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那么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1
一個復雜問題都要從簡單方面去解決,首先需要弄懂的是什么是“卓有成效”。如果看過了這本書后我們又聯想到是“優秀,很棒,效率”之類的詞,那只能說真的本書精髓被很好消化了,然后順便也排干凈了。其實越簡單的東西理解起來越不容易的,就比如這句什么是“卓有成效”,當老包說是強調“貢獻”的時候,我們多少人從內心伸出腳趾出來抗議,為什么不敢舉手反對呢?因為老板正襟危坐,叼著茶杯,聽到`貢獻`兩個字的時候樂開花了,連忙點頭滿是笑意。
當然肯定很多同事不會像我這么粗魯的想問題了,其實德魯克想告訴我們的是一個組織的存在,就必須為社會做出貢獻,提供有效服務。就像企業要服務于客戶,醫院服務于病人,政府服務于人民。而個人也一樣,我們作為現代社會的知識工作者,我們的生產出來的創意和服務是要為別人所用的,要了解別人的需求,并且讓別人了解自己在做什么,所以就不能閉門造車,強調的是貢獻。追求卓有成效就是追求貢獻。
反過來我們不追求貢獻,一個企業的出發點就是為了錢的話,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比如最近駭人聽聞的過期疫苗事件,不管多大一家公司因為忘記了貢獻而轉眼可以從任何高點瞬間滑倒。一個人如果只追求個人利益,不強調貢獻,那他眼里只有利益和金錢,那這個人眼界如此之低相信我們每個人都不想和這種只追求個人利益的人為伍吧。
越是追求卓有成效,就越強調貢獻,我們做事情出發點就會想著事情本身,怎么幫助周邊同事,怎么讓自己做出來的東西收益于更多人,怎么讓我們的客戶更滿意,更開心,如果真的這樣做了我們是不是瞬間增加了自己人生高度,我們做事動力也更強一點。find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這是我們做事的起點,也應該是終身努力的終點?磥淼卖斂藦娬{的這個貢獻觀點是應該讓我們反復思考和學習的。
說完卓有成效,那什么是“管理者”呢?簡單的說就是在組織里面對績效和組織能力有貢獻的人都應該稱呼為管理者。一句很時髦的話說我們在企業中都應該把自己當作老板,就是認清自己在組織中是管理者的角色。那為什么要強調這個“管理者”這個角色呢?我的觀點是要正視自己工作態度,要融于一個整體一個團隊當中,當出了什么事情首先不要做甩手掌柜,第一時間撇清責任說這怎么是我的問題呢之類的話。只有真正當自己是管理者了,我們在職場就會變的專業點,專注于企業中起到的作用,而不是做久了當老油條好事爭著搶功,出事了急著撇清關系,這樣的職場人事也很難走到很遠,職場瓶頸可能很多時候就是因為不注意這些細小的原則而出現職場危機。上不上下不下的經常抱怨者可能真的需要認真重新理解下“管理者”這個詞在現實社會和組織中的含義了。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2
一口氣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讀完,深有感觸。
全書以提牽引與實際的管理實踐聯系甚為緊密,此書還非常確定的回答了一個問題“卓有成效是否可以學會?”答案是肯定的。與此同時發現自身在管理實踐中確有很多方面考慮欠周全。
書中開篇向我們展示了什么是管理者,書中將“管理者”的定義擴大為能為組織作出貢獻的知識工作者均可稱之為“管理者”。我認為,現代意義的管理者可以有更為寬泛的理解,即擁有“管理需求”的人均可稱之為管理者。這是一個泛概念。例如一個清潔工,他需要管理自己的工作以及支配自己因以怎樣的方式和時間來完成工作,只要自身有“管理”這方面的需求,那么,我認為他就可以稱之為管理者,至少是自我管理者。
對于管理者,真正的制約不是金錢或是其他資源,而是時間。所有的資源都可以創造而唯獨時間是無法被創造且是絕對固定的。但由于他的免費,很多人都忽視了。那么,對于這樣真正稀缺和高價值的資源,我們應當給予絕對的重視和精確的管理,把自己的時間花在真正創造價值上。這里,德魯克提供給了我一個方發,抽樣記錄自己一個月的時間消耗,不要事后回憶,要馬上記錄,這樣可以不斷查看自己的時間支出,以作出正確調整。此外,德魯克還提出,時間應當整塊運用而不是零散支出,比如一個報告,我花3小時寫完要比我每天10分鐘花18天寫完質量高出許多,這點我深以為然,并在實際中應用。
管理者自身還應當準確定位自己在組織中的位置,想清楚自己能貢獻什么。這是我作為SIFE隊長和學生會副主席欠思考的問題,在SIFE,考慮的事項過于細節,求全責備,結果弄得自己比較疲憊,周邊的伙伴也跟陀螺一樣跟著我轉。與此相比,在學生會我就不盡責了,很少主動策劃事情,更多的是事來受命,雖能解決問題,但畢竟未能作到自己的最好(做到自己的最好也未必就是最好,人際關系等方面的考慮),如此說來只是說明自身未能很好的給自己定位,以明確自己在組織中的“貢獻點”在何處。想清楚這個,還需要重點花功夫的就是人際關系和有效會議了,通過這兩者來控制組織的作為以及體現自身的貢獻。
組織中的人不可能勸全是“通才”,往往是各種人才都有,這樣的組織也才平衡。從我的角度來開展工作就需要明確他們各自的長處和需求是什么,然后關注他們的長處并發揮他們各自的長處來提高業績,而不是把焦點放在短處,這樣往往選出來的人是“不差的人”,而組織需要的是“優秀的人”哪怕只在一方面。但這并不是不考慮短板,這對于不同的工作或崗位來說有不同的標準和底線,這是我需要把握清楚的。同時,應該明確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事情,可以按照“緊急”、“重要”來劃分四個維度從而決定做事的先后順序。
我在組織中的工作其實大部分就是做決策,那么決策的有效性就直接決定組織工作和我自身貢獻的有效性。德魯克給出了很好的參考準繩,即,以結果為導向。把所有決策的焦點放在最后的結果上,這樣就不至于偏頗。
通過此書的一些啟迪,我非常贊同德魯克先生的觀點,“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否則,是對社會資源的一種浪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3
無需多說,管理大師德魯克的經典之作。雖然書中的有些觀點我們可能在很多經管類書籍上都能看到,但想想在六十年代就提出這些現代化管理的觀點,實屬不易。比如管理者的概念的延伸,就很明確的表達了知識工作者與體力勞動者的工作方式、管理模式上的不同。廣義上講,其實管理的概念覆蓋到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否組織正式任命的管理崗位,在實際工作中,總會有一部分工作需要科學的管理方式的指導。大到對企業的整體管理,小到對某個客戶、某個項目的管理,再到自我的管理,無不滲透出科學管理的重要性。時間管理的觀點現在對我們而言已經不再陌生,各種各樣專門討論時間管理的培訓和書籍有很多,本書以一種非常簡明實用的方式描述了如何進行時間管理的方法,總結了時間管理的精髓。其實對于一線的管理者(這里所謂的一線管理者是指管理規模在二十人以下,并且不能完全脫離直接生產活動的管理者)來說,在時間管理上,還不應該算是非常大的問題,畢竟必須要處理的非生產性行政事務還不算太多。個人認為,一線管理者的難處和重點應該在于角色的把握和轉變上,其實在不同的組織文化中,對于一線管理者的期望和定位有很大差異。
有的組織需要把一線管理者看成是能夠以表率作用帶領下屬工作的角色,比如軍隊或生產企業,連排班長在作戰時應當是沖在最前面,作戰能力最強的人;而有的組織則把一線管理者定義成管理和協調功能更強的角色,比如政府機關。所以在從員工到一線管理者,再到高級管理者,正確認識角色的變化,把握不同位置不同工作的重心和核心應該說是很關鍵的。而角色變化的核心則在于價值觀的調,組織對于管理者的期望是能帶領隊伍前進,營造健康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氛圍,創造有效的利潤或價值,但如果個人仍然以優秀員工的價值觀去評價工作表現,必然會出現心理上的落差,找不到成就感、感覺工作沒有價值則是這種狀態的明顯體現。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一線管理者對于職業發展來說,是一種機會,也是一種風險,能正確把握角色轉換,處理好工作與個人發展的關系,就可以很順利的過渡到高級管理者,但如果不能正確把握機會,卻有可能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惡果。尤其是工作單位發生變化時,找工作時的心態就很難處理了。其實我的觀點倒不是說高級管理崗位一定是個人職場追求的目標,技術方面的專家也是一條不錯的發展道路,但不管如何發展,正確把握自己的目標和組織的期望之間的關系,是個人能在組織中健康愉快工作的關鍵。
要事優先,也就是分出工作任務的先后次序,實際上應該說是和時間管理關系比較密切的一個話題。能從眾多的任務中進行分解篩選,通過授權或其他方式排出該親歷而為的工作,是管理者必須具備而且要表現優秀的一種能力。管理的層次越高,任務越多越重,越顯出這種能力的重要性。如果你看到某位管理者看起來每天都被下屬包圍著,那么要么就是授權沒做好,要么就是下屬的工作能力太差。
我能貢獻什么,應該是每一個職場人士需要時常思考的問題,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在組織中有所發展,還是只是為了生存而工作。如果分配給你的每一項工作都能想到這份工作的分配者的意圖并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超出他的期望,那你一定能得到很好的生存空間和成長機會。
這本書確實是一本經典之作,書中提到的很多觀點都是非常實用而且值得我們思考的,難怪這本書也是德魯克本人推薦的兩本書之一。這本書的翻譯也非常不錯,看得出來,譯者確實通讀并且深刻領會了其中的觀點,而不像有些外版書,翻譯得生硬晦澀,總讓人感覺讀的不痛快。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4
一直以來,我認為管理講的是天分,講求的是個人才能,注重的是個人魅力,而書本的知識只是紙上談兵,無法真正在真實的管理中發揮作用。但是讀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我的想法卻改變了。
