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畢業論文范文
畢業論文按一門課程計,是普通中等專業學校、高等?茖W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及研究生學歷專業教育學業的最后一個環節,為對本專業學生集中進行科學研究訓練而要求學生在畢業前總結性獨立作業、撰寫的論文。從文體而言,它也是對某一專業領域的現實問題或理論問題進行 科學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義的論文。一般安排在修業的最后一學年(學期)進行。
教育學畢業論文范文1
淺談立體教育模式
曾經在全國各地,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都能見到這樣一條標語: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當代社會激烈的競爭中,孩子在教育上萬萬不可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教育不僅僅是在經濟上的大量投入,同時,它還需要家庭,學校及社會各個方面的協調與配合。
家庭教育是教育工作的起點和關鍵。每一個孩子從出生時即開始接受家庭教育。一個家庭的氛圍如何,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及身心發展。例如,有位學生談到“我經常和媽媽鬧矛盾,聽到她的罵聲就心煩,有時真想一走子之再也不回來了,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花白的頭發又覺得于心不忍,每天就生活在這種內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該怎么辦。當孩子總是處于這樣一種家庭氛圍中時又怎么可能有很好的心態去面對學校的學習。而恰恰一個孩子的教育最直接的來源是學校教育。
正常的學校教育長達16年,學校教育是教育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學校教育的成果直接影響孩子成人后走上社會應對各種問題的能力。當然,學校教育已不僅僅體現在分數上,也融入了學生與老師,同學之間的關系處理。
而學校教育中,與教師的關系問題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過多干涉學生的業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煩惱。有位中學生談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詢問功課,被老師看到后受到了苛刻的指責,并把這事作為一條小辮子抓在手里,動輒就揪出來“示眾”一番,“你以為我不知道你嗎..”,嚴重地刺傷了他的自尊心,導致他對教師的反感,對立,老師指東他偏向西,而內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響了對學業的業趣。另有一位學生干部來訪談到,現在做班干部真難,兩頭受氣,不管事,教師批評你不負責任,要管事,又難免與一些同學發生爭執,若一旦吵起來,老師首先要批評班干部,故而覺得十分委屈。生老師的氣又不敢頂撞;想不干了又怕失去老師的信任,左右為難十分矛盾,不知到底該怎么辦。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想法,諸如:認為老師“嫌貧愛富”的,認為老師“處事不公正”的,認為老師“輕視自己”的...等等。都反映出學校中師生關系的問題.
與同學的關系問題。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處理不好朋友之間的關系而苦惱。有位學生講到,他的一位好朋友總是對他不信任,懷疑他對朋友的友誼,認為他為朋友的付出不夠多,使他十分苦惱,不知怎樣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懷疑。還有一位女生因兩們要好的朋友發生了矛盾,她夾在中間十分為難,與甲交往怕乙不高興,與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后干脆兩位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內心又十分孤獨,寂寞,想恢復與朋友的關系又不知該怎樣去做。
所以學校教育遺留下來許多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社會這個大家庭去幫助解決,以求讓孩子能在成長的歷程中少走一些彎路,多收獲成功的喜悅。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與延續,它起著獨特的調節作用。
我們不難發現,教育已經不僅僅是單一的模式,而是立體的模式。它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各個方面的協調與配合,相互補充,缺一不可。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教育學畢業論文范文2
《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反思性教學模式探索》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反思性教學已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嘗試著探索一種較為科學的、動態的反思性教學模式,為教師在反思性教學的實踐領域提供可操作性的理論參考,以利于對他們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反思,從而不斷提高專業水平,盡快從經驗型教師轉變為反思型教師,從而適應現代社會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要求。運用文獻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等,圍繞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建構,探索了這一模式的理論基礎、目標、內容、過程、方法以及評價等,并初步探討了反思型教師的成長。介紹了反思性教學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進一步分析了該模式的結構及其內部運行的過程和方法,同時分析了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和條件。
