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月》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要怎么寫好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月》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月》讀書筆記 1
有幸看了柔石的《二月》。
雖然只是一篇中篇小說,但卻似乎是看完了一本厚厚的長篇小說。我感覺我看了很久,很久。從一開始看,難以抹去的壓抑感,就似有似無的籠罩在心情上,在看完結尾的時候,忽然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小說的開篇,是魯迅先生給寫的序!皼_鋒的戰士,天真的孤兒,年青的寡婦,熱情的女人,各有主義的新式公子們,死氣沉沉而交頭接耳的舊社會,倒也并非如蜘蛛張網,專一在待飛翔的游人,但在尋求安靜的青年的眼中,卻化為不安的大苦痛。這大苦痛,便是社會的可憐的椒鹽,和戰士孤兒等輩一同,給無聊的社會一些味道,使他們無聊地持續下去!毙虻奈淖趾芫,但也恰到好處。
文章中的人物很多,也非常鮮活。有可愛的采蓮,美麗大方的陶嵐,脆弱的采蓮母親等。但本文最終以知識分子“蕭澗秋”為主人公,描寫了他到芙蓉鎮從事教育事業,無私的幫助采蓮母子,但最后不堪流言蜚語的折磨而逃往上海的故事。
主人公初到芙蓉鎮,便因為同情而接濟了失去頂梁柱的采蓮母子三人。他在任職后,在躊躇滿志獻身教育事業的同時,與和他有相同知識分子氣質的陶嵐走得很近。他曾告訴陶嵐,只要堅信自己的意念,不用在乎其他人的眼光。這似乎是在向那個時代的世人,抑或是向讀者宣誓自己內心的強大。
我看來,蕭澗秋是個糾結的人,他和同一時代的年輕人還是有些不同的。至少在大家高談闊論“資本主義”“共產主義”“犧牲主義”的時候,他說,“我是個沒有主義的!眻远ǘ林亍K牟煌,決定了他在芙蓉鎮是呆不下去的。這個充滿著主義和流言蜚語的地方。而寡婦一家的事才是整部小說的鏈條。故事一開頭就描寫了那個帶著一兒一女哭泣可憐的寡婦。她的丈夫是被炮打死的。是一位有識青年。卻慘死了。于是,我們的主人公,一個好人,就幫助她們3個,真心誠意地幫助?墒牵谲饺劓偫,卻流傳開了“蕭先生要娶寡婦”的話。由此引開了一陣囂波。
后來,寡婦的兒子死了,寡婦終因無希望而上吊自殺了。蕭澗秋覺得在這里是呆不下去的了。在寡婦兒子死的時候,蕭是有過“要娶她”的念頭,并想在第二天付諸實踐的,似乎在他的生命力,責任是大于愛情的。而對于陶嵐來說,卻又是恰恰相反的。陶嵐從頭至尾都是愛著蕭的。他們一直通信。陶嵐是個有個性的女子,敢愛敢恨,只是,她遇見的男子是蕭,一個好象有太多問題需要考慮的人。他們說的幾句話倒是蠻經典的。然而,任何一個經典,都不可能一帆風順。
陶嵐,一個新生叛逆的女知識分子形象。她熱情、活潑,尤其是與蕭澗秋相遇相知后,更是不惜拋棄眾人眼中的未婚夫,一顆心奮不顧身地與蕭君談心,甚至于失掉芳心。她是精神的強者,更是敢于思考的勇者。而采蓮的.母親,亦是李先生的遺孀,在丈夫為國捐軀討要撫恤金無果之后,黯然地帶著采蓮姐弟回到極度貧困的家,儼然一副生活的弱者形象。
這一強一弱,均得到蕭澗秋的憐愛與幫助。他安慰因是否拒婚而苦惱的陶嵐,使她從迷茫中掙扎出來并更堅定自己想要的;他幫助陷在生活困難的沼澤里的李家遺孀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就是在這一強一弱之間,他最終在周邊群眾的議論下,決定舍棄已經為之動心的女陶先生,選擇那被生活壓彎了脊背的李氏遺孀。這樣的決定,不僅使陶嵐這位精神的強者黯然落淚,更是他,這個自以為只為自己而活的精神獨立者,向世俗低頭的表現。
只是后來,李氏遺孀死了幼子,便拋下采蓮與兒子同去了。但她死前的眼神,似乎又有幾分犧牲自己來成全蕭陶二人的味道。她的死,確實極有可能讓蕭陶二人之間少了一絲顧慮,從而完成她報答二人的心愿,但以生命與親情作禮,似乎顯出了李氏遺孀的草率與愚昧。但這何嘗又不是當時普通勞動婦女的縮影呢?
最終,蕭澗秋在大病一場之后,借著出門散心之名,離開了本想安住幾年的地方,遠遠地逃去了上海。他,大概是失了理性,失了冷漠而被流言蜚語所折磨著吧。他是一個孤獨者,來是如此,去,也是如此。
小說的結尾很玄妙,雖預示著陶氏兄妹去上海尋找蕭澗秋,但沒有明確的結果,給讀者以“邊城”似的想象空間。
或許,他們找到了他,但他決計是不會回去的;蛟S他們都留在了上海,走上了另一條光明大道。畢竟,那是一個充滿新思想、新氣象的地方!
