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概論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
生命科學概論論文1
摘要:在生命科學概論的遺傳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專題討論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展知識面,成為傳統講授式教學的有益補充。本文就專題討論教學在生命科學概論的遺傳學教學中的應用、優點和存在問題等進行闡述。
關鍵詞:生命科學概論;遺傳學;專題討論;教學模式
21世紀的生命科學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和相互促進,對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以及人類的前途和命運產生深刻的影響[1]。目前,在高等學校非生物類專業中開設生命科學概論課程,已經取得越來越多的共識。由于受課時的限制,各個學校在具體教學內容、課程安排、教學方式上存在較大的差異[2,3]。遺傳學是生命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動物、植物、微生物、細胞、生物化學、人類遺傳、數量遺傳、表觀遺傳、遺傳病等方面的內容。
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是生命科學概論教學需要探討的問題[4]!皩n}討論”是以專題為內容,以討論為形式的一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溝通與交流的能力,是傳統講授式教學的良好補充[5]。近年來,我們采用專題討論的方式,圍繞遺傳學的基礎知識、相關的最新研究進展和社會熱點等問題開展教學,取得一定的成效,受到學生的歡迎。
一、專題討論的組織和實施
。ㄒ唬⿲n}選題的篩選與確定
在生命科學概論的遺傳學教學中,以前期的基本知識為基礎,了解學生在中學階段文理科的基本情況以及對生命科學的感興趣話題,收集社會和網絡上與遺傳學相關的熱點問題,確定專題討論的題目。專題題目需要符合以下幾個要求:首先,緊扣教材,不能脫離遺傳學的范疇。其次,結合實際,與時俱進,具有一定的新穎性。另外,專題難度要適中,不超出學生的學習范圍,以免影響學習興趣。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向教師提出專題選題。
例如,學生可以在這一課程教學中篩選出多個能進行討論的專題題目:衰老與遺傳、醫學與遺傳、轉基因與食品安全、不孕不育與優生優育、性別決定與同性戀、罕見遺傳病探討、轉基因食品的理性思考、人類常見遺傳病知識、遺傳與優生、遺傳與環境――誰決定性格、遺傳病的認識與防治、紅綠色盲的遺傳、人類左右撇子性狀及其遺傳機制分析、人類性別決定和性別鑒定研究進展、先天性唇裂的原因與預防等。從這些題目可以看出,學生比較關注自身、社會和網絡熱點問題。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根據學生選題的實際情況,挑選感興趣的內容,擬定5~6個題目,進行準備和討論。
。ǘ┯懻撔问脚c過程
討論可分小組和班級討論兩種方式。一般8~10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每組學生可自行選擇專題,推舉一名小組長,對組員進行分工合作,如在收集資料、分類與整理資料、PPT制作等方面進行詳細分工,并在組內通過郵件、QQ等方式進行內部討論交流,推舉一名同學進行全班討論與交流,時間控制在10分鐘之內。為了體現探究式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專題應按照文獻綜述“前言―正文―總結―參考文獻”的格式撰寫,強調參考文獻特別是英文文獻的閱讀和使用。
全班專題討論時間一般安排在課程結束前的2~3周,成績作為學生的平時成績,計入期末總成績中,用3個課時實施專題討論。討論開始前,擬定1名學生作為主持人,告知大家本次討論的題目、順序、匯報人。在學生進行交流匯報時,應首先介紹本組成員,以及每位成員在本次交流的貢獻。匯報結束后,展開討論答辯,依據討論的熱烈程度,可適當延長時間。討論后,教師要對匯報人的匯報內容、討論內容等做點評。
總之,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匯報演講人要控制好時間,而討論時間則可適當延長。教師應盡可能地不打斷學生的熱烈討論,當時間較長時提醒課后再接著討論。
。ㄈ⿲n}討論總結
每位學生匯報與討論結束后,教師應對匯報人的題目新穎性、PPT制作、文獻查閱、語言表達能力等多方面及學生討論問題進行點評。由于每組學生在討論題目、PPT制作、語言表達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匯報討論后的反應大不一樣,教師要指出其優缺點,增強較弱小組學生的自信心,不吝惜鼓勵,也要委婉地指出問題。