【關鍵詞】教師專業成長反思性教學模式反思型教師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都在改革傳統的教師學習與成長模式,并尋求新的教師專業成長途徑,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反思性教學開始興起和發展,并以其獨特優勢而受到教育界的推崇。反思性教學從本質上區別于經驗性教學,它最大限度地追求教學實踐的優化和合理化,從根本上要求改進教學實踐,不僅有利于促進教師教育理念的進步和對實際教學問題的解決,進而促進自身專業成長,而且有利于推動教育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嘗試著探索一種較為科學的、動態的反思性教學模式,以利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反思,盡快實現從經驗型教師到反思型教師的轉變,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適應現代社會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要求。
一、反思性教學對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意義
(一)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基本認識
1.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
有關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目前學者們的理解多種多樣。筆者認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是教師自身專業素質的不斷提升、演進和豐富的過程。
教師首先是潛力無窮、持續發展的個體。美國的伯克認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這一概念的基本假設是:教師需要持續不斷的發展。教師也是一個普通人,是一個發展著的個體,任何教師在心智上還有著無限發展的可能和空間。其次,教師也應被視為“專業人員”,但是這種認識還不是目前教師的實然狀態。然而只有如此定位,才能達到激發教師的潛能,提升教育水準的目的。第三,教師要成為學習者、研究者和合作者。布蘭克曼(Blackman)認為教師始終都是持續的學習者,這種學習就是“專業成長”;教師也應該是積極的研究者,同時,在師生共同生活的世界中教學相長,學生在教師的發展中成長,教師在學生的成長中發展。
2.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分析
現行的教師專業性質的定位是:教師工作是一門正在形成中的專業,但還不是一門成熟的專業。這一定位是我們構建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的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基點。當前,我國教師專業成長活動實際是指是新教師的入職訓練和在任教師的培訓和進修,這種培訓模式往往強調知識的技術性,也就是在教學實踐中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原理和技術的熟練程度。
應該指出的是,在我國當前現有的教育資源較為匱乏和地區性分布不均衡的條件下,這不失為一條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但是問題在于,從本質上說,這種培訓模式忽視了中小學教師自身內在的因素,因而很難保障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從實際來看,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教學技能的提升,以及教學策略的優化,但沒有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獲得質的飛躍。具體表現為理論灌輸居多,內容、形式與教學實踐脫節。
當前的一些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主要是對教師進行一些有關教育理論的短期培訓,使中小學教師獲得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知識,促使他們的教學觀念發生改變,優化教育教學策略,提高教育教學技能。但這些培訓對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甚微。
在國外,有關教師專業成長模式比較著名的是美國學者瓦利對反思性教學模式構建的觀點,瓦利總結了五種反思模式。在實踐中,教師應當在這五種反思模式之間建立有機聯系,實現有機的互補。問題在于,瓦利的五種反思模式在教師專業成長中,要做到彼此的有機聯系,只是一種美好的設想,在具體的實踐中缺少有效的指導或者說缺乏操作性。通過對國內外的分析,筆者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之一,而要展開反思性教學就不能不構建一種可操作的反思性教學模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二)何謂反思性教學