二月,初春的二月,充滿希望的二月!
《二月》讀書筆記 2
《二月》是柔石于1929年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以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國農村的社會現實為背景,通過主人公蕭澗秋在江南一個偏僻鄉村——芙蓉鎮短暫逗留期間的所見所感,展現了當時社會的各種矛盾與沖突,以及知識分子在時代浪潮中的困惑與掙扎。
一、主要人物分析
1.蕭澗秋:小說的主人公,一位從大城市回到故鄉的知識分子,懷抱教育救國的理想,試圖用自己的知識和熱情改變鄉村的落后現狀。他的形象體現了當時部分知識分子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改革的渴望,但同時,他也面臨著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最終在個人情感與社會責任之間徘徊不定,反映出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普遍困境。
2.陶嵐:一個進步的女性形象,是當地富戶的女兒,思想開放,敢于追求真愛,支持蕭澗秋的教育事業。她代表了新女性的力量和覺醒,勇于挑戰封建禮教,追求個性解放和愛情自由。
3.文嫂:一個悲慘的農村婦女形象,丈夫早逝,獨自撫養女兒,生活艱難。她的故事反映了舊社會下底層婦女的.苦難生活,加深了小說的社會批判力度。
二、主題思想
1、社會批判:小說深刻揭示了農村社會的階級矛盾、封建殘余思想對人性的束縛,以及教育落后、經濟貧困等問題,批判了舊社會的不公與黑暗。
2、知識分子的出路探索:通過對蕭澗秋等人物的刻畫,展示了當時知識分子在面對國家民族危難時的思考與行動,以及他們在理想與現實、個人情感與社會責任之間的掙扎與抉擇。
3、女性覺醒:通過陶嵐這一角色,展現了新文化運動影響下女性意識的覺醒,以及她們對自由、平等的追求。
三、藝術特色
1.細膩的心理描寫:柔石擅長通過細膩的心理描繪展現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使人物形象飽滿而立體。
2.濃郁的地方色彩:小說中對江南鄉村風光與民俗的描寫,增添了作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圍。
3.象征與隱喻:如“二月”不僅指故事發生的時間,也象征著革命低潮期的寒冷與希望并存的社會氛圍。
總之,《二月》不僅是對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映,也是對人性、理想與現實沖突的藝術探討,展現了柔石作為進步作家的敏銳洞察力和社會責任感。通過閱讀此書,可以更好地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及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
《二月》讀書筆記 3
《二月》作為一部深刻反映20世紀20年代中國社會風貌與知識分子命運的作品,其豐富的內涵和細膩的情感描繪值得我們深入挖掘。以下是對該書的一些讀書筆記要點:
一、時代背景與社會環境
歷史節點:小說背景設定在1927年大革命失敗之后,這是一個社會矛盾激化的時期。農村經濟凋敝,農民生活困苦,革命的熱情與失敗的陰影交織,為整個故事鋪墊了一層沉重的歷史底色。
社會矛盾:書中通過芙蓉鎮這一縮影,展現了農村中的階級對立、傳統與現代觀念的沖突、以及外來思想與本土習俗之間的碰撞,反映了大革命失敗后,社會各階層尤其是知識分子群體在理想與現實、個人情感與社會責任之間的'掙扎與抉擇。
二、主題思想
知識分子的覺醒與迷茫:蕭澗秋的形象是當時眾多知識分子的象征,他試圖以教育啟蒙農村,卻在現實的重壓下遭遇挫折,內心經歷了從激情到迷茫再到某種程度上的覺醒的過程,體現了作者對于知識分子如何在復雜社會環境中定位自身角色的深刻思考。
女性意識的覺醒:陶嵐作為小說中的重要女性角色,她的形象展示了新時代女性追求自由戀愛、支持社會進步的思想傾向,反映了女性意識的初步覺醒和社會地位的微妙變化。
三、人物關系與情感糾葛
蕭澗秋與陶嵐:兩人的愛情故事穿插于社會變革的大背景之下,既是一段純真感情的展現,也寓意著新舊思想的碰撞與融合。他們的關系發展折射出個人命運在時代洪流中的脆弱與不確定性。
蕭澗秋與其他人物:如與文嫂一家的交往,展現了蕭澗秋的同情心與責任感,同時也暴露了個體努力在龐大社會問題面前的無力感。
四、藝術特色
細膩的心理描寫:柔石通過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深入刻畫,使讀者能夠深切感受到角色的情感波動和心理變化,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象征與隱喻:小說中多次運用自然景象(如二月的寒冷、春意的萌動)作為社會氛圍和人物心境的象征,增添了文本的層次感和意蘊深度。
總之,《二月》不僅是一部描繪特定時代背景下的社會畫卷,更是一次對人性深度探索的心靈之旅,它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筆觸,讓我們反思歷史、理解人性,并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二月》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你好,十二月關于十二月的唯美句子12-01
你好十二月十二月的唯美語錄05-21
十二月寄語02-04
十二月的句子11-25
二月的句子12-07
十二月的語錄11-22
十二月的說說01-09
你好十二月關于十二月的唯美治愈句子12-02
你好十二月關于十二月的唯美暖心句子11-22
童年讀書筆記_讀書筆記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