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的歷程讀后感2000字(通用11篇)
《美的歷程》是由中國現代著名的哲學家、美學家李澤厚先生撰寫的一本美學著作,那么在閱讀美德歷程之后都有哪些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美的歷程讀后感2000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美的歷程讀后感2000字 篇1
美從生命開始,走向生命,融化生命……——題記
曾經以為,自己明白了美的真諦;曾經以為,美只是一種純粹的客觀存在;曾經以為,美是冷峻而遙不可及的;曾經以為,美便只是那秋日梧桐靜靜散落的身影。鏡中花,水中月,需要寂寞地欣賞……
浮華的城市,斑駁的光影,闌珊的燈火,如晝的黑夜,喧鬧的人群。眼前的一切,讓我迷茫,困惑,矛盾。美在哪里?是柳永的楊柳岸,還是太白的杯中酒?是如水寧靜的月光,還是午夜夢回,故鄉依舊的悠然?于是,走進《美的歷程》,走進美的記憶,感受美給予心靈的寸寸溫暖,完成了心靈一次矛盾掙扎而充實圓融的洗禮……
鳥瞰著美伴隨著時間流淌千年的痕跡,漸漸發現,美是有生命的,她打開了每個時代的靈魂,她給予人們感性自覺與理性思考。漸漸發現,她擁有深厚的生命厚度與長度,她播灑智慧的光芒讓人性在天地間閃耀。漸漸發現,美是莊周夢蝶那剎那的微笑,是孔子憂天下那沉重的腳步,是那高山流水的絕唱,是敦煌的飛天,是魏晉的風度,是盛唐的青蓮,是夢斷紅樓后的蒼涼與寂寞。真正的美是讓人的靈魂顫動的。她帶給人心靈的不僅僅只是那短暫的快樂與幸福,還有那記憶深處彌漫飄逸的一縷芬芳。
陡然發現自己對美的認識的淺薄,只看到了美的表面,卻忽略了美的本質,忽略了美帶給人心靈的如生命扎根般的永恒感動。美一直在我們的身邊,她來自于生活,卻高于生活。溫暖而愜意的美,需要知己般的聆聽與理解,需要生命的空間去容納,需要用整個時代的生命厚度去衡量,需要用真誠透明的靈魂去感知。生活給予美以生命,美給予生活以感動。
《美的歷程》終于讓我明白,真正的美是需要人與自然的交流與相互和解,是需要從生活的點滴中去仔細品味的,真正的美是要在如鏡的心中才能看見,同時看見自己的內心感動。從《美的歷程》中,我讀懂了生活,讀懂了美那澎湃無限的生命力正是來自于生活,而這種生命力需要我們用對生命的熱情去感知,只有這樣,美才能在眼前升華,真正富有一種動態的美感與生命的力度,而不是靜止虛無、沉默寂寥。
浮躁的世界,看著人們對美的理解在世俗的海洋里一點點墮落與沉淪,那歡笑過后的蒼涼,幻滅,空虛,虛妄,在黑夜里,在月光下一點點發酵,破碎。美在這個世界似乎是混沌的,是迷惘的,憂慮如影相隨,面對著那殘陽之下漸漸升騰的喧囂……
千百萬年智慧與生命的積淀在眼前的城市里流浪,沒有歸宿與認同的依靠。然而美的生命總是有規則地出發與回歸,無論世事滄桑卻依然生生不息,綿延不止,她沉睡于每一個人最初清澈的記憶,一夢斑斕,夢醒之后依舊浪漫,感動,絢爛,美的尊嚴傲然于天地之間。“生活永遠都不會拋棄如此深刻的感動,從古至今!薄睹赖臍v程》低語著。
從先秦百家對自我精神來去的溯源到魏晉名士對于人的價值、文的覺醒的求索到南宋有無之境的深刻探討,先人對內化本我的美的追求作為外在物質追求的另一面,承載了太多沉重而偉大的思考與記憶。從自然走向人類本身,從對未知力量的崇拜到對自我意識的發掘,神秘的圖騰,古拙的漢塑,靈動的書法,哀婉的紅樓,虛實相間的山水人情,都是歷史在尋找美的最初的載體!睹赖臍v程》引領我從感性的思考,從親歷式的閱讀體驗中去觸摸生命之美的溫度,追尋美的足跡,獲得美的.感悟與啟迪。
我仿佛觸到了這個文明古國心靈的歷史,仿佛經歷了千年以來懸于靈魂深處的感動。在美的感召下,生命變得敞亮而豁達,平靜而深邃。
作為人感性認識中自覺觸發的一種意識知覺,作為一個時代的精神火花的凝聚,美她永存于每一個人內心的深處。當外在的美使生命與感動合拍的那瞬間,我們需要做的,是聆聽生命之大美,是讓自己的心靈與美交合,并成為內在美的自覺載體。
一如莊子的生命有七重境界: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徹,見獨,無古今,不生不死。他不惜把一切的生命元素拋棄,甚至把肉體的生命在第三重境界便與意識相剝離,最后還剩下什么?是一種永恒靜止的美的生命的延續,是一種面對自我世界的偉大思考和假設。生命成為了美,把世界凝固在意識的一秒,只有美在流動。莊子把如此抽象的內在的美的感動以生命的形式外化,生命價值的提升與意識的超越是美的終極意義與價值。這樣的灑脫與超然,這樣的大徹大悟是怎樣的一種美的境界?她如扶風而來的笛聲,直抵我們的心靈深處。
一剎那的感動,在千年風霜間永恒……我浮躁的心終于安靜下來,窗外露臺的一角有紫藤蘿在柔風中輕歌曼舞,那隨風飄搖的律動如生命的呼吸與吐納于這林立的樓宇間,澄澈,絢爛,沉靜,驚奇,原來美可以在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個時間的流里潛滋暗長,只因愛美的心,生命的力,溫暖的情。
美的歷程讀后感2000字 篇2
這是一本我大學老師推薦的書,藉此讀書漂流的機會我才終于想起要閱讀它,作者引領我們從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翱翔在中國文明變遷的時空中,通過對美的演變歷程的多角度剖析,側面展示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多彩絢麗。不管是描述戰國時期四龍四鳳青銅器的精妙做工,還是賞析盛唐之音“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大氣優美,都讓讀者賞心悅目,精神為之一振,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美的享受過程。
