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心得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于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是指工作或學習中的體驗和領悟到的東西。
讀論語心得1
一直以來不斷在提醒自己要擠時間看看書,可總是被這樣或那樣的事牽絆,直到前些日子,才終于拿起放在枕邊的被擱置多時的《論語》。
讀著這些熟悉的文字,一種淡然浮上心頭。《論語》是孔子死后,弟子們把他平日的言行記錄收集起來,整理編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論,也有弟子們的自相問答,保留著孔子生平、思想學說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學活動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國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遺產,也可以說,它可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書。即使是現在,他的很多教育觀念和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對我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指導意
1.反思是一種人生智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耳熟能詳的話意思大家都明白。
蘇格拉底曾說過:“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闭嬲恼軐W家,一生孜孜以求的是生命的意義,他們把這種意義看得比生命本身還重要。在對人生的不斷反省中,他們認識生命的價值。與西方不同的是,論語里的“吾日三省吾身”的反省不是如蘇格拉底所說“關心自已的靈魂”,也不是在上帝面前懺悔自己與生俱來的原罪。在儒家的思想中,并沒有一個萬知萬能的上帝存在,生存、生命、自然是和諧而美好的,人本身沒有罪孽可以懺悔。因而,它所關注的是現實性的,是人與人群之間的紐帶,是建立合理的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在社會的大視野中尋找自我,完善自我!熬尤諈⑹『跻,剛知明而行無過矣”,反思自己的目的,是為要達到知行合一,說穿,是一種生存智慧,行動智慧。在教學中我們不也是常常這樣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么?正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我們得以及時學習,及時修改自己的教學行為。生活也是如此。反思后則奮進,發現問題則深思,存在問題就修改,找到經驗就升華。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我們要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你可能在燈光下靜靜深思,也可能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我思故我在,吾日三省吾身等于在本來沒有窗的墻上開一排窗,你可以領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風光。不但是多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更還多一個頭腦!
2.自信是一種坦然。
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里?它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
孔子說,“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自信是我們每個人生存立世的重要意志品質之一。特別是正處在心理生理發育期的學生,更是要從我們這里學習、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有時會從教師的言行中去感染和影響他們,假如一個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真能“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就做到約制。自信是一種內在的東西,需要由你個人來把握和證實,要善于肯定自己、激勵自己。與成功一樣,強烈的自信并不是一夜之間建立起來的,需要有個過程,要善于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突破和成績中發現自己的進步,充分肯定它,適當獎勵一下自己,鼓勵自己再加把勁,這樣就能得到一點自信。在建立自信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勇氣面對別人的譏諷和嘲笑。自我激勵的辦法之一,是運用臨時性的激勵辦法。學會自我激勵,要給自己一個習慣性的思想意念,如果你在內心經常存有失敗的念頭,你便已經輸掉一大截。相反地,倘若你對自己充滿信心,要把每一次進步都看成是一種成功,而每一次成功都會增加信心,都會有助于主宰自我的意志與習慣的形成,那么即使面對逆境,也能泰然自若。換言之,自信是力量增長的源泉,它能助你與成功同步前進。讓我們多多肯定自己,多多肯定學生吧,而能夠反省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勇于改正,這就是儒者所倡導的真正的勇敢。
3、快樂是一種境界
快樂是一種境界。在《論語》中,孔子告訴他的學生應該如何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子貢曾經問老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不向富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這怎么樣?老師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叫做“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安于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思想傳承下來,對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文人詩人都產生巨大的影響。
反觀現在社會,做教師這一行,不正是一個清貧的職業么?高尚的職業榮譽感不能改變囊中羞澀的現實,強烈的職業責任感又使我們對孩子們欲罷不能。選擇教師這個職業便意味著我們選擇清貧,但不代表我們不能選擇快樂;仡^看看我們所處的世界,五光十色,誘人心志的事物實在太多,而身處塵世不動搖,置身名利不追逐的人又有幾個?可是這以名利做曲,以聲色為水釀造的欲望之酒,能讓人得到一時的虛名,卻能讓人失去更多。倒不如淡然平和讓自己心情開朗來的更實在。一個人的“淡泊之守,必須從濃艷場中試來”。真正的恬淡不是未經世事的蒼白,而是經歷之后不貪濃艷之心的有內涵的淡然。我們可以做的是在清貧的生活中保持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內心依然快樂富足,在貧賤中保持著做人的尊嚴和內心的快樂,由內而外自然流露出自信心,F代教師不正是應該如此嗎?
