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讀書筆記范文(通用19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的讀書筆記范文(通用1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的讀書筆記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常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舊時之“崛起”,與今之“崛起”,同為崛起,而意不一。前人為國家之安危,為戰爭之和平而崛起;如今國泰民安,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故而現之讀書,為謀國之發展也。當今之勢,正如孔子弟子點所言“莫春者,春服即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碧煜職w心,民心定,國富強,故吾等青少年無憂于國之大事。吾觀國之上下,但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人嚴于律己,駐守己責,故則吾輩欲成“新時代全新青少年”之目標,立乎居安思危之時,應以知識報效祖國之科技也。以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為奮斗之目標。
荀子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然不讀前人之著作,不可以史為鑒也。正如其言:“吾嘗終日而思已,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蚑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可如青,取之于藍而勝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故吾輩當立前人之巨肩,讀前人之精華,“悟”君子之行,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以天下之憂為憂。
經典之文字,經千百年時間磨煉,經久不衰。于焚書坑儒之浩劫中依然如鳳凰涅磐般重生;于走過繁華盛唐的文字熱潮后,一直延續巔峰……一劫復一劫,后浪推前浪,文字仍在,風韻猶存。經典,文化之積淀也,存于世代人心之中,薪火相傳,永不磨滅,得以傳承發揚。文字經歲月之沖刷雖古樸,卻于任何時刻鼓勵吾輩奮勇拼搏,激勵吾輩不屈不撓,使其或斗志昂揚,或居安思危,亦或格物致知。一如《論語》全書所示,閱之,民可安居、仕可勵志,君可治理天下,古人智慧可見一斑。
《論語》教吾修生之道,齊家之法,治國之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為教吾輩需好學善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為教吾等需誠信待人,不求虛名于世;“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备墙陶d吾等交友辨識之道。時代更替,氣象更新,吾輩當心懷宏圖之志,交益友以助己之力,以好學善問之態,誠信處事之準則,守初心于當下,馳騁于書海間,悟孔子之仁政,明老子之言道,聽莊周之夢話,駕鯤鵬于萬里,笑斥鷃之鄙薄,然悟唯書教人進步也。
時代之青少年乃國之未來,故吾輩當承世界之美行,傳統之文化;融匯前人思想,順應時代變換;揚傳統之美德,悟圣賢之傳教。此為國之棟梁之才。
國之新時代青少年,學史詩、明事理、圖宏志乃當下當務之責。終有時,吾輩必將“仰天大笑出門去,”豪曰:“我輩豈是蓬蒿人”!
《論語》的讀書筆記2
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學習了而時常溫習,不也高興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學習有僅指學習書本知識,還應包括學習生活技能、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則等。學習的重要原則是學以致用,學了就要應用于實踐中,而且要常溫、常用、常練。所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方能學懂、悟透、靈活運用。在學、用、練中體會成功的快樂,體會成長的快樂,達到熱愛手頭上的事兒的地步,沒有什么學不會的,沒有什么做不好的。
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人遠來造訪,何其快樂!幾千年來,真正讀懂孔子的人都是他遠方的朋友,跨越時空的交流,精神領域的深層對話,找到知音、找到心靈家園,那是人生最滿足、最快慰的事情。
別人不了解自己,不必怨恨,報怨是修養不夠。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應該了解你、理解你、認同你,干嘛非強求那么多人去了解你呢?你有實力、有魅力,首先應先推銷給自己,然后再推銷給別人。讓別人了解你、理解你、認同你,你自己應先了解別人、理解別人、認同別人。
《論語》的讀書筆記3
相比第一篇《學而》而言,《為政》的主要談為政之道,但從文本章節而看,多有為講孝,講君子,講道義的內容。為政之道,孔夫子為什么需要談論這些點呢?