然而更讓我震撼的是書中描述的一些從遠古時期就已經形成的風俗,竟然流傳到今天,這種代代相傳、源遠流長的風俗文化是在歷史長河中留存下來的瑰麗珍珠。
比如山頂洞人的穿戴都用赤鐵礦染過,其實我們最初的祖先已經開始喜歡穿戴紅色的衣服和飾物,到了高度文明的二十一世紀,我們依然在喜慶的節日廣泛地使用紅色。我們今天的歌、舞、劇等是從遠古的巫術禮儀活動分化演變而來的,在媒體上頻繁出現的是城市里各種高規格的演出,主題文藝晚會、演唱會、話劇乃至西方傳播過來的歌劇,這些高大上美的表現形式是現代社會的主流?墒窃趶V大鄉村,卻有著最質樸的還保存著地方原始風味的民俗,那是淳樸的勞動人民在辛苦勞作之余文化活動的表現形式。
在我的家鄉粵西茂名,每個鄉鎮每年最大的盛事就是“年例”節,各個鄉村的節日時間不盡一致,正月初一到農歷二月底,這段期間鞭炮聲、鑼鼓聲從各處傳來,晚上經?吹竭h處有升騰的煙花。我們社的年例形式是最原始形式的一種,正月初一就開會抽簽,決定當年年例儀式的先后順序,正月十四的晚上人們進行游神儀式,拉開盛大節日的序幕,十條村子的人們傍晚聚集在寺廟門口的廣場,年例的主事人完成祭祀儀式后,挑選出來的青壯年們就抬著菩薩、冼太夫人的神像走在前頭,吹鑼打鼓的樂隊走在中間,人們點燃竹筒煤油紙制作的火把跟在后面,自覺形成長長的隊伍,這條龐大的氣貫長虹的火龍走過各個鄉村的道路、鄉間的田野,在初春寒峭的夜晚顯得格外耀眼和絢麗。把十條村子走完回到廟里已是凌晨,做年例的隊伍稍歇一會,就得準備開始正式的年例活動,按照年初一抽簽的順序,到各個村子的地堂(廣場)去舉行儀式,這個隊伍里除了抬著神像的人們、吹鑼打鼓的樂隊、舞獅的人們、還有抬著花龍船的人們,這是一艘用竹子和紙制作的長三米高三米的船,剪紙的技術非常精湛,顏色鮮艷的花龍船上面剪裁有惟妙惟肖的動物肖像、花朵及波浪等。每個村子的人們都在熱切等待著年例隊伍的到來,地堂上早已擺滿家家戶戶祭祀的桌子,上面有琳瑯滿目的食品和燃燒的燭臺。這一年一度的盛事把遠在他鄉奮斗的游子召喚回家,嫁出去好久不見的姑娘們回來團聚,在舉行儀式的兩三小時里,全村的人們都聚集在一起,在皎潔的月光下暢談,在鞭炮煙火聲中祈求新年的風調雨順。
多么有意義的節日啊,可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輕人都不愿意花費一天兩夜的時間去組織活動,游神儀式、花龍船、古老的嗩吶聲及穿著道士衣服的法師就在我們節日中消失了,幾百年來的風俗儀式成為歷史,一連三晚的粵劇表演也從此無影無蹤,民間藝人都轉行謀生了吧,剩下的只有飯桌上的'觥籌交錯和歌舞團的熱烈喧囂。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寫到江西的儺戲表演,深夜從較出名的村子看完戲翻山回去住處,被一個山坳的山民攔住,說“我們村也有,為什么不去看,我們已等候多時”,深夜山頭的等候為的是讓外來的客人也看看他們村子的儺戲,并當場舞起來?吹酱颂庂|樸的村民,我不禁感慨他們維護那遠古文明的自豪和純真。
在現代文明和古代文明之間,文化史學家余秋雨也進退維谷,鄉村土俗文明已然步履踉蹌。舊式房子屋檐精湛的雕刻只在記憶中殘存一點片段,城市里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中一間鴿子籠才是人們一輩子為之奮斗的目標;地方民俗被漸漸拋棄,除了作為國粹的京劇能登上大雅之堂,父輩癡迷的粵劇等地方戲劇到了我們這一代基本無人賞識傳承;各種段子取代詩句成為主流,如今會作詩的人少之又少,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學習唐詩宋詞元曲,真正在領會前人文化精髓的同時去啟發創作的人能有幾多。
作者在書的結尾對未來寄予厚望,認為美的歷程是指向未來的。希望在未來,我們文化美的演變能夠讓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并存,因為每一種美的文化形式都是中華文明經歷滄桑巨變留存下來的智慧寶藏,它們不應隨著時間流逝而被遺失,而是值得我們去珍重傳承。
美的歷程讀后感2000字 篇3
今天,我剛在網上看了一本這樣的書,名字叫《美的歷程》。書的題目就讓人很想知道下面的內容是什么,很吸引人。
你去過天安門前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嗎?如果你對那些史實并不十分熟悉,那么,作一次美的巡禮又如何呢?那人面含魚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斕的青銅器,那琳瑯滿目的漢代工藝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筆走龍蛇的晉唐書法,那道不盡說不完的宋元山水畫,還有那些著名的詩人作家們屈原、陶潛、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畫像,它們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觸到的這個文明古國的心靈歷史么?時代精神的火花在這里凝凍、積淀下來,傳留和感染著人們的思想、情感、觀念、意緒,經常使人一唱三嘆,流連不已。
我們在這里所要匆匆邁步走過的,便是這樣一個美的歷程。那么,從哪里起頭呢?
