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管理經濟學論文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可有可無。

        管理經濟學論文1

          摘要:隨著經濟金融發展的全球化以及經營發展環境的復雜化,我國商業銀行所面臨的風險種類和結構日趨復雜化、多樣化和隱蔽化,不盡快提高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將直接影響商業銀行在日益開放、日益市場化情況下的競爭能力,因此,創新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以防范各類風險已成為商業銀行完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和公司治理制度的重要內容。然而在實際的經營管理過程中,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驅動因素多種多樣且不斷發生變化,雖然建立了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但由于業務產品、組織體系處于不斷的創新發展過程之中,而防控風險的體系和具體措施沒有能夠及時得以創新發展,從而使得商業銀行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大打折扣。為改變這種局面,商業銀行要通過創新的途徑來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并使其效能得以充分發揮,以適應我國商業銀行對風險管控工作的要求,提高全面風險管理的能力,從而保證商業銀行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風險管理創新;可持續發展

          一、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的內涵、創新的原則、總體思路及內容

         。ㄒ唬┥虡I銀行全面風險管理的含義。

          1、全面風險管理具有代表性的定義。自1955年沃頓商學院的施耐德教授提出“風險管理”的概念以來,風險管理的發展已經歷了傳統風險管理、現代風險管理和全面風險管理等三個階段。目前,主流的全面風險管理理論主要有美國COSO的《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中國國資委的《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和澳大利亞—新西蘭的澳新標準等。全面風險管理包括“全范圍”、“全流程”和“全員參與”等三個方面。所謂“全范圍”指的是風險管理應該涵蓋所有的業務,覆蓋商業銀行可能面臨或已經發生的各種風險,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合規風險和法律風險等。所謂“全過程”指的是對各種業務從發起到終結實現全過程的風險管理監控。所謂“全員參與”指的是要求企業共同承擔整體風險管理目標,上自董事會、下至每一名員工都承擔相應的風險管理職責。

          2、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的含義。全面風險管理作為一種先進的風險管理理念,目前已成為商業銀行謀求持續發展和打造競爭優勢的重要工具。商業銀行的全面風險管理是指商業銀行的董事會、高級管理層、各級機構和全體員工各自履行相應職責,有效控制涵蓋全行各個業務層次的全部風險,進而為各項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蛘哒f,全面風險管理是指從董事會、管理層到全體員工參與,在戰略制定和日常運營過程中識別潛在風險、預測風險的影響程度,并在風險偏好范圍內有效管理各環節風險的持續過程,主要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策略風險和聲譽風險等。全面風險管理的目標是防控風險的發生,所有人員、流程和方法必須圍繞這一目標制定和執行。

         。ǘ┥虡I銀行創新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阻礙因素分析。

          1、觀念固有的慣性。商業銀行的主體構成是員工,員工的觀念影響著對相關問題的認識和看法,也主導著員工的行為。舊有的組織機構及舊有思想的存在制約了創新,創新觀念的缺乏也制約著創新,由于各級管理者和全體員工對新事物、新觀點接受的程度不同,對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進行創新一般會帶有一定的風險性,如果對風險認識的不客觀,就可能使不同階層的管理者或員工在心理上不能承受創新,這些成為商業銀行進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創新的最大障礙。

          2、管理者的素質。管理者的基本素質、管理思想、領導風格、企業家精神等與風險管理體系的變革密切相關,也是推動創新的直接動力。但由于管理者素質參差不齊,因而對風險的認識及其防控工作在思想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差異越大,對創新的阻力就越大。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需要具備相應的能力、知識和技術的支持,如果沒有進行先期的高素質的人才儲備,沒有各種數據的支撐,就無法對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進行科學合理的創新,即使進行創新也可能造成風險管理體制的扭曲。

          3、文化因素。文化的影響來自商業銀行內部的企業文化和外部的社會文化兩個方面。就內部的企業文化而言,原有的、傳統的商業銀行經營理念、規章制度等都影響著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創新的開展。就外部的社會文化而言,傳統的社會倫理、道德、風俗、習慣、傳統等都將直接或間接地作用于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創新的全過程。

          4、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與業務創新和技術創新相脫節。從總體上看,金融創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為商業銀行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金融創新在給商業銀行帶來新興業務開拓的同時,也與相應的管理存在著“時差性”脫節。因為在進行業務創新和技術創新時,忽略了銀行風險管理體系與市場、組織內部文化以及戰略的相互適應性,因此,商業銀行僵硬的組織結構,使得風險管理的應變和適應能力差,無法充分運用系統的協同能力做好全面風險管理工作,造成組織結構之間職能邊界劃分不清,業務流程不暢,部門間缺乏系統協調。

          5、沒有從戰略的高度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工作進行前瞻性研究。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要實現有效運行,就必須有大量的內外部有效的信息來保障,但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性,商業銀行在進行全面風險管理時并沒有及時有效的收集并研究可供依賴使用的信息,也未對商業銀行的戰略目標、業務流程、風險管理等進行有效的評估,因而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導向不明。

         。ㄈ┥虡I銀行創新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總體思路。

          借鑒國外商業銀行成熟的風險管理經驗,完善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應是以識別、分析、評價風險為手段,以防范、控制、化解風險為目標,能夠促使商業銀行整體穩健經營、有效規避風險的機制。

          在此筆者以為,我國商業銀行對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進行創新的總體思路是:在風險發生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層面上,履行風險預測職能、風險識別職能、風險預警職能、風險評價職能、風險監測職能、風險轉化職能、風險處置職能和風險補償職能等“八大職能”,同時實現全面風險管理的扁平化、層級化和網絡化的管理格局。

          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的扁平化和層級化是指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應自上而下分為三個管理層:第一層即決策層,風險管理委員會是全行風險管理的最高決策機構,負責確定風險管理的宏觀制度和綜合決策,確定風險承受水平和風險管理工作目標,并對各部門的工作進行協調。第二層即執行層。根據風險發生的先后順序,發揮不同部門的職能作用,對風險實施全程管理。第三層即監督層。由監督部門負責監督風險管理體系運作的情況,對各類風險事故進行責任認定和追究。

          全面風險管理的網絡化是指在風險管理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承擔全面風險管理的各個部門之間要相互聯系,交織成一張風險防范的網絡,使每一個部門在風險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不可缺少。

         。ㄋ模┥虡I銀行創新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要解決的問題及處理的關系

          1、商業銀行創新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要解決的幾個問題。一是要用系統論的觀點創新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系統理論創始人馮·貝塔朗菲認為,一個企業組織是由許多相互作用的子系統組成的一個開放式系統。商業銀行運用系統理論在進行全面風險管理組織體系創新時,必須將全面風險管理組織系統創新的目標、工作標準與內外部經營環境有機的結合起來綜合考慮。二是盡量減少中間層。管理學家德拉克認為,“組織不良常見的病癥,也就是最嚴重的病癥,便是管理層次太多。組織結構上的一項基本原則就是盡量減少管理層次,盡量形成一條最短的指揮鏈!鄙虡I銀行在風險管理組織體系中的層級越少,就越可以使商業銀行內部的信息傳遞速度加快,信息失真也將最少,決策將更為快捷,從而提升風險管理的效率和質量。三是強調靈活指揮。統一指揮是管理學上的一條重要原則,為了便于指揮,商業銀行要采取像矩陣組織、混合型組織、虛擬組織等方法來構建全面風險管理組織體系,使全面風險管理組織體系更加靈活,以有效的促進業務健康經營和可持續發展。

          2、創新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應處理的幾個關系。一是通過創新處理好業務發展與風險控制的關系。要把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根植到每個管理者、員工的思想上,落實到每項業務操作中,杜絕完成考核指標不講制度現象的發生,切實有效地發揮風險管理對業務發展保駕護航的作用。二是通過創新處理好直接風險與間接風險的關系。風險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直接形式,另一種是間接形式,相對應的就有直接風險和間接風險。不能只看到直接風險而忽視間接風險,這樣只能掩蓋風險發生的實質。三是通過創新處理好風險損失結果與操作過程發生風險的關系。當前,對風險的處理過多的是關注結果而忽視過程,這勢必會滋長違規者的僥幸心理,弱化制度執行的約束效力。為此,必須從思想認識上強化全面風險管理從結果到過程的轉變,強調過程與結果并重,嚴格按照規章制度經營管理,提高制度執行力。四是通過創新處理好風險監測指標設置的相對穩定性與適應變化而不斷修訂的關系。從全面風險管理監測指標的設定情況看,評估、監測、控制以及評價和糾正機制,貫穿于商業銀行經營活動的全過程,由于其內容不斷地在發生變化,因而監測指標也應隨之創新變化。

         。ㄎ澹┥虡I銀行創新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必須樹立的意識和遵循的原則

          1、創新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必須樹立的幾種意識。一是危機意識。俗話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就是說要有憂患意識。二是革新意識。實踐沒有止境,變革也沒有止境。三是長遠意識。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四是全局意識。

