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舟過安仁》教學設計(通用6篇)
《舟過安仁》這首詩淺白如畫,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兒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聰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舟過安仁》教學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舟過安仁》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結合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意思,感受小童形象。
3.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能體會作者對兒童的贊賞、喜愛之情,同時也感受詩人的不泯童心。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象的詩沖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以前我們學習了哪些寫兒童的詩?(牧童)這節課我們也要學習一首寫兒童的.詩。和《牧童》這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注意強調讀準字音:篙、棹)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3.自讀理解,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桿。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借助風的力量。
5.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只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
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學生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孩子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匯報展示:用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畫,并讓學生加以解說。
(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贊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舟過安仁》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默寫古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并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課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板題示標。
師:本節課,我們來學習《舟過安仁》(板題)齊讀目標。解題:小船過安仁縣。
二、第一次“先學后教”(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了解作者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
2、師:我們先來聽一遍錄音,要求聽準字音。比一比誰的坐姿最端正,聽得最認真。
3、聽錄音。
4、檢測:誰有信心讀好?指名讀——再指名讀。
易錯字:篙(gāo) 棹(zhào)
三、第二次“先學后教” (課件出示自學指導)
師:大家讀得真好!我們一起來看本節課的自學指導。
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看課下注釋、結合插圖或查工具書,說說詩句的意思,并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5分鐘后,我們來比一比,誰回答得好。)
生自學,教師巡視。
四、檢測
師:剛才大家自學的都很認真,相信這首詩也難不住大家。
1、生說,不足他人補充。
詩意:一只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船了劃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大傘,原來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2、展示讀
指名讀—評價—指名讀—評價—指名讀—評價—齊讀
五、第三次“先學后教”(背誦)
師:大家讀得真好。這么好的詩句,我們趕快把它積累到腦里去吧。
指名背—帶感情—指名背
六、默寫
大家背的可真好,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我們一起來寫吧!
比比誰默寫得正確,字體端正,卷面干凈,坐姿端正。(交給組長,交給老師)
默寫古詩。
要求:坐姿端正,把字端正
生默寫→組長檢查→師抽查→訂正
七、板書設計
舟過安仁
兩兒童————聰明、有智慧
教學反思:
我先板書了全詩內容,然后邊說邊介紹了學習目標:音、讀、意、背、說、畫,當然學生明白每一個字用意,先解決讀音:篙、棒、遮,加強讀書,組詞練習,然后分組分句理解各句含義,選派一代表上寫含義,老師再引導理解各句真正含義,選派一代表上寫含義,老師再引導理解各句真正含義,時間在飛逝,勁頭在增加,背一背,指導朗讀三、四遍,我說原句,大家說含義,最后學生評一評詩中小孩有什么特點,給詩畫一幅簡筆畫。
《舟過安仁》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100%的學生能通過反復地練讀和師生互相評價的讀,達到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90%的學生能通過理解古詩的意思、想象詩中的情境,感受到詩中兒童的可愛,感悟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情感,從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
2、98%的學生能借助書上的注釋和插圖,結合課外搜集到的有關資料,理解詩句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3、95%的學生能通過熟讀和想象詩中描繪的情境,感受到兒童的可愛之后,能體會出作者對兒童的贊賞、喜愛之情,同時也感受詩人的不泯童心。
學習重點:
學生能通過理解古詩的意思、想象詩中的情境,感受到詩中兒童的可愛,感悟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情感,從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
學習難點:
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古詩中所表達的童樂、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呂巖的《牧童》一詩,欣賞到了一幅牧童晚歸的休憩圖,誰能有感情地把這首詩背給大家聽?
2、同學之間互相評價背誦情況,并在評價的同時,讀出自己的感受。
3、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草場、笛聲、月夜、牧童,就像一幅恬淡的山水畫,讓我們感受到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的.安然與恬靜,更讓我們感受到古代兒童那無羈無絆、自然放松的趣味生活。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古代兒童趣味生活的小詩,題目是《舟過安仁》。
看到這個題目,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讀品味童趣
(一)初讀感知,讀通讀順讀出音律。
1、教師范讀,學生初悟。
2、教師領讀,學生跟讀。
3、小組練讀,熟讀比賽。
要求:在組長的帶領下,自由地大聲地朗讀古詩,同學們不僅要把古詩讀熟,更要把每一個字詞讀準確。
預設:關注“篙(gāo)、棹(zhào)”兩個字的讀音。
4、指名朗讀,生生評價。
5、齊讀古詩,讀出音律。
(二)結合注釋,插圖理解詩意。
1、同學們,恭喜你們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不僅讀通讀熟了古詩,而且讀出了古詩的韻律,下面請你們再讀一讀這首詩,并結合書中的注釋和插圖,看你有讀懂了些什么?不懂的可以畫出來,在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理解的和不理解的詞語和詩句的意思。
預設:
(1)詞語:怪生遮頭使風
(2)詩句的意思。
三、品讀感悟童趣
(一)創設情境,激發想象,感悟童真童趣。
1、同學們,波光粼粼的安仁的小河中,一葉小舟輕輕駛來。詩人正坐在船中享受著春天的美景:碧草含露,楊柳依依;瀲滟水光,萬傾碧波;陽光明媚,柔風拂面,怎不令人心曠神怡?閑暇之余,不經一瞥,頓而啞然失笑。什么如此吸引他?想像一下眼前的畫面,待會為我們描繪。
2、指名描繪看到的畫面。
預設:學生首次描繪可能僅僅是把詩句的意思枯燥地講給大家聽,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語句說得更豐滿一些。也可多找幾個學生說一說,并讓學生互相評價。
3、品讀詩句,感悟童真童趣。
(1)如此特別的兩個孩子,楊萬里看到他們時會有什么感受呢?
