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同步訓練蠟燭答案
《蠟燭》的寫作背景:1944年9月,二戰進入了最后的較量階段,當時西蒙諾夫任軍事記者,隨蘇聯紅軍到南斯拉夫采寫戰地通訊。這篇通訊以現場目擊者的身份,以“我們”(蘇聯紅軍)的口吻,講述了在貝爾格萊德戰役的最后一個小戰役中發生的一個故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同步訓練蠟燭答案,歡迎大家參考。
1、C
2、蘇聯;西蒙諾夫;老婦人
(老瑪利·育乞西);
象征母親的眼淚
3~4:A;B
5、這兩句話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6、bèn;mú;鞠躬;驚擾
7、第③段的“這時候”是指當那一連紅軍已經占領了那座橋,再沒炮彈落在方場上的時候;
第⑨段的“這時候”是指當紅軍戰士圍著墳堆靜默的時候。
8、這里的黑色,表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渲染了肅穆的氣氛,表達了老婦人的哀悼之情。
9、一方面是照應上文,對燭光進一步交代,
另一方面這微弱的燭光也象征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10、動詞略。老婦人莊嚴而鄭重的舉動表現了她內心對烈士的哀思和敬意。
11、環境描寫;勾勒出戰爭破壞后的景象,控訴法西斯強盜對人類文明的踐踏。
12、不寫出姓名,揭示出這種感情的意義,是兩國軍民感情的集中表現,這種感情情同母子。
13~14:A;A
15、大無畏的犧牲精神
16、美;法;德軍
17、不能。正是由于“唯一”,德國士兵才會如此快速地來到法國女人家進行搜查。
18、解釋說明;環境;推動情節發展
19、再次回到那衣舍中藏起來
20、肖像失去丈夫的極度悲痛;
強調法國女人的犧牲精神
21、(1)B
(2)C
(3)A
22、德國士兵想不到要再來搜查這棟房子,因而他們理解不了,人類的精神竟然能夠達到這樣的高度——在做過一次犧牲后,她毫不猶豫地又給了他第二次機會。
【八年級上冊語文同步訓練蠟燭答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語文上冊寒假作業答案08-27
八年級上冊語文寒假作業答案08-27
2017年八年級上冊語文寒假作業答案08-27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寒假作業答案201708-28
2017年高考語文復習強化訓練試題及答案08-28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訓練答案08-28
八年級上冊寒假作業答案08-27
一年級上冊語文試卷及答案04-08
2016-2017八年級上冊寒假生活答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