德魯克講到的“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就是“做好該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一個人的有效性,與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識之間,幾乎沒有太大的關聯。有才能的人往往最為無效,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這些論述,激發了我學習管理的動力,并了解到卓有成效才是管理者所應追求的目標。一個人要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注重的不但是先天天賦、個人才能、個人魅力,更要注重后天的學習和提高。這樣才能與公司共同成長和提高價值。
針對如何卓有成效,德魯克提出了五點要求:分別是善用時間、講求貢獻、善用人才、要事優先及有效決策?梢哉f,德魯克先生教了我們卓有成效的五招,這五招看似簡單,但是要學好、學透,就需要我們在不斷實踐地基礎上,充分理解這五點的內涵,最終將追求成效變成一種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卓有成效!下面我就談談我讀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的感想。
一、時間管理——善用時間
讀了德魯克先生建議管理者在時間上的一些做法后,我真正意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同時也認識到平時大多數普通人浪費了大量的自認為沒有浪費的時間。我深刻認識到,時間正是像德魯克先生所說的那樣,是一種最為特殊也最為稀有的資源。人這一生的時間有限,用于工作的時間更為有限,對于一個管理者來說要想在有限的工作時間里做出影響組織整體績效和成果決策的成就來,必須要做到善于充分的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時間。
正如德魯克先生教給我們的那樣,首先要診斷自己的時間,也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時間是怎么使用的,然后分析自己做過的事情中有哪些是不一定必須親力親為的。然后是要統一合理的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自己要有一種刻意的傾向,用短的零散時間去處理必須由自己處理的不費時的事情上,把大塊的時間留下來去處理相對重要的費時的事情上。如果我們能把最為特殊也最為稀有的時間資源利用好,可以說就為做到卓有成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績效管理——講求貢獻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貢獻,并懂得將自己的工作與長遠目標結合起來!钡卖斂讼壬倪@句話直接道出了重視貢獻是有效性的關鍵。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只有重視貢獻,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為其本身的專長所限、不為其本身的技術所限,才能看到組織的整體績效,才能使我們卓有成效。
重視貢獻的管理者能夠超越自己有限的能力為組織創造更多的價值,與此同時也可以超越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是因為他們重視貢獻使自己擁有更高的視野,使自己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視貢獻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只有期望為組織做出貢獻的人才會主動去思索“我能貢獻什么”,才能使自己的價值最大化。
三、人員管理——善用人才
德魯克先生告訴我們:“管理者的任務,就是要充分運用每一個人的長處來共同完成任務”?梢姡芾碚咭胱坑谐尚,必須充分發揮人的長處,這樣整個組織才能得以卓有成效。組織里的每個人都是各有所長的。作為管理者,能夠充分了解到每個人的長處所在,并且想辦法使其長處充分地發揮出來,充分發揮上司所長、自己所長、同事所長,只有這樣才能使組織作為一個整體的戰斗力更強,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務,才能使管理卓有成效。正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組織的突出特點正是內部成員所有長處的總和,發揮每個人的所長,也就是善用人才。
四、工作管理——要事優先
德魯克先生告訴我們,如果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那么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其中。因為對于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即使在同一時間內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也不見得真能做好,至于同時做多件事情就更不必談了。為了達到卓有成效,有效地利用我們的才能,最好的辦法莫過于集中一個人的所有精力在一件事情上。
德魯克先生在此重點是要告訴我們,要先做重要的事情。前面已經說過,人的工作時間是非常有限的,管理者的時間更是極為重要,所以管理者要本著“要事優先”的原則,利用較長的連續性的時間優先做對組織有大的貢獻的工作。這一點和我們在哲學上學到的處理問題的一條原則很相似,即認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優先解決,因為有的時候事情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可以決定最后的結果。
凡事都有個先后的順序,但是如何決定事情的優先是件很復雜的事情,好在德魯克先生幫助我們總結得出了幾條確定優先次序的重要原則即:重視將來而不重過去;重視機會,不能只看到困難;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盲從;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德魯克告訴我們的“要事優先,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原則,對于年輕的管理者來說更具有指導意義。他不僅給我們提供了決定優先事情的原則,而且還教育我們要腳踏實地、一心一意地做好所面對的事情。
五、決策管理——有效決策
德魯克先生告訴我們,一項有效的決策常常在多種不同且互相沖突的見解中產生,它決不會是一致意見的產物。這也是做出有效決策的基礎,只有這樣的決策才是成熟的且經得起推敲的決策。這點啟迪了我們,在做決策時要容得下異己意見的存在。
德魯克先生通過研究發現,有效的決策者都具有相同的特性:他們在做出決策之前,都著眼于具有戰略性的最高層次的觀念性認識。隨后,他提出了有效的管理者做出有效的決策時的五大特征,即:
一是要確實了解問題地實質,如果問題是經常性的,那就只能通過一項建立規則或原則的決策才能解決。
二是要確實找出解決問題時必須滿足的界限,換言之,應找出邊界件。
三是要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是什么,以及這些方案必須滿足什么條件,然后再考慮必要的妥協、適應和讓步事項,以期該決策被接受。
四是決策方案要同時兼顧執行措施,讓決策變成可以被貫徹的行動。
五是在執行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德魯克的經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雖然寫于1966年,但是其基本的理論和思想,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影響著許多現代的管理者,在現代企業的經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本書讓我明白,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首先是將自己有效管理起來,然能進一步去影響、指導他人?梢姟蹲坑谐尚У墓芾碚摺芬粫_有過人之處,值得我們用心學習,也正是多讀書多學習,我們才能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5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彼得·德魯克的一本經典之作,在四十年后的中國,被公認為年度最值得閱讀的十本書之一。相對于其他深奧難懂的管理學著作,這本書的確稱得上“簡單”,書中八個章節闡述五個重點,條理清晰,字字珠璣。由于我的職業生涯才剛剛開始3個月,以前在大學中學到的管理學知識很淺顯且由于對管理學那些大部頭的理論著作有一種天生的畏懼感,所以,這本書在我看來,還是有一些地方沒有完全看懂。
德魯克首先是一個社會生態學家,一個社會生態學家對管理學有這么深的見解真的很不容易,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兩個同屬于一個大的學科范疇內的研究方向。從表面上看起來兩個研究方向可能風牛馬不相及,但是深入推敲后,往往能結合兩者共同具有的優點得出超乎想象的成果;蛘哒f,用完全不同的學科眼光去看待以前看了千百遍的現象、定理、公式、規律,可能會有不同的發現。
比如很多心理學家研究管理學,用心理學理論和眼光去看待公司管理,得出很多經典的管理心理學定理,并獲得諾貝爾獎。這其實是一個眼光的問題,也是一個看事情角度的問題。早年一個很流行的廣告,一個小女孩告訴自己的媽媽,蘋果里有星星,媽媽不相信,“蘋果里怎么會有星星呢?”小女孩把自己的媽媽拉過來,把蘋果橫向切開,里面果然有星星!原來,我們從小就被教育成切蘋果要縱向切開,從來都沒有嘗試過橫向切開會有什么發現,但是可愛的孩子沒有經過定勢思維教育的訓練,敢于大膽的嘗試,于是,從蘋果里發現了美麗!
