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中考文言文虛詞

        時間:2023-02-27 02:23:02 升學助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考文言文虛詞大全

          在文言文中,虛詞泛指沒有完整意義的詞匯,但有語法意義或功能意義的詞。具有必須依附于實詞或語句,表示語法意義、不能單獨成句,不能單獨作語法成分、不能重疊的特點。

        中考文言文虛詞大全

          一、代詞

          1.譯作 “……的”

          (1)棄其杖,化為鄧林。

          (2)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3)謂其妻曰。

          (4)帝感其誠。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6)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增其舊制。

          (8)請循其本。

          (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10)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2.譯作“他/她/它(們)”

          (1)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

          (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4)醉能同其樂。

          (5)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

          3.譯作“……自己的”

          (1)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3)銜觴賦詩,以樂其志

          (4)此之謂失其本心。

          4.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

          (1)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2)復前行,欲窮其林。

          (3)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4)其喜洋洋者也。

          5.譯作“其中的”(后面多為數詞。)

          (1)其一犬坐于前。

          (2)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二、副詞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問、猜度、反詰、愿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詞配合,可譯為“大概”“或許”“恐怕”“可要”“怎么”“難道”等,或省去。

          (1)其如土石何?

          (2)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厩耙粋“其”可譯作“難道”后一個“其”可譯為“恐怕”!

          (3)安陵君其許寡人!其:可譯為“可要”。

          (4)其恕乎。(大概,也許)

          且

          1、況且,而且

          (1) 彼其受之天也 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

          (2) 且壯士不死則已

          (3) 且秦滅韓亡魏

          (4) 且焉置土石

          2、和

          (1)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3、接近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于

          1、表示動作發生的時間、處所

          (1)于舅家見之!秱

          (2)至于夏水襄陵!度龒{》

          (3)駢死于槽櫪之間!恶R說》

          (4)與廳室之東北角。《口技》

          (5)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出》

          (6)相與步于中庭!队洝

          (7)箕畚運于渤海之北。《愚公》

          (8)又留蚊于素帳中。《童趣》

          (9)余嘗于土墻凹凸處。《童趣》

          (10)飲于河渭!犊洹

          (11)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洞蟮馈

          (12)出沒于鯨波萬仞之中!队^潮》

          (13)多會于此!堵 

          (14)休祲降于天《唐雎》

          (15)欲信大義于天下

          (16)信義著于四!堵 

          (17)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堵 

          (18)試用于昔日!冻觥

          (19)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冻觥

          (20)起于魯。《莊子》

          2、介紹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

          (1)請廣于君。

          (2)未嘗不嘆息于桓靈也。

          (3)欲招之于陛下也。

          (4)日盤仲永環于邑人。

          (5)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6)受地于先王。

          (7)欲報之于陛下也。

          (8)不求聞達于諸侯。

          (9)地而不足于民。

          (10)胡不見我于王。

          (11)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

          3、表示比較

          (1)賢與常人遠矣。

          (2)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3)每自比于管仲。

          (4)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乎

          語氣助詞,表示反問或疑問也可表示猜測和感嘆

          1、反問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3)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2、提問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3)然足下卜之鬼乎?

          (4)公亦常問天子之怒乎?

          (5)諸葛孔明者,臥龍也。

          (6)將軍豈愿見之乎。

          (7)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8)是亦不可已乎?

          (9)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雛子知之乎?

          (10)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

          3、感嘆

          (1)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2)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乃

          1、連詞:可翻譯為“于是”,“這才”

          (1)乃重修岳陽樓《岳陽樓記》

          (2)乃入見《曹劌論戰》

          (3)陳涉乃立為王《陳涉世家》

          (4)乃入據陳《陳涉世家》

          (5)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陳涉世家》

          2、副詞:相當于“就”,“才”

          (1)蒙乃始就學《孫權勸學》

          (2)乃今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陳涉世家》

          (3)乃丹書帛曰《陳涉世家》

          (4)陳勝吳廣乃謀曰《陳涉世家》

          (5)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6)久而乃和《送東陽馬生序》

          (7)乃悟前狼假寐《狼》

          (8)去后乃至《陳太丘與友期》

          3、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1)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4、對事物的判斷和確認,譯為“是”,“實在是”,“本來是”等

          (1)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項燕《陳涉世家》

          5、代詞:第二人稱代詞,做定語,譯為“你的”“你們的”

          (1)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然

          1、……的樣子

          (1)秦王怫然怒。

          (2)謂為信然。

          (3)雜然相許。

          (4)為之怡然稱快。

          (5)塵氣莽莽然。

          (6)公欣然。

          2、但是,表轉折

          (1)然數年恒不一見。

          (2)然操遂能克紹。

          (3)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

          3、代詞,這樣

          (1)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

          (2)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者

          1、代詞,一般附著在動詞、形容詞、數量詞或動賓詞組的后面,相當于“……的”或“……的人(東西、事情、地方)。

          1)、指人:

