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提升邊疆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調研報告
自3月9日駐村以來,我通過熟悉鄉情村情,走訪、深入馬街鄉村寨走訪調研,發現當前大多數農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極度貧乏,一部分經濟水平較差的農村,依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農耕生活。農村貧困既是經濟的貧困,又是文化的貧困,二者互為因果。解決貧困問題不能只追尋經濟與物質的目標,而應同時重視文化與精神的提升。從某種程度上看,后者比前者更困難、更重要,因為它直接關系著貧困主體(農民)的自我覺醒和自我發展。我認為當前農村文化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農村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村民自治”的文化基礎尚未形成。今日的農村對傳統自然經濟條件下的“鄉治尚德”已基本拋棄,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村民自治”似乎還未形成。時至今日,在農村實際生活中,既缺乏自治的風氣,村民也沒有太強烈的要求,個人和集體、村民和干部似乎變成了基本不相干的兩極,大多數村民只關心個體和家庭,對集體利益漠不關心。經濟利益至上對農村傳統的道德觀念帶來了巨大沖擊,一些基本的倫理和行業規范都面臨被解構的危險。而家庭式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又加劇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這種道德上的冷漠嚴重妨礙了農村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使世俗和勢利成了通行的處世方式,甚至連最基本的廉恥都置之腦后。社會沉渣泛起,如封建迷信思想抬頭、打牌賭博成風、社會治安混亂、干群關系緊張、生態環境惡化等日甚一日。
(二)村民文化消費產品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匱乏。根據我的調查,以元陽縣馬街鄉為例,一個有著3.1萬人口的鄉,只有鄉文化站內設有150平方米多功能活動室,室內配有音響、話筒、電視等;外加一間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電腦室35平方米,室內有10臺電腦,每周28小時對外免費開放;一間圖書閱覽室面積35平方米,室內有藏書2000冊,書架4個,閱覽桌3套,每周28小時免費對外開放。除了這些以外集市上沒有一個專門的書店,沒有電影院,村民農閑時到鄉上的消遣主要是喝酒、打牌,很少有人去看書,上網查閱資料。雖然每個村委會都有農家書屋,但是村民的學習意識淡薄,由于缺乏維護經費和專職管理人員影響了該功能的正常發揮,F在電視機在農村已基本普及,家家都安上了戶戶通,可收看的節目也多起來,但是除了電視以外可消費的文化產品依然很單一。
(三)對現代生活充滿向往,但不能有效融入城市生活。村民對外部世界的了解大都通過新聞媒體,對外部世界也充滿好奇,可是具體的了解卻相當有限。在他們的心目中,城市是一個令他們向往的天堂,這也是不少農村青年紛紛擁入城市的一個主要原因。由于對城市生活缺乏真正意義上的認識和必要的就業指導,他們中的大多數顯然并不能適應城市;而且城市的現實要求對這些剛剛進城的青年更是苛刻的,未能給他們一個寬容的適應過程,城鄉之間巨大的反差使一部分人心理失衡,這也是影響城市治安的因素之一。
(四)村民的文化活動被忽視,缺乏必要的活動載體。在農村,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是青少年的文化活動并不是大家關心的焦點。青少年的文化娛樂和體育活動基本上只在學校范圍內開展,在家庭中他們的娛樂需求基本上沒有引起父母的重視,他們的娛樂器材甚至連普通的籃球、足球、乒乓球都沒有,更別提其它如提琴、吉他等器材了。大多數青年把麻將、撲克牌作為閑暇時主要的娛樂工具,多數帶有賭博性質。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農村文藝隊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但多數文藝隊都只有在當地的民族傳統節日,如春節、“三八”節、傣族山歌節、彝族火把節、中秋節等,按傳統習俗輪流舉辦一些如文藝演出、籃球比賽、山歌對唱等。文藝隊的活動經費來源都是采取群眾自籌一點、社會捐助一部分,文化站和政府支持一部分的方式開展活動,在眾多的文藝隊中,大部分文藝隊隊員年紀偏大,表演技藝不高,急需專業人員下鄉培訓。由于大量青壯年外出打工,留守在家里的幾乎是年老體弱的村民和小孩,給農村文化活動的開展帶來一定困難。
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必須給予其足夠的重視。在社會轉型時期,農村精神文化生活的觀念也必須發生變化,針對村民文化消費的日益多樣化要求,促使農村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有機結合,進一步解決農村文化建設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二、提升邊疆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對策