這是一本很簡短的書,除了第一章標題“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強調讀者卓有成效學得會,以及最后一章結論: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強調讀者一定要學,一定要會。在短短的175頁,八個章節當中,提出了五個重點,依序為時間、貢獻、發揮人的長處、要事優先以及有效的決策。夠簡單了吧,只要你學會掌握時間,重視貢獻,發揮人的長處,學會要事優先以及做有效的決策,就可以卓有成效,成為一個卓越的管理者。
簡單歸簡單,學得會不等于做得好,很多武俠小說中的男主角,剛開始時只是一個什么都不懂的愣小子,后來偶得一武功秘籍,剛開始練時,還很稚嫩,但是,經過不懈的努力,苦練了N年之后,終于成為名震武林的大俠。卓有成效的五招,也必須要通過不斷地實踐,最終才能將追求卓越變成一種習慣,才能發揮出無窮的威力。
在一個公司中卓有成效講究的是績效,績效的好壞,要有個客觀的標準。判定的結果才會讓人心服口服。讓知識工作者心服口服,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只要心服口服,可以讓他們將原本是外界的目標壓力,轉化成內心追求成長的動力,不用浪費精力為落后找借口,專心致志為超前找答案。只要同輩做得到,不服輸的自己也可以做得到。卓有成效的個人,像是一個火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刺激每個人成長,幫助公司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組織。
德魯克老前輩將管理的適用性擴展到了非常廣泛的范疇,組織類型從企業延展到了幾乎所有的各類社會組織。只要有組織就需要管理,同時只要需要做決策就需要管理者!肮芾怼辈辉偈歉邔咏浝淼奶貦啵芾碚叩年犖閿U大了,管理者泛指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員,不論其是否有下屬,不論職位高低,只要是因為其職位和知識他們必須在工作中做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策。而不論職位高低,只要你是一位管理者,就必須力求工作有效。
作為一個教育行業的公司,其核心工作是整合學校、老師、家長和社會培訓機構等這些社會資源,最大化有效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創造價值,其從業人員的工作,絕大部分是組織、整合、協調、溝通及管理。因而,在公司內部絕大部分員工應屬于管理者的范疇,管理者不應只局限在中高層人員,也不能只局限在有下屬的人員。公司在分析企業內外部環境及自己優劣勢的情況下,適時提出了戰略目標,怎樣去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有賴于公司絕大部分員工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即是他們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這是我讀書的一點點感想,書中還有很多地方我似懂非懂,以后要加強管理學方面的學習。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6
曾以為是抽象大道理,但實操性很強。
事實證明,在學習時,不能自負。往往公認的經典教材,是應當認真讀,仔細讀。常讀常新。分享幾個最有價值的內容,均為書中要點析出。
怎樣才能學會“卓有成效”?
一、學會管理時間。
充分記錄時間消耗,并且分析出必要和不必要的花銷,不斷調整時間耗費。定期審查自身時間的使用。審查后,需要作出決策,即減少時間浪費。包括在行為、人際關系、工作重心上做出改變。
二、績效至上。
以成果為導向,而不僅是方法。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而非單純地執行上司命令。思考自己還需要做什么才能將價值最大化。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挖掘潛力,學習新東西。
三、充分利用人的長處。
在組織中,把目光放到人的長處,而不要過多批評人之短處。要知道,沒有人是完美的。加強組織內溝通,鼓勵員工自發學習奮進。將個人目標與組織相融合。
四、做出正確的決策。
確定問題是否為經常性的,訂立邊界,避免迎合眾人。決策之后,要明確決策的告知對象和決策的完成方式,積極執行。最后,建立反饋機制。
五、要事優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明白組織最重要的即是決定最重要的事情,并推動其落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當具備遠見、自信和勇氣。
六、自我提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會持續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學習各領域知識。在此過程中,養成新的習慣,破除舊有習慣。
如何做好時間管理?
一、時間管理是工具,不是目的
不要陷入為了計劃而計劃,為了管理而管理的誤區。可以尋找管理工具,但要知道行動才是達成效果的原因。
二、列好計劃,做事分優先級。
列三個ABC不同優先級的事,并一定按計劃完成。每天早晨或前一天晚上做好計劃,每個優先級最好都要安排,而非全部都是第一優先。
三、記錄時間消耗。
連續記錄自己時間的花費,并不斷與預期目標調整。要發現時間黑洞,盡快摒棄低效、無效的時間使用。
四、進一步提升時間利用價值
能不做而不影響效果的,不做;能給他人做不影響效果的,給他人做。關注反復出現的浪費時間的行為。關注結構性問題。
五、時刻更新。
時間管理是長期的,而非一勞永逸的。所以,要不斷根據每天的新信息、新情況,更新時間安排,并找到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予以改正。
六、保留完整的時間塊
碎片化的時間無法達成高效,應該將瑣事集中處理,并且把重要的事情留作完整的時間塊去完成。
七、留出容錯的時間
計劃總會有偏差,要留出幾個小時的容錯時間,不能安排過滿。
管理者需要面對什么樣的現實?
