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施甸縣“山邑模式”助推農民增收和集體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0-12-16 17:32:01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施甸縣“山邑模式”助推農民增收和集體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施甸縣姚關鎮山邑村,海拔1840米,地形呈喀斯特地貌,是典型的山區村。2014年,山邑村發生了巨大變化,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幅達333%,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18%,干部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人還是這些人,土地還是那片土地,是什么原因造成山邑村的巨變呢?根據市委主要領導的要求,最近我和辦公室的同志三次到山邑,和村黨總支的同志、村民、山邑村康匯食品公司的經營人員進行座談,了解山邑村變化的原因。

        施甸縣“山邑模式”助推農民增收和集體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一、村情

          山邑村位于姚關鎮西北,全村耕地面積2656畝,林地13100畝,全村有15個村民小組,農戶1204戶,總人口4093人。村民主要以農業生產、外出務工為主要收入,但隨著農業種植成本不斷增高、土地產值效益低,群眾增收致富難,扣除各種生產成本,每畝田純收入200多元。2013年,村集體收入僅3.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094元。面對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增收致富難等問題,2013年底山邑村黨總支緊緊抓住省委開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創建這一機遇,在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過程中,結合山邑村實際,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特點,探索出流轉土地、混合入股、資產出租等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做法,得到省委組織部的認可,在2014年12月5日全省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現場推進會上被總結為“山邑模式”。

          二、做法

          (一)流轉土地,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村黨總支在保障農民土地承包權長期穩定不變的前提下,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形勢,盤活現有的土地資源,用好農村改革政策,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規模經營。為打消群眾顧慮、解除群眾的后顧之憂,積極廣泛深入到群眾中宣傳相關政策和流轉土地的好處。目前全村實現土地流轉2160畝,土地流轉率達84.2%,其中,流轉村集體1006畝,流轉本村企業416畝,流轉烤煙生產專業合作社767畝,流轉大戶33畝,流轉其他生產組織130畝。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向產業大戶、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集中,促進了農業的專業化、集約化和規;洜I,提高了單位土地面積的產出和效益,同時也實現了農民得實惠、村集體增收的目標。

          (二)三種方式疊加,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一是混合入股。把扶貧項目資金77.8萬元作為強基惠農“股份合作經濟”、農戶以每畝水田每年800元的標準折價80.48萬元、村干部自籌資金50萬元,三方籌資入股到施甸縣濕地紅蓮藕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黨總支+合作社+公司”的模式進行經營,合作社規;N藕、養魚、養小龍蝦,把產品銷售給本村的康匯食品公司。二是項目資金入股。整合農業項目資金18萬元,以“股份合作經濟”的形式入股康匯食品公司,村集體每年固定分紅1.7萬元。三是資產出租。2011年,村集體出資28萬元修建20座烤爐房,以每座烤爐每年800的價格,出租給種煙大戶,每年收取租金1.6萬元。2014年,以上三項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4.3萬元,預計2015年村集體經濟收入有望突破30萬元。

          (三)相互依托,與龍頭企業互促共贏。村黨總支探索“黨總支+合作社+公司”的方式,與村龍頭企業相互支撐、互惠共贏。村黨總支自營1006畝土地,成立施甸縣山邑濕地紅蓮藕種植專業合作社和施甸縣寶蓮農業綜合開發服務中心,規;N藕、養魚、養小龍蝦,將產品賣給村龍頭企業——施甸縣康匯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實現雙方受益。村黨支部支持康匯公司發展并積極為企業服務,一是由村黨總支統一流轉土地,每年的土地租金群眾直接到村領取,不與企業產生業務往來,群眾認可村黨總支;二是村黨總支為企業的發展給予場地、人力、政策等的扶持,對群眾與企業的矛盾糾紛進行調解?祬R公司作為企業回報村黨組織,一是村黨總支在流轉土地上生產的荷葉、蓮子、小龍蝦、生態魚等農產品,企業統一收購,并借助企業的銷售渠道、電子商務平臺等銷往外地市場。2014年,康匯公司付給村黨總支收購小龍蝦、荷葉、蓮子款共50萬元;二是康匯公司優先考慮村內的剩余勞動力的就業難題,每年可解決60多人的就業問題。

          (四)因地制宜,選準特色產業發展路子。山邑村總體地勢平坦、氣候環境良好、水利資源豐富,加之有天然的濕地,歷來有種植蓮藕,養殖生態魚、小龍蝦等水產品的傳統,但一直未形成規模。針對這一情況,村黨支部充分利用自然優勢,因地制宜,選準了“種紅蓮藕發展旅游業,養生態魚、生態小龍蝦實現創收,發展農家樂助群眾增收”集觀光、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特色農業發展路子。夏天山邑千畝荷塘吸引了眾多大理、德宏、保山等地的游人到此賞荷觀光,打造了以“觀荷、垂釣、采蓮、餐飲”為主線的旅游觀光農業,帶動山邑經濟發展、群眾收入提高。

          (五)按股分紅,確保村民、村集體、村干部利益。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下,合理設置紅蓮藕種植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項目的`股權,每年的經營利潤堅持“;净蒉r戶、梯次分成”的原則,按三次分紅進行分配。優先保障群眾利益,從收入中提出80.48萬元,保證農戶每年每畝800元的保底租金,確保流轉土地的農戶“旱澇保收”;余下收入的盈余部分,再提取20%作為公益基金;結余部分按村農戶38.63%、村集體37.37%、村干部24%的比例進行分紅。

