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通用17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1
這段時間,我認真地閱讀《陶行知教育名篇》,這本書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經過八十多年的考驗,不僅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對今天的中國教育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通過閱讀《陶行知教育名篇》,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是那么的貧乏,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斷的學習和積累。下面是我讀這本書的幾點體會: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創辦的曉莊試驗鄉村師范學校,開辟了一條改造中國教育的新路,創立了“生活教育”學說,使教育貼近人民大眾,參與社會生活,提高學生的文化和科學水平,立志做第一流的人物,“不能舍身實驗室,亦當埋骨邊疆塵”。“生活教育”學說是從中國土地上生長起來的,富有時代特色,受到進步教師和勞苦群眾的歡迎,引起了世界教育家的注目。直到今天,陶行知所創立的“生活教育”仍很中肯、新鮮,仍有進行試驗的價值。這一方面說明陶行知視野的寬廣,研究問題的深入,另一方面也說明教育界舊習慣勢力之大。老教育觀念改變之難!
陶行知先生認為學習語文是為了“向前向上的生活,要實現這一目的,必須學習具有生活的內容,運用符合生活的方法”。那么作為語文老師的我,以后在語文教學中,要讓語文教學與學生的思想、生活密切聯系,使得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課堂,變得生活化。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現代成分,使書中的間接生活與現實的直接生活溝通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只要學生感興趣的事,他們就樂意去做。這樣使得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個字詞不再是無生命的東西了,學生就急于跟它們交朋友,急于去了解它們,認識它們。課堂也不再會成為束縛他們的籠子了,而跟他們的生活貼近了。在這種課中,學生始終是愉快的,他們學習的熱情也始終是高漲的。學生也就真的把書讀活了,把書讀出“味”來了。
二、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得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他認為,教師不應把現成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根本不用思考,而應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過不斷反復推敲以求得最佳結果。與此同時,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對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對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言也能夠發出去,以期達到解決別類的問題。由此我們不難體會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過這一方法的尋求來最終培養學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學生就不僅能使自己獲得豐富的'知識,而且還可以探索解決新的問題。
“教得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學生怎樣學就怎樣教。由于學生的文化水平、道德修養、天賦才能和各年齡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師必須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法。補偏救弊。長善救失,這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樣學就怎樣教,學得多也就教得快。學得少就教得少,學得快就教得快,學得慢就教得慢!庇纱说弥,陶行知把教和學的關系翻過來,不是傳統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而是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教學內容的選擇安排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學過程不取決于教師的主觀意圖和外界加的壓力,而應該取決于學生的快慢程度。
同時,他還特別重視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為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當今教學理論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根據學生可接受水平和最近發展區來促進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發展,不可操之過急,拔苗助長。同時,現代教育理論還注重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意志、興趣等對學習的影響。綜上所述,因材施教是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深入研究陶行知的這一思想,有利于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發展學生的個性。
陶行知把他的一生全部獻給了教育事業。他的博學多識,嚴謹治學,一切為人民大眾教育而努力奮斗的精神值得我們好好學習,他留給我們的教育思想需要我們去執行和發展。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2
在當今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聯系教學實踐活動,讀《陶行知教育名篇》頗有收獲,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即教育”這一篇。
第一、生活教育理論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觀念相當明確,他的“社會即學!睂W說,更是告訴我們“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這與我們解決當前教育中教育內容的過時陳舊、不符合學生生活實際、不切合學生思想認識、不能很好地為學生的將來生活服務的現象是很有啟發的!墩n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
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信心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教師就應該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數學貼近生活,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測的,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是實實在在的,從而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踐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學知識的鞏固,讓課堂所學真正融入社會生活。學了“米、厘米”后,讓學生量一量教室地面的長和寬;黑板、書桌、課本、文具盒的長與寬;量爸爸、媽媽的身高等。學了“10的認識”后,可讓學生用第幾排、第幾個來描述自己坐的位置;讓他們說說家里的電話號碼;讓他們記錄一星期的氣溫等。學了“小數的初步認識”后,可組織學生到超市調查商品價格。學習“面積單位”后,讓學生測算書本、課桌、黑板的面積;親自設計桌套的大小等。利用“比例知識”,幫李阿姨算一算她家和三位房客的水電費情況(按人口比例)。學了“平均數問題”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選專題,展開活動,比如測量計算班級同學的平均身高、平均體重、平均年齡,菜場某一蔬菜的平均價格等。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讓學生從中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
第二、教學做合一我們應如何去實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內容論呢?我們認為,我們的教育內容必須盡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鮮血液、新鮮內涵。根據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了,事怎么做,就怎么學,就怎么教,”而教學的中心是“做”,即實際生活。我們必須了解生活,了解學生生活現狀、了解生活發展的趨勢、生活對人的要求的變化。現實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發展、品學兼優、視野開闊、生理心理健康的人!稊祵W課程標準》提出的要重視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通過數學的學習活動,情感與態度方面有新的發展的理論,其實與陶先生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建構主義學者也認為,“學習數學”應是一個“做數學”的過程。
因此,在數學課堂中要讓學生有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機會,F實、有趣、開放和具有探索性的數學教材和學習內容才是學生“做數學”的前提。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根據這種情況,我們將本課設計成“招考營業員”、“我是小顧客”、“物物交換”、“用物兌幣”等幾項活動,在招考營業員”的活動中,學生進一步認識了人民幣,在“我是小顧客”活動中,通過付幣、找幣鞏固了不同單位的人民幣之間的互化。更重要的是在活動中學生學會了怎樣與人交流,與人合作。
作為一名教師,我將永遠牢記陶先生的教誨,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為指導思想,在教育實踐中邊學邊做,細細體會,定然會有新的發現,新的啟示。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3
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我有了很大的感觸。陶行知先生是我國的大教育家,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師,不過,我和他也有相似之處,那就是我們都是鄉村教師。都見識過農村孩子的厭學,也都見識過城市學生的繁華浮躁。
之前我一直在苦苦思索,為什么農村和城市的孩子性格差別會那么大?為什么城市中小學三年級的孩子,課堂上只能坐十分鐘?一般的老師上十分鐘課,那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就會躁動不安、左扭右轉、小聲說話,甚至于讓老師上不成課。為什么最純真的孩子卻沒有對課堂紀律的尊重,對老師的尊敬呢?沒有一絲集體觀念,那么我行我素,一點都不愿受到約束。一說吃喝玩樂特開心,但是死活都不愿意學習一點兒苦都不能吃。這樣的孩子長大后,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嗎?他能成長為一個獨立的的人嗎?
而山村里的一些學生呢,成績很好,但是說話畏畏縮縮;見到老師,就不敢打招呼,視若無睹地走過去。學習上呢,沒有一點主動性,需要老師和家長死管。遇到難題,卷子上大片空白,都不愿意嘗試,就等著老師去講。九年級每班的周末作業,居然有一半多的.同學是胡寫亂畫應付老師的。這能成才嗎?
