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本科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生以理論基礎扎實、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強而著稱。要求學生具有堅實的法學理論基礎,系統地掌握憲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經濟法、訴訟法、國際法、資源與環境法等領域的法學知識和法律規定,了解國內外法學理論發展及國內立法信息,并能熟練掌握一門外語,閱讀專業外文書刊。在能力方面,學生應能較熟練地應用有關法律知識和法律規定辦理各類法律事務,解決各類法律糾紛,并具有從事法學實務及法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素質。
法律本科畢業論文1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實現了經濟體制的轉變,從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在此形勢之下,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勢在必行。因此,通過對當下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進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礎上,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大學生法律意識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相應的探索,目的是找到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學生;法律意識
隨著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市場機制發揮出了重大的影響和作用,對人們的意識形態帶來了非常大的挑戰和沖擊。在黨的十四大上提出,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市場經濟體就是法制經濟[1]。所以,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行全面的建立、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必須要實行法治,將法律法規作為重要的依據和參照,對多種經濟關系進行有效的調節,從而建立健全一個良好的法制環境,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全社會人民的法律意識。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法律意識培養之間的關系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的進行,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實現了與多國之間的經濟往來,在越來越激烈的國際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對外貿易額不斷攀升。不過,法律意識比較缺乏,導致了重大損失的出現。比如說注冊商標。不久前,云南省的“紅塔牌”香煙被菲律賓人搶先注冊了,他們所注冊的商標的外觀和云南省的“紅塔牌”香煙的外觀如出一轍,不同的只有產地,而且其產量也與云南省非常接近了。這就意味著中國的這種品牌的香煙沒有可能進入到菲律賓市場了,如果執意要進入菲律賓市場,就意味著侵權。還有這多起韓國人搶注中國的商標的例子,并且這種形勢愈演愈烈,中國的很多眾人皆知的品牌都被搶先注冊,包括同仁堂、全聚德等等[2]。根據相關的數據分析和總結,可以發現,中國的180多個商標品牌被澳大利亞搶先注冊,48個被印尼搶先注冊,還有100多個被日本搶先注冊;我國的產品在海外申請注冊的時候有大約15%的品牌被搶先注冊,并且大部分都是名牌。這種情況的出現給中國帶來了非常重大的經濟損失,甚至來不及估計這些被搶注的中國品牌在進入國際市場的時候究竟有著多大的潛力,正是因為缺乏國際商標保護的法律意識,而喪失了參與到國際競爭中的機會[3]。
從多個案例中可以發現,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法律意識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是其重要的影響因素,當法律意識缺乏的時候,勢必導致重大的經濟損失和在國際市場中競爭和發展的機會。這是有原因的,主要就是競爭性市場機制是市場經濟體制運行的重要基礎,市場經濟是通過主體之間的競爭來實現資源配置的。不過,競爭還有著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平等。那么,要如何給市場主體創造平等的外部環境呢?必須要將法制作為重要的依據和參照。從法制的角度來說,需要遵循相應的原則,主要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對全體市場主體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和規定:必須要嚴格遵循有關市場平等競爭的法律,都要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都要在法律軌道上運行。與此同時,市場經濟本身也有著缺陷和弱點,主要包括自發性、盲目性、調節的滯后性和市場主體的趨利性等等,當沒有相應的規則來對其進行嚴格的規范的時候,正常的市場秩序是得不到有效維持的,也無法對良好的市場關系進行有效培育。要改善這種情況,就需要對規則進行充分的應用,這種規則就是法制。要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其更加成熟、完善,必須要構建和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制[4]。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實體法制的構建已經有了比較大的進展,每一年都有著大量的新的法規出現。不過,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缺陷,人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的制定沒有相適應,反而有著很明顯的滯后性。在人們的法律意識培養方面,傳統的法律觀念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對其產生了嚴重的阻礙作用。對于很多人來說,法律就是懲治違法犯罪分子的途徑和手段,法院只是專政的工具,只要自己遵紀守法,法律就和自己沒有關系;法院也是一樣的,錯誤認為法律僅僅是約束人們行為的枯燥條文。實際上,對于所有的公民來說,法律都發揮著兩大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分別是約束和保護。比如說,中國的很多品牌都被其他國家搶先注冊,出現這種問題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國的企業缺乏法律保護意識。所以,市場經濟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對每一個公民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法律意識進行全面、有效的培養,并且培養人們的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通過這樣的方式,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人們對于法律的重視程度,對法律進行有效的運用,使彼此之間的距離不斷拉近。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迫切需要
