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牧區職業教育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今年,盟政協副主席寶新民任組長,盟政協、盟教育局、興安職業技術學院人員組成調研組,對全盟各旗縣市職業教育、農牧民培訓及興安職業技術學院、盟職教中心作用發揮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調研組先后考察了6個旗縣市的5所職業高中、2所初中及興安職業技術學院、盟職教中心,走訪了農牧場管理局公主嶺牧場和6個旗縣市的5個鄉鎮蘇木、5個嘎查村的農牧民,并召集旗縣市政府分管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職業院校教師學生和農牧民等進行座談24次,發放調查問卷500份,廣泛征集了職教教師、職高及初高中畢業班學生、農牧民的意見和建議,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ㄒ唬┞殬I教育發展情況
目前,全盟有各級各類職業院校10所,其中旗縣市職業高中5所,盟屬中等職業學校4所,高等職業院校1所。20xx年中等職業教育招生6574人,在校生達到1.28萬人。在10所職業院校中,有2所為自治區級重點職校,1所為國家級重點職校,初步形成了初、中、高等職業教育相互銜接、學歷教育與短期技能培訓有序結合的職業教育發展格局。總的看,全盟職教事業有了長足長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基礎投入不斷加大。近幾年,各旗縣市按照《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意見》要求,對職業院校在政策扶持、經費投入上給予大力支持。特別是在校舍建設上,能夠及時協調配套資金、土地征用等方面的難題,使我盟職業院校辦學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扎旗、突泉都新建了職業高中教學大樓;中旗投資3534萬元啟動實施了職業高中遷建工程;興安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樓和學生公寓達到了4.2萬平方米;烏蘭浩特為職教中心購置了設備,擴大了學校容量,增強了辦學實力。
2、辦學能力有所增強。目前,全盟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達到763人,學歷合格率達到80%以上,其中“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28%。調研中發現各地師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緊缺的問題,但各職業院校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加強了對骨干教師和專業教師的培養培訓,推進職業化建設,鼓勵教師考取行業技能資格證書。扎旗政府20xx年以來,面向盟內外招聘了13名本科學士學位畢業生,在旗內招聘了20名優秀教師,充實到職業教育的第一線,使職業高中師資隊伍得到優化。從設置的專業和學科上看,全盟基本形成了覆蓋一、二、三產業的計算機應用、工業與民用建筑、農學、畜牧、酒店服務和管理等20多個學科體系。其中烏市職教中心的汽車駕駛與修理專業和前旗職高的農學專業,20xx年被自治區教育廳認定為區級精品專業點,前旗職高的民族手工藝品制作專業和突泉職高的電焊專業也辦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
3、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有機融合。近幾年,全盟職業院校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與農業、扶貧、勞動保障等部門合作,發揮職業教育資源優勢,將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就業再就業培訓、勞務輸出培訓、新型農牧民科技培訓等納入職業教育的服務范疇,為提高農牧民和城鎮待崗、轉崗人員的職業技能發揮了重要作用。
4、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初見成效。各旗縣市不斷完善招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著力促進高中階段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協調推進。如烏市教育行政部門給市屬各初中下達職業招生指標由最初的10%提高到了20%,引導不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學生進入職業學校學習;扎旗實施普高分流制度、春秋兩季招生制度和特困生減、免、緩交學費政策,拉動招生;中旗對初三學生進行初等職業教育,促進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有效接軌,保證了職業高中生源。各地還積極探索“校校聯辦”、“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聯合辦學模式,有針對性的開展訂單式教育,不僅提高了學生實踐技能水平,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率。據統計,平均每年全盟職業院校輸送各類人才4000人左右,就業率達到95%,月工資在1000-2500元左右。
。ǘ┺r牧民技能培訓開展情況