這時我想起了假期讀的陶先生的話:千教萬教教求真,千學萬學學做人。陶先生曾說,他寧可培養一個獨立、健全開朗的人,過著平凡普通的生活,也不愿培養一個考上重點大學,但卻需要母親洗衣陪伴的人。他的“生活教育說”提醒我們,教育的初心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單純知識教育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們就要教什么。這樣的學校才是學校,這樣的教育才是教育。離開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現在有一種人叫“宅男宅女”,工作能力出眾,但是就是不愿意跟人溝通,害怕跟人合作,恐懼社交。離開團隊的力量,一個人又能走多遠呢!這不是我們教育人想看到的吧!
而這一切想改變,首先要改變我們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說,教師不僅要學“教”,更要學“學”。怎么做事兒的,怎么學的就怎么教。也就是以事的“做”為中心,以生活為中心。而實際上在中考高考的指揮棒下,教師的全副精力都在備課上,在學“教”上,生怕教得有漏洞、講得不透徹,F在學習科目多,時間不足,各科老師都在瘋狂趕課、趕進度。大家都忘了像學生一樣“學”,學生是否學得有趣,是否樂意參與。一味的填鴨式教育,學生只剩下了“學性”,哪里還能有“人性”呢?陶先生說過,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人的生活更加美好。脫離生活實際的教育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這不能不令我們覺醒呀!
我們教師要培養自己的各種專業能力。也要注意解放了學生,比如他們的眼睛,讓學生學會觀察,并在觀察過程中進行指導。包括觀察方法,結果,分析,總結等,要養成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解放兒童的嘴巴,讓他們想說就說,能發表獨立見解。允許有問題就問,培養質疑能力。解放兒童的空間,不要把兒童關在家中,怕他們危險。應該讓他們到大自然的社會中去擴大視野、積累閱歷。解放孩子的時間,不要用功課填滿他的時間表,給孩子一些空閑時間消化學問,并想一些他們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做一點他們喜歡的事兒。
通過《陶行知教育名篇》的學習。我終于找回了丟失的教育初心。也就是我們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的意義。
我今后要把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力求每天進步一點點。工作、做人做事,身體健康方面都要越來越好。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4
初聞“愛滿天下,知行合一”,還是在大學軍訓時,懵懵懂懂,只知它是校訓,要記。卻不知這幾個字如隨風潛入夜般陪伴了四年的大學生活,潤物細無聲般深入我心。
暑期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整書由淺入深,雖是教育箴言,卻如沐春風般感受字里行間的溫暖,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創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熱愛每一個學生”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
參加教師招聘考試必背中小學教育的基本原則———愛的教育,作為工作室的學員,一直深受喬利榮老師教溫暖的數學影響。愛無處不在,愛溫暖童心。
愛上自己教育工作,陶行知一個重要思想“教學合一”,在我看來,教與學的融合,一個重要的基礎就是教師要愛上自己的所教學科。愛上它才能從心底想著把這份對學科的愛傳遞出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生學習,在教學反思中自我學習,學生根據老師的教去學習,把老師教的方法與自己學的方法結合起來,內化成自己的方法。教師要給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就需要老師學的更多,于我而言,愛上所教學科,才會本能的去充實,去完善。唯有芬芳才能散發芬芳,唯有愛自己的學科才會讓學生體會你有這份愛,跟隨老師的腳步,逐步愛上你,愛上這門學科。
陶行知對教育事業的愛溢于言表,教育理論便是最好的印證。喬利榮老師暑期讓學生制作2021年的日歷,看著孩子一個個精美的手工日歷,我想正是因為他們愛著這份事業,才會想著如何讓學生收獲更多,在不同的`方面得到不同的發展。愛自己的教育工作,溫暖孩子的小學生活。
愛上自己的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教師對學生有愛,師生關系便會更加和諧。在這種融洽的師生關系中,學生樂學,主動學習,不同方面都有所發展。教師對學生的愛體現著高尚的職業道德。熱愛學生,讓他們與自己心與心的距離越來越近。陶行知反對“純以面貌美丑為取舍”的選拔法,他認為:“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只有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我想,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定的師愛,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學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產物。愛是默默無聞的,但愛也要大膽的表達出來。小學階段孩子的心智并不成熟,有時真的“沒心沒肺”,但愛自己的學生,一直堅持著,學生終有那一刻的頓悟,用心去對待你。我的第一屆學生,今年六年級了。尤記得一年級時一個特別調皮的孩子,上課教室亂跑,被要求回座位后大聲喊叫,著實頭疼,每天就讓他跟著自己,沒有“自由”的他見我就說,“老師,我討厭你”。對于那時剛工作的我來說,這句話無形中快澆滅自己的工作熱情,但心底透著陶行知愛的教育那束光。隨著學習的深入,不僅有習慣的要求,還增加練習的要求,這個孩子依然抱著討厭我的態度。但我依然彼此“陪伴”,作業的再練習讓他更討厭我,一個零食僅僅讓他對我有個笑臉,彼此相伴已五年,有一天,主動找我,說“老師,雖然你有時對我很兇,但我很喜歡你,也喜歡數學”。那一刻的自己熱淚盈眶。愛真的潤物細無聲。我也將繼續秉承陶行知的那句格言,熱愛自己的學生,用愛對待他們。
愛滿教育,愛上自己的教育工作,愛上自己的學生,這是我讀《陶行知教育名著》的最大體會。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5
假期,讀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一書,我覺得本書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行文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經過八十多年的考驗,不僅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對今天的中國教育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讀完本書,回想自己短短幾年的教學生涯,我心潮起伏,難于平靜。
一、和學生共同學習
“在共同生活中,教師必須力求長進。好的學生在學問和修養上,每每歡喜和教師賽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教師非常愿意我們的學生能有一天跑在我們前頭,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是教師對于學生的希望。當今的社會日心月異,信息量瞬息萬變,不斷地在更新。我們在教學中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學生前頭引導學生,不能固步自封,守著老教材、老教法貽誤學生,這是我們應有的責任。師道之可敬在此。有教師經常說: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墒峭霸俅笠膊豢赡苋≈槐M,要不斷的往桶里注入新的水才行!
記住這點,我平時就注意積累,遇到需要時更要不怕麻煩地尋找答案,不斷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學生前頭引導學生,盡到自己的責任。因此我利用一切時間,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只有具備了真才實學,才能對得起教師的職業稱號,對得起自己的學生,才能在新教改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教學相長,從容正視學生求知若渴、躍躍欲試的目光?并在教學中思考,怎樣才能做到以身作則,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的科學品格與開拓創新的意識,培養學生以天下為己任的人文胸懷與奉獻精神……通過實踐,我發現只有經常閱讀報刊,閱讀網絡,才能夠讓我對世界保持一種新鮮感。經常閱讀經典,能促使我學會思考,能夠使我的觀點不落后于學生,讓我找到與學生交流的話題,從而增加彼此的交融性,從而適時地進行點撥、引導,在無形中提升我的品位,強化教師的人格魅力,從而影響我的學生敢于求實創新。
二、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從開學以來我發現我班的學生有個毛病都不喜歡做眼操,只要眼操音樂一響,很多學生為了逃避做眼操而在操場上呆一會,音樂一完再氣喘吁吁的跑到教室。我總是對孩子說做好眼操的重要性,但是學生明白了又能怎樣,還是不喜歡做。很多方法都用了,但是效果并不大。前幾天讓班長記下誰不做眼操,就讓他中午到我辦公室做十遍,明明知道是在懲罰學生,但是沒有別的辦法了,只能試試。嘿!