最近幾年中,大學生犯罪率不斷升高。通過對大學生的犯罪案件進行分析和研究發現,大學生制造的犯罪案件大多是盜竊罪和搶劫犯罪,并且具備了鮮明的特點,主要包括多次性、多人性和多地性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經濟體制發生了相應的轉變,當下實施的是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構建的過程給高校帶來了更大的沖擊和挑戰,其一,為高校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生存和發展的機遇和活力;其二,也帶來了很大的消極影響和作用,在市場經濟中將經濟利益作為關鍵和核心,所遵循的唯一的原則就是經濟原則,將其作為最重要的基準。雖然這對于經濟效益的獲取有著非常大的益處,不過,也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人們追求利益的觀念,對于大學生的觀念和思維的養成是非常不利的,容易形成拜金主義和極端功利主義等思想和行為[5]。
同時,市場實行的是自我保護的原則,對個人的價值進行了充分的強調,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人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也可能導致人們對國家和集體的利益不重視,利己主義的思想不斷深入,最終導致違法犯罪行為的產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當下的大學生是非常迷茫的,他們親眼看見了太多的經濟活動所帶來的負面的影響,在經濟活動中,原有的道德秩序逐步崩潰,社會中的很多成員都投入到了對物質追逐的時代大潮中,很大一部分的人都沒有將遵守道德作為重要的事情,不斷對道德準則加以破壞。
在民族的傳統文化中也有著很多消極的、負面的東西,人們對其加以剔除和割舍,不過,沒有對相應的符合時代要求,并且具備民族特色的道德準則進行有效的構建。當下的社會狀態是非常令人難堪的,對于大學生來說,要找到新的道德支柱是非常難的,在此基礎上,非常容易導致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6]。從此狀況來看,必須要確立全新的道德支柱,這里所說的道德支柱就是法律,唯有法律才能承擔起道德重建的職責和任務。
三、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的途徑和措施
1.實現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的培養,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對于高等院校來說,最根本的任務是培養國家和社會未來的建設者,這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息息相關的,教育的目的不能只是讓學生掌握大量的知識,還需要使他們成為精神的倡導者和身體力行者。要實現這方面的目標,校方就需要承擔起相應的職責,對學生進行法制方面的教育,并且不斷拓寬法制教育的途徑,在對其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使其樹立起良好的法律意識;需要將此項工作納入到學校的校風建設的范疇中,使其朝著制度化和經;姆较虬l展,及時、有效地對大學生的違紀、違法行為進行處理,幫助他們逐步樹立起良好的法律意識[7]。2.對公共法學課教學進行全面改善。在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的是公共法學課,在市場經濟逐步確立的過程中,這門課程急需進行全面改革,在更大程度上滿足法制經濟形勢的需求[8]。其一,對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創新和完善。教學內容主要呈現在教材上,要對其進行相應的完善和更新,就必須將教材作為重要的依據和參照。當下高校教學中所應用的教材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沒有與市場經濟的需求相適應,必須要強調教材的系統性、針對性、時效性和新穎性[9]。其二,對教學方法進行有效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必須要將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作為關鍵和核心,并與法學課程的特點進行充分的結合,利用開放式教學方法和直觀式教學方法[10]。同時,還可以舉辦多種活動,如知識競賽、公審大會等。
結語
市場經濟和法制經濟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可以說,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法律的建立是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的。一方面,經濟基礎對法律有一定的決定作用,另一方面,法律也影響著其經濟基礎,并且提供相應的服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長久發展是非常重要的,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要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法律意識培養,依法行事,對其進行良好的運用。
參考文獻:
[1]陳志強.淺析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背景下的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J].法制與社會,20xx,(15):222-223.
[2]胡建華.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道德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xx,(6):49-52.
[3]付官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缺失歸因及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xx,(6):39-40.
[4]童中昀.市場經濟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沖突及對策[J].經濟導刊,20xx,(Z1):88-89.