管理者需要面對的現實是,他們應當具有有效性,而又因不得不面臨的挑戰而很難達到有效性。
具體原因有四點:
一、別人的時間。
管理者的很多時間都耗費在處理下屬的具體事項上,而非進行全局規劃。這是時間管理的失誤,造成管理低下。
二、瑣碎的工作。
管理者很可能因日常繁重而瑣碎的工作、具體的業務,而無法分清重點,忽視了大方向上的決策。
三、融入組織。
管理者只有在其被其他人充分利用時,才盡到管理的實質。因為知識工作者是每個領域的專家,所以他們的關注點很可能是單一而不同的,管理者應當將組織的內涵融入其中,把所有人互相結合起來。甚至要利用好其他部門的人、自己的上級所能提供的幫助。
四、關注組織之外。
有效性最終看的是組織外的成果,即產品終端是客戶?蛻糍徺I產品,才算是有效。但是,因為管理者自身身處組織之中,很多時候會被組織內的信息蒙蔽,而分析組織外事情時,往往帶有組織內的先決思想。所以,一方面管理者要多關注組織外的信息,另一方面要減少自身被組織內信息帶偏的風險。
現在,電腦幫助管理者提供內外部環境的分析,但管理者應當小心自己失去判斷力。因為電腦邏輯只能分析給出的概念和數據,而不能分析未給出的新的現實。
怎樣處理好與同事的人際關系?有效的人際關系,有四大要點。
一、加強溝通。
管理者有可能與下屬出現分歧,特別是優秀的知識工作者,看問題的角度可能與主管不一致。此事,應當耐心詢問下屬:“你認為怎樣做才能把你的知識和能力發揮到極致?”下屬經過思考提出他認為可以做出的貢獻后,主管才有權利和責任對他所提的建議是否可行做出判斷。溝通的目的不在于對錯,而在于把事情做好。
二、團隊合作。
知識工作者往往是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各路專家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展現所長,而非僅僅依靠傳統的組織結構。團隊合作以貢獻為中心,每一名專家都應是團隊中負責人的成員,在具有自發性之后,還應有相應的溝通和合作。
三、提升自己。
如果對自己的要求高,則會在此方向付出努力,也就會有提升。時刻問自己:能為組織帶來怎樣的貢獻才是最大化的,為實現這些貢獻我還應該學習哪些知識。不斷提升自己,與重視貢獻是互促互進的。
四、培養他人。
管理者在提升自己的同時也要關注對他人的要求。管理者的要求是以任務為基礎的要求,以績效為導向。以此,管理者就能啟發他人,尋求自我發展。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7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里面并沒有講什么大道理,或者很深奧的東西。里面講的都是在理論上可謂相當簡單、但在實踐中卻容易混淆不清的道理。
比如說書中講到“對于沒有突出表現的主管,應該無情地調職,調到適合他的崗位,這個管理者的責任”,而現實中很多企業對于“沒有功勞卻有苦勞”的管理者網開一面;又比如說“管理者必須記錄時間、善用時間、減少時間的浪費”,看似不值一提,但實踐中管理人員沒有做到卓有成效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可以歸結為“時間非常有限卻未被充分利用”。
類似觀點書中比比皆是,看似簡單,做到卻比較苦難,因此德魯克把自己在企業調研中獲得的經驗,撰寫成此書,對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進行系統性總結,通過一系列簡單有效的步驟,引導管理者從毫無經驗、摸索前行順利過渡到不斷創新、卓有成效。
當然本書中處處充滿智慧,本篇讀書筆記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提及,因此我把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觀點總結如下,提醒自己加以借鑒,給自己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
一、誰能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書中所謂管理者是指通過自己的創造性活動產生決策,并通過內部其他人員加以實施,從而改善對外部的輸出,并從外部獲取收益的人?梢姽芾碚卟⒎菃螁问翘幱诠芾碚呗毼坏娜耍辽龠包括了組織性和技術性工作者。
然而如何衡量管理是否卓有成效?書中寫道:“所謂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識資源能夠產生更多更好成功的手段。我們既然不能增加資源的供給量,就應該設法增加資源的產出量!钡亲坑谐尚У牧炕瘶藴适嵌唐谑找娣叮窟是企業長期存在?還是只要項目不失?書中并沒有給出明確的標準。這是令人困惑的。也許是因為無法確定一個統一的標準,也許是根本就不存在一個這樣的標準,因為卓有成效本身含有主觀的判斷。
雖然沒有標準,但是,德魯克對于卓有成效應該從事的工作內容進行了限定,那就是管理者必須面向未來,從事創新性活動,做出重要決策,使企業得以長期存在。例如以下3種活動:
產出直接成果,并通過組織將成果應用到外部,取得效益,進行企業文化建設,培養接班人。
二、如何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要做到卓有成效,就要珍惜時間、自我管理、有效決策、堅定執行。具體闡述如下:
減少浪費的時間:
1、不要讓別人浪費自己的時間。學會謝絕、授權。
2、不要讓自己浪費別人的時間。只做自己擅長的、重要的事。
3、減少不必要的組織內部溝通時間。組織的規模要合適。用信息系統進行實時溝通,減少會議。
管理者首先是管好自己,產生了實踐性知識,養成以下習慣,才能管好組織:
1、善用時間。
2、以終為始,為成果而工作。
3、善用長處,善于借勢。
4、集中精力處理要事;
5、做有效的、正確的戰略決策;
6、著眼于貢獻。實現3個轉變:由技術到觀念;由機械性工作到分析方法;由效率到成果要避免使管理者陷于無效的4種陷阱:忙于別人的工作;忙于日常工作;管理決策執行不力;忙于內部事務,無暇關注外部趨勢的變化。
要避免決策失誤的陷阱,做到:
1、重將來而不重過去。
2、重視機會,而不能只看到困難;瘷C會為挑戰,比解決舊問題更具生產性。
3、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盲從。
4、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要注重決策的有效性:
1、能區分情景屬于規則還是例外。只進行創新性的重大決策。
2、有效的決策者遇到問題總是先假設該問題為“經常性”,致力于找出真正的問題,而非滿足于解決表面現象。
3、有效的決策必須滿足邊界條件,必須足以達成目的。
4、有效的決策首先要研究“正確的”決策是什么,而不是研究“能為人接受的”決策是什么。
5、能有效地推行,落實誰來執行、如何執行等問題,并注重反饋。
要堅定執行,保障決策產生效果:
1、對于沒有突出表現的主管,應該無情地調職,調到適合他的崗位,這個管理者的責任。
2、要把今天的資源投入到創造未來中去。要堅持對過去的決策和計劃進行檢討。任何計劃若無法證明其確屬有效及需要,便該立即放棄。
3、若要開拓一項新業務,則應該先刪除一項現有業務,并將已證明是最有才干的人抽調出來負責,如此才能避免組織的膨脹;
4、推陳才能出新。我們的問題不是缺乏創新,而是缺乏創意的執行。如果人人都在為昨天的任務而忙碌,那么公司是無法創新的。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8
西方諺語說:“別人是魔鬼”,生活中我們無不在與別人的比較中前行,別人是動力,也是苦惱的來源。通過與別人比較,激起自己的熊熊欲火來催動進步是常用方法,但有時卻是以全民郁悶為代價的;而立足自我,以知識的溫情驅動自我發展是另一種方法,進速雖慢,卻如胡適先生所言,“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我相信,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正是這樣一本有溫情的書,他說,管理者性格、相貌、經歷、所處的環境千差萬別,但我們不必因此而沮喪,因為基于自我的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作者認為,“有效”是指使能力、資源產生更多更好的成果。而在組織中,凡能達成有效性的個人,都可以管理者視之。然而,無論有何種個人特點,管理者處于管理位置時,往往會受到制約。這些制約包括:沒有“屬于自己的時間”,時間總是屬于客戶;忙于組織日常運營,卻沒時間思考關于組織的重要事務;自己的才能不能轉化成對組織的貢獻而被接受;受限于組織內部的局限,難以觀測到組織外部的變化趨勢而把握機會。沒有時間思考使人盲目,沒有可讓人接受的貢獻使人產生懷才不遇的感覺,受制于組織內部使人短視。本文根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整理彼得·德魯克給出的解決以上三個問題的方法。
關于時間管理
對時間的運用關鍵在于“保留出相當份量的連續性整塊時間”。斷續的、碎片化的時間不足以完成與思考有關的事務,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每天花費了大量時間,卻常常感到疲憊和無助。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診斷出“病因”。浪費時間的原因有這么幾種:首先,缺乏制度遠見,將時間浪費于解決重復危機之中。例如,某公司經常出現庫存危機,不得不花時間解決庫存問題;而建立可行的制度,如定期盤點,就能避免該種情況的出現。其次,人員過多,“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情況就會出現,管理者不得不花時間解決人際問題,而占用了完成實際任務的時間。再次,組織不健全,表現為會議過多。除了傳達上級精神一類的會議,多數會議的目的是“會商而決議”,而會議多、時間長,說明組織中職位結構不當,不能及時有效做出決策。最后,信息功能不健全,表現為漏報信息、錯報信息等,作為代價,個人和組織不得不因信息錯漏而付出時間成本。
