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眾》讀書筆記(精選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么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烏合之眾》讀書筆記(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1
《烏合之眾》是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群體心理學創始人古斯塔夫勒龐的名著,初次出版于1895年。該書深入淺出地剖析了群體的諸種特點及其成因。全書分為三卷,依次分析了“群體的感情和道德觀”,“群體的觀念、推理與想象力”,“群體的意見”,“群體領袖”等,深入透視了社會服從和過度服從、趣味單一、群眾的反叛、大眾文化、受別人支配的自我、群眾戶外、人的自我異化、官僚化過程、以及無意識在社會行為中的作用。
這部著作在國際學術界有著十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弗洛伊德曾評價說:“勒龐的這本書是當之無愧的名著,他極為精致地描述了群眾心態。”社會心理學家奧爾波特評價說:“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已經寫出的著作中,最有影響者,非勒龐的《烏合之眾》莫屬。”社會學家墨頓評價?:“勒龐這本書具有持久的影響力,是群體行為的研究者不可不讀的文獻!迸c任何學術著作一樣,該書也有其局限性,如作者因群體的非理性性質和表現而對它持鄙視和恐懼的態度。
他說:“個人在群體影響下,思想和感覺中道德約束與禮貌方式突然消失,原始沖動、幼稚行為和犯罪傾向的突然爆發。”但同時他又認為群體是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因而是世界潮流的引領者。但這種內在矛盾并未減損其思想學術價值,而是為之后者開啟了更深入研究的空間。這部著作對于我們這天認識和研究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現象依然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啟發好處。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2
群體雖然智力低下,但有時會表現出“高尚”的道德。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巴黎發生了駭人聽聞的“九月慘案”,一群店主、泥瓦匠等普通市民聚集在一起,在愛國主義的鼓動下,在巴黎城內展開了大屠殺,在無意識的狂熱氛圍中,這些市民喪失了理性,認為自己的屠殺不是犯罪,而是在履行光榮的愛國主義任務,甚至在殺人后還前往政務要求請賞。但殺人的同時這個群體又表現出高尚的道德。比如在凌遲犯人時,他們非常紳士地遵循了女士優先原則,把最好的觀看座位讓給女士。這種道德和罪惡一樣,都來源于群體極端而偏執的情感,并且都是無意識的。
而這種“高尚”的道德也在其他領域有所體現。
為一個罪大惡極的罪犯辯護的律師遭到百姓的指責與謾罵,在震驚韓國的“n號房”案件中尤其明顯,伴隨著市民的無數抗議電話與對律所官網的攻擊,沒有律師愿意為主犯趙博士辯護。因為很多市民并不了解法律,只知道你身為律師“為惡人說話”,那么你也是“幫兇”。主犯趙周斌的確罪大惡極,所犯罪行也沒有任何洗白的余地。而辯護并非洗白,另一方面也是在捍衛司法尊嚴與公正。如今不再是那個存在“陶片放逐法”的年代,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情況下,有律師也是不能逃離應有的制裁。掩藏在歡呼與正義的氛圍下,皆是腐爛與臭味。這不是那些人性的電影,而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司法潰爛成這樣,就是他們所說的“正義”嗎?