讀書讓我們明智,學習讓我們快樂!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我們樂趣的一部分。不想標榜自己有多么的淡泊名利,畢竟我只是俗人一個。只想平靜的面對虛名利祿,以古以鏡不斷學習,做到“守節聲色場,安志紛鬧中!”
讀論語心得2
百家講壇,于丹講“論語心得”我沒看,學校每人發了一本書“于丹論語心得”看過后感觸頗深,對于丹的某些論點我不敢句同,但看完心得,很是受益。
于丹“論語心得”使我受益的原因是她以平和的心態,質撲的語言,淺顯的哲理,通俗的講解了中華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道德觀,解讀了交友理念,人格修養,人的良知與意志,寬懷與仁一愛一,正直與氣節等。讀來平易,絲毫無那種造作,故弄玄虛,裝腔作勢的感覺,也沒教師爺的嘴臉,讓我感覺離孔子很近,更覺此書真的“道不遠人”并引導我輩走近傳統文化的源地,在世風日下,物欲橫流的今天,能讀到這樣一本書,令我耳目一新,心曠神宜,也受到很大的啟發。
有人認為因為國人普遍缺少一精一神信仰,而論語節目的推出,于丹的大膽演繹,在國人貧瘠的一精一神世界里,依稀看到了一精一神的歸宿,所以【論語】走紅,于丹成名,都是水道渠成的美事。而我自己的感覺,是我自己的判斷,先前成長過程中的種種疑惑,在聽于丹說論語后,居然也找到了一些答案,原來論語可以這樣來解讀。于丹果然有其獨到之處,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是真實的感覺,而不是無病的呻一吟。
談到論語,必談孔子?鬃邮侨寮业撵`魂人物,古今褒貶不一,反差極大。在封建王朝里是不可爭議的圣人,是萬世師表。而在今天的世界里,他一度被打倒,我也是在聽著打倒孔老二的口號聲中長大的一代。所以在我開始主動接觸論語的時候,我對孔子仍心存那么一絲芥蒂,我早期憤恨中庸之道,以為那是中國衰弱的原因,它掩飾了純真的人一性一,使人漸漸失去血一性一和創造力,使人習慣于被規則約束,所謂天朝上國不就是因為這樣而沉一淪的嗎?
然而在今天,我卻希望自己在論語中找到心靈的歸宿,時間積累下來的問題需要一個很好的解釋,論語恰能給我這樣的答案。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誠不欺我也。我按照自己的規則行一事,留下傷痕累累,才悟出中庸的大道之理,它至少能讓我保持被世俗力量折磨后,心中能有那么一點坦然。我明白了我是對的,但我卻不可能成功的道理。君子在這個世界上,要讓自己的內心堅持與世俗世界的流行規則很好地結合起來,這樣的君子,才能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抱負。才能做好入世的事業,不流于空談。
現代中國人的種種心靈困惑,在于不相信一精一神信仰的力量。有信仰總比無信仰的好,我秉持這樣的觀點,在我們心中有太多問號的時候,看看論語吧,聽聽于丹的論語心得吧,圓滑處世,并不困難,讓自己擁有快樂的靈魂,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努力做到。我們在與周遭的世界有機融合后,也可以巧妙地保持自己的個人一操一守和原則。
這就是所謂高尚成功的含義吧。
在網上也看了許多有關“論語心得”的資料,沒想到在網上卻看到對于女士大加口誅筆伐揮舞大棒的文章,還有聯名封殺及史學權威的暴跳,大有將于女士至于死地而后快之感,這不僅讓我想起文革時產生的文霸,真是文革遺風仍存,張姚后人重來,一篇心得感受,竟干戈四起,又同是作學文的人,學術探討,各抒己見“橫看成嶺側成峰”對同一事物,各有不同看法很正常,在探討中,在爭鳴中求得正源,(人總是在錯誤中不斷的修正自己,完善自己。)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不可思議的是動不動就封殺,就棒喝,那還有什么學術探討了?況且于女士的心得則是個人所見,獨家感受啊。豈不知千人看心得,有千種之體會,千人讀論語,則有千人之感受,大家都有權談論語,都有自一由寫心得,能被大眾所接受,這就是正確,這就是成功的標志。于女士的文章即便不是鮮花,但也決不是毒草,如果讓反對她的人也寫一篇“心得”也許未必如于女士。又何必何必橫眉冷對?這正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正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看看現在屏幕上充斥的超女,胡編亂造的垃圾電視劇。為一一夜成名不顧一切的逐名奪利。人們一精一神的困惑,道德水準的失恒。更有那良心的喪失。我們的孩子不知道有屈原,岳飛,不知道李白、杜甫,過幾年連我的孫子都不知他爺爺的名了,我想,這是件可悲可怕的事情,國民需要一種一精一神,民族需要自己的文化,我們更希望多有象于女士這樣的文人,多寫這樣的心得,能讓我們對傳統文化有新的認知與理解。心得成書,閱過受益,善亦大焉,感謝于女士的推動做用。
以上一點體會和大家一起探討,有言語過激之處請諒解,畢竟是個人見解。同時我也希望我們的學者,文士,博士們還有權威的史學家們,都能象于女士一樣寫出更好更多的“心得”讓大家共同學習體會。
讀論語心得3
空閑時間仔細讀了于丹《論語心得》這本書,雖不是大徹大悟,但也觸動心靈。在現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離人們越來越遠,圣賢與經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說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
于丹所詮釋《論語》心得別具一格。她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鬃記]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里。她說:“孔子沒有溫度,只有色彩”。