先說孝,孔子思想以“仁”為本,而孝又是“仁”的根本表現!稙檎分校兴膫人問孔子“孝”,問題大體相同,但孔子的回答卻各不相同,從某些方面體現出孔夫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孟懿子和孟武子為魯國大夫,孔子則基于當時的禮崩樂壞的情況回答他們?鬃右远Y相答,說孝應是禮制相符。人為萬物之靈,平民百姓會盡力侍奉自己的父母,他們樸素、孝順,沒有貴族的華貴,但用心敬父母?梢,人再無情,在父母面前,都需要有誠敬之心。
再說君子,君子是一種什么樣的人,可以從多方面解答。首先,君子一言九鼎。言而無信,如大車無輗,而小車無軏是走不遠的。再者,君子之為,以言地教民,唯有講道義,才可得民心。
綜上可見,孔子所述,在于為政,而言君子、孝心、道義,類比之送也。
《論語》的讀書筆記4
《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
《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經典語句,箴言,“論語”即是論纂(先師孔子的)語言!墩撜Z》成于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
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墩撜Z》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娓娓動人。
《論語》又善于通過神情語態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鬃邮恰墩撜Z》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龍征圣》);書中不僅有關于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于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鬃右虿氖┙,對于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顏淵》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甚施與人”,答司馬中“仁者其言也讱”。顏淵學養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對仲弓和司馬中則答以細目。又如,同是問“聞斯行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贝鹑接校骸奥勊剐兄!币驗椤扒笠餐耍蔬M之。”這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
《論語》作為一部涉及人類生活諸多方面的儒家經典著作,許多篇章談到做人的問題,這對當代人具有借鑒意義。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鬃诱J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來,一個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僥幸而避免了災禍。按事物發展的邏輯推理,這種靠僥幸避免災禍的人遲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視“仁德”。這是孔子在做人問題上強調最多的問題之一。在孔子看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處于第一位的?鬃诱f:“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學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這說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礎上做學問、學禮樂才有意義?鬃舆認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無私地對待別人,才能得到人們的稱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里仁》)“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死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季氏》)充分說明仁德的價值和力量。
那么怎樣才能算仁呢?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也就是說,只有克制自己,讓言行符合禮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禮,天下的人就會贊許你為仁人了?梢姟叭省辈皇窍忍炀陀械,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結果。當然孔子還提出仁德的外在標準,這就是“剛、毅、木、訥近仁。”(《子路》)即剛強、果斷、質樸、語言謙虛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時他還提出實踐仁德的五項標準,即:“恭、寬、信、敏、惠”(《陽貨》)。即恭謹、寬厚、信實、勤敏、慈惠。他說,對人恭謹就不會招致侮辱,待人寬厚就會得到大家擁護,交往信實別人就會信任,做事勤敏就會取得成功,給人慈惠就能夠很好使喚民眾?鬃诱f能實行這五種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當然,在孔子看來要想完全達到仁是極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顏淵》)即廣泛地學習文化典籍,用禮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樣就可以不背離正道了。同時也要重視向仁德的人學習,用仁德的人來幫助培養仁德。而仁德的人應該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別人站得住,自己希望達到也幫助
別人達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雍也》)
其三,做人要重視修養的全面發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幫助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講信用了?強調從自身出發修養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孔子強調做人還要重視全面發展。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據在于德,憑籍在于仁,活動在于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為什么強調做人要全面發展呢?這里體現了孔子對人的社會性的認識,以及個人修養的相互制約作用,他說:“舉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泰伯》)即:詩歌可以振奮人的精神,禮節可以堅定人的情操,音樂可以促進人們事業的成功。所以,對于個人修養來說,全面發展顯得極為重要。
《論語》的讀書筆記5
