切實解決“政策知曉率和執行率低”的問題。一是形式多樣宣傳政策。通過網站、媒體、政策解讀等形式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讓企業及時了解政策信息動態,解決企業對政策不了解而不能享受的問題。二是轉變政策執行方式。借鑒稅務部門“金稅三期”的先進經驗(企業不用“跑”,符合政策條件,系統直接減免),變“企業登門申報”為“部門上門服務”,建立政策執行的責任、考評、獎懲、問責等機制,建立政策執行的程序性規定和違反制度的懲戒性規定,開展政策檢查督促專項行動,設立舉報電話,受理舉報案件,嚴肅查處不作為、亂作為的人和事,提高政策執行效率。三是暢通企業反饋渠道。開辟企業反映政策落實情況的通道,讓政府及相關部門及時了解企業的呼聲和需求,及時調整充實有關政策。四是營造良好政務環境。本著應減必減、該放就放的原則,大力精簡下放審批事項、再造審批流程,努力營造“審批環節最少、程序最簡、辦理最快、費用最低、服務最優”的政務環境。
(三)加強產業規劃引導,以集群集聚發展解決“用地難”的問題。一是制定產業戰略規劃。圍繞我市“xx”規劃確定的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商貿物流業和文化旅游四大產業布局,充分利用轉型綜改試驗區、中原經濟區、中部崛起三個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的有利因素,把中小微企業發展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在制定和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土地供應計劃時,統籌考慮中小微企業投資項目用地需求和重點項目用地保障。二是引導集群集聚發展。本著“政府引導、企業自愿、社會參與”的原則,放寬財政資金支持范圍,加大扶持力度,鼓勵和引導創業主體創建中小微企業園區或孵化基地,樹立“畝均產出率”和“畝均貢獻率”的.用地導向,建設標準化廠房,引導中小微企業根據自身產業、區域條件等實際,向“基地”、“園區”集群集聚發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多渠道爭取用地指標。積極與上級部門溝通協調,爭取更多的用地指標,使重點項目及高新技術產業更多、更快的落地開花。鼓勵中小微企業在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指導下,開發未利用地建設工業項目,并優先給予安排計劃指標。鼓勵中小微型企業通過盤活存量土地、改造利用閑置場地等方式,解決投資項目用地需求。
(四)強化創新驅動,著力激活中小微企業內生動力。引導中小微企業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科技含量,逐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項目為牽引,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一是建立利益補償機制,引導中小微企業敢于創新。建議在財政上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研發投入的支持力度,建立風險投資“母基金”;在稅收上實行投資收益稅減免或投資額按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等稅收優惠政策。允許中小微企業建立科技開發準備金制度,按銷售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科技開發基金。二是積極搭建合作平臺,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合作創新。
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開展人才、技術合作,適時召開政校企人才技術合作洽談會,尤其開展好與教育學院、技術學院等高校在人才培養、技術成果推廣應用方面的聯合,加快科研成果轉化,重點培植一批產學研示范企業,帶動校企合作,推進技術進步。三是完善創新合作機制,推進中小微企業開放創新。推動中小微企業和省內外、國內外大企業建立戰略技術聯盟,以分工合作的方式進行重大的技術創新的聯合研發,降低和分散創新成本和風險。以各類經貿洽談活動為平臺,以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為招商目的地,以中原地區、中部地區為資源和市場,抓好技術引進、專利合作及與大企業大集團配套協作等工作。四是增強名牌品牌意識,提升中小微企業產業檔次。鼓勵中小微企業在做精做優的同時,有意識地向產業鏈高端轉型。積極開展行業對接,大力發展“飛地經濟”,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借梯上樓”躋身國際國內分工合作的供應、生產、銷售及服務產業鏈,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多種創新形式,實現產品的專特精新,形成獨特工藝方法,擺脫同質化,建立核心優勢,進一步提升中小微企業產業檔次。
(五)加強中介組織建設,建立中小微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一是加強中介服務組織建設。中介組織是政府與中小微企業聯接的紐帶,要培育和發展多層次、多方面滿足中小微企業需求的社會中介組織,逐步建立以資金融通、信用擔保、技術支持、管理咨詢、信息服務、市場開拓和人才培訓等中小微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二是加快健全綜合服務平臺。要按照“政府搭建平臺、平臺整合中介、中介服務企業”的思路,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市、縣、鄉三級中小微企業服務信息網絡,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三是建立中小微企業培訓制度。建議市財政設立專項資金,政府有關部門與專業培訓機構合作,制定培訓計劃,建立長效機制,按照適用人才聚集、重點人才培養、全員素質提高的目標,結合企業需求定期舉辦培訓班。要通過請專家講課、到國內外考察學習等方式,培養中小微企業家的戰略眼光,培塑敢闖敢冒、敢為人先、敢于擔當的創業精神。引導中小微企業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訓體系,立足現有人才,培養技術骨干和專業人才。建議對高校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的,其檔案可由市、縣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免費保管;借鑒政府為民辦學校教師購買“五險一金”的做法,建議市財政列出專項資金,為中小微企業中、高級人才購買“五險一金”,減輕企業負擔,為引進和集聚人才創造條件。
