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觀論文
大學生是指正在接受基礎高等教育和專業高等教育還未畢業或受過高等教育已經畢業走進社會的一群人。指導就業的觀點,正確科學的就業觀對人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就業觀的形成主要在學校,學校根據市場導向,個人能力大小,知識水平高低等客觀因素來正確指導學生的就業觀。
大學生就業觀論文1
一 積極心理學
傳統心理學將焦點更多放在心理缺陷和能力喪失上,較少關注個體的韌性、資源和更新能力。為了彌補這個基于缺陷的傳統心理學取向,美國的馬丁. 塞里格曼教授創立了積極心理學。這個新的心理學分支是對傳統心理學的批判和繼承,它注重培養、建構個體的積極特質,致力于激發個體潛在的力量,倡導用積極的情緒和心理狀態來應對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更好的幫助個體積極、幸福生活。
對于畢業生而言,在就業過程往往同時伴隨著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答辯、戀愛關系受挫等事件,因此青年學生在就業、擇業過程中難免產生緊張、焦慮、自卑等消極情緒,這類消極情緒會使個體處于一定的應激狀態,嚴重者會危及畢業生的身心健康,影響大學生的就業,貽誤最佳就業時間和就業機會。由于就業的重要性,眾多高校紛紛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但是不少高校在進行就業指導時,將關注點過多的放在了緩解就業壓力、心理負性情緒疏導等方面。這種以“解決問題”出發的教育模式非常被動,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鮮有高校將視角放在學生積極情緒體驗和積極心理潛能的開發上面。
二 大數據下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
(一)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自編調查問卷抽樣分發的方式,在江蘇省內的部分高校隨機抽取20xx 屆、20xx 屆畢業生對其進行就業心理方面的問卷調查。問卷從個人基本情況、就業心態、就業認知三個部分展開,共計包含50 道題目,主要從自我認知、就業觀念、求職方式、就業心態、就業服務等方面維度綜合了解畢業生的就業心理狀態。調查問卷發放的過程采取全面覆蓋性的隨機抽樣方式。
(二) 調查對象分析
20xx 年1 月至20xx 年6 月間,對江蘇省部分本科高校20xx 屆、20xx 屆畢業生1200 人進行問卷調查,涉及工學、理學、文學、醫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專業學生。調查結束后共收回有效問卷1092 份,有效率91%。其中1092 份有效問卷中,男生579 人,女生513 人,分別占比53.02%和46.98%;江蘇籍881 人,非江蘇籍211 人,分別占比80.68% 和19.32%;城鎮戶口646 人,農村戶口446 人,分別占比59.16% 和40.84%。本次調查所選取的調查對象基本可以反映江蘇省內多所高校就讀的大學生就業心理狀態,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心理。
(三) 調查結果分析
結合《大學生就業心理調查問卷》可以看出,多數大學生的就業觀和就業心態是積極穩定的,但仍可以從調查結果中看出,部分大學生在就業觀和就業心態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就業認知不明確、負性情緒困擾等。下面文章將從人類心理活動的三種基本形式,即認知、情感、意志三方面對大學生就業觀和就業心態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1. 認知層面分析。就業認知是大學生對自己所要從事職業的認知和追求,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內容,即自我認知、職業認知和社會認知。就業認知對大學生就業起到指引和導向作用,對于大學生能否準確定位,能否處理好就業過程中的負性情緒等有著重要的影響。
在對“工作的意義”調查中,32.67% 的大學生選擇“工作就是一種謀生手段”,17.21% 的大學生選擇“在工作中提升個人能力”,43.85% 的大學生選擇“通過工作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6.27% 的大學生選擇“借助工作達到出人頭地、贏得權力”;在對“大學生求職時首先考慮的影響因素”調查中,22.55%選擇“個人是否有進一步發展機會”,41.76% 的大學生選擇“個人的價值實現”,16.31% 的大學生選擇“福利待遇和薪酬”,14.27% 的大學生選擇“個人興趣”,5.11% 的大學生選擇“父母期望”。在“理想工作地點”調查中,78.24% 的同學想留在“蘇錫常、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城市”,13.46% 的同學想回小城市發展,僅有6.30% 的同學志愿到西部或偏遠地區發展。在對“大學生主要求職方式”調查中,92.98% 的大學生選擇“人才市場招聘”、“校園各類招聘會”、“網上直接投簡歷”,但是仍有近7% 的大學生選擇“父母親戚朋友介紹”。