得從遙遠得記不清歲月的時代開始
書的一開頭就用:美是關乎心靈的事情,不可復制,幾近于偶爾雪上留痕,一線佛里梵音。所以記錄美的歷程,實在是吃力不討好,承載它的除了美自身,更在于后來者審視的心靈敏銳度。這樣一段話為開頭,同時也讓我看到美的心靈是會怎樣面對生活。
前不久,我通讀了李澤厚先生的著作《美的歷程》。美學和哲學是我今年頗感興趣的兩門學科,雖然這與我的專業學科沒有太大的必然聯系,但它們卻深深吸引著我。
《美的歷程》全書共分十章,每一章評述一個重要時期的藝術風神或某一藝術門類的發展。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義上的藝術史著作,重點不在于具體藝術作品的細部賞析,而是以人類學本體論的美學觀把審美、藝術與整個歷史進程有機地聯系起來,點面結合,揭示出各種社會因素對于審美和藝術的作用和影響,對中國古典文藝的發展作出了概括的分析與說明。
于是,相應的體現在石窟藝術上,如割肉喂鴿、舍身飼虎等悲慘的佛經故事成為壁畫的主要題材,這無疑是悲慘現實的藝術寫照;另外石窟佛身雕塑的造型特征卻是寧靜、高超、飄逸的,正是這與人世間的強烈反差,使得人們把絕望中的希望、美好的理想都寄托在它身上。此時的北魏雕塑,形成了中國雕塑藝術的理想美的高峰。
初始,盧照鄰駱賓王使詩歌由宮廷走向生活,劉希夷張若虛又使之變而為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王勃等初唐四杰繼而把《春江花月夜》式的少年空靈的感傷,化而為壯志滿懷求建功立業的具體歌唱;終于,陳子昂喊出“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盛唐之音自此而始。此后,邊塞詩、田園詩各擅勝場,前者豪邁勇敢,一往無前,后者優美寧靜,明朗健康。而李白,更以其狂放恣肆的.氣魄,天縱神授的奇才,奏出了盛唐藝術的最強音。惟其有盛唐,才能有唐詩,有李白。
它們的出現離不開人的覺醒這個主題,是這個“人的主題”的具體審美表現。
這是真實、平凡而不可企及的美。看來是如此客觀地描繪自然,卻只有通過高度自覺的人的主觀品格才可能達到。
我沉思良久,感慨萬千:創造美是需要真情實感的參與的。這樣的創造就如同我們寫文章,最感人的文章不是運用了多少華麗的辭藻,講述了多少真理名言,而是這些話是否發自作者的內心。一篇平淡樸實的文章,只要字字句句發自肺腑,自然就有可讀性。至于后世的獰厲作品之所以缺乏美感,據我分析,是因為青銅時期所有人都非常信奉巫師的話——包括國王和巫師自己,所以他們所創造的饕餮,飽含創作者的思想情感;而后期那些造型,制作者里許多人也許本身就是無神論者,或懷疑論者,他們的作品即使非常夸張、恐懼,也缺少了因真情而帶來的美。因此,遠不是任何猙獰神秘都能成為美。恰好相反,后世那些張牙舞爪的各類人、神造型或動物形象,盡管如何夸耀威嚇恐懼,卻依然只顯其空虛可笑而已。它們沒有青銅藝術這種歷史必然的命運力量和人類早期的童年氣質。
時代發展了,技術提高了,制作精致了,但從美學的角度看,戰國的青銅反不能成為青銅藝術的代表。稚拙的饕餮更俱美學價值。這種情景絕非偶然,它同樣出現在漢代的陶塑、陶俑等藝術上。
本書從宏觀鳥瞰角度對中國數千年的藝術、文學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學把握。其中提出了諸如原始遠古藝術的“龍飛鳳舞”、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補”、明清時期小說、戲曲由浪漫而感傷而現實之變遷等重要觀念。
在本書中,作者以細密的考察論述了繪畫、雕塑、建筑、文學、書法等藝術門類在各個時代的興起與演變。并在充足的個例分析之下以高度凝練的語言指出了各個重要對代的藝術精神:
漢代文藝反映了事功、行動,魏晉風度、北朝雕塑表現了精神、思辨,唐詩宋詞、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懷、意緒,以小說戲曲為代表的明清文藝所描繪的則是世俗人情。
盡管我們后來在知識的世界各自有一段自己的探險歷程,但李澤厚先生的存在是永遠的,正如對于我們,青春的回憶是永遠的一樣···
美的歷程讀后感2000字 篇4
第一次接觸到《美的歷程 》這本著作應該追溯到大一下半學期的自然設計課上。由許多民間藝術的片段中逐步引申到華夏5千年的藝術的承接和脈絡,讓人不覺感嘆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這本書比較宏觀簡略的介紹了從遙遠的記不清歲月的時代開始一直到現在我們所熟知的社會中藝術的演變和意義。雖然宏觀簡略,但又不乏精辟和獨到。從我最概況的意識中我僅把這一脈絡初步分為三分,分別為圖騰,精神和詩詞文賦。從這三個大的抽象事物中細分為本書中原有的具象事物,即為遠古時期的圖騰。形式歌舞,青銅,先秦對的理性精神,楚漢的浪漫主義,魏晉風度,佛陀世榮,盛唐之音,唐文化,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藝思潮這些。本書作者李澤厚就以這個脈絡介紹了藝術之美。
曾經,對于民間藝術中的剪紙很感興趣,從剪紙的內容來看,有許多以蛇,雞,魚等動物為載體,這種形式藝術盡然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在交叉重疊了各種階段的原始社會中,激烈戰爭和安定平和交錯不斷,其巫術禮儀,原始圖騰和其他符號都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變化。根據當時的生活環境和狀態,人類自身的生產和擴大在生產,繁衍子嗣的期望似乎就寄予在這些有很強的繁殖力的動物身上。雖然僅是一些根據的猜測。
對于青銅器上的紋飾,我也有著極大的興趣去了解。隨著階級的產生和等級制度的確立,青銅紋飾也隨之變化。從原始的質樸天真到隨后的為了統治維護地位的權利的凌厲,這些轉變和衍化都是付諸與地位權利和力量。
以兇猛的怪獸或動物為代表,象征著神秘,恐怖,突出恐懼,殘酷,兇殘,這是和當時混亂暴力的戰爭時代有關,在這些怪異形象為象征符號,指向了某種似乎超出了時間的權威神力的觀念。他們的美并不在于裝飾風味,更注重的是內在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觀念和理性,配上沉著,堅實,穩定的器物造型,成功的反映了那個時代所要傾訴的精神。