美國的舍恩認為,主宰著美國專業教育的是“技術性教學”的思想,教育實踐中過于強調單純的理論灌輸,輕視實踐問題解決,忽視對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師范院校開設的廣泛的學科課程和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的課程最多只能為學生將來做一名教師作好知識及思想上的準備。由此,傳統的教師教育是按照一條“先理論,后實踐”的思路來設計的。這種“先理論,后實踐”的思路正是目前教師培訓模式的思想基礎,于是培養“技術熟練者”成為了教師教育的實質性目標。舍恩的這一批判性的觀點,無疑為反思性教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筆者認為,反思性教學的內涵實際上代表了其優于傳統的教師專業成長途徑的進步之處。因此,應當這樣來認識反思性教學:它是以優化教育理念,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為目的,以向更合理的教學實踐改進為動力的教師全面發展成長的過程。
(三)反思性教學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
教師的專業成長客觀上要求教師個人和群體具有強烈的專業成長意識,只有教師對自己的專業成長保持一種自覺的狀態,使之成為自覺的行動,并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活動方式,才能最終實現理想的專業成長。具體地說,反思性教學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反思性教學有利于促進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
專業信念在教師專業素養中處于最高層次,直接影響和制約著教師專業素質結構的其它方面。通過以下案例可說明反思性教學是如何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的。
向學生道歉
(某初中一年級某老師講述)
上課鈴響后,我發現坐在靠墻位置的同學還在交頭接耳,我立刻點名批評了他們。在接下來的課堂學習中,我發現剛才那個被我批評的女同學一直含著眼淚。為了不影響課堂教學,我沒有去過問,一直等到下課,我把她叫到我辦公室想問情原因。起初,她耷拉著腦袋一聲不吭,在我的一再追問下,她才說出原因。其實,上課鈴響時,她的同桌還在講閑話,她是在提醒他,可正巧被我瞧見了,我不分青紅皂白給了她一頓批評,所以她感覺挺委屈。我才知道是我錯怪了她,連忙向她道歉。可是,之后幾天她心里一直有這個陰影,沒有露出過笑臉。
都說“眼見為實”,可我親眼所見,還是錯怪了學生,這是深刻的教訓。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傷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我們作為教師,每當批評學生之前,一定要先問問自己,事情搞清楚了沒有?事實是這樣嗎?我批評得有理有據嗎?千萬不能憑主觀想象就草率行事。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而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有著豐富復雜的特性。案例最后的一系列反問,改變了該教師對課堂教學性質的看法,引發了他的課堂教學觀的變化。在教育教學中,類似這樣的教學案例不勝枚舉,只要教師善于觀察、思考和反思,并把觀察、思考和反思的結果轉化為切實的教育行為,他們的教育信念就會不斷得到修正和完善,就越有利于教育教學工作。
教師要通過反思性教學對自己的教學行為表現、教學行為依據和教學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不斷優化和改善不良的行為、方法和策略,使教學實踐更具合理性,從而提高教學實踐能力。在實施新課程的當前,教師必須注重反思性教學,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努力實現由經驗型教師向反思型教師的轉變。
其二,反思性教學有利于促進教師教學理論素養的提高。
教學理論素養是構成教師專業素質的核心內容。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每位教師都會形成一些對教學問題的理解和認識,而支持這些理解和認識的教學理論主要有兩種類型。一類是外顯的理論,教師容易意識到,容易報告出來,更容易受到外界新信息而產生變化,但這類知識并不能對教學行為產生直接的影響;另一類是內隱的理論,這類知識在直接對教學行為產生重要影響,但卻不容易被教師意識到,而且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響而產生變化,而是更多地受文化和習慣的影響。當然,這兩種理論知識也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外顯的理論可以轉化為內隱的理論,對教學活動產生積極的影響。由于教師意識不到自己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究竟采用了什么理論,因而不容易發現自己的教學行為與外顯的理論之間的差別,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教學行為自然不會產生改變。教師對教學中自己的活動以及學生的表現進行認真觀察和分析,并通過教師之間的相互觀摩與討論,使外顯的理論應用到教學中去,在不斷的應用過程中,使內隱的的理論得到豐富和發展。
其三,反思性教學有利于促進教師教育研究能力的提高。
新課程賦予了教師工作新的內涵和要求,需要教師成為一名研究者,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逐漸成為研究型教師。反思性教學強調通過教師成為研究者,使教師工作獲得尊嚴和生命力,表現出與其他專業如律師、醫師相當的學術地位,使教師群體從以往無專業特征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專業性質的學術層級上來,進而改善自己的社會形象與地位。
二、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反思性教學模式探索