例如,在“人類常見遺傳病的知識”的匯報中,演講人對常見遺傳病的分類、名稱進行介紹,但沒有對一些常見遺傳病的定義進行詳細解釋,PPT的制作更像課件而非專題匯報形式。匯報結束后,教師應委婉地指出存在的問題,如應就實際問題以及更能引起大家興趣的方面做更多的努力,這既指出缺點,也會照顧學生的情緒。
在每位學生的專題匯報討論結束后,班上其他同學要依據合適的評分標準進行打分,最后由專人進行統分、公示,將其作為平時成績。討論結束后,按照討論的意見和建議,對專題電子文稿和PPT文稿進行修改,提供給每位學生,讓所有的學生能主動地參與教學,獲得更多的知識,比單純教師講授的效果要好。
專題討論式教學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也不可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專題討論式教學雖然把課堂交給學生,但教師不能對學生放任,而是全程對學生負責,不可掉以輕心,否則很難達到初衷。不過,這對教師的學術水平、教學能力、組織能力、工作責任心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專題討論的優勢和特點
作為非生物類專業的大學生,學習生命科學的目的是拓展知識面,加強學科交叉,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融合,培養正確的生命觀,珍惜生命和熱愛生命[1,2]。有學者認為,自主討論式的學習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3,5]。張羽在遺傳學的教學中,認為差異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的方法可取得較好的效果[6]。專題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自主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的特點。學生在準備專題內容時,能夠分工合作又相互合作,不僅大大拓展教材內容,增加知識面,還可培養獨立思考、探究和創新能力。
有調查研究表明,現在大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職業與大學所學專業的關系有逐年下降的趨勢,而生命科學與人類和社會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因此,非生物類大學生在學習生命科學知識的他同時,應學會獨立思考,掌握不斷學習的能力,緊跟科技發展步伐。而專題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對培養大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信息獲取能力、信息分析判斷能力、外文應用能力等,有很大的幫助。
在生命科學概論的遺傳學教學中,采用專題討論式教學方法,會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其語言表達能力、臨場發揮能力、應變能力等得到鍛煉。而且,很多學生也很喜歡這種教學方式,期望能夠多開展一些這樣的教學活動。
三、專題討論的不足和解決思路
。ㄒ唬┐嬖诘牟蛔
生命科學概論作為非生物類專業學生的課程,根據學生對象,在該教學方式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不同專業和年級的教學班,在專題討論組織方面比較困難。例如,有學生說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專題,而小組式分工協作容易使積極性不高的學生偷懶,個別學生參與度不高,最后專題形成與討論僅僅依靠小組內幾位學習認真、有興趣的學生來完成。一些學生在引用文獻時過多引用英文二次或三次文獻,沒有較好地閱讀原文獻,容易造成引用偏差。還有,其評價方式有待細化和科學化等。
。ǘ┙鉀Q思路
了解學生的興趣與態度,擬定的專題討論應貼近需要、實用,增加討論熱情等。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生才不會覺得這是一種學習壓力,而會主動積極去獲取相關專題知識。
針對學生英文文獻閱讀能力較弱現象,教師在平時上課過程中可根據授課內容,用較短的時間增加英文文獻的閱讀與講解,并讓學生試著翻譯文獻,布置英文文獻閱讀任務,以讀書筆記的形式間接提高學生英文文獻的閱讀時間和能力。
針對評價方式與標準,征求其他學科教師和學生的意見,以提高學生的知識面和師范技能,設置更為合理的標準。
參考文獻:
[1]曹陽,張霞,高捷,等.通識教育中生命科學素養教育初探[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xx,1(1):30-31.
[2]魏俊杰.生命科學類課程教學探索與實踐[J].安徽農學通報,20xx,(12):89-90.
[3]明鳳,常芳,李捷.互動式的“教與學”――“現代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授課方法初探[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xx,3(4):10-13.