          2、創新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應遵循的原則。商業銀行對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進行創新必須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全面性原則。二是一致性原則。所謂一致性原則是指銀行應確保其風險管理目標與業務發展目標的一致。三是系統性原則。有效的風險管理是一個由不同的子系統組成的有機體系,銀行風險管理有效與否,除了取決于風險管理體系本身之外,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它所包含的各個子系統是否健全和有效運作。四是權威性原則。所謂權威性原則是指商業銀行應確保風險管理部門和風險管理評估監督部門具有高度權威性,盡可能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擾,以保持其客觀性和公正性。五是不斷優化原則。商業銀行應不斷地檢查和評估內外部經營管理環境和競爭格局的變化及其對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所產生的實質影響,及時調整和優化風險管理政策、制度和流程。六是因地制宜原則。

         。┥虡I銀行創新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1、觀念創新。對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進行的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從根本上講,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運轉是否有效的其中一項工作就在于是否適時進行了管控創新以及創新能力的高低。因此,要牢固樹立只有創新才有出路、只有創新才能控制好風險的觀念,通過積極的對全面風險管理的創新,促進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為此,要按照“抓核心、簡于形、重實效”的原則,進一步樹立“管理有標準、部門有制約、操作有制度、崗位有職責、過程有監控、事后有考核、責任有追究”的全面風險管理理念,通過創新來不斷提升風險管理水平,以更有效的風險管理來保障各項業務的發展和經營目標的實現。

          2、體制創新。體制創新是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創新的重點,風險管理的創新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靈活高效、富有活力的運行機制,沒有這樣一種機制,再多的資源、再好的條件也不可能創造出豐富多彩的風險管控方法。因此,提高商業銀行風險管控的能力,必須從創新體制入手,真正建立適應商業銀行經營與發展新機制的風險管理體制。

          3、環境創新。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創新環境的好壞與管控效果成正比,良好的風險管理創新環境是增強風險管控能力的重要條件。風險管理的環境創新主要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是否適合或有利于風險管理的創新,如政策、法規、制度等是否真正形成了尊重創新、鼓勵創新、保護創新的良好環境。因為這些環境因素會對風險管理的創新活動產生重要影響,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這些因素主要從外部影響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創新。二是商業銀行內部成員的觀念、價值取向、精神、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對風險管理的關切程度,這些因素主要從內部影響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創新。以上兩個層面既相互聯系又相互依存。營造良好的風險管理創新環境,可以使風險管理的創新孕育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中,體現在員工的思想覺悟、道德素養和才智能力的豐富與提高上。

          4、內容創新。風險管理創新的內容豐富多樣,最根本的是必須立足于商業銀行的經營發展,創造出適合商業銀行發展需要的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和手段。創新不能脫離現實的環境和長期養成的成熟的優良的傳統,為此,商業銀行在進行風險管控內容創新時,一是要與繼承傳統相結合。

          創新只能是對過去工作經驗積累的提高和升華,任何割裂傳統經驗、突發奇想的創新,都很難經受得起現實的考驗。因此,要在總結過去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不同時期的變化情況,從實際出發探索新經驗、尋求新發展,將風險管控內容的創新著眼于解決現實問題、服務于現實需求等方面。二是創新必須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在創新過程中,要積極適應新的形勢,注重理論和現實問題的研究,增強對風險管理工作的預見性和前瞻性,集思廣益,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5、技術創新。目前,國際銀行業特別是有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銀行的風險管理技術已達到可以主動控制風險的水平。而目前國內銀行業對風險管理技術的認識和應用尚處于初步階段,縮小管理技術上的較大差距是今后一個時期商業銀行要突出解決的重點問題。為此,必須注重技術創新,積極推進風險管理工具的開發和運用。一是通過技術創新實現風險管控內容的動態調整。要利用信息技術集中分析引發風險的各種驅動因素,加強對敏感崗位、敏感環節、敏感時點和敏感人員風險防控預案的制定,做好風險損失事件的報告和數據收集、關鍵風險指標的監測、新產品和新業務的風險評估、風險的測試和審查以及風險報告等工作。二是利用信息技術建立風險預警系統。要通過對內外部環境的預測、評估、判斷以及對風險過程的監控來進行預警,做到未雨綢繆,推動風險防范工作的有效開展。

          6、風險管控文化創新。風險管控文化是一種融合于現代商業銀行經營思想、風險管理理念、風險管理行為、風險道德標準與風險管理環境等要素于一體的文化,是商業銀行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風險管控文化進行創新就是要倡導和強化風險意識,使風險管理行為涵蓋事前監測、事中管理、事后處置的全過程。對風險管控文化進—7—行創新,一是要穩健。強調防范和控制風險是商業銀行經營發展的第一生命線,只有不斷降低風險,才能生存和發展。二是要嚴格按程序辦事,一方面要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監管部門的政策辦理業務,另一方面要嚴格規范業務流程,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其不折不扣地得到執行。

          二、商業銀行創新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工作措施

          隨著商業銀行自身規模的不斷壯大,各項業務的不斷拓展,業務產品的不斷創新,其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創新勢在必行。要實現上述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創新的總體思路、目標、原則和內容,就必須根據當前面臨的新問題、新情況和新環境等來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任務,制定措施,確保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創新工作取得成效。

          (一)重視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創新的科學論證與系統設計。

          商業銀行在進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創新時,要在銀行內部發動的同時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論證與設計。一是對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創新工作實施動態設計。

          對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進行動態設計主要是對銀行內部已經存在的風險管理結構進行不斷有效的調整,實施動態設計必須采用科學規范合理的方法,如對風險管理機構的設置應從定性與定量角度進行論證。定性論證必須遵循部門專業化原則和效率性原則,在滿足上述原則的基礎上再確定量化標準,并將這些標準分解,對照銀行目前已有的部門設置情況進行調整。通過運用逐步調整的方法,根據內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因素不斷修正銀行現有的、不適合發展要求的風險管理體系。二是不能簡單地模仿或照搬。企業組織理論告訴我們,任何一種組織結構都不是完美的,世界上沒有適合任何企業發展階段的組織結構。由于商業銀行特殊的經營性質,其風險管理體系在創新時會因時、因地、因人而異,類同的組織結構在不同銀行中的運行效率可能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商業銀行在進行風險管理體系創新時,應優先考慮適用性,不能簡單地模仿或照搬。

         。ǘ┙⒔∪骘L險管理的信息系統,實現風險管理信息的共享。

          巴塞爾委員會特別強調要建立一個完善的信息系統,進而在銀行內部形成一個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包括信息上報、信息下達以及內部信息的橫向流動等。完善的全面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包括銀行內部定期和不定期的信息交流系統。為此,商業銀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進一步完善網絡信息系統,為上下級機構之間、分支機構之間、各部門之間進行信息交流建立溝通渠道;要在銀行內部建立起風險信息溝通渠道,特別是要建立起一個較為完善的風險信息匯報渠道,實現風險信息的上傳下達并得以有效的利用。二是建立風險損失數據庫,為全面風險管理量化技術的運用奠定基礎。要廣泛、持續不斷地收集與銀行風險和風險管理相關的內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歷史數據和未來預測情況。對收集的初始信息要進行必要的篩選、提煉、對比和分類,以便通過數據的對比進行風險評估,通過對各類風險評估情況和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綜合比較,實現對各機構、各專業、各產品及各時間段的立體化、多維度的風險綜合評價和防控,使之成為風險管理動態評估的非現場工具及風險管理應用的綜合化信息工具。三是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的風險控制模式。要加強對信息系統的規劃與整合,實現信息系統對風險的精細化、自動化管理。

          要通過健全風險管理信息系統來加強對風險的系統硬控制,把加強系統硬控制作為提升銀行風險管控水平的根本措施來抓,通過技術手段提高風險的管理能力。

         。ㄈ┙L險管理的預警機制以及快速反應機制。

          銀行風險的發生具有突發性、偶然性和難以預測的特點,因此超前的、系統性的風險預警機制是管控風險的基礎性工作,也是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建立及時有效的快速反應機制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并可能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損失。為此,要加強對風險預警機制的研究,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風險的預警機制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機制,保障在發生突發事件時能夠以有效的組織、科學的管理流程、完備的信息系統保證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ㄋ模┒ㄆ趯θ骘L險管理情況進行評估。

          評估是手段,改進是目的。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實際成效如何,必須對其有一個及時的、充分的認識,也就是說要建立有效的評估機制。為了做好評估工作,商業銀行一是要制定出統一的評估標準,根據統一的評估標準,檢驗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目標是否實現,方案是否科學合理,各項工作的組織實施是否達到預期效果,根據這些具體的情況采取相應的糾偏措施并不斷跟蹤,從而達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二是進行實時評估。實時評估是指識別與評價風險必須是持續的、無限的過程,要根據風險管控的重要部位、重要環節和重要風險點,對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質量定期進行評估,確定發現的問題是否準確;要對風險管理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通過評估來判定問題整改建議和管控措施是否可行,并通過及時有效的信息交流達到提高風險管理的質量和效果。