(2)他們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看到這么可愛的孩子,你內心充滿了什么之情?請你帶著這種感情讀一讀這首詩。(喜愛)
(二)再創情境,品讀體會作者的不泯童心:
1、同學們,讓我們將目光再次投向安仁的小河吧!收起槳兒,放下篙,撐開小傘船中放,漁舟小童笑聲聲,任爾小船水中蕩。是啊,晴空之下,碧波之上,河中之景,孩童之舉既吸引了你,也吸引了我,更吸引著他——楊萬里。此時此刻,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呢?小聲讀讀詩句想想。
預設:為什么沒有下雨偏撐開傘,不是用來遮頭而是放在船上呢?……
2、孩童的異常之舉讓詩人疑惑不解,他會怎么解疑呢?想象一下。
3、疑竇頓解,此刻詩人心中又會想些什么呢?
4、是啊!眼前此景不覺激起詩人心中那顆不泯童心,眼前孩童不禁讓人嘖嘖稱贊!讓我們再次齊讀第3、4行,讀出詩人此刻心中種.種感受吧!
(三)了解詩人,升華童趣
1、介紹詩人楊萬里
美好的童趣令我們深深陶醉。詩人楊萬里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童趣的人: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南宋詩人。他和陸游、范成大三人是互相佩服的朋友。楊萬里擅長七言絕句,不論農家生活,還是自然景物,在他筆下都顯得新鮮活潑,趣味橫生,尤其難得的是,他喜歡描寫兒童形象,所寫的田園詩,非常善于利用兒童稚態,起到點化詩境的效果。
2、再讀古詩,找出詩中點化詩境的詞語。預設:怪不得使
3、再讀古詩,讀出恍然大悟的感受,讀出對孩童聰明伶俐的贊美之情,并背誦。
四、拓展延伸,享受童趣
介紹詩人其他具有童趣的古詩。
《稚子弄冰》 《桑茶坑道中》
楊萬里楊萬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晴明風日雨干時,
采絲穿取當銀鉦。草滿花堤水滿溪。
敲成玉磬穿林響,童子柳陰眠正著,
忽作玻璃碎地聲。一牛吃過柳陰西。
五、讀寫延伸,延展童趣
同學們今天我們又學習了一首描寫童趣的小詩,為了讓大家能繼續品味它的芳華,請拿起我們手中的筆,把它變成一幅流動的畫,一個美麗的小故事。
《舟過安仁》教學設計 篇4
一、讀通
1、理解題目的意思。
2、學習生字。出示“篙”“棹”二字,猜猜它們的意思,然后出示圖片進行理解,并指導書寫。
3、自由讀。要求吐字清晰,聲音飽滿。
4、指名讀。教師隨機指正,同桌互相檢查。
二、讀懂
1、方法。(看圖、聯系上下文、看注釋、聯系生活實際等)
2、嘗試。自己讀古詩,說說沒句詩的大意。
3、檢查。指明學生講述當時發生的事情,然后同桌之間相互講述。
4、對讀。老師將詩歌的大意,學生朗讀對應的句子。
三、讀變
這首古詩,還可以變一變:
一葉漁船兩童,收篙停棹船中。
怪生無雨張傘,不是遮頭使風。
一船兩小童,停棹坐船中。
無雨都張傘,不遮頭使風。
兩小童,坐船中。
都張傘,是使風。
兩童,船中。
張傘,使風。
促成張力:猜猜看,還能變嗎?
一葉漁船兩個小童,
收篙停棹端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要張傘,
不是遮頭而是使風。
四、體驗
1、話說當年,詩人楊萬里劃著小船路過安仁這個地方。萬里晴空,碧波蕩漾,令人心曠神怡啊!忽然,看到一葉漁船,船上坐著兩個孩子,撐著一把雨傘。詩人納悶了?你們猜猜:他在想什么呢?