[4]邢萬金,莫日根,蘇慧敏.遺傳學教學內容中與其他課程重疊部分的處理[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xx,1(2):10-13.
[5]唐建軍,吳敏,陳欣,等.浙江大學生命科學通識課程開設討論課的探索[J].20xx,4(1):12-16.
[6]張羽.生物教育專業《遺傳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遺傳,20xx,30(2):246-250.
生命科學概論論文2
當前,由于人類認識水平的提升,各個學科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對于生命科學,還處于起步階段,人類對于生命的研究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還需要不斷地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有必要生命科學和生物科學結合起來,這兩門學科有許多是共同的,結合起來可以提升研究的效果,有助于實現研究上的突破。
1、生命科學史的作用
人類的存在就是生命的存在,對于生命的研究需要有科學的態度,從生命科學的歷史可以看出,先前的科學家對于生命科學的研究會將生物科學中的基礎知識作為載體,以研究學科歷史的發展進程為線索,這個過程實現了科學、思想和歷史的有效融合,在一體化的研究過程中突出科學的演變和發展,突出生命學理論的思想基礎,發展歷程和經過的漫長道路,研究過程中滲透著科學思想和哲學思想;生命科學的發展進程中基本概念也發生了轉變,生命科學的內容更加豐富。在生命科學的研究過程中,可以看到研究方法、工作方法。而方法中凝聚力思想。在生命科學不斷發展的進程中,人類對生命的看法也在發生變化。從歷史中可以看出生命科學的起源,可以看出這門學科的價值,可以分析出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研究歷史離不開歷史的推動者,科學史中可以看出生命科學家的貢獻,而后人更是可以借鑒研究的成功經驗以及失敗后的經驗教訓。歷史研究表明,科學研究含有哲學思想和方法論。生命科學的進程是人類歷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科學的性質就是知識,科學推動國家發展和進步。當前高科技的發展離不開生命科學的發展,生命科學史在生命科學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生命科學也是其它學科發展的基礎。生命科學的發展會為其它學科的發展提供推動力。生命科學的發展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加快社會發展的步伐。我們的生命如何才能合理,如何才會更為人性化的發展,對于這些問題的答案,必須要進行相應的生命科學研究。從科學的本質可以看到,生命科學的根本就是對生命的尊重,對生命價值的肯定。科學研究要具備科學方法和知識的積累,對生命現象研究可助于了解生命的產生和發展,可以對生命進行科學合理的解釋。對生命的本質加以深入的理解,研究成果可以促進社會的進步。研究生命科學可以提升科學界的整體發展進程,生命科學會影響到社會的發展速度,會影響到發展方向。研究生命科學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需要直接面對的問題,掌握了生命科學,就會掌握人類的發展根本。
2、生命科學史和生物科學的共同作用
研究生命科學需要以生命物質為基礎,以此為基礎進行研究,在遠古時代人類對生命物質的研究就結合了生命與生物,通過長久研究發現了生物對生命的促進作用。人類對自然界生物的探索認識,意識到生命和生物的相互作用,雖然受科學技術的限制,在認識上還比較落后,也沒有形成專業化的學科,但是通過對生命和生物的研究結果已經作用于當前人類的生活,特別是對生命的研究,僅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起到了推動作用,使得人們的生存質量得以提高,生活中的更加關注生命與生物,同時也擴大了人類的認識領域。生命和生物有效的結合人類科學發展史中重要里程碑,標志著歷史性進步。生命科學和生物科學的結合擴大的知識體系,不是簡單的知識相互疊加,而更多的是對本質的研究與探索,在更深意義上對自然科學進行完善,是學術上的融合。生命和生物的共同研究會對知識的結構進行改變,會更加注重對根本的探索,生命和生物知識需要系統的完善,系統的完善有助于兩個學科實現融合的整體研究,研究更加具有方向性,研究更加具有整體性。進行生命和生物的整體研究時,要注重知識的體系,需要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對生命和生物知識進行綜合性的分析,發現相互的關聯,這樣才能保證研究成果獲得提升,以實現研究的突破性進展。生命和生物的有效結合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研究應用于農業、生物科學和制藥領域,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成果的應用領域會不斷擴大。生命和生物的融合會推動其它學科的發展,提升科技的整體水平,社會經濟也會受益,研究成果可以轉化為生產力,推動經濟的發展。在當前社會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生命和生物的融合會推動社會的發展,拉動經濟的增長。生命和生物在技術突破會改變當前社會的發展結構。當前部分研究成果應用于實際,比如轉基因技術在生物育種的應用,此外還有克隆技術和生物芯片等。而當前重點研究的蛋白質組技術將會帶動大批產業的發展,技術上的突破可以更好的服務于人類,F在人類健康已經實現了產業化,這也是生命和生物學技術發展的結果。未來,人類的健康會更多的得益于生命和生物技術的發展。
3、結語
生命科學史是人類生命發展的歷史,生物科學可以正確認識生物的存在,當前社會在快速發展,這兩個學科的融合研究可以更好的認識生命,認識生物,可以在深層次上取得突破,有助于人類科學的進步。當前生命和生物的結合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技術的發展實現了人類深層次的認知,也推動了人類的發展。
生命科學概論論文3
