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程師論文
機械工程師通常指的是從事機械行業專業人士,我們最常說的機械工程師,指的是職稱,也就是中級工程師。此外還有機械工程學會的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勘察設計注冊機械工程師等。機械工程師是指在機械工程行業從事工作,并且具備一定經驗和水平的人。機械工程師一般分為三個級別,初級機械工程師、中級機械工程師、高級機械工程師。機械工程師通常是指三個級別機械工程師的統稱,還可以專指中級機械工程師。
機械工程師論文1
機械工程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的探究
【摘要】對于機械工程卓越工程師的培養一直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任務。下面筆者主要就圍繞著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一些現行的相關的要求,來提高機械專業高校畢業生的一些社會適應能力的一些培養模式作為探究的目標,針對現代機械設計系列的一些現行的特點出發,對機械工程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進行一個簡單的探究。希望能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機械;工程;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探究
0.前言
眾所周知,現階段的一些發展方向就是向著人才強國戰略進軍,當然,隨著現在的知識經濟的高速發展,整個的社會上,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階段的一些企業單位對于人才的社會適應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現階段的實踐能力的要求也是與日俱增的。如何更好的對機械工程中的卓越工程師進行培養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下面筆者主要對于現階段的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模式進行探究,希望能有一定的幫助。
1.機械工程卓越工程師的簡單介紹
機械工程中的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方案的提出是經過了非常多的討論通過的。有一定的時效性,當然對于現階段的機械工程卓越工程師的計劃的提出是非常明智的。下面筆者主要從什么是卓越工程師、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模式、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的重要性三個方面對機械工程卓越工程師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希望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
1.1什么是卓越工程師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為卓越計劃,它是教育部聯合有關部門,以及行業協會一起,在20xx年6月,啟動的一項,重大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主要就是以培養適合時代性的新型人才做的一項重大的策略。當然,它是非常有效的進行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的一部分,在卓越計劃實施的過程中,必將對促進高等工程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工程技術人才,以及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等諸多的方面,發揮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以及相應的引導作用。
卓越工程師的提出就是要基于現在的工程中的一些弊端所進行的。對于現階段的工程形成的本質而言,工程師一般就是科班出身的一些人,而現階段,我們需要的人才是具備著科班的知識水平,以及學習的態度來的一個兼具著施工能力強,對于工程的整體把握以及創新能力都非常好的一種新型人才。對于這種人才的培養就是要讓工程教育回歸于工程。本文,筆者真正的立足于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開展卓越機械工程師,培養方案研究,并介紹了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等方面的一些具體舉措。
1.2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模式