盡管國家出臺了很多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和志愿服務的就業優惠政策,但廣大同學們的積極性仍顯不足。由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當前部分大學生就業觀念和就業動機較為功利和現實,缺乏奉獻意識,就業過程中不能精準定位,但同時一部分大學生能準確認知,注重自我發展,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整體就業觀念呈現多元化。另外絕大部分學生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和就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能積極主動查找就業信息,參與各類招聘會和網上求職,少部分大學生缺乏主動就業意識,存在“依賴”和“從眾”心理。
2. 情感層面分析。即將走出象牙塔面對紛繁復雜社會的大學生們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日趨激烈的就業競爭面前面臨著多種劇烈情感層面的心理沖突,這些心理沖突會伴隨著就業狀況的變化而變化。依據調查問卷對大學生就業情感層面分析如下:
(1)焦慮。調查顯示,焦慮心理與就業的階段、性別、環境、專業、期望等存在很大關聯。其中“在面試前”近82% 的大學生存在焦慮心理;由于社會環境以及女生的生理特點,87.63% 的女生表示求職時曾感到焦慮,女生的焦慮水平也遠遠高出男生;在對“大學生身邊的好友或同學找到理想的工作”后的反應調查時,57.74% 的同學表示“高興同時為自己擔心”;68% 的文科專業學生焦慮水平顯著高于理科學生。適度的焦慮對大學生就業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可以激發潛能,使大學生從心理上產生緊迫感,更努力地尋找就業機會?墒且坏┙箲]過度,上升到“焦慮癥”就會危及大學生身心健康,高校管理者應該及時給予關注和心理干預。
(2)自卑與自負并存。自卑的大學生往往缺乏自信心,不敢競爭,尤其在遇到挫折時,很容易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使得部分大學生悲觀失望、憂郁孤僻,而且有礙于自身聰明才智的正常發揮。依據調查問卷,自卑心理容易在一些相對就業冷門專業、學習成績不佳、性格內向的大學生以及女大學生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對于這樣的大學生高校管理者需要加強關注和鼓勵其樹立信心,不自卑,但也不能“過了頭”,產生擇業自負心理。從調查中可以發現58.15% 的大學畢業生自認為“綜合素質優秀”,在擇業過程中難免出現自負、自傲心理。擇業自負的心理多見于重點大學高校畢業生、熱門專業畢業生和優秀畢業生。擇業自負,容易使畢業生產生錯誤的就業觀念,不能對自身準確定位,心理定位偏高,結果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埋沒才華。
(3)攀比心理。在就業過程中,同學們之間“互相攀比”的現象時有發生。尤其有些同學再找就業單位時,往往是拿自己身邊同學的就業擇業標準來定位自己的標準,抱著“他能去,我更能去”的態度找一個條件相當的單位,而不考慮自身的條件、社會需要特點及就業中的機遇因素。還有些大學生自恃條件很好,可以大有作為,但在擇業時卻常常要么碰壁要么找到的工作不滿意,很容易產生浮躁的心理,不能客觀認知自己。
3. 意志層面分析。意志:意,心理活動的一種狀態。志,對目的方向的堅信、堅持。就業層面的意志是指畢業生自覺地確定目標,積極求職,克服困難,實現就業目的的心理狀態。擁有良好的意志品質的畢業生時刻充滿朝氣與活力,能在遇到挫折與壓力時從容應對,不斷拼搏,最終成長成才。然而在調查中發現,部分大學生意志品質存在種種問題,突出表現在:
(1)挫折應對。就業形勢的嚴峻意味著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將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因此不可避免在求職過程中會遇到挫折。在“求職時屢次被拒絕時的反應”調查中,69.74% 的大學生表示“很快調整低落情緒能冷靜面對,準備再找”,16.33% 同學認為“被拒絕是積累求職經驗的好機會”,但仍有13.93%的同學表示“很沮喪,情緒低落,害怕再找工作”;在“會采用何種方式來應對就業挫折”中,39.32%的大學生會“采取發火、上網、打游戲等方式發泄”,21.79% 的大學生會“憋在心里,自己承擔”,僅有38.89% 的同學表示會“尋求朋友、老師的幫助”。