[5]王瑛,李宏剛.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完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策略研究[J].大學教育,20xx,(16):33-34.
[6]王曉露.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現狀及教育策略探討[J].法制與經濟(中旬),20xx,(5):103-104.
[7]彭華.和諧視野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培養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xx,(26):176-177.
[8]王瀅.淺談民辦高校大學生法律意識及法律意識培養[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xx,(6).
[9]程廣曉.提高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之我見[J].法制與經濟(下旬),20xx,(2).
[10]姜海霞.大學生法律意識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5).
法律本科畢業論文2
摘要
作為現代刑事犯罪偵查活動的重要支柱,偵查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刑偵人員能夠更為準確、更為迅速地識別刑事犯罪中的犯罪動機,收集犯罪證據,在追捕犯罪嫌疑人、及時撲滅罪行等環節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國家經濟與科學技術的同步發展背景下,犯罪形式和手段正趨于復雜化,隨之技術偵查手段的運用也藉此日漸增多。本文從技術偵查基本釋義和主要特點展開分析,論述了技術偵查在實踐中所呈現出的客觀問題,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相關法律規制構想,以期對我國技術偵查及法律的完善提供有益參考。
論文關鍵詞
技術偵查 刑事偵查技術 偵查手段 偵查學體系
技術偵查具有隱蔽性強、侵權性高和司法強制性等特質,故而在司法實踐過程中,存在部分為盡快偵查破案而違規運用技術偵查手段,最終導致公民合法權益遭受侵害的現象。造成這一負面影響的原因,某種程度上與國家技術偵查法律規制不完善相關。由此,建立健全技術偵查法制,必須要認清當前技術偵查的不足,依照國家司法現狀,清晰界定技術偵查手段所適用的司法程序,依此制定合法合理且貼合國情的技術偵查手段使用規范,杜絕技術偵查手段濫用。
一、技術偵查理論內涵
(一)技術偵查基本釋義
根據《國家安全法》對技術偵查的司法定義為國家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利用郵件檢查、秘密獲取物證、秘密錄像、蹤跡跟蹤、電子監控、通訊監聽等一系列技術手段,是在偵查破案過程中實施的各種特殊偵查方法總稱。站在技術角度上分析,技術偵查的實施手段主要以現代科學技術為主,是偵查執行人員對案件當事人所采取的一種秘密偵查手段。
(二)技術偵查主要特點
根據司法實踐所得其特點主要包括高科技性、侵權性、秘密性和強制性。其中,高科技性即指技術偵查活動需要借助多種先進技術和設備才可完成,例如電子監控儀等;侵權性即指偵查活動多在當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實施各種監視手段,存在某種程度上侵犯當事人基本權利之嫌;而秘密性,即因偵查活動除執行人員知曉外,并無他人了解偵查過程及結果;強制性則是指在實施技術偵查手段時,并未經犯罪嫌疑人的認可或同意。
二、技術偵查實踐探究
(一)技術偵查在司法規制上的具體表現
國家為確保偵查權的統一性,避免其遭致濫用,已逐步建立獨立的技術偵查部門,使之偵查權限所含的申請權、審批權以、執行權得以互相制約,形成“三權分立”局面,很大程度上使得技術偵查行為有效性得到保障;防范偵查人員篡改原意或扭曲案件事實;強化了對人權的保障,在公民隱私權受到侵犯時可以得到及時救濟,確保公民復議權和訴訟權等合法權益的實現。簡而言之,在我國法治建設不斷推進過程中,技術偵查行為相關法律規制已逐步完善,偵查權濫用情況得到了顯著改善。
