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論文范文
教學論文是教師教學經驗和教學研究成果在寫作上的表現,簡單的說,就是教師將平時教學中的一些經驗或研究進行了總結,并綜合運用綜合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和討論。一般情況下,教學論文沒有固定的結構格式,這是由于教學及研究的課題不同,研究過程和方法的不同,邏輯推理及其研究成果的不同,各種教學論文的寫作形式也不盡相同。
教育教學論文范文1
一、教學個性設計為創新精神培養提供可能
一份具有創新精神的美術教學設計必需關照到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和個性認知的充分結合。這樣的個性化設計在教學目標上必須明確想象力培養要求,如在空間想象力上的要求、形象思維上的要求,并加以機制干預以期達到較好的“創造”效果。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個性化教學設計一般會呈現以下幾個特點:(1)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以獲得更為感性的經驗,從而不斷豐富兒童的表象;(2)注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能充分給予時空關照,尊重個體感知,以打開個體想象的大門;(3)引導學生關注相關材料豐富認識,以發展兒童的空間想象能力;(4)引導兒童積極參與合作、充分體驗生活、積極實踐不斷豐富生活經驗,為發展良好的想象力創設條件;(5)不刻意追求圖畫的完整與美觀,重點關注孩子的創造力發展。
二、情境控制是創新精神培養的關鍵因素
眾所周知,美術作品在表現上往往是靜態的呈示,然而我們關注到它所表現的內容又往往是動態的。由動態向靜態的轉變自身就是一種創造,畫疾馳的汽車、飛翔的小鳥、流動的溪水等。用靜態作品來表現動態美也是美術的一種表現手段,重在創造的美術創作學習活動,要求教師尤為關注在提供素材、指導觀察素材的過程中展示素材的情境空間創設,這是呼喚學生與素材產生共鳴的主要手段。這里講到的情境空間包括了觀察素材、空間背景等,當然更包括了學生。
我們希望的情境就是學生能夠走入的空間,這樣才能與學生產生共鳴、擦出火花。通過圖示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影響情境空間教學效果的主要有三個方面,即:觀察素材、空間背景、學生。這幾個方面中所展示的幾個要素有許多是可以控制的,如素材的呈示方式、時間、展示過程等;還有空間背景的素材選擇與展示方式,都是可控的內容。在學生方面,我們可加以影響的可能是對素材的認知,至于技能、審美等是我們需要了解的方面,以期對其他的控制展示達到情境空間創設的最大效益。
三、語言交流為創新精神培養保駕護航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學語言的功能時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闭Z言是教學中的主要交流手段,語言可以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共鳴。學生之間的交流相對是平等公開的,只要保持相互尊重的原則傾聽對方的意見,往往是孩子樂于“交流”的現象。但是教師在美術創新活動中的角色如何卻直接影響了創新的效果。
我們常說現代教學要求教師成為學習的參與者、傾聽者、指導者,關懷學生的學習動態,幫助學生開展學習。但是對于創新來說我們更多的應該是諒解、支持與鼓勵。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教學中教師做一個寬容的激勵者更為重要。創新精神的培養不是在一個方面的重視,只有關注教學整個過程中學生創新思維的投入情況,才能逐步培養其創新精神。其外在表現,可以是語言表達下的創新思維、可以是技能表現下的繪畫技術革新、可以是創造性的品評,當然創新性的繪畫表現是最為直接的,但是我們要明確創新精神是在整體激發下的一種情緒表現。教學中,如果著力關注交流語言的運用,想必對創新精神的培養一定能夠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四、小組合作是創新精神培養的保障
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理論與方略。由于其實效顯著,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在美術教學中創作的個體行為與小組合作的團體行為似乎存在著較大差異與矛盾。其實不然,兩者是從不同的角度來開展的,美術創作的個體行為是對個性認識與想象的體現,而小組合作可以有許多好處:認知共享、感受交流、方法創造等。學生間的平等交流不僅會促進學生的交流能力,更能在碰撞中產生思維的創造,再結合自身的創造性認識,無疑對創新能力的發展很有幫助。
在小組合作的空間里孩子的交流還是相對暢通的,但是我們不能忽視小組合作中對創新的保護。因此,小組合作的運行規則非常重要。主要有幾個方面:觀察素材,各抒己見,聆聽尊重;探討方法,共通有無,優選劣汰;表述見解,獨立共享,采納有效;美術創作,尊重他人,表達自我;交流品評,人人平等,共享所獲。只有這樣在美術教學小組活動中貫徹下去,才能使個性得到表現、優秀得到彰顯、創新得到發展。創新精神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工程,是一個創新的工程。
教師必須明確站在時代教學前沿的責任與使命,才能更好地深入研究創新精神培養的內部機制,更好地為孩子服務。美術創作的個體獨創行為決定了美術創作的“創新性”存在,只有具備創新精神的個體參與才能呈現出個體的創新能力,孩子求新、求異的思想在創新精神的感召下必然升華為美術創作的不竭動力,那時孩子會回到畫中的。
教育教學論文范文2
一、建立平等師生關系,確立學生學習主體性
1.平等
高中生具有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已經具備獨立學習的能力,他們不是教師的附屬,而是與教師一樣平等的學習主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好自身角色的轉換,要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一起參與到教學中來,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度。
2.公平