對于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模式中不難看出,現階段的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是針對著現在工程師的一些缺陷所進行的。主要是借鑒了世界先進國家高等工程教育的一些成功的經驗。結合著自己國家的國情所創建的,具有中國特色工程的一種教育模式。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模式,既是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發展的迫切要求,更是各高等院校,提高畢業生競爭力的一種必然的選擇。
1.3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的重要性
對于現在的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模式的重要性方面來說,主要是它是基于工程形成的,能夠真正的讓工程教育回歸工程的一種比較正確的機械工程活動。當然主要是因為它是一種綜合應用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科學基礎理論,技術手段等,去改造客觀世界的一種必要的實踐活動。因為整個的機械工程具有相對的復雜性,綜合性,交叉性,以及遷移性等一些比較特殊的技術特征。對于整個工程的整體把握上就相對不是太容易的。而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現在的計算機輔助技術的推廣以及應用而言,現代機械工程中,無論是可采納的材料還是其中的技術,都是可運用的分析,以及設計手段都更趨復雜化了?梢哉f是典型的機械工程的問題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包括研究、開發、設計、制造、運行、營銷、管理、咨詢等主要環節的工程鏈的問題了。可以說現在提出的卓越工程師的培養計劃就是基于這種現狀所提出的,有一定的長遠性的目標,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其中對于整個的機械工程來說的,整體性非常強,每一環節都不太可能孤立地去解決,這樣可以大大增強了工程間的問題解決和工程整體的順利的完成。
2.機械工程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模式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和改革的新方向,是為了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一項改革方案,F階段的機械工程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模式中主要加入的就是對于工程能力方面的培養。加入了工程力學,工程圖學,機械設計,工程材料,過程原理,電工電子技術,檢測與控制技術等,對整個的工程有實效性的一些課程,這樣的話,對于整個的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模式就更好的對此有了一定的深入。下面筆者主要對于此方案的培養模式進行一個簡單的探究。主要是從利用教學計劃修訂的契機完善課程體系的設置 、利用研究型教學的機會改進傳統的教學方式兩個方面進行的探索。
2.1利用教學計劃修訂的契機完善課程體系的設置
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是高校根據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所制定的,實施人才培養活動的,具體方案。當然一般包括課程體系,教學計劃,課程教學大綱等。其核心是課程體系。教學計劃的重新修訂也是現階段的卓越工程師的培養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相關的高校,在編制或修訂機械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時,在整個的課程體系的設計上,要針對社會上對于現階段的機械工程的專業人才的需求,做一個相關的動態分析之后,才能進行面向行業、企業、現實社會生活的專項培養,一方面,要注重傳統基礎理論的夯實,前沿專業科技的發展;另一方面,要注重學科與課程的系統性和專業課程的教學實踐性,還要圍繞企業的需求和市場的變化,始終保持對市場和企業的高敏感度,強調企業對學生具備的職業能力的要求,突出社會對學生具備的基本素質的培育。這樣才能更好的為社會服務。對整個的機械工程中的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模式中,一定得建立足夠的教學培養模式。這樣才能保證,人才的適應能力以及革新能力的完整體現。
2.2利用研究型教學的機會改進傳統的教學方式
