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屈原離騷讀后感(精選13篇)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讀過屈原的離騷呢?讀了之后有什么樣的感受呢?接下來小編給你們帶來離騷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屈原離騷讀后感 篇1
如余秋雨所說,世上所多者為小人,且令人防不勝防,多少人死在小人“一口一口咬死你”的嘴下。小人從你對他極微小的利益沖突著眼,越害你越不能不害你,直到你死,小人絕不會起“留人一條生路”之想。何況屈原比較出眾,槍打出頭鳥的規律不會改。
打倒小人的辦法只有以毒攻毒,你也去變成小人,看誰做得更狠、更毒、更下流。這辦法在屈原身上沒用,“寧溘死以流亡”也“不忍為此態”,這就只有一條死路了。
再不然,設法不和小人起利益沖突,退出廟堂隱居山野。問題是屈原就算去國離家,也會“忽觀睨夫舊鄉”,舍不得走。
所以屈原一定會死。
屈原具有典型的中國文人的性格。這種性格多以悲劇收尾,至少擁有這種性格的人多不快樂,一片污濁他就偏作蓮花,春有春恨秋有秋愁,隱居山野時會想“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選上當官了又說“忙日苦多閑日少”,流放了他馬上恨“云橫秦嶺家何在”,離家在外還得“望極天涯不見家”,就算什么都圓滿他還得“一向年光有限身”,怨到人生太短上頭去了。(真不如拉一天板車回家喝大碗茶不識半個字的好。)他們清高、孤獨、敏感,像寄居蟹。他們可以選擇壯烈地死去,卻不能承受艱辛屈辱的`生活。前者是一種理想化的民族精神,是夢化詩化的,而后者才是民族生存強大的基礎。試想作為一國最上層最優秀最具希望的知識分子,遇到打擊就縮回去“梅妻鶴子”,要不就“士可殺而不可辱”,這叫什么事兒呢?從社會角度看,真是自私脆弱的表現。
所以屈原又不該死。
對屈原的崇拜,是不完全正確的。當然,在今天,有傳統文人既剛烈又脆弱的性格的人已經很少,但誰能在歌頌傳統文化的同時,向我們指明傳統文人的人格弱點?誰能在教授學生的同時,說明性格孤傲自閉的壞處?誰能在鄙薄輕視中國文化和盲目崇拜中國文化的兩極之間,找到一個中間點,認識它、理解它、愛它?
屈原的死,既是一種精神,更是一個錯誤。
他的形象是美的;芳澤雜糅時,昭質未虧!扒矣伤,娥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
字里行間,手指撫弄那時飛揚的冠帶明滅的燈火豎排的書卷清朗的陳詞和浩然的長嘆,以及冰冷的江水和黎明前最后的黑暗,想最后笑一笑的時候已經淚下。
屈原離騷讀后感 篇2
“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離騷》不變,仍是那個書法屈原情感的長詩,但人卻不復存在。
屈原,殫精竭慮,一心為國,卻遭楚懷王排斥,蒙冤被逐。
此時他在涉江中,孤獨,是斜陽射在眼前的鋒利刀刃。身后,江水滔滔,自己走過的路已經消逝;前方,是做亡國奴的屈辱,是茍且偷生的痛苦,是等待自己的深淵。
屈原無語,他為了堅持自己的本色已失去了太多,如果善于逢迎權貴,必能享受一時的榮耀,榮華富貴隨之而來;如果他能拋棄庸君,投向明主,必能讓自己有施展才華的一片新天地;如果,有太多的“如果”,但他卻不接受這些如果,他是士大夫,是一個正直的士大夫,他不做一個沒有骨氣的文人墨客。文人始終是一個能夠感到“天降大任”的團體,也許有人會說屈原是瘦弱的,甚至會說是手無縛雞之力,但他的風骨卻遠遠比鋼鐵堅強得多!拔釋⑸舷露笏鳌,屈原不愿輕易放棄,他要堅持到最后一刻,即使最后的'結果是死,也要讓自己的本色永存。
棄置而復依戀,欲去還留的徘徊,最終他只能選擇了自沉汨羅江。這是一種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它折斷了屈原的憧憬,他毀滅了屈原的斗志,但他卻未能改變屈原的本色、正直與剛毅。
