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人清明節吃什么
霞浦人清明節吃什么?據悉,有一首民謠可以告訴我們清明節在霞浦值得品嘗的食物!
霞浦人清明節吃什么
舌尖上的霞浦,民謠告訴你清明節在霞浦你一定要嘗嘗這東西
正月蝦蛄剛赤梁,
二月沙蛤滿沙場。
三月土蜞四月鱫,
五月章魚大腳腿。
六月劍蟶大腹肚,
七月海鱟真好吃。
八月潭條會跳舞,
九月岐吉十月蠣。
十一月青鱘目周凸,
十二月鮑魚肥嘟嘟。
用霞浦方言說的霞浦海鮮名錄,每月一品,形象生動,若是吃貨,味蕾會在瞬間被激活。
遠行,若有美食陪伴,靈魂估計也會飄香。
在霞浦,能夠斬釘截鐵毫不猶豫說好的,海鮮是其一。外海、內海、灘涂、礁巖……700多種海洋魚類,200多種灘涂生物在廣袤海域里生存繁衍。本地人餐餐離不了海鮮,外地人不管是慕名而來,還是不經意路過,霞浦海鮮之鮮之多,還是會給他們“小震撼”的。
舌尖上的霞浦,有兩個國字號品牌,海帶和紫菜。霞浦做為“中國海帶之鄉”、“中國紫菜之鄉”,海帶和紫菜產量位居福建省前列。小皓紫菜,就曾亮相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每年四五月間,不僅是品嘗新鮮海帶的季節,也是拍攝海帶收獲的好時機。那時,若陽光正好,海風徐來,剛從海里撈出的海帶就象黛色的綢緞,卷著花邊,漾著微芒,有著美好的氣息,這可是吃不出來的。
有時,不得不感嘆,上天對這片土地的厚愛與眷顧。
遼闊海域,曲折岸線,不僅成就美景,也成就了美食。東沖半島,如仙人巨臂,半島攬海入懷,手心是內海,東吾洋和官井洋。手背是外海,一串沙灘散落海邊,碧海銀沙,海天澄明。
東吾洋和官井洋,明明是海,偏叫做“洋”。自古,由于半島地形,內海相對平靜,成了海洋生物生長的絕佳場所。官井洋,是野生大黃魚產卵
地。蟹、蝦、蟶、螺、魚、海蠣……名目繁多,難以計數。單是蝦,就有九節蝦、土蝦、白蝦、赤蝦、大頭蝦等多種。不論是天然的,還是養殖的,這方海,都給了人們最好的饋贈。
華燈初上時,在霞浦的街頭巷尾,大排擋或是小酒樓,海鮮的味道就會在空氣中飄蕩。隨意走進一家,當家菜一定是海鮮。吃喝間,偶爾也會有快意上心頭。人間煙火,俗世情懷,口福也是一種吧。
清明節有哪些特色美食
在傳統文化中,清明節是由“清明”節氣、寒食節、上巳節三者共同融合而成的重大節日。在清明習俗中,祭奠和嬉游的傳統得到了很好的傳承,但寒食節所蘊含的“飲食文化”往往被人忽略。
在中國人的飲食文化中,端午節要吃粽子喝雄黃酒、中秋節要吃月餅、元宵節要吃湯圓,那清明節應該吃什么呢?孫琳告訴記者,清明節飲食并沒有統一品種,各地的習慣差異比較大。在我國北方地區,清明時節很多人要吃雞蛋,寓意圓圓滿滿;老北京人清明時喜歡吃馓子麻花、驢打滾和面茶;而寒食節的發源地山西則有吃“寒食”的習慣,要蒸“子推饃”“子推燕”等,饃面中夾有核桃、紅棗、花生,稱為“子福”,寓意祖宗保佑家族香火延傳,這些饃既可以自己食用,也能用來饋贈親友。
吃青團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后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后開始制作團子。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后,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青團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團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團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吃馓子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馓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F在流行于漢族地區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馓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細致,多以米面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馓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馓子最為有名。