(一)反思性教學模式的結構
在反思性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自己教學經驗的反思,來增進其對教學現實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培養自己的職業能力。關于反思性教學實踐的操作模式,比較著名的有埃拜(J.W.Edlby)模式和拉博斯凱(V.K.Laboskey)模式,埃拜指出,反思性教學應由反思性計劃、反思性教學、反思性評價三個環節構成,其中,反思性計劃是起點。拉博斯凱認為,反思性教學由動力環節(包括內部的和外部的)、行動環節(包括情景、過程、態度和內容)和結果環節(包括新的理解力和解決實踐問題)。
反思性教學模式的結構應當是由這樣的四個步驟或者階段組成:
動機階段:包括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兩個方面。教師職業內部動機來自教師個人和群體在教學實踐中的感悟,其中包含著教師對教學現狀的不滿和改進教學實踐的要求,這是反思性教學的心理因素,也是根本因素。另一方面,適應教學實踐發展的要求則構成了反思性教學的外部動機。
計劃階段:教師個人和群體的反思動機及這一動機在適當條件下的強化,推動教師形成反思性教學的計劃醞釀。在計劃醞釀過程中,教師個人和群體基于研究的需要,收集資料,整理分析資料,并對教學實踐加以不斷的反思,作出合乎規律性和目的性的判斷,這一判斷導致了計劃的制定,并創設必要的條件,思考計劃如何執行。
行動階段:即反思性教學計劃的執行階段。在行動中,行動涉及到具體的反思內容、反思的情景、條件和反思的過程,也就是反思的具體步驟、環節,教學反思行為發生的內外環境因素,教學的動態變化過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同時涉及到教師個人和集體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變化,也就是對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優化和對學生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態度和情感變化,以及教師本身職業理想、價值目標的確立和達成能力的培養和形成。
評價階段:對教學反思行為的評價,標準只有兩個:一是對現實教育問題的解決,二是教師自身教育理念的優化。
為了對反思性教學模式有更為清晰、明確的理解和運用,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扮演一個雙重的角色:一個角色是舞臺上的演員,另一個角色是臺下觀眾或者評論者。這種雙重角色使教師能夠發現他們潛意識中存在的東西,對自己的個體教學行為能夠獲得一種置身局外的、全新的認識,發現新的更好的促進行為變化的方法,了解怎樣進行教學反思。
(二)反思性教學模式的運行過程
關于反思性教學的運行過程,筆者認為,源于教師個人和群體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深刻體悟,以及對教學實踐的強烈不滿,即教師職業內部動機的強化,這是反思性教學的心理因素,也是根本因素。另外,適應教學實踐發展的要求構成了反思性教學的外部動機。這兩種動機促使教師努力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推動教師形成反思性教學的計劃和行動。在計劃醞釀階段,教師個人和集體因為有改變教學實踐的強烈動機,產生了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并進一步促成反思性教學實踐計劃的制定,在此一過程中,需要收集資料,整理分析資料,并作出合乎規律性和目的性的判斷,這一判斷導致了計劃的誕生,并創設必要的條件,思考計劃如何執行;在行動階段,行動涉及到內容、情景和過程,也就是行動的具體步驟、環節和細節,教學行為發生的內外環境條件,教學的動態變化過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同時涉及到教師個人和集體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變化,也就是對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優化和對學生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態度和情感變化,以及教師本身職業理想、價值目標的確立和達成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這也許是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不得不發生的事情,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目的和根本要求;對行動的評價,應當考慮的,一是對現實教育問題的解決,二是教師本身的教育理念的優化。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會遇到新的具體經驗,發現新問題,從而又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開始新的循環。
(三)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法
反思性教學有許多可行的形式和手段,教師可根據自己的教學條件采取不同的方法。筆者認為最為有效的方法是寫作教學日志,聽課和觀摩,個案研究。
其一、寫作教學日志
教學日志是教師個人的記錄文件。因此,它既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思考型的。它主要記錄教師在教學和研究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個人的困惑、個人的認識、對問題的解釋和看法等。