          (六)依法依規,強化資金運行管理監督。在發展集體經濟過程中,山邑村組建寶蓮農業開發服務中心,由村級經濟實體整合項目資金參股經營農民專業合作社,真正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依法依規選舉產生施甸縣濕地紅蓮藕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聘請出納和會計,經濟實體不直接參與和干預專業合作社的管理和經營,村黨總支在外部環境和組織勞務方面,為專業合作社提供服務,確保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和集體資產保值增值。運作過程中,鎮紀委加強指導監督,確!肮煞莺献鹘洕北V翟鲋岛途S護群眾利益。

          (七)利民惠民,用好用活村集體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村黨總支注重讓集體經濟發展成果惠及群眾,用好村集體經濟。制定困難老黨員關愛制度,每年給每位老黨員發放慰問金;把錢投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中,用于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吸引項目資金注資。2014年,村集體出資3萬,村民自籌3萬元,實施村容村貌整治、美麗鄉村、一事一議項目,完善村內道路、路燈等基礎設施,有效改善群眾人居環境,為發展鄉村旅游、觀光農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成效

          (一)“股份合作經濟”激發了生機活力。采取村集體、群眾、村干部三方入股的方式,增加了村集體收入,群眾收入增加,又促使村干部把“股份合作經濟”真正作為自己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三方共享成果、共擔風險、互相督促,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激發出來,干事力量凝聚在一起。

          (二)傳統農業向產業化轉變。通過土地流轉,連片種植蓮藕、集中養殖特色水產品,全村適度規模經營推動了產業的規范化、科學化,推動了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千畝荷花盛景和荷葉茶、蓮子等特色產品,帶動了鄉村旅游、餐飲服務業的發展,使農業由單純的農作物生產向農產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閑服務業等領域交融發展,產業鏈得以延伸,實現農業附加值增加和農民增收,助推了農村經濟長遠發展。

          (三)群眾增收有保障。土地流轉后群眾由1份收入變成了3份收入。一是土地租金收入,流轉的土地每畝800元/年——1000元/年,這是純收入。二是入股分紅,每畝每年分紅120元。三是勞務收入,通過土地流轉,最大程度地解放了勞動力,2014年,全村外出務工1800多人,占全村農村勞動力總數的60%,全年勞務經濟收入2000多萬元,對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的貢獻率達64%以上。年齡在50-60歲的村民不外出打工,可就近務工,在村內幫助企業、專業合作社從事烤煙生產、蓮藕種植、采摘荷葉和蓮子等工作,這也是1份可觀的收入。村民蘇梓白(64歲)說,全家6口人,4個勞動力全部圍著2畝田、4畝地轉,一年下來,沒有多少收入,生活很困難,如今,2畝田流轉出去,不付成本、不擔風險,穩穩收入1600元;老伴身體不好,在家料理家務,蘇梓柏本人半年為村里管理烤煙育苗小棚,每月收入1000元,半年6000元,另外半年每個街子天做點小生意(買賣生豬),除掉吃賬,半年還有3000多元純收入;女兒、女婿和大孫子(18歲)外出廣東務工,一年也有幾萬元的收入。蘇梓白心情很好,還是一名文藝愛好者,管理自然村的音響設備,每天晚上蘇梓柏把廣場舞辦到自家的小院上,和村民們一起盡情的歌舞。

          (四)村級集體經濟壯大發展。通過盤活資源、資產、資金,因地制宜謀發展,使村集體經濟一年便由弱變強,還一步邁入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行列,實現村級組織“有錢辦事”,更好地開展工作、服務群眾。

          (五)基層黨建和經濟發展同頻共振。多種形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找到了新的有力抓手,促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資產的保值增值、農村產業的轉型升級和農民群眾的增收致富,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提高了村黨組織的威信,加強了基層黨建工作。

          四、啟示

          (一)土地流轉是山邑村發展變化的根本。山邑村的經驗就是用活了土地流轉的政策,促進農村深化改革,通過土地流轉,解決了土地規;洜I、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等問題,土地真正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最大“紅利”。

          (二)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使村黨總支氣粗了,服務群眾更有底氣。俗話說:“手里無米,雞不來”,過去村黨總支手里無錢,有些話不能說,有些事想做不能做,2014年村集體經濟壯大了,村黨總支一是出資3萬元(群眾籌3萬),用6萬元來實施村容村貌整治;二是組織96名黨員到善洲林場學習;三是對老黨員、困難黨員進行慰問,對去世的3名黨員家庭進行慰問,F在的山邑村是黨總支為群眾著想,群眾擁護支持黨總支。

          (三)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是群眾增收的重要支撐。山邑村有一個遠近聞名的康匯食品公司,2014年,該公司產值達2500萬元。該村還有紅蓮藕種植專業合作社、烤煙生產合作社等經濟組織。一是解決了專業化生產的問題;二是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組織化程序;三是解決了一家一戶闖市場,風險高的問題,F在由龍頭企業、合作社闖市場,降低了市場風險,體現了規模效益。

        【施甸縣“山邑模式”助推農民增收和集體經濟發展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調研報告05-06

        集體經濟發展調研報告4篇05-12

        農民增收調查報告08-31

        新型農民培訓調研報告01-06

        基層經濟發展調研報告04-30

        農民增收調查報告13篇10-26

        有關農村集體調研報告04-30

        農民養老保險調研報告08-02

        農民養老保險調研報告07-20

        有關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05-1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