整本書其實一直都是用歷史的文明與實踐相結合來敘述藝術的歷程,試求社會對文藝的影響的規律,尋求社會根源。
在中國的造型藝術來說,線的因素體現著中國民族的審美特征。不論是書法,水墨,還是建筑,線的`藝術都恰好與情感有關。在書法中每一筆都彰顯著那個時代中國獨有的骨風精神,建筑亦是如此,方形,長方形的土木建筑與國外尖。高。直的那種聳立截然相反。簡單樸素的單體構成了復雜嚴謹的群體,權利永遠有個載體存在,像是飛檐,牌坊,祠堂,宮殿等。但始終,在中國,浪漫主義永遠也脫離不了古典理性的范疇。
在文學上,從先秦的理性精神到楚漢的浪漫主義到魏晉風度到盛唐之音,中唐文藝,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思想,都在展現著社會問題的根源。
在《離騷》中,屈原用最浪漫炙熱的神話故事,展現的確是理性的覺醒。與楚辭相對應的是漢賦,用極力夸張的修辭手法描述奢華的生活,力圖展示融化在琳瑯滿目的對象化的世界。
在淵源流長的文學中,我尤其喜愛魏晉時期文學作品所要表達的精神世界。魏晉不僅是一個新世紀的開端,更是哲學重新審視解放的,收獲空前的時期。思辨哲學得到了深度和廣度的認可。本書是以王弼為例,代表魏晉玄學,不但超出了繁瑣迷信的儒漢,而且勝過清晰和機械的王充,重新尋找和建立理論思維的解放歷程。這種覺醒,通過深發感嘆突出生命促短,人生無常的悲傷,對生存和死亡的感慨,像是曹氏父子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等,呈現的是這個社會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心理。
可恰恰相反的是反映的是表面沉淪悲觀的相反面,用生離死別突出生命的美好和對生命的留戀。表面看似無恥地貪圖響了,腐敗,墮落,其實實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深刻的表現了對人生,生活的極力追求,活在當下,及時享樂就成了普遍情緒。這種思想對我也是感觸較深。是真正能夠得到可以屬于自己的思想和精神。物質需求僅是為了填滿精神需求。這種精神實際是抱著一種懷疑的態度來重新審視這個世界和哲學。
盛唐之音表達的更是一種極樂思想,一種豐滿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熱情和想象,自由和快樂,滲透在盛唐文藝中。即使是享樂,頹廢,憂郁,悲傷,也仍然閃爍著青春,自由,和歡樂。這就是盛唐藝術。而在歷史的長河中,做到承上啟下作用的中唐,其實才是真正展開文藝的燦爛圖景。他展現的雖不如盛唐的雄豪剛健,光芒耀眼,卻是更為五顏六色,多姿多彩。
宋元明清的詩詞歌賦,繪畫雕刻,雜曲小說,同樣也是附和著整個社會的發展。宋元的山水意境,“有我之意”和“無我之意”,展示了那個時代人們所追求的精神世界。而明清時期的文藝,宋明畫本,擬話本和戲曲,版畫是明代中葉以來文藝的真正基礎。在明末發展到極致后,遭到了本不應有的挫折,上層浪漫主義則一變為感傷的文學。代表作為《桃花扇》《長生殿》和《聊齋志異》。
正如序幕所說,從遠古圖騰的那個時代起,時代精神火花在這里凝凍,積淀下來,一唱三嘆,流連忘返。我們感受著,這樣一個匆匆流過的美的歷程。
美的歷程讀后感2000字 篇5
終于把李澤厚先生的《美的歷程》看完了,從上美學課以來,一直對美學這門學科懵懵懂懂,也不知道美學具體定義是什么,“美學是研究形象的人文社會科學”這是我對美學的初步理解,不知道是否把美學的定義理解的很透徹。在美學課堂上一直聽的迷迷糊糊,美學老師推薦了幾本美學書,我選擇了其中的《美的歷程》來認真的讀,希望能夠加深對美學的認識。
看完這本書我領悟到很多,作者對中國數千年的藝術,文學做了概括描述。雖然我并未完全讀透《美的歷程》,但只是豐富了很多,同時彌補了很多以前一知半解甚至遺忘了的文學知識!睹赖臍v程》的覆蓋面很廣,從遠古圖騰講起一直到明清時期的美學。
《美的歷程》講述了從古至今的美學。全書一共分為十個章節,下面我把目錄羅列一下,第一章龍飛鳳舞,第二章青銅饕餮 ,第三章先秦理性精神,第四章楚漢浪漫主義,第五章魏晉風度,第六章佛陀世容,第七章盛唐之音,第八章韻外之至,第九章宋元山水意境,第十章明清文藝思潮。從遠古時期的早期美學一直到明清時期的美學,全書概括性的講述了中華幾千年的美學史。
第一章主要講述了遠古時期的圖騰崇拜和原始歌舞藝術。遠古時期的圖騰崇拜主要是對自然圖騰的崇拜,華夏族對自然鳥獸蟲魚的崇拜上升到一中信仰。第二章是青銅時期的銅器文化在到后來講到漢子的起源,漢字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并一
直應用到現代。而漢字也有著自己的美學價值,這就是書法。自產生漢字起便有了漢字的書法藝術。書法是中國特有的線條藝術,書法藝術不斷發展并且上升到美學的價值。第三章主要講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包括了春秋戰國時期的禮樂精神和中國詩歌的“賦比興”。儒家的“仁”的思想,法家的“依法治國”,墨家的“兼愛非攻尚賢”道家的“清靜無為”,等這些百家爭鳴的思想演繹了先秦時期的禮樂精神。而《詩經》這部偉大的著作更是把中國的“賦比興”表現的淋漓盡致。第四章講的是楚漢文化。屈原的《離騷》是楚文化的代表,漢賦,壁畫是漢代的代表。第五章講述了魏晉時期的文化特征。第六章講的是宗教文化,本土產生的道教和外來宗教佛教相互滲透,他們的石窟,壁畫,雕塑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第七章講的是盛唐時期的詩歌藝術。李白的浪漫主義以及杜甫的現實主義詩歌讓中古的詩歌藝術達到高潮。第八章《韻外之至》包含規范化,格律化,百花齊放,充滿憂傷 的中唐文藝很審美內容與形式的內在矛盾以及蘇軾的意義。
第九章講的是宋元時期的市民文學。宋詞元曲子昂中國文學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和價值。第十章講的是明清時期的文藝。從昆曲到京劇再到小說都創造了中國民族特色的藝術美。這大概就是全書的主要內容,我讀的不是很透徹,但也從其中得到一些基本的美學知識。 讀完這本書,完全顛覆了我原本幼稚而愚笨的認識。在文化藝術琳瑯滿目的世界暢游,品味先哲們思想的樂土,讓我們的“審美感情”豐富.厚實。我讀完這本書意猶未盡,楚漢浪漫主義的氣勢與古拙,魏晉風度的人的主題,文的自覺.阮籍與淘潛篇,盛唐諳中.青春.