教師在一節課或階段性工作之后,用教學日志的形式記下自己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感受和體會,作為反思的基礎。教師或者獨自展開反思,或者與自己的同事展開討論,圍繞大家所關心的問題,一起分析原因,提出解決辦法,以及在下次教學中應注意的方面和采取的措施,這種討論很容易使教師從其同事那里得到許多啟迪和經驗。日志使教師經常地反思教學經歷,教師也可以把日志作為自己教學案例的一個發展史的記錄,以反饋教學的成功與不足。蹩腳的日志通常有兩類:一類是記流水帳,一類是一般性經驗總結。
通過記日志,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并使反思成為一種習慣,為行動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每位教師都應養成寫教學日志的習慣,作為反思的手段,時常歸納、總結,往往可獲得對自己教學實踐比較全面的認識。久而久之,一定能成為一名對教學充滿熱情、有自己教學特色和風格的優秀教師。
其二、聽課與觀摩
互動和交流是教師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途徑。聽課主要是以相互聽課為主的形式,觀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教研室為單位,相互聽課,相互學習,觀察教師是否合理安排教學過程,如:課堂管理、教學方法、學生反映、師生關系等,如何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問題,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進行。聽課能使教師彼此切磋,集思廣益,互相借鑒,共同進步。這與傳統的聽課形式有根本的不同,它不是教學的檢查、評估,而是通過聽課這一形式,教師相互觀摩教學,同時記下所觀察到的情景,發現的問題等,然后彼此客觀地交換意見,提出改進措施,以達到共同提高、共同發展的目的。
課堂觀摩是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根據課堂觀摩情況,教師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設計改進方案,并再次回到課堂,直到取得相應的結論。課堂觀摩能夠促進教師自我反思,調整教學思路,提高教師專業素質,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應保持開放心態,解放思想,積極參與校內外的交流活動,以求發展。
其三、個案研究
教學個案是對教學實踐的描述,它以講故事的方式展示教師與學生的行動、思維、感受。個案不僅僅是講故事,在特定的個案里還包含抽象的理論和原則。個案研究有助于發展和培養教師們對不同觀點和理論進行權衡的能力,有助于他們從多重角度看待某一問題。個案研究首先要使教師們熟悉有關概念,然后從所提供的個案中進行概念和結論的研究,同時使教師們尋求與概念和結論相關的問題,并使之與他們的直接教學經驗相聯系,就先前階段的問題和所提出的解決辦法進行深思和討論,最后運用有關的概念和理論進行論證,鼓勵教師們為個案尋求可能選擇的結論。
(四)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和條件
在教學實踐當中,反思性教學的策略有兩種:一是內省,一是交流。內省和交流都是教師對改進教學實踐的內部動機作用的結果,內省源于教師的道德感和責任心,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要求有所改變,有所提升;交流則訴諸于集體的力量和智慧的交融和碰撞,共同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但是,無論是內省還是交流,反思性教學得以實施的前提性條件都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水平,而教師的職業道德源于對學生發展的責任感。對于職業道德修養水平不高的教師而言,即使教學效果不好,受到各方面的壓力,也往往把責任歸之于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差,歸之于家長素質不高和不配合,歸之于社會、社區的環境不理想,而不愿意自覺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的缺失。因此,對于他們來說,喚醒他們的職業道德的良知比什么都重要。另一方面的問題是,有的教師所任班級學生的成績不錯,而實際上,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對學生的嚴厲苛刻以及居高臨下的權威地位,以犧牲學生休息時間和文體娛樂為代價,通過大量的練習強化記憶以應對考試,“好”的成績完全是用時間磨出來的。當這些教師陶醉于學生成績并把它看做是專業水平標志的時候,是否應該反思他們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所做的事情,離“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宗旨又有多遠。
當教師由于責任感的缺失而導致教學行為不當時,學生受到的影響往往是內隱的、深層的,對其今后的發展勢必產生長期消極作用,甚至影響其一生的發展走向和進程。沒有教師自我反思意識的增強,就缺少了教師走向專業成熟的內在動力和條件,反思性教學也就無從談起了。同時,教師還要有較強的教育理論、心理學理論和專業理論修養,并具有開放的心態和執著的精神。
三、反思性教學模式促進反思型教師的成長
(一)反思型教師的實質
反思型教師代表了教師專業成長前進的方向,他們在教學過程、教學行為、教學實踐、角色定位等方面表現出了不同于經驗型教師的特點,是教師專業成長中的進步。反思型教師強調教材與師生間的對話,由學生主動去建構知識;而經驗型教師只關心與教材的對話,認為教學過程是知識和信息的單向傳輸過程。在教學方法上,反思型教師在監控自己的教學行為時,進行理性推理;對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持懷疑態度。經驗型教師依賴于機械模仿和經驗習慣,順從權威而又依賴已有經驗。在教學實踐上,前者把教學看成一門藝術,強調因材施教,因情(境)施教,后者把復雜的教學過程簡化成一種技術性的控制過程。
