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把論語里的思想運用到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
一、《論語》中的教學思想
《論語》是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它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一)因材施教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論語雍也》意思是說:中等智力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高深的學問;中等智力一下的人,不可以告訴他高深的學問。人的智商是有高低之分的,所以要注重因材施教。
(二)啟發誘導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墩撜Z?述而》意思說:教導學生,不到他心中渴望通達而自己不能實現的情況,不去開導;不到他想說卻無法恰當說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不能做到告訴他一個方面,他就能推知其他三個方面的時候,就不再教導他。在教師主導作用下啟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完成教學任務。
。ㄈ┎┘s相依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墩撜Z子張》意思說:廣泛地學習,而且能堅定自己的意志;誠懇地提問,而且要深刻地思考。這就要求老師要有廣博的知識,良好的素養,從而能夠從容淡定的應對。
二、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案例
教學地點:中國上海教學對象:大學中級國際班
陳辰老師發現班上的馬丁在做小組活動時從來不參與,只是在一邊冷眼旁觀,而且眼里流露出很不屑的神情,但是他又喜歡向老師提問問題,總是認真地記錄下來陳老師的回答。不過有時候陳老師請其他學生把問題告訴他時,他就變得不高興。在日常教學中,陳老師觀察到馬丁其實挺喜歡學習漢語的,對教師和教材沒有什么不滿,所以很想陳老師了解他為什么不喜歡和其他學生合作。在一次陳老師設計的“同學們互相提問回答”的教學活動中,有個學生問馬丁“為什么你不喜歡和我們一起上課?”他回答說:“因為我來中國是學習漢語的,我要跟中國人說話,我不是和你們說話才來的!瘪R丁的話一說出口,課堂氣氛立刻變得非常尷尬,所有同學都感受到了馬丁的敵意。
從此以后,陳老師有意識地設計了好多能讓大家都能參與進來的活動,有很多活動還帶有競爭性,比如表演短劇、辯論比賽、抽簽找朋友完成一項任務等。陳老師在設計活動時注意細化活動要求,有時候甚至會仔細分配好每個人的角色和任務,避免學生游離于這些活動之外。在這些活動中,馬丁也慢慢發現班里有的同學的漢語水平并不比自己差多少,逐步改變了自己原來的學習態度。
發現問題與解決:每個學生的性格和性情在各個階段是不同的,對于這些不同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針對個性差異找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使每個同學都能得到更好地發展。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在后期陳老師設計的讓每個人都參與的教學活動,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疑惑中找到答案,引導學生學習,案例最后馬丁改變了自己原來的學習態度。在這個案例中馬丁表現出來的是較為“另類”,陳老師通過觀察了解了馬丁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采取的措施是值得借鑒的。
教學地點:美國喬治梅森教學對象:大學漢語選修課
案例:這個學期有個學生比較特殊,他是先天視力缺陷,雙眼視力只有0.2。這個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我對他的進步感到欣慰。但是漸漸地,就有學生開始很客氣地給我提意見。比如,那個同學回答問題時,我給他的思考時間和提示太多,并不公平。我開始解釋說,這個同學特殊,希望他能理解自己并非刻意“照顧”。但是,后來這個學生找到我,委婉地提出――他就是眾多學生中的一名,他很感謝我,但是,不希望給我帶來“壓力”,所以不用在課堂上給予他那么高的評價。
發現問題與解決:案例中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疏忽的地方,心態沒有擺正是其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心態是做為一個老師最重要的標志,教學中要明確自己的任務!墩撜Z?衛靈公》:有教無類。就是不把學生“分類”對待,雖說案例中的老師是處于對學生的關照,但對其他學生來說這是不公平的,教學中要做到的是真正的一視同仁。
教學地點:美國愛荷華城教學對象:大學初級選修課
案例:學生對漢字的空間結構是很敏感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我帶領學生做了一次復習。復習是會有這樣一個活動:把部首給學生,讓他說出這個部首的意思,再讓其他學生說出含有這個部首的漢字;說漢字的學生同時要寫出所說漢字的另外的部件,然后拿著這個部件,根據這個部件在漢字中的位置站到那部首的學生旁邊。具體來說,比如給學生A一個卡片“艸”,學生A說出草字頭是和花草相關的,接著學生B說一個字如“花”,然后在紙片上寫出“化”,把卡片“化”,把卡片“化”放在卡片“艸”下面。
發現問題與解決:案例中的老師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論語子罕》,這種方法適合漢字教學,能真正的讓學生“動”起來,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舉一隅”能使他們“三隅反”。但是在案例中復習活動這一環節設計時是存在著不足的。有一張卡片“艸”,學生說出草字頭是和花草有關的,其實這是有問題的,并不是所有帶草字頭的漢字都是與草有關的,比如說“莫”在《說文解字》:日且冥也。從日在中。莫故切。又,慕各切。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字,這就要解釋“莫”字的來歷了。孔子主張學習應該“多聞”、“多見”,知識面要廣。如果籠統地說“艸”是和花草有關的,這就在學生們腦海中形成刻板效,會對以后學習漢語產生負遷移。
以上是從三個方面分析《論語》中的教學方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對外漢語教學博大精深,我只是選取一部分教學案例進行分析。目前,關于這方面的研究還不是很多,能把《論語》中的教學思想應用到對外漢語中更少之又少。我們需要把中國的文化經典與對外漢語教學糅合,發揮文化經典的魅力,也能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
參考文獻:
[2]張燕嬰譯注.論語.[M].北京:中華書局.2014.9
[3]張俊.孔子的學生管理策略[J].社會科學教學,2010年,8月(中)
[6]蔣平福.儒家文化傳播與對外漢語教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如何把論語里的思想運用到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相關文章:
對外漢語教學中如何解釋語法點03-08
論對外漢語語音教學07-03
粵語里的補語03-18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教學11-16
對外漢語教學中哪個聲調最難03-09
對外漢語教師就業前景如何05-05
論如何成功創業的方法03-07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課堂游戲(精選13篇)06-28
句子在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中的作用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