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墊江縣農業局關于農民農資補貼的調研報告
一、墊江農業概況和農民農資補貼情況
1.全縣農業概況
墊江位于重慶市域中部,地處重慶、涪陵、萬州等大中城市中心結合部,縣城距重慶主城區120公里,幅員面積1518平方公里,下轄21鎮4鄉,總人口93.9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0.89萬人,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333元。自然地理條件較好,物產豐富。地勢平坦、雨量充沛,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瘦肉型生豬基地縣、種子建設示范縣和重慶市優質出口豬肉項目縣,素有“巴國糧倉”、“丹皮之鄉”等美稱。名優特產“墊江白柚”多次獲全國金獎。重慶11個百萬農業產業化工程中,墊江入圍9個?h內外交通運輸網絡不斷完善,渝宜高速、滬蓉高速縱橫交匯境內,渝萬城際鐵路開工在即,各鄉鎮已通水泥路,全縣基本實現村通公路。
圍繞建設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示范縣的新要求,我縣提出了農業產業化“443”工程。 2008年,全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始終堅持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統領全局,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強化統籌,加大投入,農業農村改革步伐、農業規模化經營步伐加快,農村經濟穩步增長,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不斷加強,科學技術推廣水平不斷提高,隨著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農民種糧種極性空前高漲。2008年,整治土地4.6萬畝,新增耕地4300畝,播種面積達79809公頃,較上年增長0.95%,其中糧食種植面積62285公頃。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6.3億元、增長7.5%,增加值16.8億元、增長7.4%,糧食總產量達到38.05萬噸。生豬產業適度規模經營成效明顯,新增規模養殖戶300戶,全年出欄生豬80.6萬頭,增長4.4%;引進恒河、匯源、美國熙可等龍頭企業發展柑橘產業,高峰、包家、白家等規;藴驶、集約化柑橘基地建設成效顯現;肉鵝工程按計劃推進,新建父母代種鵝場1個,推廣種鵝2萬只。蠶桑、榨菜、蜜本南瓜、藠頭、中藥材等傳統優勢產業穩步發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得到加強,51座病險水庫和一批小型水利設施得到整治和改造,3.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2.全縣農民農資補貼情況
2008年,農業政策性保險順利啟動,支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累計發放各類補貼6062萬元。農資綜合直補補貼標準為每畝75.85元,共發放4290萬元,履蓋全縣25個鄉鎮,288個行政村和1999個村民小組,涉及農戶165536戶,面積565617.459畝;種糧大戶359戶,面積10644.75畝,補貼標準每畝159.85元,補貼資金263萬元;水稻綜合良種補貼164881戶,面積374307.786畝,補貼標準為每畝15元,直補資金561萬元。其他農機補貼、能繁母豬補貼和標準化規模養殖等惠農性補貼948萬元。由于提高了農資綜合直補補貼標準,并對種糧大戶實行補貼傾斜,大大激發了群眾種糧積極性,水稻實現了滿栽滿插,一些果園及菜土也種上了紅苕和玉米等糧食作物,提高了復種指數,種糧農民收入增加,種糧大戶數量劇增,摞荒地現象得以有效控制。農村土地流轉速度得以加快,農業機械數量快速顯著增長,農機推廣速度加快,良種推廣、科技應用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在糧食政策執行過程中,全縣周密部署、規范操作,農民滿意,糧食直補工作開展順利。糧食直補政策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農村和農民的關心、對農業生產的重視,對穩定農村社會起了重要作用。