屈原,愛國者的先驅,為后人留下了無數的思緒,留下了無盡的反思。從此五月初五成了他的永恒,他的離去使人們感到了前所未有過的空虛與無奈。
風,依舊吹。月已在空中。月光灑在船頭,屈原明白自己在現實中無法實現單純的理想,選擇為本色而犧牲。
屈原不僅是個名字,還是一種愛國的精神,一種不甘于淪落的心境,影響著今人的心喚醒每一個中國人的愛國情懷,因此,在國家有難之時,無數英雄挺身而出,統護了祖國的尊嚴,證明中國人的堅強和力量。
閱讀《離騷》,品讀屈原,讓我再一次懂得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內涵,讓我這個在和平年代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的學子樹立起了擔當祖國大任的雄心壯志,這種激情我相信在所有的炎黃子孫的生命中都會得以傳承和延續。
屈原離騷讀后感 篇3
千百年來,離騷的韻味始終在悠悠天地之間飄蕩,它的味道始終這般濃郁、這般馨香。它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不僅僅是絕倫的文化魅力,更是一股強烈的愛國氣息!然而,它卻又是如此的悲,總使我們心頭打顫。
他,是古帝高陽的后裔,有著高貴的血統。他,多么希望君主能夠從“堯舜之耿介”,可佞臣滿朝,遍地是茍且偷安的小人,這堵厚厚的墻,他如何能穿破,這個變質的朝廷他如何能拯救!安粨釅讯鴹壏x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這是幾乎懇求的勸諫,多少句無奈的為什么,也只有天地能數清了吧!那個時代,他,無可奈何。明知道忠義直言換來的只有死路一條,可是“民生之多艱”,他如何能裝作未見,他不能,他唯有堅毅地選擇“雖九死其尤未悔”。一場悲劇,永恒的悲劇!
回首這塊經歷了五千年歷史滄桑的土地,千百年間,屈原的悲劇又何其少?是的,我們早已經數不清了。這塊土地經歷過太多的悲劇,一次次貶謫,一次次流放,其間有多少悲劇愛國?那個時代,那種制度,給這塊土地帶來了太多的坎坷太多的悲劇。多少生命為它而葬,其間有滿懷熱情的革命者,有勇往直前的戰士,有看不慣佞臣小人的有志之士,他們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的死是一場悲劇,那個時代造就了悲劇愛國。
然而,對于現在這個時代的我們來說,“悲劇”這個詞似乎也只是在莎士比亞的戲劇里的了。那一段人生、一片土地、一個社會、一個時代的悲劇對于我們,太陌生、太遙遠,就如同一個新生兒面對一個復雜的社會那般陌生。
炎炎夏日,艷陽當空,本該是難熬的日子,可廣廈庇護下的我們,躲在空調下,嘴里叼著薯條,耳朵里塞著耳機,眼前是新版漫畫……歷史有多悲多痛、多么發人深思,早已不被察覺、不被關心,歷史在這里似乎是被遺忘了。
富足的生活,遺忘了歷史,愛也不再刻骨銘心了,我們甚至不知道如何去面對這塊國土、如何去愛它。愛的方式錯了,即便再愛,那也只能使錯愛。歷史的教訓,曾記否?那場浩劫,那段錯愛,導致了那一代人的悲劇。我們似乎看到了屈原悲劇的影子。那是一場無法挽回的錯誤。一場錯愛。
居安思危。
如今的和諧不代表沒有潛藏的危機,越來越多毫無內涵的校園小說、肥皂;日益污濁的小河、愈發灰蒙的天空;日益陷落于追名逐利的`人們;不斷陌生而扭曲的人際關系……
面對這些,我們還能冷漠、還能無視嗎?
是的我們不能,我們也絕不會這么做。那么,不要說明天,從今天開始,我們要正視問題,不要冷漠、不要回避。是的,我們能做的并不多,可是,仔細想來,我們能做的卻又是很多的!我們可以看有內涵的文學作品,我們可以不去破壞環境,我們可以真心寬容的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們可以有我們的理想有我們的奮斗,我們可以用我們的一片赤子之心創造嶄新的未來……
我們是幸運的,時代為我們創造了條件,我們的愛不再會重蹈屈原的悲劇。
那么,讓我們學會去愛,學會愛我們的祖國!留下前車之鑒,展望美好明天!