吃清明螺
清明時節,正是采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潤餅菜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食俗。據說,這是古時寒食節食俗之遺風。
“潤餅菜”的正名應該是春餅。清明吃潤餅,不僅是泉州獨有的,廈門人也喜好之。相傳開這種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總督云貴湖廣軍務的同安人蔡復一。當時同安屬泉州府轄,因此這種吃法便流傳開來,在閩南成了家常名品。不過,閩南各地的春餅形式相同,內容卻有很大不同。
泉州的“潤餅菜”是以面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或“擦餅”,食時鋪開餅皮,再卷胡蘿卜絲、肉絲、蚵煎、蕪荽等混鍋菜肴,制食皆簡單,吃起來甜潤可口。晉江的“潤餅菜”卻復雜許多,那包“潤餅菜”的主料肯定是要多種多樣,擺了滿滿一桌的。有這么一些主料菜肴:豌豆、豆芽、豆干、魚丸片、蝦仁、肉丁、海蠣煎、蘿卜菜。還有一些配料:油酥海苔、油煎蛋絲、花生敷、蕪荽、蒜絲。吃的時候必須兩張“潤餅皮”才能保證其不被豐富的內容所撐破。這種脆嫩甘美、醇香可口的美味,一般人2卷足矣。
不過,據我所知,晉江的“潤餅菜”并不是最復雜的;論復雜,應該是廈門為最。晉江用的主料廈門都有,此外還要加上筍、魚、油酥扁魚干、油炒韭,再蘸上芥辣、辣醬、甜醬,這才叫地道的廈門“薄餅”。
烏稔飯
另外,關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畬家的“烏稔飯”,因為閩東是畬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畬族人家家戶戶煮“烏稔飯”,并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地的漢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俗。特別是枯榮縣民間,每年都須用“烏稔飯”祭祀,可見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民族和睦相處的大家庭。
據畬族民間傳說:唐總章二年,畬族英雄雷萬興率領畬軍抗擊官兵,被圍困山中,時值嚴冬糧斷。畬軍只得采摘烏稔果充饑,雷萬興遂于農歷三月初三日率眾下山,沖出重圍。從這以后,每到“三月三”,雷萬興總要召集兵將設宴慶賀那次突圍勝利。并命畬軍士兵采回烏稔葉,讓軍廚制成“烏稔飯”,讓全軍上下飽食一頓,以志紀念。這“烏稔飯”的制作方法并不繁雜,將采摘下來的烏稔樹葉洗凈,放入清水中煮沸,撈掉樹葉,然后,將糯米浸泡在烏稔湯中,浸泡9小時后撈出,放在蒸煮籠里蒸煮,熟時即可食用。制好的“烏稔飯”,單從外表來看,不甚美觀,顏色烏黑,然而米香撲鼻與一般糯米飯相比,別有一番風味。而畬族人民為紀念民族英雄,此后每年的“三月三”都要蒸“烏稔飯”吃,日久相沿,就成為畬家風俗。又因閩東一帶,畬漢雜居,人民歷代友好相處,婚嫁頻繁,遂使食“烏稔飯”也成了閩東各地各民族共同擁有的清明食俗。
芥菜飯
清明時節,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據說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飯”可以終年不長疥瘡。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鰍面祭祖送人習俗。而且在這段時間里,在閩東許多城鄉中還可以吃到一種富有閩東特色的食品,那就是春菊和金櫻子花拌到磨好的米漿里,烙熟為時令小吃,這種小吃頗富鄉野風味。
醴酪與環餅
