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各民族有哪樣過年習俗
藏族人民過春節
藏族: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艷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伙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回族:年三十晚上包餃子,這一天要把素日里喜歡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端上熱騰騰的餃子,打開預先做好的臘八醋,一家人團坐在桌前,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孩子們卻對桌上擺的各種零食更感興趣,果殼可以隨便扔滿一地,三十晚上不能掃,叫踩碎(歲)。 春節這天,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徹云天,孩子們穿著嶄新的衣服,初一中午年飯豐盛無比,但晚上要吃面條或是合子,象征新的一年和順、團圓、美滿。
傣族:春節期間,小伙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準,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待。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歷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他們把潑水看成是驅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苗族:過春節時,除準備豐富的食品外,還要殺雞祭祖,守歲、開財門、敬年神,從初一到十五都要慶祝。在此期間,要舉行傳統的娛樂活動。這種活動。在貴州西部及川南、云南等地都將舉行,譯成漢語,稱為踩花山、跳場、跳年、跳月等等。
吳越軟語
上海:除夕之美在日落。各家長幼齊集戶內,即使是遠出在外者,也要盡量在此前歸家與家人一起過年。大家在燈火下團坐一起,同吃年夜飯,邊吃邊喝,說說笑笑,這頓飯時間延續較長。這是一年辛苦到頭的盡享天倫之樂,故名曰合家歡。此夜緊接新年,所以許多家庭之長者,在年夜飯后,不去就寢,圍爐守歲。
守至雞初鳴、天微明,各戶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
浙江:開門炮: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后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征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拜六神:打過開門炮,各家男女穿新衣。接三神:拜過六神后,又在中庭擺起小方桌,盛米一碗,蓋以紅紙,周圍黏固,端放桌上,燒香點燭,虔誠膜拜,叫做接三神,祭后移到室內,直到正月初四,才送神撤座。拜祖:舊時正月初一中午,在洞頭縣,各家要祭拜祖宗。從初二起,鄰里和親友之間,往來拜節。拜年時間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在蒼南,叫探正月,到一般親戚家里去,都要帶禮品。
江蘇: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元寶茶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 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后,此俗漸漸淡漠。
中原春色
河南:送神慌年忙祭灶。農歷臘月二十三,是春節前的一個重要民間節日,人們稱它為祭灶節。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悅心情,停下手中各種活計,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動。
祭灶節
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中原城鄉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輪鞭炮。城鎮居民忙于購買麻糖、火燒等祭灶食品。凡在外地工作、經商、上學的人,都爭取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趕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燒,便會得到灶神的保護,來年家人就能平安無事。
湖南:湘潭一帶流存著許多過年的風俗,古老而樸素。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論是農村或城鎮,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舞龍燈先要接龍。即挨家挨戶發請帖,凡是接了請帖的人家就依次進屋去舞龍燈表示祝賀。接龍后,開始舞龍。龍隨鼓起,翻騰跳躍,大有騰云駕霧之勢。歡快時,燈游龍卷,讓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帶盛行舞龍燈,還傳承著不少的巫風楚俗,如接龍、收水、掛紅等,都表達了人們喜慶豐年的美好祝愿。 湖北:團風人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秭歸人第一餐吃油炸的白蒿,取其諧音百好以圖吉利。荊州、沙市一帶,第-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
【中國各民族有哪樣過年習俗】相關文章:
各民族過年的習俗03-12
茶藝師詳解中國各民族飲茶習俗03-29
各民族春節習俗06-26
各民族過春節的習俗03-13
各民族春節傳統習俗10-25
中秋節各民族的習俗06-03
廣西各民族中秋節的習俗01-16
三月三各民族的不同習俗03-25
中國過年習俗的由來10-27
中國元旦習俗有哪些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