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青島膠東的春節習俗

        時間:2023-01-29 09:44:25 鐘澄 春節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青島膠東的春節習俗

          在青島膠東,人們喝了臘八粥,那就意味著春節不遠了。臘八過后,人們就為了春節而忙碌起來了,掃塵、貼春聯、貼窗花、趕大集、買年貨、祭灶……人人忙得不亦樂乎,以最好的姿態去迎接春節的到來,F在,小編就為大家盤點青島膠東的春節習俗。

        青島膠東的春節習俗

          臘八日,家家都煮臘八粥。一般人家用小米、糯米、高粱米、豇豆、綠豆、紅棗、花生米、大米等熬煮。有些富裕家庭還加蓮子、桂圓、核桃仁等滋補品。這天,有的人家將剝出潔白的大蒜瓣,用米醋加糖浸泡,在壇瓶內封固,制作臘八蒜,備春節食用。食時,打開密封的壇瓶,蒜瓣如翡翠瑪瑙,呈晶瑩的淡綠色。細品,蒜味浸入醋酸,醋里融進蒜味,酸辣甜諸味適中。

          過了臘八,年味漸漸濃了起來。家家戶戶就開始籌辦年貨,俗稱“臘月忙年”。傳統的習俗為“二十三,祭灶王”、“二十四,寫對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晚上,玩一宿”。那日程有條不紊地進行,打掃衛生、粉刷墻壁,裝扮居室;做新衣、買新帽,蒸豆包(都飽)、做豆腐(都富)、蒸年糕(年高)、割肉買魚(年年有余),購買筷子(快快發財)、餐具、煙酒糖茶、水果等生活物品。

          臘月的大街小巷,就是一條歡樂的河。人人懷中揣著祝福,臉上漾著笑窩。手里提的,自行車后座帶的都是年貨。東家大嬸忙著蒸餑餑,紅棗笑在白胖胖的蒸饃上。西院奶奶在紅爐煨雞湯,煨香了炊煙,煨香了黃昏。在胡同打雪仗的孩子們,如一群嘰嘰喳喳的花喜鵲,歡迎趕集滿載而歸的爸爸。嘿,爸爸自行車把上還掛著一掛火紅的爆仗!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小年這天送灶神爺上天,又稱“送灶”、“辭灶”。晚上,在灶神前供上糖瓜、果品和一碗面湯,燒香磕頭,希望灶王爺吃了麥芽糖,上天說好話、言好事。有的人還誦念:“灶王爺,你聽見,二十三,灶糖粘;吃灶糖,請上天,言好事,行方便”,免得他到玉帝面前揭露自家隱私?磥恚@報喜不報憂,自古以來就有之。

          不少人還在灶神爺的供品旁邊擺放一盤黃豆、一束草,飼喂“灶王的馬”,以便灶王爺騎馬風雨兼程奔往天庭,“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天,外出者均趕路回家,忌“辭”在外面。新過門的媳婦也在小年這天回到婆家,吃團聚餃子,放鞭炮慶賀。小年之后,春節就拉開了序幕,俗話:辭了灶,年來到。

          臘月三十早晨,家家戶戶在大門上貼上春聯。諸如“金玉滿堂春送財,吉祥盈門福興業”,“龍飛鳳舞,月滿花盈”等。屋內貼喜慶年畫,題材主要有五谷豐登、山水風景、花鳥蟲魚等。每到臘月,窗花幾乎和對聯一樣受到青睞,誰家有好的窗花花樣,東鄰西舍都來拓,然后,再照著樣子剪。剪出來后,按門類分別貼在一應家什上。

          中午,多數人家用小米加紅棗蒸煮一鍋米飯,稱“隔年飯”,用大白菜、粉條、豆腐加豬肉做一鍋菜,稱“隔年菜”,意味著來年有飯吃,有財發,表達了人們祈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午后,在堂屋八仙桌前圍上紅緞子“桌頭”,擺上祖先牌位或掛起“家堂宗軸”,太師椅上罩上紅緞“披子”。家家戶戶都在準備晚宴,廚房里演奏著煎、炒、烹、炸、燉的交響曲,一種歡樂的溫馨環繞在全家人的心頭。

          黃昏時分,每家都在大門外焚香燒紙“接祖先”,火光閃爍,香煙縈繞,空氣中流動神秘和莊重。接回祖先后,供上茶水、糖果、點心等,老幼皆拜,以示知古追遠之意。除夕的晚飯稱“團圓飯”,家宴菜肴豐盛,“四大碗六大盤,雞鴨魚肉樣樣全”。全家人圍桌而坐,笑語盈盈,飲酒敘談,熱熱鬧鬧吃團圓飯,享受著濃濃的親情和歡樂。