一、非生物專業開設《生命科學概論》公選課的必要性
21世紀被公認為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生命科學在農業可持續發展、能源開發、人類健康、生態平衡等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生命科學成為科學大系統里最有競爭力的帶頭學科,引領著世界科技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世界主要國家都把發展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作為基本國策。21世紀世界各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歸根到底是高素質人才的爭奪和競爭,在這一歷史時期,高校非生物專業開設生命科學課程是新世紀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是歷史的必然。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如果不懂得一點生物學的知識,成為所謂的“生物盲”,將無法適應以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為特征的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要求。加強生命科學教育,普及生命科學知識,有利于個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有利于樹立良好的健康觀念,提高環保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進社會的發展與穩定。因此,在民航院校開設《生命科學概論》對民航人才的培養模式具有重要意義。高等教育應該是在更高層次上的以整體素質教育為主,有一定專業方向的高層次整體素質教育!渡茖W概論》是一門融合基礎知識與前沿進展相結合的綜合性課程,是當今高校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世界著名大學,如哈佛、劍橋和斯坦福等,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在全校開設類似生物學課程,1995年以來,清華、北大、上海交大等重點理工科大學也陸續把《生命科學概論》列為非生物類專業的限選或必修課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近年來也面向非生物專業開設《生命科學導論》的公修課。隨著航空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生命科學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發揮航空器整個系統的效率,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利用生命科學技術開展航空人因工程研究,開展在航空環境下飛行員的行為及作業工效研究,弄清飛行員與航空器在航空飛行環境下的相互作用與相互關系,提出航空器飛行器的適人性設計要求、安全救生與防護措施、評價方法以及人員的選拔與訓練方法等,使人、航空器及其所處的飛行環境有機協調與配合,探討航空環境對航空人員健康的影響機制及對抗措施,為航空工程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這些將大大促進民航事業的快速發展。因此,在民航院校開設《生命科學概論》,增加了學生對生命科學知識的了解,尤其是對人體自身的了解,將有利于學生發展仿生的設計思路,落實“以人為本”的根本原則;有利于拓寬學生知識面,改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將來更好地為民航服務。
二、非生物專業開設《生命科學概論》公選課的教學內容
中國民航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集管理學、經濟學和法學等學科全面發展的綜合性行業院校,在校學生均為非生物專業。學校利用航空醫學研究所的師資力量從20xx年開始給全校本科生開設自然科學類公共選修課《生命科學概論》,深受學生歡迎,每學年選課人數達到800人。向非生物學專業學生開設《生命科學概論》課程的教學內容定位于“基礎性、系統性、趣味性和學科交叉性”,從介紹生命科學基礎知識的物質基礎入門,衍射到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從細胞到細胞工程;從生物物質代謝深入到生物遺傳的本質———基因,從基因到基因工程,直至現代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從分子水平上闡述生物的奧秘;同時還從動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的生物類群上描述生物的多樣性以及生物與環境的關系,通過科學性、趣味性、學科交叉性和貼近生活性的內容介紹生命科學領域的最新進展以及與我們人類自身生存和健康方面的相關知識,使學生的生命科學素質得到提高。講授內容在注重系統性的基礎上包含了最新的科技前沿、最廣泛運用的生物學技術手段、最熱點的人類疾病、最新的交叉學科等等。我們密切關注科技最新動態,把其中反映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最新進展的內容及時移植到我們的教學中去。例如:在“遺傳”部分介紹癌癥、糖尿病、高血壓等現代慢性疾病在遺傳方面的研究近況;在“病毒”部分介紹SARS、H7N9等疾病的致病機理、防治途徑和治療方法;在“免疫系統”介紹艾滋病的基本知識及預防;在“環境”部分介紹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泄漏等。這些“時尚”新內容很受學生歡迎,讓學生了解生命科學,激發對生命科學的興趣。
三、非生物專業開設《生命科學概論》公選課的教學方法