本書雖然沒有進行科學研究全憑經驗總結,但是精準描述了群體社會種種問題因此極具現實意義。時時刻刻都在提醒我們,在這個群體洶涌的時代,我們要時時警惕,不斷反思,保持清醒,理性思考。跟風沒有錯,錯在于盲目跟風。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3
我們始終有一種錯覺,以為我們的感情源于我們的內心。我們以為自己是理性的——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有著我們自己的道理。而對于世上的大多數人來說,正義不過數量。
《烏合之眾》這本書,作者從書名開始就已對世人警示:謹慎從眾,否則烏合之眾便是下場。仔細想想,作者說的很有道理。人這種動物太缺乏安全感了。為了獲得認同,愿意拋棄是非,僅為了換取讓其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事事都有兩面性。從眾與否亦然。
人從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我們就要進入的時代,千真萬確將是一個群體的時代!迸e例來說,編報紙的人對群眾意見的影響。他們先是迎合群眾的感情,然后把這些感情引入特定的行為渠道。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后,對于新聞媒體的報道應加以自我理性的判斷,而并非欣然接受思維的同化。另一方面,對于媒體人應清醒的意識到,他們對于群眾的感情引導,群眾意見的形成,將會撥動時代的冰弦。也就是說,當有人牽動的時候,群體很容易被集體帶動,這也就引出從眾的'弊端——“群體中的人日益被大眾文化所湮沒,這種文化把平庸低俗當作最有價值的東西。”與過去的社會相比,群眾更易于接受自己周圍的人的判斷和愛好,也讓我們想到今天人們對所謂當代人失去自我判斷能力的關切。
人不從眾,首先要忍受的便是孤獨和孤立,因為你與我們不一樣——“數量及正義!边@也是作者痛斥也無奈的一點。作為獨立個體的人能能好的將個體文化展現,但人總是向往群體的,而一旦進入群體,個體文化便很容易泯滅。這要求我們對事物的思考應有自我辨別的能力,在大眾文化的環境下形成個體文化的升華,突破和創新產生新的文化價值,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人寰處處有爭執,總是紛紜難解,何況是人內心所想要歸屬,更難抉擇。事無絕對,從眾的好與不好無人能給出答案。就比如《烏合之眾》這本書。人人都說它寫的精彩,直至內心,那你是否要從眾地看它一看,再拍案叫絕?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4
最初想要讀一把《烏合之眾》是因為特別喜歡里面的兩句話:“群體中沒有智商,只有情緒”和“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會嚴重的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通常愿意拋棄是非,用自己的智商去交換一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從接觸心理學開始,就逐漸地發現心理學是一門看似柔軟卻非常剛強的學問,他用溫和的話語道出人最不愿意面對或是有意識地隱藏起的黑暗一面。不少人聽到真相后,會惱羞成怒。無論對個人也好,群體也罷,心理學就是那么赤裸裸地將陰暗面剖析得一清二楚。
《烏合之眾》這本書絕對不僅僅是只讀一次就能理解作者的思路的,需要多看幾次,因為著實燒腦。在最初的時候,龐勒提到群眾的任務就是將一個已衰落的文明摧毀,他們是野蠻的,不講邏輯的。我的理解是,群體在社會行將就木時,起著推進歷史車輪轉動的作用。
最開始閱讀是時候還帶著疑惑,若是群體就像龐勒所說的狹隘,目光短淺;無論什么性格職業的人走在一起都會被拉低智商以獲得群體心理的話,難道群體就真的一點優點沒有嗎?也許是我對歷史的片面認識,我總覺得中共的成立也應該是由群體的開始。按照群體的三個特點,群體無個性,能傳染,群體容易受到暗示的特性來看,共產黨這個組織的壯大我覺得也是通過這三個特性發展而來的。他們的信仰,讓他們無所畏懼,拋頭顱灑熱血。尤其后期紅衛兵對待文化人的態度,他們甚至以自己的行為為榮,這也是群體的特性。他們無法辨別自己的行為,就像被催眠了一樣。除了中共,現在的朝鮮也是如出一轍。
但是后來我突然意識到,在最開始的導言里龐勒就說了:龐勒提到群眾的任務就是將一個已衰落的文明摧毀。中共的出現和發展,恰恰是在中國最黑暗的時候。
不過,我到現在也無法用龐勒所說的群體領袖的特點去套用毛主席,毛主席的身份地位和思想似乎并不像龐勒所說的群體領袖的特質。
不得不承認,群體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尤其那種傳染和同化的力量。讓我想到在劇院,或者會議室的時候,當一段節目或者一段講話短暫的停歇或者告一段落的時候,只要有一個人鼓掌,那么馬上剩下的人似乎都開始無腦鼓掌,不管他們是否真的覺得這一段感染感動了他們。身處“群眾”的一部分,是否每個個體都有“皇帝的新裝”的心里?如果我不這么做,就意味著向他人承認自己是一個愚蠢的人?
身處群體的我自己本身,并不是總是無智商的。在身處無腦鼓掌的“低級群體”(我認為這個群體實在是太LOW了)中,我可以做得到“眾人皆醉我獨醒”,不喜歡就是不鼓掌,即使自己顯得特別異類?墒牵绻硖巻挝贿@種“高級群體”,我做多只能保持不說話,不吭聲,以免成為被人針對的出頭鳥。當然被感染成無腦群體群眾的肯定也有過,只是次數較少,我自己都記不住當時的場景了。因為,我經常原理群體。就像按照龐勒的觀點,群體對比個人,總是品質低劣的。要時時刻刻警惕自己,保持人格,做一個清醒的人,這在一個群體保持自己尤其重要。按照王*明的話,如何在亂世中保持自己,難當然是——知行合一!