研究型教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優化課程結構,建立一種基于研究探索的學習模式也是現階段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對于相關的研究型教學模式將學習,研究,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能力,在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的研究過程中,自主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模式。這樣就解決了現階段的一些不容易解決的問題。為更好的將卓越計劃發展開來,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3.結束語
綜上所述,人們對于現階段的機械工程中的機械工程師的培養模式還是比較重視的。在一定的發展階段不難看出,人們現在的機械制造中,有創新性人才的企業單位的效益往往好于其他的單位。這樣看來,整個的培養計劃中必要的就是創新能力的培養,當然整個的培養模式現在還在進行著不斷的改進,相信會越來越好的。對于現階段的培養模式的探究中,如何培養卓越工程師的問題,希望本文給出了比較重要的答案。
【參考文獻】
[1]尹立孟.卓越工程師培養中的師資問題與課程體系設置[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19).
[2]汪木蘭,周明虎,李建啟.以項目教學為載體制訂先進制造技術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xx(12).
[3]羅家莉,周永凱.更新工程教育理念 培養卓越工程人才[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09).
機械工程師論文2
1教學與科研互動的實踐與理論意義
我校系列數控技術課程涉及數控加工、數控設備、機械加工與編程技術、CAD/CAM技術、工程機械制造、模具設計制造、先進制造技術等。長期以來,受資金的背景知識和評價標準的影響,教師和其他因素的影響,本課程的教學,有一種傾向,重視軟件和硬件,忽視培訓;高水平、突出的國內材料的特性是非常小的;辦學模式單一,其自身的特點和多樣化風格不足;實踐訓練不能保證所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獨立,創新實驗或充足的設備開展科技創新活動。雖然我們采取了很多的數控技術為“科學技術”,高新技術研究和工程開發經驗的積累,但在教學和科研的關系的局限性,缺乏協調,教學和科研的融合是不能令人滿意的。主要的問題是,教師過于注重教學研究,教學方法不愿意做事不認真,教學成果,教學成績,寫作不覺得在教材的基礎上緩解;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的教學方法,從照本宣科的科學研究的課堂氛圍;科學研究的新成果不能應用于教學、科研和最新發展趨勢不是融合教學;教師科研個人之間的戰斗,他們自己的業務,雖然古交是聽說過,但沒有更多的交流。教與學的結合成了空談。相對于傳統教學科研割裂的情形,教學與科研互動在4個方面具有優化作用和先進性。
1.1教育內容
教學不是按照一本相對固定、內容龐雜的數控技術教材進行授課,而是根據實際需要,以一定的理論框架為基礎,將理論授課整合為結構合理、專業精深的專題講座體系,其教學內容應是與時俱進的。
1.2教育方法
讓在數控技術科研上富有學術成果的教師參加教學工作,有利于將相關領域基礎理論中的知識點和學科發展的前沿自然結合,形成高屋建瓴之勢,真正做到深入淺出。
1.3教育分工
不是由一位特定教師承擔一兩個班級至少一學期的授課,而是由多名或更多的研究型教師,經分工協作,充分發揮各自的教研所長,面對更多的班級進行短時期、高水平的學術交流。
1.4教育考核
采用研究型專題寫作等靈活形式,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素質的考核,促使教學重心向素質教育轉軌,加大對理論聯系實際問題的考核,加大對數控技術現實問題、熱點問題的分析與考核。
2基于教學科研互動的數控技術系列課程改革
實現教學、科研的良性互動,把促進綜合素質的培養作為制訂課程計劃的基本依據,在數控技術系列課程和社會需求之間建立明確的聯系,使數控技術系列課程教學從基于理論向重視實踐和面向行動轉化。
2.1解決了教學和科研相融合的機制問題
建立了教學和科研相互融合的機制,主要包括三部分
(1)結合學科建設和教研室工作,建立任課教師的評價體制,即制定處理教學科研關系的激勵政策,教師的獎勵、晉職、招收研究生等均要求教學與科研并重。
(2)任課教師自身要實現教學和科研之間的融合,即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注意學生的反饋,注意與實踐相結合,注意通過研究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以利于學生和教師的交流互動,有利于教師掌握當前社會的變化以及研究領域的變化。
(3)任課教師之間要實現教學和科研的融合,即形成“學科帶頭人”制度,以機械工程學科帶頭人為工作中心,數控技術的教學和科研都圍繞其進行,一方面,通過相互傳授和向學生傳授其研究的內容,擴大團隊的影響,另一方面,通過教學,相互聽課,不斷相互交流協作,互相學習,最終取得教學和科研的雙贏效果。
2.2促進了科研成果向教學資源的轉化
