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課改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論文在形式上是屬于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教學課改論文1
一、教師主動轉變角色,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
新課改對當前高中物理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對教師本身的重新定義,課堂教學手段的創新和教學內容的更新以及教學目標的確立。新課標要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住性學習,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學習。在新課改的形勢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發生了轉變,傳統的教師概念需要重新定義,倡導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只是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和學習方向的引導者;同時教師還是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者。
二、創新教學手段,精心安排課堂教學活動
傳統的物理教學注重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灌輸。因此,教師大多采取單純的教材內容的傳授方式,將物理知識作為書面化的內容傳授給學生。而在新課標的要求下,當代物理教學應當更加注重對于學生“學”的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的探索學習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研究探索獲取知識,例如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學習或者進行探究性試驗的方式。物理學習的探究活動作為新課程改的一項新的教學理念,要充分體現出新教材基礎上物理教學課堂上的應用價值,物理教師應當以探究為教學出發點,以實驗活動為中心,讓學生從實驗活動過程當中體驗物理的基礎原理和規律性,從而讓學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識的具體產生過程,進而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動力。探究性試驗學習不僅可以對學生學習物理進行動態性的構建,以便使學生在探究實驗當中完善對于物理知識的構建和真正掌握。
三、增加在教學實踐當中的實驗教學環節,培養學生自我動手的能力
物理實驗室人類獲取知識且開始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的活動,是科學探究工作的基礎。探究實驗教學活動是新課標物理教學的重要環節,探究實驗教學的目標是以新課標物理教學的理念為理論依據,以激發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興趣為目的,從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培養學生對于科學實驗和知識獲取的嚴謹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合作學習的精神。在探究實驗的具體設計過程中,體現出物理科學的核心指導思想。因此,對于實驗本身的有效性的傳達和引導,才能更好地實現新課標要求的對于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才能真正的促進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與他人合作學習、自主探索和動手實驗的的良好物理學習的習慣。
四、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
在新課改過程中對于教師角色的轉變使得教師由班級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發展方向的引導者。但是,無論教師角色怎樣的進行轉變,學科教學對于每位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要求都是沒有放松的,這也凸顯出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增強自身的知識儲備和專業能力的必要性。
(1)增加對物理學科的專業書籍的閱讀量。教師在選取書籍時,可以與其他教師進行經驗學習交流,對教學當中的難點和重點進行談論和研究,這樣可以充分的促進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提升。對于專業書籍的不斷閱讀和學習不僅教師自身可以獲取更多的專業知識,還可以提升教師個人的職業素養。
(2)課后進行教學內容的梳理和對教學過程的重新評估。新課改在改革過程中提出教師在課后要多進行教學反思,多記錄課堂教學當中的遺漏和靈感或者學生提出的代表性的創新意見,這些都可以促進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請款,及時的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以便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是為教師日后的教學水平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3)加強對探究實驗的操作與演示能力的學習。在實際探究實驗過程當中,教師與學生的思維總是存在不同之處,這就需要教師在試驗開始之前設立引入環節,以便增強學生對于實驗過程的印象,從而提升教學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對于難度較大的實驗,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讓學生體驗探究實驗的直觀感受,以便增加課堂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結語
總之,高中物理教師要堅持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和指導思想,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精心的教學活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在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獲得全面健康的發展。
教學課改論文2
一、新課改背景下歷史教學的創新發展
歷史知識之廣博、深邃與龐雜,僅憑中學這個階段的認知,中學生不可能會形成系統而全面,成熟而理性的看法。因此我們這里談到的創新,就是通過教學目標的合理設置,教學方法的科學改進,培養學生具備理解歷史問題的能力,讓他們獲得對歷史客觀而又獨特的見解,而實現創新改革的“捷徑”,就是圍繞“三維”教學目標組織多元化的教學過程。本文以“至高無上的皇權”第一課時為例,對新課改背景下歷史教學的創新改革進行詳細闡述:
1.1明確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皇帝”稱號的來歷;皇權;明君與昏君產生的背景;文字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對中國皇帝制的歷史進行了解;學會辯證的看待皇權專制,對它的利與弊形成客觀認識。能力目標:從皇權的特點分析中讓學生養成客觀分析歷史的能力。
1.2過程與方法
采用“三五”教學法。三即三種形式:手腦結合、觀察與思考結合以及聽讀結合;五即五種方法,即講解;提問;演示;啟發;鞏固。(用問題入新知)師:你們知識在中國封建社會中老百姓最為敬畏的人是誰嗎?生:應該是皇帝,因為他擁有最高權利;師:那么皇帝都擁有哪些權利?皇帝又是靠什么來鞏固自己的權利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至高無上的皇權”。
、倩蕶鄬V疲▽蕶鄬V七M行簡單講解,然后繼續以問題引導)師:中國第一個皇帝和最后一個皇帝你們知道分別是誰嗎?最早的皇權是什么形式?生:秦始皇應該是第一個皇帝,他最先確立了皇權專制,在電視中經常看到“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應該是是皇權的最早源頭;蕶嘀频慕Y束應該是最后一位皇帝溥儀退位。師:不錯,在封建社會,皇帝有很多特殊的“禁忌”是不容違背的,如平常人不能與皇帝的名字相同等等。那么,皇帝到底都享有哪些權力?