          (1)又聞有早行者 《山市》

          (2)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 《塞翁失馬》

          (3)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

          (4)后遂無問津者 《桃花源記》

          (5)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核舟記》

          (6)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答謝中書書》

          (7)念無與為樂者 《記承天寺夜游》

          2、指東西、物、地方

          (1)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傷仲永》

          (2)以中有足樂者 《送東陽馬生序》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魚我所欲也》

          (4)雖欲言,無可進者 《鄒忌諷齊王納諫》

          (5)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記》

          2、用在因果復合句或條件復句偏句的末尾,提示原因或條件。

          (1)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唐雎不辱死命》

          (2)以弱為強者 《隆中對》

          (3)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出師表》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鄒忌諷齊王納諫》

          3、用在主語之后表示停頓,謂語一般用“也”字結尾,起判斷作用。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2)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馬說》

          (3)陳勝者,陽城人也 《陳涉世家》

          (4)諸葛孔明者,臥龍也 《隆中對》

          (5)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4、放在時間詞后起語助作用,可不譯

          (1)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 《共工怒觸不周山》

          (2)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孫權勸學》

          5、用在數詞后,可譯為“個”、“樣”等

          (1)或異二者之為 《岳陽樓記》

          (2)二者不可得兼 《魚我所欲也》

          6、用在某些描寫的詞語后,相當于“……的樣子”

          (1)感極而悲者矣 《岳陽樓記》

          (2)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核舟記》

          (3)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 《童趣》

          (4)中軒敞者為艙 《核舟記》

          7、用在疑問句末表疑問語氣,相當于“呢”

          (1)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論語·衛靈公》

          (2)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而迎將軍者乎? 《隆中對》

          而

          1、并列

          (1)學而時習之

          (2)任重而道遠

          (3)峨冠而多髯《核舟記》

          (4)而僦賃看幕《觀潮》

          (5)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6)蔚然而深秀者

          (7)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8)往來而不絕者

          (9)溪深而魚肥

          2、承接

          (1)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2)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擇其善者而從之

          (4)死而后已

          (5)或置酒而招之

          (6)既醉而退

          (7)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云歸而巖穴暝

          (8)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9)水落而石出者

          (10)太守歸而賓客從

          (11)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12)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1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14)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

          (15)舍魚而取熊掌也,舍生而取義也

          (16)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

          (17)公輸盤詘,而曰

          3、轉折

          (1)人不知而不慍

          (2)為人謀而不忠乎

          (3)學而不思則罔

          (4)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5)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6)而計其長不盈寸

          (7)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用

          (8)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9)足膚皸裂而不知

          (10)而不知人之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11)而戍死者固十之六七

          (12)而且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13)而君逆寡人者

          (14)而智術淺短

          (15)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16)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17)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18)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19)而山不加增

          4、修飾

          (1)拔山倒林而來

          (2)隨波而逝《觀潮》

          (3)溯迎而上《觀潮》

          (4)執策而臨之

          (5)朝而往,暮而歸

          (6)臨溪而漁

          (7)環而攻之

          (8)仰而視之曰

          (9)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以

          1、介詞,表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可議譯為“在”,“從”等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

          2、表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3)以中有足樂者

          (4)以其境過清夫不能以游墮事

          (5)扶蘇以數諫故

          (6)徒以有先生也

          3、表動作行為所劇昔的條件,可譯為“憑"“用”“按照”等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徐噴以煙

          (4)以叢草為林……凹者為壑

          (5)歷歷在目,以億萬記

          (6)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7)或以錢幣乞之

          (8)蒙辭以軍中多務

          (9)投以骨

          (10)以刀劈狼首

          (11)因以為號焉

          (12)以此自終

          (13)不以千里稱也

          4、連詞,表目的,相當于現代漢語里的“來”。

          (1)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2)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3)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4)銜觴賦詩,以樂其志。

          (5)無從致書以觀。

          (6)俯身傾耳以請

          (7)不敢出一言以復

          (8)屬余作文以記之

          (9)殺之以應陳涉

          (10)以迎將軍者乎

          (11)以光先帝遺德

          (12)以天下之所順,攻……

          (13)何以戰?