屈原離騷讀后感 篇4
汨羅江畔,滾滾江流,滿懷一腔報國熱情的他,愁眉緊鎖地徜徉在江邊,秦國攻破楚國,國家即將覆亡,此時的屈原悲憤憂郁,有再大的理想,有再遠的抱負,此時也只能化為烏有。面對殘酷的現實,他毅然決然地投入汨羅江,結束了自己坎坷的人生。清風拂過汨羅江邊,留下了屈原的壯志和不朽的詩篇-《離騷》。
東漢學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所解釋的離別憂愁之說,他說:‘離,別也、騷,愁也。”從題目的角度看,詩詞中定會飽含詩人的`憂與愁。在詩人生活的那個年代,楚懷王未能拋棄穢濁的行為,國家處在危急時刻,屈原為了拯救危難之國寫下此詩。詩人在詩的一開始寫了自己的身世背景。當我初次品讀這首詞時,我有著一個疑問,難道詩人寫此的目的,只是為了表達自己有高貴的出身嗎?仔細品讀,仔細思考,從詩人的言語中流露出詩人無比的莊重自愛,正是這些才賦予詩人美好的品質,是詩人愛國主義思想的來源,也是詩人積極進取的動力來源。“香花香草”、“扈江離”“佩秋蘭”這一個個鮮活的意象,充分表現出詩人的高尚情操和愛國之情。透過詩的意境,我們可以想象一幅畫面:詩人熱愛著生活,珍惜著時間,因為他擔心時間的流逝,所以朝夕必爭。早上采山崗上的木蘭花,晚上摘小舟邊的宿莽。孜孜不倦地培養品德,目的只有一,那就是要報效自己偉大的祖國。
詩人希望楚國能像騎上駿馬一樣,在正確的大道上奮力奔馳,自己則愿意奉獻出一切在前面帶路。詩人這樣的理想一定激勵著我們每個人。如今,我們偉大的祖國已經建國六十周年,回憶祖國走過的風雨歷程:中國共產黨經過艱難卓絕的斗爭,終于開創了歷史的新紀元。作為當代青少年,我們又應如何為自己祖國做出什么了?屈原便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好榜樣。時刻為祖國著想,維護祖國利益,像我們中學生尤其應該多關心國家大事。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祖國一定會在我們的努力下,成為屹立在世界東方之林的一顆常青樹。
屈原離騷讀后感 篇5
《離騷》在詩歌藝術表現手法上有很大開創,其中之一就是比興手法的發展。
比興手法在《詩經》中還是單純的觸物起興,而在《離騷》中則形成了一個寄寓深遠,綿邈優美的「香草美人」審美意象群。
《離騷》是一篇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的高度藝術性的抒情杰作,它奠定了中國詩歌史上浪漫主義傳統的基石,被后世視為浪漫主義的源頭。受楚地巫文化傳統的影響,屈原憑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波詭云譎、變化莫測的神來之筆,將神話傳說中的云龍鳳鳥、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與現世人間的坎坷際遇糅合錯綜在一起,在幻想與現實的水乳交融中,創造了一個奇偉瑰麗,迷離繽紛,高遠玄邈的藝術世界。
“寧溘死一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边@句是我最難忘的一句。這里沒有華麗的詞藻,但卻在字里行間充分的透露出作者希望報效祖國,為國家效力的熱衷這情。
是啊,也許屈原那熱血沸騰的心我們終生無法親身體驗,可我相信,就如他所說的:“我不能和今人志同道合,但卻心甘情愿沐浴彭咸的遺輝。” 好一幅幽美恬靜的水墨畫卷,好一種看破世俗,紅塵的浩蕩之氣,好一位用生命來鑄成宏偉詩篇的屈原。
浪漫幻境中的求索既是屈原內心沖突、苦悶的象征,也是他堅貞執著的頑強人格的展現。對國家真摯深沉的愛和對自我高潔人格的堅持,使屈原始終堅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終以死殉志。而由其心血凝成的《離騷》,也因此塑造了一個光照千古的`不朽人格,千百年來一直影響著中華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
屈原一心要興國圖強,實現美政,但卻蒙冤被譖,眼看自己被楚王疏遠,排擠出政治舞臺,滿腔的愛國抱負即將化為泡影,心中充滿了無比的憂愁、悲苦和憤慨,發憤以抒情,于是便有了《離騷》這篇震古爍今的不朽詩篇。
讀好《離騷》,你會發現,自己整個心靈都受到了凈化還有對情感的升華,沒錯,面對生活,人生的道路,我們都要持有自己的原則,屈原有“芳與澤其雜糅兮,唯玿質其猶未兮”一說,哪么我們又何嘗不可有自己的看法與堅持! 讀好《離騷》雖沒有完全理解,但是,我卻知道了為何它是一部中國文學史上的奇珍瑰寶--它是一部感動人們,激發人們,有強烈藝術魅力。