結合課程改革和實驗教學改革,結合專業建設與學科發展,進行統籌規劃,堅持高標準、高起點、高效率,在引進高新技術硬件和軟件的同時,將數控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引入課程教學,內化為數控技術教學內容,形成教學特色,從而使數控技術系列課程的辦學水平得到提高,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的交流得以加強,知識得以更新,素質得到提高。由于改善了教學科研條件,教學、科研相互促進、良性循環。
2.3教學方式和方法邁上新臺階
自主開發了數控銑床仿真系統、數控車床仿真系統等虛擬實驗系統,機械制造工程學CAI虛擬教學軟件,數控加工技術、數控車床編程與操作、數控銑床/加工中心編程與操作、數控電火花線切割機床編程與操作等CAI課件。由于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了自己特有的教學思想,不但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以逼真的效果加大了課堂信息量,提高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4優化數控技術核心課程,發展跨學科相關課程
從數控技術的系統性、整合性出發,減少了一些專業課的課時,將數控技術系列課程中帶有共性的基礎原理和方法整合、加強、優化至核心課程,盡量避免對學位課程進行過于具體的設計;調整了人才培養方案,先后對本科生進行了數值分析、計算機圖形學、Matlab科學與計算、復雜刀具設計等課程知識的培訓,盡可能地拓寬課程基礎知識;打破學科壁壘,先后聘請與我院有科研合作關系的設計與藝術學院、電氣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臨床醫學院的專家舉辦機電產品造型技術、控制電機、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人體解剖學等課程知識的講座,使學生形成了較為靈活的思想和較為寬廣的知識背景。
2.5花大力氣編寫高質量的特色教材和專著
如何編寫和使用教材是數控技術系列課程改革面臨的新問題。我校組織數控技術科研和教學的精干力量,編寫了《數控銑床及加工中心自動編程與操作》《數控車床自動編程與操作》《數控線切割自動編程與操作》三部擬作教材使用的專著。該系列著作的特點在于:嘗試將學科性教育和職業性教育的內容糅合,內容科學合理、客觀翔實;突出一個“新”字,現代化內容貫穿全書,使讀者處于數控技術的發展前沿,拉近讀者與現代科學發展的距離;重視交叉學科和跨學科研究的發展動向,并盡可能地將這些動向反映出來;結合工程實際,融合機械設計自動化軟件SolidWorks的三維特征造型技術、Matlab語言的數值計算功能,詳盡地介紹數控技術CAD/CAM軟件在模具和工具行業的應用;對于師生和社會讀者普遍關心的數控加工技術的工藝技巧及特種加工技術等內容,也做了合理的編排。
2.6向本科生開放大型、精密科研數控設備
向本科生開放大型、精密科研設備,是在課程實踐環節改革中將教學科研互動工作落到實處的一項重大舉措。但這種開放不是簡單的開放,而是通過擬訂培養方案,提出培養措施,安排開放時間等,將其納入專項培訓、專業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工作計劃中。得益于該措施,學生不但有機會接觸一些高精尖的數控設備,如數控高功率橫流二氧化碳氣體激光器、數控YAG固體激光器、立式數控加工中心等,一些學生還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了部分相關科研子課題的研究工作。該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數控技術教學中存在的課程理論化、實踐環節簡化、實踐訓練弱化的現狀。
3結束語
一系列的數控技術課程改革為切入點,通過探索和實踐很長一段時間,一個“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研究,形成教學與科研的良性互動的基本形式為主要內容,以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模式強調通過“卓越工程師人才的目的;普通教育和專業教育,在課程改革中的教育理論與實踐教育均衡發展,全面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探索和發展的一種教學整合的有效機制科研、教學效益顯著,取得了明顯的科研、教育和社會經濟效益,實現了教學科研成果的雙贏。
機械工程師論文3
摘要:
機床爬行現象是機床常見故障之一,也是機械加工中難以解決的問題之一,其危害特別大,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多年來,通過對機械加工中機床產生爬行現象時的觀察和統計分析,從中摸索出其產生爬行時的一些規律,找到了引起爬行的主要原因和解決辦法,本文就機械加工生產中機床爬行現象做一簡單的闡述和分析。
關鍵詞:
機床爬行;機械故障;機械加工