1.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生命科學概論》教學內容龐雜、信息量大、知識難點多。所謂“百聞不如一見”,直觀的東西更易于接受、理解和記憶。利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圖文聲像并茂的組合方式講授課程,將書本知識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不僅增加了課堂的教學信息量,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而且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方法的運用。另外,可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生物學相關影像資料,給學生更為直接的視覺感受。例如播放科教片《人類消失之后》,讓學生充分理解人類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2.開展課堂主題演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參與度,了解生命科學的研究進展,我們組織開展了課堂專題演講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教師初步確定當前生命科學重要前沿問題的題目,如生物芯片、基因工程、干細胞、生態與環境可持續發展、轉基因食品等,把學生按5~6人一組分組,每組確定一個主題,學生通過網絡和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小組討論寫成小論文,并做成幻燈片在班上交流演講。這樣增強了同學之間以及同學與老師的溝通交流,活躍了課堂氣氛,充分鍛煉了學生的文獻檢索利用、團隊協作、論文寫作和口頭表達等綜合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引入社會熱點問題,開展辯論賽,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生物高科技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舒適快樂,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困惑甚至危機。人們在開發利用生物技術時,有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安全問題,生物技術的誤用以及生物技術的非道德應用也可能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這些與生命科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綜合性,學生對這些熱點問題的探討有利于增強他們的科學敏感性和社會責任感,以培養他們捕捉信息、分析事物的能力。首先,教師初步確定當前生命科學具有爭議性的熱點社會問題,如食品添加劑的利與弊、克隆人的利與弊、轉基因食品的利與弊、垃圾焚燒的利與弊、安樂死是否應該合法化等。學生通過分組每10個人一組,每2組自由選擇一個辯論主題作為正方和反方進行辯論,每個班級推舉一名主持人來主持辯論賽。通過辯論賽,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競爭、進取的意識,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思考和展現自我的平臺,并讓學生對科學研究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大大提高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4.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學生的課程成績由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組成,其計算方式為:最終成績=平時成績(占30%)+期末開卷考試成績(占70%),其中平時成績的考核主要由課堂出勤(占10%)、課后作業(占10%)以及課堂小論文(占10%)三部分內容構成,期末考試成績采用撰寫課程論文和期末理論考試相結合的方式。這種多元化考核方式不但評價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態度、完成作業的質量,又考查了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同時多元化的考試方式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了學生的思想壓力,且避免了少數學生平時不學習,通過考前突擊準備獲得較高分數,導致課程成績不合理的情況發生。
四、思考與建議
目前我校開出《生命科學概論》公選課以來,已有7年的教學實踐,選課人數每學年達到了800人,每個班級限200人。由于選課人數多,且學生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管理起來難度較大。部分學生是為滿足學分而選課,因此遲到、早退、曠課現象時有發生;加上不同專業基礎知識差異較大,課程內容多但課時少,難以滿足部分學生的需要;隨著科學技術日星月異地發展,生命科學知識更新速度很快,現有教材也很難滿足課程的需要。通過對《生命科學概論》課程教學的探索,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進一步增強課程的知識性和趣味性,加強教學管理和教材建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意識,從而增強學生的科學素質。
生命科學概論論文(精選7篇)
生命科學是以生命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和技術的總稱,它是研究生命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并涉及到醫學、農學、健康、環境等領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命科學概論論文,你知道怎么寫嗎?