還真管用,除了2個學生不聽話,受到懲罰,其他學生還不錯,大多數能坐在教室里認真的做,心里為自己的高招偷著樂。
這節不是我的課,但是得先做眼操,我告訴科任老師等一會上教室。因為我想上樓試探一下學生做眼操的情況,還沒走到教室,就聽到了教室里亂哄哄的,只有幾個孩子在做。這時我氣得火冒三丈,讓學生坐好了聽音樂,等音樂一完,讓班長喊著全班做,做完一遍,我讓班長再喊一遍,就這樣連續做了4遍,剛要做第五遍,“。∵要做呀,累死了!”一個個很抱怨的樣子,我很嚴厲的說:“怎么,閑累了,早知道一遍做好,何必需要做這么多遍,你們明白老師的用意嗎?”一個孩子說:“老師這樣做是為了讓我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今后不至于戴眼鏡!薄巴瑢W們能明白就好,希望以后為了自己的眼睛好好做眼操,好嗎?”“老師,谷沛成沒了”一個孩子的話把我的視線引到了他的座位上,是呀,大半節課過去了,我竟然沒發現少了一個人,心里為自己的粗心感到慚愧。
“是不是到語文老師辦公室了”課代表說:“沒有呀,我剛從辦公室上來!薄澳堑侥娜チ!”一種不詳的`預感使我快步跑到辦公室,問了語文老師,她說:“孩子作業沒完成,應該不能回家拿吧?”我想也是,他家離學校很遠,他還能不去上課跑回家?越想越害怕,很快到了下課,還沒有看到他,下一節課是英語,一打鈴,我又跑到教室,看到了這個孩子坐在那里,說實話,當時又是氣又是高興。我一臉的嚴肅對他喊:“谷沛成,你給我出來!笨赡芩仓懒耸虑榈膰乐匦,所以很膽怯的低著頭出來。“你到哪去了,嚇死我了。為什么不上課,快說呀!”任憑我怎么問,他就是不說話。我氣的大聲喊:“你怎么回事,再不說話我就打電話叫你爸爸來!边@時他小聲的說了一句:“出去玩了!蔽乙宦,“你沒搞錯吧,不上課出去玩,到哪玩了!彼f:“在水爐旁邊”我氣的要命:“你說你這孩子語文作業不完成,不快點補上,還有時間玩。先上課,下了課再說!笨粗谋秤,我不免自責起來,可能我的聲調太高嚇著孩子了。但是一想他回來就放心了,如果真有個閃失,我如何向他家長交代。
下了班回家,我給他家長打了個電話,反映他孩子最近的學習情況以及今天發生的事情,(我和他家長經常通話)家長說可能最近忙忽視了孩子,表示一定配合老師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提上去。放下電話我輕松了很多,一會我又接到了谷沛成媽媽的電話,她說:“孩子今天的事情很是生氣,我問了他為什么不上課,他說因為蹲廁所時間長了,等出來已經上課了,他怕老師說他,所以一直等到下課才敢回教室,你說這孩子就是不敢說話!蔽衣犃怂麐寢尩慕忉,心里說不出什么滋味,真的感覺冤枉了孩子,如果當時的我能冷靜下來和孩子說話,不對他大聲吆喝,說不定孩子會告訴我事情的經過,真的是好后悔。
第二天一到教室,我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谷沛成叫了過來,他還是那樣膽怯的看著我,我笑著對他說:“谷沛成,你昨天的事情老師都知道了,都是老師不好,冤枉你了,你怎么不告訴老師真相呢?”“我怕你說我”“真是的,以后呀男子漢不要這么膽小,有什么話就對老師說,你不說出來老師怎么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對不對!薄岸鳌薄昂昧,今后學習上要好好表現,不會的問題一定來問老師,老師會幫你的,知道嗎?”“知道了!”高興的一溜煙跑到座位上,能看的出孩子心里的疙瘩解開了。希望他今后敢于大聲“說話”。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6
曾有人說:“一個沒有讀過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國做教師呢?”
今天拜讀了陶公的教育名篇,激發了本人對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與實踐的更大的熱情,現把所讀、所想、所悟記錄下來。
陶行知,毛澤東贊揚他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彼螒c齡贊頌他是“萬師表!彼1943年,創辦了《生活教育》周刊。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在生活教育理論中,提出了“教學做合一”教學理論的提出,在宏觀上闡明怎樣教,怎樣做,怎樣學,教、學、做、應交互運用合三為一,本文所要闡述的是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下,如何實施啟發式教學,將“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與當代的教學思想相融合,為進一步提高我國的教育質量,發展教育途徑提供有利的依據。
陶行知認為:教學做是一件事,做是中心,在做上教,在教上學,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的方法。他說:“是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做,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學而不做,不能算學,教與學都以作為中心!彼詾,做是教學的中心,任何事情脫離了實際不去操作實踐,也就失去了學習的真正意義。這種理論的提出,在宏觀上給我們指出了教育發展的道路,明確了才是教學的根本,也是唯一的出發點。
“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提出了把教學當做一件事,在總體方面提出了怎樣教、怎樣學、怎樣做,提出了總的教學方向,卻沒有提出在什么時機,什么狀態下去教去做去學。陶行知之所以能夠提出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與其他長期和研究及教育是不可分割的。陶行知先生一生受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影響很大。約翰杜威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與教育家、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實用主義教育的創始人,美國人也稱他為:“創立美國教育學的重要人物!倍磐谧约旱慕逃碚撝,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多方面描述了教育本質問題。他關于教育本質的論點,基本上用三句來概括,這就是“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繼續不斷改造!备鶕敖逃瓷睢,杜威提出了“學校即社會”。陶行知先生借鑒此種理論,經過自己的不斷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啟發式教學思想與方法在21世紀的作用是巨大的。孔子在30歲的時候,開始創辦私學,開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一生從未間斷,任教40年,雖做了幾任官,可從來沒停止過教學,一生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從事著教育工作,這是他獲得教育成功的根本條件,正是因為對教學不斷探索,不斷追求,才為后世留下了舉世聞名的啟發式教學方法。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陶行知特別重視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當作改造中國教育、社會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來,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舊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當作衡量教育、學校、書本甚至一切的標準。他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在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弊鹬貙W生還要學會欣賞學生,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差、紀律松散的學生更要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當你面對“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時,當你面對家庭和社會的煩惱時,一定要冷靜。如果我們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啟發、表揚、激勵會是另一種情景。
尊重學生,就要學會寬容與接納學生。寬容即理解,是對學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種特殊尊重。有人這樣透視教師的寬容,很值得思考:教師對學生的內心深入的寬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和空間,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啟頓悟,進行有效的教育,并培養他們的判斷是非的能力;教師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寬容,可以激發學生的個性思想火花,培養創造精神;教師對學生特殊行為方式的寬容,是尊重個性發展特點,使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展示自我,發展自我;教師對學生情感的寬容,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對教師而言,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在非原則問題上以大局為重,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著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更不是教學做合一。它不僅在理論上超越了歷史上的“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而且在實踐上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所謂交往就是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敖虒W做合一”強調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系。而這種關系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徑就是交往,離開交往,師生關系便不能成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師生互教互學,就能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大家知道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可概括為“一個根本,兩個轉變”!耙粋根本”,就是以人為本,以生為本,以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皟蓚轉變”,就是轉變教師的教學材料呈現方式,倡導整體呈現,轉變“自主、合作、探究、拓展”的學習方式。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首先教師必須努力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育觀念,樹立現代教育新理念,其次必須從學科特點出發,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改變原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和教學手段,重新認識和確立自己的角色,努力做課程的建構者、教育的引導者和學生成長的促進者,做好現代的陶行知。