李白.音樂性的美.杜詩顏字韓文篇等。中國古典文藝的巡禮教會我們站在理性的角度審視藝術的共同性或普遍性,文藝的客觀發展規律,把社會時代風采與文藝緊密相連,用審評的獨特視角觀察文藝現象,這本書無論從內容,語言造字上極具功力,值得我們反復品讀。
《美的歷程》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張的遠古圖騰崇拜,下面我就遠古圖騰崇拜來講述一下自己的'感受。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圖騰崇拜,而中國遠古時期的圖騰崇拜更是表現了那個時期的人文精神與美學歷史價值。龍是華夏族的圖騰,現代的中國人都將自己是龍的傳人,龍這種虛擬的動物自古以來都受到中國人的崇拜。人們有理由相信龍的崇拜不僅是一種簡單的圖騰崇拜,而在這種圖騰崇拜上更突顯了一種美學的價值。當然其他民族也有自己的圖騰,這些圖騰大多是自然物,從簡單的圖騰崇拜上升到對圖騰的敬畏甚至信仰,圖騰帶來的有歷史文化價值還有美學價值。這是我對圖騰崇拜的自己的一些感受。
這次讀《美的歷程》知識泛讀,相信在以后還會經常性的拿起這本書來自習讀,細細品味美學的價值。因為我還想享受閱讀《美的歷程》的過程。最后還要感謝李澤厚先生的作品,讓我對中國美學有了初步的認識,更甚者《美的歷程》就是一件藝術品,值得細細品味。
美的歷程讀后感2000字 篇6
有人會問我:你看這書干嘛?和專業有關嗎?我想不管有沒有關系,好的書籍值得一讀,可是讀完我發現,《美的歷程》這本書當然可以和我的專業掛鉤,他可以加深我對美的理解,甚至以前我覺得不能欣賞的一些圖案,我能欣賞了。以前我絕得恐怖猙獰的器具我能理解了,我可以帶著孩子們一起感受不同時代的人,對美的不同理解,為什么有時候的圖案目露兇光,有時候的圖案溫婉可愛,在這本書里,我找到了答案。李澤厚先生在書中把中國人古往今來對美的感覺展現出來,從宏觀鳥瞰的角度對藝術、文學作了概括性描述和美學把握,帶領著我對古典文藝進行了一次生動而深刻的巡禮。
《美的歷程》這本書雖然不過十幾萬字,卻記錄了千年華夏民族的藝術發展。全書共分十章,其內容從遠古的"龍飛鳳舞",動物形象符號化為抽象幾何紋的積淀過程,到青銅器饕餮紋獰厲的美,到先秦的儒道互補、建筑藝術,到楚辭漢賦的浪漫主義,漢代的氣勢與古拙美,再到"人的覺醒"、"文的自覺"的魏晉南北朝,還有六朝、唐、宋的佛陀世容雕塑藝術,到宋元山水及詩詞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說和戲曲的興起。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義上的藝術史著作,重點不在于具體藝術作品的細部賞析,而是以人類學本體論的美學觀把審美、藝術與整個歷史進程有機地聯系起來。它不單對現代流行作了回應,還從哲學的高度分析了形成的原因以及從古至今的作了對比。讓人從哲學來認識美學,以美學來理解哲學,揭示出各種社會因素對于審美和藝術的作用和影響,對中國古典文藝的發展做出了概括的分析與說明。它是對中國古典美提綱挈領式的概括介紹。
主要貫穿全書的思想乃是"有意味的形式"。在遠古陶器紋飾中由寫實到符號化成為抽象幾何紋樣,正是一個由內容到形式的積淀,是美作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過程。對于線條藝術,一般的圖案花紋的形式美常常是靜止、程式化的,而失去生命感。"有意味的形式"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動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現力的美。而中國書法藝術則是后者。李澤厚先生對中國書法藝術的闡釋,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書法"線的藝術"的美感。它不是線條整齊劃一均衡對稱的形式美,而是遠為多樣流動的自由美。行云流水,骨力追風,有柔有剛,方圓適度。它的每一個字、每一篇、每一幅都可以有創造、有變革甚至有個性,并不作機械的重復和僵硬的規范。同時,讓我對"有意味的形式"有了新的認識,它并不是客觀世界刻板、不動的,而是有生命的'脈動在其中。書法這種"有意味的形式"也不是簡單的堆砌,而是書家情意結構所成,骨子里透著一股靈氣。
書法到了唐代,強調"達其情性,形其哀樂","隨其性欲,便以為姿",將書法作為抒情達性的藝術手段。作為表情藝術的特性,并將這一點提到與詩歌并行、與自然同美的高度。如草書與狂草,像李白詩一樣無所拘束而皆中繩墨一樣,流走快速,迅疾駭人,把悲歡情感極為痛快淋漓地傾注在筆墨之間。而"美在客觀"的"有意味的形式"也在書法中與主觀情感結合,將"線的藝術"推向一個嶄新的階段。正所謂"情形而言,去會風騷之意;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
本書從歷史的源頭,緩緩講述中華民族對美的認識的演變。書中涉及哲學,史學,美學,還有文學,李澤厚先生把這些錯綜復雜的東西柔和在一起,以人文的關懷,以及獨特的敘述語言,侃侃而談,帶領經歷了一次美好的"美的歷程"。
有人會問我:你看這書干嘛?和專業有關嗎?我想不管有沒有關系,好的書籍值得一讀,可是讀完我發現,《美的歷程》這本書當然可以和我的專業掛鉤,他可以加深我對美的理解,甚至以前我覺得不能欣賞的一些圖案,我能欣賞了。以前我絕得恐怖猙獰的器具我能理解了,我可以帶著孩子們一起感受不同時代的人,對美的不同理解,為什么有時候的圖案目露兇光,有時候的圖案溫婉可愛,在這本書里,我找到了答案。
美的歷程讀后感2000字 篇7
這是我第三次捧起這本書。第一次在大二,全然沒有接觸過美學和藝術的我只覺得味如嚼蠟;第二次是在去年一戰備考時,書翻了一半,我問學長:“這書讀了對考試意義大嗎?”在得到學長否定的答案之后,我果斷放棄,只記得當時覺得這是本好書;第三次便是現在了,拋下了所有功利心和目的性之后,我虔誠地捧起這本好書,不貪多,也不貪快,每周兩章,在董老師上課之前讀完對應章節,甘之如飴,如癡如醉。至今雖還未讀完全書,但所思所想已足夠下筆。
首先,讀《美的歷程》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暢快,先生文筆流暢,文采斐然,洋洋灑灑,浩浩蕩蕩,千年的中國歷史在先生的筆下仿佛一幅幅傳神的畫卷徐徐展開,帶著每一位讀者去感受屬于每一個時代的與眾不同的美,然而這種美雖各不相同,但卻有著盤根錯節的因果關聯,它們一脈相承最終積淀為中國人的集體無意識。如果說文學作品也有“神韻”的話,我想先生的作品足以稱得上是“氣韻生動”。
其次,我有感于這本書的純粹性,換句話說就是“去政治化”的敘述。因為最近也有在閱讀王宏建教授的《藝術概論》,所以這種感受就尤為明顯和強烈。這兩本書同樣成書并首次出版于上世紀80年代,在那個意識形態尚未放棄對文學、藝術發生影響的時代,《美的歷程》卻基本已經做到了就美學而談論美學,就藝術而談論藝術,我覺得這是難能可貴的。雖然也有在豆瓣上看到,有讀者對先生在書中談論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而不滿,但我個人認為這未免對政治太過于敏感,這種評價顯然是有失偏頗乃至過激的。
下面,我僅以我現有的、粗淺的美學和藝術學知識來談一下對《美的歷程》一書的一點有關理論層面上的感悟。