學生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我們要正視學生間的差異,公平對待,一視同仁,不管是優生還是差生都是一樣的,都有功必賞,有錯必糾。
3.期待
學生擁有巨大的學習潛能,需要教師細心挖掘才能得到最大的釋放。因此,教師不能片面地認為學生的認知就只能停留在某個層次上,而是要對學生充滿期待,給予學生必要的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不斷督促學生進步。
4.和諧
教學不單是知識的傳遞,還包括情感的溝通與互動。在教學中,教師既要加強知識的互動,還要進行情感的溝通。因為這些積極的情感具有強大的感染與推動作用。
二、創設有效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币墒撬季S的開端、智慧的窗口、發現的基石,是打開科學之門的金鑰匙。一個富有探索性的問題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學生無法運用所學來解決問題時,便會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激起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教師此時開展探究活動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深入研究提問藝術,在適當的時機提出恰當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主動思考與積極思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在提問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1.問題的準確性
語文學科是一門語言藝術,具有很強的嚴謹性。在提問時,教師要充分考慮語言本身的嚴密性、科學性與準確性,也就是說語言要精練、準確,不可模棱兩可,存在歧義,使學生無法弄清題意,無法進行解答。
2.問題的探索性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標。因此,教師在提問時要盡量避免那種是非判斷型題目或是可以直接從文中提取信息來解答的問題,而是在文本的基礎上聯系生活,提出富有思考價值、探索價值的問題,并留出更多思考的空白。這樣,學生才可以展開充分的思考,才能突破常規,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3.問題的啟發性
教學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且會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出現一系列新的問題,從而使學生通過一個個問題的不斷解決來促進自身知識與技能的全面提升。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挫折,阻礙學生的思維。此時,我們不可輕易地拋出答案,而是要通過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來為學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讓學生從全新的角度來思考,進而解決問題。
4.問題的全體性
分層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理念。學生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基礎知識、認知規律與學習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提問時我們不能一刀切,而是要尊重客觀事實,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加強問題的目標性,真正做到“兼顧差異,面向全體”,這樣才能使全體學生主動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就是推動教學現代化進程。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我們的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有效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種種弊端,且在教學內容的豐富、教學手段的改革、教學方法的更新、教學媒介的飛躍等方面表現出了巨大的優勢,F代信息技術的不可比擬的教學優勢日益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認可。而且,將其運用于語文教學中更是具有重要意義。我們都知道,語文是一門極具人文性、情感性的學科。文字本身就有著無窮的魅力,就是一門語言藝術。傳統教學中,教師通過語言來描述語言,并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反而使得教學枯燥,內容單一,使得學生失去了學習的激情。而多媒體具有強大的視聽效果,更能展現文字的魅力以及語文的魅力,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愉悅的教學氛圍,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1.展現途徑多樣
多媒體可為我們創設一個圖文并茂、聲像兼備的教學情境,同時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實現了視覺與聽覺的完美結合。這對于以聽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是一種飛躍,且其表達的方式更為多樣化。
2.信息種類豐富
傳統教學中,學生獲取信息的種類主要是文字,還有少量的插圖。而多媒體可以突破教學時空的限制,將圖片、圖像、視頻、音頻、文字等多種素材綜合呈現,使得教學內容更為豐富,使學生可以獲取更多的直觀信息,從而為感性認知上升為理性認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意境更優美