(二) 技術偵查手段行使中的客觀問題
技術偵查能予施展的手段眾多,于司法實踐中較為常見的有下述幾項:
一是權利救濟與制裁機制缺失問題。即相對人認為偵查機關采用的偵查手段侵犯了其合法權益,或是對偵查機關所采用的偵查手段有所異議,應當如何申請權利救濟的問題,至今仍未有相關司法解釋對此作明晰界定。救濟是權利的一種表現手段,保障行為相對人的合法救濟權利是保障偵查手段合法的重要武器,換言之,無救濟即無權利。當前,我國法律仍然缺乏對“救濟程序”的明確規定,加之技術偵查手段的實施存在顯性的侵犯性、隱蔽性,若不從法律角度為行為相對人制定明確的權利救濟程序,置其合法權益于高奉獻中,不僅是對保障人權的無視,也與“依法治國”精神背道而馳。
二是適用條件及范圍不明確問題。鑒于技術偵查過程具有很強的保密性、侵入性,故很難真正有效的采取約束措施,監督力度較為薄弱。而且,新的刑法修正案針對技術偵查手段適用范圍的規定僅為“其他危害社會安全的犯罪案件”,并未明確規定“哪些案件才可運用技術偵查手段”,具有較大自由解釋空間,由此造成不同地域、不同司法機關、不同層階對此條款的理解與認識均不一致,無疑給偵查技術使用者創造了濫用偵查權的條件。此外,在執行任務中,通常只需自偵查機關認為與法律條款中“嚴重危害社會安定”這一性質符合,便可啟動技術偵查手段,故而相關濫用、任意使用技術偵查手段的現象屢禁不止。
三是技術審批程序的缺漏問題。傳統技術偵查手段有郵件檢查、跟蹤監視、秘密錄像、通訊監聽以及秘密拍照等。而技術偵查具體手段、適用對象、啟動及審批程序等尚未出臺明確司法解釋,故而可操作性低。比如,于新刑訴法修正案中對技術偵查手段批準的司法規定為“務必經過嚴格的審批手續”,條款看似嚴格卻十分籠統,并未明確規定審批程序及審批負責對象、審批執行對象,仍舊需要“不同的機關自行通過司法解釋來解決”,此規定顯與現實不符。近年來,公安機關與國家安全機關均先后建立技術偵查隊伍,以處理日益多發的案例、重大賄賂案件。但從我國當前國情考慮,各大機關均建立技術偵查部門,將造成技術偵查體系重復建設,技術力量及裝備重復投入,還可能引起各機關相互競爭、搶奪資源。鑒于此種情況,刑法修正案駁回了檢察機關增設技術偵查體系的提議,依然按原規定執行。
三、技術偵查法律規制構想
(一)建立健全技術偵查的侵權救濟體系
從某種程度上說,技術偵查的性質決定其必當以“侵權”為代價。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權益,降低技術偵查代價,應當合理設計技術偵查程序,制定與現實相符的侵權補救條例,確保公民隱私權在受到侵犯時可以得到必要救濟與保護。具體地說,首先要賦予當事人知情權,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避免其權利受到偵查機關侵害;同時防范偵查人員主觀篡改原意或扭曲案件事實,通過告知當事人,可便于核對、確定情況屬實與否,為辯護形成證據鏈。其次,賦予當事人復議權。當事人在對偵查機關的偵查手段提出抗議,可向相關機關提起復議。若偵查機關所用偵查手段確實非法或違背適用性原則,當立即停止并撤銷技術偵查手段,對當事人作出實際補償。
(二)清晰設定技術偵查的具體適用范圍
技術偵查手段包括通訊秘密錄像、秘密錄音及拍照等行為,通常用于組織犯罪案件、案情緊急案件和其他有期徒刑超過三年的刑事犯罪案件中,但需對其具體適用范圍作明確限定,且在偵查的過程中,當首選常規偵查措施進行案件偵查,若運用常規偵查手段無法成功破案,方可運用技術偵查手段。組織犯罪案件具有性質復雜、危害大、涉及人員廣等特點,若不借助秘密拍照、通訊蹤跡跟蹤等偵查手段,偵查破案的可能性較低,很難還原案件事實;而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案件對國家主權、政權穩固、領土完整均有嚴重威脅,故可對此類犯罪案件亦需采取技術偵查手段;有期徒刑超過三年的刑事案件多屬于嚴重威脅社會安全的犯罪案件,故實施技術偵查手段限制少數嫌疑人權利,能夠保護多數人的權利;至于刑期低于三年的刑事案件,其相對危害性較小,故不宜適用技術偵查措施,參照常規方法立案偵查即可;此外,對于案情緊急的犯罪案件也需要采取秘密偵查手段,以縮短破案時間,提高訴訟效率,因常規手段偵查極易錯過最佳破案時機。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并非是技術偵查措施的唯一適用對象,若其他人員和案件有直接關聯,也可執行技術偵查手段,但需明確指出不可對第三人采取技術偵查,如嫌疑人的律師。