、诨实鄣臋嗔νㄟ^多媒體讓學生一邊看、一邊聽、一邊思考,教師對明清時代皇帝居住的建筑———太和殿、秦始皇時期用的“虎符”等等進行講解與展示,來讓學生對皇權的特點形成直觀印象。然后讓學生們閱讀教材中相關內容,并舉例說明皇帝為確保自己的統治地位所采取的措施對歷史的產生的負面影響。生:明太祖時期為了防止皇權旁落,制造了“胡惟庸”案,三萬多人被連坐誅殺;清乾隆年間,劉于義大學士跪在御座前時間太長導致死于皇帝腳下。師:從上述例子中我們看到,在歷史上會有“明君”與“昏君”之分,那么兩者是怎樣產生的,又形成了怎樣的影響?
③明君與昏君的產生和影響師:在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皇帝是唐宗宋祖,他們是“明君”嗎?他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生1:他們是明君,因為他們都有高尚的品質和睿智的頭腦。生2:他們都有過人的膽識和出色的才能。師:非常好。那么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怪現象”:即昏君多,明君少,這是為什么?生1:皇帝都是世襲制,并不是選舉賢能,所以無能之輩多;生2:很多守業之君沒有憂患意識,無雄才偉略。師:非常準確。然而造成皇權專制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皇權的“至高無上”,不受約束;实坌惺箼嗔﹄S意性很大,所以會形成明君和昏君之分,那么請同學們談談你對皇權專制的認識。生1:皇權專制在危急時刻可以對軍隊集中調度,維護國家統一;生2:皇權專制使皇帝在行使權利時產生明顯的隨意性,于國于民造成嚴重危害。教師最后做總結:同學們分析得十分到位,皇權于明君手中是治國利器,于昏君手中卻是亡國工具,所以我們對皇權專制要從利和弊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學會客觀的、辯證的看待歷史問題。
二、結語
新課改背景下的“三維目標”為教學目標的設計與改革指明了方向,也為歷史教師創新改革課堂教學提供了寶貴素材,作為新時期的歷史教師應把握好教學目標的偏移,為歷史教學在新時期得以傳承與發展不懈努力。
教學課改論文3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展開,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以及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結構讓我們大開眼界,我們的課堂教學由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關注學生的發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過程,這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結果。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政治教學
課堂是落實新課程標準的主要場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所以,如何在新課程改革下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使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更符合新課改的精神,是我們每一個老師應當考慮的重要課題。
一、新課改下的政治課堂教學更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在新課程改后的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總是擔心學生聽不懂,仍然是滔滔不絕地講個沒完,也有的老師對新課改理解粗枝大葉、斷章取義,課堂教學盲目追隨新課改理念,教學形式花樣翻新,學生卻聽得云里霧里、不知所以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成功教育的關鍵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句話恰好闡釋了新課改后的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我們的教材編排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導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在課堂上做好導演和配角,做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促進者、引導者,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把課堂這個廣闊的舞臺交給學生,讓他們盡情地去表演,去發揮,讓每一位“演員”演繹恰當的角色。現在的初中學生求知欲較強,善于表現自己,只要教師善于引導,在課堂中給學生提供充分發表見解、張揚個性的空間,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既得到了鍛煉,老師的教學任務又會得到圓滿完成,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得到了充分體現。在教學實踐中,我總是設法使每節課都能拿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如我留出時間讓學生先自學,然后談看法,讓另一個學生進行評價,這樣有時還會引發討論;或者我將富有啟發性的題目采取小組搶答、點名回答等形式來完成等等。
二、新課改下的政治課堂教學更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理念。
新課改后,新的教學理念不斷地應用于課堂,學生自主意識比以前得到增強,合作愿望也不斷提高,探索熱情持續高漲,熱熱鬧鬧的討論場面已經不難見到,學生幾人一組,七嘴八舌地開始了討論研究,課堂上氣氛非常活躍。然而,相當一部分討論只要老師深入其中,就會發現這種流于形式的討論,只是表面熱鬧,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各行其是,說的、做的很多都與老師要求的無關,出現了活動的形式化、淺層化傾向,并無實際功效,這是和新課改的要求相悖的。
