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消逝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童年的消逝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童年的消逝讀后感1
《童年的消逝》也許稱為童年與印刷更為貼切,書名只是一個噱頭,更諷刺點說,作者何嘗不是娛樂時代的一員,娛樂精神絲毫不亞于旁人。童年是一個人最接近自然狀態的階段,說人生來是一張白紙,似乎也不太恰當,姑且說幾近白紙的狀態,但人畢竟是有立體視覺,可以感知世界的,也包括其他的觸覺、聽覺、嗅覺等,F代社會一方面寄希望于兒童多學知識,認識世界,一方面又有很多人倡導解放孩子天性,這本身就是矛盾的。我們既想要壓抑和升華,又渴望灑脫和浪漫主義情懷,就像我們想要告訴發展經濟,又寄希望于不破壞環境,這甚至都是可笑的。
作者并不是極力反對電子時代的發展,只是給人們提醒一下,讓我們對電子時代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作者很緬懷印刷時代,這是表達懷念的一種方法,即通過對比。
電視的信息,是呈現給每個人的,并沒有對信息進行分類和分級,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可以接觸到各種信息,這也加速了他們童年的消逝。在以畫像和影像占主導地位的時代,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顯得愈發重要。
蕭伯納曾說過,“一切職業都是針對外行的陰謀”,甚至我會極端地認為法森的主張是有一定意義的,給孩子足夠的自由,既然我們終將踏入成人的行列,何不根據每個孩子的進度來決定是快進還是倒帶呢?提到步入成人行列未嘗是壞事,但正確的引導至關重要。
童年的消逝讀后感2
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主要表述“童年”這個概念的起源;具體地說,就是童年起初不需要存在,而后卻發展成不可避免的存在,它們各自的傳播條件是什么。而第二部分作者則將我們置身于現代時空,企圖揭示從谷登堡(Gutenberg)的印刷世界轉換到塞繆爾?莫爾斯(Samuel Morse)的電報密碼世界,這個過程使童年作為一個社會結構已經難以為繼,并且實際上已經沒有意義。
這本書寫得很通俗,作者在書中回顧了童年產生的歷史,童年的發展和命運,最后揭示出這樣的一個事實:童年在消逝。不是生理上童年的消逝,而是概念的消逝。
書中舉出了很多例子,說明了印刷術、書籍和電視對童年所起的影響和作用。而電視,是使童年消逝的主要因素之一,電視是人發明的,發明的當初并沒有預料到它所帶來的影響。電視使孩子成人化,也使成人孩子化。在現在看來,這一現象似乎更明顯。
而書中所顯示的媒體對時代對兒童的限制和影響,對后現代文化進行了剖析和批判,在喧囂的消費時代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
在大眾文化的批發復制鏈條上,兒童是被忽略的一環。大眾文化是拒絕啟蒙、消解啟蒙、對抗啟蒙的`文化。
所以我們我能有什么方法能讓童年不消失呢?
答案就去慢慢的尋找去吧!
童年的消逝讀后感3
《童年的消逝》這本書是波茲曼繼《娛樂至死》之后,又一部巨作。在書中,作者討論了“童年”的歷史,闡述了“童年”的產生、發展以及日益走向消逝的過程。但與別的闡述“童年”消失的理論書籍不同的是,作者指出,這一過程是伴隨著人類傳播方式的變遷而完成的,信息與媒介與“童年”的起止相伴始終,文字、印刷、電視等都在“童年”的變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童年的消逝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命題。因此,波茲曼這這本書的主要貢獻不在于斷言童年正在消逝,而在于作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解釋這種現象何以發生的理論!锻甑南拧愤@本書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述童年這個概念的起源;也就是說,童年起初是不存在的,而后來伴隨著社會的發展,童年成為了必然之趨勢所存在。第二部分,作者將我們置身于現代時空,企圖揭示從谷登堡的印刷世界轉換到塞繆爾·莫爾斯的電報密碼世界,這個過程使童年作為一個社會結構已經難以為繼,并且實際上已經沒有意義。
正像我前面說的那樣,童年的消逝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命題。回望我們那個時代,我們曾經有過彈玻璃珠,滾鐵圈,我們曾經有過丟沙包、踢毽子、捉迷藏。我們曾經與大自然是那樣的親近,打水漂、滾雪球,而現在碧水藍天的大自然已經于我們漸行漸遠了。在來看看處于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兒童的童年,有些兒童處于沉迷于電視劇,有些兒童沉迷于電子游戲,有些兒童沉迷于網絡世界,還有就是幾歲的兒童顯得老成,急功近利。
【童年的消逝讀后感】相關文章:
《童年的消逝》讀后感02-10
童年的消逝讀后感12-04
童年的消逝的讀后感11-16
童年的消逝讀后感3篇06-16
童年的消逝讀后感(3篇)09-13
《童年的消逝》讀后感2篇02-11
《童年的消逝》讀后感800字11-16
2016年好書推薦:《童年的消逝》10-03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讀后感11-08
能量的自我消逝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