(三)綜合考慮技術偵查批準程序的確立
綜合考慮我國的法律現狀與偵查體制,結合刑事訴訟法的角度來看,檢察機關屬于法律監督機關,若賦予檢察機關對技術偵查手段的審批權,確立技術偵查手段的嚴格批準程序,避免偵查機關濫用偵查權,確保公民基本權利不受侵犯,可行性極大。同時,筆者亦認為在將審批權交由檢察機關后的審批程序應予以明確且具可行性的規定,如檢察機關于日后同樣需要用到技術偵查手段時,也應向其偵查監督部門提請核發批準書。再者,當檢察機關在行使其審批權時,應當著重關注技術偵查的應用是否合理,并對技術偵查送審材料依法進行書面審查,公平、客觀的就其合理性與否作出公斷。當送審申請獲得檢察機關批準后,應同時出具書面同意書,其中必須注明具體批準機關名稱、理由、案件事實、執行機關名稱及工作人員姓名、當事人身份及姓名、技術偵查手段及適用范圍、偵查地點、目的等,以便于備案歸檔,及日后責任追查。
(四)嚴格遵照技術偵查的基本原則執行
在不同的案件案情,并非任何犯罪嫌疑人都是技術偵查手段的適用對象;且針對不同案件偵查,并非任何刑事案件均適用技術偵查措施,偵查機關應當根據嫌疑人的犯罪性質、大致刑期、犯罪嚴重程度以及涉嫌罪名等來確定是否適用技術偵查手段。由此,筆者認為偵查機關在行使偵查權時必須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救濟原則;即必須賦予當事人知情權、復議權以及訴訟權,以保障當事人的最基本權利。二是法治原則;即應當依法律規定、法定程序開展秘密偵查,不可違反司法審查原則;三是隱私保護原則;即當最大限度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權,防止相關材料泄露,妥善保管證據;四是必要性原則;即判斷調查案件的嚴重程度是否有必要采取技術偵查,通常需要案件在具有嚴重危害后果時,才有必要實施技術偵查手段;五是適度公開原則;主要指將技術偵查手段的實施適時、適度的向辯護人、犯罪嫌疑人以及社會公開,這也是踐行知情權的義務的路徑之一。六是相關性原則;即指技術偵查通常主要圍繞與調查案件緊密相關的人員來實施秘密偵查手段。
偵查學作為重要的應用學科,其研究應該保持積極的態度,堅持科學原則,以追究真相作為偵查學研究的基本出發點。然而,我國偵查機關完全可以主觀自行斷定是否需要使用技術偵查手段,存在很大自由度的濫用空間。筆者上述已對綜合性的對如何在法律層面對技術偵查進行有效規制,即嚴格遵循技術偵查基本原則,明確界定技術偵查手段的適用對象及適用范圍,明確濫用偵查權應當擔負的法律后果,以確保技術偵查手段能夠在兼具合法性、合理性、規范性的前提下使用,在撲滅罪行、維護社會治安和穩定的同時,也能夠充分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本科畢業論文3
一、法律畢業論文選題原則
法律畢業論文題目過大,操作起來內容面太寬而把握不住中心,論述深入不下去;法律畢業論文題目過小,又展不開論述,不成其為論文。對此:
第一,法律畢業論文選題時選擇自己認為比較熟悉的部門法。幾年來法律課程的學習,同學們各自在不同的部門法領域里肯定會各有千秋。有的同學民法部門的問題體會較深;有的同學程序法的學習、思考更為全面細致;還有的同學基礎理論的學習可能想法更多。那么法律畢業論文選題時就首先明確大方向,選擇自己平時看書比較多的,手頭資料比較充足,思考問題有一定深度的部門法,這樣寫起來就比較得心應手,平時積攢的資料也派上了用場,常考慮的一些問題也容易深化一步了。法律畢業論文在很大程度上考查學生幾年來法律課程學習的綜合性、思考問題的邏輯思路。對一個問題,在寫法律畢業論文時,能夠綜合考慮,從立法、執法的角度考慮,并把平時碰到的問題站在不同的方位深入進一步學習、探討,也就達到我們完成畢業論文的目的了。