數控機床的爬行故障是指進給系統的運動件在運轉的過程中運行速度為連續勻速的運動,但是當其運動速度低于標準值時,就會打破勻速運動的規律,表現為時快時慢,忽走忽停,運行過程中存在頓、跳的現象,這種故障就稱之為爬行故障。爬行主要在低速運行的情況下在傳動系統的執行部件上出現,一般來說,爬行程度較輕微的情況下是不容易被察覺的,明顯的爬行會表現為較大距離的跳動。爬行故障可由多種原因引起,排除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一、機床爬行故障的危害分析
機床出現爬行時,使導軌運動不均勻,從而降低了定位精度和靈敏度,這會嚴重影響工件表面加工質量,甚至于導致被加工零件的報廢;此外還會造成機床運動副的加速磨損;爬行嚴重時,會使機床失去加工能力。許多專家學者和工業界的同行們通過大量實驗和實踐經驗,提出了一些假說來解釋爬行原因,但對爬行的本質和機理,卻各有理論。
對于此類集機、電、液等先進技術于一體的機械加工設備,產生爬行的因素是很復雜很綜合的,機床的機、電、液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引起機床爬行,而實際工況中如何消除爬行故障與機床使用維護保養有很大的關系,極為典型的是金屬切屑對運動副導軌拉傷到液壓油品質等問題對機床爬行故障的起因。
二、機床爬行故障的原因分析
在設計制造機床時,它的傳動機構剛性和工作臺導軌承載能力是能都達到使用要求的,出現爬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主要考慮的是人力不可控或不容易控制的因素,這主要體現在機床導軌副的精度和靜壓系統兩方面。機床使用時維護保養不好如刮屑板損壞使金屬切屑直接進入兩導軌面之間或液壓油雜質未過濾完全,都很容易造成導軌面拉傷導軌磨損后表面精度不夠,低速運動狀態下,摩擦力增大而驅動力不足,致使工作臺不能保持平穩的運行進而出現爬行故障。
另外,靜壓導軌是依靠靜壓油腔在兩導軌面之間形成具有一定強度的壓力油膜,使導軌面間形成液體摩擦減小了摩擦因數,達到使工作臺平穩運行的目的。但若導軌面間缺油,致使沒有形成油膜或油膜厚度不夠,出現干摩擦負載加大,低速運行狀態下驅動力不足,機床便出現爬行故障。另外,導軌磨損或靜壓油腔被破壞均會使油腔不能很好的封油,使液壓油膜不達標或者形成不了油膜;而液壓油質變壞粘度降低,使靜壓油膜剛度不夠,托不起負載,也是機床出現低速爬行故障的一個原因。
三、機床爬行故障的診斷措施
。ㄒ唬z查是否由于滑座靜壓問題引起爬行
檢查方法如下,在滑座與底座導軌接觸的四個面分別放上百分表,啟動油泵,建立靜壓油膜后觀察四個百分表讀數。假如四塊百分表只有一個或兩個讀數偏低,說明浮生量不均勻,個別螺旋毛細管堵塞,需要把它拆掉,并逐一檢查、清洗,此處要注意螺旋毛細管順序不要裝亂,因為各部分所需壓力不同,廠家在出廠前已經調試完畢。假如四塊百分表讀數都低,說明導軌靜壓沒有建立起來。
首先,看壓力表示數是否滿足條件:壓力表示數低,說明在壓力表前面油壓不夠,逐一排除油箱油位是否滿足工作要求,油溫是否在正常范圍,油箱內油液是否混有空氣;濾油器、單向閥、液壓管路是否堵塞,發現堵塞現象及時清洗或更換;液壓泵和電機是否正常工作,液壓泵是否由于密封件損壞或密封不可靠而進氣;壓力表數正常,說明后面減壓閥有可能發生以下故障,出口壓力很低、閥內泄漏嚴重、出口壓力不穩定,發現以上問題要檢查閥芯并清洗減壓閥,或更換此閥;發現油路、螺旋毛細管有堵塞處,及時清理。以上油路檢查無誤,檢查是否由于滑座與導軌的間隙問題,導致導軌靜壓建立不起來;捎煤銐洪]式靜壓導軌,導軌間隙過大時,靜壓油膜剛度小,精度不穩定。間隙過小,會增加附加摩擦,使滑座移動困難。導軌的間隙需要調整到即能建立剛度適合的靜壓,又能運動自如。
滑座靜壓導軌的兩垂直面有一側導軌面是基準導軌面,與其相對的導軌面是有可調整的鑲條,組成的導軌面。因鑲條與底座導軌的結合面有1:50的斜度。因此只要前后移動鑲條,即可減小或增加導軌間隙。靜壓油腔開在鑲條上,鑲條位置的調整不影響靜壓的建立。此機床設備的鑲條是由定位銷定位,定位銷由內六角螺栓和螺母定位。間隙偏小時,先用小六方扳手向外擰松螺栓,然后逐漸向外微調螺母。調整中隨時檢查導軌間隙應保持0.04mm塞尺不入,而且進給電機的電流保持沒有突然的變化和電流加大的情況。
。ǘC械傳動方面是否正常
在檢查滑座液壓系統后,并無發現導致爬行的原因,這時應排查是否由于滑座進給箱問題造成的爬行現象。經檢查發現進給箱中與齒條嚙合的齒輪上下微移導致爬行。此臺機床滑座進給箱大體結構如下:電機所帶軸為I軸→傳動軸為II軸→與齒條嚙合軸為III軸。調整方法如下:拆掉III軸上的軸蓋,取出軸承,可觀察到齒輪與軸之間是由漲圈進行固定的,把漲圈一周的螺栓松開;于把II軸的背帽松開,并把II軸上提至無間隙;用扳手逆時針扳緊I軸同時把III軸上漲圈往下打,然后鎖死漲圈一周的螺栓;要是調整的好,此時II軸的軸沒有上下移動量,并擰緊背帽;最后再檢查齒輪與齒條嚙合間隙的大小,間隙大時,可適當的修磨調整墊的方法調整進給箱,然后壓緊楔塊,緊固進給箱固定螺栓。
綜上所述,本機床滑座爬行問題經常發生,初期維修現場通過大量更換零件,不但未能解決問題,反而使維修工作更加復雜,耽誤了生產,造成了浪費;后期通過技術人員的認真分析,使問題明朗化,及時地解決了問題?梢娍焖佟蚀_地查找、分析是維修爬行故障的重要前提。
參考文獻:
[1]李紹鵬。機械加工生產中機床爬行現象淺析[J].中國科技縱橫,20xx.
[2]趙中敏?貦C床低速爬行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設備工程,20xx.