近年來,各旗縣市和農牧場管理局把提高農牧民技能做為促進轉移增收的一項基礎工作來抓,整合了相應資金,擴大了培訓規模。各地為此也進行了有益嘗試,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比如,盟農牧場局采取集中辦班、對外考察、選送高校、外派掛職等多種形式,為農民、農村基層干部及場部干部進行培訓;烏市選派科技特派員深入基層推廣農業適用技術;中旗、前旗把科技培訓辦到田間地頭,做給農民看,引導農民干;扎旗通過趕科技大集、發放宣傳資料、設立咨詢臺宣傳科技知識,并在旗電視臺黃金時段請農牧業專家結合農時舉辦電視專題講座;阿爾山定期組織農民到鄉鎮集體收看全盟農牧業科技講座網絡視頻,并向農民發放農作物栽培管理技術宣傳冊;突泉縣將就業再就業培訓、“陽光工程”、“雨露計劃”等資金捆綁使用,把職業高中做為培訓基地,聘請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執教,舉辦了全區首期農民電焊技能培訓觀摩班,培訓學成人員先后到上海、大連、青島等地就業,平均月工資達到2500元。
。ㄈ┡d安職業技術學院、盟職教中心作用發揮情況
興安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以來,學院領導班子明確以社會需求和服務地方經濟為辦學定位,在抓好常規學歷教育的同時,培養職業技能和應用型人才,完成了勞動力轉移輸出、農牧民職業技能及干部培訓等任務,為全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一批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技能型應用人才。20xx年,學院成為盟示范培訓基地和科右前旗“雨露計劃”培訓基地。按前旗“雨露計劃”800人的培訓任務,總計培訓汽車駕駛、農機駕駛與維修、道路運輸從業資格、家政服務、保健護理、用工維權等各類長、短班學員12期共計820人次(672人就業)。通過轉移培訓的學員月收入平均達到1300元,比務農的農民高500元。近兩年,學院完成培訓各類農牧民職業技能3862人次,培訓農村牧區干部1240人次,為萬家會館、安華保險公司等培訓企業員工近400人次,并利用寒暑假時間,開展了3次“三下鄉”活動,受益農牧民近300人。
近兩年,盟職教中心積極發揮對全盟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指導、勞動技能培訓、勞動就業指導、職業實習訓練、職業教育科研、職業技能鑒定等職能作用,完成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培訓、鑒定1357人,培訓建設行業中級管理人員557人,完成建設行業中級管理人員繼續教育460人,鑒定烏蘭浩特地區下崗失業再就業人員1410人,培訓全盟機關事業單位技師、高級技師37人,通過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培養技能型人才,推動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為興安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努力。
二、存在的問題
。ㄒ唬┞殬I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
1、關心支持職業教育的社會氛圍尚未形成。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社會上重視普通教育、輕視職業教育的情況較為普遍,加之宣傳引導不夠,造成普職比例失調,個別地方職業教育生源嚴重不足。
。病⒙毥探涃M的短缺制約了有效發展。職業教育普遍存在辦學經費投入不足,來源渠道單一的問題。由于政府投入主要是學校教職員工經費,學校要靠收取學雜費維持運轉,大部分學校為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負債運行。如興安職業技術學院負債達到1252.7萬元,中旗職高也存在負債運行情況。辦學經費不足,使職業院校辦學條件改善緩慢,全盟職業院校普遍存在實驗實訓設備老化短缺的問題,多數職校的實習設備在性能上遠落后于生產一線,在數量上嚴重不足,達不到培養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要求。
3、專業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我盟職業院校教師編制短缺,而在現有師資隊伍中,既能教專業理論知識,又能教實際操作技能的“雙師型”教師更是匱乏。隨著近兩年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及在校生的增加,職業院校教師編制和總體數量偏少的問題日趨明顯,如興安職業技術學院、烏市職教中心分別有70名、23名教師未進編,盟職教中心、突泉職高、中旗職高也存在專業課教師緊缺問題。
。ǘ┺r牧民培訓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是缺乏健全的農牧民培訓管理體制。部門間缺乏統一協調協作,培訓經費分屬勞動、農業、扶貧等多個部門,條塊分割,不利于整合。
二是農牧民培訓缺乏廣度和深度。農牧民培訓主要以短期實用技術普及培訓為主,對農牧民骨干的技能性和創業性培訓較少,培訓領域不寬。
三是培訓機構不健全。由于沒有固定的培訓機構,部分培訓基地設施落后,影響農牧民技能性培訓的效果。
四是農牧民參加培訓的認識不高。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觀念有待于進一步更新,就業技能培訓后實現轉移就業仍面臨一定難度。
三、對策建議
。ㄒ唬┞殬I教育發展的對策建議
。、樹立大教育觀,促進職業教育發展。建議盟委、行署向自治區爭取盡快出臺《自治區關于免除興安盟職業院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學費的補貼政策》,同時盟委、行署要制定《全盟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各旗縣市制定當地職業教育發展規劃,促進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同時各級政府要統籌管理好部門培訓經費,將“陽光工程”、“雨露計劃”資金、農村科技開發和技術推廣經費以及勞動社會保障部門再就業培訓經費捆綁使用,將培訓任務交由職業院校完成。