屈原離騷讀后感 篇6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迷上了屈原的詩,因為他的詩歌中總透露出他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讀他的詩歌,讓我受益匪淺。
最近,讀了屈原的《離騷》,讓我感受到他沉甸甸的文字里,浸滿的是他奔騰不息熱血。
“路曼曼其悠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三閭大夫的低吟淺唱又一次穿透歷史的迷霧,在寂靜的夜里無數次響起。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的日子已永遠過去了,為何你還不放棄,依舊支撐著心中不滅的信念?你大可以拂袖駕一匹白馬而去,從此隱憂匠心世外桃源,與造化同游,那將會是何等的逍遙與自由!為何你還要一次次苦苦勸諫,徒勞無功,卻到頭來害了自己,為的是什么?是肩膀上的重任一次又一次的激勵和催促嗎?是與生俱來的責任感嗎?還是青年時的濟世之志呢?我只知道“心念楚國,系心懷王”是你肩膀背負的重擔。
所以你的名字深深刻在了丹青竹簡上,深烙在華夏文明史上,鮮活了千年。
讓我們看到了你心中熊熊燃燒的愛國火焰。
你的肩膀上扛著歷史的.重量,在汨羅江畔,你徘徊了那么久、那么久。
你的肩膀上背著民族的尊嚴,在我們心中優游,并且永遠、永遠……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是你對國家衰亡的悲痛之音。
大丈夫,為了祖國,還是滿眼熱淚,不會有人嘲笑你,我們只會為你而感到自豪。
雖然無法讓楚國興旺,但你用生命向我們詮釋了一切。
你的聲聲哀吟仍在汨羅江回響,響遏行云,我相信,它永遠不會消失,因為這是愛國之情的種子。
你憂國憂民,是天下士人的榜樣,你肩負了楚國的存亡,人民的憂苦,是永遠的神話。
你肩負了“入世”的夢,你肩負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執著,你肩負起了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
你將至情流動成筆下四溢的華彩,你將真我交織成理念奔騰的旋律,你將摯意揮灑成行文流水的文字。
你的愛國之情已融入我們的血液!
屈原離騷讀后感 篇7
品魯迅之作,感慨萬千;讀冰心散文,細膩委婉;然而,屈原詩歌,給人留下的卻是無限與對祖國的忠誠!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民族節日,為了紀念屈原而產生。
有人曾說過:初讀好書,似遇新友,重讀此書,似會舊友。
的確如此,第一眼見到《離騷》二字,就覺得這是一本意味深刻的書籍。
果然,大約一看后,無法真正明白作者想要通過書來表達的情感。
反復斟酌后才略知一二。
寧溘死一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這句是我最難忘的一句。
沒有華麗的語言,但卻在字里行間充分的透露出作者希望報效祖國,為國家效力的熱衷這情,我委屈著自己的心智,壓抑著自己的情感,暫且認同把譴責和羞辱一起承擔。
是啊,也許屈原那熱血沸騰的心我們終生無法親身體驗,可我相信,就如他所說的:我不能和今人志同道合,但卻心甘情愿沐浴彭咸的.遺輝。
好一幅幽美恬靜的水墨畫卷,好一種看破世俗,紅塵的浩蕩之氣,好一位用生命來鑄成宏偉詩篇的屈原。
讀好《離騷》,你會發現,自己整個心靈都受到了凈化還有對情感的升華,沒錯,面對生活,人生的道路,我們都要持有自己的原則,屈原有芳與澤其雜糅兮,唯玿質其猶未兮一說,哪么我們又何嘗不可有自己的看法與堅持!讀好《離騷》雖沒有完全理解,但是,我卻知道了為何它是一部中國文學史上的奇珍瑰寶它是一部感動人們,激發人們,有強烈藝術魅力的作品。
讀了《離騷》的前半部分,心里一直覺得有什么在抖動。
也許,冰冷的文字背后,隱藏的是詩人火熱的心。
曾經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經多少次破滅了夢想。
他畢竟沒有被現實擊倒。
他不能成為歷史上的政治家,就要成為偉大的詩人。
香草美人,講述著他自己一段段不得志的往事;瓊枝玉樹,勾勒出他那清瘦的輪廓。
曾經,是那么的躊躇滿志。