其一,我認為,全書在寫作時有一種一以貫之的思路或者是觀點,就是“時代精神決定論”,作者在行文和構思時,常常先論及每一個時代或者朝代的政治、經濟背景,繼而引發對該朝代藝術作品、審美觀念的具體論述。比如,在進入夏代,早期的宗法等級制度建立之后,藝術品從古拙的陶器變為了猙獰可畏的青銅饕餮。再比如,魏晉時期,政治等級森嚴,長年戰亂,災病流行,生死就成了那個時代文藝的最大命題。諸如此類,皆是如此。這種寫作思路其實很明顯帶有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即“經濟是藝術發展的決定力量和終極原因”。同時,我覺得這種思路也有著丹納的影子,即:“影響藝術生產與發展的社會因素有三大方面:種族、環境與時代。但好像馬克思主義更加強調經濟這一他律性的因素,而丹納更加側重種族這一主觀性的層面,即:”藝術是由時代精神和風俗決定的,時代精神和風俗又是由環境決定的,而環境又是由種族決定的“。所以,在我看來,李澤厚先生的這種思路兼具了兩種觀點,他既不否認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發揮的決定性作用,又格外關注每一個時代下超脫個人的集體意識以及在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之下延續至今的中華民族的集體無意識,這種觀點集中體現在作者對藝術作品形式的關注,因為正是形式積淀著民族時代精神。所以,在他的筆下,美是一種感性和理性,內容和形式,真與善,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
其二,我認為書中最迷人的一章是魏晉風度一章,其中最迷人的地方在于作者對于人性的贊美,他十分肯定人的審美主體性,正如先生自己所言,他采取了不同于以往史學家的觀點,給予了魏晉時代最高的評價。在作者的眼里,魏晉時代的文人和藝術作品就仿佛像是黑格爾筆下的”古典型藝術“,其內在和外在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和統一。作者認為,魏晉文人對生死存亡的重視和哀傷,對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嘆息正是人性的'覺醒,其中散發著的是人性的光輝。但與此同時,這種所謂的人性又不是自私的、利己的,這最典型的代表便是曹丕,在他身上閃現的除了美好的主體意識的覺醒之外,還激發了他理性的擔當,即創作和傳遞的熱情。要讓歷史記住輝煌的存在、要讓后人瞻仰現時的風采,這是世俗化的知識分子的時代感與使命感。先生的論述將整個時代置于了中國文藝的最高點。
以上便是我的一點點感悟,但我知道,扣上這本書,也僅僅只是進入美學世界的鑰匙,其中的種種美好還要我去一點一點挖掘。
美的歷程讀后感2000字 篇8
對于美,我總覺得是非常個性化的東西,不同人對于美有不同的認知,如同時尚一般,隔3年就會有不一樣的美的理念,不一樣的美的流行。但是閱讀了李澤厚先生的《美的歷程》后,讓我對于美又有了新的認知。美不僅是每個個體個性化的概念,從社會角度而言,更是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共同的文化印記。
《美的歷程》一書沿著時間的線軸,回顧了中華文明自誕生時刻直至明清之際整個的美學演進歷史。從石器時代龍鳳圖騰的來歷,到夏周的青銅時代,先秦諸子對中國實用理性主義的影響,到楚漢浪漫主義的發展、魏晉風度的形成、南北朝時期的佛陀世榮、唐宋時期詩歌與書法的大成、宋元的山水畫的意境、最終到以明清小說為代表的市井文化。
美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形態呈現,每個時代對于美的理解都有其深厚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例如魏晉時期,人們津津有味的談論的并不是功臣名將的赫赫戰功,相反,更多的倒是手執拂塵、口吐玄言,捫虱而談,辨才無礙。重點展示的是內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脫俗的言行,漂亮的風貌。所謂漂亮,就是以美如自然景物的外觀,體現出人的內在智慧和品格。兩漢動的行為之美讓位于魏晉的靜的玄想之美!把圆槐M意”“以形寫神”“氣韻生動”作為美學理論和藝術原則在這一時期被提出。瀟灑不群、飄逸自得的魏晉風度產生的的歷史背景卻是充滿動蕩、混亂、災難、血污的社會和時代。戰亂的年代里,時刻面臨著生死的考驗,巨大的政治恐怖陰影下產生了自我矛盾的人文主義。如同阮籍,表面看來瀟灑風流,骨子里卻潛藏深埋著巨大的苦惱、恐懼和煩憂。
魏晉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重大變化時期。經濟上,東漢以來的莊園經濟日益鞏固和推廣,大量個體小農和大規模的工商奴隸經由不同渠道,變而為束縛在領主土地上、人身依附極強的農奴或準農奴。政治上,與這種經濟背景相對應,分裂割據、各自為政、世代相沿、等級森嚴的門閥士族階級占住了歷史舞臺的中心。這種社會結構的劇烈變動,使得意識形和文化心理上發生巨大變化,占據統治地位的兩漢經學崩潰,代之而興的門閥士族地主階級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這一時期,哲學重新得到解放,被“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壓抑了數百年的先秦的名、法、道諸家,重新為人們所著重探究。議論爭辯的風氣相當盛行。與頌功德、講實用的兩漢經學、文藝相區別,一種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純”哲學產生了。與這種思潮相對應的美學觀念,特征就是——人的覺醒。對生死存亡的哀傷,對人生短促的喟嘆,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阮籍有“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王羲之有“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陶潛有“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對人生對生命強烈的欲求,是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的一個核心部分。政權更迭的年代里,正是對外在權威的懷疑和否定,才有內在人格的覺醒和追求。因此繪畫藝術作品里講究氣韻生動、以形寫神,要求體現人的內在精神氣質,這種追求“氣韻”“風神”的美學標準正是與魏晉思辨智慧、人的覺醒相一致。
從這本書中,學到的一種思維方式,分析任何事物,都要將其放置于時代背景之中。藝術的發展是與經濟的發展、政治的環境、意識形態的變化相合的,民生凋敝、社會苦難之時,此時孕育的文化,與經濟繁榮、政治昌明的藝術文化相比,定然想去甚遠。感性的、理性的、思辨的、神秘的.、浪漫的、有我的、無我的、簡約的、華麗的……美有不同的形態,而這不同的形態正是解碼歷史的重要鑰匙。
現在經常聽到一些人批判現代的審美,從日韓傳入的中性審美,男性的審美以趨于女性化的陰柔白凈為美,取代了硬漢的粗獷式審美,這又有什么樣的社會背景?萌系審美又有什么社會原因?這種審美取向是主流的還是非主流的?這種集體的社會文化觀念、集體的審美趨向對整個民族心理有什么影響?如果說經濟形勢可以靠政府這只看的見的手進行調節,那么審美意識的走向是否可以上層構建或調節?還是只能自下而上的漸進式演化?
