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13篇【集合】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
以前只看了《西游記》和《水滸傳》兩本名著。我一直認為《三國演義》比較適合男生看,所以就沒有怎么看。自從周老師規定我們看后,我就愛上了《三國演義》!盡管我記不住所有人的名字,但是我還是看得津津有味。
《三國演義》里,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盡管諸葛亮的智慧和周瑜不分上下,周瑜曾說:“既生瑜,何生亮?”但是諸葛亮的氣量比周瑜大,這就是諸葛亮勝過周瑜之處。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諸葛亮七擒孟獲。蜀國的南邊有個荒蠻之地,南蠻王就是孟獲,孟獲手下的人都比蜀國的人強壯,光靠硬仗,蜀國是肯定打不贏的,所以得用智取。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諸葛亮用計在峽谷擒住孟獲的`那次。南蠻的三大元帥被諸葛亮打敗后,諸葛亮布下伏兵,就派了兩員大將引誘孟獲上鉤。兩人假裝戰斗失敗,引孟獲入峽谷。諸葛亮再派了四名大將,兩名在后面追趕,兩名在前面夾攻。孟獲實在抵擋不住,被魏延活捉了?墒敲汐@還是不肯服氣,諸葛亮大方地將孟獲又放了回去。
諸葛亮六次擒住孟獲,孟獲都不服氣,所以每次諸葛亮又都將孟獲放走了。直到第七次,孟獲才輸得心服口服,我覺得孟獲是個頑固不化的人。剛開始我不是很理解諸葛亮為什么要這樣做,都抓住孟獲了為什么還要將孟獲放回去呢?都已經抓住了,放回去有用嗎?孟獲已經是諸葛亮的手下敗將了,不服也得服。≈T葛亮這樣做不是多此一舉嗎?如果是我,第一次抓住孟獲了,我就不會將他放回去了,不管他輸得是不是心服口服,反正他已經敗給我了,還放走他干嘛呢?抓來抓去,總是要被我抓到的,還不如一次抓住不放了呢!到后來,我才真正理解諸葛亮的做法,諸葛亮是為了讓孟獲輸得心服口服,因為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讓人心服;以力服人將必有后患。
還有許多關于諸葛亮的發明和故事,如諸葛亮發明的孔明燈,他造的牛流木馬,火燒赤壁和草船借箭等……
諸葛亮真是難得一見的奇才,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2
手捧《三國演義》,好似墜入歷史長河,探尋那觸手可及的寶藏。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度龂萘x》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還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從三國大亂到諸侯割據,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一,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個個引人入勝,娓娓動聽:欲擒故縱的'七擒孟獲,禮賢下士的三顧茅廬;熱血沸騰的桃園三結義,氣氛緊張的煮酒論英雄;義薄云天的千里走單騎,勇冠三軍的大戰長板坡……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品質也好。在與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
他降漢不降曹、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他雖降了敵,但他最后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諸葛亮的謹慎,周瑜的狹隘,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在三國中,曹操和司馬懿都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系著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我想,如果沒有了誠信,就不會得到大家的信任,大家都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
品《三國演義》,“誠信”二字便是其精華……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3
這樣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已經看過N次了。
它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度龂萘x》刻畫了幾百個人物形象,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劉備,曹操等人。