          三是根據變化情況和存在的缺陷及時對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和開展的具體工作加以改進,確保將風險控制在與總體經營目標相適應并可承受的范圍內,確保商業銀行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確保各項規章制度得以貫徹執行,保障經營管理的有效性,降低實現經營目標的不確定性,提高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

         。ㄎ澹└纳迫骘L險管理的內部控制環境。

          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和諧的內部環境建設,建設商業銀行和諧發展的內部環境必須以員工為中心,把對規章制度執行的理性管理和員工的道德規范、行為方式、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等非理性管理融為一體,營造商業銀行所特有的群體意識和文化氣氛,讓商業銀行內部的各個部門和全體員工能充分釋放自己潛在的能量與創造性,推進商業銀行不斷發展。所謂商業銀行內部環境是指其內部的物質、文化環境的總和,包括商業銀行的各種資源、企業能力、企業文化等因素,也稱商業銀行經營發展的內部條件,它從本質上反映了商業銀行內部各因素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有機的價值關系。與外部環境一樣,商業銀行的內部環境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生變化的,因此,商業銀行內部環境建設也必須動態地進行,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調整。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原則,營造和諧發展環境。要緊密結合商業銀行自身的特點,樹立“企業即人、企業為人、企業靠人”的思想,完善規章制度,優化工作流程,規范員工行為,改善工作環境,形成“和諧融洽、蓬勃向上,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工作氛圍。二是各級管理者要正確處理與員工之間、局部與全局之間的關系,在尊重差異中擴大共識,在包容個性中求同存異,形成“心齊、風正、氣順、勁足”的良好發展局面。三是以共同的文化認同推進良好的內部環境建設。商業銀行的企業文化包括風險文化是在長期的經營活動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體意識和行為規范,其核心內容是企業精神和企業價值觀。企業文化可以從深層次上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這種積極性的調動不是依靠單純的物質激勵完成的,而是在對精神需要和物質需要雙重滿足的情況下完成的。要以共同的文化認同,重視員工的觀念、精神、心理因素等,從而增強集體凝聚力,最終促進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個人目標與銀行目標的統一。

         。┮赃^程控制實現對風險的全面控制。

          過程控制好似一個美麗的花朵,任何一個花瓣代表整個過程中的一個環節,過程控制缺少任何一個環節(花瓣)對全過程而言都是不完整的,因為整個過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個環節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風險的發生。因此,商業銀行基于過程控制模式來對風險進行全面管理時,要突出“過程”的思想,既要重視風險控制的結果,更要重視風險控制的過程。對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是蘊含于基礎、質量與階段具體操作的“過程”之中,過程控制是風險控制的核心與主體,要通過對商業銀行每一筆業務經營、每一項監督管理的運行軌跡進行跟蹤、衡量、對比和評價,有針對性地采取糾偏措施,將風險消滅在萌芽之中,最終實現控制風險的目標。

         。ㄆ撸┘訌娭贫冉ㄔO,提高制度執行力,從源頭上控制風險。

          一是進一步加強業務規章制度的梳理整合工作。要從制度建設的基礎工作入手,在充分識別和評估各類風險的基礎上,優化各類業務操作流程;密切關注外部經營環境和監管要求的變化,嚴格按照現行法律與監管政策制定各項規章制度,確保各項規章制度依法合規。二是提高制度執行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貫徹落實,要根據有關制度和規定,制定關于違反制度的責任追究制度,明確界定對執行不力和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將如何追究的制度。對不遵守規章制度或不自覺接受監督檢查的,要根據情節輕重進行責任追究。

          要采取科學的方法,對員工的執行力、執行結果以及綜合素質進行全面監測、考核和評價,提高執行效率。要堅持從嚴治行,確保政令暢通,對執行不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堅決查處,以維護規章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ò耍┡嘤咚刭|的風險管理人才隊伍。

          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對人員素質的要求很高,因此,一是必須培養和造就一支具有科學的風險管理理念的管理隊伍。要適應綜合經營和金融創新對風險管理人才的需要,大力實施風險管理人才高地戰略,注重風險管理人員創新能力的培養,著力培育創新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風險管理人才隊伍。二是提高風險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政策水平,牢固掌握國家財經法紀和企業規章制度,確保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活動進行有效控制和客觀、公正的評價。三是加強學習,不斷更新觀念。在當今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知識的更新周期越來越快,必須加強對現有風險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教育,更新知識,提高應變能力和隊伍的總體素質,更好的發揮風險管理工作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的作用。

        管理經濟學論文2

          【摘要】“非居民企業”概念的引入符合企業與主權國家實際聯系的經濟現實,更有效地維護了國家稅收利益,但其稅源的零散性也增加了征管難度。本文首先介紹了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的內容,闡述了我國非居民稅收管理在稅源監控、信息獲取與共享、電子商務沖擊、法規漏洞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然后介紹了國外先進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經驗,最后提出提高納稅主體納稅遵從度、嚴控稅源、實現信息共享和注重人才培養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非居民企業 稅收管轄權 稅收征管

          由于非居民企業的臨時性、流動性和隱蔽性等特征,使得其成為國際上稅收征管難度較大的零散稅源,其管理的成功與否不僅體現我國的稅收管理水平,而且直接影響國家的稅收利益。如何以新稅法實施為契機,加強其稅收征管,提升管理水平,成為目前國際稅收管理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

          一、我國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的內容

          1.經營所得的管理。經營所得主要包括構成常設機構的外國企業以及在我國設立的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從事建筑、安裝、裝配、修理、咨詢、設計、文體演出等勞務取得、勞務所得和銷售貨物所得等。非居民企業設立機構場所取得的經營利潤與居民企業的征稅原則上基本一致,其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方法和居民企業的規定也相同,并統一適用2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

          2.投資所得的管理。投資所得包括權益性投資所得和債權性投資所得,前者主要為股息、紅利所得,后者主要為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該項所得以收入全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10%的企業所得稅稅率,以支付所得稅單位為扣繳義務人,從每次支付的款項中代扣代繳應納稅額。

          3.財產所得的管理。財產所得主要包括有形資產轉讓收益如建筑物、機器設備、車船等,無形資產轉讓收益如股權、有價證券土地使用權等。財產所得應納企業所得稅額以收入全額減除財產凈值后的余額計算,其適用稅率與扣繳方法與投資所得相同。

          4.經濟活動涉及的其他稅種的管理。除企業所得稅外,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需要按規定繳納增值稅或者營業稅,投資所得、財產所得大多應繳納營業稅,若同時訂立的合同協議還應當繳納印花稅;而來華施工人員還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我國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存在的問題

          1.稅源監控存在盲區。①非居民企業避、逃稅現象突出,稅收流失嚴重。中國境內的非居民企業在現實經濟活動中避、逃稅手段多樣,主要有三種:其一,通過跨國聯屬企業轉移定價和不合理分攤成本費用;其二,通過濫用中國和其他國家簽訂的稅收協定實現課稅主體變相轉移;其三,利用國際稅收屏蔽。②所得稅扣繳難以全部到位。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國居民企業對非居民企業稅收政策不甚了解,對非居民企業對華提供的勞務服務、特許權使用費等情況是否需要在中國大陸履行納稅義務不熟悉,把源泉扣繳協管錯誤地當成“分外事”,或是對代扣代繳義務有所了解,但怕影響對外經濟合作和交流,而不按規定履行扣繳義務,從而使得國家稅收受損。而有的非居民企業跨境勞務時間短,還未等稅務機關實施管理,可能工程已結束或人員已離境,來華人員又多為技術人員,流動性強,平時基本游離于稅務機關監控范圍之外,稅務機關履行事前指定程序較難,因此也可能造成扣繳義務履行不到位。

          2.信息獲取與共享有障礙。①稅務機關信息掌握不及時、取證困難。目前,相當數量在中國境內承包工程作業和提供勞務項目的非居民不辦理稅務登記和申報納稅,稅務機關難以及時掌握承包工程和勞務項目有關的信息,使得代扣代繳稅款工作難以落實,導致非居民承包工程作業和提供勞務所涉及的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和印花稅等稅收流失較為嚴重。②政府各職能部門間溝通渠道不順暢。

          從外部而言,目前稅務機關與其他政府部門間尚未建立有效的協作溝通機制,各涉外政府部門向稅務機關提供信息的法定義務不明確,相互之間又缺乏協商機制,以致難以實現信息共享。外部信息溝通不暢,使得稅務部門難以實現對非居民企業的全方位管理。從內部而言,稅政、稅源、稽查等部門各司其職,信息溝通不足,缺乏有效互動,易造成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缺乏非居民稅收業務的敏感性,不可避免地造成漏征漏管現象。③現行國際稅收協調與合作的效用未充分發揮。當前國際稅收協調與合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四點:一是稅收情報交換程序繁瑣,時間跨度較長,不適應人員頻繁流動和交易瞬間即逝等特點;二是稅收情報交換對象僅限于稅收協定締約國及稅收協定適用稅種;三是稅收情報交換技術手段尚需完善;