后來,就只有失意,只有落魄。
一切的一切,違背了他的本意。
憤怒、煩惱、失望,每一個失敗者都會經歷的心靈痛苦,令他刻骨銘心。
他只有在竹簡上、絹帛上寫出自己的苦惱,留給后人。
屈原離騷讀后感 篇8
我無論如何去追索,“年輕”的你只如云影掠過,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逐漸隱沒在日落后的群嵐,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命運將它裝訂的極為拙劣,含著淚,我一讀再讀。——獻給屈大夫
從青銅銘文到漢代書簡,由篆刻到碑拓。我深愛著可以稱為一卷繁華的《離騷》。它靈動,能夠飄進人們的腦中,呈現出浩瀚的長流;它消瘦,全篇寫就可以收入一卷之中,展露其豐蘊的星空。它如美酒醇香,如花香沁人。每每讀罷,都會贈你一卷繁華,讓你如沐春風。
當漸沉的暮色爬上屈大夫緊皺的眉頭,紅霞中卻只能透出悲寂。明明是一個夏日的夜晚,為何從詩的這一篇章里讀出了秋的影像。于是“制芰荷以為衣,集芙蓉以為裳”,可仍然不能拂去縈繞在心頭的煩躁。風聲獵獵,心也仿佛將被撕裂!胺灏滓运乐辟猓糖笆ブ瘛鄙砼鲜怯粲羟嗲嗟陌盾仆√m,屈大夫那孤獨清高的背影,佇立其中。從詩句流入了我的血液,一瞬間途經了四肢百骸,直擊了靈魂的那種沉痛,是屈大夫的祖國河山所不知道的!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奉獻,像甘甜的泉水,給人以清涼的.感覺。屈大夫那顫顫巍巍的手,執筆在竹簡上舞動,千年以后,《離騷》如莊周化蝶一般變成瑰麗。只是“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形容枯槁的屈大夫,今夜是不是又隱沒在這一卷《離騷》的那塊高地,獨自悲痛。
又是一個黃昏,繞過《離騷》的湖畔,波光粼粼,蓮塘里輕歌曼舞的,是朵朵鮮綠的詩句。其實,屈大夫也曾是風流倜儻的,有如他筆下的名花香草,傲岸高潔的品質注定他要受人誣陷,“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眰涫芘艛D的他將根深深扎入文學創作的土壤,于是枯萎的生命伸出了一枝枝,長出了一葉葉,枝繁葉茂!芭謇_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蹦壑鴳n國血淚和遠大抱負的文字,給了屈大夫動力,讓他與堅守品行融為一體。閱讀《離騷》,吟誦《離騷》,我看到了一個浪漫的屈原。待到采擷附著晨露的花朵,屈大夫的衣裳不經意沾染了荷香,無論是年少時的風光,還是及暮時的悲涼,屈大夫始終是一個浪漫的人。
穿過迷霧層云,我走過《離騷》的無人巷陌,遇見了躞蹀著的屈原。這時的他已不是“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詩人,心憂天下。他是“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史官,激濁揚清;是“青云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的勇士,斗志昂揚;是“亦于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英雄,大義凌然。然后以身殉國,自沉汨羅江,壯哉慨哉!這只有閱過了《離騷》,讀懂了《離騷》,才能懂得屈大夫長存于天地間的浩然正氣,不隨時光流逝而泯滅的偉大品格。
可流金的文字最終沉入歷史長川的河底,外表被淘洗的樸實無華,《離騷》緘默著,有如屈大夫當初面對整個楚國江河日下的寒徹心扉。但《離騷》仍像一株凌寒獨自開的冬梅,傲立著。其實繁華叢中的一卷《離騷》,盛放著自由、友善、愛國……它讓屈大夫的精魂蘇醒,讓歷史鮮活,也潛移默化地陶冶著我們。而在這個被言情武打的書籍脅迫的當下;在這個手機閱讀深入人心,淺閱讀盛行的當下;在這個光怪陸離,物欲橫流的當下。仍記得浮沉于人世的另一端,不染纖塵的《離騷》,仍堅守著一份初心,仍熱愛深層閱讀的我們,是多么可珍。像隔著時空,與屈大夫相識相知,同樣是固守本真。
《離騷》是屈大夫千年前的深情告白,經歷年歲風雨的洗禮,輾轉了整個歷史的角落,以一種質樸自然的樣子緩緩講述著令人為之掬一把熱淚的故事。閱讀屈原,閱讀《離騷》,閱讀書籍,就是在閱讀一種偉大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將激勵著一代代人奮力前行!讀《離騷》,在悲喜中尋找;讀一卷繁華,做最好的自己!