我們要在課堂上踐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新課改理念,應當講究策略。所謂學生自主學習,是在堅持教師在教學中主導地位的前提下的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要建立積極的課堂環境,為學生營造寬松安全的氛圍,為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最為廣闊的空間。
探究學習是相對傳統的被動接受學習而言的,傳統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與掌握,冷落和忽視發現與探究,從而在時間中導致了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使學生學習書本只是變成僅僅是直接接受書本知識,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探究學習的內容是以問題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政治教學只有把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教學的出發點,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成功體驗,進入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才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新課改下的政治課堂教學更積極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在學生個體無法完成,或個體無法有效完成的任務;或者是學生對自己產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與他人討論,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時進行協作、交流、討論以求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一種學習方式。衡量學生是否進行了合作學習,關鍵不是看有沒有組織小組討論,而是看學生的活動是否具有合作的意識,是否掌握了合作的技能(善于傾聽、述說、交流、分工與協作等),是否產生了合作的效能。
三、新課改下的政治課堂更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多元化。
新課程主張和要求發展性的課程評價。就發展性而言,課堂評價要以學生為本,應該達到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他們獲得進步的目的,F在很多的課堂教學評價僅僅局限于對一些簡單知識的再現和重復,其評價明顯是走過場,評價考慮的并非是否關心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而是是否完成教學任務。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診斷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因為每個學校的情況不同,每個教師面對的學生也不同,因此,評價的目標應多元化、評價方法應多樣化,不僅要學生學習的結果,更應該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使他們認識自我、激發興趣、樹立信心,自主學習,全面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新課改下的政治課堂教學評價一般可以采取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同學互評等方法。教師評價是用鼓勵性的語言或描述性的語言對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表現、知識掌握的情況和能力水平進行表述,側重于評價學生發展性領域的表現。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因為要鼓勵學生而一味地贊揚,也不能因為學生的回答不如意而隨意地嘲諷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課堂評價要明確、求實,使學生能學到知識,思維方式得到正確引導,達到激發學生潛能的教學目的。學生自評是學生對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各種表現的自我評價,實際上就是學生對自己的課堂表現的反思,通過自我反思和評價總結自己在思考、回答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矯正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素養。同學互評,可通過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全班互評,促進人人參與,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在相互評價、自我比較中獲得自主發展。
這些評價方法的運用往往不是孤立的、單一的,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實際需要,靈活運用,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各種評價方法的優勢和特長,讓評價真正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慕菊主編的《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年版。
[2]劉強主編 《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6月第2次印刷。
[3]黃營生主編 《中學政治課教學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7月第1版。