于丹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個態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采著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我讀后眼前一亮,我們過去總是喜歡與他人相比,為什么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其實如何和諧的生活在現在的社會,考驗的是我們的眼光和智慧,我們讀論語,聽于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不為己甚的態度。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閑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一種融入在現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在現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離人們越來越遠,圣賢與經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一種融入在現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庇诘そo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個態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背姓J現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我們經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內心價值取向。那么什么樣的朋友對我們來說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標準是什么,會給我們的生活事業帶來什么樣的幫助;什么樣的朋友算是壞朋友,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又如何來分辨好朋友和壞朋友呢?
于丹教授在講論語時,談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
種,壞朋友也有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友直就是說要為人正直,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一個人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個世界上頂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他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其實寬容有的時候是一種美德,他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們會發現,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有時候過分的苛責還有一種批評,都不如寬容的力量來得恒久。其實有時候最讓我們內心受不了的是一個人在懺悔的時候沒有得到他人的怨氣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種包容,所以有一個好朋友,他會給我們內心增加一種自省的力量;寬容的朋友不會使我們墮落或者更多的放縱自己反而會讓我們從他人的內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寬容的好朋友,是一種做人的情懷,是我們在失落時需要的關懷,是黑暗中所需要的光明。友多聞,就是見多識廣,學識淵博的朋友,當你在這個社會上感到猶豫彷徨有所躊躇的時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廣見博識為你做一個參考,來幫助自己做出選擇。知道了三種好朋友,同時,還有三種壞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這是三種什么人呢?論語告訴我們,第一種壞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情況,當你還需要理智判斷的時候,你的朋友卻先自盲目下定了結論,這種暴躁的朋友往往因為盲目的激情影響你的判斷,讓你做出可能永遠無法挽回的后果。第二種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種相反,是說那種脾氣特別優柔寡斷的朋友。要知道,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競爭激烈,很多時候,機遇在我們面前只是一晃而過,你必須果斷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擾了你的思維,使你猶豫不決,這種朋友總是讓你錯失良機。第三種,也是最壞的一種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種不擇手段來謀取個人利益的小人。他們往往會打扮出來一副善良的面孔,來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發現被他利用,而這時往往你已經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其實,交什么樣的朋友,怎樣與朋友相處,考驗的是我們的眼光和智慧,我們讀論語,聽于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不為己甚的態度。