(一)認識到位,高度重視。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豐富精神文化生活也越來越成為農民的迫切愿望。但農村文化建設滯后的現象普遍存在。這與一些地方政府對農村文化工作重視不夠、投入不足、組織不力有關。各級黨委和政府應該統一認識,高度重視,把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列入主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干部政績考核之內。各級財政應當設立專項資金,對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文化活動予以大力扶持。
(二)完善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基本的文化設施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前提條件,繁榮農村文化,首先必須加強基本設施建設。建影劇院、群眾文化活動廣場、群眾文化活動樓、青少年活動室、文化中心戶等;其次,要利用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手段,積極拓展陣地,推動先進文化的傳播,提高先進文化對群眾的影響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培養和擴大農村文化人才隊伍。熱心農村文化工作的人才是繁榮農村文化活動的保障。為此,要充實穩定鄉鎮文化站的專職干部,穩定和發展專兼職結合的農村文化隊伍,培訓鄉鎮文化專干,積極培養農民群眾文化骨干,充分發揮民間藝人、文化能人的作用。此外,縣(市)宣傳文化部門要著力抓好引導工作,創建農村文化輔導中心,為農村文化活動開展提供載體。
(四)進一步豐富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創新農村文化活動形式,按照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要求,堅持業余自愿、形式多樣、健康有益、便捷長效的原則,廣泛開展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提高農民群眾的參與率和滿意率,活躍農村文化生活。拓寬文化服務的范圍,扎實推進國家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和農村基層服務點建設,積極開展農村數字化文化信息服務。組織實施“送書、送戲、送電影下鄉”活動,豐富農村文化生活。
(五)進一步創新農村公共文化運作機制。以政府為主導,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采取民辦公助,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勵農民自建文化設施,政府給予一定的補助和扶持,讓農民自辦文化,開展各種面向農村、面向農民的文化經營活動。動員鼓勵各種社會力量支持鄉鎮文化建設,建立城市對農村的文化援助機制。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捐助農村文化事業,重點捐助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的公共文化活動。建立社會相關文化資源向農村傾斜的機制,鼓勵社會辦的各種文化設施通過多種形式開放。
(六)村民自治基礎上村民文化性格的塑造。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逐步培養村民的民主、自由、平等和創新意識,真正樹立起官民平等、男女平等、師生平等的理念,通過家庭民主和選舉民主逐步培養村民的民主和法制意識,進一步塑造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文化性格。
(七)培育、規范農村文化消費市場。據調查,目前農村市場上賣的多是一些盜版的圖書和光碟,而一些好的圖書則因為價格、流通等原因難以進入農村市場。因此,在培育農村文化市場方面,政府應積極調動商家的主動性,把商家的盈利性和政府的公益性結合起來,共同為農村文化市場的繁榮作出貢獻。
(八)建立農村精神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一是把農村精神文化建設情況作為鄉鎮年終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二是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作用,結合當地實際,把農村書屋交給大學生村官管理;三是要繼續開展好“送文化下鄉”活動,注重發揮農村文化能人、文藝骨干的積極作用,大力扶持農村業余文藝隊的建設。高度重視保護和發展有地方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用健康文明而又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占領農村文化陣地。
【提升邊疆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民工文化工作調研報告12-12
關于農民工文化工作調研報告12-09
農民工調研報告11-21
農民合作社調研報告10-20
農民增收狀況調研報告范文10-20
農民養老保險調研報告03-20
調研關于農民工文化生活需求報告范文07-09
家鄉文化調研報告11-26
文化資源調研報告11-04
年俗文化調研報告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