《三國演義》開頭以天下大勢,“魏蜀吳”三國展開的斗爭進行描寫,隨著時光的流逝,三國也是人才輩出,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絕代智謀的諸葛亮,又在公孫瓚帳下得到了忠勇雙全的趙云;曹操憑借著自己的名聲找來了英勇大將夏侯惇;孫權認識了周瑜,見他很有才華,請他做了軍師。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他草船借箭的妙招是我贊不絕口的:周瑜和諸葛亮一樣有才華,可是周瑜心胸狹窄,在江東處處為難諸葛亮。有一次,周瑜展示了軍隊的箭法,每一支箭都百發百中。但是箭很少,便讓諸葛亮造10萬支箭,還讓諸葛亮下了軍令狀,諸葛亮夜觀天象,趁著霧天,胸有成竹地把綁好稻草人的小船開到了曹營,曹操聽到聲音,便派士兵放箭,萬箭齊發,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那竟是稻草人,箭已經無縫可入,諸葛亮調頭就返,箭已經達到了十萬余,讓周瑜大吃一驚。諸葛亮既巧妙地避開了周瑜的`無端加害,又順利的完成了任務。
書中的曹操和劉備帶給我一些啟示,曹操是一個奸詐狡猾的人,與他截然相反的劉備卻以仁義為先,他經常幫助百姓,在落難時,還帶著百姓,為了百姓安全,士兵們也是大減。但是奸詐的曹操和仁義的劉備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愛惜人才。曹操的大將典韋死了,他在祭奠時,不哭曹家的祖先,只哭典韋。而劉備呢?他的第一個軍師——徐庶,因為自己被曹操所騙,所以不得已告別劉備。雖然劉備舍不得,但是也為徐庶砍下所有擋路的竹子送別,他用仁義換來了“臥龍鳳雛”。我學到了為人處世之道。
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不斷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讓自己成為博學多才與品學兼優的人。這樣,我們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4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度龂萘x》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
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為帶著二位嫂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位嫂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位嫂嫂,他也不忘把二位嫂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
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諸葛孔明。
吳國,一個占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系著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么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人永久的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中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讓我手不釋卷,讀來欲罷不能!度龂萘x》是元末明初羅貫中所著的,這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描寫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百年的歷史風云,再現了以曹操、劉備、孫權為代表的“魏蜀吳”三國群雄逐鹿、三分天下的故事。
在這本書中,許多英雄人物讓我敬佩不已。劉備為了成就大業,三顧茅廬,禮賢下士,求賢若渴;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重情重義,俠肝義膽;諸葛亮巧用“空城計”,足智多謀;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始終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書中“桃源結義”、“草船借箭”、“赤壁之戰”等經典故事,一直讓我回味無窮。
在眾多故事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赤壁之戰”。曹操統一北方后決定南下一統天下。劉備派諸葛亮舌戰群儒,與孫權聯合抗曹。周瑜利用曹軍不習水戰的.弱點定下火攻,巧施苦肉計,派黃蓋詐降曹操。曹操聽取龐統的建議,將戰船連在一起,諸葛亮巧借東風,黃蓋率軍點燃柴草的草船,在赤壁火燒敵船,大敗曹軍。諸葛亮和周瑜展現出的智慧是多么值得我們學習。黃蓋自愿挨打又只身炸降又是多么令我敬佩啊!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同樣需要像周瑜和諸葛亮那樣的合作精神。最近我們學習了演課本劇,老師讓我們小組合作自己選一篇課文演。一開始我們組的成員都想要演好的角色,互相爭了起來。當我想起這個故事后,便把主角讓給了別人。他們聽完我分享這個故事后也不爭了,組員們都能根據自己的特點去選擇角色。在排練過程中,我們認真對稿子,想各種動作,準備道具,大家出謀獻計,最終,在演出過程中收獲一片掌聲。我想這就是合作精神吧!