第二,選好部門法后,注意自己平時知識的積累,看看這一方面還有哪些欠缺的地方。幾年的學習,某一部門法的所有問題不一定都能搞通,這個時候,需要回憶一下,看看所選部門法有些什么基本理論問題,與所選法律畢業論文題目相近相通的一些理論問題是不是還不太清楚,掃清動筆前的一些障礙,非常必要。對于自己運用起來還不太得心應手的一些知識,趕快抓緊時間去給予更多的關注。理清思路,多閱讀一些課外的有關書籍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想寫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則,在弄清基本理論問題時,相關的刑事訴訟法的無罪推定原則。我國新舊刑法關于此問題的觀點,國際上各國的基本觀點,法律規定,司法解釋的基本資料是否齊全,還有些什么問題需要和老師、同學們再作進一步的探討。這樣,宏觀上、微觀上你都有了進一步的考慮、思索,拿起筆的時候不至于為一些基本的問題而再影響你寫作時的思路了。
二、法律畢業論文應重視法律、法規的變化
幾年法律課程的學習,學生們感到特別棘手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國目前正處于一個社會飛速發展的時期,不管是政治、經濟,還是人們的思想無時無刻不處在翻天覆地的變革之中。與此相應,作為上層建筑的法律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變化,更是日新月異。法律條文的修改不斷變化,給法律的學習增加了很大的難度,但同時給我們法律畢業論文的完成又提供了許多好的機會。新的、重新探索的問題層出不窮,法律中有許多的課題迫切需要去探討。學員在完成法律畢業論文時,對很多問題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樣,在法律畢業論文選題時,就要注意適時、適度的去把握。切記知識的更新,關注國家法律的變化、發展。另外司法實踐也會不斷有新的問題出現。法律畢業論文要注意把握法律發展變化的大方向,在平時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探討。如果主題把握不好,就很容易使自己的論文偏離方向,導致前功盡棄,事倍功半。
三、把握理論研究動向是法律畢業論文的核心
眾所周知我們處在一個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在選好法律畢業論文題目后就要圍繞題目廣泛關注我國法學理論方面的動態,司法實踐中存在的有關問題,從而理論聯系實際。通過查閱有關的學術期刊、報紙雜志、資料索引,了解理論界進展的程度,使自己的思路更開闊、更活躍。借鑒別人的研究成果來武裝理清自己的思路,加深自己的理論功底。這樣,論文會更上一層樓,寫起來也會妙筆生花的。另外司法實踐的關注必不可少。抽象的思維結合具體的實踐,會更加清晰、流暢。
上面的工作完成以后,就會感覺到畢業論文的完成已經胸有成竹、穩操勝券了,不會再象剛開始那樣老虎吃天,無從下口了。在此基礎上理順思路,資料準備充足,再動筆開始寫就會水到渠成了。
四、法律畢業論文寫作技巧
第一,擬好法律畢業論文提綱,明確自己的論點,再圍繞自己的論點,把準備好的材料分門別類,從正反兩方面、以不同的角度去選擇有力的論據,用大量的材料去分析、論證自己的觀點。論點、論據、論證是寫作過程必不可少的環節,按照自己的思路,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把自己的觀點闡述清楚,達到自己的寫作目的。
第二,擬法律畢業論文提綱時要掌握好各種各樣的表達方式和語言文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哪個問題、哪個方面用哪種表達方式更加貼切,更能用恰當的文字形式反映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你的論文骨架就會搭的更好了。在讓自己的論文提綱愈來愈細、愈來愈具體的同時,始終要圍繞自己的觀點,主張什么?反對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明明確確。有時還要用一些分論點、小論點來支持中心論點,從而作到條理清楚、論述明確、具體。
第三,法律畢業論文要注意論文材料的另一個特點,司法實踐中的一些具體、生動的案例,根據自己的畢業論文題目在司法實踐中選擇一些生動的案例充實自己的論文。這樣論文的骨架、脈絡、血肉之軀就全有了。最后不要忘記反復潤色,法律畢業論文的質量才會不斷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