。1)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本觀!敖處熒钍撬囆g生活,其職務也是一種工藝,應當手到心到躬親實行者。彼惟高談闊論,不屑與三百六十行為伍者,豈能當二十世紀教師之名?”陶先生的這段話明確告訴我們教師不應是課堂上的主宰者,對學生進行“一言堂”和“滿堂灌”,而應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服務者和仆人,應該由課堂的主宰者變為教學的參與者、合作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教師只有樹立起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轉變以教師為主的師本觀,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本觀,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在教學上吸引學生主動參與。
。2)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課堂教學必須體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平等和諧關系,提倡師生互尊互愛、互助合作、互相促進,強調人格之間的融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盡量給學生留有支配、自由發展的時間和空間,把學習、探究和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才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3)師生合作創新,營造學生主動參與的氛圍!敖處煹某晒κ莿撛斐鲋档米约撼绨莸娜。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說得正確些,先生創造學生,學生創造先生,學生先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碧障壬@段話深刻地揭示出教育過程就是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和主體作用的學生的共同合作創造過程。師生合作創新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價值體現,這個價值不全在于“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而是“藍”在生產“青”的過程中,在“青”的作用下,本身也獲得新的生機。顯然,教師如果失去主導作用而成了照本宣科的教書匠,或者學生失去主體作用而成了被動接受的容器,就談不上什么創新教育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創造備件,比如創設問題情境、開展小組合作、活動探究等,營造創新氛圍,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引導學生主動地動手、動腦、動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這就需要我們教師:一要變教師中心為學生中心,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教師不再是權威的代表,而是保護激發創造力的支持者,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與創新;二要尊重學生個性,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身的最大潛能;三要信任學生并使學生相信,教師并不是具有最高創新力的人,即學生有可能超過老師;四還必須要。向學生學習,“不愿向小孩子學習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校體育教育的最主要形式是體育教學,體育教學也是形成學生體育實踐能力的最主要途徑。在目前,作為體育課程中的體育教學目標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習掌握體育知識技能與發展體育能力的關系,正確認識與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積極地發展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是體育新課程改革的重要課題。在體育教學中,我們努力建立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有了這樣的師生關系,學生會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同時能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召喚和指導。這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情感體驗。我們提倡交往,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構建,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在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有著豐富的內涵,作為一種教學理論,陶行知認為“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他告訴我們,教學做是一個整體,是教學做相結合或相統一的活動,三者密不可分。聯系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我們發現陶行知先生不愧是偉大的教育家,他抓住了教育的精髓,具有先見之明?梢院敛豢鋸埖卣f,陶行知先生的理論和當前課改理念異曲同工,相互輝映,給我們極大的啟發,使我們無盡的思索。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7
教育類的書籍,對我印象最深就是理論性強,枯燥乏味。假期骨干教師培訓時,我讀了《陶行知教育理論》一書,我坦言自己以前對陶行知先生其說知之甚少,對“沒有讀過陶行知的人,不配在中國做教師!钡恼f法曾經表示過不屑,從教二十年了,自認為對工作兢兢業業,踏踏實實,不辭勞苦,不也做的好好的嗎?可是讀了《陶行知的教育名篇》,給我點亮了一盞心燈。當通過一段段短小、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行知先生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等他所創立的經典教育理論時,不僅被這位教育大家的遠見與深刻所折服,深感自己對教育的理解還比較膚淺。
陶行知特別重視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當作改造中國教育、社會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來,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舊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當作衡量教育、學校、書本甚至一切的標準。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中汲取豐富的養料,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我還認識到:實施愛的教育,保護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是為創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礎;實施生活教育,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是為學生打開創新思維的源泉;尊重學生主體,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煥發學生活力,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教師對后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后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我們的適度教育更是要求我們對待后進生要有一顆博大的愛心。
陶行知先生還反對限制兒童的嘴、時間和空間的做法。也許我們認為自己不是這樣的人,但陶先生反對的這些問題現在仍然存在,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學校。五六十人的大班額、三十五分鐘的有限時間、單元課時的限制、需要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等等,這些是不是讓我們感到無能為力呢?課堂上并不是每個想說的就能有機會說,因為回答問題的機會總是有限的;并不是每個問題都能及時得到解答,因為課堂總是有側重點的;并不是每個孩子的時間都能解放,因為每個人接受知識的能力是不等同的。作為一名老師來說,總是盡自己的最大努力解放每個孩子的嘴、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機會去發展自己,實現自己的創造力。我們慶幸我們學校實施適度教育研究,把學習的樂趣還給了學生。孩子們有了更多的時間進行生活體驗,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做人的道理,人生的學習,這些都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到孩子的心靈。我想,陶先生地下有知,應該能夠感知到今天教育的變化吧。
掩卷沉思,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如同一面鏡子,照到了我教育教學中的許多問題,點亮了我的心燈。我將把陶先生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地總結,深入反思,樹立全新的教育理想、教育信念,在實踐中努力獲得一種職業的自覺。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8
陶行知先生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國家多難、民族危急之秋度過的,他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與勞苦大眾休戚與共,與共產黨人親密無間,為人民教育事業,為中國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爭事業鞠躬盡瘁,奮斗終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陶先生著作宏富,論述精當,與當前的社會主義教育學息息相通,堪稱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對于我們教育類專業的大學生的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更好為我們理論和實踐學習,提供方向。我有幸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這本書,收獲頗多。
首先,在學習《學生的精神》之后,了解到先生對學生的期望:
(一)學生求學必須具有科學的精神;
。ǘ┮脑焐鐣仨毦哂形竦木。