所有這些問題不一定會有既定的答案,但我相信思索的過程就是成長。
美的歷程讀后感2000字 篇9
何謂美?是燈火絢爛的夜晚街道,是葉落知秋的幽靜哀愁,是字字珠璣的精致書本?“美”本是飄渺之物,當它附在特定的事物上便有了意義,不如說,美是一種意識形態,一種散發著清香的靈魂。
《美的歷程》一書是李澤厚先生所作,共分十章,以歷史縱向時間為軸,細致地描寫出了“美”的發展歷程。從遠古時代到滿清時期,從氏族紛爭到王朝統一,“美”一直貫穿在時間長河中,流經世世代代,流進人們的生活。
遙記當年金烏耀日,蟾蜍拜月,早在石器時代就有了神秘的圖騰與巫術禮儀,狂熱的原始歌舞展現出了屬于遠古時代的蒼勁力量。由線條和簡單圖案構成的象形文字,將“美”具象化成了一種有意味的形式,凝聚在抽象的紋飾符號上。夏鑄九鼎,鼎臥饕餮,夏商時期不可謂不是沉重神秘的青銅時代。人們信奉君權神授,青銅器上獰厲的圖案成了王權的象征。雖然后來隨著神權的淡化,圖案線條向著流動活潑的方向發展,但曾經那種神秘的.威力和獰厲的美卻是無可替代的。功利與自然,嚴謹與不羈,春秋戰國是儒道兩家互補發展的時期。
孔子于禮樂的實踐理性,莊子于自然的熱烈情感,“美”隱在情理結合的審美規律里,體現在《詩經》的無限韻律和建筑的色彩結構中,成為流動的時間進程,整齊華美的視覺體驗。“衣被詞人,非一代也!鼻瓕⑺寺南胂蠛蜔霟嵘畛恋那楦腥谌搿峨x騷》,成為楚漢時期浪漫主義的代表,世代相傳。楚辭之美,美在其狂放的意緒,無羈的想象,和傳自遠古時期的活力。漢朝藝術受之影響,始終擁有蓬勃生機,浪漫激情。磅礴的氣勢與古拙渾然一體融入畫中,成就了雄渾厚重的樸實之美!懊馈钡谋憩F形式中人的覺醒出現在魏晉時期,繪畫文字等藝術開始著力體現人的內在智慧和品格,“氣韻”“風神”成為了魏晉新的美學趣味。這個時期的文學主體由宮廷消遣進化到了初步對人物、山水的吟詠。注重寫實與審美規律的藝術創作令“美”更加優美、純粹化。
值得一提的是魏晉時期詩的創作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人們藏在詩中的感情毫無疑問是熾烈的,然而他們內心,生活中的矛盾又使他們不得不感慨生死,寄情世外。如此熾烈又哀痛的錯雜情感,使“美”在矛盾中閃亮。隋唐時期宗教藝術盛行,其中最受歡迎的是佛教。“舍身飼虎”“割肉貿鴿”的故事在洞窟壁畫上極盡呈現,同樣流傳在民間。客觀上講,這些麻醉人的宗教故事實在虛妄無義,然而這些虛幻的頌歌在民間的普及程度很是廣泛。從虛幻走向世俗,刻畫出了這個時期虛實結合的美。除開宗教不談,李唐王朝的詩書文化實在燦爛奪目。不同于魏晉時期的哀嘆,唐詩如同朝氣蓬勃的少年,閃爍著青春,自由和歡樂。經歷過大漠苦寒,兵刀弓馬生涯的唐代文人的豪邁風度在詩篇中體現的淋漓盡致,這種豪邁明快爽朗的美,是唐詩獨有的。其書法,特別是痛快淋漓的草書,也將這種美盡數傾注在筆墨間,奏響了盛唐之音。隨著唐文化逐漸加強了對情感色彩的捕捉,其美學逐漸增強了悠閑靜美的哀愁之意,宋元的山水藝術開始在歷史長河中嶄露頭腳。其山水藝術意味深厚,自由寬泛,重在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寧靜。
從渾厚的筆墨到精致的刻畫,從整體的畫面到剩水殘山的特寫,從無我之境到有我之境,宋元文化始終帶給人們平淡自然、細潔凈潤之美。這是一個鋪畫滿丹青水墨,充滿靈氣的時代。由浪漫到感傷,由感傷到批判,明清文化為我們展開來一幅世俗風味與浪漫文藝共存的畫卷。市民文藝是人情世故的津津玩味,歌頌贊揚,諷刺嘲笑,樸實卻簡潔豐富。如輕煙如夢幻,自由風流似乎成了當時浪漫文藝的代言。濃厚的民族風格,人生空幻的時代感傷構成了明清時代樸實夢幻的美。
當年的一切已成過去,也許那些時代的珍寶已經被時間征服,但是我相信“美”是永遠不會被時間埋葬的。它從遙遠的記不清歲月的時代款款而來,宣示著美的歷程將指向未來。
美的歷程讀后感2000字 篇10
如果你想讀一本能整體感知中國傳統美學精髓的書,或者你有一個想宏觀了解中國各個時代精神特質的真切愿望,那么《美的歷程》可以一讀,又不得不讀。
大約一本好書,你都能或是朦朧隱約,或是直接強烈,或者兩者兼有地感受到一股力量,這股力量不是別的,它只能是著者個體特有而迸發的天賦才華、“修為”的人生境界,“積淀”的生命質量,它在當時感動著你,而后給你無窮無盡的“意味”。同樣,《美的歷程》也會在上述的一些方面讓你“一唱三嘆,流連忘返”:
“澄之不清,擾之不濁”--恢弘博大的氣勢。似乎并不是優美語言的一時傾倒,也不是特立思想的盲目吸引,而是其恢弘氣勢的首先折服!睹赖臍v程》一書洋洋灑灑十幾萬字,從史前文化一路輾轉明清近代,從圖騰歌舞、青銅陶器一路延展經史辭章、詩詞書畫,通過對中國各個歷史時代的文學、藝術、哲學、社會風貌、時代精神的俯觀鳥瞰、整體把握,以諸如“先秦理性精神”、“楚漢浪漫主義”、“魏晉風度”、“佛陀世容”……一些異常簡潔明快而又高度凝練的原創概念闡釋之、鋪陳之、思辨之,彰顯出作者寬闊的視野、深厚的積累,也正是這些,賦予了薄薄一冊《美的歷程》以恢弘博大的氣勢,他讓你在可能并不深刻理解的情況之下,已經欲罷不能,便只好開始這場匆匆的美學旅程。
“庭院深深深幾許”--敏銳深邃的思想。固然恢弘博大的氣勢可以有如是的引人入勝之處,但是理論的空中樓閣、概念的空殼游戲,恰也可以在此發生,因此氣勢也必須要有實際內容的強大支撐,方才牢靠而不漂浮!睹赖臍v程》通過對浩若煙海的有關藝術、文學、歷史的材料的點檢篩選、整理匯合,準確深邃地提煉出各個時代特有的美學主題、精神特質,如“楚漢浪漫主義”,即是對楚地區、漢時代(楚漢文化)文學藝術特質的敏銳把握、獨到概括,唐朝如是,宋元如是,明清亦如是。它透過時代紛繁蕪雜的表象、琳瑯滿目的呈現,為你提取出著者理解之下的獨特的精神實質、美學實題,讓你不知不覺中走到了過往時代的`“庭院深處”。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珠玉圓潤的語言。如果說氣勢激發人的思考愿望,思想引起人的精神共鳴,那么語言則常常調動人的感官行動。讀《美的歷程》,大約你是禁不住要讀,要寫,要背的,你無法阻擋住那一股從心中汩汩而出的要跟隨而不肯離去的念頭,而這足以說明他的語言魅力。不是詩而勝似詩的語言,在這里你可以清晰看到,上下對仗、前后呼應、鋪排列錦、博引旁征……如珠玉般圓潤,似流水般勾連,沒有刻意追求的刻板生硬,也沒有辭不達意的佶屈聱牙,更不感掉書袋似的酸腐不堪,語言在這里達到了它能發揮的絕佳作用。