一本好書就像一盞指路明燈,讀《三國演義》讓我明白了,我們做事不能只想著自己,而應該有團結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共贏。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6
《三國演義》是一部婦孺皆知的小說,書中主要描寫了魏、蜀、吳三國一統天下的故事。這本書之所以能夠吸引我,是因為書本中那扣人心弦的文字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性格不一的人物形象。如奸詐多疑的`曹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沉著冷靜的劉備,義薄云天的關羽。不僅如此,《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還把一場場戰爭描寫得那么引人入勝、扣人心弦。讓我們不僅為勝利的國家感到歡樂,也為戰死沙場的戰士感到惋惜。書中的故事情節也格外精彩。如“三英戰呂布”“赤壁之戰”“七擒孟獲”等。
如果說草船借箭是最令我震撼的情節,那么趙子龍單騎救主更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了。趙云一人竟能沖鋒陷陣,在敵軍的攻擊下成功救人于危難之中,并成功脫身。我心想:沒想到居然有人這么勇敢!冒著生命危險救人!讀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不久前的一件事。體育課上,老師讓我們跳遠。同學們個個都興奮得摩拳擦掌。只有我還是有點兒膽怯:要不別跳了吧。反正我也跳不過,搞不好還會受傷。但是我看到同學們都毫無壓力地一躍而過,我的心頓時燃燒起來:我不能輸給他們!可輪到我時,我依舊有點兒手足無措,同學們齊刷刷地望著我,我更緊張了。忽然,身后傳來小明的加油聲:“小耿,加油!你可以的!”我頓時信心倍增,奮力一躍……“噗”的一聲,我摔在了沙坑里。同學們捧腹大笑,可我并沒有生氣,因為我跨過了內心的坎,終于成功挑戰了自己。從那以后,我漸漸地變得勇敢起來。
當然,如果你已經有了趙云的“膽”,也不能像關羽一樣,大意失荊州。記得四年級時有一次數學單元考試,因為覺得試題太簡單沒仔細檢查而考砸了。事后告誡自己:絕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從那以后,每次考試我都仔細審題,認真答題,反復驗算。果然態度決定一切,現在數學考試我總保持在98至100分之間!按笠馐G州”已經不再重演。
做人一定要勇敢,但是在勇敢的同時,也要謹慎,不能粗心大意,必須做到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7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豪,是非成敗回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再一次翻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它的卷首語又一次在我的耳邊回旋!度龂萘x》是由一個個扣人心弦又拍手叫絕的故事串聯起來的,敘述了蜀、魏、吳三國產生的一系列奮斗。其間讓我形象最深的要數“馬謖粗心失街亭”了。
“馬謖粗心失街亭”講了魏軍率兵20萬攻擊祁山,其時街亭是漢中的咽喉,聯系嚴重。馬謖自動要求前去看守街亭,諸葛亮不放心,馬謖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這才贊同,并讓王平幫忙。諸葛亮信任馬謖熟讀軍書,能夠守好街亭?蓻]有想到,馬謖只會坐而論道,呆板地依照兵法上的做,不聽王平的勸說,在山上安營,成果被魏軍斷了水道用火攻,全軍覆沒。諸葛亮得到音訊后,十分傷心,怪自己用人不當。諸葛亮和馬謖情同手足,可不依軍法處置,又不能讓將士心服口服,只好無可奈何斬了馬謖。
這個故事我百看不厭,理解了許多道理:一。馬謖一味地依照兵法上去做,以為“高高在上,勢不可當“,而沒有考慮周全,沒有考慮敵軍是否會堵截水源,使自己戎行不戰自亂。咱們學習也不能只為了敷衍考試而去死記硬背,真實能學好的人是能將常識靈活運用到實際日子的,這才是真實學到本事。二。馬謖失街亭的另一個原因是不聽他人的勸說。馬謖我行我素,以為自己熟讀兵法瞧不起他人。王平現已說出了在山上安營的弊端與在路口安營的優勢,可馬謖卻自以為是,仍然上山安營。咱們在日子中相同,要多聽聽他人的定見,揚長避短才華前進。我在日子中也總是聽不進媽媽的主張,以為她煩瑣,可實踐證明吃虧的總是我自己?戳诉@個故事更能悟出其間的道理。一個連他人的`定見都聽不進去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三。諸葛亮盡管錦囊妙計,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他也有用錯人的時分。我覺得守街亭這么重要的工作能夠讓姜維和趙云擔任。這樣既能夠守住街亭,又能夠訓練姜維趕快了解蜀軍的狀況。