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能夠選擇什么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樣的朋友,自己站在一個什么樣的人生坐標上,只有明確自己的修身養性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閑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讀論語別裁心得體會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好的心得體會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論語別裁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論語別裁心得體會1
隨著國學熱潮的洶涌而至,我也通過閱讀提升自己的國學積淀和文化素養,讓自己更充實起來。閱讀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一書,我從中讀出了先生的謙虛和虛懷若谷,把學問做透的執著態度。特別是讀完先生對《卷二?里仁第四》的解讀,如在《里仁第四》、《月是故鄉明》、《兼收并蓄見仁心》等篇章對“仁”的闡釋和講解,讓我更加深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仁”的認識,更堅定了“仁在心,學做人”的信念。南懷瑾先生認為“里仁”是人如何處在仁的境界,要求我們重視個人修養,強化精神提煉,追求“仁”的境界。這就引導我們以“里仁為美”,讓修養、學問、做人達到智慧之境,達到真善美的境界。這就啟迪我們從以下三大方面要求自己:
樹“仁”之人生觀,做到知行合一。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只有以發自內心的善意去對待他人,以博愛之心“泛愛眾,而親仁”,能夠深刻認識到“仁德”是人之本、人之性,以仁愛作為真正的做人之道,逐漸超越血緣基礎之上的親親之愛,以無限的溫暖照亮他人,逐漸讓“仁愛”作為一種品性和能力,并在現實生活中加以落實,讓自己的言行舉止都能展現出“仁”的風范,并成為一種行為的自覺。堅信心中有愛,以仁愛之心愛人。在日常生活中,堅信“己所不欲,勿施與人”,想別人所想,以一顆仁慈之心學會關愛,做到在家愛父母、愛兄弟姐妹,在外愛朋友、愛他人,逐漸構建愛的和諧氛圍。做到以寬以待人的胸襟勇于承擔,摒棄自私自利之念內修文德。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親相愛,以仁愛之心平等對待他人,以和睦相處促進團結協作,那么怎么會成不了真正的正人君子和仁人君子呢?
初中生讀論語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生讀論語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生讀論語心得體會1
《論語》是我國經典讀物,涵蘊了我國的文化經典。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用精短的語言告訴我們怎樣和朋友交往、怎樣孝敬父母、怎樣解決事情、怎樣……。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是在說:“孝順父母,順從長兄,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歡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
孝順父母,順從長兄,這就是“仁”的根本!傲x”是在仁的基礎上理解的,即:一個人在社會中要做到為人所想,去幫助別人“禮”讓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復禮”!大家要是都謙讓一點,不就好了嗎?“智”我覺得就是知人之言為智!也就是明白別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發展!
其實,我們現在都是在學習前人給我們留下的經驗!我們只有了解了其中的道理,才會明白自己在社會上的意義!當然對身邊人的.意見應該是選擇好的,有利于個人和社會發展接受!“信”是我們一直在提倡的誠信。從我們的先祖開始就提倡“信”,而當今社會有時卻缺失了傳統文化的美德!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發揚《論語》中的道理。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少年君子”
讀論語人生感悟有感心得3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論語人生感悟有感心得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論語人生感悟有感心得3篇1
孔夫子曾經說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及“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諸如此類的話,并且還說過“吾十有五而志于學”?鬃右恢被畹搅似呤䴕q,五十七年的經歷使他仁德兼備,學問淵博,成為冠絕一時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可謂是震古爍今(不敢說后無來者,也起碼是前無古人了)。以如此身份,當他的高足問他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議!