[4]王道俊、王漢瀾主編《教育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 第13次印刷。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項目教學課改探索的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互換性與技術測量項目教學課改探索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摘要:分析了在《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程改革中引入項目教學法的意義、目標,闡述了項目教學法在本課程中的實施以及實施效果和存在的問題。證明了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完成實訓項目而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可提高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而且可培養合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
關鍵詞:互換性與技術測量;項目教學;探索與實踐
應用項目教學法的意義
現代的高等工程教育就是要結合工程實踐的教學,培養符合產業需要的具有全面能力和素質的工程人才。項目教學是一種能力本位的教學方法,按照各種完整的項目組織知識,交給學生去做、去學,在反反復復的基于項目的學習中,學到一些必要的知識,形成各種能力。其指導思想是將一個相對獨立的任務項目交給學生獨立完成,從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到完成后的評價,都由學生具體負責;教師起到咨詢、指導與解答疑難的作用,不僅僅是把教師掌握的現成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通過對一個個項目的實際操作,要使所有學生能夠了解和把握完成項目的每一環節的基本要求與整個過程的重點、難點,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獲取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總結實踐經驗發現新知識、團隊合作、與人溝通和交流的能力以及創新的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綜合專業素質的目的。
初中語文課改教學中的幾個問題及思考的論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語文課改教學中的幾個問題及思考的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語文課改教學中的幾個問題及思考的論文 篇1
摘要:伴隨著語文教育課改的普遍推行,初中階段的語文課程在教學素質方面已經有所提升。但是,大部分語文教師在執行新課標語文教學時都是本著摸索的態度進行,對于語文教學目標規劃,教學模式的調整上仍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鑒于此,為了優化新素質教學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筆者就目前語文課改教育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詮釋并展開思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改教學;問題;對策
當前,我國語文課程教學標準的改革與創新已經進入了一定階段,相較于以往注入式教學模式,經歷了課改之后的語文課程呈現出更為顯著的教學功效。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部分教師在踐行素質教學新模式中因思想認識不足,導致語文課程教學仍存在著諸多教育問題亟待解決。因此,只有將語文教學問題加以分析,并進行教學模式改進和改良,才能更好地為初中生提供優質學習空間。
一、初中語文課改教學中存在的重點問題分析
新課改中就“教”與“學”兩大語文課程組成部分在課堂中的地位進行了重新的調整[。即將主教,轉變成以學為主的課堂結構,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自主總結而實現相關語文知識的內化。然而,部分教師在語文課程執教工作中并未真正領悟這一教學標準的實際內涵。通常,語文教師根據語文教材內容設定完問題之后,便將接下來的課堂完全交由學生安排與處理。在學生自主探究期間,教師基本上是放任不管,對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表現也未能提高關注。這樣,就導致部分過于調皮的學生鉆空子,不僅不會積極參與到語文問題的探究討論,甚至還會做出擾亂語文課堂秩序的不良行為。其實,之所以會存在這一問題,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對新教學標準存在誤解,雖然推崇主學理念,但教師在語文課堂中的引導與輔助功能也是不容忽視的。此外,當前,學生在語文閱讀方面表現的學習狀態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教師未能掌握好教與學課堂作用的調整,導致大部分閱讀時間都被浪費,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還未能得到有效提高。
高中歷史課改中開展學生自主探究教學的幾點體會論文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要求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要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梢,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應大力推動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師應該把探究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引導學生有效地探究,讓學生親歷自主探究的成功之旅,體會探究之樂,獲取成功之喜。現結合高一歷史教學,談談個人對開展學生自主探究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巧妙進行課程編排,引導學生掌握初高中知識銜接的方法