          四是稅收情報交換方式有限,實踐中真正應用并取得實效的是專項情報交換和自動情報交換,行業范圍情報交換和同期稅務檢查等方式尚未付諸實踐。

          3.電子商務的興起沖擊了非居民企業稅收征管。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遠程辦公和在線交易成為可能,物理空間上的集中不再成為公司經營管理上的必然要求,通訊手段的發展使現行稅收政策下的勞務發生地難以確定。電子商務的高效性、匿名性和無紙化特點使得外國公司可以輕易地選擇交易中商品所有權的轉移地和勞務活動的提供地,將交易轉移到稅率較低的收入來源國進行,獲得本不應擁有的居民身份,從而享受某些稅收協定中的稅收優惠。

          4.稅收法規尚有漏洞。我國目前的稅收法規、稅收協定尚存在漏洞,為非居民企業避、逃稅款提供了空間。非居民企業在以投資收益最大化、稅負最小化為目標的思想指導下,必然會進行特定的經濟安排以達到避稅的目的,而國家稅收法規和各國雙邊稅收協定的漏洞,則為非居民企業避稅提供了可乘之機。例如,我國新出臺的企業所得稅法對于防范資本弱化避稅采取固定比例法,但是固定比例的額度以及相關的計算對象等至今仍未出臺配套政策,為非居民企業避稅提供了空間,也給反避稅執行造成了極大困難。

          5.專業人才缺乏?傮w來說,我國國際稅收專業人員較為缺乏,稅務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有待提高。非居民稅收管理工作要求稅務人員既要懂得專業性很強的國際稅收業務知識、熟悉外語、掌握國內外財務會計,又要懂合同、外匯、貿易和法律知識。稅務人員的業務綜合素質不高,達不到對非居民企業精細化、科學化管理的要求,對非居民企業管理工作停留在有稅就征的層面上,就無法深入開展非居民稅收管理工作,致使對非居民企業監控不到位。目前,由于業務復雜、專業性強而征管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部分基層稅務機關一般僅在稅政管理部門設置一名專職或兼職人員從事國際稅收工作,難以滿足開展國際稅收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國外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的方法

          1.信息共享機制健全,現代化管理水平高。以美國為例,美國國內收入局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十大稅務管理計算機中心,在總部設立兩大稅務信息處理中心,并與銀行、保險公司及各企業的計算機聯網,納稅人的納稅申報、納稅核算、稅款征收、催繳欠稅等都由計算機處理完成。同時,國內稅收法典規定銀行、財產保險等部門都必須定期將本身及與其發生經濟聯系的納稅人的經濟活動情況傳給聯邦、州、地方三級稅務部門;每個企業雇主必須定期將本企業的經濟活動情況及雇員的工資薪金收入情況報給三級稅務部門。嚴明的納稅意識、高效的信息化征管手段和明確的納稅申報義務,為非居民的納稅申報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來源。

          2.稅源監控制度嚴密,多樣化與法制化共存。

          (1)稅源監控主體的多樣化。如,日本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多種協稅組織,如法人稅納稅人協會全國聯合會、其他申報表納稅人協會全國聯合會、注冊稅務會計師協會日本聯合會等,這些協稅組織幫助解答有關稅收問題、向稅務機關反映納稅人的意見和建議、協調征納關系等,并利用在金融、物價、交通、商業管理部門建立的協稅護稅組織進行代征、代扣稅款工作,為稅務機關加強稅收管理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2)稅源監控多部門協作機制的法制化。稅收行政協助和行政委托的法制化使得稅務機關及相關的行政機關、社會組織和個人的權利、義務得到了法律層次上的明確和規范,使得稅源監控的多部門協作能夠順利啟動,相關爭議能夠順利解決,協作費用有適當的來源,從而大大減少了稅源監控多部門協作的交易費用。德國除了對行政協助在《聯邦行政程序法》中進行一般性的規定外,還在其《稅收基本法》中就稅收行政協助和司法協助進行了特別規定。

          3.重視稅務檢查,稽查手段嚴格到位。美國十分重視對非居民的稅務檢查。20xx年美國國內收入局發起了檢查常設機構的項目,該項目由大中型企業管理局和小企業與自雇者管理局負責。美國國內收入局計劃每年檢查大約1 000份納稅申報表,從中抽選出100家企業進行納稅檢查,檢查的目的意在發現這些納稅人在美國是否設立了常設機構。檢查人員需要在信息文件查詢系統中查找大量納稅人資料,包括納稅人在世界范圍內的業務組織結構圖、納稅人全部或部分擁有的美國的資產的存放地、納稅人的租賃合同、購銷合同、在美國進行市場調查或為公司進行廣告宣傳的人員姓名和聯系方□··20xx.7中旬式,其所簽訂的所有書面合同及詳細的口頭協議等。

          4.注重為納稅人服務,稅收服務體系良好。澳大利亞稅務局十分重視稅收宣傳,改善為納稅人服務。一是采取多種形式開展稅法宣傳,如用33中語言發行各式各樣的出版物及稅收資料,用8種語言舉辦商貿研討會,每月通過澳大利亞國家廣播電臺節目與納稅人對話,下戶走訪解疑等。二是建立客戶滿意最大化目標,努力提高稅務機關為納稅人服務的水平、質量以及工作效率。三是重視納稅人對稅收服務質量意見的反饋,設立了專門的意見反饋科,接受納稅人投訴或表揚,一方面促進了稅務人員不斷糾正錯誤,改進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另一方面及時解答納稅人提出的各類問題。

          四、完善我國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的建議

          1.提高納稅主體納稅遵從度,減少稅款的流失。

          (1)增強非居民自行申報的意識。稅法規定,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承包工程作業或提供勞務項目的,企業所得稅按納稅年度計算、分季預繳,年終匯算清繳,并在工程項目完工或勞務合同履行完畢后結清稅款。目前在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納稅人主動申報的情形仍不夠理想,稅務部門應該強化政策宣傳,提高非居民的稅法遵從度,保護稅收收入。

          (2)增強居民企業扣繳義務人的責任意識。稅務部門要從兩方面做工作:一方面可以組織專門的非居民企業稅收宣傳和培訓輔導活動,增強境內企業對非居民信息的敏感性,對非居民業務較多的重點企業,稅務機關要主動與其業務人員、財務人員進行針對性強的非居民企業稅收知識、資料提供、扣繳流程等系統培訓,加強重點稅源管理;另一方面,稅務部門可以加大對不扣繳違法行為的懲戒力度,督促居民扣繳義務的責任企業按稅法規定及時履行扣繳義務。

          (3)加大對非居民企業避稅行為的懲處力度。近年來非居民企業利用稅收政策漏洞或征管手段滯后規避勞務稅收的現象越來越多,稅務部門應加強調研,拓展非居民企業稅收的反避稅工作思路,探索非居民企業稅收反避稅的手段和方法。

          2.嚴控源頭,確保非居民稅收管理到位。

          (1)加強源泉控管,關注源泉扣繳大戶?梢詫嵭蟹蔷用衿髽I專項所得備案制,密切注意其經濟活動,并落實稅收管理員責任制、及時了解和掌握所屬企業(包括內資企業)涉外經濟往來情況、保證源泉扣繳等實施。實行源泉扣繳的最大優點在于可以加強我國對非居民企業的稅收管理,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防止國際偷漏稅,簡化納稅手續。關注源泉扣繳大戶,掌握對外支付項目匯款金額和涉及企業名單,逆流而上,核查企業的合同、協議、票據,清分境、內外收入歸屬等過程,判定相關事項是否符合法定征、免稅或不予征稅條件,查核是否存在偷稅、避稅情況,是否有跨國稅源漏征漏管情況,從而有效控管稅源。

          (2)強化稅源監控,減少稅收流失。強化稅源監控,一是規范管理常設機構,積極督促對個別構成常設機構但登記手續不全的項目單位補齊手續;二是及早入手,摸清外方分利征收所得稅的調查和征管工作,建立制度,確保應征稅款足額入庫;三是加強情報核查與提供工作;四是注意對承包工程作業和提供勞務項目涉稅情況的調查。

          3.加強信息橫向和縱向聯系,實現信息共享。

          (1)加強各政府職能部門的協作。從外部而言,需要提升信息共享和傳遞的法律層面,根據稅收征管法修改實施細則,明確制定涉稅信息共享管理辦法,從立法層面保證包括非居民企業在內的部門間的信息有效傳遞,打破因審批權限造成的信息阻隔,讓信息共享落實到基層。

          從內部而言,非居民企業稅收屬于國際稅收部門的管理范圍,企業所得稅屬于所得稅管理部門的業務范疇,因此,兩部門之間要加強溝通與合作。此外,還應加強國際稅務管理部門與流轉稅、征管、計統、稽查等部門的信息溝通,建立機關內部信息采集傳遞制度、建立聯合工作機制。