既然我們可以有這么多朋友,那么朋友有沒有種類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可視為開放與包容,“同”可視為封閉與單一。從人際交往來說,“和”指與不同類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與氣息相投的人交朋友。不同類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覺得“朋友”這個詞事實上很難定義,在很多場合,“朋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詞。勉強加以分類,可以以一個個體為中心,從他的主觀角度出發,以工具性目的和價值或情感認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為尺度,畫圈。圍繞個體最緊的是主要以純粹價值認同為紐帶的朋友,越外圍的朋友,工具性越重。
當然,所謂工具性和認同性只是為了劃分方便,在實際中,兩者攙雜在一起,很難一刀切。不過,也會有極端情況,如果我們對于一個人毫無感情可言,與他相交只剩利用價值了,我想我們即使稱之為朋友,其內涵也變味兒了。這還僅僅是主觀的劃分,讀書筆記客觀的現實生活常常讓我們與工具性朋友保持最密切的關系,而認同性朋友可能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面,但兩個人的心還是相通的,客觀不能,主觀也無須見面。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這種情況。
但是這種劃分仍不嚴密,只考慮了常態、共時的情況。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我們都會結交上述兩種朋友。有的朋友相伴一生,有的朋友只解燃眉之急,有的朋友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最值得珍惜的是老朋友,最難忘的是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出現的,又不能永遠在一起的朋友。這雖然是人生憾事,話又說回來,我們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聯系。因為情感的相投、價值的認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某一機緣下才產生。執著地追求全面的了解可能會使剎那的美感煙消云散。所謂距離產生美,我和他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種和諧,該散就散,回憶有時更加美好。
所以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子罕)再進一步說,如果我們能欣賞他人異于己的地方,那和他們交朋友也不是件困難的事。這一點與認同感并不矛盾。接受甚至欣賞異己,便意味著從反面認同了對方的“異”,從“異”中求得了“同”,達到“和合”的境界。這或許就是孔子所說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礎。
《論語》的讀書筆記6
古人云:“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可見《論語》這本書在中國古代的地位?鬃釉谥苡瘟袊鴷r無意中的言行變成了世人的楷模,《論語》于是問世并名動天下。
打開《論語》,像是走進了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來到了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的謀略,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是由于此原因了。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的孔子,一個誨人不倦的孔子。我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自己敞開心扉,說無愧于天,無愧于地,不用察言觀色。
子曰:“君子周而不必,小人比而不周!爆F在一想可不是嗎!君子在品德上團結人,而秦檜之類的小人,以錢取人,用榮華富貴來團結人,所以朋友可能會勾結的很多。
孔子講究孝道。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今天的人們眼中卻在褪色。因此對我們來說重提孝道是非常必要的。當我們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時,我們才會有一顆感恩的心。父母給予了自己生命并把自己精心養育成人,期間父母付出的何止是金錢與精力,更多的是濃濃的愛心以及無私的愛?鬃诱f:“事父母能竭其力”。即為父母要竭盡自己的所能。此句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強調為人子女要孝順父母,而這是考察一個人品德好壞的一個重要依據,F在的我們習慣于依靠父母,索取多,奉獻少。這看在古人的眼里,應該是大逆不道吧。另一層含義是指孝敬父母要憑自己的真實能力,如為此而觸犯法律,則會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為父母提供充足的物質并不是孝的根本,按照父母的教誨行事做人,才是真正的孝。
時代在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著。也許孔子的一些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吻合,但對于這部影響了中國文化幾千年的經書,是非常有必要一讀的。讀《論語》可以使我們更好的與人相處,讀《論語》可以學會求知的方法,讀《論語》更能體會與人相處的道理,做人的哲學。讓讀《論語》吧,讓我們在中華古老文化的滋養中成長,讓它打亮我們的精神底色。
《論語》的讀書筆記7
這是一本讓人驚艷的武俠小說,整本書一氣呵成。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漢武帝時期,在看完書后,查詢了下相關歷史,確實是有相關歷史典故的,部分記得的劇情涉及到劇透,無法一一描述。
后來,在這本書的引領下,又關注了《長安十二時辰》《三國機密》等類似的小說,排名分先后!度似ふ撜Z》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故事劇情的前半部分都忘記了,只記得很好看。(淚奔)故事大概講述了,從漢武帝征西域,大宛的汗血寶馬失蹤,由此案追蹤到皇權正統,真正的《論語》到底是在說什么,多少前人先烈在延續“真理”的故事。
故事線很隱蔽,充滿想象力,絕對不是正常的帝王歷史可以看到的,可以說是一本不能被記載的歷史。
在這個故事里,所有劇情都是合理猜測,不禁會讓人懷疑,我們所看到的歷史,是真正的歷史嗎?還是勝利者的歷史?
從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中間的學術和思想究竟發生了什么變化,多少人遭受到了政治迫害,漢武帝晚年一直想隱藏的秘密是什么,甚至不惜和太子劉據翻臉無情。
合理的猜測和推論,夾雜部分的歷史故事的記載,玄妙的故事安排,層層疊疊的推進著,將我們引領到了一個歷史的大迷宮中。
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旁觀者之所見,是當局者所經歷的嗎?
《論語》的讀書筆記8
在這個盛夏中,我仔細地閱讀了一本擁有三千多年歷史的一本中華經典讀物《論語》。
讀了這本書后,我覺得它傳遞的是一種樸素而又>溫暖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墩撜Z》是孔子弟子記錄的言行的一本名作。論語全書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它是儒家思想的著作,古人有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可想而知,熟讀《論語》之后的人知識有多么淵博啊!