(2)缺乏恒心。本次調查,特別在20xx 年6 月選取了230 名大三年級立志考研的大學生,進行了長達半年的跟蹤調查。20xx 年9 月,由于暑期未能堅持做好考研復習工作,考研人數下降為207 人;20xx年11 月,由于周邊同學就業環境影響、自身復習等因素,考研人數下降為182 人;20xx 年12 月最終走進研究生考試考場參加考試人數為154 人。調查結果顯示66.96% 的抽樣大學生能堅定自身的目標,而33.04% 的大學生缺乏恒心。恒心是意志堅韌性的重要表現,即使計劃再縝密、科學,如果缺乏恒心,仍然會功虧一簣,從本次調查和現實情況看,不少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都存在由于缺乏恒心導致事件功敗垂成的經歷。
(3)惰性。青年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充滿朝氣和活力、銳意進取的群體,但惰性正一點一滴地侵蝕著部分大學生的活力和意志,消耗著他們的青春與進取心。調查顯示86.59% 的畢業生表示自己“日常起居無秩序,作息時間紊亂,起床困難”;62.19% 的同學承認自己存在“拖延癥”;除正常的休息時間外,41.8% 的大學生白天呆在宿舍的時間大約是3 小時以上。而在宿舍的時候,92.4% 的大學生會選擇上網、看電影或者打游戲來打發時間。惰性實際上是意志活動無力的表現,是影響大學生積極進取、張揚青春活力的天敵。
三 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就業觀研究的指導意義
(一) 提升幸福感,培養積極心理品質
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心理問題,與主觀幸福感缺失有很大關聯。羅素在《走向幸!芬粫性浱岢,“種種不幸福的根源,部分在于社會制度,部分在于個人心理”。積極心理學更注重個體的優勢而不是劣勢,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或者幫助個體在認知、情感、意志三方面形成積極的取向,幫助個體找尋持久的快樂與幸福感,從而養成積極心理品質。同時也為《大學生心理健康》這門課提供了新的視角,那就是應逐步將傳統的心理問題危機干預模式向積極心理品質培養模式的轉變。
(二) 挖掘自身潛力,增強就業競爭力
積極的心態有助于個體調動出積極的思維,進行積極的思考,一方面可以引導大學生向積極的方向邁進,一方面也能激發大學生的潛能。人在思維活躍的時候可以產生無數的創意火花,在一次次的嘗試中必然會發覺自己潛藏已久的潛能,并發揮出強大的作用。
(三) 養成堅韌意志,提高挫折耐受力
堅強的意志是一種強大的韌力,時刻督促個體跟隨信念,會支撐個體堅持不懈地奮斗,以應對人生的各種挑戰和挫折。
大學生就業觀論文2
摘要:
關工委雖然以組織老同志關心、教育下一代為工作目標,雖然在年紀、思維想法、工作理念與年輕人存在一定差距,但他們用幾十年的匠人精神與工作經驗引導年輕人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面對當代年輕人因社會環境的外因與個人發展的內因雙重因素影響而急劇改變的就業思潮,關工委如何順應年輕人的思想,給予正確指導?文章對此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關工委;匠人精神;就業;創新創業
一、高職類學生面對的就業困難原因分析
面臨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現狀,國家通過宏觀調控,有計劃性地調整企業用人需求;通過鼓勵學生創業,帶動新型市場,分散就業壓力。在全世界都在探討“創新”、“變化”的今天,重提“忠誠”、“敬業”、“主動”之類的話題未免會讓人覺得無趣與過時,但這些標貼卻是關工委老同志們身上內化的絕對敬業、高度執行力與主動性工作美德,是他們希望傳承給年輕人的就業“法寶”,而這是大學生匱乏的寶貴品質。
1。就業競爭環境激烈
從多家門戶招聘網站信息可以看到,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本科及以上學歷、有工作經驗,這兩個詞被提及的次數最多,而這恰恰給高職類學生砌上了雙層隔墻。與本科相比,專科生只有3年的學習過程,在就職體驗上稍遜一成;每年考研人數屢創新高,使得招聘市場對于學歷要求也是水漲創高。連著很多年,只要到6月份,新聞總是不出例外地打出“史上最難就業季”的標語,這種日趨常態化的問題對于就業學生來說似乎“沒有最難,只有能難”。
2。結構性矛盾突出
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地區經濟差異也有擴大趨勢,北上廣及周邊城市成為學生就業的首選,導致這些地區競爭異常激烈,其他城市出現“用人荒”。再加上高職類學校與本科高校存在較大專業差異,大部分本科院校專業布局大、廣、深,高職類學校的專業設置比較局限,導致專業不能完全適應市場需求,文科類尤其明顯,對外經貿類、外語類一度招生火爆卻是就業困難專業。