由于歷史學科在初中不受重視,所以許多學生在高一階段根本就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而高中課程又要求按專題進行學習,特別是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特定的歷史問題(或專題、課題),通過多種途徑和手段獲取材料,以類似科研的方式主動獲取歷史知識、解決特定歷史問題。同時,由于教學時間較為緊張,要想專門抽出一塊時間進行初中知識的復習顯然是不現實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的課程編排上,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學會將初高中的知識銜接起來。具體方法:
一是抓住典型,隨機引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選擇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典章制度等,引導學生查找出初高中歷史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與相互關系,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領會知識內涵、建立知識鏈接。這樣一來,學生對所學知識既容易消化、吸收,又可在此基礎上拓展教材的內容;歷史課程教學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也不再只是死記硬背的內容,而是為學生獲得某方面知識提供的必要的學習資料。
小學數學課改教學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思考論文
與以往的課改有所不同,現階段的小學數學課改,目的在于讓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得到更好的提升。小學教育是最根本的教育,而數學方面的內容則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不能按照過往的經驗實施教學,必須要與時俱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想法,教師要在態度和方法上實施轉變,否則很容易給小學數學課改造成不良影響。
一、注重問題的求異性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思維雖然比較開闊,可是必須得到引導,才能在正確的軌道上去思考和分析,從而不出現較大的偏差。小學數學課改的過程中,針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應該從“問題”的角度出發,日常數學課的問題,或者是課后解答的問題,都應該將問題的求異性更好地體現出來。例如,按照“一材多拼”的原則來實施。小學生在學習數學課程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圖形方面的知識,且圖形知識占有的范圍比較大。此時,教師可以將圖形做出良好的拼接,提出不同的問題和拼接方式,讓學生對圖形有一個充分的認知,為日后立體幾何的學習奠定基礎。例如,在日常教學當中,要求學生手持不同的圖形,與本節課程的內容相結合,拼接出不同的圖案。低年級的學生偏向于拼接基礎圖形,包括汽車、房屋等等;高年級的學生則需要將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圓錐體等做出拆分拼接,由此來對立體和平面有一個更好的理解,保證思維的良好轉變。
二、一題多問
在小學數學課改的過程中,創新思維的培養不可能通過單一的手段來完成,還需要將一道題目進行多種問答,讓學生在已知的條件中尋找出更多的內容,利用推導解答的問題,完成后續的知識學習,將創新思維更好地培養。例如,低年級的一道題目,已知條件為小紅家距離學校800m,小明家距離學校300m。由此可以提出很多問題,包括:小紅和小明,誰家距離學校更遠?誰家距離學校更近?小紅上學需要比小明多走多少米?小明上學比小紅上學少走多少米?小紅家距離小明家多遠等等,這些問題既可以在已知條件中尋找,也可以利用已知條件計算和推導,從而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的`內容是不斷變化的,有些答案也不是固定的。
領會課改理念,優化教學過程的論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步步深入,我們在新課程實踐中存在了一些困惑。如教學內容涉獵面廣而浮淺、知識很難形成體系;課時少和課后練習與教學進度脫節;教材要求和課程設置銜接;實驗室建設、教學資源、網絡資源跟不上課改步伐等。另外,化學教學中也暴露了不少值得引起重視的問題,主要有:
(1)重形式教學,輕教學實效。
(2)重知識體系,輕“指導意見”。有些教師對課程標準和山東省新課程實施指導意見缺乏深入學習和領會,怕高考“吃虧”,教學“慣性”嚴重。教學過程中隨意拓展外延、加深難度,追求以往知識體系。
。3)重演示實驗,輕學生分組實驗,更談不上探究設計實驗,導致學生實驗操作能力降低,科學素養不高。
筆者認為教師應深入鉆研教學理念、精心編寫教學設計、交流教學方法、總結高效課堂教學結構、總結和改進教學資源。筆者認為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新課程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化學課堂才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下面結合我校幾年來化學教學調研、教研活動,針對進一步領會課改理念,優化教學過程談一些粗淺的思考。
一、教學預設必須轉變理念,爭取水到渠成。
新課程教學的依據是課程標準,教師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課程資源,因為教材的缺憾與空白靠教師去圓滿,教材的運用與開發靠教師去創造。教師要從“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通過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動,根據學情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進行重組、活用,使預設盡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為預設與生成都是精彩的課堂教學不可或缺少的兩個方面,預設高水平且能不斷生成的課,才算是精彩的。因此,教師只有在精心預設的基礎上,針對教學實際進行靈活調控,追求動態生成,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在預設與生成的融合中達成。