《荊楚歲時記》記載:「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多捴杏洝芬舱f:「寒食三日作醴酪」醴酪是一種以麥芽糖調制的杏仁麥粥。一直到隋唐時,都還是寒食節的主要食品。另外,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還記載了另一種寒食節的食品─環餅!腑h餅,一名寒具,以蜜調水溲面」。油炸至金黃色後即可食用,味道極為脆美,相當近似現在的點心。
棗錮飛燕
宋朝的清明節,除了街市上所賣的稠餳、麥糕、乳酪、乳餅等現成的食品之外,人家也自制一種燕子形的面食,稱為「棗錮飛燕」,據說是從前用來祭拜介子推的祭品。明朝人還會留下一部分的棗錮飛燕,到了立夏,用油煎給家中的孩童吃,據說吃了以後,可以不蛀夏。
青精飯
陳元靚(約一二二五──一二六四)的《歲時廣記》卷十五引《零陵總記》記載了另一種寒食節食品「青精飯」:「楊桐葉、細冬青,臨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采其葉染飯,色青而有光,食之資陽氣。謂之楊桐飯,道家謂之青精飯,石饑飯!购城迕魅厩囡埖牧曀姿坪踉谀戏捷^為流行。郎瑛(一四八七─~一五六六以後,杭州人)的《七修類稿》卷四三就提到寒食節時吃的「青白團子」。這種青團子是在糯米中加入雀麥草汁舂合而成,餡料則多為棗泥或豆沙。放入蒸蘢之前,先以新蘆葉墊底,蒸熱後色澤翠綠可愛,又帶有蘆葉的清香,是很受歡迎的清明節食品。
子推饃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個節氣開始的那一天,就是清明節。清明節是流行于我國漢族地區和壯、朝鮮、苗、侗、仡佬、毛南、京、畬等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節日。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變暖,草木萌發,一掃冬日枯黃的景象。江南農諺曰:“清明谷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又說:“種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對江南農民來說,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忙時節。唐代詩人杜牧在《清明》這首詩里描寫過的紛紛細雨,就是這大忙時節的催化劑。其實,在那時的雨霧中,不僅應該有欲斷魂的路上行人和迎風搖曳的酒店幌子,更應有忙碌在田間地頭扶犁耕作和彎腰插秧的農人。
“子推饃”,又稱老饃饃,類似古代武將的頭盔,重約250—500克。里面包雞蛋或紅棗,上面有頂子。頂子四周貼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饃,形狀有燕、蟲、蛇、兔或文房四寶。圓形的“子推饃”是專給男人們享用的。已婚婦女吃條形的“梭子饃”,未婚姑娘則吃“抓髻饃”。孩子們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專給男孩子吃,也最受他們喜歡。父母用杜梨樹枝或細麻線將各種小面花串起來,吊在窯洞頂上或掛到窗框旁邊,讓孩子們慢慢享用。風干的面花,能保存到第二年的清明節。
做面花是陜北婦女的拿手好戲。她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能將發了酵的白面捏成各種形狀的面花。工具只是梳子、剪子、錐子、鑷子等日用品,輔料則是紅豆、黑豆、花椒子和食用色素。蒸出來的面花栩栩如生,尤如藝術珍品,令人愛不釋手,舍不得馬上吃掉。
“子推饃”和面花除了自己食用,還用來饋贈親友。母親要給當年出嫁的女兒送,稱為送寒食。農村孩子給自己老師送,讓離開家門獨自在偏僻的山鄉小村教書育人的園丁分享節日的美食。
清明節寄托了我們對祖先的懷念,對烈士的敬仰;“子推饃”加深了人們溫馨的親情和真摯的友情。
【霞浦人清明節吃什么】相關文章:
霞浦春季旅游攻略12-01
霞浦廉租房申請條件03-08
清明節要吃什么食物10-30
冬至北京人吃什么12-28
安徽人冬至吃什么12-26
北京人過年吃什么10-18
全國各地清明節吃什么10-30
清明節要吃什么東西10-30
清明節吃什么食物「匯總篇」10-30
廣東人冬至通常吃什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