。ㄈ⿷董h境必須具有堅強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讀完后,我聯想到現在的我們,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常常受到父輩過多的照顧,對社會認識不夠深刻,在大的教育環境下,主要是對知識的掌握,但真正實踐做題時,卻常常不知所措。并且,在學業上取得一點成績時,容易“自滿”,有一點小收獲就沾沾自喜。學生對學習缺少一定的目標,很多學生不知道自己到學校來接受教育是為了什么。每當找學生談話時,我便會問“你準備讀完干什么?”學生的回答:“不知道!鄙踔,讀到研究生,對自己的未來還是沒有很好的規劃,還是得過且過。那么作為教育者呢,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只是一味地追求學生成績的提高而教學。雖然嘴里念著,“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卻不予以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讓他們找出規律,學會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在讀到《教學合一》這節時,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學要合一的觀點,有三個理由。第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第二,新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并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系起來。也就是說,教師教書,不應該是,拿著教科書,照本宣科,這樣就能把書教好的,而應該以學生為教育的重心,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并且,應結合學生的知識背景和自身的身心特點,找到最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模式。細細品味先生的話,并聯系我的教學實習,我感覺先生所提出的“教學合一”的觀點意味深長。
在《教育名著》這本書中,還提到“生活即教育”,這也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奔热簧罱逃侨祟惿鐣瓉砭陀械,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現實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學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對學生的教師教學情況的調查中發現,學生喜歡同現實生活、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系的知識;學生喜歡能用生活的事件來解釋學科知識的`老師。
在學習完本書后,給我印象較深的是,學做一個人這一章,這時這我想起我們主任,常教育我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做學問”,這不是英雄所見略同。那么在先生這篇文章里,“學做一個人”有三個條件:
。ㄒ唬┮薪】档纳眢w——身體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啊,要做一個八十歲的青年,可以擔負很重的責任。
(二)要有獨立的思想——要能虛心,要思想透徹,有判斷是非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和學習中,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在討論問題時,與對方爭辯不過就放棄自己的見解。
(三)要有獨立的職業——要有獨立的職業,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會的報酬。擇業時要根據個人的才干和興趣。做事要有快樂,所以我們要根據個人的興趣來擇業。但是我們若要做事成功,我們必要有那樣的才干。
讀完本書,猶如與先生進行了一次思想對話,使迷茫的我,看到漸漸清晰的路。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9
最近讀了《陶行知名篇精選》,受到很大觸動,其中感觸最深的是陶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法。
“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法是陶先生在1927年在創辦南京曉莊試驗鄉村師范學校的校訓。他強調:“‘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是“生活教育”理論的三大原理之一(其中三大原理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和“教學做合一”),是指導整個學校的教學活動的方針。
“教學做合一”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做;二是教法、學法和做法應當合一,教師既教又學,學生則是學;三是教學不只教人學,而更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以上三個方面,“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什么是“做”呢?“盲目盲動”是做嗎?不是,胡思亂想是做嗎?不是,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后來他又指出:“所謂‘做’是包涵廣泛意味的實踐的意思”。
不難看出:“教學做合一”,實際上是知行合一,行是做,即實踐,做是第一,知是第二,它是改變舊的傳統教學中脫離生活、脫離社會、脫離實際的三脫離的敝端,把單純傳授知識、死教書、死讀書的教學轉移到培養學生的生活力和創造力的軌道上來,培養創造型、開拓型人才。要求學用一致,在實踐中加強理解,推行手腦并用,在勞力上勞心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將指導學生學習的工作做好,不只學會、能應用知識,且能會學,終身受益。這就要求教師采取“自動”的方法、“啟發式”方法,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聯想到了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寬和問學、校訓——向著大海起航、校風——行思合一、教風——做學教合一、學風——問學合一。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的校領導已深刻領悟了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并付諸于我們的實際教育教學中。
作為一名老教師,“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識,真的本領,真的道德!彼自捳f:“活到老,學到老!爆F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周圍時刻充滿著變化。一個有強烈使命感的'人,應有一種危機感。怎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被社會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心懷進取心,下苦功夫學。正如陶先生說的那樣:“學習,學習,學習,學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們要虛心的跟一切人學,跟先生學,跟大眾學,跟小孩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要學的專,也要學的博!比祟惏l展永無止境,科學永無止境,肩負著生產新知識,傳遞新知識的教師隊伍建設永無止境。教師要適應知識經濟的需要,就要時時更新自己的觀念,及時獲取相關的信息,不斷進取,發展自己,完善自己。
每一次讀陶行知先生的文章,對教育的認識思想都會得到升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毕壬囊簧沁@十二個字的寫照,先生永遠是我們教育者的榜樣。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10
未認真讀陶老作品之前,就已久聞其“生活教育”大名。
“生活教育”應該是“生”的。學生是有生命的,絕不是我們手中的復讀機,不能以其對標準答案復述的準確程度來做唯一評價標準;教師也是有生命的,絕不是車間流水線上的一臺臺機械,不能單純用工業化的數據來評定其“績效”。所以,教育也應該是有生命溫度的,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搖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事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與其讓一個孩子能進重點大學但還需要母親去給他洗衣做飯,不如讓他走出校門后能夠以一個獨立、健全的人過平凡普通的生活。
“生活教育”也應該是“活”的。知識是活的,并且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更新,所以不能死守那一本本教材;方法是活的,適用于這個孩子的.未必適用于另一個孩子,適用于今天的未必適用于明天;過程是活的,不必非得按部就班一絲不茍;環境是活的,不必非得拘泥于一室之內……遺憾的是,我們總要面對太多的“規則”甚至是“細則”。
有“生”,有“活”,孩子們才能生龍活虎,教育才能活色生香。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11
作為一名與時俱進的教育者,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擁有堅定的教育理念。為了貫徹學習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北師大歷史教研組展開了對《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的讀后感分享。通過閱讀與分享,我們感受到,環境改變仍未使經典文章褪去鮮艷色彩,掩卷沉思,受益頗多。
首先,李卓敏老師就“教育者之機會與責任”這一章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要做一名有擔當有責任的教育者,一名優秀的教育者需要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即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實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件事。知是指內心的覺知,對事物的認識,行是指人的實際行為。知與行的合一,內有良知則外有良行,如果沒有致良知,就不會實際的善行”。
薛甜老師也發表了對知行合一的看法,她分享到:“教育的出發點是人,是關愛人、尊重人、幫助人、啟發人,教人獨立、向善、質疑、求索。生活即教育,真正的教育是使生活與生活摩擦,解放人的潛力,讓人擁有改良生活、改造世界的力量。教育者要能平等,不可輕視學生,凡事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要有科學的精神和表達的`藝術,對教育事業要有信仰和敬畏之心。
許雨婷老師分享到,陶行知先生給她帶來最大的啟發是:“教育者的責任就是不辜負機會;利用機會;能用千里鏡去找機會;會拿靈敏的手去抓機會。要用細心和愛心觀察學生在課內外的靈感,來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
馬名艷老師在讀“中國鄉村教育之根本”這篇感受頗深,她分享到:“陶行知認為中國教育的弊端來源于傳統的社會結構把人分為勞心者和勞力者。并且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觀念深入人心。于是,社會的風氣是人人都想成為勞心者,看不起勞力者。于是農民和體力勞動者淪為二等公民,失去工作的自豪感。于是孩子們為了通過成為勞心者的層層考試,成了讀死書的沒有創造力的書蟲,從這一點切入,陶行知發展出一套較行做合一的教育理論,教育應當是有教無類的,每一個教育者對教育要充滿愛與情懷。"
最后,王亞寧老師總結到“陶先生很多故事,我們雖了解的有限,但我們仍可以在他的書信中體會到他心底的善良,焦慮和無奈。我們要在點滴中呈現陶行知先生大寫的人格,正本清源,讓他回到受敬仰的位置。陶行知先生的背影,是一個教育者的正面"。
通過這次閱讀分享,初中歷史組認識到讀書對于日常教學的重要性。通過多讀書,讀好書可以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通過閱讀大師們的著作,學習大師們的思想,繼承大師們對教育的熱愛。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陶行知,陳寅恪、胡適、張伯苓、晏陽初、梅貽琦、梁漱溟、蔡元培……這些閃耀民國的大師們,最讓人感動的不僅僅是他們的學術造詣,更是他們明知是飛蛾撲火,卻仍然拼盡全力救國救民的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面對強權,鐵骨錚錚!