作為一個完全有足夠的資本炫耀自己的大學問家,孔子還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探索中去嗎?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點不是探求天地萬物的具體性理,而是探求社會與人生的具體性情。因為世間萬物的客觀規律也許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體感情是無限的。作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無限的“人”,這也正是讓孔子感到學無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舉止,是處于不斷的變化過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內容,就打破了原來的舊的規律!安换既酥患褐疾恢艘。”孔子把話已經說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難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論述,也自然而然體現他對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見解。
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一點上,和孔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主張“仁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合,兩人都是偉大的教育家,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觀點卻是驚人的相似?毫無疑問,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自己去不斷努力實現的目標,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與品德,這是有必然性的。
讀《論語》心得體會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論語》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論語》心得體會1
于丹的“《論語》心得”是本學期我校規定的必讀書目之一,全文是用七大部分來解讀《論語》的,分別是“天地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 “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及“人生之道”。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體悟經典的普適智慧。同時為她的這種崇高的境界而感動。
同時讓我們領略到有這樣一種智慧,那就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對自己工作和朋友的理智看待。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那么如果人生有了缺憾之事,如果我們遭遇不得意之時,我們應該采取一種什么樣的心態來對待生活呢?兩千多年前的論語對于我們當今社會生活中的問題能有什么啟示呢? 書中令我印象較深的是《于丹〈論語〉心得之二——心靈之道》!懊總人一生中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墩撜Z》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弊釉唬骸翱膳c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币馑际钦f:“一個人能夠聽你講道理但是你沒去跟他講,就叫“失人”,你就把這個人錯過了,不好相反,假如這個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講道理,那就要“失言”,也不好。所以這就是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想做一個別人愿意和自己交流,也可以和他人交流的人,最關鍵的是我們要有個敞亮的心懷。
讀于丹《論語》心得體會范文
于丹的“《論語》心得”是本學期我校規定的必讀書目之一,全文是用七大部分來解讀《論語》的,分別是“天地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及“人生之道”。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體悟經典的普適智慧。同時為她的這種崇高的境界而感動。
同時讓我們領略到有這樣一種智慧,那就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對自己工作和朋友的理智看待。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那么如果人生有了缺憾之事,如果我們遭遇不得意之時,我們應該采取一種什么樣的心態來對待生活呢?兩千多年前的論語對于我們當今社會生活中的問題能有什么啟示呢?書中令我印象較深的是《于丹〈論語〉心得之二——心靈之道》!懊總人一生中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墩撜Z》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子曰:“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意思是說:“一個人能夠聽你講道理但是你沒去跟他講,就叫“失人”,你就把這個人錯過了,不好相反,假如這個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講道理,那就要“失言”,也不好。所以這就是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想做一個別人愿意和自己交流,也可以和他人交流的人,最關鍵的是我們要有個敞亮的心懷。
這種心境和胸懷,既可以彌補先天的遺憾,也可以彌補后天的過失;同時能使自己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自己生命飽滿、充盈,讓自己有一種大歡欣,讓自己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讓自己的每天進行著新鮮的輪回,并且把這些新鮮的養分疏導給他人。于丹教授同時告訴我們“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你就會擁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讀論語心得體會范文3篇