屈原離騷讀后感 篇9
《離騷》是屈原的文化作品,長約2400字,這首具有濃濃的浪漫主義政治抒情詩,是屈原作品中最具代表性、思想性、藝術性的佳作。其所以用離騷為詩名,司馬遷說,離騷即離憂。東漢大詩人王逸說,它含有離別憂愁的意思,因此后人常用騷賦代指屈原的作品。
《離騷》大約可分十二章,依次從追求家世、姓名由來,歷數上古君主為政得失,申述自己遠大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中遭受到的迫害,以及對社會政治黑暗的揭露和批判,對幻想中美政理念的闡述等等。此文寫于何時,司馬遷用“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八個字加以說明,即屈原放逐到江北時,他是在內心充滿著愛國激情和憂國憂民情況下寫成的。
從整個詩體上看,又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詩人對往事的回顧,主要述寫了家世出身、政治抱負、忠而被疏后的痛苦和堅持理想的執著追求;第二部分,以女媭之勸和遠行為契機,寫下了自己先后經歷過的重華之證,帝閽之拒,求女之敗,描繪了個人一生不懈追求美政理想的艱辛及理想破滅后的殘酷現實;第三部分,抒寫了詩人在艱苦的環境中沒有放棄的精神,他曾問卜求巫,并聽二者建議,決計遠行時對故國鄉土的強烈眷戀,不忍離開的矛盾心理,以對比或對物述說的方式,表述自己對政治改新的要求和追求美政的執著。通過哀君主之昏庸,怒黨人之卑劣,而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堅持正義不與奸邪同流合污的堅定立場和九死未誨的斗爭精神,故后人評曰:“可與日月爭光也”。
一首《離騷》為什么會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滲透力,讀了此文,我深有感觸的是:
1、它的浪漫主義的色彩。此詩把神話的傳說、歷史人物、自然現象揉合于一體,特別是那些詩人南訪重華,飲馬咸池,上叩帝閽,下求佚女,馳天空游仙境的描述,為讀者勾勒出一部神秘、奇妙、狂放、孤憤的另一世界,使人讀后意想深深,耳目一新。
2、詩中運用香草、美人的象征對比方法,表現了他異與渾濁世俗的高潔,以追求才貌兼備的女子,表達他對理想君主的渴望;以鏟除惡草,表述對奸邪小人的`痛恨,形成了獨特的詩文創作新體,在古詩體列上獨樹一幟。
3、開拓了詩體的新體。屈原以前的舊體多整齊劃一,四言五言一直沿續著。楚賦則不同,語句字數參差不一,自由多變,突破了傳統模式,以六言為主,間以五六七八字不等,偶而也有三字,且句中句尾多用“兮、之、乎”等虛字,讀之大有高上低下錯落之美和一唱三嘆的韻味。
4、抒情和敘事的結合,幻想與現實的交織。詩中還大量引用楚地方言,大有雙章疊韻的特征,使作品帶著楚國人氣豪放、豪氣和不拘禮法的楚風。
兩千多年來中國詩詞的不斷變化,與屈原詩體與楚賦有著密切的關系,漢代后七言詩的發展與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繼承屈原文化發展而成。屈原不僅是戰國時代楚國的政治家,他又是我國第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不僅為我國詩歌創作開拓一個新紀元,他又是楚辭的代表者,奠基人,受到了中外文化界的關注。1953年,屈原以詩人身份同波蘭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法國文學家拉伯雷、古巴作家何塞·馬蒂一道成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屈原離騷讀后感 篇10
端午節已過去好幾天了,可我一直還沉浸在屈原的楚辭中,贊嘆他的文才,敬佩他的人格。在當今社會為正義直言那柬的人還有幾何?自古以來忠言逆耳,想在官場上青云直上,就得阿諛奉承唯命是從,趕上改朝換代看風使舵才能明哲保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為了理想和正義而終身求索的有幾人?金錢物質美女的誘惑,使多少有志之士隨波逐流而同流合污,不禁哀嘆當官難啊,難的是不丟人格不做糊涂官,在那爾詐我虞的官場又有多少人不是違背了自己的誓言而茍且偷生?《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創作于楚懷王時期屈原遭讒被疏之時,是楚辭影響最大的作品〈楚辭》的代表作家屈原、宋玉、唐勒等人都是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2年)楚國人,他們作品的語言和內容都具有濃厚的楚地特色,因此被稱為《楚辭》。
關于「離騷」一詞的含義眾說紛紜,通行的說法大致有兩種:
一是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的解釋:「離騷者,猶離憂也!闺x,是遭受的意思。離騷就是遭受憂愁。
二是東漢王逸《楚辭章句·離騷經序》中的說法:「離,別也。騷,愁也!箤ⅰ鸽x騷」解釋為別愁。
二說都說得通,也都點出《離騷》即詩人抒寫愁怨之作。
《離騷》在詩歌藝術表現手法上有很大開創,其中之一就是比興手法的發展。比興手法在《詩經》中還是單純的觸物起興,而在《離騷》中則形成了一個寄寓深遠,綿邈優美的「香草美人」審美意象群。