。、在辦學經費上給予必要保障,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十一五”期間,國家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在職業學校基礎建設和學生資助等方面給以大量投入。自治區、盟和旗縣市三級共投入5億元,其中自治區本級和盟市旗縣各配套資金2.5億元。因此,建議盟和旗縣市政府有比例、有重點地加大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重點抓好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和骨干專業建設。凡是國家和自治區投入在職業教育的專項經費應及時足額撥付到位,盟和旗縣市兩級財政的配套資金要按規定給予配套。同時,政府要調控職業院校專業建設,可定期對職業院校專業進行督導評估,對專業條件差,招生人數少,就業率低的專業進行限期整改或者叫停,增設農畜產品加工、電力和重化工、冶金和有色金屬冶煉等專業,做強做大一批盟級、區級、國家級精品專業。
3、強化政府行為,加強統籌協調。各級政府要健全職業教育領導機構,建立由政府牽頭、有關部門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制定更加有利于職業教育發展的思路、政策和辦法,各級教育、人事等政府部門要認真解決師資隊伍短缺的問題,盡快制定和完善職業教育教師聘用政策,建立綠色通道,支持職業院校面向社會聘用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擔任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4、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增強職業院;盍Α8骷壵С致殬I院校建設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對職業院校獨立或與社會企業聯合創辦的工廠、車間給予征地、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調動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職業院校可在政府的支持下,打破部門、行業、地域界限,采取高職與中職、盟級與縣級、學校與企業等多種聯合辦學形式,優化資源配置,擴大辦學規模,避免重復建設,實現招生、就業、師資、實訓基地等資源共享,增強市場競爭能力。職業院校要以經濟社會需求為準則,開展形式多樣、長短結合的職業教育和開放式辦學,進一步推進校企合作和“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穩步推進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等開放式培養人才的新模式。
。ǘ┺r牧民培訓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是成立由各級政府牽頭,農業、教育、財政、人事、勞動、扶貧等部門領導組成的農牧民培訓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農業局局長任辦公室主任,定期研究和解決農牧民培訓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當前建議盟委、行署向自治區爭取加大對我盟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財政補助資金和指標方面的傾斜。
二是做好農牧民培訓規劃。把農牧民培訓放到職教體系中統籌規劃,建立并完善管理體系和資金投入機制。把引導性培訓交由鄉鎮蘇木組織好,把科技送到田間地頭;技能性培訓由政府統籌好各職能部門和職業院校完成,充分發揮資源整合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注重農牧民培訓實效。進一步加大農牧民培訓工作“實例”宣傳“實證”教育的力度,激發農民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圍繞地區產業特色、主導產業為農牧民編寫易操作、見效快、適合對路的鄉土教材。
四是建立農牧民技能人才儲備庫。對已參加培訓農牧民進行分類建檔,定期開展技能升級培訓和國家職業資格鑒定,定期發布企業用工信息和用工推介。完善企業、農民工“雙向選擇”模式,實現勞動力轉移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
【牧區職業教育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縣職業教育發展的調研報告08-02
快遞行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6-30
肉羊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9-01
蘭溪電力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9-01
鄉村旅游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9-02
鄉村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10-14
風機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7-02
流通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12-09
農村留守兒童發展情況調研報告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