在《論語》這本書中,孔子曾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相信每個人都非常熟悉這句名言,而且也經常掛在嘴邊。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學習了知識又按時實踐,不也是很愉快嗎?讀了這句話,我深深地感悟到了孔子希望我們學習了一樣本領后就要經常去練習,這樣才不會忘記。
讀完《論語》就會覺得它主要引導我們怎樣學習、復習;怎樣為人處事;怎樣去合作??而且都圍繞一個字“德”。
希望同學們也去閱讀一下《論語》這本書,也去領略其中的道理。
《論語》的讀書筆記9
《論語》十則講了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的幾則中,教我們在學習知識時,不要不懂裝懂,要聰明好學,學習永不感到滿足?學習方法中教我們要時常復習舊的知識,在學習知識時,既要學又要思考;與別人在一起時,要學習他的長處,他做的不好的地方如果自己也有的話就要加強改正??而最使我欣賞的一則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它講了要愛好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辱。這一點是很難做到的一點。同學們都認為自己很了不起,從不向其他同學和老師請教,既使是自己不懂的地方也不會“哼”一聲,不懂裝懂。這樣使有的同學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各方面得不到發揮和發展。在課文中給我們講了一個典型的人物?孔圉。他就是愛好學習,不以向他人請教為恥,因而得到了人們的稱贊。我們就要向孔圉一樣,經常向同學和老師期間,才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論語》十則雖是十條語言簡潔的語錄,但它給了后人很多關于學習的態度和方法。我以后會以這十則《論語》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為自己走向成功搭一座堅固的橋。
《論語》的讀書筆記10
自古就有一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對于這種說法以前也只是聽說而已。當從電視上看到于丹講《論語》時,立刻被她那淺顯而又富有哲理的語言所吸引。電視上的講座幾乎完整的看了下來,隨后又買來書仔細地閱讀。之后才知道,平時常常用以提醒學生的幾句“格言”原來是出自《論語》,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等等。于丹通過白語化的語言,用許多淺顯的故事,而使《論語》變得懂俗易懂,看起來很樸素的語言,但在原則中透著一些變通,更簡單的說:它告訴我們的是為人處世的原則。在今天這個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現實生活中的處處不合時宜,讓每個人都難免會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許我們無力去改變事實,而通過《論語》的解讀,可以改變我們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難,如何在工作中把這種缺憾轉化為動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實?鬃诱f:“不怨天,不尤人,”因為在孔子看來,一個人內心的完善,合乎大道的追求,比你要求這個社會應該如何如何,要求別人應該怎樣怎樣,都要重要的得多。人生百年,孰能無憾?人這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還要盡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
無論是孔子的《論語》還是于丹的讀后感,都說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與內心。如果一個人在當今的社會中,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過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實在是極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自己的內心選擇能力強大,明白如何取舍,一個人內心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平時大家老說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因此只有給予才會帶給你最終的歡愉,不是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做人無論成功與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做一個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讓自己成為內心完善的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它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著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我想無論是古賢圣人還是于丹所想表達的意義在于,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后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代的規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這大概就是《于丹論語讀后感》所給予我們的終極意義吧!
《論語》的讀書筆記11
宋代開國宰相趙普曾標榜說,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而如今,多少人知道《論語》,多少人會去研讀《論語》,更別說有人會去潛心研究和體會《論語》帶給我們的真理和境界。
于丹老師以其深厚的古典修養,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讓我們有機會來到孔夫子身邊,聆聽人生的真諦。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庇诘ふf,“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薄啊墩撜Z》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的確,世間的真理不一定是束之高閣、高不可攀的,而應該是平淡的、樸素的、具有普適性的。就像《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我們,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而閱讀《論語》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孔夫子教育學生時很少疾言厲色,他通常是用緩和的,因循誘導的,跟人商榷的口氣。這是孔子教學的態度,也是儒家的一種態度。這種從容不迫的氣度,這樣一種謙抑的態度,是多么得令人敬佩啊!
這讓我聯想到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們時常提倡要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真正的和諧是什么?它不僅僅是小區里的和諧,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還有人對自然的一種敬畏,人和社會的一種融合。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擁有孔夫子那樣的心胸,擁有孔夫子那樣的態度。
現如今社會貧富差距越拉越大,社會矛盾比較突出,許多人越來越覺得不平衡了,總是埋怨為什么別人可以住海天別墅,自己卻蝸居于簡陋的屋子之中,別人為什么可以開名車喝名酒,而自己卻還每天擠著公車上班。于丹老師說:“一個人的視力本有兩種功能:一個是向外去,無限地拓展世界;另一個是向內來,無限深刻地去發現內心。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弊迂曉鴨柨鬃印柏毝鵁o陷,富而無驕,何如?”孔子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境界:“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即一個人不僅安于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內心能時常保持快樂,這種快樂,不會被貧困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心快樂的人。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內心的那份恬淡和安寧?追蜃咏探o我們的快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內心的那份安寧。
我想,這就是《論語》能給我們的現實啟示吧。
《論語》的讀書筆記12
新學期,爸爸媽媽給我選了一本課外書,浙江少兒出版社出版的“小學生領先一步讀名著叢書”——《論語》。從今天開始,我就把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
今天讀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e)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孔子說,學習知識并按時溫習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的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修養高的人嗎?”