《三國演義》這部長達66萬字的名著傾瀉了作者羅貫中無限的汗水,這兒的一個個故事傾吐著一個個哲學道理,給了咱們許多的啟示,讓咱們收獲頗豐。我喜歡這部名著,將會一遍遍重讀它,它將伴我終身!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8
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今年寒假,我們依然哪兒都去不了,只能乖乖待在家。“行萬里路”是難了,但“讀萬卷書”還是可以實現的。在書里,我可以穿越古今中外,可以到達任何想去的地方。之前,我看完了《湯小團漫游中國歷史系列》。其中,三國那部分的故事使我深深著迷。于是,趁著假期,我打開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在這本書里,我認識了許多了不起的人物,有:大義凜然的關羽、勇猛善戰的張飛、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書中的'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特長,都很厲害,但劉、關、張若沒有“桃園三結義”,劉備若沒有“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那他們的故事可能就沒有那么精彩了。正是他們的相互幫助,取長補短,才有了一次次的成功。
就說劉備吧,他是一個顧全大局、有耐心的人。為了統一亂世,使老百姓們過上安居樂業的好日子,他知道諸葛亮有著傲視群雄的才華,不厭其煩,三請諸葛亮出山。哪怕是他的手下都看不過去了,他卻依然執著堅定。事后證明,劉備的這份堅持是有意義的,機智過人的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文能武,他一生為了劉氏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張飛和關羽也為劉氏江山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們就像是一組黃金搭檔,一路披荊斬棘,一路相互扶持,一起取得成功。
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時候需要團結協作。比如,在打籃球比賽時,前鋒、中鋒、后衛各有自己的職責,需要相互配合,才有可能進球得分。或者在跳長繩時,負責甩繩的同學要做到高度、力度適中,負責接力跳的同學要又快又準,那么連續跳的次數才會越來越多。還有在小組做實驗時,我們不能只顧著自己,要以小組的利益為先,相互幫助,才有可能順利完成實驗,獲取最準確的實驗結果。
總之,我們只要學會取長補短,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9
輕輕合上這本充滿古色古香的書籍,腦海中依然浮現書中的一幕幕情景。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呢?還是欲望與勢力的較量呢?我不禁沉思了......
《三國演義》這部斷代歷史小說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它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帝漢獻帝軟弱無能,一時間亂賊四起。遂分成魏、蜀、吳三國,三國國主曹操、劉備、孫權爭霸一事。最后于司馬炎統一三國,建立國家,國號為晉。證實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話。
《三國演義》中,我認識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心胸狹窄的周瑜;才華橫溢的曹操;有勇有謀的關羽;忠厚老實的魯肅;莽撞的張飛......等許許多多豪杰壯士。他們在一起,塑造了整本書的靈魂!文中的'蜀國也是一個悲。《斐烧呤钦l?劉備?諸葛亮?劉禪?都有過!在赤壁大戰之后,劉備建立的蜀國蒸蒸日上,一連奪取了四郡!而關羽——那個知書達理的大將,一時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失去了荊州,自己的性命也在吳國了結。劉備為了自己的私情,不顧大臣的勸阻,不顧吳蜀的情分執意要攻打吳國。結果呢?可謂是弄巧成拙!不但70萬大軍灰飛煙滅,自己也在白帝城逝世。是的,為兄弟報仇沒有錯,但也應該聽取意見,找準時機呀!劉備去世后,諸葛亮六出祁山,攻打魏國,可每一次都是無功而返。不是被那個昏君劉禪給“召”回來,就是后勤跟不上,還六出!弄得是民不聊生,《出師表》中也說:“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倦,國困民虛,決敵之字,唯仰錦耳”打仗把國家折騰的沒有一點生機。諸葛亮一死,宦官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姜維雖好,但也獨立難撐,九進中原也無功而返,蜀國就被輕易的滅掉了!
