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由來
關于夏至由來,你知道多少呢?夏至吃什么好呢?下面就為大家進行詳細介紹!
夏至由來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全年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谑羞@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同時,對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區,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高達73°32′。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而此時的南半球正值隆冬。
天文專家稱,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后它將走“回頭路”。夏至過后,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對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夏至日過后,正午太陽高度也開始逐日降低。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我國唐代詩人韋應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寫到"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
我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我國民間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一般年份,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淮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肚G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可見在1000多年前人們已對此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識。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揚花,田間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濕潤灌漿,干干濕濕,既滿足水稻結實對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氣養根,保證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話說:"夏種不讓晌",夏播工作要抓緊掃尾,已播的要加強管理,力爭全苗。出苗后應及時間苗定苗,移栽補缺。夏至時節各種農田雜草和莊稼一樣生長很快,不僅與作物爭水爭肥爭陽光,而且是多種病菌和害蟲的寄主,因此農諺說:"夏至不鋤根邊草,如同養下毒蛇咬。"抓緊中耕鋤地是夏至時節極重要的增產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經現蕾,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旺,要注意及時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區要做好田間清溝排水工作,防止澇漬和暴風雨的危害。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后的一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
過了夏至,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產因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迅速滋長蔓延而進入田間管理時期,高原牧區則開始了草肥畜旺的黃金季節。這時,華南西部雨水量顯著增加,使入春以來華南雨量東多西少的分布形勢,逐漸轉變為西多東少。
如有夏旱,一般這時可望解除。近三十年來,華南西部6月下旬出現大范圍洪澇的次數雖不多,但程度卻比較嚴重。因此,要特別注意作好防洪準備。夏至節氣是華南東部全年雨量最多的節氣,往后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伏旱。為了增強抗旱能力,奪取農業豐收,在這些地區,搶蓄伏前雨水是一項重要措施。
夏至吃什么
北京
“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面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于因寒涼而損害健康。夏至這天,北京各家面館人氣很旺。無論面館的四川涼面、擔擔面、紅燒肉面還是炸醬面等等,各種面條都很“暢銷”。
紹興
舊時,在浙江紹興地區,人們不分貧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稱“做夏至”,除常規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而紹興地區龍舟競渡因氣候故,明、清以來多不在端午節,而在夏至,此風俗至今尚存。
無錫
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過餛飩,為孩童稱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漠河
漠河縣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縣份,由于緯度高,使漠河地區在夏季產生極晝現象,時常有北極光出現,因此人們稱漠河縣為“中國的不夜城”、“極光城”。漠河白夜產生在每年夏至前后的9天中,即6月15日~25日,此時漠河多出現晴空天氣,是人們旅游觀光的最佳季節。因此,自1989年以來,漠河縣把“夏至”定為旅游節,一年一次,主要在西林吉鎮及北極村進行。每當夏至到來便有數萬人到北極村歡度夏至節。
山東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致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游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平陰一帶,夏至日祭祀祖先。
嶺南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嶺南一帶的人以借名想吃的“專利”。廣州粵語地區和廣西的欽州、玉林等地區的人也是非常喜歡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據說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熱,有“冬至魚生夏至狗”之說,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習慣延續到今。
“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于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家戶戶在夏至日殺狗的景致今天已不復存在。然而,家家戶戶吃狗肉的習慣依然如故。
【夏至由來】相關文章:
夏至經典諺語07-29
調酒歷史由來08-18
夏至的諺語大全01-28
中醫夏至養生提要08-16
中醫夏至節氣養生08-15
令狐姓氏的由來05-08
冷姓的由來04-29
小暑節氣的由來07-07
管中窺豹的成語由來12-18
法國留學香水由來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