最喜歡的部分還是第二卷《群體的意見與信念》,群體的意見和信念中的間接因素的教育部分。或許是因為我是為了教育才拐噠到心理學的原因,整本書說的最少的教育篇章,我反而感受的最深。龐勒列舉了一些教育的錯誤模式,提到了當一個人對書本的知識盲目照搬,教育如果僅僅意味著背書和服從那么是可怕的。的確,我也認為,教育的真正的意義和目的應該是讓人發展自己的判斷力和個人主動性,讓孩子們為了以后的生存做準備。龐勒提到錯誤的教育制度會讓絕大多數中產階級的人,想要他們的孩子從事國家公務員一類的職業,靠著國家而生存,不想從事別的工作。我認為中國現在思想似乎也是如此,包括我的家庭,父母公婆長輩們認為公務員才是鐵飯碗,而我的意見是走到哪里都能養活自己才叫鐵飯碗。成為公務員是現在我國的主流思想,可是作為一個公務員的我卻認為,如果一個年輕人出了校門就“成功”地加入公務員的行列,那么他幾乎就可以被成為“活死人”了。有的人還活著,但他已經死了(笑)。因為不想成為活死人,所以不能停下學習的腳步,不能棄療。
那句“死板的教科書和沒有價值含量的考試,與勤勞的教育比起來是多么不堪一擊”真是深得我心,教育本來就是應該在動手實踐中進行的。去親身經歷和體驗各種生活,生活中的細節在思考中會產生新的思路這應該才是教育的方式。填鴨式教育是反天性的,與自然和社會屬性相悖的。面對學校和社會的弊端,我們當父母的應該多帶孩子走出去以彌補學校教育制度的缺陷。
都說教育是興國,強國和提高國民素質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途徑。但是用錯了方式,教育倒不可避免地成為造成國家衰敗的主要原因之一了。正確的教育才能讓孩子們獨立思考,認清國情和創造美好的未來。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5
更像是一張應該被釘在床頭的便簽,讓我們盡量保持清醒。
一、群體心理
心理群體的特質是人性的特質決定的,人性的特質在不同環境下呈現出不同的狀態,所以群體心理是無意識的,同時,群體也是沖動的奴隸,強烈的情感暗示能帶來巨大的能量,也能帶來巨大的破壞。
當個人融入群體時,智商不如獨立時來得高。三人市虎,以訛傳訛,當某一件事得到數千名目擊者的證實,真想很可能漸行漸遠。
二、影響群體的意見和信念的因素
1、種族
2、傳統觀念
3、時間
4、教育(教育既不能讓人更道德,也不能讓人更幸福,受教育的目的是不斷獲取謀生的技能,同時促進經濟的發展。)
5、簡短、模糊、重復的口號式語言,經過不斷地傳播,更具有力量感。凡事民眾接受的觀點,最終都會頑強地扎根于社會最上層,不管觀點多么荒誕。
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種族不斷形成各種必要的特質,讓這種理想變得崇高而富有生命力。當一種文明的強盛和復雜性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便停止發展,然后迅速走向衰弱。
伴隨著理想不斷消亡,種族不斷喪失越來越多的使之團結、和諧、強盛的特質。個人的個性和水平可能會得到提升,但與此同時,種族的集體自我意識會被過度發展的個人自我意識所取代,隨之而來的是種族特征的弱化和行動能力的降低,最終成為一盤散沙。恰恰在這個階段,當這些擁有不同利益和愿望的群體不能自我管理的時候,國家開始接管。
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從野蠻到文明,在理想破滅之后走向衰敗和死亡,這就是一個民族生命的循環過程。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精選5篇)】相關文章: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范文(精選12篇)07-18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500字07-15
烏合之眾讀后感500字(精選5篇)07-15
烏合之眾讀后感2000字09-29
享譽世界的心理學著作《烏合之眾》12-04
英語讀書筆記(精選6篇)12-26
教師讀書筆記精選3篇12-17
《童年》讀書筆記精選15篇11-24
吶喊讀書筆記1000字精選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