          (2)引入事實推定規則。鑒于稅務機關的舉證存在多方困難,國家稅務總局國際稅務司的嵇峰認為,在事實推定規則缺失的情況下,非居民稅收管理會面臨執法窘境,將民事訴訟中的事實推定規則引入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將有助于稅務機關獲取非居民企業違法證據。事實推定原則,即根據某一事實成立的基礎而推定成立另一事實的舉證方式。通過此舉措,有利于更加全面獲取非居民企業相關信息,但還需注意此規則實施時的限制性規定,以防止基層稅務機關濫用本規則侵害納稅人的合法權益。

          (3)充分發揮國際稅收合作與協調的效用。在實際工作中,應適當調整稅收協定中的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內容,使其朝著更科學、簡化、明確、有利于推動經貿往來和人才流動的方面發展。同時,開展反濫用協定調查,與部分國家換函或談判,修訂原有協定,堵塞漏洞,防止協定的濫用;還要拓展國際稅收信息交換與分享,充分利用世界貿易組織和稅收協定網絡,定期與締約國互相提供及核實稅收情報,防止非居民企業進行國際避稅。

          4.培養專業人才,提高對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的能力。

          培養專業人才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擴大非居民企業稅收業務培訓對象,包括少數主管非居民企業稅收的稅務人員和其他各類稅務管理崗位的人員。二是擴大培訓的范圍,改變過去居民和非居民企業稅收業務割裂培訓的狀況,將非居民企業所得稅納入企業所得稅的全面培訓范圍之內,同時要加強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外語等跨學科知識的培訓,提高稅務人員的綜合素質。三是更新培訓內容。培訓重點應包括企業財務數據中涉及的應付利潤、利息費用等以及財務數據未包括的股權結構、融資資本、負債結構、董事會決議信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同時應更新談判要領、調查程序、取證方式等培訓內容,進一步提高工作技能。

        管理經濟學論文3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農村土地管理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文章首先分析了農村土地管理現狀存在的問題,其次,政府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土地流轉管理監督;積極探索,不斷提升土地流轉的開發檔次;嚴格加強農村宅基地規劃管理;規范農村規;笄蒺B殖用地等方面就如何有效加強農村土地管理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土地管理;問題;解決方式

          眾所周知,土地是人類進行各種生產生活的載體,同時也是一種不可再生的寶貴資產和資源,農村土地尤其耕地是糧食的母親,它濃縮了千千萬萬農民的生存權、發展權和保障權。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農村土地管理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本文就農村土地管理現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式進行探討。

          1農村土地管理現狀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保障發展與保護土地資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亂批亂建、未批先建、毀壞耕地現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在:“空心村”現象嚴重,農村新建住房雜亂無章,土地浪費嚴重;礦洞開采破壞土地、污染環境;基層土管隊伍力量薄弱等等,同時,我國農村土地管理體制不健全,制約著土地的流轉。缺乏土地使用權流轉相關聯的評估、咨詢、公證、仲裁等中介機構,監督管理機構不健全,體制不順。多職能部門利益使得土地流轉部門之間出現法律、政策相互制約、互相推諉的現象再所難免。這些問題的存在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也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

          2如何有效加強農村土地管理

          2.1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對農村土地流轉管理工作的監督

          農村土地權流轉工作是對現有農村生產關系適應新階段農村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局部調整,是對農村家庭承包制的進一步完善,對土地使用權流轉的管理,是農業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延續和發展。這些必然要求縣、鄉(鎮)相關的政府部門把農村土地流轉管理納入工作范圍內,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對土地流轉管理,規范我縣農村土地管理工作。首先是確立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具體范圍、原則,規范流轉的形式,明確流轉的操作程序,規定對違規失范行為的處理辦法;第二是規范流轉合同,參照農業部第47號令,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統一的農村土地流轉合同文本,加強土地流轉合同的指導、簽訂;第三是農經部門要恢復、覆行農業承包合同的簽證、仲裁職能。

          2.2積極探索,不斷提升土地流轉的開發檔次

          一是以“三個有利于”原則,探索土地流轉形式的多元化。即只要有利于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農戶的增收,有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不管怎么樣的土地流轉形式,都可以運用并推廣。二是面向市場,努力提升土地流轉的開發檔次。堅持以土地流轉為載體,加快結構調整的步伐,積極將流轉的土地區域辦成結構調整的“示范園”,辦成應用推廣新科技的“試驗區”,辦成財政增長的新型社區。同時,加強管理,促進和推動土地的有序流轉。強化區(縣)、鄉(鎮)兩級農經管理部門工作職能,建立區縣級農業承包合同糾紛仲裁機構,制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管理辦法和經常性的工作制度,積極引導、實施、管理和監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及時調處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

          2.3嚴格加強農村宅基地規劃管理

          按照統籌安排城鄉建設用地的要求和控制增量、盤活存量、合理布局、集約用地、保護耕地的原則,從嚴控制,用好用活農村建設用地置換政策,加強農村宅基地用地管理。在已確定的村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結合新農村建設,做好村鎮建設規劃。凡是符合建房條件(或放棄原住房遷建)的,村民原則上不得原地改、擴、新建住房(危房改造除外),要引導村民向城鎮集中或到規劃的居民點建房。對不具備規劃居民點建設的,盡量利用空閑地、老宅基地和荒坡地、廢棄地等未利用地建房。同時,從嚴控制農村村民宅基地標準。全縣范圍內農業戶口的村民依法享有使用集體土地建房的權利,但必須貫徹“一戶一宅”的法律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村民已“一戶多宅”或將原有住房出賣、出租、贈與他人的,不得再申請和審批宅基地。禁止城鎮居民購買農村集體土地上的房屋和審批、占用集體土地建房。農村村民建房使用宅基地的面積標準以戶口簿記載的農業戶口人數計算:3人以內戶(含3人)90平方米;4人戶120平方米,5人以上戶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150平方米。農村村民是獨生子女戶的,增加宅基地面積30平方米;是獨生女戶的,再增加宅基地面積20平方米。

          2.4規范農村規;笄蒺B殖用地

          農村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應當按照村莊和集鎮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建設用地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堅持鼓勵利用廢棄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盡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則,禁止占用基本農田。規;笄蒺B殖用地確定后,不得擅自將原土地用途改變為非農業建設用途。

        管理經濟學論文題目

        標簽:經濟學 時間:2021-03-18
        【yjbys.com - 經濟學】

          管理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管理經濟學為經營決策提供了一種系統而又有邏輯的分析方法。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管理經濟學論文題目,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管理經濟學的教改實踐與總結

          2、怎樣提高EMBA“管理經濟學”課程教學效果與效率——基于校企知識轉移視角

          3、人事管理經濟學:一個述評

          4、管理經濟學教學模式研究——基于會計專業碩士(MPAcc)教育角度

          5、“管理經濟學”課程實踐教學法探索與研究

          6、管理經濟學基本原理及其應用

          7、對管理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思考

          8、從管理經濟學角度分析階梯電價制定策略及其效益

          9、基于管理經濟學視角下的重大醫療糾紛成本控制

          10、基于管理經濟學視角的淘寶商城“雙十一”案例分析

          11、對《管理經濟學》課程建設的思考

          12、管理經濟學對企業運作的啟示

          13、基于管理經濟學視角的小米科技公司成長性分析

          14、《管理經濟學》課程案例教學初探

          15、企業運作中管理經濟學的啟示作用分析

          16、基于管理經濟學視角的淘寶“雙十一”成功分析

          17、管理者的經濟學——談《管理經濟學》的定位與發展

          18、中國管理實踐情境與MBA《管理經濟學》教學改進

          19、管理經濟學教學中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20、構建適于中國應用的管理經濟學新體系

          21、人本管理經濟學探索

          22、企業運作中管理經濟學的啟示作用分析

          23、管理經濟學的學科定位及其局限性

        公共管理“視角”下管理經濟學教學的探討MPA論文范文

        標簽:MPA論文 時間:2021-03-04
        【yjbys.com - MPA論文】

          摘要:管理經濟學是對公共管理學科具有基本方法論意義的基礎課程。但是,目前這門課程的教材偏重于企業管理,與公共部門的管理需要尚有一段距離。通過對這門課程與微觀經濟學的分野、在公共管理學科中的定位以及案例選擇這三個基礎性教學問題的探討,力圖明晰這門課程在公共管理學科中的性質、定位以及案例選擇標準,期望有助于優化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管理經濟學;公共管理學科;實證領域;規范性研究;技能型教育

          管理經濟學是工商管理和經濟學類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其內容框架是圍繞著企業決策行為展開的。近年來,公共管理類專業也逐步引入開設了這門課程,目的是將企業管理決策的思維和方法引入到公共部門管理之中,培養學生在“公域”內理性思考和理性決策的能力和水平,推動公共部門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更新。