為了抓住“整塊時間”,管理者應當把握時間管理的方法和事有優先的原則。人們往往低估完成一件事所需要的時間,喜歡同時做幾件事,最后只好手忙腳亂的趕工。為了避免此類窘境發生,把重要的事情放前面先做,每次只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在調查中作者發現,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周中會拿出幾個完整的上午時間來集中解決重要事務。找出重要的事情也是一種能力。對于管理者來說,壓力會干擾其判斷一件事是否重要。作者認為,應當將主要精力放在正在進行的工作上,而非被壓力驅動,因為壓力往往來自過去,而管理者應當面向未來。過去慣常的榮光不保的壓力會干擾管理者,致使其將抱殘守缺、紙糊危墻作為重要的事,但此時,真正重要的事應當是面向未來,推動變革。
針對這樣的現象,作者提出了確立優先次序的原則:
1、重視將來而不重視過去。
2、重視機會而不是只看到困難。
3、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盲從。
4、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如此,管理者會知道什么事該去做,什么事不必去做。同時,管理者還須明白兩個與管理時間相關的道理——學會授權、不浪費別人的時間。對授權的理解——授權不是讓別人做自己的事,而是把別人能做的事情交付給別人,而使自己做自己應該做的事。管理者不能浪費自己的時間,更不能浪費別人的時間,須知浪費組織中任何一個人的時間,都會導致組織的無效。
關于人的管理
一個組織中乃至整個社會中的人的關系無非可以分為兩種——人與自我的關系,人與其他人的關系。人與自我的關系——了解并悅納自己,而自我卻無往不在人與其他人關系的籠罩之下,是否為別人所接受會影響到個人對自我的認知。管理者期望自己的價值、能力、資源為別人接受,然而,有時會事與愿違,這時,懷才不遇就產生了。作者致力于避免此類不良情緒的產生,并提出了解決方案——著眼于貢獻,而不是展示。管理者應該思考如何將自己的能力與資源轉化為對別人的貢獻。貢獻是指:第一,直接成果,即對組織和其他人帶來什么。比如醫生利用自己的知識為組織帶來的直接成果是治好病人,這里的貢獻就是將自己的知識、能力、資源轉化成對組織、他人有益的具體而實在的事情。第二,樹立新的價值觀以及對這些價值觀的重新確認。價值觀有導向作用,如果導向相反的方向,對組織的沖擊是巨大的,因此需要有人為價值觀重新確立做貢獻。
作者舉了美國農業部的例子,當時有兩種價值導向——提高現代農業生產力還是保障自耕農生活。發展現代農業勢必會損害傳統自耕農的利益,而保障自耕農生活則會阻礙生產力發展。管理者的貢獻正是體現在對價值觀的整合并給予新的解釋之中。第三,培養并開發明天所需要的人才。尋找繼任者是管理者對組織的又一貢獻,舉個我們熟悉的例子,諸葛亮找到了繼任者姜維,推薦了費祎、蔣琬,保證了蜀漢這一“組織”的延續。培養明天所需的人才可以說是管理者最后的貢獻吧!當管理者著眼于貢獻時,就會漸漸學會處理人際關系:為了自己的貢獻而與其他部門精誠合作,啟發下屬為了貢獻而設定目標而不是監管下屬,個人發展注意貢獻而不是受他人干擾。
作為管理者,與他人的關系也是至關重要的。在以完成任務為目標的組織中,管理者都知道“公事以外”才是朋友,在實際操作中是不容易的,在“公事”中用人是個永恒的話題。作者總結了四項用人的原則:第一,不設置只有“上帝”才能勝任的職位。人們往往期待聰明、果毅,知識豐富而充滿熱情的全才來出任某一職位,而事實是少有天才,更多的是中人之才。如果一個職位多個人都無法勝任,那么,取締它。第二,職位設置要嚴格,涵蓋要廣泛。不設“上帝”職位不代表職位取得就是簡單地、職位任務就是單一的。職位設置的原則是因事設崗,但職位任務不能過于單一,否則會使人頓生單調感且不利于個體發展。第三,用人時先考慮某人能干什么,而不是先考慮職位需要什么。先“認識”人是要務,只考慮職位需要,往往會忽視人的其他才能,因為一個人雖不適合此崗位但有可能適合彼崗位。第四,用人之長,容人之短,并設法讓其知道自己的短處。組織既然以完成任務為目標,不是以選拔“美德標兵”為目的,管理者一定要學會發揮別人的長處。美國南北戰爭時,林肯總統三易其帥,最后選擇了酗酒成性的格蘭特將軍為統帥,原因很簡單,“只有他能領導北方打勝仗”。當然,容忍他人的短處不代表置之不顧,而是讓其人也認識到自己的短處。二戰時,馬歇爾將軍提拔艾森豪威爾,而豪威爾的短處是戰略眼光不足,馬歇爾有意將他安插在作戰計劃部門,有了這段經歷,豪威爾更能發揮他在組織和策劃方面的長處。對于短處,并不一定要求改正到如長處一樣高明,不過是像孫權對呂蒙說的那樣,“吾欲卿致經作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不過是提個醒兒罷了。這是處理下級關系——用人的道理,對于上司,管理者要做到不惟命是從,從正確的事情著手,并以上司能夠接受的方式向其提供建議。
關于決策
短視會誤導決策,關于如何決策的練習也是對視野的培養。作者認為,決策的關鍵在于定性,即判斷面對的問題是怎樣的問題,并根據問題的性質做出反應。根據書中對電腦的態度來看,作者是對定量的判斷存在懷疑的,他更支持管理者擁有自己定性的判斷,不知作者若能生活在今天,對大數據會有怎樣的見解。總之,作者認為,決策前需要辨清事件的性質。問題事件可以四類:第一類是真正經常性的問題,比如生產方面的問題,生產材料短缺、成本過高等。第二類是特殊情況下,偶然發生的經常性問題,比如公司合并,對一個公司來說,這類事件可能是特殊的、偶然的,但在企業界這是經常發生的有例可尋的事件。第三類,首次出現的經常性事件,當企業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可能面臨新的經常性事件,該類事件首次出現就屬于這一類。
第四類,真正偶然的特殊事件,無例可循并以后發生的可能性很小。區分這四類問題對管理者來說意義非凡,因為對經常性問題的決策,是可以通過制定制度、遵循慣例來解決的,而偶然性問題才迫切需要有效的決策。管理者的決策失誤在于:一是將經常性問題視為偶發性問題,每次都要費心力解決而不是形成有效解決此類問題的制度,這是對時間的浪費。二是將新問題當作經常性問題,用舊制度解決新問題,破洞會越補越大,對組織來說是危險的。三是對無法掌握問題的本質,不能切中肯綮。四是只看部分,未見全貌,決策時往往缺乏針對未見部分采取的措施。
除了定性,決策還應當考慮的是:邊界條件、正確的決策是什么、如何化決策為行動、信息反饋制度。邊界條件是指在某一特定時期解決某一問題應達到的最低要求。例如,弗蘭克林·羅斯?偨y一上任時訂立的目標是經濟復興,然而當時美國經濟危機已經加深到了一定的程度,這個目標難以完成,羅斯?偨y不得不轉換邊界條件,轉而政治改革,改變保守的姿態,銳意改變,為經濟復蘇助力。清楚地認識邊界條件,是正確決策的前提。管理者要明確正確的決策是什么,而不是讓人接受的決策是什么。花時間考慮是否能被別人接受,又怕他人反對,往往會浪費時間。當然,凡事有例外,在某些維持性組織中,“和稀泥”、“打太極”是不可缺少的。知道了正確的決策,就要化決策為行動:明確誰該了解這項決策,應采取什么行動,誰采取行動,行動應如何進行,怎樣才能使決策得到遵循。
在決策中,還要建立一項信息反饋制度,決策是人做的,而人是會犯錯誤的,為了防止發生錯誤,需要不時的反饋,這也是法約爾管理五項職能中“控制”一項要做的事。除了上述幾項因素,作者特別強調了反面意見的作用。通用的阿爾弗雷德·斯隆對此十分在意,某次會議中由于全體一致,他甚至宣布散會下次再討論,直至有反對意見出現。反對意見的作用作者總結了有三點:首先,保護決策者不被組織中某一特定團體俘虜。組織中往往有不同的利益團體,不同的聲音代表不同團體的聲音,當一種聲音掩蓋了其他聲音時,是不妥當的,需要找到背后的原因。其次,反對的聲音,往往可以被視為“另一種方案”。一致性決策不代表是正確的決策,當一致性決策走投無路時,反對意見會成為救場的“PlanB”。最后,反對意見可以激發組織成員的想象力。千奇百怪的構想本來就是對思維的訓練。
組織中,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這是多么令人激動而惆悵的事情。令人激動之處在于“卓有成效”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詞語,而令人惆悵的是,為了“卓有成效”,又要放棄多少對個人來說極其美好的東西呢。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9
1.他一生致力于在延續和變革之間尋求平衡,創新是保持動態平衡的變革手段,而延續的基礎則是維系人類社會存在的那些 普世價值觀,包括同情與包容、誠實與正直,以及讓個人享有自由與尊嚴并同時承擔起責任。
2.管理得好的工廠,總是單調乏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發生。這使我們認識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于未然,將例外管理變成例行管理。
海爾:創造了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畢,日清日高,將每項工作的目標落實到每人、每天,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圍,大到一臺設備,小到一塊玻璃,都有人負責。每天下班前要根據目標對工作完成的情況日清,而日清的結果又與其本人的獎罰激勵掛鉤,這樣便形成了目標、日清、激勵三者間的閉環優化和良性循環。
3.德魯克所言,在組織而言,需要個人提供其貢獻,在個人而言,需要組織作為達到個人目的的工具。即每個人對組織的貢獻,是體現在如何能以最快速度去創造和滿足用戶的需求;而組織為個人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持其實現這一速度。
正如德魯克所言,總有人單獨作戰,無一部屬,然而仍不失為管理者。