職業中學化學課改分層次教學法論文范文
一、分層次教學法的理論依據
因材施教是日常教學中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從目前的教學水平來看,因材施教的原則,似乎沒有在正常的軌道上發展,教師過于依賴教材,沒有對學生實施拓展性的教學,導致學生的思維局限,且在日常的學習中,僅僅將注意力放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對自身發展并沒有太多的益處。為此,職業中學化學課改中分層次教學法的應用,應首先從理論方面著手:第一,職業中學與一般的中學不同,重點培養的是學生的.職業知識和能力,除了專業課程,其他的課程安排完全是為了配合專業學習。化學課改后,其內容更加豐富和飽滿,通過運用分層次教學,能夠根據學生的發展和實際情況,獲得較為理想的成果。第二,職業中學當中,部分學生即便非常努力,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掌握好各項知識。為此,應對職業中學學生實施分層次教學,一方面幫助解決各方面的學習困難,另一方面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盡快提高學習能力,減少與學優生之間的差距。
二、職業中學化學課改中分層次教學法的實踐方案
方案一
對于職業中學來講,化學課改后,其學習內容與學生專業的配套程度較高,能夠培養學生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在學習其他知識的時候,可充分結合自身的優勢,告別傳統的學習方法,獲得更大的自我提升。分層次教學法,要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教學,完成其各個階段的有效學習。結合職業中學的特點以及化學課改后的各項標準,分層次教學法的實踐,可從教學班內部分層出發。首先,在班級內部,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情況,劃分為A、B、C三個層次,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知識教導和管理。其次,持續實施分層次教學。每一個階段的學習完成后,觀察學生的成績和能力變化,適當為學生“晉級”,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斗志。第三,通過長時間的分層教學,為學生制定有效的學習方案,要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由此可見,該方案比較適合現階段的職業中學化學教學。
小學英語課改教學論文
導語: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英語課改教學論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小學英語課改教學論文一
新課改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發掘學生在學習英語上的潛能。通過這樣的方法還可以讓學生大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并大膽地說出英語。我通過實踐,總結了下幾點。
一、采用活動教學
新課改的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導線,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合作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為目的的教學。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的過程中學到生活中有用的知識。比如,在教學三年級動物這一個模塊的時候,我就可以去動物園參觀,老師是導游的角色,向學生介紹動物,并讓學生在講臺上來做相應動作的動物讓其他學生猜,也可以用上你比我猜的活動來充實課堂。我在上單元小結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能夠記住本模塊學習的重點句子或者單詞,就把他們編成一個chant,讓學生通過這樣節奏感強的韻律來幫助學生記憶。最后在歡快、輕松的氣氛中,讓學生得到口頭的練習。
二、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是語言學習的最好的一種教學方式,讓學生不知不覺就感知到了語言。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如果老師講多了,反而不好,如果老師盡可能地創設真實環境,學生自然就會感知到語言的存在。比如有一次學生在進辦公室的時候,她就在門外大聲說“報告”,我也用夸張的語氣說“please”。這時,這個學生把全班的本子抱過來遞給我,我真誠地,并放慢語速向她說了句“Thank you.”這時,我也看見她的嘴巴也好像在跟著學習。有一次,我改了作業,把本子遞給她的時候,她連忙向我說了句“Thank you.”我想,這就是情境教學的魅力。就這樣通過真實的情境讓學生感知語言,不知不覺就學會了。所以,我們不妨在課堂上給學生創設盡可能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既學得快樂,又學得輕松,課堂氣氛就會異常活躍,會讓大家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課改教學與考試使用英語人教版在實驗中的體會論文
我省正式開始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材,這也意味著英語學科已全面進入課改行列,這是所有老師都一直企盼著,但又惴惴不安的歷史性時刻。期盼是因為大家對以前的教材和教法也有諸多看法,希望能夠得到改善和提高;害怕是因為沒人知道新課標,新教材對老師的要求有多高,更擔心自己以前的知識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總之,期待也罷,惶恐也罷,經過假期短暫的培訓以后,我們這些“敢死隊”終于沖到我省課改陣地的最前沿。