二、農民直補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各種惠農政策的出臺及種糧直補政策的不斷深入,各種問題矛盾漸漸浮出水面,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直補資金到位較晚。種糧直補工作有一套規范的程序,要求逐條逐項錄入身份證號碼、土地面積、銀行帳號等基本數據,要經過“初核、張榜公布、復核、再公布”這樣一個過程,其次還牽涉到補貼資金的實際發放。整個過程中由于沒有專門機構,因此牽涉單位較多,比如農業部門、糧食部門、財政部門、農村商業銀行等,增強了合作協調難度。偶有登記和錄入的身份證號碼、賬號或補貼面積發生錯誤或不一致,導致銀行不能如實將直補資金發放到種糧農民手中,直接影響直補工作的進度。此項工作量相當巨大,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里,時間非常緊迫、任務非常繁重,所以,對種植戶而言,直補金到位時間較晚,資金到位時間一般都在作物收成時,錯過了農作物黃金生長期,影響了直補政策落實的最佳效果,農民反響強烈,用農民的話說:“我們需要買生產資料時,補貼卻沒有下來。好鋼沒能用在刀刃上。國家的政策很好,但沒有達到最佳效果!蓖瑫r也制約了農民對農資的儲蓄和下季莊稼的投入。
二是工作經費嚴重不足。糧食直補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操作成本高,僅墊江縣每年就涉及農戶近17萬,積極面積達38萬余畝,并且有一套嚴格、系統的程序,需要很多專職或兼職的工作人員,需要有多個部門的審核與協作,因此,執行成本高,費時、費力、費錢是必然結果。高昂的行政成本,直接影響到政策的可行性和延續性,特別是鄉鎮和村干部,他們處在糧食直補工作的第一線,負責面積登記、公示、匯總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不僅付出了辛勤勞動,也花費了很多資金,但糧食直補經費嚴重不足,干部積極性受挫,影響了糧食直補工作實施的成效和進度。
三是面積核算公平性差。2008年,我縣種糧直補面積是按計稅面積內實際播種面積計算,今年改為按實際播種面積計算。盡管在面積計算上還有相應的要求,但無論按照哪種方式計算,面積的基數都源于村社,都可能與實際面積不一,實際操作中,個別人為操縱的機動性大,弄虛作假現象嚴重。一些村社在進行分戶申報種植面積時,不是按實際種植糧食面積申報,而是按第二輪土地承包時各戶的面積進行申報,當前全縣有不少農戶舉家外出,無償將土地讓給別的農戶種植,但仍然有領取補貼資金的現象;部分村干部在落實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時,不是嚴格按照操作程序,入戶調查簽字蓋章,而是先根據農戶承包土地面積數,根據當地的種植習慣,憑自己的想象把所有農戶的糧食種植面積臆造在糧食直補表上,再分頭入戶蓋章;有的干部不想讓農戶得到糧食直補資金或者怕麻煩就干脆不報,也有的報在村集體的戶頭上,更有甚者,報在村干部家屬頭上,謊報現象時有發生,如果不詳細核查,根本就發現不了這些問題。正因為這些現象的存在,導致部分直補資金有可能不能真正兌付到實際種糧農民手中,有悖直補政策的初衷。
四是種糧補貼標準偏低。糧食“直補”的經濟意義應該是生產糧食比較效益低的一種經濟補償手段,所以,糧食直補的標準就應該是彌補生產糧食比較效益低的平均差額。我縣2008年普通農戶每畝獲得補償是90.85元,僅相當于農民人均純收入4333元的2.1%,按平均水稻單產水平530公斤計算,每公斤稻谷得到的補貼僅0.18元,外加之農資猛漲和金融危機下農產品價格下跌,農戶種糧成本增加幅度增加較大,抵消了糧食直補給農民帶來的部分收益,直補資金僅彌補了一部分生產成本,農民們普遍反映“國家給予的惠農補貼,都讓生產資料漲價給吃光了,甚至還不夠!笔沟脧V大農民種植積極性受挫。
五是種糧比較效益不高。由于我縣勞動力價格偏高,種糧規模小、種糧的比較效益難能提高,以種植水稻為例,按目前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價格計算,種植成本為650元/畝,按平均畝產530公斤計算,畝產值954元,畝效益為304元,加上種糧補貼90.85效益才為394. 85元,低于全縣平均土地流轉價格540元/畝,小麥、玉米等種植效益更低,如遇災害天氣、病蟲影響等因素,收入會更加微薄,與種植蔬菜等其他經濟作物和畜禽水產品養殖產生的經濟效益相比,種糧比較效益仍然偏低。
三、對農民直補工作的建議與意見
2008年,全縣農民人均種糧補貼款70.7元,僅為農民人均純收入4333元的1.6%,對增收影響微乎其微,尤其在目前農資價格上升過快的情況下,糧食直補政策和其他惠農政策的政策效應被價格過高的農資所吞噬,農民種糧效益并沒有得到增加。為真正提高好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保護好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必須優化政策體制、直補程序,動態設置補貼額度,嚴格監督檢查。