讀論語心得體會(一)
一直以來不斷在提醒自己要擠時間看看書,可總是被這樣或那樣的事牽絆,直到前些日子,才終于拿起了放在枕邊的被擱置多時的《論語》。
讀著這些熟悉的文字,一種淡然浮上心頭。《論語》是孔子死后,弟子們把他平日的言行記錄收集起來,整理編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論,也有弟子們的自相問答,保留著孔子生平、思想學說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學活動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國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遺產,也可以說,它可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書。即使是現在,他的很多教育觀念和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對我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指導意
1.反思是一種人生智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耳熟能詳的話意思大家都明白。
蘇格拉底曾說過:“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真正的哲學家,一生孜孜以求的是生命的意義,他們把這種意義看得比生命本身還重要。在對人生的不斷反省中,他們認識了生命的價值。與西方不同的是,論語里的“吾日三省吾身”的反省不是如蘇格拉底所說“關心自已的靈魂”,也不是在上帝面前懺悔自己與生俱來的原罪。在儒家的思想中,并沒有一個萬知萬能的上帝存在,生存、生命、自然是和諧而美好的,人本身沒有罪孽可以懺悔。因而,它所關注的是現實性的,是人與人群之間的紐帶,是建立合理的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在社會的大視野中尋找自我,完善自我!熬尤諈⑹『跻眩瑒傊鞫袩o過矣”,反思自己的目的,是為要達到知行合一,說穿了,是一種生存智慧,行動智慧。在教學中我們不也是常常這樣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么?正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我們得以及時學習,及時修改自己的教學行為。生活也是如此。反思后則奮進,發現問題則深思,存在問題就修改,找到經驗就升華。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我們要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你可能在燈光下靜靜深思,也可能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我思故我在,吾日三省吾身等于在本來沒有窗的墻上開了一排窗,你可以領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風光。不但是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更還多了一個頭腦!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
在電視上看百家講壇,看于丹講論語更是偶然,看過便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這個美女教授講得太有水平了。正好校長給我們每位老師發了一本于丹《論語》心得作為新年禮物,作為一校之長,趙校長太了解我們的需要了,拿到這本書,便頓時覺得愛不釋手。
假期中,有閑暇時便捧起書來讀,讀后有一下幾點體會:
一、 于丹把《論語》變成了大家都能看得懂的書
《論語》,流傳2500多年,影響世代中國人,它的經典語句,每一個中國人耳熟能詳。但是能有多少人真正地讀過它,知道它的大多數典故呢?我們都知道,中國臺灣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視這方面的教育,注意古代文化對人生的影響意義,許多的小學生從小就讀《論語》,而國內情況就不容樂觀。就拿我自己來說吧,?飘厴I,對于《論語》也是知只甚少,想學也無從學起。于是在我的心中孔夫子的《論語》高不可及,讀過于丹的《論語》心得便知道這個世界的真理,永遠是樸素的,就好象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象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于丹緊扣 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成功地讓我們普通人對《論語》都能有一種感知的認識。
讀論語心得體會范文
讀論語心得體會范文1
在xxx報告中,增加國人的閱讀量,向我們數千年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去學習,增強國人的文明素質的大背景下,我學習了《論語》、《弟子規》、《詩經》《增廣賢文》,這些古典文化給了我深刻的感受。特別是《論語》,它不僅影響了中國歷史兩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成為中國文化的代名詞。我被孔子深深感動,更為他為我們留下的文化精髓所折服! 他的一生沒有留下一部自己的著作,僅憑著學生們記錄他言行的這部《論語》就能讓我們如此受用終生。讀著《論語》,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這樣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涉及政治、哲學、教育、倫理、文學、藝術和道德修養等各方面,為歷代君王所推崇,為文明禮儀傳播留下流傳痕跡。
在建設和諧社會的成長期,弘揚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優秀傳統文化,應該是發揚光大,順理成章的天命。其實,儒學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不僅可與守成,亦可催人進取,儒家文化中蘊含的對現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學。儒學在歷史發展中多少次沉浮坎