多媒體可以真實地再現文本意境,帶領學生走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作者的情感、社會人文、風俗習慣,從而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達成共識。這樣更利于學生將文本與生活聯系起來,而不是純粹地學習文本;更利于學生對文本的個性解讀,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四、總結
總之,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愉悅,學有動力,學有成效,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到全面發展。
教育教學論文范文3
淺析幼兒教育教學現狀及發展
一、目前的幼兒教學方法主要存在的問題
1.教學呆板化
現行的幼兒教育帶有應試教學特征,重視知識傳授和教學講解,要求學生背誦、默寫,以硬性方式達到教學目標。這種教學方式限制了幼兒思維的發展,特別是創造性思維,容易導致思維的僵化,陷入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不利于幼兒潛能的開發。
2.知識陳舊化
知識和科學都是不斷發展完善的,知識更新周期也在不斷縮短,幼兒教學內容也要與時俱進,實時更新,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先進的教學理念,傳授先進的知識,使用先進的教材,才能培養先進的人才。
3.教學枯燥化
幼兒正處于認識世界、發現世界的初期,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注意力不易集中,喜歡觀察、玩耍。在教學中采用靜態教學法,要求幼兒掌握既成結論,強調了思維的模式化和規律性,不利于幼兒創造性的發揮,老師要運用動態教學方法,引導幼兒思考,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4.教學封閉化
封閉化教學是指老師直接灌輸結論,重視背誦和記憶,強調經驗和模仿訓練,缺少思考過程和思維發展,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性,將學生思維禁錮在狹小空間內,被動接受知識,思維得不到訓練。
5.學生學習被動化
幼兒年齡較小,自制力較弱,局面容易失控。有些老師為了避免意外情況,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忽視學生的自我發現環節。主要由老師主導課堂,幼兒實踐機會少,只能被動接受知識,或者按照老師要求全部照搬,缺乏思維過程。
6.課堂不規范
幼兒教學內容都是基礎知識,簡單易懂,一些老師便忽視教學的規范性,不重視課前準備和教材研究,課堂上自由散漫,思想發散,不能有效保障知識的科學性和教學的有效性。
二、針對上述問題,具體有以下做法
1.充分應用教材,研究科學教法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即使是幼兒教學,老師也應重視教材,充分掌握教材結構,熟悉教材內容,對教學內容進行考察與研究,建立教材各章節的聯系,提煉教材重點和精髓,將教材知識點爛熟于心。在這樣的基礎上,老師就能充分利用教材,在進行教學時,信手拈來,靈活運用。在知識講解時,適宜插入引申知識點,擴展學生思維;拋出新穎話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參與教學活動,同時可以串講已學知識,相互對比,相互參照,使他們更好地掌握新知識,鞏固舊知識,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促進記憶遷移;在知識回顧時,老師可以建立知識體系,梳理教學脈絡,理清邏輯順序,幫助幼兒建立有序的知識結構。研究科學教法是指如何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將知識高效地傳輸給學生,這就要求老師注意研究學生的個性、思維發展狀態,有針對性地制訂一套符合幼兒特征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首先要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參與到教學活動,然后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表現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辨識能力。
2.培養幼兒獨立思考能力
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行為,幼兒在學習中占據主體地位,教師要培養幼兒的自學能力,積極思考,自我探索,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幼兒逐步擺脫對老師的依賴,提高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和開放思維。
3.因材施教
每一個幼兒都是優秀的,需要的只是一個善于發現引導的老師。幼兒的性格各不相同,老師不能憑借個人喜好判定幼兒的優劣,要善于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發揮自身優勢,克服性格上的不足。例如,對于頑皮好動的幼兒,可以多帶領他們參加實踐活動,激發他們的創造性,對于搗蛋的行為不能斥責,要慢慢引導,啟發幼兒正確地創造、行動。
4.直觀教學法
直觀教學法對學生的感官刺激較大,易于吸引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帶動幼兒的情緒,積極思考,深入探究,提出具有創造性的意見,開發自身潛力,促進思維發展。比如,在進行水果相關內容講解時,老師可以展示圖片、播放視頻、使用真實水果,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幼兒的探究欲望,學生情緒高漲,全身心投入,對知識的接受效率高,理解記憶效果好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把握教材的結構,根據幼兒的特點制訂合適的教學方法,直觀教學,培養幼兒的獨立思考意識和學習能力,將豐富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于教學過程中,從而開發幼兒智力,刺激幼兒的創造性,為社會培養更多的科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