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暖暖新年征文2000字
農歷新年春節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小時候,甫入臘月,母親就忙得團團轉,也支使得全家人團團轉。那時家住嶺南,入鄉隨俗,煎堆是必不可少的食品,寓意著“煎堆碌碌,金銀滿屋”。早在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廣東新語》中已有記載:“煎堆者,以糯粉為大小圓,入油煎之,以祭祖先及饋贈親友者也。”
煎堆的起源可上溯至唐朝,曾名“碌堆”,是長安宮里的食品。初唐王梵志有詩云:貪他油煎€€,愛若波羅蜜。
據野史記載:很久以前,有一年,龍江鄉突然狂風驟起,冒出一頭吃人怪獸,只有少數人幸存下來。這頭怪獸人們叫它作“年”。為鏟除它,有位叫阿堆的鄉民,用糯米磨粉做成一個人頭狀的大團子,里面放上摻了烈酒的鮮肉,畫上眉眼,安在一個稻草人身上,引誘怪獸上鉤。結果,怪獸吃了草人后,因酒性發作,醉倒被殺,但在與怪獸搏斗中阿堆不幸身亡。后來,鄉人為緬懷阿堆除獸安民的功績,每年歲晚都用糯米粉制作“煎堆”來祭奠他。這習俗在廣東地區盛行至今。
煎堆有許多種做法。嶺南本地人大都喜歡做椰蓉、冬瓜糖、肉丁的餡料。母親一來吃不慣本地這種又甜又咸的口味,二來也是出于經濟上的考慮,一般只是以頭天熬好的綠豆沙為餡,中間只摻那么一丁點的熟花生末和芝麻末,給餡料添點香味兒。
做煎堆,調糯米粉的步驟很關鍵。一般的比例是:500克的糯米粉就要配下100克的白糖。揉面團的時候,先取一小部分糯米粉,用清水調和,搓成粉團,放沸水里煮熟,撈出來放案板上,再倒入剩余的糯米粉 ,兌入白糖,反復揉搓至有韌性和粘性的糯米粉團。然后將糯米粉團分成兩等份,分別揉圓,壓平,捏成空心圓球狀,留一小洞,往里充餡料后快速封口,即成兩個煎堆坯。
做煎堆的時候母親一般不允許我和最小的三哥留在跟前,分派我倆坐在客廳用一個小鐵碾槽碾炒熟了的花生米和芝麻。
于是,我兄妹二人就秉承母意,坐在客廳里碾炒熟了的花生米和芝麻。通常情況下,由三哥坐在小椅子上,一雙穿著黃膠鞋的臭腳丫子踩著那個有兩個柄的碾輪子,前后晃悠著碾槽里的花生米。三哥坐在椅子上腳踩碾輪子的時候,那副嫻熟自得的樣子,總是令我聯想到哪吒;而我半蹲半坐在另一張小凳子上,不停地搓花生衣,然后把搓干凈了的花生仁倒入槽里供三哥碾碎的模樣,分明是給黃世仁他媽換裹腳布的喜兒。只是這位三太子和我這臨時喜兒一樣,總是賊眉鼠眼地溜一眼廚房,然后抓一把花生米填嘴里,嚼得滿嘴噴香。
我倆碾好花生的時候,第一鍋煎堆也就香噴噴地出鍋了。被母親封為前后接應使的二哥,會用一雙練過鐵砂掌的手,一邊捏一個煎堆出來,賞我倆小鬼一人一個,然后端起碾好的花生、芝麻粒兒,面無表情地飄回了廚房。他從小不合群,個又瘦高瘦高的,皮膚也因長年到稻田里摸螺螄、逮螃蟹、捉泥鰍曬得黑不溜秋。他經常揭穿我和三哥偷吃或撒謊的小花招,害我們多挨父母幾記響螺,所以我和三哥最討厭他,私下總喊他黑無常。
黑無常二哥進了廚房,還不忘把過道門關上,徹底隔絕我和三哥蹭到灶前的念想。三哥三兩口就把手里的煎堆干掉了,順手把油淋淋的手指抹到剃得很短的頭發上。他這習慣是從鄉下外婆手里學來的,據說這樣頭發會油光黑亮。在對付油手上,我有我的招,直接往褲袋上蹭兩下就得了。
三哥耐心地等我蹭干凈手,詭秘地向我勾了勾食指。我當下就明白了,立刻跟著他繞到后廚外墻。三哥自小有當偵察兵的天賦,先爬上一棵能看見我家廚房和飯廳的桑樹上,仔細觀察了一番,再溜下樹干的時候就胸有成竹了。他順手折下一根桑條,把枝葉和外皮撕扯得干干凈凈。最后,把頂端折成尖狀,就招呼我彎下腰,和他一起貼著后廚墻根溜到了飯廳窗前。趁二哥送家什到廚房去的時候,三哥出手如風,隔著鐵格子窗,就把那根鋒利無比的桑條準確無誤地插進了剛起鍋的煎堆上。
得手后,我和三哥一人托著桑枝的一頭,仰著臉湊在一起吃桑枝上熱騰騰的煎堆,鼻子碰鼻子,吃得不亦樂乎。卻被號稱黑無常的二哥躡手躡腳走了過來,逮了個現行,像老鷹拎小雞般,把我倆拎到母親面前。