雖千萬人,而吾往矣!
往事越百年,大師已不再。
仰望蒼穹,這些知行合一的教育家,是最閃亮的的星。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12
暑假里,學校送給我們每位老師一本《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選》。讀后,頓覺獲益匪淺。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創造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實現教育民主化,教師必須樹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書中談到民主的教師必須要有
。ㄒ唬┨撔;
。ǘ⿲捜;
。ㄈ┡c學生同甘共
。ㄋ模└癖妼W習
(五)跟小孩子學習
。┟C清形式、先生架子、師生的嚴格界限。結合我的15年的教學經歷,有以下幾點感受。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總是竭力使教師們確信,如果你只限于從講臺上看見學生,如果知識由于你叫他來,他才走近你,如果他跟你的交談只是回答你的提問,那么,任何心理學知識都幫不了你的忙。因此我們要走近學生,了解學生,才能建立共同的興趣,才能發現他們心中能響應我們召喚的那一隅,從而打開教育的突破口。
1、用心觀察學生
教師想要全面掌握學生的信息就必須準確觀察并分析學生行為特點,找出各種教育現象間的相互聯系,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策略,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上課時,我們要時刻觀察學生,看哪些學生在做小動作,哪些同學說小話,哪些同學思想拋錨,哪些同學專心聽講,從而有的放矢對待他們。在講課中及時用眼神與他們交流,眼神中流露的可以是微笑,可以是激勵,可以是嚴厲,也可以用提問方式使他們停止不符合課堂秩序的行為,從而跟上課堂步伐,繼續學習。
下課和課外活動時,我們可多到走廊或操場上轉轉,觀察學生們,和學生們一起做游戲。你會看到許多課堂上看不到的東西,久而久之,我們漸漸了解了學生的不同側面。有的學生課堂上很沉默,課下卻很活潑;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很好,但課下卻經常一人待著;有的班干對待老師恭恭敬敬,對待同學卻呼來喝去……
2、用心與學生談心
談心是了解學生的一種很好的方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親切地交談,能消除心理的緊張情緒縮短兩者之間的距離。十幾年下來,我覺得談心也是有技巧的。
①平等待生,不“居高臨下”。教師和學生談心不能擺師長架子,不可厚此薄彼,而要一視同仁。我與學生談心時常進行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才能真正了解其內心世界,從而及時準確地教育和引導他們。
、谝v知心話,不“空洞說教”,與學生談心要講真話、實話。每個學生都有其學習和生活的圈子,有喜、怒、哀、樂。因此,要從學習和生活地每件實實在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關心學生,與學生真心實意的融通,這樣學生才易于接受,樂于接受。
、垡心托,不“計較抱怨”。任何事物都有個轉變的過程,學生的認識也是如此的,因此談心時,老師要有足夠的耐心,碰到“釘子”時,不要恢心,或聽之任之,撒手不問,要不能計較而抱怨學生。
、芤x擇時機,不“急于求成”。對一些性格倔強或問題比較偏激的學生,與其談心往往在“火頭”上談不成,對此不必操之過急,而采取“冷處理”的辦法,等待時機成熟時再談。
、菀朴趦A聽,不“先入為主”當某個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難題或不順心的事時,總想找信賴的人,特別是其心目中尊敬的老師一吐為快,指點迷津,哪怕是靜靜地聽完訴說,他也會覺得心情舒暢得多了。如果教師對情況不明,又不聽學生訴說,就先入為主,自以為是,說三道四,甚至捕風捉影,橫加訓斥,那么定會對學生有百害而無一利。
⑥要以德感生,不“以勢壓生”。教師為人師表,要以自己的潔言潔行和高尚品德去感化學生,逐步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自己的感信,贏得學生的依賴和尊重。這樣在與學生談心時,學生才會聽得進。談心時如使用高壓手段,就會增加學生的逆反心理,不僅會讓談心一無所獲,還會適得其反。
3、用心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與家長溝通
光了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十不全面的,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因此了解其家庭情況與家長溝通顯得尤為重要。每學期我都開展“雙走入”活動——走入學生的家庭,走入學生的心靈。平地我還時常通地電話與家長溝通,我把學生的聯系電話學校放一份,包里放一份以便隨時與家長聯系,另外,學校的校訓通也為我與家長溝通提供了很好的平臺。通過對一些家庭的走訪,我深切地感受到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只有多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才能做好學生工作。
王安玨是個特別可愛的孩子,小小的個兒,經常會仰著頭眨著大眼問我一些好笑的問題,課下總想把他的小手塞到我的手里讓我拉著,會偶爾喊我媽媽,會經常塞一張他畫的畫給我。我們老師總感覺她就像還是個幼兒園的孩子,所以在課堂表現上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為:課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較弱,課堂上經常做小動作,常常左顧右盼,影響別人聽課,時刻需要老師監督。有時老師上課時,他會把他的小水杯拿出來喝水,那聲音就像喝湯一樣的夸張;有時上課時,他的橡皮丟了,他會一節課都在找那塊橡皮,找不到是不會聽課的。課間和小朋友們玩耍時,只要別人碰了他一下,他就會大哭。這樣的聽課效率導致他數學上很多題目不會做,成績不理想。他的媽媽很茫然,有天下午來找我時,雙眼哭得通紅。這次家訪我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孩子的家庭成長環境和性格愛好,拉近與孩子及家長的距離,共同為孩子的成長鋪設一條陽光之路。
20xx年1月16日下午放學后,我和數學駱老師一起走進了王安玨的家,一百多平方剛裝修的房子中就只住著他們娘倆。爸爸和爺爺都在外地工作。在與媽媽的'交談中,我們得知王安玨是提前入學的,他們也是在孩子上學時才剛搬來這兒的,媽媽對這兒的生活也是剛適應。爸爸和爺爺都在外地工作,所以照顧王安玨的生活和學習的重擔都是媽媽一人挑起的,而媽媽說她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力卻不知道怎么使,非常著急。交談中還流露出后悔讓孩子提前上學的念頭。
看到他媽媽焦急又后悔的樣子,我先告訴他媽媽,現在既然上了就不要后悔,出現了問題我們要共同想辦法去面對。然后告訴媽媽一些他在校的表現,此時我更強調的是他的優點:王安玨雖然人小,手小,但他寫出的字卻很工整、大氣,在語文方面,他的能力較強,認的字多,認真聽課時,能積極回答問題。此時媽媽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安慰的笑容。他媽媽告訴我,每天晚上都會陪兒子看課外書,母子倆互相講故事。我大力地肯定了她的這種做法,并告訴她對于王安玨自控能力差的問題我們要有耐心,從每次寫作業,每次看書抓起,一點點訓練他的專注力。不要總是那孩子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要多夸孩子,只要孩子一有進步就大力表揚他,讓孩子樹立自信心,這樣孩子才會有勁頭,有動力。在課堂上老師們也會多關注他,我們合力幫孩子渡過暫時的難關。數學駱老師也就王安玨的一張試卷和他媽媽分析了他數學知識掌握情況,并告訴了她一些輔導孩子數學的方法。此時,王安玨的媽媽舒展了眉頭,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在和諧的氣氛中,30多分鐘很快過去了,我和駱老師在揮別了這對母子后,又匆匆趕往下一家。家訪讓我走近了學生,走近了家長,彼此縮短了距離。我想:老師尊重家長,給孩子成功的感覺,孩子高興,家長也高興。畢竟每個學生都是家庭的驕傲和希望。特別是對缺點和優點一樣突出的孩子更需要如此。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13
未認真讀陶老作品之前,就已久聞其“生活教育”大名。
“生活教育”應該是“生”的。學生是有生命的,絕不是我們手中的復讀機,不能以其對標準答案復述的準確程度來做唯一評價標準;教師也是有生命的,絕不是車間流水線上的一臺臺機械,不能單純用工業化的數據來評定其“績效”。所以,教育也應該是有生命溫度的,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搖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利用課余時間,我閱讀了《陶行知文集》,從中受益匪淺。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創建的“生活教育”理論體系中最富有建設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論。“教學做合一”含義是“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與學都以作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學是學生!痹谔招兄壬庵校敖虒W做合一”實際包括三層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二是指關系,對事說是做,對已說是學,對人說是教;三是指目標,教育不是教人學,而是教人學做事。他同時強調,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敖虒W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舊教育、創造新教育的銳利武器。在長期實踐中摸索出了“教學做合一”從義到特質到具體方法一整套教學理論,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包括“教學做合一”在內的“生活教育”,并使其達到最高水平。
