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成人高考專升本醫學綜合生理學復習資料
體溫
一、體溫的概念及正常變動
(一)體溫的概念
人體的外周組織即表層,包括皮膚、皮下組織和肌肉等的溫度稱為表層溫度。機體深部(心、肺、腦和腹腔內臟等處)的溫度稱為深部溫度。體溫是指機體深部的平均溫度。臨床上通常用口腔溫度、直腸溫度和腋窩溫度來代表體溫。直腸溫度的正常值為36.9℃~37.9℃,口腔溫度平均比直腸溫度低 0.3℃,腋窩溫度平均比口腔溫度低0.4℃。
(二)體溫的正常變動
以下因素可以使體溫有所變動:
1.晝夜清晨低,午后高;
2.性別女性略高于男性;排卵日低,過后升高;
3.年齡新生兒、幼兒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略低;
4.活動勞動或運動時,體溫可以輕度升高;
5.其他精神因素、外界環境溫度也可以影響體溫。
二、產熱和散熱
機體在體溫調節機制的調控下,使產熱過程和散熱過程處于平衡,即體熱平衡,維持正常的體溫。如果機體的產熱量大于散熱量,體溫就會升高;散熱量大于產熱量則體溫就會下降,贏到產熱量與散熱量重新取得平衡時才會使體溫穩定在新的水平。
1.主要產熱器官
機體安靜時主要產熱器官是內臟器官,各內臟中,肝臟的代謝最旺盛,它的產熱量是最高的。運動或勞動時,肌肉為主要產熱器官。
2.主要散熱部位及散熱方式
(1)輻射散熱:是指機體以熱射線的形式將熱能傳給外界較冷物體的一種散熱。任何物體,除處于絕對零度外,均發射熱射線。在安靜狀態下,****、室溫,以這種方式的散熱量達機體總散熱量的60%左右。影響輻射散熱的主要因素有皮膚與氣溫的溫度差和有效輻射面積。
(2)傳導和對流散熱:傳導是指機體的熱量直接傳給同它接觸的物體,傳導散熱除了與皮膚和接觸物體間的溫差,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外,還與物體的導熱性能有關。
對流是機體接觸氣體或液體時的一種散熱方式。機體的熱量傳導給與體表接觸的空氣,使其加溫,這種溫度較高的空氣便與較冷的外部空氣發生對流,體熱又傳給較冷的空氣,如此反復進行。對流散熱是傳導散熱的一種特殊形式。
(3)蒸發散熱當外界環境溫度高于或等于體表溫度時,蒸發散熱即成為皮膚發熱的惟一形式了。蒸發散熱是指體表表面的水分通過汽化時吸收體熱而散發的一種散熱方式。臨床上常用酒精擦浴、溫水擦浴為高熱病人降溫就是運用這一原理。
蒸發散熱又分為不感蒸發(不顯汗)和發汗兩種方式。不感蒸發是體內水分直接透出皮膚和呼吸道黏膜表面,并在未形成明顯水滴之前就蒸發了的一種散熱方式。正常人每天有1000mL左右的液體是以不感蒸發的形式丟失的。發汗是通過汗腺分泌的汗液,在皮膚表面形成汗滴而蒸發的一種方式。它是高溫環境下的主要散熱方式。
3.發汗及汗液分泌的調節汗腺分泌汗液的活動稱為發汗。發汗是可以意識到的有明顯的汗液分泌,因此,汗液的蒸發又稱為可感蒸發。
發汗是反射活動。人體汗腺接受并感膽堿能纖維支配,所以乙酰膽堿對小汗腺有促進分泌作用。發汗中樞分布在從脊髓到大腦皮層的中樞神經系統中。在正常情況下,起主要作用的是下丘腦的發汗中樞,它很可能位于體溫調節中樞之中或其附近。
三、體溫調節中樞
(一)體溫調節中樞
調節體溫的基本中樞位于下丘腦。產熱中樞興奮時,一方面通過使骨骼肌的緊張性增加等作用引起產熱過程增強,另一方面使皮下血管收縮,以減少散熱。散熱中樞的興奮引起皮下血管舒張、發汗等一系列散熱活動。
(二)調定點學說
此學說認為,體溫的調節類似于恒溫器的調節。有人認為,下丘腦的視前區一下丘腦前部中有個調定點,它的活動有一定的閾值(如37℃)。如果體溫偏離此數值,由反饋系統將偏差信息輸送到控制系統,然后通過對受控系統的調整來維持體溫的恒定。通常認為,視前區一下丘腦前部中的溫度敏感神經元可能在體溫調節中起著調定點的作用。
【成人高考專升本醫學綜合生理學復習資料】相關文章:
成人高考專升本醫學綜合生理學常考點知識01-11
成人專升本醫學綜合生理學知識點匯總01-11
成考專升本《醫學綜合》A題型題庫09-16
成考專升本《醫學綜合》考點匯總10-11
2016成考專升本《醫學綜合》章節習題02-24
2016成考專升本《醫學綜合》試題及答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