轉眼已是兩月有余,英語第一模塊已接近尾聲,臨“上陣前”的興奮以及和學生們一起“拼殺”的刺激場面都還歷歷在目,現在是該暫時停一停,反省第一模塊這一“戰役”是成功還是失敗,有哪些不完善之處,還有那些亟待提高的地方的時候,F在本人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前兩個月的教學作一回顧:
一:新教材,新名稱,新編排
第一模塊共五個單元,涉及五個話題:友情,語言,旅游,災難,人物。教過幾輪英語教材的教師不難發現,這些話題在以前的教材中也都涉及過,只是選擇的文章稍有不同。過去高一上學期只有一本書,共十個單元;現在有兩本書,各五個單元,第一本書叫第一模塊,第二本書叫第二模塊。稱呼的改變不能說明什么,變化最大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教材的編排順序和內容,與上一輪剛淘汰的教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這也是本人認為這套教材的成功之處。以前的編排順序是: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現在的順序是:warming up, pre—reading, reading, listening, speaking and writing。現在的編排順序更符合語言的學習規律:先輸入,后輸出。學語言的有一個共識:只有語言輸入達到一定量的積累才可能有質的輸出———說和寫才可能完成。
項目化教學對銀行會計課改的啟示論文
一、《銀行會計》教學取得的成效
(一)突出了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本課程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交替進行,師生邊教邊學邊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答疑解惑者、組織者,學生則是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主體。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又可以突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發現、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等職業能力。
(二)積累了豐富的教學資源
《銀行會計》課程教學的關鍵是教學內容的安排。通過研究大量的文獻,關注金融、財會業務技術比賽的報導,結合對往屆畢業生的走訪調查,選擇實用開放的教學案例,結合職業技能證書考核標準選擇合適的課后習題,根據行業發展中的前沿及熱點問題確定了課堂討論題目。此外,還制作了相應的多媒體課件,并挑選了與行業相關的熱點視頻資料,從而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教學資源。
(三)提升了教師教學水平與研究能力
實施《銀行會計》教學改革,不僅要求教師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熟悉金融、財會相關業務,諳熟處理相關業務所需要的技能,還要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根據學生專業的不同、授課內容的不同靈活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并能對多種教學方法進行組合優化。同時,還要求教師更新傳統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形式組織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既激發了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設計的熱情,又促使其積極致力于教學科研及相關的實踐工作,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與研究能力。
對課改中中職英語閱讀教學的思考論文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國際交流與貿易呈現出越來越頻繁的趨勢,全球化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旋律。英語作為國際交往中通用的語言之一,也受到人們前所未有的重視。熟練地掌握英語對于學生的成才和成長都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作為職業學校的學生,提高英語的水平,尤其是提高英語的閱讀能力,對將來的就業和生活都有深遠的影響。對課改中中職英語閱讀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閱讀教學;中職英語;閱讀能力
對于英語的學習,尤其是英語閱讀的學習,中職的學生是不陌生的。畢竟從幼兒班就已經開始接觸英語了。但是,在英語學習中,尤其是英語閱讀的學習中始終存在著一些問題,下面將逐一展開討論。
一、英語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任何人在學習第二語言的初級階段,都會不由自主地使用母語的思維模式對第二語言進行學習,這是第二語言學習中不可避免的問題。雖然這種學習方式在第二語言的學習初級階段曾經起到了一定的啟蒙作用,但是很容易閉門造車,把第二語言改造成母語式的不倫不類語言。中職學生在英語閱讀的學習過程中也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使用漢語的思維模式去學習英語,按照漢語的習慣去理解英語閱讀的相關問題。對英語成績的提高造成了一定困難,也為將來準確流利的使用英語交流埋下了隱患。同時,在中職學生中出現漢語式英語閱讀的原因是多方面,比較復雜。
1、思維模式的影響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任何語言的表達都是思維模式的體現。習慣性的思維模式對第二語言的學習是有一定影響的。母語有自己的獨特表現形式,第二語言作為語言也是其民族思維的產物。他們既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相容的地方。比如,英語和漢語中到哪里去的表達,英語的疑問詞where是在句首的,而漢語的疑問詞是在句末,區別是很大的。如果不能夠正確的區分,那么就很難理解英語的句子結構,對英語的閱讀的提高也會造成一定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