打仗有什么好?折騰的國破民亡,國困民虛!反把自己的性命也搭了進去。單說現在,巴基斯坦、阿富汗、也門......到處烽火連年。不就是為了勢力嗎?不就是為了金錢嗎?難到世界和平起來就不好嗎?古代有多少君王多少國家都是因為打仗而喪生!人類呀!放下你們的武器,讓世界充滿和平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0
在閱讀《三國演義》時,我與作者羅貫中一樣,都是“親劉貶曹”。所以曾經也為蜀國后主劉禪的昏庸深惡痛疾。他親近宦官,被俘虜后又樂不思蜀,實在讓人覺得痛心。但我在重溫此書時,卻發現,作為蜀漢頂梁柱的諸葛亮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因受先帝“三顧之恩,托孤之重”,真的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但在人才培養方面,諸葛亮還是有不足之處。
其實劉禪17歲登基時,便展現出了他的英明之處。劉備初亡,魏國趁機派兵攻打蜀國,此時劉禪并不是急急忙忙地去找相父,而是:引多官入宮,啟奏皇太后“,見到諸葛亮后,并不是心急火燎地詢問退敵之策,而是徐徐說道:“丞相安樂否?”言語中暗有責備之意。這樣的'從容有分寸,與之后的軟弱無能形成鮮明對比,如果諸葛亮能從一開始就精心指導,他本來是可成為一代明君的。
諸葛亮事無巨細都要過問,從全局謀劃到具體指揮,從糧草的籌集和調運,功過賞罰甚至杖責二十都要親自查看。如此包攬一切事物導致了身邊的年輕人缺少鍛煉機會。如馬謖就因此痛失街亭,而劉禪則一手導致蜀漢滅亡。
我覺得諸葛亮大可給劉禪發揮才能的空間,應該把大權逐漸交還給他。而且諸葛亮曾經在一封奏折上說劉禪“不識朱紫”,而且從《出師表》中也可看出諸葛亮對劉禪智商的貶低。像諸葛亮這般不給孩子實踐機會,而且還不停打擊其自信心,那孩子才會自暴自棄,沒有出息。此外,諸葛亮死后,劉禪還曾一度拒絕給他立祠堂,后又廢除丞相制,可見他對相父的不滿之情。
“接聽相父處置”的危害性很大,在育才的過程中往往阻礙了被教育對象的先天才智,埋沒了他們自身的能量。目前我國教育改革提倡素質教育,說白了就是思想品質的教育,應該讓孩子走向社會,而“皆聽”在當今家庭教育中仍占據著主導地位。家長們包辦孩子一切的事物,不給孩子們自主發展的空間。而且當孩子取得一些成績時,家長往往會顯得不屑一顧,認為這是我們應該做的,而且我們和其他人還有很大很大的差距。如此打擊我們的自信心,也導致了如今內向的孩子特別多。如何走出這些誤區,需要我們每個人去努力,去實踐。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1
我從小就特別喜歡讀書,當然我并不是著迷于書的內容,而是有一種感覺讓我難以忘懷。坐在陽臺上軟軟的椅子中,將書本平攤在雙膝上,再沏上一杯咖啡,那醉人的香氣讓我無法忘懷,然后看著書,便被那書中的故事情節深深的吸引了。
我最近看了一本好書,那就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作品《三國演義》,剛看不久就欲罷不能了,我的父親說男孩子一般都喜歡看三國,可我這個女孩子也對三國有了很濃厚的興趣,其實只有我知道是那一個個鮮明的故事情節讓我如癡如醉、不能自拔。
在作品《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喜歡的無非是那幾個情節。首先是曹操與劉備的“青梅煮酒論英雄”,我不得不承認曹操很聰明,他說天下能稱得上英雄的就是他曹操和劉備,能說出這話,說明曹操這個人不簡單,未卜先知,劉備是一個不可小覷的人才。曹操是如此的有自知之明,知道劉備日后定會成為他的大敵,但他也不忍心殺良才之士,這才稱得上為一代梟雄,一世偉才。三國年間是一段混亂的時期,從張角叛亂起就不得安寧,后來更是英雄輩出,戰亂不斷,生靈涂炭,在那個年代中沒有一個男人是沒有野心的,而最大的目標就是要一統天下,成為天下之主。斗來斗去,到最后只剩下了最強大的'三方勢力,最大的勢力是一曹操為首的朝廷,其次是以孫權為首的東吳,再其次是以劉備為首的蜀漢。顯然,當年曹孟德說得沒有錯,劉備從沒有勢力到現在的稱霸一方,可以跟曹操、孫權抗衡,劉備確實不簡單啊!由于當時曹操的勢力是這三方勢力中最強的,所以魯肅和諸葛亮主張孫劉聯盟抗曹,這樣東吳和蜀漢才不會在祖國的土地上消失,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于是這三國鼎立的局面就一直持續了好多年,后來三國被司馬懿之孫司馬炎所統一,建立了西晉王朝。那浩浩蕩蕩的三國史才得以劇終。對于我這個旁觀者來說,這樣的結果似乎有些不盡人情和出乎意料,曹、孫、劉爭了一輩子的天下卻被司馬氏給統一了,這讓讀者們多少會有一些詫異。但這就是歷史,無法改變的事實。
當我把那本厚厚的作品《三國演義》看完后有一種說不出的成就感。我愛書,我愛三國。也許只有在讀書時,我才會得到一個真正的我,認識到一個真正并且純粹的我!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2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受益匪淺!度龂萘x》是中國四大名稱之一,是中國古代歷史上重要的文學名稱。《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其中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最為成功!度龂萘x》主要描述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的斗爭。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庸主獻帝劉禪、心胸狹窄的周瑜、忠誠的魯肅、勇敢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都處于極端狀態。這些角色給了我深刻的教育。雖然有這些角色,但最讓我感受到的是這本書中描述的.幾個英雄。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就不知千里往投。