(六)發揮新聞媒介作用,著力營造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要通過報刊、廣播、新聞媒體等輿論手段,宣傳中小微企業的地位、作用、重要戰略意義,廣泛宣傳從中央到地方鼓勵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營造有利于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提振企業家搞實業、發展實體經濟的信心指數。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對經營業績好、管理能力強、社會貢獻大的中小微企業家予以重獎,推薦他們擔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工商聯執委,提高他們的政治地位,激發企業家創業、興業的熱情,在全社會營造理解、關心、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
中小企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2
各市(州)經濟和信息化委、各擴權縣(市)工業經濟主管部門,省級有關單位:為進一步做好示范性中小企業培育工作,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為基礎,“小巨人成長型”中小企業培育為引領,促進中小企業梯度培育,F結合我省中小企業工作實際,啟動xx年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及xx-xx年度“小巨人成長型”中小企業(第二批)申報工作。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申報標準
。ㄒ唬┗緲藴省
1.在四川省境內依法注冊登記,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符合國家劃型標準的中小企業。
2.近兩年連續盈利,營業收入與稅收穩定增長(政策規定免稅企業除外)。
3.會計信用、納稅信用和銀行信用良好。
4.企業近兩年未發生過安全、質量事故、環境污染事故;無偷、漏稅及其他違法違規行為。
。ǘ⿲m棙藴。
1.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符合專項標準所述一項特征的中小企業,均可申報“四川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項標準按照我委《關于開展xx年四川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申報工作的通知》(川經信企業函〔xx〕788號)標準執行。
2.省“小巨人成長型”中小企業。在xx年3月底前列入我省規模以上企
業。其中,“小巨人”企業年銷售收入標準為1億元以上至10億元以下!俺砷L型”企業年銷售收入標準為2000萬元以上至1億元以下,“三州”“成長型”企業下限放寬至1000萬元。
二、申報要求
。ㄒ唬┮蚜腥離x-xx年的省“小巨人成長型”中小企業不再重復申報“小巨人成長型”中小企業(成長型企業發展壯大擬調整至“小巨人”企業培育名單的需重新申報,并備注)。
。ǘ⿲σ蚜腥胛沂x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不再重復申報“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三)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及“小巨人成長型”中小企業兩類別培育企業可重復申報。
三、申報程序
。ㄒ唬┢髽I申報入庫。
4月20日前,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入庫申報(不需提交紙質申報資料)。未完成網上入庫申報的,不予受理。
。ǘ┦校ㄖ荩┙洕托畔⒒瘜徍送扑]。
市(州)經濟和信息化委、擴權縣(市)工業經濟主管部門按屬地原則對入庫企業審核確認并完成網上推薦后,由市(州)經濟和信息化委統一形成推薦文件(含擴權縣市)并附基本情況匯總表(由網絡平臺導出),于4月25日前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企業處(一式一份)。
省屬企業基本情況匯總表經主管部門審核蓋章后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ㄈ┢渌。
各市(州)經濟和信息化委、擴權縣(市)工業經濟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積極組織、推薦企業參加,并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初審并加強對培育企業的指導、督查、協調和服務,嚴格統計上報和跟蹤管理,確保效果。
【中小企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企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范文(通用5篇)05-28
企業發展調研報告05-27
有關中小企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05-28
關于企業發展調研報告05-28
2021企業發展調研報告05-27
工業企業發展調研報告05-27
低保情況調研報告07-20
中小學教師編制使用情況調研報告06-25
學校情況的調研報告06-21
縣全年留守兒童情況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