由“從做中學”到“教學做合一”,我們不難看到陶行知先生改造舊教育、創造新教育所走過的艱難歷程,不難受到陶行知先生敢探新理敢闖新道的`開拓精神、勇于實踐求真務實的研究作風的教育和感染。雖然“教學做合一”及其“生活教育”理論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對我們今天“科教興國”、“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的群眾運動以及活動課程與活動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研究也有許多重要的啟迪和指導作用。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14
最早接觸陶行知先生,是在學生時代讀到了先生的兩句教育格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當時對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已極為神往,現在有機會讀到集合先生教育理論的《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逾覺獲益匪淺。《陶行知教育名篇》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從“教學做合一”、“學生自治”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奔热簧罱逃侨祟惿鐣瓉砭陀械,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吧罴唇逃彪m然是距今幾十年前的教育理論,但對當前的教育現實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當今新課程改革也強調,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與學生共同參與學習活動外,還要根據本課程的特征,放飛學生,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實踐,在生活中學習。讓教育與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形成合力,讓品質在老師、學生、家長的互動中形成。這即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現實意義。
陶先生提出“教學做合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認為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
“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學也不成學!,陶先生說得多好。如今學生的生活圈子比較狹小,但是現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他們對信息的接收能力是非常強的,課外知識非常豐富。由于他們年齡小,還不能把所知的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這就要求教師在“做”上教,促使學生在“做”中學,廣泛地在課堂內外開展動手操作和實踐活動,正是從“做”入手促進“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新課程改革的某些要求也同樣契合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念的精神內涵。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大膽改革課堂教學,真正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學不只滿足于學生“學會”,而且要下更大的功夫指導培養學生“會學”。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讓學生學會學習,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終身受益。因為現在的學習方式,就是未來的生活方式。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確,選擇了教育,就選擇了奉獻。有人將教師比作園丁,“園丁的夢境,常常是花的芳香,葉的濃蔭,教師的夢境,常常是雅甜的笑臉,朗朗的書聲!薄罢娼逃切男南嘤〉幕顒樱┆殢男睦锇l出來,才能打到心靈的深處!睕]有愛就沒有教育!澳闳舭涯愕纳旁趯W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學生生命放在大眾的生命里,這才算是盡了教師的天職!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識,真的本領,真的道德!彼自捳f:“活到老,學到老!爆F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周圍時刻充滿著變化。一個有強烈使命感的人,應有一種危機感。怎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被社會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心懷進取心,下苦功夫學。正如陶先生說的那樣:“學習,學習,學習,學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們要虛心的跟一切人學,跟先生學,跟大眾學,跟小孩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要學的專,也要學的博。”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經歷數十年的歷史檢驗,歷久彌新,更加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對當今乃至以后的教育教學都將產生深遠影響。我們唯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為指導思想,引導學生手腦并用,學會過硬的技能,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用人才,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15
這段時間以來,我最大的收獲是閱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每當讀到一段精彩之處,總是感到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講述自己一生對教育的感悟;蛘哝告傅纴,或一臉嚴肅。先生說“以教人者教己”是根本的方法之一,先生也正是以這樣的方法來對待“教育”和“生活教育”。先生的言行理論對我們這些教書匠來說,無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燈。
陶行知是一位為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他以蘊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敖虒W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也是他的教學論。
陶行知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響。20世紀過去了,在新的世紀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現實意義。
“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一語道出我們應該做一個怎樣的老師。世界上有兩種不合實際的教學方式:
1、只會教書,只會拿一本書要學生讀它、記它。
2、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注意的中心點是從書本上移到學生身上來。這兩種教學方法學生都是處在被動的地位,知識是無限的,老師能教給學生的是很有限。想想自己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識教給學生,或者說把學生看成一只鴨子,把知識當作糧食,只知道把鴨子為飽,今天看來這就是典型的填鴨式教學,只注重了老師的教,沒有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體。
的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索,自主實踐,生動活潑地發展。課堂教學活動中應該充分體現教中有學,學中有教,教與學相互作用,即所謂“教學相長”。在教育活動中,要引導學生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其中,把它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式,自主地、生動活潑地發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為教育的主體、發展的主體。例如2007年3月,縣上開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閱讀教學競賽,我代表南詔鎮教師到大倉參賽,所執教的《快樂的小青蛙》獲得一等獎,當時也沒有仔細去想成功的原因,讀了先生的文章后,使我真正明白了,那次比賽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做到了自主閱讀,合作識字,探究自悟。并運用直觀教學手段,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從中受到啟發。我想這就是先生所說的“教學相長”。
“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這個理論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對于學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對待不同的學生要“個別對待”。我班五年級上學期從段家莊分校來了12名學生,其中有一名叫謝國成的學生,由于低段基礎知識學習不扎實,成績很差,上課好比聽天書,無心學習,經常講話或玩東西影響同學。課后經常欺負同學,有時還約小伙伴去池塘里游泳。簡直讓我費盡心思。但是,5月份我帶學生到村子里做好事,居然發現他干勞動很賣力,我當許多村民和學生表揚他,他開心極了,干得更賣力了。從那以后,我覺得謝國成就像變了個人似的,也很少聽到學生告他的狀了。上課也安靜多了。借此,我經常安排他一些事情,他多數都完成得很好。學習了陶先生的一些理論使我真正懂得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細致的了解,諸如其性格脾氣、運動能力、學習能力、思維特點等等加以熟知,從而在課堂內外都可以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情景,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達到學習目標,都能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從而避免學生因為經常不能獲得成功而失去興趣,產生厭煩心理。