你能讀出詩人的疑惑不解嗎?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2、正在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迎面吹來陣陣涼風,河邊的蘆葦迎風飄搖……噢,原來是這樣啊,詩人恍然大悟。他明白了什么呢?
你能讀出詩人恍然大悟的感覺來嗎?
——怪生無雨要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3、揚萬里看到這一切,內心的興奮,溢于言表啊!他為何這般興奮啊?(為自己的發現,為小童的聰明、頑皮)于是,他心潮起伏,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古詩——《舟過安仁》:
一葉漁船兩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要張傘,
不是遮頭是使風。
五、積累
1、背誦古詩。
2、讀一讀《牧童》,看看詩中的牧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教學反思】
本詩的教學,我先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入詩的意境,體會那充滿情趣的生活場景。然后再讓學生想象畫面,體會當時的情景,反復吟誦古詩。
一、放手讓學生憑借課文中的注釋,聯系上下文進行嘗試學習,先說說詞語的'大概意思,在將初步理解的詞語放到句子中試著講講句子的意思。感覺那遙遠的、古人童年的生活。
二、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礎上,通過創設情境,根據課本提供的畫面,說說全詩的意思。在說的過程中,看看他們是否把詩意理解正確。這樣來體會童年生活的無邪和美好。
三、重視朗讀指導。采用多種形式訓練學生誦讀。要求朗讀時緊密聯系詩的內容和體驗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詩的感情基調。來體驗那種親切感。
四、鼓勵學生在課外搜集有關描寫兒童的古詩詞和名句,并啟發學生在說話和習作時加以運用,提高語言表達的品位。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通過學習,對于詩中的重點詞,學生能展開想象,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得比較到位。而且能將這首詩改寫成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小短文。
《舟過安仁》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2、借助圖畫及注釋或工具書理解詩意。
3、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及圖畫中兩個小孩的聰慧、頑皮,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4、把古詩編成故事。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學準備:小黑板板書:小練筆要求及《稚子弄冰》。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童年是一首詩,詩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
我們在一年級時學過《牧童》,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回顧。(齊背: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過度:童年捕蟬的經歷是那樣的有趣,也勾起了老師對另一首描寫兒童生活詩的回憶。(教師背誦:《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是偉大的南宋詩人楊萬里寫的有關兒童生活的詩作。是的,他就是這樣一個童心不泯的詩人,他的詩以寫田園生活為主,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尤袤、陸游、范成大)。今天他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做了一首詩,是什么情景呢?我們一起看圖畫。
二、學習古詩
1、看圖,說圖意。
打開書,看到這幅圖畫,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問題想問?(生自由匯報,教師梳理學生一兩個關鍵問題,留在理解詩意時解決)
2、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出示《舟過安仁》,要求自由練習朗讀——抽生讀(2個)——男、女讀——齊讀(重點指導“篙”、“棹”的讀音及“遮”的寫法)
3、學習古詩: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1、借助注釋或工具書。2、借助插圖。3、發揮想象)
(1)自學,教師巡視。
(2)匯報交流。
a、理解詩題、詞語、詩句。
“舟”、“安仁”指什么、(誰的舟?)“一葉”、“篙”、“棹”、“怪生”什么意思?學生據詩句說——兩個小孩坐在一艘船中,收起了撐船的竹竿和船漿,卻坐在船的中央撐起了一把傘。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學生說不全不強求)
b、演古詩,再現情境。
過度:當時楊萬里乘舟路過安仁時,看到了什么呢?讓我們穿過時空的隧道,來到一千多年前的那葉小船上,你們同桌倆就是詩里的兩個孩童,老師就是當年的.楊萬里,現在我們來演一演當時的情境。要求:有對話、動作。
·角色轉換:學生用表演來再現詩句的意思。
(1)同桌扮演這首詩的那兩個男孩,教師巡視。
(2)選擇表演到位的一對同桌到全班表演。
·師生配合表演。
老師:我是詩人楊萬里。(指上臺表演的同學)你們就是那兩個可愛的頑童,(老師用語言渲染情境,學生用動作配合表演):一人撐竹篙,一人劃船,忽然他們把竹篙和船槳都收起來了,接著撐起一把傘。
老師:(做出百思不解之狀,自言自語)我左思右想,總也想不明白。哎,兩位小朋友,你們怎么大晴天撐著一把雨傘啊!