          水餃是除夕的大餐(“交子”之意),許多人家在餃子內包入銅錢和棗,吃到銅錢意為新的一年能發財,吃到紅棗意為生活甜美,事業紅火。凡出門在外的羈客和游子,必定歸家吃團圓餃子,盡享天倫之樂。

          有趣的是有的老人,留小許飯菜于小碟中,放于老鼠出沒的地方,稱“老鼠飯”,認為老鼠吃了美餐,可免嚙衣物,似乎老鼠也懂得人情世故。

          飯后,全家人或圍爐品茶,相聚敘談;或食水果、吃瓜子,打牌娛樂。徹夜不眠,稱為守歲。“亥子之際”即夜十時至十二時,相傳諸神下界。在院子里設立的祭祀桌上,紅燭高燒,一家之主拈香跪拜后,將黃表紙、紙元寶同時焚燒。除夕零點為新舊兩年的分水嶺,它標志著農歷舊的一年結束,俗語“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年”。待午夜鐘聲一響,夜空焰火禮花五彩繽飛,四處鞭炮爆竹不絕于耳,夜空焰火禮花就騰空而起,流光溢彩,分外壯觀。

          五更時分即起,全家老幼衣裝煥然一新,祀神祭祖,燃放鞭炮,吃初一餃子。飯后,開始拜年活動。先是家拜,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壓歲錢。初一清晨街坊互拜,先近親,后鄰居,互相拜年問好。最常見的一幕是,拜年的親友一進院門,北屋的主人隔著窗戶早已瞧見,忙掀開門簾迎出來,接進里屋,端出笸籮盛著的花生、糖果,請客人抽煙、吃糖、喝茶?腿瞬荒芫么愠詨K糖果,或剝枚花生,小坐一會,這年也就拜到了。接著,又到另一家拜年去了。常常是這撥客人沒走,那撥客人又來,屋里院里歡語追逐著笑聲……“忙臘月,耍正月”。

          人們春節的興致一般要從正月初一延續到正月十五。正月初二,開始走親戚。初二、初四,拜姥家、拜舅媽。初三、六、九拜“丈人”。初七拜姑媽,初八拜姨媽。之后,親朋好友之間互相請吃“年酒”。唯初五(稱“五末日”),忌出行。過新年,慶新春,年拜完了,親串遍了,人們還要盡情地玩一玩,樂一樂。待過了元宵節,鬧完花燈,年味方散。

          中國春節習俗——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是中國春節習俗,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中國春節習俗——掃塵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中國春節習俗——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也是中國春節習俗。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中國春節習俗——貼窗花和倒貼“!弊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這是中國春節習俗。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春節的由來

          民間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后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里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另一種說法是,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并不叫做春節。因為那時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

          南北朝則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據說,把農歷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時要改用陽歷,為了區分農、陽兩節,所以只好將農歷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

          春節的傳統民俗活動有哪些

          1、掃塵

          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民間稱做“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年前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掃塵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以祈來年清吉。

          2、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會貼上對聯,慶祝新年的到來。

          3、辦年貨

          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各具特色。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是備年貨、送年禮卻是幾乎全國上下的“過年必備”。置辦年貨,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貼的(年紅)、送的(拜年)禮物等等,統名曰之“年貨”,而把采購年貨的過程稱之為“辦年貨”。辦年貨是中國人過春節的一項重要活動。

          4、祭祖

          新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祖,也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因為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祭祖的形式也不同,有的是去野外掃墓,有的是祠堂叩拜,不管形式如何,這都是懷念故人。

          5、年夜飯

          年夜飯,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歲末除夕的闔家聚餐。年夜飯源于古代的年終祭祀儀,拜祭神靈與祖先后團圓聚餐。年夜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后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寓意有計)、魚(寓意年年有余)、蠔豉(寓意好市)、發菜(寓意發財)、腐竹(寓意富足)、蓮藕(寓意聰明)、生菜(寓意生財)、生蒜(寓意會計算)、臘腸(寓意長久)等以求吉利。中國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這頓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

          6、守歲

          除夕守歲,有的地方(豫西)叫“熬年”,也是最重要的春節活動之一,守歲含有兩層意思: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叫“饋歲”;酒食相邀,叫“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叫“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叫“守歲”。這種習俗后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敝钡浇裉,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全國多數地方守歲,女的包餃子、洗菜、準備大年初一的飯菜,或者準備全家的新衣服,男的打撲克牌、麻將,或者喝酒娛樂至天亮,或者一家人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節目。