機械工程師論文快速發表期刊
導語:機械工程師論文快速發表,盡量選擇出版周期比較短的刊物,如:半月刊,旬刊,月刊等。雙月刊的和季刊的盡量不要去選擇。出版周期長了。本文給大家推薦了一些機械工程師論文快速發表的期刊。
核心級期刊《中國機械工程》
期刊周期:半月刊
期刊級別:北大核心
國內統一刊號:CN42-1294/TH
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4-132X
主辦單位: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機械工程》雜志的前身是創刊于1979年的《湖北機械》,1983年更名為《機械工程》。經原國家科委批準,1990年主辦單位變更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同時成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會刊,其主管單位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1992年更名為《中國機械工程》,1998年由雙月刊改為月刊,2002年改為半月刊,自創刊以來,堅持自己的辦刊方針特色,圓滿完成了報道計劃,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行業科技創新和發展做出了貢獻,在業內形成重大影響,深受讀者歡迎。
國家級期刊《中國機械》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級別:國家級
國內統一刊號:CN:11-5417/TH
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3-0085
主辦單位: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中國工業報社
主管單位: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中國工業報社
《中國機械》雜志巧妙的設計,內容涵蓋了機械行業政策、國內外行業信息、機械市場、機械產業鏈、機械產品、新科技技術等多方面的細致解讀。2012年迎來創刊30年周年華誕,并開啟了雜志專業、細分、國際化新征程這是一本中國的機械王國權威雜志,一本分享機械行業經驗的雜志。
機械液壓工程師論文
從當前的工程機械液壓節能技術發展趨勢來看,在工程機械當中,功率的匹配適應性對系統節能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影響;谌止β势ヅ涞乃枷塍w系下,相較于以往的局部功率匹配來說,其調節工作將更加靈活、簡便。接下來是小編收集的機械液壓工程師論文,希望得到你的收藏~
機械液壓工程師論文
摘要:基于工程機械液壓節能技術的現狀,對工程機械液壓節能技術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包括變量泵控制、柴油機電噴控制、電液比例控制、電路法組合控制等,并就工程機械液壓節能技術的發展趨勢展開了具體分析。只有切實提升工程機械性能技術,方可在有關科學技術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對新技術的應用。
關鍵詞:工程機械;液壓節能技術;現狀;發展趨勢
引言
近些年,隨著我國工程機械類型與數量的持續擴大,在生產這些工程機械的過程當中需消耗大量的資源,對生態環境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不利于社會的可持續健康發展。目前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工程機械產業發展的一項核心因素。工程機械產品的設計與制造必須基于對環境適應性的充分考量,就環保型、節能型產品展開相關的研究工作將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工程機械行業的主流發展趨勢,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1]。
1工程機械液壓節能技術的現狀
1.1變量泵控制
鑒于工程機械在具體的現實工作當中時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情況,導致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將面臨巨大的困難與阻礙,此時可對變量泵采取調控排量的方式來滿足工程機械的施工需求。利用壓力感應控制發動機的功率,可促使容積調速轉變為節流調速,進而降低能量損耗。由于此種控制方式優勢明顯,因此被大規模地應用在了具體的工作過程中。對其結構進行分析,發現此種變量泵當中僅有一個被控制對象,因而可依據完全不同的控制方式就輸出特性展開具體分析。對實際工作場合提出相應的標準要求,選取更加適宜的控釋方式,通過排量控制、LUDV控制以及LS負載敏感控制等共同組成量變泵控制的`基礎形式[2]。
機械設計工程師論文
機械設計是嚴謹的,那么機械設計工程師論文怎么寫呢?下面小編整理了機械設計工程師論文,歡迎參考借鑒!
機械設計工程師論文
一、機械設計節能原理及應用
機械設計節能原理又稱之為平衡節能原理,平衡理念是節能設計的主要指導思想。機械節能設計應當從改進動力源、減小摩擦、功率匹配節能這三個方面入手,充分考慮機械設備在實際應用中所存在的能耗問題,盡量在設計環節就加以改善,從源頭上減少能源的浪費。
1.動力源動力源通常指的是機械設備的發動機,在節能設計的過程中要求盡量的減少發動機的輸入功率,同時盡可能增大其輸出功率,簡單的說就是提高機械設備電能與動能、勢能、熱能等的轉化率。在實際的應用中這一設計理念體現在機械設備的啟動、減速停止這兩個階段中。例如,在停止設備的動力輸入之后由于慣性的因素機械設備還會運行一小會兒,通過合理的設計將這一部分動能或者勢能儲存起來,在機械需要發動的時候提供一部分初始動力。