          目前,國內多數管理經濟學教材基本上是為企業決策量身定做的,教學內容和案例選擇都帶有濃厚的“商業化”色彩。如果直接沿用這些“企業版”的管理經濟學教材,學生往往會產生很多困惑和認識上的誤區,例如認為管理經濟學僅僅是微觀經濟學在公共領域的一個“翻版”,兩者沒有太大的區別。筆者認為,要廓清誤解和困惑,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就需要回到這門課程教學的“原點”—— 厘清這門課程與微觀經濟學之間的關系,明確這門課程在公共管理類專業中的位置。只有在澄清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才能言及教學方法的創新,才能實現管理經濟學的思維框架、分析工具和決策技術與公共管理實踐的對接。否則,這門課程就易于孤立于整個公共管理學科課程體系之外,弱化了其存在的意義。

        關于經濟學本科生對管理類課程的需求分析論文

        標簽:經濟管理畢業論文 時間:2020-12-12
        【yjbys.com - 經濟管理畢業論文】

          一、引言

          xx年,教育部提出了“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推動新一輪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意向。其中,大學生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尤其是對課程設置的需求,是社會需求的一部分(尹寧偉,xx)。目前,經濟類專業的學生普遍開設很多管理類課程。學生對這些課程的需求意向如何,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培養質量(劉強等,xx)。為了解學生的評價與需求,本文選擇廣告學課程作為調研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對經濟學專業學生進行調研,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二、調查樣本及結果分析

          調查問卷包含課程設置、教材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4個方面的16個問題。問卷調查于xx年5月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學專業的11級2個班中展開,發放問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率達到100%。

          從學生對課程目標的清晰度來看,僅有10%的學生認為自己很清楚課程目標,而大部分學生對課程目標的認識一般(62%)。這反映出作為公共管理學的目標設置不夠清晰,需要進一步明確課程目標。從實習環節與課程的相關程度來看,僅僅有14%的學生認為聯系緊密,42%的學生認為有部分聯系。這說明實習環節應該根據課程的內容相應進行調整。從實習環節的長短來看,64%的學生認為時間基本合適,24%的學生認為過短。因此,總體來說,實習環節的時間長短是合適的。從開課的學期安排來說,48%的.學生認為比較合適,2%的學生認為有些偏晚。同時,關于學時長度,74%的學生認為較合適。目前,廣告學安排在大三的下學期開課,部分同學面臨考驗復習和找工作的問題,因此,可以適當將該課程安排在大三的上學期或者大二下學期進行,可能授課效果會更好。

        經濟學論文:經濟管理現代化發展趨勢

        標簽:經濟管理畢業論文 時間:2020-09-30
        【yjbys.com - 經濟管理畢業論文】

          一、經濟管理現代化實現的途徑

          經濟管理現代化實現的途徑,主要包括:體現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和參考外國優秀的管理經驗兩個方面。

          1.體現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區域發展不平衡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不同地區的社會生產力不同,這使得我國各個區域的經濟管理水平也存在著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我國的經濟發展受到本國條件的影響和制約,管理水平的發展也受到一定的阻礙。因此,我國企業在進行經濟管理的過程中,應充分結合我國的國情,以中國基本國情為基礎,創造出適合我國企業發展的經濟管理現代化的方式。

          2.參考外國優秀的管理經驗。我國長期的經濟管理實踐,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濟管理經驗,這其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企業經濟管理的現代化應結合實踐經驗進行,不能全盤否定前人實踐的經驗。此外,經濟管理的現代化除了要借鑒本國的經驗,還應參考外國優秀的經濟管理經驗,將兩者相結合,以促進我國經濟管理的現代化。

          二、經濟管理現代化的發展趨勢

          經濟管理現代化的發展趨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分別為:管理方式民主化、組織結構扁平化、管理專業化、軟件管理主導化、管理人本化和管理團隊合作化六個方面。

          1.管理方式民主化。管理方式民主化用來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效果。如今的市場環境日益變化,管理方式的民主化在企業進行經濟管理的過程中尤為重要。集合企業員工的力量,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逐步實現企業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管理審計的經濟學分析論文

        標簽:經濟學 時間:2020-09-03
        【yjbys.com - 經濟學】

          關鍵詞:審計模式、管理審計、必要性

          摘要:隨著經濟及社會的發展,企業委托人及利益相關者對信息需求的擴大化,要求審計模式也發生相應的變化。本文主要運用了委托——代理理論及收益—成本理論以及X(低)效率理論,對在我國企業中開展管理審計的必要性進行了經濟學分析。

          1引言

          綜觀審計的發展史,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是審計產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F代經濟結構的最顯著特征之一就是財產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當財產所有者把他們所擁有的財產委托給他人代管或經營時,二者之間就產生了委托代理關系。

          委托代理關系一般可定義為委托人(如企業所有者)授權代理人(如企業的管理者)為實現委托人的利益而從事某項活動的一種契約關系。然而在現實中代理人往往不能按契約的規定完全為委托人的利益行事。這一方面是雙方利益的非完全一致性,由于經營者對自身利益的追求,沒有任何理由或證據可以表明他們是無私的,或者會天然地與股東的利益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信息完全的假設背離了客觀現實,因為人只有有限理性,不可能擁有完全的信息,而且信息的分布在個體之間是不對稱的,這導致了信息的非對稱性(又稱“信息不對稱”)。這樣就可能導致代理人利用信息優勢在契約達成前,千方百計誘使委托人簽訂對自己有利的契約,或者在契約達成后利用委托人無法觀察和監管的情況,利用信息優勢而不履約或不按契約要求履約,代理問題隨之產生,即產生所謂的“逆向選擇”(Adverseselection)和“道德風險”(Moralhazard)等損害委托人利益的機會主義行為。

        關于管理審計的經濟學分析論文

        標簽:經濟學 時間:2020-09-02
        【yjbys.com - 經濟學】

         。 引 言

          綜觀審計的發展史,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是審計產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F代經濟結構的最顯著特征之一就是財產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當財產所有者把他們所擁有的財產委托給他人代管或經營時,二者之間就產生了委托代理關系。

          委托代理關系一般可定義為委托人(如企業所有者)授權代理人(如企業的管理者)為實現委托人的利益而從事某項活動的一種契約關系。然而在現實中代理人往往不能按契約的規定完全為委托人的利益行事。這一方面是雙方利益的非完全一致性,由于經營者對自身利益的追求,沒有任何理由或證據可以表明他們是無私的,或者會天然地與股東的利益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信息完全的假設背離了客觀現實,因為人只有有限理性,不可能擁有完全的信息,而且信息的分布在個體之間是不對稱的,這導致了信息的非對稱性(又稱“信息不對稱”)。這樣就可能導致代理人利用信息優勢在契約達成前,千方百計誘使委托人簽訂對自己有利的契約,或者在契約達成后利用委托人無法觀察和監管的情況,利用信息優勢而不履約或不按契約要求履約,代理問題隨之產生,即產生所謂的“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和“道德風險”(Moral hazard)等損害委托人利益的機會主義行為。

          代理人可能存在的機會主義行為會降低企業的價值,給資產所有者造成損失,即“代理成本”。根據代理理論,代理成本是指委托人基于委托代理關系產生的各種成本的總稱。資產所有者希望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管理者以獲取高額報酬為目標。在委托人觀察不到代理人的工作努力程度、無法監督代理人的工作過程同時又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委托人往往要求代理人向其報告經營業績。如果代理人沒有機會主義傾向,委托人就會相信代理人的報告,并按報告的結果和合約的約定支付給代理人報酬。在存在代理人機會主義傾向的情況下,委托人需要對代理人的報告進行判斷,將代理人的報酬建立在自己對代理人工作努力程度的計量上。所有者直接監督考核管理者的途徑有限或成本太高,通常會實行各種措施力求緩解和消除代理沖突,降低代理成本,制止道德風險。為此,股東會考慮將管理者的報酬直接與其工作業績掛鉤,以刺激管理者的積極性,但也產生了管理者虛報業績的可能,如效益差時,管理者試圖粉飾財務報告以獲得高額報酬,效益好時,他可能隱瞞收入,侵吞所有者的財產;而如果給管理者固定的報酬,那么,雖然管理者沒有必要虛報業績,其機會主義傾向將使其選擇偷懶,因為努力工作對他來說是負效用,這同樣對股東利益不利。由此可知,代理人追求的自身利益與委托人利益的不一致、雙方契約的不完備以及報告制度與內部激勵與約束制度的缺陷使得對代理人的監督成為必要,即委托人須“通過對代理人進行適當激勵,以及通過承擔用以約束代理人越軌活動的監督費用來使其利益偏差有限”。

        發展經濟學管理課程精選論文

        標簽:經濟畢業論文 時間:2020-08-25
        【yjbys.com - 經濟畢業論文】

          一、經濟管理現代化的表現

          1.經濟管理思想與組織建設實現現代化

          要想實現經濟現代化,管理思想首先應該與時俱進,然后組織建設也要跟上步伐。在傳統的經濟管理思想下,企業生產不重視局部問題,不顧及生產環境,而在現代化管理思想下,企業必須改變以往的做法。企業首先應該從整體利益出發,各項經濟活動要符合社會、環境發展的客觀規律;從事管理活動時我們要依據現代化的原則,堅持現代化的方法,制定現代化的整體發展策略。另外,企業的組織建設也要現代化,通過科學工具的使用不斷完善管理組織的建設。

