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小學生讀后感
《弟子規》,它是中國舊時的蒙學課本,相傳是清朝李毓秀所著。下面是yjbys挑選較好的弟子規小學生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閱讀。
一、弟子規小學生讀后感
想必大家都讀過《弟子規》吧,《弟子規》里的內容蘊藏著許多道理,只要我們反復回味,就會有許多體會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很久才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讀到這里,我覺得自己沒有做到……
有一次,媽媽一個人在家里大掃除,而我在做媽媽布置的“海量”作業。經過兩個小時的“拼搏”,我終于把“海量”作業給消滅了。沒想到,我剛剛寫完作業,媽媽就叫道:“阿怡,幫媽媽洗洗拖把吧!”我聽了,說:“媽媽,我剛剛才把作業給做完,手都麻了,你又叫我去洗拖把,我很累啊!”媽媽說:“我干了一天的活,可把我給累壞了,叫你去洗拖把都不肯去。唉!”我聽了,又說:”下次大掃除我就和你一起干活,這總行了吧!”媽媽聽了,說:“唉!算了,你還是好好學習吧!”
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自己很對不起媽媽。媽媽希望我能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就什么家務活都不讓我干,全部家務一直都是她做的,F在,媽媽很累很累,叫我幫她洗個拖把,我都不肯。唉,媽媽上班回來已經很累了,回到家她還要忙個不停,我又何曾幫過她干過一點活呢?平時,我在看電視的時候,她叫我回去復習,不要再看電視了,我都是慢吞吞地去做,有時甚至不聽呢,凈和她“唱反調”。媽媽處處都為我著想,可我根本就沒當一回事呢!但是,我現在決定改變自己,要做一個好孩子!
今后,我一定會做個懂事、聽話、勤勞的好孩子,學會幫媽媽分擔辛苦,讓媽媽不再為我的學習操心。
二、弟子規小學生讀后感
俗話說的好,國有國規,家有家規,而今天我要講的則是《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分為五各部分,分別是弟子在出家、出外、待人、接待和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后由清朝賈存仁改編,改名《弟子規》
下面,我來說說《弟子規》中幾個典型的守則。
事雖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這句話的意思是:事情雖小,但也不能善意妄為;物品雖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這句話讓我聯想到另一句話——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這兩句話都告訴我一個同樣的道理:千萬不能以為事情很小,而可以隨意妄為,積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終有一天,會變成無惡不作的壞人。
親愛我,孝方難;親惡我,孝方賢。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親人疼愛自己,那么敬孝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親人厭惡、討厭自己,自己仍能盡孝道,那才是真正的孝。事實的確如此,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好的人,那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很不好的.人,那是很難的。父母養育了我們這么多年,恩情無以為報,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應該盡子女應盡的孝道,就算父母再怎么難伺候,我們也要加倍孝順他們。
《弟子規》雖然是一部古人用來要求自己言行的守則規范,但在現代社會,我們仍應遵守這些古訓,古人的守則規范,不要以為事小而可以擅為,也不要應為父母的脾氣而不忠孝道,比起古人,我們更應該以《弟子規》來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三、弟子規小學生讀后感
《弟子規》,它是中國舊時的蒙學課本,相傳是清朝李毓秀所著。它主要記載了圣人對學生的訓示。讓我們體會先人智慧的同時,不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為人處事……
這本書大概是說了:我們要關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關心自己的長輩,還要懂得該怎樣做人。
我讀了《弟子規》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離床喪三年居處變酒肉絕。”這句話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來對自己父母的喪禮是這樣重視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這三年里他們要把屋子變得簡樸,樸素,不能有一點兒富貴的東西出現。但換回我們現代人能這樣做嗎?絕對不行!他們只能喪一個星期,過了一個星期,他們就到處去玩,喝酒吃肉類,F代人也不會把屋子變得樸素。
“冠必正,紐必結,襪必履,俱緊切”這句訓示教育我們外出時衣冠齊整。例如上學吧,一個人衣冠齊整,讓別人看上去就覺得這學校的校風一定很好,但如果一個人頭發不整齊、校服的紐扣沒扣好,讓別人看了就誤認為這學校的校風很差。所以一個人的形象很重要。現在的社會,你的形象也可能決定你的前途。假若兩個人同時去面試,學歷一樣,其他條件差不多,但一個衣冠整齊,講求衣服的衛生;一個不注重自己的衣
【弟子規小學生讀后感】相關文章:
小學生《弟子規》讀后感11-11
名著弟子規小學生讀后感12-06
小學生關于《弟子規》讀后感11-12
《弟子規》小學生讀后感范文01-15
弟子規小學生讀后感13篇12-02
《弟子規》小學生讀后感4篇09-14
小學生《弟子規》讀后感9篇08-04
小學生弟子規讀后感2篇06-10
小學生弟子規讀后感8篇02-27
小學生弟子規讀后感300字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