2.在設計過程中減小摩擦發動機所產生的動力必須通過齒輪、動力傳送柱、動力傳動帶等傳遞給機械設備需要作用的部位,在這個過程中難以避免的會產生摩擦,損失一部分動能。因此,需要在設計的過程中盡量較小各個組件之間的摩擦。例如,在“機械手”的設計環節,對于其關節處都會采用光滑的圓柱、軸承和液壓柱進行連接,同時在使用的過程中還會定期的用油進行潤滑。目的就是為了減少機械設備活動處的摩擦,減少動力的損失。
3.功率匹配節能,合理運用節能合理的'分析不同應用環境下所需要的功率大小,有依據的設計機械設備的標準功率。例如,飲品加工傳動帶所需的功率就遠遠小于裝卸工廠所用的傳動帶的功率。為了節約機械的購買費用還可以利用汽車發動機的原理,設置不同的檔位,根據實際功率需求進行調節。
機械加工工程師論文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機械加工工程師論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1切削加工與刀具的重要作用
1.1切削加工的作用
零件制作是制造機械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制作毛坯通常運用成形制造法,具體運用焊接、鍛造、鑄造等方式加工來完成。精確的成形工藝也叫做凈成形工藝,是機械加工技術新出的一種工藝,加工成品或者半成品經常運用凈成形工藝,具體經過精鍛、精鑄等方式加工而成。制造零件或模型過程中通常運用快速原型工藝。磨削、切削都屬于傳統加工方式,機床切削加工含有電子束加工、激光束加工及電化學加工。以往傳統眾多加工方式里切削工藝是現在應用最廣泛也最重要的一種加工方式,切削加工在未來零件制造領域也會變得更加重要。
1.2刀具的作用
性能良好的刀具可以提高機床加工生產效率,確保生產出的產品具有良好質量。所以,提升刀具性能對機械制造經濟效益與生產水平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金屬切削生產的產品,其尺寸大小、外觀形狀、產品質量及表面光滑度都有較高要求,所以,運用刀具切削工具多余材料過程中,要注重加工過程的每個環節與每個詳細步驟。尤其是運用刀具分離工具的表層時,零件外表面與刀具會有一種互相作用力,具體叫做工件反切削作用力與刀具切削作用力,這種作用力是機床加工切削面臨的第一個矛盾。近年來,伴隨我國工具加工業的快速發展,有關企業開始重視刀具及其他切削工具在生產時的重要作用,出現了很多新科技與新產品,這些新科技與新產品對刀具切削工藝革新起到了促進作用,很多數控機床都采用了刀具加工技術,機床切削速度越來越高。高速切削對加工生產要求更高,要求精準度更精確,切削穩定性更高,刀具可以快速更換。在運用切削制造方法開展機器制造生產程序里,刀具運用對切削品質及制造技術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正常情況下,切削時使用的刀具品質與功能狀況對切削生產品質和切削生產速度有著重要意義,從而可以給機器制造生產品質及速度帶來重要影響。制造機器過程中,切削制造就是運用實用的切削刀具將配件里多余的物料切除,進而獲得想要商品樣式、大小及外觀的生產方式。進行機器切削生產時,最重要的一步是運用切削刀具切削正確位置,發揮切削生產配件的外部切削功效,最終完成切削制造程序。開展切削制造程序中,良好的切削運用刀具,不僅要具有較高可靠性與安全性,還要具有較高切削功能及穩固刀具所需的夾具。
試論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機械工程材料”課程建設論文
一 針對“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提出的教學基本要求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是教育部2009年推出的一項重大的教育改革試點項目, 旨在為培養工科專業本科層次、碩士層次和博士層次學生提出其應達到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的專業要求。借鑒世界先進國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經驗, 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 通過教育和行業、高校和企業的密切合作, 以實際工程為背景, 以工程技術為主線,著力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 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多種類型的優秀工程師。
根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目的要求, 結合“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通用標準、“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機械行業標準和“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學校培養標準, 針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必修的“機械工程材料”課程提出了相應的教學基本要求, 主要是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種類、性能特點、應用, 以及材料性能的改進方法;能夠針對零、部件的性能要求合理選材。具體內容主要包括:
1.工程材料的分類及特點。
2.金屬材料組織和性能控制, 包括晶體結構及表達方法、實際金屬中的晶體缺陷、組織與性能的關系、金屬的結晶過程及其控制、合金的相結構與結晶過程、合金的性能與相圖之間的關系、鐵碳合金組織與結晶過程分析、合金元素對鐵碳合金相圖及性能的影響等。
3.塑性變形加工, 包括塑性變形的基本形式與原理、冷加工變形對金屬組織和性能的影響、冷變形金屬在加熱過程中組織和性能的變化、熱加工變形及其對金屬組織和性能的影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