生命科學概論論文 篇1
當前,由于人類認識水平的提升,各個學科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對于生命科學,還處于起步階段,人類對于生命的研究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還需要不斷地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有必要生命科學和生物科學結合起來,這兩門學科有許多是共同的,結合起來可以提升研究的效果,有助于實現研究上的突破。
1、生命科學史的作用
人類的存在就是生命的存在,對于生命的研究需要有科學的態度,從生命科學的歷史可以看出,先前的科學家對于生命科學的研究會將生物科學中的基礎知識作為載體,以研究學科歷史的發展進程為線索,這個過程實現了科學、思想和歷史的有效融合,在一體化的研究過程中突出科學的演變和發展,突出生命學理論的思想基礎,發展歷程和經過的漫長道路,研究過程中滲透著科學思想和哲學思想;生命科學的發展進程中基本概念也發生了轉變,生命科學的內容更加豐富。在生命科學的研究過程中,可以看到研究方法、工作方法。而方法中凝聚力思想。在生命科學不斷發展的進程中,人類對生命的看法也在發生變化。從歷史中可以看出生命科學的起源,可以看出這門學科的價值,可以分析出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研究歷史離不開歷史的推動者,科學史中可以看出生命科學家的貢獻,而后人更是可以借鑒研究的成功經驗以及失敗后的經驗教訓。歷史研究表明,科學研究含有哲學思想和方法論。生命科學的進程是人類歷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科學的性質就是知識,科學推動國家發展和進步。當前高科技的發展離不開生命科學的發展,生命科學史在生命科學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生命科學也是其它學科發展的基礎。生命科學的發展會為其它學科的發展提供推動力。生命科學的發展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加快社會發展的步伐。我們的生命如何才能合理,如何才會更為人性化的發展,對于這些問題的答案,必須要進行相應的生命科學研究。從科學的本質可以看到,生命科學的根本就是對生命的尊重,對生命價值的肯定?茖W研究要具備科學方法和知識的積累,對生命現象研究可助于了解生命的產生和發展,可以對生命進行科學合理的解釋。對生命的本質加以深入的理解,研究成果可以促進社會的進步。研究生命科學可以提升科學界的整體發展進程,生命科學會影響到社會的發展速度,會影響到發展方向。研究生命科學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需要直接面對的問題,掌握了生命科學,就會掌握人類的發展根本。
生命科學概論的教學探討論文
一、非生物專業開設《生命科學概論》公選課的必要性
21世紀被公認為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生命科學在農業可持續發展、能源開發、人類健康、生態平衡等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生命科學成為科學大系統里最有競爭力的帶頭學科,引領著世界科技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世界主要國家都把發展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作為基本國策。21世紀世界各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歸根到底是高素質人才的爭奪和競爭,在這一歷史時期,高校非生物專業開設生命科學課程是新世紀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是歷史的必然。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如果不懂得一點生物學的知識,成為所謂的“生物盲”,將無法適應以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為特征的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要求。加強生命科學教育,普及生命科學知識,有利于個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有利于樹立良好的健康觀念,提高環保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進社會的發展與穩定。因此,在民航院校開設《生命科學概論》對民航人才的培養模式具有重要意義。高等教育應該是在更高層次上的以整體素質教育為主,有一定專業方向的高層次整體素質教育!渡茖W概論》是一門融合基礎知識與前沿進展相結合的綜合性課程,是當今高校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世界著名大學,如哈佛、劍橋和斯坦福等,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在全校開設類似生物學課程,1995年以來,清華、北大、上海交大等重點理工科大學也陸續把《生命科學概論》列為非生物類專業的限選或必修課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近年來也面向非生物專業開設《生命科學導論》的公修課。隨著航空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生命科學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發揮航空器整個系統的`效率,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利用生命科學技術開展航空人因工程研究,開展在航空環境下飛行員的行為及作業工效研究,弄清飛行員與航空器在航空飛行環境下的相互作用與相互關系,提出航空器飛行器的適人性設計要求、安全救生與防護措施、評價方法以及人員的選拔與訓練方法等,使人、航空器及其所處的飛行環境有機協調與配合,探討航空環境對航空人員健康的影響機制及對抗措施,為航空工程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這些將大大促進民航事業的快速發展。因此,在民航院校開設《生命科學概論》,增加了學生對生命科學知識的了解,尤其是對人體自身的了解,將有利于學生發展仿生的設計思路,落實“以人為本”的根本原則;有利于拓寬學生知識面,改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將來更好地為民航服務。
生命科學概論結課論文
生命科學領域涵蓋廣泛,生命科學概論的教學內容繁多,而遺傳學是生命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看看下面的生命科學概論結課論文吧!