配的啟蒙故事是《孔子學琴》,講的是孔子跟魯國的樂師師襄子學琴。師襄子教了他一首曲子后,讓他獨自練習十天后再教新曲。十天過去了,師襄子要教他新曲子,他卻說自己雖然把曲譜彈熟了,但技法還很生疏!又過了許多天,師襄子講可以學新曲子,可孔子卻說雖然掌握了彈奏技巧,可是還沒有明白他的內容,說完繼續埋頭苦練。又過了許多天,師襄子告訴他可以學新曲子了,他說自己還沒有體會到作者的為人,不知道作者是什么樣的人,對曲子的內容也就難以完全把握。師襄子覺得他說的有理,也就不再催他練習新曲子了,只是耐心等待著。又過了好多天,孔子還是埋頭彈琴,有一天,他忽然抬起頭說自己知道了曲子的作者,是一個個子高大,臉色黝黑,具有王者氣度的人,還說除了周文王,別人寫不出這樣的曲子。師襄子既驚訝又敬佩,激動地說這就是周文王作的曲子《文王操》。
我讀了這些,感到孔子真了不起,他把經常溫習知識,來了遠方的朋友和別人不了解我不生氣當成快樂的事,所以他能成為那么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我們作為學生,就應該象孔子一樣,學習上勤奮刻苦,不僅積極學好新知識,而且對過去學過的知識也經常復習,不管學了多少遍,都不厭煩,就象孔子學琴一樣,直到真正掌握,這樣才能學得更多的知識。
《論語》的讀書筆記13
孔子作為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從事教育工作,教出了許多有才干的學生,在教育實踐中取得了豐富經驗,《論語》一書對此有較多的概括。
其一,關于教育指導思想?鬃又鲝垺坝薪虩o類”(《衛靈公》),即受教育者不應分貴賤、賢愚,應該機會均等。這一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級界限,擴大了教育對象,使教育擴及于廣大平民,這在當時無疑具有重大的進步意義。
其二,關于教育的基本方法?鬃又鲝垺耙虿氖┙獭保釉唬骸爸腥艘陨,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也就是說對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道理;以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道理。為貫徹這一思想,孔子很注意對自己學生的觀察了解,諸如“由也果”、“賜也達”、“求也藝”(《雍也》),在此基礎上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冉求辦事畏怯,所以要鼓勵他;子路膽大過人,自以為是,所以要故意抑制他。即:“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保ā断冗M》)孔子還重視誘導式的啟發教育,不要求學生死讀書,而貴在觸類旁通,即所謂:“告諸往而知來者”(《學而》)。子夏談詩“巧笑倩分,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從而體會到“禮”應該以忠信仁義為本的道理,因此孔子稱贊他道:“起予者商也!始可與信《詩》已矣!保ā栋速罚┠軉l我的人是子夏啊!現在我可以與你談論《詩經》了。顏淵聽老師講學后“亦足以發”(《為政》),子貢也說他“聞一以知十”(《公冶長》),所以孔子特別稱贊顏淵的聰明好學。這正是啟發誘導式教育的必然結果?鬃犹貏e強調“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保ā妒龆罚┘矗翰坏剿嗫嗨妓鞫氩煌〞r,我不去啟發他,不到他想講而講不明白時,我不去開導他。例舉一個道理而他不能類推出三個道理,我就不再教誨他了?鬃舆強調在實行啟發誘導的基礎上,必須注意循序漸進,即:“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子罕》)這種使學生竭力鉆研,“欲罷不能”的情狀,正是對循循善誘啟發教育的寫照,在我國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其三,關于教育的'基本內容?鬃娱L期從事教育工作,教育的內容十分廣泛,但他所用的教材多是沿用周代貴族學校所用的六藝,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白铀叛,《詩》《書》執禮!保ā妒龆罚芭d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泰伯》)“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保ā都臼稀罚┯纱丝梢姡鬃邮且栽、書、禮、樂為普通教材教育學生的。至于“易、春秋”只是在孔子的晚年才進行研究并付諸教學的內容,所以孔子說:“五十以學《易》”(《述而》)。也可能因為《易》、《春秋》是比較精深的學科,只有少數高材生才能學習,所以說“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孔子世家》)。那么,在這些教學內容中孔子最為重視的是什么呢?從《論語》的許多思想中可以看出,《詩》《禮》是孔子教學的主要課程。子曰:“不學《詩》,無以言!保ā都臼稀罚罢b《詩》三百,授之以政!保ā蹲勇贰罚啊对姟啡伲谎砸员沃,曰‘思無邪’!保ā稙檎罚┯衷唬骸跋亩Y,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保ā栋速罚耙笠蛴谙亩Y,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保ā稙檎罚┻@些思想說明,孔子不僅重視《詩》《禮》的教育,而且重視這些內容的總結挖掘與研究,它對中國古代教育內容的豐富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其四,關于教育的培養目標。在孔子看來,進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義禮凈化人們的靈魂,協調人們的社會行為之外,其重要目的在于培養具有仁義之心的“仕”、“君子”,以為當時的社會服務,這就是他著名的“學而優則仕”思想(《子張》)。正因如此,當季康子問他的弟子仲由、子貢、冉求能否“從政”的時候,孔子滿口答應可以“從政”(《雍也》)。事實上,在孔子七十有二的得意門生中,從政者為數不少,孔子自身也不反對參政。這說明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培養目標與當時的社會需要是相統一的,體現了教育的社會價值。當然,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可避免地體現著階級屬性,但作為社會的人,孔子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所倡導的許多思想,本身具有符合人類共性的成分,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應予以辯證地分析和揚棄。
《論語》的讀書筆記14