《離騷》是一篇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的高度藝術性的抒情杰作,它奠定了中國詩歌史上浪漫主義傳統的基石,被后世視為浪漫主義的源頭。受楚地巫文化傳統的影響,屈原憑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波詭云譎、變化莫測的神來之筆,將神話傳說中的云龍鳳鳥、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與現世人間的坎坷際遇糅合錯綜在一起,在幻想與現實的水乳·交融中,創造了一個奇偉瑰麗,迷離繽紛,高遠玄邈的藝術世界。
浪漫幻境中的求索既是屈原內心沖突、苦悶的象征,也是他堅貞執著的頑強人格的展現。對國家真摯深沉的愛和對自我高潔人格的堅持,使屈原始終堅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終以死殉志。而由其心血凝成的《離騷》,也因此塑造了一個光照千古的不朽人格,千百年來一直影響著中華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
六朝時人劉勰曾有「不有屈原,豈見《離騷》」的評論,如其所言,《離騷》最震撼人心的就是詩人屈原自我崇高人格的充分展現,這是屈原之前的詩作中所沒有的。
透過《離騷》,我們看到的是詩人披蘭佩蕙,芳潔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剛直不阿,忠貞執著的偉大人格。面對現實的污濁險惡,屈原清醒地認識到前途的艱險和命運的多舛,但他不愿屈心抑志,寧愿捍衛自己的人格尊嚴,九死而未悔。詩人將自然界和神話傳說中的花鳥草樹隨手拈來,妙筆點染,賦予其不同凡響的象征意義,如用佩飾蘭蕙表現自己的高潔志趣,用香草美人象征明君,用善鳥芳草代表賢臣,而與之對立的蕭艾惡禽則象征讒佞小人,由此大大增強了詩歌的藝術表現力,使全詩都充溢著精采絕艷、絢爛芬芳的審美意境,散發著迷人的藝術魅力。
這種用「香草美人」托物寄興的象征手法,對后世的詩歌創作可謂澤被深遠,形成了文學史上獨特的屈騷美學意象和審美模式。
屈原一心要興國圖強,實現美政,但卻蒙冤被譖,眼看自己被楚王疏遠,排擠出政治舞臺,滿腔的愛國抱負即將化為泡影,心中充滿了無比的憂愁、悲苦和憤慨,「發憤以抒情」,于是便有了《離騷》這篇震古爍今的不朽詩篇。
屈原離騷讀后感 篇11
許多人不能理解屈原,認為他是個心理脆弱,具有強烈愛國主義精神但只知一死了之的懦夫,在他們看來好死不如賴活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可是當一個人真正絕望的時候,死也許是他最好的出路。
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在屈原看來,他的“美政”理想正慢慢地在生根發芽,只要楚國堅定不移的走這條路,那么最終會擺脫被秦欺凌的處境從而達到富強,國泰民安。屈原在腦子里勾勒著祖國的大好河山、壯麗前景,那時的他是多么的壯志勃發,雄才偉略啊,他的愛國熱情終于有了用武之地?墒呛镁安婚L,“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他的才干很快遭小人的妒忌,不久便被楚懷王疏遠,于是他的治國宏圖立馬變為泡影,一切抱負沉入海底。屈原從天上重重的摔入深淵,其心中的憤懣與愁苦可見一斑。
在這樣的處境下,屈原對混沌的政治局面毅然加以斥責,不顧遭到更嚴峻的迫害!耙嗯c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而轉念一想,又何必死呢。不如“及行迷之未遠”,“退將修復吾初服”。但屈原畢竟是個有政治理想的人,他無法面對混濁不堪的局勢退而獨善其身。朝廷中沒有同道之人,就連自己最貼心的女伴也勸自己明哲保身,F實中他是如此孤獨,無處申訴內心的憂愁和痛苦,無奈之下,“就重華而陳詞”。其實這仍是屈原面對蒼天,面對虛無的一次內心獨白。這種尋求安慰的申訴并得不到回應,他的心緒仍不見平靜,他仍舊一再抽泣,“沾余襟之浪浪”。這淚是一個充滿理想抱負的男人在理想破滅之時,在失意、悲痛、被世界遺棄之時流下的淚水!澳钐斓刂朴,獨愴然而涕下! 哭過之后他卻發現自己近乎絕望的悲歌不但沒有使自己妥協,卻使自己的政治觀點更加系統化,思想更加明確,信心更加堅定。他又一次想起懷王,于是又一次“叩關”,然而司門人卻根本不給他開門,求見天帝的愿望落空。對懷王的思戀和欲親近而不得的現實矛盾、心理矛盾以及思想上的追求、挫折、失望和苦惱,再一次深深的觸痛了屈原。
我們是人,不是神,即使承受力再強的人也經不住這人生一次又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屈原無法在沉默中爆發,于是只能選擇在沉沒中滅亡。
我們可以想象,在屈原滿腔愛國熱血無處揮灑、自己慘遭讒被害、眼看祖國大好河山倍受秦國蹂躪、老百姓流離破散食不果腹的情境下,他唯一能做的僅僅是眼睜睜地看著,肉體上和精神上飽受著無法救祖國于水深火熱的苦悶的雙重折磨,死對他來說已經是一種解脫了:那么痛苦的繼續還不如結束一切痛苦,F在我們可以那么輕巧地評論著屈原的感受好象我們也如此經受過一般,可是,真的,他所承受的`苦我們又能理解多少呢?