(二)反思型教師的教育途徑
反思型教師的教育途徑要在宏觀的層面上實現,而不僅僅是局限在微觀領域的操作。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通過以下途徑實現專業成長。
其一、教學研究
反思使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雙重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教師在認真從事教學活動的同時還應把自己看成是研究者,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做出分析和評價,對于出現的問題給予注意,對經驗加以總結,使之形成理性的認識。自覺的教學研究是教師自我成長的必經之路。
作為教師,有了教學科研的自覺性之后,還應掌握一些研究方法。比如,對問題的分析研究、課題論證、課題申報、資料的收集整理、研究方法的選用以及研究成果的提取與展示等等,都需要采用合適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其二、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是近年來國外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研究方法。所謂行動研究,即教師自身采取措施改進教學行為的行動過程,其中貫穿著自我質疑、自我解惑。行動研究不同于一般意義的教學改革實驗研究,規模比實驗研究小,它主要瞄準具體的某個教學環節、步驟、方法,通過搜集教學素材,發現其中的問題,然后開展研究。教師可獨立思考,或與其他教師進行討論,也可參考有關理論、模式以及與學生座談,提出設想,制定出計劃;然后在教學實踐中試驗計劃以確定其有效性。教師對這一系列研究過程、方法及有效性進行歸納總結并寫出行動研究報告。行動研究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學經驗總結,而是與教師自身的長遠發展緊密相連的自我教學研究。
其三、終身學習
反思與不斷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保證,反思性教學建立在教師的職業發展能力基礎上。職業發展能力的形成,一部分來自于反思,一部分來自于教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因此,加強教育科學理論的學習是反思的必要基礎。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實施要求教師具有反思性教學能力,形成職業發展能力,而這一能力必須也只有通過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來培養。教師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專長,需要精選幾部重要理論著作,反復研讀。專家學者的文章、相關教學研究的期刊也能幫助教師開拓視野,接觸最新的理論觀點和思想,促進教師批判性思維習慣的形成。教師也需要結合實踐深入思考,培養問題意識,將教學現場所存在的實際問題納入科研課題之列,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堅持自學是教師終身學習以獲得不斷發展的重要途徑。
四、結論
隨著時代的發展,反思性教學已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反思性教學既是一個促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過程,又是促進自我變化的一種有效工具,它不僅會對教師個體和群體的學習經驗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會改變教師職業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念。反思性教學的過程是這樣的一個過程,教師首先探討世界變化的觀點并以一種新的不同的方式來解釋新的世界,進一步探討態度信仰上的變化和新意義上的變化,然后探討自身教學行為的變化。上述變化會深刻地影響他們的職業觀點,影響其團隊觀念以及具體的教學行為。
從經驗型教師轉變為反思型教師是新時期對教師的要求,要滿足這一發展要求,結合教學實踐,建構一種可操作的反思性教學模式,將教師的反思納入這一動態的模式中,不僅是有效的而且是必要的。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曾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公式。這一公式清楚地指明了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和方法。而教師的反思型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在反思性教學的過程中也具有重要意義。杜威在1932年就提出了人格性因素在教師“反省性教學”中的作用。有的教師不能進行好的反思性教學,不是他們沒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思想,而是他們自身的人格出了問題。因此,反思不是制度化的或者技術性的,也不是具體的條條框框,我們必須按照人格發展的原理和特點來進行反思型教師教育。關注教師反思性人格的發展拓展了我們的反思型教師教育途徑:反思型教師教育不單單是從教師專業成長的視角來進行的,也主要從教師人格發展的視角來進行的。
總之,反思性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無疑會有力地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
【參考文獻】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饒從滿.楊秀玉,鄧濤.教師專業發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39-55.
