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后感600字
近日第二次讀了《論語》,較之第一次而言,有了更為多的體會與感悟。
大凡國人,不說對孔子耳熟能詳,起碼也對其有個大致的了解,因為其精髓的思想可謂超乎尋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堪稱民族魂。在我國歷史上,孔子不僅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倫理家,而且還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和社會實踐家,是中華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的思想學識自2000年前就成為中國文化的正統,孔子也因此被尊稱為“大成至圣先師”。
儒學的思想正日益滲入到人們社會生活和文化領域的方方面面。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每讀一次孔子,自己都能收獲很多的東西,比如:
當讀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時,我懂得了要先行后言,莫言過其行,說與做是做人的`兩個重要方面,無論何時何地,少說多做,說了就做,先做后說永遠是我們應該信奉的說話行事規則;
當讀到“道聽途說,不足為缺時,我懂得了,一個傳聞,入乎耳,出乎口,不經過考證和內心的思考就說出來,委實輕率,不負責任,但現實中,偏偏又很多人,喜歡傳播這種小道消息,飛短流長,看著鬧得滿城風雨,心里竟會有一種莫名的興奮,其實,無論是從道德還是現實做人來講,這種心理行為,我們都應該擯棄。
當讀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挺有感觸的,對父母孝順,是從古至今我們中國人最看重的道德要求之一,甚至常常拿是否孝順評價一個人的好壞,判斷這個人是否值得信任,值得交往。“孝”是一個為人子女應盡的義務,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實中又有多少子女做到了呢?近些年來,受西方所謂的“自主獨立”意識的影響,年輕人不愿依賴父母的同時,也把孝的意識拋到了腦后,也許真到我們切切實實想為父母做點什么的那一天,可能只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了。
當讀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時,我意識到了,做人得將心比心,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也別硬塞給別人;自己想要站住腳,也得先讓別人站住了才行;自己想要有所成就,也得成全別人有所成就的夢想。
當讀到“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時,一位仁厚長者的形象呼之欲出,他寬宏大量,與人為善,他教育弟-子們,要多看人家的好處,進步的地方,也許我們永遠都無法成就,也絕少擁有孔子那樣的胸懷,但我們應該盡量的從中汲取點什么。
【論語讀后感600字】相關文章:
論語譯注讀后感11-11
論語孝道讀后感10-30
論語讀后感范文10-30
論語讀后感100010-30
論語讀后感200010-23
論語讀后感30010-23
論語讀后感150009-19
論語讀后感40009-05
論語讀后感5000字11-11
論語讀后感450字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