4.但是判斷管理者的標準并不是下屬的多少,而是其成果對公司的影響。德魯克將那些促進機構有效運轉,負有行動和決策責任的知識工作者都稱為管理者。 并提出了現代組織管理的核心在于自我管理的思想。
5.德魯克認為:作為一個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成如下的習慣:
。1)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時間;
。2)注意使自己的努力產生必要的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重視對外界的貢獻;
。3)把工作建立在優勢上他們自己的優勢,善于利用自己的長處,上級、同事和下級的長處;
(4)精力集中于少數主要領域;
。5)善于做出有效的決策。
6.管理者的價值在于依靠自身的知識、才干和貢獻意識,促進組織產生成果。
7.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8.第一個決策要領是,弄清決策事項的性質。有效的決策者絕不會就事論事尋找對策或方案,而總是把遇到的麻煩當做表面現象,相信真正的問題一定隱藏在背后;必須設法弄清楚事實,弄清楚這是一件什么事情,弄清楚事情的本質和全貌;然后形成思想觀念,形成所謂的高層次概念性認識;最后從高層次觀念入手,尋求解決問題的系統方案。
9.對有效的管理者來說,真正需要做的決策不會太多,也不可能太多。這里的關鍵是,要學會區分例常事件和例外事件,學會制定原則、政策、制度或規程,通過授權,讓工作者或當事人去處理重復發生的例常事件。
10.第二個決策要領是,確定目標及其邊界條件。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10
根據MBA專業老師的推薦,有幸拜讀了德魯克大師的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可謂受益匪淺。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這本書主要內容是:管理者必須學會如何讓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先要從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開始,通過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做好決策,要事優先,讓自己的工作有貢獻值,并能夠用人之長,激發別人的潛質,通過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措施,取得最佳績效。而我認為,要取得最佳績效,這與個人的素質修煉、經歷認知、融會貫通、有效溝通、身體力行等密切相關。而其中,掌握基本的業務信息、操作規則和每個組織的文化底蘊,進行有效決策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通過學習,我感觸頗深,認為要當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做到:
1、具有明確的目標:通過目標的確定讓自己的工作具有計劃性,把自己的日常工作與目標掛鉤,心系責任,勤奮努力,通過各項工作的開展圍繞目標不離不棄,日常工作計劃的執行到位,也就是做好OEC,來達成自己的目標,保證工作目標的實現,并通過實現小組織的目標,來保證實現組織的整體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加強溝通和組織內部的互相認同、團隊合作、自我激勵和人才培育是實現組織目標的根本措施。
2、做好時間管理:書中所說的某公司董事長所想的三部分時間的安排都不能兌現,某大公司負責人經常參加對公司發展沒什么好處的應酬,可想我們普通管理者的時間管理會有多么難,會經常被上司干擾,計劃工作難以保障。由此可以看出,工作有計劃、時間有管理、溝通要及時的重要性,學習那個財務經理用一個通知方式解決會議時間過長、同時兼顧他人不會覺得被忽視以及某公司三個部門合并的做法,實在必要。合理安排臨時性工作,忙而不亂,抓住核心工作的進展,不讓自己的時間被外界所左右,是讓自己的工作有序進行的基礎,是保證工作實現最佳績效的根本措施。
3、用人之長,建好團隊: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合理搭配班子、進行性格互補和工作按流程咬合、做好人性的制衡,知人善用,善于挖掘人才、激發潛力,做好授權和及時溝通,就像越南叢林作戰的青年上尉尚未所說的游擊戰中,每個人都是管理者一樣,必須根據現場和形勢,區別對待;學習那個財務出身的新總經理一心為公司發展想方設法關注青年人才的做法,還要學習那個將自己一個文件處理部門轉變成銀行的推銷部門的做法。而保證團隊協作和公平競爭,并進行及時激勵,才能建立良好的團隊合作氛圍,取得最佳績效。
4、關注經營核心,發揮集中優勢,進行有效決策:管理者應該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響經營結果的核心業務上,著眼于戰略目標,著手于戰術策略和行動措施,按時間管理四象限法處理好輕重緩急的工作,并且充分利用自己專業學歷、經歷特長,做好綜合分析和換位思考,善于以史為鑒、總結經驗,檢討自己,把握機遇,有膽有謀,大事宜簡,小事宜柔,進行及時有效的決策,方能成就大業。學習那位醫藥公司能夠分析全世界藥品消耗趨勢,研發突破領先并結合某國健康保險的宏觀思路和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方式,超前思維、準確定位,必然發展不斷。還有美國貝爾公司組織管理架構的調整策略,帶來了集權和管理方式、經營發展的良好結局。要深刻的以非洲兩個熱帶水果加工廠中一個廠因管理和決策不到位引發的難以全身而退的慘痛教訓。
5、大事講原則,小事講方法:責任與義務同在,關注結果,更要講究方法策略。同樣是為了讓下屬認知不足,提高業務操作水平,批評和表揚甚至兩者結合用漢堡包的方法效果不會是一樣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為了結果采取一個下屬接受、認同并能積極付諸行動的方式。從書中的案例日本人只看員工優點不重員工缺點、“終身雇傭”的晉級制度可以看出,管理方法的不同,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有效管理的方法和案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更深刻的認知到:管理能夠優化經營效果,特別是戰略目標的確定、組織結構的設置、激勵政策關注的核心對經營效果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當然,書中對管理者的自身修煉和時間管理等的具體方法沒有細致的講解,沒有有效溝通、合理授權等內容,看來側重點不在具體操作上,而主要突出了管理策略,可能是大師高—瞻遠矚的宏觀思路,竊不敢妄自猜測。再就是本書的序有六個長達36頁,超過了其中的任何一個章節,有點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結合著書中的成熟做法,對照自身的不足,我將采取以下措施來爭取有效管理:
1、積極推行績效管理:把握公司的戰略、目標,做好本部門定位,抓好部門的宏觀決策,把公司戰略、部門目標、有效決策相結合,在全員中實施績效管理的辦法,加強過程監控,關注員工績效,從而保障部門績效,實現公司績效。
2、營造高效的團隊氛圍:組織全員學習《為自己工作》的光碟和《請給我結果》的討論,積極開展案例培訓,并輔之企業文化的宣傳、圖片上墻等措施,培養員工的責任心,并通過建立良好的運作方法和保障機制來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3、抓好OEC管理:做好周工作計劃和日清工作的實施和指導,抓好現場管理和細節管理,做到日事日畢,日清日高。
4、抓好核心工作的督辦: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采取要事優先和工作計劃相結合的管理方法,明確核心業務的進展節點和完成時限,要求定期反饋,掌握核心業務的日常進展,關注核心業務的績效,是保障目標實現的基本措施。
總之,作為一個管理者,擁有一顆包容、博愛、奉獻的心,具備守時、高效、尊重、溝通等良好的職業素養是必不可少,時間管理、進度控制和有效決策無處不在,將管理的基本常識用到日常工作中,關注核心業務績效,重視長久利益,做到順時應勢、與時俱進,必將取得卓越績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11
讀了彼得·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最大的收獲是一些管理理念的轉變,書中的很多案例都能和日常工作結合起來,可以更加辯證地看待和分析目前企業存在的問題。
作為一個傳統的制造型企業,聚菱燕已經發展了二十年,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生產經驗,也培養了一大批熟練的產業工人。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諸如設備逐年老化、員工老齡化、成本不斷升高等一系列困難,同時,我們的一些思想觀念也比較守舊。近年來整個汽車產業發展遇到瓶頸,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我們突然發現,“狼”是真的來了。
在新的形勢下,以前一些傳統經驗已經不適用。例如,過去推崇的“合理庫存”現在變成了占用流動資金;以往的“大而全”也逐步被“小而專”取代。當我們站在客戶的位置上想客戶所想時,很多問題就要重新分析考慮了。