1.動態設置種糧直補標準。
農民普遍反映現行補貼標準過低,補貼金額太少,尤其是在當前農資價格持續在高價位運行、勞力成本和土地承包費用等漲幅較大的情況下,直補金顯得更為無為。確定補貼標準,一要充分考慮市場行情,做好產品市場預測,綜合分析農產品價格動態,將之作為種糧直補標準的參考。二要充分考慮農資價格,農業生產資料占據著農業支出的絕大部分份額,直接影響著農業生產效益,并且易受市場供求的變化而變化,也是農民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之一,在確定直補標準中,充分考慮此因素能緩解農民購買農資的壓力,提高其積極性。為此,補貼標準每年應根據調查的情況同步調整,最好采取一年一定的辦法,確保種糧大戶有合理的利潤空間,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2.提高直補工作效率。
鞏固、完善和加強農業補貼,既是一種趨勢,也是一種連續穩定的支農、惠農政策和制度,要盡量減少直補工作的中間環節,逐漸要形成目標清晰、受益直接、類型多樣、操作簡便的補貼制度。一是做好基數調查統計,全面真實掌握農業生產基本情況。各級財政應拿出專項統計經費,在鄉、村建立好農業生產統計臺賬,將每年的分戶糧食播種面積統計入冊,搞準搞實,提高數據的真實可靠性,為糧食直補發放打牢數據基礎,做到有據可依,以克服數據不準、補助不均等問題。二是創新工作手段,全面收集錄入相關數據。糧食直補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必須運用現代化工具,才能減少工作量,提高核查效果。要充分發揮計算機作用,減少人為工作量;要充分共享各地派出所農村戶口數據,并嚴格以此數據為準;要擴充系統軟件功能,增設分析、對比、判斷等菜單,提高直補工作效率。三是執行好公示制度,尤其是對種糧大戶面積的認定要在所在村公示,做好補貼面積、補貼標準、補貼金額等張榜公布,讓農民群眾自我監督。
3.突出補貼重點。
當前,種糧直補等惠農政策已全面鋪開,所有種糧農民也得到了一定的補貼,但這對一家一戶來說,金額少、作用影響不大,。因此,直補工作要突出重點,盡可能傾向于種糧大戶和優勢品種的補貼。一要適當取消部分散戶補貼,提高規模生產補助標準,增加種糧大戶數量,增大大戶種植面積。全縣種糧大戶的比例還少,種糧大戶的種植面積比例僅占全市種植面積的1.1%,種糧土地流轉和規模生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二要對種糧大戶外的散戶,集中做好推廣良種和搞好植保工作。廣大散戶產糧大多自產自給,較為注重米質,并不十分注重種糧的成本效益核算,種糧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不大,而種糧大戶大多以種糧為主要收入,比較注重種糧的成本效益核算。因此,應將糧食補貼的重點應放在種糧大戶。
4.提高直補政策的“落實率”。
雖然各項直補政策都有專門的制度和規定,但監督管理工作量大,具實際工作中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還未完全形成。如何建立農業、林業、國土、公安、代理機構和財政聯審等運行、監管機制,是確保直補工作質量的關鍵所在。各級政府應成立專門機構以加強領導,根據執行與監督分離原則,建立完整的補貼審核發放體系,進一步明確各部門直補責任。建立完整的補貼監督體系,明確對種糧綜合直接補貼的管理職能,由政府委托具有專門監督職能的機構對轄區內的直補工作完成落實情況進行監督,重點應放在審查鄉鎮在落實糧食直補政策中的違法亂紀問題,接受農民對直補工作的投訴。另外,對代理機構的直補發放也是監督工作的重點,滯留、延遲發放直補資金,不按規定開具存款(卡)賬戶,種糧農民取款難,造成直補工作不能按期完成,農村社會矛盾加劇的,監督機關要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決不姑息。真正做到公平、公開、公正、透明、簡便和規范,讓農民受益直接。
【墊江縣農業局農民農資補貼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業局質量安全調研報告12-12
財政對農資補貼增減調查報告12-13
農民工調研報告11-21
農民合作社調研報告10-20
農民增收狀況調研報告范文10-20
農民養老保險調研報告03-20
返鄉農民工情況調研報告10-15
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01-03
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10-27
農民合作社調研報告15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