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習俗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關介紹和評定文字如下:
楹聯習俗源于中國古代漢語的對偶現象,西晉時期(公元290年左右),出現合律講究的對句,可視為其形成的重要標志。在一千七百余年的歷史傳衍過程中,楹聯與駢賦、律詩等傳統文體形式互相影響、借鑒,歷北宋、明、清三次重要發展時期,形式日益多樣,文化積淀逐漸豐厚。楹聯有偶語、儷辭、聯語等通稱,以“對聯”稱之,則肇始于明代。
楹聯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于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大價值。
對聯習俗主要包括如下幾種:
春聯習俗:春聯古稱春貼,是一年一度新春佳節時書寫張貼的一種時令對聯。春聯習俗起源于五代,至宋代已成形,明代已很普遍。在湖南,貼春聯是春節文化中的一種重要習俗。春聯具有祝頌性、時效性和針對性特點,并突出一個“春”字。
婚聯習俗:婚聯是為慶賀結婚之喜而撰寫對聯,通常張貼于婚娶之家的大門、洞房門、廳堂或妝奩堂上。其內容多是對結婚雙方的熱情贊美和良好祝福,帶有濃烈的吉祥、喜慶色彩。
壽聯習俗:壽聯是為過壽的.人祝壽專用的對聯,其內容一般是評贊過壽者的功業才能、道德文章、祝福過壽者多福高壽,美滿幸福,具有熱烈而莊敬的感情色彩。
挽聯習俗:挽聯,有的地方叫喪聯,系由挽詞演變而來,是一種人們用于對先人、死者表示緬懷、寄托哀思的對聯。往往貼在門口、骨灰盒兩側、追悼會會場兩側、花圈上,一般用白紙配黑字,具有肅穆、莊嚴和沉痛的感情色彩。透過聯語,喚起人們對死者的追念和尊敬之情。
貼春聯: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
更多相關內容分享:
【對聯習俗】相關文章:
英國圣誕習俗08-14
東北結婚習俗11-12
陜西婚禮習俗11-12
菲律賓婚禮習俗11-12
中國婚禮習俗11-12
我國飲酒習俗10-24
越劇習俗大全09-07
墨西哥習俗禮儀11-26
壬寅新春對聯01-28
新年家庭對聯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