母親騰不出手來打,就伸出一只腳去踹三哥,說也不怕吃破了你們的喉嚨。罵歸罵,母親還是吩咐二哥去泡碗涼茶給我倆兄妹喝。二哥就嘀咕著到飯廳抽屜里翻箱倒柜地找羅漢果去了。
廣東的年糕別名“年年糕”,外觀色澤和江西的不同,是暗紅色的,既取其紅色的吉祥喜慶,又取其諧音“年年高”,因此,是當地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式。
入鄉隨俗,何況年糕的軟糯香甜是孩子們最愛的味道,彼時正在糧站工作的母親早早就做好了計劃。精選優質糯米10斤、秈米10斤是站里分給職工過年的福利,可母親考慮到家里人口多,私下總是找個單身的同事,用家里養下的雞或兔子換一份回來。有了這兩份糯米和秈米,母親就喜笑顏開,準備自己動手做年糕了。
第一道步驟是揀米。母親找來一大塊透明塑料布鋪在我家前院水泥路面上,把二十斤糯米均勻傾灑在塑料布上。于是除了時任部隊野戰醫院院長的父親,因工作繁忙逃過了這令人幾近瘋狂的差事外,其余的六人不得不大早就聚在院子中心揀米。家里沒有那么多把小椅子,哥哥們就只能蹲著揀,揀到最后腿麻得都不是自己的了。二哥就捶著他的瘦長腿,像根竹篙般撐起,飄出院外,找塊大石條扛了進來。三個哥哥們才得以擠在石條上舒展一下蹲麻了的腿腳。
母親很挑剔,要求每一粒米都必須是飽滿精湛的,絕不能含一粒沙子。這讓全家人吃盡了苦頭,眼睛都挑花了,腦袋也挑糊涂了,最后經常會把挑出來的次米和沙粒錯放進精選出來的米粒堆里。這時母親就會嘮叨抱怨,弄得底下五個子女一起煩躁不安。通常是大姐罵大哥泄憤。平素一天到晚也不說一句話,被我們私下喊“陰司鬼”的大哥懶得回嘴,一個螺螄敲在無辜的三哥頭上做回應。三哥是大姐背著長大的,心疼得了不得,氣得跳起來拿腳踹大哥,卻踹在了兩耳不關窗外事,埋頭挑米的二哥瘦腿上。疼得二哥呲牙咧嘴,順手撈起一塊石子扔大姐,恰又丟在正揉著眼昏昏欲睡的我的手背上。在我響徹云霄的哭聲里,母親大開殺戒,操起一把掃帚,追得哥哥們無處可逃。
如此打打鬧鬧,光揀米就揀了整整一天。最后還是以母親的妥協為告終,允許我們只把米中的沙粒挑出來即可。母親把揀出來的糯米倒進一只大水缸里,秈米放在一只大塑料桶里,用水浸泡過夜。
米要浸泡足一天,母親才會撈出來瀝干,齏成米粉待用。本地人做的年糕一般是按20斤糯米、2斤秈米、10斤片糖的做法。母親卻嫌那樣的比例做出來的年糕太膩太甜,也太浪費材料。就擅自把輔料削減三分之一的比例。還有,年糕里不放紅棗,只放荸薺,是母親的獨創。母親說,荸薺也叫馬蹄糕,寓意吉祥。用家鄉話又叫“才叻”,才與財都是好彩頭。其實,母親換荸薺的原因只是因為價廉。
材料全部準備齊全,母親就在院子里壘起一個臨時土灶,用事先備下的柴火燒開一鍋熱水,把那5斤片糖倒進沸水里熬成適度濃稠的糖漿備用,然后把糯米粉和秈米粉混合攪拌均勻,再倒入適量的沸水中熬煮。煮的過程中逐步加進糖漿,攪拌均勻后放在大蒸籠中。每個蒸籠放漿厚約3~4厘米,用猛火大約蒸6小時,倒在案板上,用搟面棍搓至勻滑,便可分成每個重0.5~1公斤的糕坯,放在有箬葉墊底的鐵圓圈內,在糕面掃油粘上剁好的荸薺粒,翻蒸約1小時方可出爐。
蒸糕是一個需要力氣又需要技術的活。母親不敢假手于任何一個子女。她站在灶邊,獨自揮動大鏟,朝著順時針的方向不停地攪拌。通紅的柴火,映照得她年過四十的臉頰艷若桃花。
額頭上,一滴滴晶瑩的汗水即將滑落,如時光埋在我記憶之中的伏筆,悄悄地洇染這個冬天,提醒我:那個叫做年的怪獸即將來臨。于是,在美好的記憶里煥發新的心情,迎接新年的到來。
【暖暖新年征文】相關文章:
如何擁有暖暖早春桃花妝03-25
關于夏天游泳前暖身問題12-28
Photoshop打造清純美女暖褐色教程04-02
2017藝考家長如何“添暖”不“添亂”08-16
暖通工程施工監理質量分析05-16
上臺演講時不怯場的暖場技巧12-29
地暖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范本03-11
9.10教師節經典暖心祝福語03-04
2016年暖通工程師考試看書及做題技巧05-23
2016年暖通工程師施工管理經驗之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