《論語》這部書,教給我們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矩、道理,這些辦法通過于丹的白語化,用許多淺顯的故事,而變得懂俗易懂,看起來很樸素的語言,但在原則中透著一些變通,更簡單的說:它告訴我們的是為人處世的原則。
自古就有一部《論語》治天下之說,中國的統治者也有很多人用此治理天下,在今天這個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現實生活中的處處不合時宜,讓每個人都難免會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許我們無力去改變事實。
而通過《論語》的解讀,可以改變我們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難,如何在工作中把這種缺憾轉化為動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實。人生百年,孰能無憾?人這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還要盡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我們中國人傳統的道德理想。在《論語》中孔子談理想時,并不認為志向越高遠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內心定力與信念。無論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實現所有理想的基礎,在于找到內心的真正感受,一個人的內心的感受永遠比他外在的業績更加重要。
我們都想要建立一個大的坐標,讓我們從自知之明去建立心靈的智慧,在我們每一天忙碌的間歇里面,給自己一點點心靈的儀式,而不至于像個人格分裂的演員一樣不敢面對自己的內心,其實在今天這樣一個后工業文明的社會里,于丹的論語所想傳遞出的是這樣一種溫柔的思想力量,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它鼓勵了我們對內心的關照,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理想是有根的。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朋友也如此,從身邊朋友的身上也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讓你接觸到外面的精彩。對方是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可以看到他自己的價值取向,朋友的好壞可以影響到你的人生。
無論是孔子的《論語》還是于丹的《論語》,都說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與內心。如果一個人在當今的社會中,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過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實在是極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自己的內心選擇能力強大,明白如何取舍,一個人內心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平時大家老說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因此只有給予才會帶給你最終的歡愉,不是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做人無論成功與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做一個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讓自己成為內心完善的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它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著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我想無論是古賢圣人還是于丹所想表達的意義在于,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后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代的規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這大概就是《論語》所給予我們的終極意義吧!
《論語》的讀書筆記15
今天早讀課聽到學生讀到孔夫子《論語》中‘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禁感嘆而升。古人認為: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讓我想到了測謊儀的發明家,一定沒有了解這句話[哈哈]
《說文》:“坦,安也!笔幨帲瑥V遠之稱。戚戚,時時憂慮之稱。君子通曉事理,故待人接物處世猶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寿┦枰踉唬骸熬犹苟娜危幦粺o私。小人馳兢于榮利,耿介于得失,故長為悉府也!边@樣的解釋好像有點靠譜,可是人心難測,哪能分出來君子與小人呢?
祖師爺告訴我們:君子莊重,心境平和,氣定神閑,沒有驕矜之感;小人傲慢、自大,帶有攻擊性,充斥著驕矜的氣息。這是君子與小人外在氣質的表現。兩千多年前,祖師爺孔子教我們君子與小人的“看氣質”。
因此在教育孩子時候我們都喜歡讓他成為君子如玉般的人物,可是在孩子要面對社會險惡時我們卻又迫不及待的告訴他圓滑的世故得失的把握,這是不是讓孩子又成為了一個小人。所有的人的夢想都想讓心靈歸來仍是少年,這么說來君子卻只能在心了。
現在君子與小人已經上升到陰謀論中,小人只會陰謀,而君子卻在使用陽謀化解,最終結果所有“陰謀”都終將變成“陽謀”。多么美好的故事結局呀!可是為什么君子總要處于機關被算計之中,為了體現坦蕩蕩嗎?
中國如今在世界上的氣質就如同君子一般,可是小人常戚戚來,為什么不能提前反擊?
因為最終解釋是一個國家要和,才能強盛。和諧家園才是孩子們的未來。
同理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能夠以道義包容不同的意見和想法,營造和諧的氛圍;小人習慣于在對問題的看法上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卻心口不一。君子看重道義,小人看重利益。所以,當遇到問題,或者面臨選擇,君子會首先以道義的標準去衡量,最后做出選擇。
君子,小人,我們自己心中的標尺。
《論語》的讀書筆記16
早晨,第一縷陽光還沒有出現。我邊聽音樂邊起床。洗把臉,靜心書房,讀兩則《論語》,開窗入懷,覺得能量滿滿,幸福爆棚。如詩一樣的生活開始了。
這段時間,迷上《論語》。閉目遐思,穿越千年,與長者相望:《論語》,給我帶來什么呢?