[3]李金巧.楊向誼主編,思考·追問·探究——培養反思型教師的探索[M].復旦大學出版社,20xx:51.
[4]呂洪波.教師反思的方法[M].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
[5]易森林.教師專業發展基本途徑的探索[J].《外國中小學教育》20xx(4).
[6]鐘秀英,周先進.教師專業發展:反思性教學視角[J].中國教育學刊,20xx(11).
[7]盧真金.反思性實踐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舉措[J].比較教育研究.20xx(5).
[8]楊國燕.反思性教學:教師發展的有效途徑[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xx(4).
[9]張貴新,饒從滿,反思型教師教育的模式述評[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1.
[10]梁燕玲.教育反思:一種促進教師成長的科研范式[J]中國教育學刊.20xx(8).
教育學畢業論文范文3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對職前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愈加關注,從學前教育的內容上看,幼兒教師的專業知識、專門技能以及教育實踐過程中的綜合素質均依賴于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質量;因此,如何進一步以理論教學為指導、以實踐教學為核心優化學前教育專業成效,是現階段相關教育人士的關注熱點[1-2]。
一、學前教育實踐課程概述
學前教育實踐課程主要指通過提供從事學前教育教學的感性經驗,從而達到幫助學生獲得從事幼教工作的技能技巧,以及培養學生日后從事學前教育教學及研究的工作能力的目的。從本質上看,學前教育的實踐課程是屬于教育中的綜合課程,是教育專業課程中的重中之重;從內容上看,實踐課程可主要可包括教育見習、模擬教學和教育實習以及綜合實踐等課程項目。
二、學前教育實踐課程價值分析
由于學前教育的教育對象具有低齡化、身體素質差、認知思維結構發展不完全、生活自理能力低等特征,因此,從事學前教育的幼教不僅應具備合格的教育技能,同時也應以幼兒的發展為中心積累育兒經驗并在此基礎上發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創新的能力。而學前教育的實踐課程屬于教育專業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課程,從教師教育的發展方面來看,實踐課程有助于幫助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培養其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從實踐課程內容上看,其涵蓋了實踐性課程、實踐技能和實踐活動等方面,有助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由職前向職后教師,由新手向專業化教師的過渡發展,從而為實際教育技能操作奠定基礎。
三、優化學前教育實踐課程教學的策略探討
。ㄒ唬┮娏暤膹V度與深度并進
教育見習是學前教育實踐課程的基礎階段,是該專業學生在充分掌握了教育理論后,在學校的計劃與組織下,以一定的學習目的為導向到托幼機構、幼兒園等進行實地參觀的重要教學項目。通過見習的跟班觀摩學習獲得感官上的幼兒特點信息,從親身實踐中初步感受幼教工作,為其進一步將學前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相聯系奠定基礎。為了促進見習的有效發展,常態化是現階段見習制度的發展方向,對此,筆者認為,學?赏ㄟ^分散見習的模式開展教學活動;例如,將教育見習安排于每一學期的理論教學末端,見習時間以一星期為參考;對每次見習進行具體內容的計劃與安排,根據其層次可首先使學生了解以及學習幼兒園的常規活動,并參與協助幼教的班級管理活動,觀察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活動等,使其從具體內容中獲得初步實踐經驗。
。ǘ┴S富實習的規模與內容
傳統的學前教育在實踐課程中通常以一次性實習為主,該模式不僅規模小無法達到預期的實踐教育目標,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實踐經驗獲取的客觀性發展,具有較高的偏差度。為了避免一次性實習的缺陷,應對實習制度的規模以及內容進行豐富,例如,將實習模式分為三個環節,包括教育實習(小實習)、畢業實習以及研究性學習。首先,教育小實習屬于畢業實習的初始階段,應重在發展學生從事幼教工作的基礎技能,在此過程中使學生加入到幼兒園五大領域的教育活動中,幫助其積累具體的實踐經驗。其次,畢業實習作為實際崗位實習的一種,可安排在畢業前夕,應主要旨在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進行全方面的工作;一般來說,畢業實習可囊括的教育實踐活動應包括保育、教育、班級管理、家長與社區等工作,為學生參與幼教工作后獨立從事幼教活動提供經驗發展平臺。在實習過程中,可實施“雙導師制”,即由學院教師和幼兒園教師對學生的實習進行全程指導,以保障學生實踐課程能得到及時反饋。