          2.經濟管理工具與管理方法實現現代化

          經濟活動現代化的科學管理最終目的是提高效益,但同時還必須符合一切經濟發展客觀規律?茖W技術不斷進步,企業的經營管理工具和手段也在不斷完善和創新。很多新管理工具的運用使企業的各項工作效率得到極大提高。例如在現代化經濟管理下,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化器械等廣泛被使用,企業的經濟管理更加合理,更加準確,更加及時有效,而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因此,在經濟管理現代化過程中,很多內容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在企業的現代化經濟管理中一定要堅持全局發展戰略。

          3.經濟管理更為民主化、專業化

          不管是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還是企業的經濟效益提升,企業員工都功不可沒,他們在企業的經濟管理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正是由于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企業帶來了利益。因此,企業的經濟管理應該以員工為核心,給予他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企業通過民主化的決策可以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得到最大發揮。國家的經濟發展也離不開民主化的實施。企業經濟管理現代化的另一重要表現就是管理人員專業化。作為管理人員,對國家法律法規、政治經濟發展規律、經濟管理策略等等都要具備專業的`素養,通過制定合理的策略落實到具體的經濟管理活動之中。

        淺談政治經濟學對企業財務管理學的意義論文

        標簽:經濟管理畢業論文 時間:2020-08-18
        【yjbys.com - 經濟管理畢業論文】

          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必須學習政治經濟學,但很少有人講政治經濟學對企業財務管理學有什么具體意義。無論從理論視角還是從現實實踐來看,都需要對這一問題做出正面回答。當今中國企業財務管理學確實需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指導。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講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辯證發展關系的,企業財務管理也需要處理好企業的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之間的關系,企業的財務關系與財務活動是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之間關系的具體體現。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是用來處理生產關系、財務關系的,但一定要與企業的生產力、財務活動相適應。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歷史唯物主義是統一的:他認為我們平時所說的“人性”、人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是由人所處的經濟關系所決定的。因此,我們企業財務管理必須在歷史形成的社會經濟結構的整體制約中來分析人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我們必須對脫離社會關系的個人的所謂“理性經濟人”假設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出發點保持清醒認識。這一假設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歷史唯物主義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是建立在企業生產力、企業財務關系這一基礎之上的,我們必須根據企業生產力、企業財務關系來理解財務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不能取決于人的意志,而是取決于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生產力與財務關系。

          企業財務管理必然涉及財務利益分配問題,必須對企業中日益嚴重的財務利益分配兩極分化現象保持警惕。財務利益分配兩極分化的嚴重性和危害性有目共睹。私營企業還難以擺脫資本家對工人的`無情剝削,財務利益兩極分化還將長期存在。但作為社會主義環境下的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還是有義務提醒企業所有者、經營者,要盡量避免財務利益兩極分化擴大化,資本家要履行社會責任。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財務管理要對財務利益分配兩極分化嚴格加以控制,在制定企業財務政策方面要有清醒認識,要限制那些容易導致財務利益兩極分化的財務政策在企業合法化。要注重勞動者權益保護工作,對強化資本收益的財務政策要敢于說“不”,比如不容許資本參與稅前收益分配,不容許資本所有者拿高額年薪等把更多利潤裝入自己口袋的行為在企業存在,不容許利用資本特權大搞財務利益輸送等。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知識經濟對傳統經濟學理論的挑戰