          7、給壓歲錢

          壓歲錢是春節前晚輩及小孩子夢寐以求的大事。壓歲錢也叫“壓歲錢”“壓祟錢”“壓勝錢”“壓腰錢”。除夕吃完年夜飯,由尊長或一家之主向晚輩分贈錢幣,并用紅線穿編銅錢成串,掛在小兒胸前,說是能夠壓邪驅鬼。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中說:“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于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边@個習俗自漢魏六朝開始流行!缎筒┕艌D錄》中記載:“錢形長而方,上面龍馬并著,俗謂佩此能驅邪鎮魅。”因為“歲”與“祟”諧音,“壓歲”即“壓祟”,所以稱為“壓歲錢”。因為是守歲夜給錢,所以又稱“守歲錢”。

          8、燃放爆竹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彼纬渭彝醢彩倪@首詩也提到了春節燃放爆竹,可見春節燃放爆竹的習俗由來已久了。在春節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亦稱“炮仗”“鞭炮”“炮”等。

          9、拜年

          大年初一清早,大人小孩穿著節日的盛裝,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家中拜完年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相互道“恭喜發財”“新年快樂”“四季平安”等吉言。

          10、逛廟會

          一提起逛廟會,就會想起北京春節的廟會,廠甸廟會、白云觀廟會、蓮花池廟會,人們蜂擁而至,處處交通堵塞,鬧市區實行交通管制。廟會又叫“妙會”“廟市”或“節場”。早期廟會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交流的需要,廟會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逐漸融入集市交易活動。隨著人們的需要,又在廟會上增加豐富多彩的活動。于是過年逛廟會就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娛樂活動。部分地區,每年的廟會宗教色彩越來越淡化,只有娛樂性的仿祭祀活動表演,更多的是“有會無廟”,公園、體育場、商場等都成了廟會的舉辦場所。廟會也就漸漸地演化成為集娛樂和短期的集市交易為一體的民間活動。

          11、舞龍

          舞龍又稱“龍舞”“龍燈舞”“舞龍燈”等。龍是傳說中的神奇動物,能在天上呼風喚雨,也能為人間隆福消災。早在漢代就有舞龍祈雨的活動。當時四季祈雨,春舞青龍,夏舞赤龍或黃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舞龍時,鑼鼓喧天,爆竹齊鳴,場面十分熱烈。每一個動作都有名號,諸如:“二龍戲珠”“二龍出水”“黃龍過江”“白龍出洞”“穿越龍橋”“打草驚蛇”“銀龍翻江”“金龍倒!薄昂5讚圃隆。如果兩隊舞龍相遇,一定大擺龍門陣,爭奪高下。有的地方,敗北者一方要為勝者一方奏鑼鼓、放鞭炮。云南、貴州的苗族,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舞龍,同時家家戶戶堂屋神桌上擺糯米糍粑和酒肉,點燃香紙蠟燭,敬奉“金角老龍”,含有歡慶豐年、祈求吉祥的意思。

          12、舞獅

          舞獅子活動在河南豫西一帶稱作耍獅子。耍獅子活動比較經典的動作有:獅子蹦上高桌、獅子過獨木橋、獅子翻跟頭。廣東海豐盛行春節“聽鼓手、看舞獅、聽唱曲”。舞獅主要有麒麟、獅、客仔獅、外江獅四種,唱區主要有西秦曲、白字曲、潮州曲等多種。鼓手就是嗩吶,也叫大笛或吹班。每班由二人吹大笛,一人打銅鈸,一人打小鼓。一般從除夕下午就開始到商鋪里去吹打,一直到初三、初四才停止。初一、初二最熱鬧。舞獅子的隊伍挨家挨戶舞弄,到了人家門前,說聲“恭喜”之后就開始吹奏起來,直到主人掏出紅包,帶隊的拿到紅包才離去,緊接著到下一家去舞獅。

          13、踩高蹺

          踩高蹺娛樂活動歷史悠久。表演者雙腳綁扎木制1~3尺高的蹺棍,扮演成各種滑稽人物表演古怪動作。踩高蹺,北京稱作高蹺或高蹺會,陜西、甘肅、河南等黃河流域稱作“扎高腳”。踩高蹺有文蹺、武蹺兩種活動之分。文蹺以邊走邊唱為主,夾雜有簡單的舞扭動作,武蹺則表演倒立、跳高桌、疊羅漢、劈叉等高難度動作。

          山東春節年俗介紹

          年除日

          臘月的最后一天為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除夕零點為兩年的分水嶺,俗語說:“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

          除日的活動很多,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響(放鞭炮),二是紅(貼春聯),三是火(點燈守歲)。

          貼年畫、春聯:

          山東各地都盛行貼年畫,年畫內容十分豐富,有各種故事如《唐僧取經》等,有歷史故事如《李自成》、《楚漢相爭》等,有戲曲故事如《回荊州》、《白蛇傳》等,還有山水畫等。年畫的形式有中堂、單開、四條屏等。在諸多的年畫中以雞畫、魚畫、娃娃畫較為普遍,因為雞表示吉祥,魚意味著錢糧有余,娃娃則象征人丁興旺。膠東、濱州、茌平等地幾乎家家貼窗花,窗花一般都是紅顏色,其內容因時而異。

          除日的主要活動是掛家堂字畫,貼春聯、年畫、窗花,祭天,請神,祭祀等。家堂(卷軸圖畫)、字畫要貼在堂屋正中。春聯的內容十分豐富,一般大門上貼的是“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之類顯示門第家風的春聯,進門迎壁墻上要貼“抬頭見喜”、“萬象更新”之類的年關吉利的單聯,正房門上貼“國泰民安,人壽年豐”之類祈求福壽安康的對聯,中堂兩邊要貼“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之類的祝福祝壽的對聯。店鋪要貼“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之類寓意招財進寶的對聯,天地堂兩邊貼“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爐香”,宅神堂兩邊要貼“年年多吉慶,月月保平安,”之類祈求保佑的對聯。糧囤上貼“五谷豐登”、“糧食滿倉”,豬羊圈貼“六畜興旺”,牲口槽貼“騾馬滿槽”,大車上貼“日行千里路,夜行八百里”,其他地方還要貼“福”字(有些地方把“!弊值官N,意為“福到了”)。魯西、長島和蓬萊沿海農村,家中有人去世,三年中不貼紅對聯,改用綠色對聯。日照沿海漁民除日午后到漁船貼對聯,將“招財進寶”合為一字,貼于船頭,五桅風船的桅桿上分別貼“大將軍八面威風”、“二將軍日行千里”、“三將軍隨后聽令”、“四將軍一路平安”、“五將軍馬到成功”。長島縣漁民除日早晨為漁船掛大吊子(長方形大旗)拉米旗,傍晚,到船上掛燈籠,設祭桌,敲鑼打鼓,放鞭炮,焚香紙,祭海龍王。

          過小年

          過小年臘月二十三日為祀灶日,民間俗稱為“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這天送灶神上天言事,稱為送灶、辭灶、醉司命。

          祀灶是在二十三日晚間進行的。膠東地區灶神畫像貼在正屋東面的鍋灶墻上,兩旁有一副“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對聯,橫批是“一家之主”。祭祀時,擺上糖瓜、果品和一碗面湯,然后燒香叩頭,把舊灶神揭下燒掉,這就是送灶王爺上天了。燒時要加一些谷草和雜糧,好給灶王喂馬。過去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山東通常都由男人致祭,但在恩縣、博平等地卻是婦女率兒童焚香拜奠祀灶。舊灶燒了以后,有的把新灶當時貼上,有的則到除夕再貼,所以對聯又有“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下界來”的詞句。

          祀灶多用甜和黏的食品。普通用的是糖瓜、棗等,臨朐地區還用羊棗、柿餅,威海用糯米餅、小糖瓜,無棣、恩縣、博平、招遠、日照等地加用黍糕或棗糕,意思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讓他上天說壞話,或者是讓灶王的嘴甜,光說好話,所以成武等地稱此為“涂神口”,有的還真在灶神的嘴上或鍋灶門口粘上一小塊糖。也有的在灶門口抹點酒糟或酒,謂“醉司命”。

          供品除糖瓜之類外,有的供水餃,取民間“起身餃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供面條,有的還供上用秫秸插成的灶馬、灶雞,好讓灶王爺騎馬上天,一路順風。祭祀之后,還要舉行歡送儀式。一家人跪在灶王像前,一邊磕頭一邊燒掉舊灶王像和一匹紙馬,同時老年人念念有詞:“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說好,少說歹,五谷雜糧全帶來!蹦切┢惹行枰鷥河膭t念道:“臘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多說好來少說歹,馬尾巴上帶個胖小子來!边@樣就算把灶王爺送走了。淄川、招遠等地在辭灶之后還有卜灶的習俗,即悄悄外出聽人說話以卜吉兇。 辭灶后,據說是諸神上天,百無禁忌,民間家貧不能成禮者多在此時嫁娶,謂之“亂歲”。古代稱大寒后10日為陽宅亂歲,嫁娶無禁,F在農村還多在年底結婚。

        【青島膠東的春節習俗】相關文章:

        膠東的七夕習俗08-22

        青島過年習俗01-03

        春節習俗03-12

        春節習俗之年夜飯的習俗03-12

        春節習俗臘月二十三的習俗推薦03-12

        湖南春節習俗06-26

        山西春節習俗06-26

        廣西春節習俗06-26

        臺灣春節習俗06-24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