當然,以上只是我的讀后感受及真切推介,至于對書中內容的理論研究、學術感受在此無法一一言明,也各家各派對此已有相當的成果,我并不想重復、摘抄,重做“她人嫁衣”。
《美的歷程》作為中國美學史的完美斷想,本身已成為一件不朽的藝術品,一座極難超越的頂峰,一種“李氏美學”特有的“美”。然而,其意義遠遠不止于此,我們更關注的是,如何首先在理論上建設一種飽含美學精神、性格的新道德--“審美性道德”:如何重新發掘已為本書所發現和尚在傳統中所深藏的美學精神、心理結構,創造性轉化西方、印度文明的正面、積極因素,并其中最主要是道德吸收、轉化,與當下時代“輕淺浮躁”的現實精神相照顧、相調節,注入到“審美性道德”的建構事業中去,以期能夠對焦慮不安、荒誕無聊的“后現代生活”以解毒、救贖,建立起閃耀著生命感性光輝、積淀著歷史理性價值的“情本體”,賦予“時代個體和人類整體”的道德以活潑有力、“初晴”般的美學性格。這是《美的歷程》也即“李氏美學”其后的待完成的意義,也是我以及后來的我們或許能夠去做的事情。
寥寥幾句,遠不足觀。后時努力,誠堪期待。
美的歷程讀后感2000字 篇11
《美的歷程》,在我第一次拿到這本書時,單從書名來看,我并不知道作者要寫的是何物的美,其美之處又在哪里,歷程又指什么。所以,我首先要從題目開始!懊馈痹诒緯兄傅氖侵袊诺湮乃嚨拿;“歷程”則是指從原始社會到明清這段跌宕起伏的歷史長河。由此,本書的內容也就凸顯出來了。即詮釋各歷史時期的古典文藝的獨特之美以及美的發展歷程。
本書有三處可圈可點。
第一:內容
本書按照歷史發展來寫美的歷程,可以清晰地看到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中國古典文藝的美學風格不斷變化發展,人們的審美情趣亦在不斷變化。不同朝代的同一種藝術給人以截然不同的美。以魏、唐、宋的雕塑為例,魏以理想勝,宋以現實勝,唐以二者結合勝。即使同一朝代,其美學風格也迥然不同。以唐的書法為例,初唐的書法輕盈華美、婀娜多姿,或娟蟬春媚、云霧輕籠,或高謝風塵、精神灑落;而盛唐則流行流走快速、連字連筆、一派飛動、“迅疾駭人”。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卻在同一朝代中誕生并發光發亮。
第二:結構
本書的結構十分緊湊。上一章節的內容在下一章節也會出現,甚至有的章節內容貫穿于整本書,如本書中提到的“有意味的形式”。正是這種前后貫穿,前后緊密聯系,你會驚奇地發現兩個不同領域的古典文藝竟有異曲同工之妙,有相似的美學風格,從而感受到中國古典文藝是一個整體,各領域冥冥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第三:寫法
關于寫法,我要提及其寫作特色和語言特色。寫作特色表現在整本書舉了相當多的例子,例子雖多,然都是典型之例。在這些例子中有耳熟能詳的人物,也有聞所未聞的人物。對于耳熟能詳的人物,也許你會看到他的另一面。如蘇軾,你在品味其豪氣沖天的詩句時,可曾想到他脆弱的一面。而對于聞所未聞的人物,你也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一下。另一個特色就是比較,本書多處地方有比較。有同一朝代的比較,不同朝代的比較,不同領域的比較……能讓你對中國古典文藝之美有個整體感受。語言特色表現在書中大量的詩、詞、古文以及作者似詩一般的語言,也許你無法完全看懂,但亦能從中感受到古人作品中的古典之美,世上獨一無二的古典之美。
讀了這本書后,我個人認為中國古典藝術之美來源于線條的美。其中最璀璨的兩顆明珠當屬書法與圖畫。文字是由線條組成的,從最早的'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大篆、狂草、行書直至今日的簡體漢字,這就是漢字的美的歷程,各種文字由各具特色的線條組成,給人以各具特色的感覺;驗t灑飄逸,或中規中矩……文字組成詩、詞、曲、文,創造了另一大美。(歸其根本,也可說是線條美)無論是以蘇軾為代表的豪放派,還是以柳永為代表的婉約派,都是詞的兩座大山;無論是李白的狂放不羈,還是杜甫的講求形式,都是盛唐之音;無論是以《離騷》為代表的浪漫主義色彩,還是以《秦風》為代表的現實主義色彩,都是文學作品的兩大源頭。圖畫,從最早的陶紋到之后的山水畫,水墨畫再到今日的素描,油畫等等,這就是圖畫的美的歷程,而這些圖畫正是由或粗或細、或鮮艷或暗淡、或曲或直的線條所組合而成的,展現給世人美的感受。不僅這些,還有雕塑、音樂、舞蹈等等藝術之美歸其本質都是線條美。所以,美的歷程是線條美的歷程。線條的運用從原始社會至今日仍未完成,它將指向未來。線條的美是無限可能的?梢哉f,中國古典藝術之美始終是線條的貫穿,過去是如此,現在是如此,未來還將如此。正如作者所說:“美的歷程是指向未來的!
讀完這本書,受益匪淺,它會讓你感受到美學的魅力。何為美?不僅僅是外表美,形式美,更重要的是內在美,本質美。馮友蘭稱:“這本書是部大書,一部中國美學和美術史,一部中國文學史,一部中國哲學史,一部中國文化史”。值得我們慢慢閱讀,細細咀嚼,品味其中的美。
【美的歷程讀后感2000字】相關文章: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06-08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12-06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06-10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05-20
李澤厚《美的歷程》讀后感12-08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匯總【15篇】06-10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通用28篇)08-24
《美的歷程》讀后感600字08-12
迪斯科發展歷程03-18
張浩的創業歷程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