坷,命運懸于一線之際卻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為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潛能,那是超乎政治倫理之上,鮮活在平常日用之間,本于生命,積極進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人生,就要有積極的心態,明確的目標,靠堅持不懈地努力行動來獲取成功,這是天地自然社會賦予人類亙古不變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終極目標、整體主題。而這些,是孔子給我們的啟示。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范文
讀論語心得體會(一)
一直以來不斷在提醒自己要擠時間看看書,可總是被這樣或那樣的事牽絆,直到前些日子,才終于拿起了放在枕邊的被擱置多時的《論語》。
讀著這些熟悉的文字,一種淡然浮上心頭!墩撜Z》是孔子死后,弟子們把他平日的言行記錄收集起來,整理編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論,也有弟子們的自相問答,保留著孔子生平、思想學說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學活動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國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遺產,也可以說,它可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書。即使是現在,他的很多教育觀念和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對我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指導意
1.反思是一種人生智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耳熟能詳的話意思大家都明白。
蘇格拉底曾說過:“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闭嬲恼軐W家,一生孜孜以求的是生命的意義,他們把這種意義看得比生命本身還重要。在對人生的不斷反省中,他們認識了生命的價值。與西方不同的是,論語里的“吾日三省吾身”的反省不是如蘇格拉底所說“關心自已的靈魂”,也不是在上帝面前懺悔自己與生俱來的原罪。在儒家的思想中,并沒有一個萬知萬能的上帝存在,生存、生命、自然是和諧而美好的,人本身沒有罪孽可以懺悔。
因而,它所關注的是現實性的,是人與人群之間的紐帶,是建立合理的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在社會的大視野中尋找自我,完善自我!熬尤諈⑹『跻,剛知明而行無過矣”,反思自己的目的,是為要達到知行合一,說穿了,是一種生存智慧,行動智慧。在教學中我們不也是常常這樣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么?正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我們得以及時學習,及時修改自己的教學行為。生活也是如此。反思后則奮進,發現問題則深思,存在問題就修改,找到經驗就升華。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我們要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你可能在燈光下靜靜深思,也可能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我思故我在,吾日三省吾身等于在本來沒有窗的墻上開了一排窗,你可以領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風光。不但是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更還多了一個頭腦!
讀《論語》心得體會范文
為人處事很重要的一點是三思而后行,畢竟大家都知道,在這個世上沒有后悔藥,當你發現自己做錯時,已經太晚了,因為一切都成為了定局,無法挽回,舉一個例子:一個孩子十分愛發脾氣,于是父親讓他每發一次脾氣就在籬笆上敲一顆釘子,一天下來,孩子看見他敲了許多釘子,心里很不好意思,父親便讓他如果一天不發脾氣,就拔一顆釘子,當釘子拔完時,孩子高興極了,因為他學會了克制,可是父親卻告訴他雖然釘子拔了,但卻會留下一個個不能消除的洞。聽了這個故事,大家想必都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做事一定要先往遠想,這樣避免對別人的傷害,也減少自己將來的悔恨。在《論語》中我們學會了處世,但更多的是它教會了我們怎樣做人,做一個君子,做一個謙恭廉讓,知恥銘志的社會有用之人。幾千年來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性的準則,因為,我們都堅信:明天是正直人的世界!說真的,我很欣賞
于丹教授對《論語》的這種簡單,快樂的感悟,因為在《論語心得》中,沒有尋章摘句,沒有引經據典,沒有從教條到教條、從書本到書本的搬家,一切都娓娓道來,將孔子從圣人的高位復原到腳踏實地的師長,將圣賢經典點化為雋永心語,不故作高深,不矯情賣弄。
工作中,我們是要有理想的。理想之道在于方向,人生之道,在于過程。而方向與過程的關系就如同引線與風箏的關系。這個“過程”能走多遠關鍵在于你手中的理想之線到底有多長!這條線代表著內心的愿望,代表著心靈的指向,內心越淡定,越從容,就越會舍棄那些激烈的、雄闊的、張揚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靜的,內心的聲音。這會使你在工作的時候,能夠不失去自我,能夠有擔當責任的堅韌,能夠把工作做到最好。我們要從實際出發,量材而衣,依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制定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志向。這個志向可能很小,但一定要現實。魚的志向永遠不會是能在天空飛翔,冰的志向也永遠不會是變成火,在我們獨處一處時,我們是否想過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有意義?自己的行為是否超出了道德的'底線?于丹的《論語心得》使我懂得了什么是腳踏實地,什么是踏踏實實。《論語心得》像一把火炬為我們苦苦追求的快樂人生指明了方向,那就是用心去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以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