          (14)以君之力

          (15)河曲智叟亡以

          5、表結果,可譯作“以至”“因而”。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2)令辱之,以激怒其眾。

          6、表并列或承接、因果關系。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2)卷石底以出

          (3)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4)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7、動詞,譯為“認為”。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2)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3)吳廣以為然。

          (4)愚以為宮中之事……

          (5)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6)皆以美于徐公

          之

          1、譯為“的”的情況

          (1)藐小之物《童趣》

          (2)故時有物外之趣

          (3)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4)其鄰之父亦云《智子疑鄰》

          (5)而疑鄰人之父

          (6)近塞之人有善騎術者《塞翁失馬》

          (7)此獨以跛之故

          (8)不能稱前時之聞《傷仲永》

          (9)仲永之通悟

          (10)于廳事之東北角《口技》

          (11)忘路之遠近《桃花源記》

          (1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13)水陸草木之花《愛蓮說》

          (14)菊之愛

          (15)花之君子者也

          (16)徑寸之木《核舟記》

          (17)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

          (18)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觀潮》

          (19)既而盡分合五陣之勢

          (20)春冬之時《三峽》

          (21)實則欲界之仙都《答謝中書書》

          (22)黔婁之妻有言《五柳先生傳》

          (23)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24)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25)祗辱于努力人之手《馬說》

          (26)駢死于槽櫪之間

          (27)益慕圣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

          (28)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29)無鮮肥滋味之享

          (30)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31)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32)腰白玉之環

          (33)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岳陽樓記》

          (34)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35)嗟夫!余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36)先天下之優而優,后天下之樂而樂《醉翁亭記》

          (37)山之僧智先也

          (38)醉翁之意

          (39)山水之樂

          (40)山間之朝暮也

          (41)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42)若脫籠之鵠《滿井游記》

          (43)凡報沙之鳥,呷浪之麟,悠然自得,毛羽麟鬣之間,皆有喜氣

          (44)蕭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

          (45)余之游行將自此始

          (46)鴻鵠之志《陳涉世家》

          (47)復立楚國之社稷

          2、用在“前,后,內,外,間”等詞前,表示對時間或方位的限制,多數可翻譯為“的”

          (1)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醉翁亭記》

          (2)在乎山水之間也

          (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滿井游記》

          (4)數月之后《鄒忌諷齊王納諫》

          (5)期年之后

          (6)冀州之南,河北之北《愚公移山》

          3、賓語前置的標志

          (1)何陋之有

          (2)宋何罪之有

          4、定語后置的標志

          (1)馬之千里者

          (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

          (3)五、用在主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4)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童趣》

          (5)而兩狼之并驅如故《狼》

          (6)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

          (7)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陋室銘》

          (8)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9)當予之從師也《送東陽馬生序》

          (10)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現于匣也《滿井游記》

          (11)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12)天子之怒《唐雎不辱使命》

          (13)專諸之刺王僚也

          (14)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15)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公輸》

          (1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17)王之蔽甚矣

          6、補足音節,無實義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久之,目似暇,意暇甚

          (3)婦拍而嗚之

          (4)卒之為眾人

          (5)悵恨久之

          (6)公將鼓之

          (7)此猶文軒之于敝輿也

          (8)委而去之

          (9)寡助之至

          (10)人皆有之,賢者能勿桑爾

          (1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7、代詞,代人

          (1)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借旁近與之

          (3)邑人奇之

          (4)余聞之也久

          (5)于舅家見之

          (6)或置酒而招之

          (7)楚人憐之

          (8)令辱之

          (9)陳勝佐之

          (10)殺之以應陳涉

          (11)先主器之

          (12)將軍豈愿見之乎

          (13)將軍宜枉駕顧之

          (14)賢能為之用

          (15)悉以咨之

          (16)愿陛下親之信之

          (17)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

          (18)呼爾而與之

          (19)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

          (20)公與之乘

          (21)明日,徐公來,熟視之

          8、代詞,代物,事

          (1)項為之強

          (2)使之沖煙而飛鳴

          (3)為之怡然稱快

          (4)觀之,興正濃

          (5)驅之別院

          (6)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7)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8)人皆吊之

          (9)忽啼求之

          (10)傳一鄉秀才觀之

          (11)受之天

          (12)一狼的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

          (13)漁人甚異之

          (14)具答之

          (15)處處志之

          (16)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

          (17)策之不以其道

          (18)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19)弗之怠

          (20)走送之

          (21)心樂之

          (22)乃記之而去

          (23)屬予作文以記之

          (24)或異二者之為

          (25)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9、動詞“去,往”

          (1)輟更之壟上

          (2)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

          (3)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中考文言文虛詞】相關文章:

        中考語文復習只文言文虛詞06-25

        中考語文復習文言文虛詞總結06-25

        中考語文文言文虛詞用法歸納08-07

        中考文言文知識點復習虛詞之用法講解08-19

        中考語文文段閱讀復習之文言文虛詞篇06-25

        以字中考文言虛詞復習06-07

        2018中考必考文言文虛詞18個及用法說明08-12

        中考文言文怎么復習06-04

        中考文言文復習應對06-26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