生命科學概論結課論文
摘要:在生命科學概論的遺傳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專題討論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展知識面,成為傳統講授式教學的有益補充。本文就專題討論教學在生命科學概論的遺傳學教學中的應用、優點和存在問題等進行闡述。
關鍵詞:生命科學概論;遺傳學;專題討論;教學模式
21世紀的生命科學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和相互促進,對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以及人類的前途和命運產生深刻的影響[1]。目前,在高等學校非生物類專業中開設生命科學概論課程,已經取得越來越多的共識。由于受課時的限制,各個學校在具體教學內容、課程安排、教學方式上存在較大的差異[2,3]。遺傳學是生命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動物、植物、微生物、細胞、生物化學、人類遺傳、數量遺傳、表觀遺傳、遺傳病等方面的內容。
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是生命科學概論教學需要探討的問題[4]!皩n}討論”是以專題為內容,以討論為形式的一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溝通與交流的能力,是傳統講授式教學的良好補充[5]。近年來,我們采用專題討論的方式,圍繞遺傳學的基礎知識、相關的最新研究進展和社會熱點等問題開展教學,取得一定的成效,受到學生的歡迎。
一、專題討論的組織和實施
非生物專業生命科學概論課程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生命科學的迅猛發展及其對社會和人類生活的密切影響,“生命科學概論”正逐漸成為眾多高校重要的通識課程之一。安徽農業大學于2012年對非生物專業本科生開設了該門課程。在此,將結合該課程7年以來的教學探索和實踐,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考核方式及存在的問題等多方面加以論述和探討,以期充分發揮該課程特色,并為高校非生物專業“生命科學概論”課程及相關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命科學概論;通識教育;教學;探索
隨著社會經濟的突飛猛進,人口、糧食、環境、能源、疾病與健康等問題日益凸顯,21世紀生命科學蓬勃發展,這些問題都將有望從生命科學中尋求出路。若將“生命科學概論”普及至高等本科院校的通識課程教育,必將有利于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綜合型人才。通識教育是一種廣泛且非專業、非功利的基礎教育[1]。美國的高等教育乃大學通識教育的鼻祖。早在20世紀80年代,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世界著名大學即在本科教育中開設了多層次的生命科學類課程。哈佛大學在2007年公布的《通識教育改革最終報告》中,將“科學”課程細分為“生命系統科學”和“宇宙物理科學”兩部分[2]。而我國“生命科學”通識課的開展較晚,20世紀90年代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才陸續開設“生命科學導論”類通識課程[3]。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日益多元化,如今在我國的大學教育中,通識課程的位置日益明確,而“生命科學概論”作為重要的通識課程之一,必將在全國高校逐漸普及。安徽農業大學于2012年開始面向全校理工科非生物類專業的本科生開設了“生命科學概論”課程,至今已開展7年。本文將結合我校該課程的實際教學情況,分別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考核方式及存在的問題等多方面加以論述和探討,以期充分發揮該課程的特色,并為高校相關的通識教育教學提供參考。