。ㄈ┳⒅貙I技能綜合實踐
要真正培養起現代化學前教育領域的合格教育人才,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取得落實。一般來說,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技能以教學基本功,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教學方法的運用,班級的管理,偶發事件的處理等內容為主。對此,教師可采取微格教學、模擬教學以及多媒體等各種途徑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另外,學校可組織包括高校專家講座,幼兒園名師做客,典型教育教學案例觀摩,網絡資源共享等在內的綜合活動,使學生參與其中,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小組實踐綜合活動;顒咏虒W時,教師應關注課外自主練習和課堂演練相結合,以觀摩典例、演練、師生研習、再次演練為參考程序循序漸進達到教學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學前教育實踐課程作為理論與實踐相聯系的橋梁,符合社會人才培養要求,也符合學生技能發展規律;學校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全程滲透式地開展實踐教育,將職前幼兒教師的培養落在實處,從而達到提升了幼教人才實踐能力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粟華.淺析學前教育專業實踐課程教學現狀及改進方向[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xx(04):87~88.
[2]柳文.學前教育專業實踐課程設置新思路[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02):161~163.
教育學函授畢業論文范文
時間過得真快,大學生活即將結束,畢業論文是大學生都必須通過的,畢業論文是一種的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樣的畢業論文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學函授畢業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摘要:項目管理通常是對企業經營過程的管理,近幾年其也逐漸在高校教學管理中加以運用,其效果得到高校的高度認可,因為高校教學管理是整個高校得以正常有序運轉的重要基礎。而當下的教學管理中,高校負責人并沒有太多的重視和強調,導致學生的學習氛圍不強烈,教師的教學態度不端正。因此,本文將站在項目管理的視角下簡要概述了我國高校教學管理制度改革的實施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根據中國教育發展前景的主要內容,再結合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有益的建議和完善之舉,以期讓各大高校重視教學管理,意識到其重要性,更好地展現高校的規范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項目管理;高校教學管理;現狀;問題與對策
一、當前高校教學管理的現狀
從我對我國最近幾年高校教學管理制度改革的調查來看,通過查看一些文獻研究,實地調查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最終我認為我國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演變過程和實施因素以及它最后的呈現結果,效果不甚理想。其中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我國高等學校創新教學管理制度與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很不適應。這就好比我們經常說的鞋子與腳的關系,腳大了或者鞋子大了都不合適,學校在實施這一教學管理模式時,學生并不會感到很舒適,教師也無法精準定位教學目標,這也影響了教學的最終質量。這對于高校這一座人才培養基地來說,是不利于學生在社會上立足的。例如,從學生的自我管理這一方面來講,很多大學生都無法自覺主動地進行自我提升,依然還處在教師監督的意識模式。又如,從教師的角度來看,高校的教師多是“上課——下課——回家”的模式,對于學生的疑惑和問題不能夠及時得到解決,造成問題的滯留。由此看來,教學管理制度既需要教師的引導,也需要學生的配合。只有這兩種方面彼此相適應,身在其中的當代大學生才能有所收益,也才能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