書中有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美國汽車的安全性問題,一開始業界關注的是車輛本身的安全、公路工程以及駕駛人員的訓練,事實也證明了這些都行之有效,但安全事故仍然持續上升。直到人們進一步分析發現,3/4的事故是由于醉駕或有“行車肇事傾向”的人所致,這類問題又恰恰是前述管理方案無法企及的。汽車制造商改變思路,在考慮“正常駕駛”時安全的.同時,更要考慮“不正常駕駛”下的安全,事故也就大為減少了。
按照精益生產的理論,我們要做到“不接受、不生產、不流出不良品”。我們通過原料的品質前置監控,能夠最大限度地杜絕原料不良品的使用,但由于種種客觀原因,仍然無法全部避免不良原料流入,而這些原料必然會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質量。
如果我們能夠盡早發現不良原料,在制造時提前變更適合的配方,制造出合格的產品,就可以減少返工造成的浪費。而適合的配方,就是針對以往不合格原料的“不良原因”積累而做出的改良。對于同一牌號產品,預先設計幾組配方,然后“對癥下藥”。
當然,找出不合格原料的“不良規律”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工作,需要我們多年來各類數據的統計分析,這恰恰是我司的優勢,我們有大量的技術、生產、品質數據,再加以專業的分析,一定可以總結出規律,并加以推廣,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減少浪費的目的。
同樣,我們已經生產了二十多年,使用了日本制鋼所、東芝和國產典型的擠出機設備,在制造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同樣有規律可循,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我們集中人力、物力,將所有故障的發生頻率、原因匯總、解決方案等統計分析,做成可視化手冊,再通過不斷的模擬訓練以提高員工應對水平。在實際故障發生時,一線員工在逐級上報同時,在授權下也可以根據手冊說明妥善解決,這樣能夠大大減少等待處理的時間,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諸如此類,在變化中發現問題,找到新的解決辦法,我們有充分的信心和理由,確保公司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永遠保持永久的戰斗力!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12
孫玉麟教授課上推薦的書,讀完一遍后理解更多存在于表面,日后還需反復閱讀。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個人總結:
大前提:作為管理者,工作必須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組織和管理者的工作績效是兩大目標。
如何做到卓有成效:
1、記錄時間的使用情況;
記錄時間,分析時間,將所有可非自己參加的事務取消,統一安排管理時間。
2、管理者要著眼于貢獻:
個人無論管理者還是工作人員都要問自己能夠為企業/團隊貢獻什么,現實點看,著眼于貢獻決定著企業和個人的收入。著眼于貢獻的管理者所重視的不僅是方法,更會關注目標和結果。
3、發揮人的長處:
借勢很重要。善于利用自己、同事、上司、下屬的長處,善于借勢做事,揚長避短,不做做不了的事。
4、要事優先:
一段時間內只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前面做。按照緩急設定優先級,并嚴格遵守約定的優先級。
5、有效的決策:
有效的決策在于合理的行動,有效的決策沒有標準的具體步驟。總體的來看,有效決策的三要素有三,首先應先從最高層次的觀念方面去尋求解決方法,其次在于確實了解決策應遵循的規范,即決策的目標、需達到的最低限度是什么,再者是研究正確的決策是什么,而不是研究能為人接受的或者折中決策是什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13
(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可以學會的
這一章為我們解答了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誰是管理者、管理者必須面對的現實、卓有成效能否實現等問題。作者認為:智力、想象力及知識,都是我們重要的資源,但是,資源本身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只有通過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成果。因此,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成的習慣:掌握自己的時間、我能貢獻什么、如何發揮人的長處、要事優先、有效的決策。
對于第一個問題,作者做出了這樣的解答: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原因有兩點:
1、“有效性”只是知識工作者的一種特殊技能,而知識工作者直到最近才逐漸增多;
2、知識工作者本人必須自己管理自己,自覺完成任務,自覺做出貢獻,追求工作效益。
另外,對我有直接指導性的啟示是作者對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要在思想上養成的習慣這一問題,作者這樣答道:
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他們的時間。
2.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視對外界的貢獻。
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長處,不光善于利用他們自己的長處,而且也知道如何利用上司、同事及下屬的長處。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將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一些重要的領域里。
5.最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做出有效的決策。
(2)要事優先
這一章和第二章其實是相互呼應的,做到了要事優先了,那么時間上也就有了很好的管理和分配,因此,這一章內容是前面一個很好的補充。
卓有成效的秘訣就是集中精力,在一段時間內只集中努力做好一件事,這一點和第二章提到的整塊時間的運用有相似之處。
這里還提到了擺脫昨天,擺脫不再有價值的過去。先后次序的考慮,最重要的并不是分析,而是拿出應有的勇氣來。
通過閱讀這一章,我懂得的是不論每天遇到了多少事,我們都要知道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沒那么重要,再根據事情的重要程度進行處理,一件一件做好,這里與人力資源管理中用到的“文件筐管理法”相似,知道主次。
(3)決策的要素
這一章主要針對決策的要素說問題,即:
1、要確實了解問題的性質,如果問題是經常性的,那就只能通過一項建立規則或原則的決策才能解決。
2、要確實找出解決問題時必須滿足的界限,換言之,找出問題的“邊界條件”。
3、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是什么,以及這些方案必須滿足那些條件,然后再考慮必要的妥協、適應及讓步事項,以期該決策能被接受。
4、決策方案要同時兼顧執行措施,讓決策可以變成被貫徹的行動。
5、在執行的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及有效性。
按照項目管理的九大知識領域,我們可以理解成:
是否是項目
2.范圍3.時間、成本和質量
4.WBS
5.監控過程。
(4)有效的決策
這一章講到了個人見解和決策的關系、反面意見的運用以及新決策的原則。后半部分還講到了電腦是新生力量,電腦在人們日常工作中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這一塊是值得我們重視的,運用日益發達的高科技手段,進行工作處理,協助我們更好地工作。
第8章則是對整本書的總結了,德魯克指出,要做到卓有成效,首先要做到的第一步,是記錄好時間的使用情況,分析時間的記錄,以及消除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然后,管理者應該把眼光集中在貢獻上;要充分發揮人的長處;要事優先與掌控自己的時間;最后重要的是進行有效的決策。對組織而言,需要個人為其做出貢獻;對個人而言,需要把組織當成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工具。
哲人總能給我們以智慧,我們需要從中獲取精華以便更好地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讀完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讓我對管理這一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從中受益匪淺。我相信,平凡的人,也一樣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14
買書的初心其實并不是我自己想做一個管理者,而是想看看別人是否是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但是閱讀了大部分內容以后,我發現其實不必要關心自己是不是管理者,因為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自己的管理者,管理自己每天的日常工作、時間、決策等等。其實它對我們的幫助還是比較大的,可以從多個緯度來幫助我們怎樣合理的管理自己的工作方式。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觀察作為領導者,是不是作出了一個合理的決定以及我們怎么面對這些情況。
