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六回讀后感范文
三國演義第六回讀后感范文1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之第六回,這一章主要講了為報殺父之仇,曹操興兵攻打徐州的事。
曹操兵力強大,文有文臣,武有武將,所以曹操要把他父親接到營地。在經過徐州時,徐州太守叫一位手下護送,那位手下原本是一個山賊,看他們有很多錢,立馬露出了真面目。他和手下在半夜三更殺害了曹操的父親,拿著錢當山賊去了。曹操十分生氣,帶著十萬大軍來攻打徐州,最后因呂布攻打許都而退兵。
從這個事件中,曹操已經開始嶄露他善于用人、善于聽取意見的特點。雖然他非常想為父報仇,但是他的.謀士郭嘉勸說他不能強攻,因為當時情況對他非常不利,一是徐州城防十分堅固,強攻必然損失慘重;二是呂布又攻打許都,腹背受敵。曹操聽取了他的建議。以后,他用這些能人,南征北戰,成就了統一全國的大業。
三國演義第六回讀后感范文2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仿佛進入了一種境界。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墒窃诠适轮幸灿小爸遣粍澲\,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國獻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
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于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占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么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占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于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于嫉妒,死正中年時。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系著成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的)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三國演義第六回讀后感范文3
不知不覺,已經讀到地6回了,在這之前的章節中提級最多的就是呂布了。三國中的呂布給我的感覺是平時想像中的.呂布節然不同的。這章的標題雖是李郭交兵。但對于他的失敗是必然的,因此對于他是如何交出兵全我就不必多談了。
反倒是呂布是我最想寫的對象。當初曹操要計謀除掉他的時候,在無賴之下。劉備把計劃托盤而出,本因他是大命逃過一界的,后來劉備遇難時,是他伸出援手的。如果他跟劉備合作下去必定會改寫歷史的?墒撬詈蟪蔀榱藙浜筒懿俚墓餐瑪橙说膱@因僅僅是張飛搶了呂布從山東買來的三百多匹好馬。就導致呂布帶兵興師問罪。導致劉備投靠曹操。
呂布失敗在于他太過與小氣,過于猜忌他人,不信任別人。如果他處世再曠達一些,結果會截然不同的。
三國演義第六回讀后感范文4
話說董卓大敗,棄城而逃。途中掠人錢財,淫人妻女。以致民不聊生。試問,這樣的人又怎么適合稱王呢?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是董卓的此等作為不正是不義之舉嗎?而李儒助紂為虐,又怎么能不遭人唾棄呢?而袁紹兄弟無能卻執意妄為,他們的結果又怎么會如意?又說孫堅于機緣巧合之下得到玉璽而背棄約定,這樣的行為豈不是令人感到不恥嗎?劉備三人懷才不遇,缺少好運氣,又怎會在帝王的寶座上待太久呢、
放眼望去,是不是只有曹操一人才是王者的代表呢?雖然他的疑心過重,但他智勇雙全,善于用人且善于觀察。戰后歸來,紹迎接他時,他通過與紹的三兩句話便知道紹終不成大器,遂引兵離去。這行為不是很果斷嗎?
再說孫堅得到玉璽后被人追趕,圍困其中,性命堪憂。他又是否可以逃過這一劫呢?而他今后又是怎樣發展的呢?
《三國演義》這個名詞大家都熟悉吧,它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書的大概內容是:東漢末年,漢靈帝劉協昏庸無能。后被董卓奪權,曹操等地方諸侯組成聯盟,立袁紹為盟主,征討董卓。董卓后被呂布謀反刺死。再經過一番群雄割據,劉備、孫權和曹操三國鼎立。劉備占益州(今四川),曹操占北方大部分地區,孫權占江南地區。就這樣,又經過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權。建立晉朝,統一天下。其中有三個經典的故事是諸葛亮的.三把火,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每次針對的敵人都是曹操,雖然曹操擁有百萬雄師,但對于才華橫溢的諸葛亮來說,幾把火就可以將這些兵士燒的片甲不留。下面來走進這三把火了解了解它們吧!
第一把火。火燒博望坡三國前期,曹操為了統一全國,而攻打劉備,此時劉備投靠劉表,駐在新野。曹操派大將夏侯敦進攻新野。這時劉備已經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在新野設下埋伏,令趙云去誘敵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一時輕敵,大敗而歸。
第二把火,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之后,曹操不甘心,卷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兩名大將率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覺得新野不能久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的東西。曹軍進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再次大敗而歸。
最后一把火,火燒赤壁,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為日后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矗
同學們,三國給了我許多啟發,也讓我開始對歷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野蠻行事,做事還要三思而后行!!
三國演義第六回讀后感范文5
《三國演義》第六回:焚金闕董卓行兇匿玉璽孫堅背約,這回講的是董卓因為呂布戰敗,于是遷都長安,在洛陽大肆屠戮,孫堅救了宮闕之火,無意間發現了玉璽,于是拿著玉璽背約回江東去了,而袁紹等人不肯追襲害的曹操戰敗。于是眾諸侯散伙。
讀過這回,最大的感受就是董卓之殘,孫堅之精,曹操之專斷,袁紹之無謀。董卓在臨走時還不忘抄了洛陽富戶的家,卷了錢財去了長安。孫堅、袁紹、曹操等十八路諸侯結義時信誓旦旦,結果各自居心叵測,先是孫堅背約,然后曹操獨斷專行,袁紹等無謀,放任董卓,從而導致一場轟轟烈烈的剿賊計劃成為泡影,也為后來群雄并立奠定了基礎,這也標志著大漢王朝的搖搖欲墜,漢獻帝空有帝名,而權力在于董卓,十八路諸侯名為就應,其實各自心懷鬼胎,各為私利。這也就標明著《三國演義》這部著作已經從東漢的末年王朝故事過渡到了早期的群雄割據故事,后來的呂布之死、官渡之戰、赤壁之戰、趙云之死、劉禪之降分別標志著群雄割據晚期的開始、群雄割據的結束、三足鼎立的'開始、三國末期的開始和三足鼎立的結束,可以說第六回便是一個分水嶺,以前的是東漢末年,從這以后,主角不再是漢獻帝,而是以袁紹、曹操為主的割據勢力。
【三國演義第六回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第六回的讀后感10-19
三國演義第六回讀后感12-12
西游記第六回讀后感10-21
紅樓夢第六回讀后感10-19
紅樓夢第六回的讀后感10-19
水滸傳第六回讀后感11-25
紅樓夢第六回讀后感2篇09-11
紅樓夢第六回讀后感(2篇)02-25
紅樓夢第六回讀后感5篇10-19
紅樓夢第六回讀后感(5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