更強的社會責任感?鬃诱f:“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是老人的情懷,也應該成為我們的人生方向。讓老者心安,社會有更多的溫情;與朋友信,社會又增幾分安定;成為學生們、年輕人的榜樣,使之向仁德靠齊,又會給社會幾多動力;活成別人眼中的風景,又給自己多少活力,多少憧憬啊。
作為一名老師,能自已相信,也告訴自己的學生:我們的社會雖然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生在新中國的我們、長在改革開放新政下的我們,是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最幸福的人!自己學會感恩,也引領孩子們感恩:感恩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聽聽孔子的慨嘆吧:
“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想想孔子生活的年代,再引領孩子們感受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成績,對社會感恩之心油然而生。心存感恩,眼前常亮,生活是如此的美好;珍惜現在的生活,常懷感恩,內心總是喜悅,工作干勁往往十足。讀懂《論語》,社會更和諧,我們更陽光。
《論語》能讓我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讓我深深的明白:我是一切的根源。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工作中,我們有多少控制的成分在?又有多少指責的成分在?怪單位分配不合理,怪孩子們不聽話,怪家長們不配合,怪不被社會理解……聽聽《論語》上怎么說?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我們還會給孩子空洞的說教嗎?有事從自身找原因,多求已而非多指責別人,這就是榜樣的力量。上課不接打手機,把字寫的大一點、清晰一點、更美一點,笑容多一點,批評少一點。孩子的學習環境會更加寬松。自己的花開了(榜樣),引領的作用增強了,工作就順利了,孩子們也就快樂了,壓力小,快樂多,成績提升快。如此,何樂而不為?
《論語》,讓我更愛學習。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庇腥苏f,歲月像把殺豬刀,刀刀催人老。歲月匆匆,流水無情。人生苦短,但學海無涯。老夫子告訴我:可以有事做!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彼终f:“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好學,用心學,就會“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墩撜Z》,讓我學海無涯樂為帆,人生的方向更明確,教學的路上更自信。子曰:“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以德引導,以禮引領,而不只是用紀律約束、用懲罰誡勉,讓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知榮辱,知進退,“有恥且格”!墩撜Z》,教會我提升自己。用人格魅力影響人,用溫和的語言與孩子們溝通,用亦師亦友的心態與孩子們交往。學生收到了愛,親其師,信其道,學習時信心十足。
《論語》讓我重新思考什么是“孝”。
過去,我認為給父母拿點錢,送點東西,物質上盡量地滿足,就覺得自己已經盡到了孝道!墩撜Z》上怎么說呢?“色難!薄敖裰⒄撸侵^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盡孝只是能養的話,那和養犬馬有什么區別呢?孝,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給予,體力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我們跟父母說說話的時候的態度。
“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盡孝,生活的需求是基礎,精神上的愉悅更重要。讀后我問自己:老人內心的孤獨嗎?他們此時想聽的想要的是什么?孝順,孝在前,順在后,懂老人的心,才能順老人的意。所以,夫子告訴我們:色難。
《論語》讓我們學會放下。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上天無言,四季照常運行,大地無語,百物照常生長。好說不如會說,會說不如不說。身教大于言傳。在校擔心學生學不好,在家擔憂家人事情做不好。事事愛操心,時時愛憂慮。總覺得別人老不讓自己放心。
讀《論語》,讓我學會放下,學會溝通,學會祝福。在子女的引領上,在伴侶的交談中,在學校的管理上,最難的是溝通。讀后有一個想法:過去的所謂的溝通,也許是控制。自己當好“北辰”,學會吸引,眾星“共之”,多好!放下,讓自己省心,給別人溫馨,使社會和諧。
《論語》,陪我聽花開花落;《論語》,伴我品潮去潮來。
《論語》的讀書筆記17
這段時間,我們把《論語》這本書學完了。還記得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封面非常的精致,上面還寫著非常大氣的兩個字——論語。剛翻開書頁,就看到了人物介紹。這本書的作者是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今山東曲阜),中國古代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師業,被中國人尊稱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俗話說: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其中著名的弟子有:顏回,曾子,子路,子貢,管仲……
《論語》主要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書,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輯而成,內容以倫理教育為主,包括歷史,哲學,政治,經濟,藝術等方面,有許多富有啟發性的至理名言是我國古代名言之一。
全書語言精練,意義深刻,有許多言論被人視為至理名言。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起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改之,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個人一起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有缺點的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我有沒有這樣的情況,許果有的話就立刻改正。
《論語》是孔子智慧的精華,書中講到的做人的道理,值得我們一生去慢慢體會。
《論語》的讀書筆記18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
從孔子的這段話中,人們提煉出了一句流行的口頭禪——朽木不可雕也。這句話常常是用來批那些沒有潛力、不懂道理或不可教化的人。這么說來,宰予就成了一段不可雕的朽木?墒牵子枋强鬃娱T徒中很有天賦的人,學習悟性很高,也很刻苦。自然,“朽木不可雕也”這句文中帶刺的罵人話就不該加在他身上。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這句話的原意是:“腐爛的木頭不可能雕刻什么了,糞土一樣的土墻不可能粉刷了!笨吹竭@里,似乎孔子對宰予的怒氣已經促使他拋開作為君子刻守的禮儀,開始拄杖大罵了。于是,很多人就由此得出一句出自圣賢之口的辱人之言,斷章取義,遺落了后面半句話:“于予與何誅?”這句的意思是“對宰予,我還能責備什么呢?”由此可見,孔子其實是在拄杖嘆息。原來,宰予雖然是一塊學習的好料子,而且勤奮上進,頗入孔子法眼,但是天不作美,他的身體卻十分的虛弱,時常生病。我想,身體孱弱的宰予在白天學得太累了睡上一覺,確實是無可厚非的事?鬃硬皇窃趪@息宰于做為讀書人白天睡大覺的表面現象,而是在感嘆宰予身體狀態之差,承受不起他奮起學習的決心。他是為學生的身體擔心啊!