        標簽: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時間:2020-08-15
        【yjbys.com -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知識經濟對傳統經濟學理論的挑戰    關于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這個不爭的事實,人們正在越來越多地揭示出其特征。但如何準確地認識知識經濟的定義、內涵、理論意義等等一系列學術問題,仍然是難題。人們已能清晰地感到它的存在,但它何以存在,如何存在,存在何用仍然是人們所不能透悟的。本文的愿望就是要從現實和理論互動的角度對上述問題做些有益的思考。 一、知識經濟的時代意義     按照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定義:知識經濟即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的,建立在知識信息的生產、存儲、使用和消費之上的經濟。從我們所看到的不少資料表明:人們在強調知識經濟這一概念時,主要是區別于物質、資本在生產中起主導作用的物質經濟和資本經濟而言的。與依靠物資和資本等這樣一些生產要素投入的經濟增長相區別,現代經濟的增長則越來越依賴于其中的知識含量的增長。知識在現代社會價值的創造中其功效已遠遠高于人、財、物這些傳統的生產要素,成為所有創造價值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因此知識經濟的提法可以說正是針對知識在現代社會價值創造中的基礎性作用而言的。但不能由此就認為知識經濟僅僅是區別于所謂的物質經濟或資本經濟。其一,人類經濟時代的劃分有自然經濟、工業經濟,但沒有物質經濟或資本經濟的提法。其二,一個經濟時代的劃分重要的不是生產什么而是用什么生產,這里包含一個重大的區別,即一定社會的主導生產工具及由此形成的產業,這顯然不是物質經濟或資本經濟所能反映的。而知識經濟不但從知識在生產中的核心作用表明自身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主導經濟增長的知識性產業已經形成。對此美國經濟學家羅默提出,要求在計算經濟增長時,必須把知識列入生產要素函數中。因此OECD定義知識經濟即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正是揭示了知識對現代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并準確地反映了知識經濟的現實。所以,我們從經濟時代的角度來認識知識經濟,才能切實地反映社會財富創造形式的歷史性變化和人類社會已進入一種嶄新的生產方式這一偉大現實。我們認為知識經濟是繼自然經濟、工業經濟在人類財富創造形式上的嶄新時代。我們稱之為知識經濟的,就必須使這種稱謂有相應的經濟學理論基礎。這需要一個切入點,這個切入點顯然不是目前報刊上所反映出的一些旨在映證知識經濟的提法,而應是論證知識經濟何以可能的理論基礎,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二、知識經濟對經濟學基礎理論的沖擊     知識經濟對經濟理論的沖擊首先是基礎理論。知識經濟的出現使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必然要合理解釋和反映這種社會經濟生活的新本質,從而在更新的經濟學基礎理論的基石上構建指導人類新的經濟實踐的經濟學。事實證明,經濟學的一些研究領域已經初步自覺或不自覺地反映著這種新經濟的沖擊。尤其突出的是貝克爾的人力資本論、發展經濟學、市場營銷學及一些管理性經濟學科,這不斷地加大著部門經濟學科和經濟學基礎理論的分離。我們已經看到了知識經濟的現實,但我們用以解決問題的理論并非建立在這種現實基礎之上。這便是舊理論無所作為的必然?v觀人類社會全部的經濟活動無外乎這樣兩個內容,其一是社會財富的創造問題,其二是社會財富的分配問題。這里我們的研究主要是針對第一個問題,形成這一問題的核心內容是一定社會的財富是什么?如何實現這種財富的增長?對這兩個問題的認識集中地形成了該社會的經濟學基礎理論即價值理論以及增長理論。我們從經濟學角度考察一定社會所追求的新的社會財富是什么,如何創造出來,不能不看到,新的社會財富的創造總是受制于當時社會的生產方式。從古代社會的錢物積累表現出的社會財富,及與之相應的注重農牧和戰爭掠奪的財富增長形式,到威廉·配第實質性地揭示出農業經濟條件下的社會財富創造中“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這里的勞動成果是直接地表現為社會所認可的社會財富。隨著自由資本主義萌芽的到來,重商主義堅定地認為商業貿易創造價值、增進社會財富。事實上商業貿易只是轉移現實的社會財富,并不能在根本上創造新的社會財富。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第一次真正深入到人類經濟的核心,揭示了生產創造價值這一人類社會財富增長的實質。在資本主義進入典型機器大工業化生產條件下,馬克思完善和發展了勞動價值學說(尤其是提出了揭示資本主義財富增殖的剩余價值學說)。這些理論集中說明的是在一定經濟時代里新的社會財富的形成是和一定的生產方式相聯系的。自然經濟時代,創造新社會財富(價值)的主要是人的勞動力,勞動也主要是人的體力勞動;工業經濟時期創造新社會財富(價值)的主要是先進的機械力,尤其是工業經濟的成熟期,以機器為主的機械力勞動成為社會財富基本的創造形式。新增加的社會財富完全是表現為滿足人們各種各樣生活需要的商品,商品價值的大小及其得到社會認可的多少都直接地決定于生產它們所使用的技術的先進性。這使工業經濟時代的勞動價值論典型地表現為價值的技術決定論。當人類進入后工業化社會的知識經濟時代,反映工業經濟時代社會財富創造的勞動價值理論在新的生產方式中表現出明顯的局限性。   首先,在現代化的企業生產中,人們認識到外在于勞動過程的知識性的管理也成為創造商品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經濟學界也提出了管理是創造價值的第四個要素。而管理正是隨著人們對企業自身性質認識不斷深化所形成的知識和信息,管理人員正是運用這些知識和信息,服務于生產過程而現實地增加產品的價值。美國德爾福集團甚至提出企業知識管理,認為這是現代企業成功的關鍵。指出“雖然知識管理的首要目標不是技術,但是公司將發現,它們在知識經濟中如果離開了知識管理,就不可能具有競爭力。”(《參考消息》1998年4月26日)   其次,在市場自由競爭中企業所投入非生產性領域的大量廣告費、贊助費及各類社會投入,都不是用于直接生產領域,按勞動價值理論是不會創造價值的,F在恐怕沒有企業界的朋友會否認這方面投入的豐厚回報,在這些非生產性領域的投入極大地提高了處于自由競爭市場中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這些知識和信息是如此深刻地影響著消費者的選擇,對商品無論在價值大小以及實現多少上都起著關鍵的作用。   第三,現在主要讓我們來看使工業經濟時代躍升到知識經濟時代的先導產業———信息產業。美國人不無自豪地指出信息產業已成為美國經濟最大的新的經濟增長源,約占近年美國經濟增長的40%。如果你對這個數字還缺乏敏感的認識,那么你對這組數字肯定會感興趣:一個發展才十幾年但已擁有資產2000億美元的微軟電腦公司和已經發展一百多年才擁有400億美元資產的通用汽車公司,后者曾是美國工業經濟時代的象征之一。微軟所要做的工作,并不是給你直接可以消費的面包、汽車或實實在在的鋼鐵。它提供給社會的只有處理信息的計算機和載滿了能滿足你對知識管理需要的各種軟件,這里幾乎沒有辦法用勞動價值理論來分析,最高級的知識在這里直接轉化為最大的價值,過時的知識在這里也一文不值。同樣的編程人員、同樣的工作強度,但可能所創造的價值相差懸殊。這里價值形成的唯一基礎是以其知識含量的高低來比較的'。其他如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光電子產業等等高新產業中,知識是與他們所能創造價值的大小、所能實現價值的多少直接地聯系在一起的。也許僅僅因為一個連字符的遺漏而使數十億美元化為烏有,也許僅僅因為一個新的配方而價值倍增。在這里已完全失去了工業經濟時代社會財富的生產和實現形式,知識經濟時代的社會財富已直接地與人類最寶貴的知識掛鉤,這不但突破著舊的社會財富觀,而且直接使人類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創造新的社會財富。   綜上所述,知識正自在地存在于當今源源不斷被創造出來的新的社會財富中,深刻地改變著經濟學的基本范疇的內涵及基本理論。正如我們分析的,一定經濟時代新創造的社會財富,總是最深刻地反映著一定經濟時代的社會生產的實質,并通過這個實質使一定時代的社會生產方式向更高級轉化。因此,我們可以說一切都是財富,一切都不是財富,對新增社會財富的考察必須和一定的生產方式相結合。如果說工業經濟時代商品的價值主要指一定技術條件下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價值的大小體現出在勞動時間多少上的競爭,那么知識時代的商品價值則主要是指在無差別人類勞動中所蘊含的知識和信息,價值的大小體現在勞動中對知識和信息的競爭。我們創造的新財富是未知的,但我們通過當前的勞動卻現實地改變著已經形成的社會財富的再分配。在這個循環上升的怪圈里,由于人們在現實消費需求中所消耗的社會財富總是有限的,因此大量的社會財富是以空的數字指標表明社會生產的創造能力,由于形成新的社會財富增長的途徑是唯一的,因此對一定生產方式下新形成價值的那種核心要素的競爭便是社會經濟增長的實質。而這種核心要素的分割、占有和積累,也就是對新增的社會財富的分割、占有和積累。從這個意義上看,OECD定義的最后一句,不無道理。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與工業時代相適應建立起來的經濟學勞動價值理論亟待發展。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才能說明知識經濟是存在的,使知識經濟有合理的理論基礎,把我們看到的現實和我們用于解決現實問題的理論有機地統一起來。     三、知識經濟對社會財富創造形式的改變必然意味著傳統經濟學的增長理論、貨幣理論、周期理論及其他一些理論都必須重構   知識經濟正以其在現實中的迅猛發展向我們展示出現代經濟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和增長形式,使傳統經濟學理論所揭示的內涵式增長、外延式增長、規模經濟增長、投入產出等增長理論都表現出嚴重不足。   首先,知識在現代經濟中的基礎性作用已徹底改變了傳統人、財、物要素配置所帶來的增長。   其次,知識作為驅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它投入和參與生產的形式完全不同于傳統要素,并形成新興的主導產業。   再次,同傳統工業經濟的規模相比較,依賴知識創造效益的增長正表現出同一產業的分散組合和不同行業間的技術融合,很難從規模化的投入和產出上進行分析。   最后,知識在當今社會新財富創造中的獨特性和基礎性,使我們對形成社會財富增長的途徑并不能直接地從生產領域或某一產業中去尋求,增長的因素或動力也許是直接地存在于生產領域之外。知識經濟條件下,也許真正導致增長的投入在一些非生產領域而并非生產領域。只有我們把上述問題研究清楚,我們才能找到知識經濟條件下促進主導產業形成、推動經濟增長的有效作法。發展經濟學家羅斯托曾明確指出主導產業對一個時代的經濟起飛具有決定意義。曾因煤、鐵為主導產業相互推動而促成戰后經濟奇跡的日本在這一方面更有心得,日本工業調查會總經理志村幸雄撰文指出:“信息通訊產業可以說是21世紀最典型的主導產業。如果說20世紀基本上是發動機和電動機占主導地位的‘動力的世紀’,那么21世紀將是通信、廣播和電子計算機技術三位一體的‘信息的世紀’”。在這一問題上有的同志以產業升級很好地概括了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們面臨的機遇。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在這樣產業巨變的經濟時代,最能代表知識經濟特征的產業是主導產業但不可能是唯一的,甚至這一產業在根本上只是為知識經濟時代的其他產業提供生產手段。而各國在此基礎上所可能形成的主導產業仍然是要和國際分工、本國經濟現實相結合。知識經濟向我們展現出不同于工業經濟增長的高速度和高效益,無疑有更深刻的增長方式在現實地發揮作用,這就使我們更要深入研究知識經濟增長理論,理解現代經濟增長的內涵和實質,在未來的發展中制定出更合理、更完善的增長政策和計劃。并由此出發考察知識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市場、人力、管理等等相關經濟因素在新的經濟狀態中的運動規律,從而全面自在地把握知識經濟的理論。     由于知識經濟的發展深刻地改變著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和增長理論,尤其知識經濟所表現出的經濟數字化、虛擬化、一體化、全球化、消費與生產的融合等等特征,使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傳統經濟學的貨幣理論和周期理論。隨著知識成為新增社會價值的決定力量,使社會財富價值的代表貨幣,在更加虛擬化的數字經濟中運行,使工業經濟時期所表現出的通貨膨脹,進一步發展為泡沫經濟。在全球化、一體化、貨幣自由匯兌、金融衍生品大量存在和信息空前通暢的情形下,原有的貨幣理論和周期理論已明顯地不能指導現實。原來生產過剩的危機現在也許因為金融市場的違規操作而輕易來臨,也許因為世界市場的分工而大獲其利,可以說這次的東南亞金融危機是一個最有力的說明。限于本文篇幅,這里我僅僅是提出問題。     總之,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是實實在在的已經到來,我們必須從這個現實出發,揭示出反映知識經濟實質及運行規律的經濟學說來解釋我們所面對的經濟現實,指導我們偉大的改革實踐,這不但意味著我國理論經濟學繁榮的到來,也必然促進我國偉大的經濟振興。  

        作者:知識經濟對傳統經濟學理論的挑戰  

        經濟學與管理學系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標簽:開題報告 時間:2020-08-01
        【yjbys.com - 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提高論文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是論文工作的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經濟學與管理學系畢業論文開題報告,供大家閱讀借鑒。

          題目:美特斯邦威股份有限公司營銷策略研究

          一、 選題的目的及意義、本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中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服裝生產國和消費國,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購買習慣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加上國外服裝企業的入駐,使得國內服裝行業的競爭環境更為激烈。美特斯邦威就是在這樣激烈的競爭環境中,運用自己獨特的營銷策略,成為了休閑服裝行業的領跑者,受到年輕人的追捧。美特斯邦威的產品策略是不斷根據目標市場的需要調整自己的產品組合,不斷研發新產品。價格方面是為消費者提供最優價格的商品。渠道方面,則選擇了多渠道模式。促銷方面則注重根據目標顧客的特點來制定促銷策略?傊,美特斯邦威不僅善于學習時尚的設計理念,更重要的是在復雜的競爭環境中,運用了適合自己的先進的營銷策略,才使得企業不斷的發展壯大。

          有效的市場營銷策略的制定,包括產品策略、定價策略、渠道策略、促銷策略等,可以推動企業的發展,使企業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生產出獨特地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節約企業管理成本,最大程度宣傳企業的產品和文化,使自己的企業充分利用有利因素,規避發展中不利的因素,從而讓企業立于不敗之地,不斷提高經濟效益。企業制定合適的市場策略還可以傳遞自己的品牌價值,提高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實現企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