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學生為本,寬容對待學生。課堂上雖然也知道不能以“教師”自居,不能搞“一言堂”,要與學生共同探討知識、共同進步;但面對調皮的““小搗蛋們”,我往往還是缺少耐心,當他們太調皮時想以教師的權威壓制學生,讓學生乖乖地聽從不再惹事生非,但總是事與愿違。特別是望著個別學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顧的神情,真讓我一籌莫展!短招兄逃防镆蠼處煛把劬ο蛳隆,放下架子;教師要有豁達的心胸,真誠的態度,熾熱的情感;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因學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先生在著作中也想到這些難管的小孩,他談到了解決的辦法
。ㄒ唬╇y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也不是真正的壞蛋,這個態度要立定,否則你主觀上咬定他是劣童則一切措施都錯,便越管越難管了。
。ǘ┳屑毧紤]他所以難管的原因,在源頭上予以解決。
。ㄈw力充沛,無法發泄的,有時搗亂,可以多給他一些機會勞動或干體育游戲。
。ㄋ模┫壬驳脵z討自己的功課教法是否合乎學生的需要程度。這些耳熟能詳的語句讓我對教育有了更多的思索。我試著用以上的理論運用與實踐,慢慢德,我發現班里那幾個“小搗蛋們”不再和我對著干了,到成了我的小助手了。
最后,陶先生用“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這句話給了我們一個忠告,我們現在處于一個網絡信息時代,知識更新非常快,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得許多的知識,作為老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不斷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內涵,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一個有著廣博知識的老師,可以讓教材上的內容變得更精彩,更有趣。而一個故步自封,不思進取的教師,他的課堂會日漸單調、陳舊,這樣的教師又如何能讓學生獲得快樂與幫助呢?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博大精深,就如陶老所說教育的確是一門深而活的學問,《陶行知教育名篇》是一本很值得看和學習的一本書,值得我們繼續研讀,讓他的教育思想來指導我們教師工作,全面落實新課程改革。我愿做一名民主型教師,創設融融的師愛氛圍,靠著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去解讀陶行知先生的偉大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16
未認真讀陶老作品之前,就已久聞其“生活教育”大名。
“生活教育”應該是“生”的。學生是有生命的,絕不是我們手中的復讀機,不能以其對標準答案復述的準確程度來做唯一評價標準;教師也是有生命的,絕不是車間流水線上的一臺臺機械,不能單純用工業化的數據來評定其“績效”。所以,教育也應該是有生命溫度的,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搖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事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與其讓一個孩子能進重點大學但還需要母親去給他洗衣做飯,不如讓他走出校門后能夠以一個獨立、健全的人過平凡普通的生活。
“生活教育”也應該是“活”的。知識是活的,并且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更新,所以不能死守那一本本教材;方法是活的,適用于這個孩子的未必適用于另一個孩子,適用于今天的.未必適用于明天;過程是活的,不必非得按部就班一絲不茍;環境是活的,不必非得拘泥于一室之內……遺憾的是,我們總要面對太多的“規則”甚至是“細則”。
有“生”,有“活”,孩子們才能生龍活虎,教育才能活色生香。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17
最近又一次讀了《陶行知文集》,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通過反復體會,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的不足之處,開始認識到自己的確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下面簡要地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首先,用愛心去對待學生,傳遞給學生一份愛心!芭踔活w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體現了真摯的師愛。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給我很大的啟示:我們也要像陶先生那樣,用偉大的愛心去滋潤無數顆童心,培養出無數顆愛心。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他們可能在某個方面不如別人,但在另一方面卻勝人一籌。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來判斷一個學生,把“差生”視為“朽木”,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還表現在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全面關心愛護。即老師想到的,教師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師也想到了。教師要做學生的“親人、朋友和導師”關心學生的每一個部分。當然,愛里有嚴,愛里有教育。陶先生為學生竭力改善生活條件時,絕不可浪費,看到學生出現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作為現代的教師,更應多教給孩子一點謙讓、寬容、仁愛;多灌輸一點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導,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種找到前進的路,學會愛父母、愛他人、愛家庭、愛學校、愛祖國,心中充滿愛。
其次,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讓每個孩子受益!“教的方法必須根據學的學法”,學生怎樣學就怎樣教。從實際出發,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學生的知識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由于學生個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養、才能和各年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師必須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孩子受益。正像陶先生說的那樣“松樹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必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于枯萎。補偏救弊,長善救失,這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樣學就怎樣教,學得多就教得多,學得少就教得少,學得快就教得快,學得慢就教得慢!庇纱说弥,陶行知把教和學的關系翻過來,不是傳統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而是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教學內容的選擇安排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學過程不取決于教師的主觀意圖和外界加的壓力,而應該取決于學生的`快慢程度。同時,他還特別重視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為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當今教學理論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根據學生的可接受水平和最近發展來促進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發展,不可操之過急,拔苗助長。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非常實用,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如果能夠很好的滲透陶行知思想,那么會為我們的教育生涯添色。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01-14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02-24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范文05-16
陶行知讀書筆記03-07
陶行知教育名言02-10
《陶行知文集》讀書筆記09-01
教師讀書筆記摘抄《陶行知教育文集》09-20
陶行知的名言警句11-08
陶行知的名言名句11-08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心得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