3。就業期望值不匹配
根據最近幾年麥克斯公司對于應屆畢業生的就業追蹤分析得出:80%以上的畢業生首選都是大公司、大企業或是企事業單位,認為福利待遇好、發展有前景,這一方面說明了企業效益帶來的人才驅動,另一方面反映了大學生的預期期望值與實際情況存在匹配困難?偨Y目前的就業形勢,從外部環境來看有效需求不足、勞動力供大于求,招聘信息不對稱、難以優化配置;從學生個人因素來看最大的問題是知識能力不適應、思想準備不夠。關工委可以依據問題導向,幫助畢業生更好地實現有效就業。
二、匠人精神的三點體現引導樹立正確就業意識
一般說起匠人,我們的理解是把那些只會埋頭干事不知創新的人叫作匠人,前不久,李總理在政府的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對于關工委的老同志來說,他們是對本職工作中“匠人精神”最好的詮釋。第一,“匠人”的敬業精神。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人就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僅是日本社會走向繁榮的重要支撐,而且是一份厚重的歷史沉淀。他們對本職工作的敬業精神也是本職責任。年輕人要學的不僅僅是聆聽老一輩的人的教誨,更要將敬業精神付諸行動。第二,“匠人”的執行力!敖橙恕睂τ谧约阂瓿傻氖聵I精益求精,也外顯在強大的執行力上。對待工作嚴謹、認真,與現在年輕人光說不做、辦事拖拉的性格形成鮮明對比!敖橙恕睌[脫急功近利的心態,將自己認真、負責的敬業精神完全顯現在強大的執行力上。第三,“匠人”的主動性。傳統教育充斥太多“被動教育”,上什么學校、選什么專業、從事什么工作,似乎沒有多少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執行,父母似乎掌握著子女人生的主動性,大學生或主動或被動地喪失了支配自己人生的“主動權”。
三、關工委如何在實際工作幫助實現有效就業
1。就業知識的普及化
就業成果作為考量一個學校工作的硬性指標,得到了學校的有效重視: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把就業培訓納入必修課程;完善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實施方案,把就業素質作為基本素質之一等措施都是為保障學生就業做出的努力。但是與專業課程授課存在明顯不同的是:學生通過3—4年的漸進式學習掌握專業課程知識,只想通過1—2個月的密集型授課就希望學生能夠掌握受用一生的就業技能,這幾乎是不現實的。因此,需要關工委在每個大學階段有計劃地安排就業培訓、就業講座。通過階段性專業知識普及,讓學生在入校后就能實現有效的就業規劃,而不是等到大三再考慮“要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
2。就業實戰的常態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雖然談起來有些陳舊,但這一理念卻永不過時。再好的專業培養都是為了進入社會后的實踐運用,實戰好比容器,將學習過的知識置于這個容器中。關工委可以利用自己長期工作的經驗,為學生搭建在校實戰平臺。定期開展模擬招聘、網上招聘會,讓學生們在一次次的鍛煉中得到增長;運用企業人脈,推薦優秀學生開展寒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利用短期集中培訓讓學生盡早接觸社會,培養良好的就業心理素質。
3。就業機制的完善化
目前大力提倡創新創業的校園環境,保障機制隨之完善,很多學校先后出臺一系列政策建立起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受到個人潛力與市場機遇的阻礙因素,大部分學生最終還是會選擇就業。但是就業的配套保證體系卻沒能跟上時代需求,依然停留在每年11月與4月的招聘推薦會上。關工委可以組建就業特長生工作室,激起學生對就業的內在需求;創立就業學生保障組,提供一站式咨詢、困難幫扶體系、多元化的推薦就業等方式。從學生進校后就能對就業產生認同并積極采取措施,保障自身就業。
大學生就業觀論文3
3月一過,又到了大學生就業的高潮,每年的情況都是相同的,又有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而現實情況是,一面是很多企業找不到員工,形成用工荒,另一方面是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大學生怎樣才能抓住這個時期順利就業?我關鍵是大學生要更新自己的就業觀念,以下從七個方面談談大學生更新就業觀念:
一、要做好充分準備。
軍事家最忌諱的就是打無準備之仗,生活中同樣如此。凡事都是思考越周密越好,準備越充分越好,措施越具體越好。如果行動前做好充分的知識和信息等準備,行動中又有第一方案、第二方案、應急方案、預備方案等并且有強力的危機意識,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二、要確立職業目標。