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作出恍然大悟狀),原來是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奇思妙想,別出心裁啊!好兩個頑皮、可愛的孩子!(學生評價表演的孩童:可愛、聰明)
過度:如此有趣的一幕,詩人楊萬里知道了原因后,為小孩的聰明,也為他們的童真和稚氣,記錄下這充滿童趣的一幕。讓我們帶著對小孩的喜愛和聰慧的贊賞又一次走進詩里,可以邊讀邊做動作。
·情感朗讀:讀出詩人對這種童年生活的向往。(齊讀)
過度:詩有詩的境界,詩有詩的情感,如果我們帶上節奏讀,那么會更有詩的味道。
下面請同學們一邊自己讀,一邊給詩畫上節奏再讀。
(生自由練習讀,畫出節奏。指名讀,抽學生在黑板上畫出節奏)
4、背誦:詩人通過細心的觀察,把兩個頑童刻畫得栩栩如生。我們也把這幾個孩子形象記在心里吧!(學生自由背誦古詩。)
三、改編故事
同學們,透過詩人的筆觸,我們看到的是兒童生活的一個小小的鏡頭,如果我們把詩中的鏡頭再放大一點,就會成為一幅流動的畫,畫里會有聲音,也會有色彩,請同學們把這幅畫畫下來,不過不是用畫筆,而是用優美、生動的語言。將這首詩改寫成一個故事,看誰的故事寫得更生動。
要求:1、寫上小孩的動作、語言,能恰當地用上表現人物神態的詞語就更好了。如:笑嘻嘻、著急、目不轉睛等。
2、字數100字左右,限時5分鐘。
小小漁船江邊靠,我和同伴上了船,
·拓展延伸
楊萬里是一位善長寫田園詩的南宋詩人,今天老師還帶了他的另外一首詩給你們,供大家欣賞朗讀。(學生小聲朗讀——齊讀)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脫曉冰, 采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磐穿林響, 忽作玻璃碎地聲。
鉦( )磐( )
【脫曉冰】兒童晨起,從結成堅冰的銅盆里剜冰。
【錚】古代一種像鑼的樂器。
【玻璃】古時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不是現在的玻璃。
大意:清晨,兒童將金盆里凍的冰鑿下來,用帶彩的絲線穿起當鉦(古代樂器名)。敲得響聲穿過樹林,忽一聲響把它敲碎了。
下課!
《舟過安仁》教學設計 篇6
設計理念:
“古詩誦讀”的學習重在讀和誦,所以,本設計力求體現讀和誦的特點,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熟讀成誦,在讀和誦中走進意境;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設身處地地去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內容:
《舟過安仁》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寫的一首詩。詩人乘舟路過安仁時,閑來一瞥發現兩小童撐傘使風行船,便作此詩。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和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結合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3、能體會作者對兒童的贊賞、喜愛之情,同時也感受詩人的不泯童心。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教學準備:
查閱有關楊萬里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談話導入:
1、還記得楊萬里嗎?我們以前學過他的哪些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的一首描寫兒童的詩----《舟過安仁》。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學生解題。
3、學生交流楊萬里的有關知識。
4、教師誦讀全詩。
二、初讀感知,讀順讀熟
1、讀通讀順,讀準字音。
。1)多么有趣的詩句!你們也迫不及待地想讀讀它吧!下面請你們自由朗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2)學生自由朗讀全詩。
(3)指名朗讀,注意正音。
2、反復朗讀,讀出音律。
。1)學生標出節奏,指導朗讀,讀出節奏。
(2)同桌互讀互評。
(3)小組賽讀。
三、自讀自悟,理解詩意
1、學生回顧交流以往學過的理解詩句的方法。
2、小組討論交流。
3、小組匯報自學結果。
4、指名串講詩句大意。
四、感悟童心,走近詩人
1、感悟童心:
(1)讀著全詩,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兩個小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A設:天真、聰明可愛、有趣、頑皮……)
(2)你能帶著天真頑皮的語氣讀一讀嗎?
指名讀。
全班讀。
(3)走近詩人的內心:
詩人行船途中,偶見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詩人心生疑惑,便仔細觀察,欲探個究竟,可見,此時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若是你在什么情況下才會有這份雅興呢?
(預設:閑適的、愉快的、興奮的……)
從文中哪個詞可體現這份愉快?
師述:是啊,詩人此時應該是愉快而悠閑的,他才會有心關注兩小童,兩小童的天真、聰明也深深感染了作者,似乎讓他也回到了天真無邪的童年,可見,詩人同樣擁有一顆不泯的童心!
五、背誦古詩
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誦讀全詩,體會詩請畫意,進而熟讀成誦。
六、課后延伸
1、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句,找來讀一讀。
2、畫一幅“兩小童使風行船”圖。
板書設計:
舟過安仁
【《舟過安仁》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王崧舟01-23
核舟記原文及翻譯01-04
刻舟記原文及翻譯08-23
《風箏》教學設計10-20
觀潮教學設計08-25
《觀潮》教學設計05-29
《狼》教學設計10-12
鄉愁教學設計07-30
《絕句》教學設計09-25
趙州橋教學設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