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作為管理者必須是卓有成效。智力、想象力以及知識,都是我們重要的資源。但是資源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只有通過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成果。
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對于“體力工作“而言,我們所重視的只是“效率“。所謂的“效率“,可以說是“把事情做對“的能力,而不是“做對的事情“的能力。體力工的成果,通?梢杂脭盗亢唾|量來衡量。知識工作者并不生產本身具有效用的產品。他們需要把自己的想法應用到實際行動上。因此,知識工作者必須做到一些體力工作者不需要做的事,他必須具有有效性。
誰是管理者在這里,將“管理者“泛指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員。由于其職位和知識,他們必須在工作中做影響整體效果和成果的決策。
管理者的時間往往屬于別人,而不是屬于自己;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運作“,除非敢于采取行動改變周圍的一切;管理者本身處于一個“組織“之中。只有當別人能夠利用管理者的貢獻時,管理者才算有效;管理者是身處一個組織的“內部“,受到組織的局限;
我們只有通過改進工作的手段來充分發揮人的能力,而不應該期望人的能力突然的提高。我們需要學會建立這么一種組織的方式:若某人在某一重要領域具有一技之長,就要讓他充分發揮這一特長。我們不能一味的拔高能力的標準來期望管理者的績效,更不能期望萬能的天才來完成績效。
考慮到組織的需要,有效性應該受到優先的重視。同時,有效性也是管理者達到目標和績效的必要手段,因此更應該受到高度優先的重視。
卓有成效可以學會嗎?
有效性并不是一種天賦,它是可以培養和學習的。那么我們從哪些方面來學會卓有成效呢,首先我們需要有一個認識就是:人人都具有做好該做的事情的能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在實踐中都要經歷一段訓練,這一訓練使他們工作起來能卓有成效。所有有效性是一種后天的習慣,是一種實踐的綜合。下面的五項是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成的習慣: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的時間用在什么地方;時間管理,時間的有效性;
有效的管理者重視外界的貢獻;作為一個管理者或者一個普通工作者,主要的任務就是貢獻;
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長處,包括自己的長處、上司的長處、同事的長處和下屬的長處;
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數重要的領域,在這少數重要的領域中,如果能有有效的績效就可以產生卓越的結果;
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善于做有效的決策;
管理者經常受到種種壓力,迫使他們不得不花費一些時間在非生產性的和浪費時間的事物上。
對于管理者來說,他在組織中的地位越高,組織對他的時間要求往往越大。每一位知識工作者,尤其是每一位管理者,要想有效就必須能將時間做整塊的運用。如果將時間分割開來零星使用,縱然總時間相同,結果時間也肯定不夠。
組織人數越多,有關人事的決策也肯定越多。對于人事的問題決定的太快,很容易鑄成錯誤。人事決策往往需要大量的時間,因為決策所涉及的一些問題,只有在反復考慮多次之后才能看清楚。
今天的生活水準之所以提高,是以不斷創新和變革的經濟為前提的。創新和變革,形成了對管理者時間的過度需求。如果時間短促,一個人就只能考慮他已經熟悉的事只能做他曾經做過的事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15
美國德魯克編著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論述了一個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這本書是德魯克最著名的管理學著作之一。以下是讀書筆記摘錄:
1.他一生致力于在延續和變革之間尋求平衡,創新是保持動態平衡的變革手段,而延續的基礎則是維系人類社會存在的那些 普世價值觀,包括同情與包容、誠實與正直,以及讓個人享有自由與尊嚴并同時承擔起責任。
2.管理得好的工廠,總是單調乏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發生。這使我們認識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于未然,將例外管理變成例行管理。
海爾:創造了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畢,日清日高,將每項工作的目標落實到每人、每天,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圍,大到一臺設備,小到一塊玻璃,都有人負責。每天下班前要根據目標對工作完成的情況日清,而日清的結果又與其本人的獎罰激勵掛鉤,這樣便形成了目標、日清、激勵三者間的閉環優化和良性循環。
3.德魯克所言,在組織而言,需要個人提供其貢獻,在個人而言,需要組織作為達到個人目的的工具。即每個人對組織的貢獻,是體現在如何能以最快速度去創造和滿足用戶的需求;而組織為個人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持其實現這一速度。
正如德魯克所言,總有人單獨作戰,無一部屬,然而仍不失為管理者。
4.但是判斷管理者的標準并不是下屬的多少,而是其成果對公司的影響。德魯克將那些促進機構有效運轉,負有行動和決策責任的知識工作者都稱為管理者。 并提出了現代組織管理的核心在于自我管理的思想。
5.德魯克認為:作為一個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成如下的習慣:(1)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時間;(2)注意使自己的努力產生必要的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重視對外界的貢獻;(3)把工作建立在優勢上他們自己的優勢,善于利用自己的長處,上級、同事和下級的長處;(4)精力集中于少數主要領域;(5)善于做出有效的決策。
6.管理者的價值在于依靠自身的知識、才干和貢獻意識,促進組織產生成果。
7.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8.第一個決策要領是,弄清決策事項的性質。有效的決策者絕不會就事論事尋找對策或方案,而總是把遇到的麻煩當做表面現象,相信真正的問題一定隱藏在背后;必須設法弄清楚事實,弄清楚這是一件什么事情,弄清楚事情的本質和全貌;然后形成思想觀念,形成所謂的高層次概念性認識;最后從高層次觀念入手,尋求解決問題的系統方案。
9.對有效的管理者來說,真正需要做的決策不會太多,也不可能太多。這里的關鍵是,要學會區分例常事件和例外事件,學會制定原則、政策、制度或規程,通過授權,讓工作者或當事人去處理重復發生的例常事件。
10.第二個決策要領是,確定目標及其邊界條件。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須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識組織中,每一位知識工作者其實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沒有所謂的職權,只要他能為組織做出突出的貢獻。
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決定組織工作成效的最關鍵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級管理人員才是管理者,所有負責行動和決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機構工作效能的人,都應該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02-22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10-27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通用10-10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范文4篇11-19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12-04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讀后感800字09-09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500字10-20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讀后感1000字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