有時我會想屈原你老老實實活著做一個平凡的人不好嗎?干嗎想那么多愛國不愛國的事,無故的這樣折磨自己何必呢?!可是后來又轉念一想,社會上的確是需要有這么些我們眼里的“傻人”,否則人們在精神上就沒有向善的、美的追求,這些人是我們膜拜的榜樣、是我們前進的方向,如果沒有這些人的存在,也就無所謂的善惡,也就無所謂的社會精神,人活在世還是需要一些心靈的震撼的。
我很佩服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堅持真理,寧死不屈,在他面前我感受到了自己從未有過的渺小,同時也留給我其現實意義的思考:如今,在物質條件比較優越的社會更需要像屈原這樣的人,我們的社會需要奉獻、需要愛。
屈原離騷讀后感 篇12
蒼涼的黃昏下,你獨咽斷那楚楚南天。千古登臨,被玩弄的余暉,散落在歷史的深淵,微熏成殷紅的一片。
黃昏老去,遺落殘陽。沉淀在湘水中的愁怨,被紅塵腐蝕的歲月醞釀……
風不懂,雨亦不懂。
長劍在腰,卻無法劃破紅塵鎖鏈,只撩蘆葦,惹清風,為你搖晃蒼白的頭顱……
公元前278年壬月初,在這個九毒之首的毒月,蒼天一角的眼淚為你稀釋了茍且偷生的痛苦,冰徹透骨的湘水,徹底凍結了令尹子蘭和靳尚對你的仇視,漫天的流言被楚頃襄王的昏庸冷到了極點。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你的本色沒有被奸臣的.謊言摧毀,你毅然抱石投江,你的反抗與無奈被歲月沉甸甸地搖晃……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下下而求索”,你不愿輕易地放棄。楚國的盛強還被你的忠心勾勒著。
你堅持到了最后一刻,卻在這湘水中得到了永生的寂寞。
風云不再,歷史仍流。你那深愛的楚國山河,早已繽飛、銷盡……江山換了,你的心也還隨江山變嗎?你無法再回答。但千古流韻的《離騷》中,飄逸著你的堅毅與頑強,偉大的愛國情懷似一股風,在華夏血脈中穿游!是的,踏過五千年的風霜雨露,你始終都沒有變過!
在紅塵俗世中,你不愿做任人擺布的棋子。汩羅江畔,你為了堅持自己的本色,寧愿做荒野沒有歸宿的靈魂……
微雨的黃昏中,為了自己本色的生存,我們義無反顧,在一片雪地上前行,看那燈火搖曳著生命,直至衰老……
屈原離騷讀后感 篇13
讀過《離騷》才發現,原來那是一支不朽的絕唱;讀過《離騷》才頓悟,原來屈原占據著浪漫與壯麗的完美姿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敝腥A五千年歷史長河中涌現出了多少風流人物啊,可真正被歷史記住的有多少呢,然而屈原,這個偉大的名字,卻被人們傳誦了數千年,屈原雖死了,但他卻活在人們的心里,原因何在?因為他活著的`時候心里所裝的國家的安危,是百姓的憂樂,而不是他個人的榮華富貴。
正如毛澤東所言:"屈原不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無私無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里,無論在國外國內,屈原都是一個不朽的形象,我們就是他生命長存的見證。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屈原的吟嘆和所為給我們做出了最好的詮釋,千百年來,作為中華民族不朽的精神典范,他把執著的人生追求與愛國情懷融為一體,向世人展示了一種高尚的生活姿態。
【屈原離騷讀后感】相關文章:
屈原離騷原文及翻譯09-16
屈原《離騷》原文及翻譯08-11
屈原離騷教案及反思05-19
離騷屈原原文翻譯對照08-01
離騷教學反思07-24
看離騷屈原的觀后感范文07-29
離騷讀書筆記07-20
《離騷》教案設計07-07
《離騷》的文化底蘊06-22
高一離騷原文及翻譯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