我覺得雖然敵人降了,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僅是忠誠,更是一種難得可貴的忠誠。《三國演義》展示關羽的方法也很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燕月刀”。后來加上“紅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殺文丑,幾乎變得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忠臣,他可以獻身于死亡。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悉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一生謹慎,敬業。他燒新野,借東風,借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慧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用木偶退司馬懿,殺魏延。我以為這種人應該長得很漂亮,但書中描述的卻很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戴著龍巾,穿著鶴斗篷。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和他是并世英雄,劉備不敢聽,但他沒有殺劉備,盡管劉備是他甕中的烏龜。這讓我感受到了曹操的慷慨,周瑜做夢也做不到。在周瑜眼里,只有諸葛亮,而不是發誓,只要諸葛亮被殺,東吳的世界就會和平。后來發現劉備不是普通人,就想殺劉備,至少留在東吳,東吳的世界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窄,非英雄。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有其態,有長有短?偟膩碚f,看完這本書,我大開眼界,上面的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值得學習。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3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意味深長!度龂萘x》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刻畫了200多個人物形象,把許多人物寫得淋漓盡致,比如說:劉備、關羽、曹操、諸葛亮等。這本書主要寫魏、蜀、吳三國之間發生的斗爭,這本書從東漢末年一向寫到晉朝那個時代。書中有幾個人物讓我對他們產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感受,他十分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十分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為了統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后,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必須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必須能聯吳抗曹。
然后是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后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于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齊去找劉備,最后最后與劉備會合,想象著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述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這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蒙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能夠說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能夠統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正因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么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為他帶給的連環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
通過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劉備教我們什么事情都要冷靜對待;關羽教我們忠誠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曹操教我們做什么事情都不好多疑。我們只要取長補短,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三國演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作文寫三國演義讀后感三國演義作文,讀后感04-14
讀后感《三國演義》_三國演義個人讀書筆記12-13
《三國演義》讀后感08-13
三國演義讀后感07-26
三國演義讀后感經典10-19
三國演義經典讀后感10-19
初一三國演義讀后感10-19
初二三國演義讀后感10-19
三國演義讀后感10-29
《三國演義》讀后感悟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