所有的成功人士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有人生的目標;而那些沒有多大成就的人,共同點也正是缺乏人生目標。要有目標就必須不滿足于現狀。一個人一旦失去沖勁和創意,最終肯定被時代淘汰。只要有明確的目標,暫時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當生命中的每個挫折、每次傷痛、每個打擊都已轉化為通向我們目標的基石時,你能說這些挫折、傷痛和打擊沒有意義嗎?職業的目標貴在及時修正,永遠保持在“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新高度上(切忌過高,容易失望,好高騖遠;過低,太易實現,失去沖勁。)以激勵自己不斷努力。這樣的努力累積到一定程度,量變帶來質變,到時候再回首即會發現自己的新“海拔”。
職業目標還要注意與興趣相匹配。任何理想與現實都存在著不等的距離。只有找到與自己興趣、特質的結合點,才能產生出愉悅感受,保持著不懈的鉆勁,使自己的長處更長,這樣才能培養出核心競爭力,進而找到更合適的崗位。即使興趣暫時與職業毫無練習,建議也不要輕易放棄興趣。因為只有不放棄興趣,才可能找到合適的機會,最終把興趣變成職業。而一旦二者合一,肯定如虎添翼。
三、要積累職場智慧。
經驗來自我們做過的事,智慧來自我們做糟的事。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成功也可能是下一次的失敗的理由,是繼續進步的包袱。只有不斷積累智慧,才能永遠激活自己,保持職業的青春不老。
四、要適當應用技巧。
方法、訣竅就是“技”,靈活應用即為“巧”。技巧的可貴之處,全在它總能發現深一層的東西,捕捉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化險為夷。技巧來源于對生活的觀察和實踐的歷練!疤幪幜粜慕詫W問”,也可套用為“事事留意皆技巧”。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一定不難學到各種大小技巧。
五、要規劃職業發展。
職場發展規劃可以有兩種:一是大致規劃出自己事業發展的年齡段,二是基本確定好自己職場的總原則。事業發展的年齡段一般以十年為一個階段,整個職業生涯可劃分為三個階段。無論身處在哪個階段,建議都應想明白自己是什么人,能做些什么,有何優勢和不足。借以不斷調整位置,求得最佳。
要利用一切渠道搜集、研究并合理利用信息,以便不錯過每一個有利時機。要經常檢閱一下自己的成果與能力,有助于培養并保持自信。在確實感覺力不從心時,則適當調整或暫時降低一下目標,給自己一點恢復和緩沖時間。還應始終保持一份良好心態,認識到生活是不能假設的;正確認識自己,知道適合別人的事不一定適合自己,別人能成功的事自己來做卻不一定能成功。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找準自己的位置,不能見異思遷,這山望著那山高,到頭來不知哪座山上有柴燒。人一生能把一件事做好就很出色了,凡事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千萬別胡亂羨慕別人。
六、要摸清個人實底。
興趣既影響對職業的選擇,也直接關系著職業的成就;智商、情商則關乎事業的發展;性別及年齡對職業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想百戰百勝,必須“知彼知己”。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對個人而言,“明”比智往往更艱難、也更重要。只有全面摸清自己的實底——我最想干什么,我能夠干什么,干成了怎么繼續?干不成又怎么辦?在搞清這三個問題的基礎上再去發揚優勢,才有望在職場上闖出自己的天地。我們公司旗下有個“植涯”俱樂部(職涯俱樂部),這個平臺上的同學和輔導老師們都本著“一切從興趣出發”的思路,發現著自己的能量為自己鋪路為社會做貢獻。
七、要擺正就業觀念。
目前在就業的問題上還存在一些亟待轉變的陳舊觀念,較典型的表現為五多五少,即:想就業的多,敢創業的少;想搞管理的多,愿去一線操作的少;想托關系的多,愿憑本事硬干的少;想高薪的多,圖發展的少;急功近利的多,踏實肯干的少。這些觀念導致不少求職者的就業選擇面過窄,流動性加大,客觀上也給現階段的就業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
本人認為,人還是要務實一點。只要具備一顆務實的心,一切都會有希望:崗位可以調整,經驗可以積累,本事可以學習,財富可以創造,沒事干的人可以去做沒人干的事。如果一味跟風,不切實際地做著攀高附貴的美夢,理想的得不到,務實的又不愿干,恐怕只能永遠希望,永遠失望,到頭難免依舊兩手空空。只剩沮喪的嘆息,我希望大家通過正確認識自己的興趣、潛能,擺正心態,務實工作!年輕就是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