孔子說:“當初我看一個人,是聽了他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在看一個人,我聽了他的話,還要觀察一下他的行為。這種情況,我是經過宰予的事情以后改變的!笨鬃又阅軌蜷T徒三千人,培養出七十二位圣賢,就是基于他對于人的天賦與人的身體是很清楚,而對每一個學生又是有教無類的緣故。
但是,現在的人們在文縐縐地罵著:“朽木不可雕也”時,又有幾人想到這一層?
孔子是個很體諒學生的老師。
《論語》的讀書筆記19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老夫子的經典傳世之作—《論語》,這部包羅萬象,詮釋了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經典作品,令人無一不回味無窮,否則,何以留芳千古,為世人所稱道呢?《論語》之所以稱得上是經典,是因為它將中國的國寶級別的人物——孔丘,所言所行完完全全的記錄了下來,真正的講述了中國千年以來所傳承的正統學派的真諦,而且,其中大部分還被現代華夏兒女所沿用著,不失為歷經風霜而留其真諦。
《論語》講學:《論語》首先就告訴我們一件事情,學習。學,不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人若是只懂得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話,蠻不講理,一無是處,那么,這個人就在這個世界上只起到了綠葉的作用——襯托紅花!墩撜Z》首先就告訴我們一個鐵錚錚的事實,人要學習。
首先要有興趣,再者就需要恰當的方法,最后,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恒的動力。《論語》講孝:孝道,在中國古代至今天都占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而在這部著作之中,也毫無疑問的占據了主導的地位,人不孝則非正人君子,此類人鮮矣,《論語》大概一半左右都牽扯到了這個“孝”字,正因如此,后被公認為百家之正統的儒家學派把孝道推廣的非常廣泛,鞏固了孝道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論語》講政:政治,自古以來一直才是世界上真正占據主要地位的事,論語中對待政治,主講一個子——仁。
對于政治來講,要想成功的治理國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這一點儒家的選擇是很正確的,但不知為何,儒家的政道并未被自古以來的各大王朝用于主要政道,實是一件痛苦之事。
論語,作為我們華夏民族不可磨滅的傳統著作,雖然在某些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但是,我們的大部分習慣已經在儒家思想的驅動下變得儒化,中國人心中孝為先,正是因為千古以來儒家思想的主導,與《論語》在我們祖宗身上留下的習慣一直傳承下來!墩撜Z》是一部語錄體散文,記敘了千年以前我國大學者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成為我國的四書五經之一,其經典語句被我們流傳至今,可為宗矣。
《論語》其實并不僅僅的記錄了孔子以人的言行,還有許多的是他弟子的言行,他的弟子無一不亦包攬群書,通曉古今,人品正道,更有天賦異稟的弟子,在我眼中,他們的成就決不亞于孔子。
《論語》講友:人存世上,什么是最不可缺少的?朋友!這一點論語中就講述了許多,交友儒雅,友人高尚,就是一種激勵自己向上的方法,《論語》講交的朋友要比自己強,這樣才可以讓自己奮發向上,成為人中之龍。
《論語》講禮:對中國人來說,理解是十分重要的,《論語》中講禮,不必過分的拘泥,但又不可不遵,這就是《論語》對待里的態度,實實在在的講了最正確的對待理解的態度,可以為后人所遵循,流轉百世。
儒家思想的核心——中庸之道,這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理論中庸。說他世界最強毫不過分,因為世界上凡是都要講究一個尺度,而儒家思想正是這種思想的代表,凡事不可偏激,也不可太淡薄,所以我們正需要一個態度去對待這些無法分化的特別明確的事情,那就是中庸之道。
《論語》作為我國文學藝術的瑰寶,對于我們來講實在是太重要了,對于它,世人也抱著神圣的態度去品讀,也是我們華夏五千年歷史的一大見證,也是歷史上不可動搖的一部分,被世人所稱道,《論語》不朽!作文
【《論語》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論語》 | 讀書筆記09-14
《論語》讀書筆記10-24
論語的讀書筆記09-06
論語讀書筆記12-01
《論語》的讀書筆記11-21
《論語譯注》讀書筆記12-31
論語的高中讀書筆記07-07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08-25
原版論語讀書筆記10-28
論語讀書筆記參考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